[推荐学习]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三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课时作业
2020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讲练课件:专题微练13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8.(2019·佛山市高三一模)1933—1944 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 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道:“无拘无束的自由贸易对应着和平时代; 而高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平等的经济竞争,则对应着战争……”战后国际 社会在吸取这一教训的基础上成立的组织( )
A.致力于消灭国际性贫困 B.权威性和有效性强 C.促进了国际汇率的稳定 D.坚持非歧视性原则
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 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 D.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解析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经济宣言》,特别强调“贫穷、 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 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说明不结盟运动反对不公正、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 秩序,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故 A 项正确;材料表明不结盟运 动反对不公正、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并非不结盟运动造成不结盟国家经 济持续恶化,排除 B 项;C 项中“完成了”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表明不结 盟运动反对不公正、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无法体现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 崩溃,排除 D 项。
答案 C
4.(2019·焦作市高三三模)1976 年 8 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 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 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 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美国驻苏联大使认为,认可美苏继续合作政策,利 用苏联战后重建需要美国遏制其对外扩张政策。美国对苏政策合作与遏制并 存,即“适度遏制”,故答案为 C;强调美苏意识形态差异大的结果是加强遏 制,与材料主旨——适度遏制不符,A 项排除;强调美苏合作的结果是不遏制, 而非适度遏制,B 项排除;D 项说法史实性错误,紧扣题干时间,二战尚未结 束,美苏整体关系是合作,排除。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世界近现代经济经典精讲及答案
: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经典精讲主要考点梳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二、两次工业革命三、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四、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金题精讲题一题面: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想中的经济自由思想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
这种异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A .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关税壁垒B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 .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题二题面: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
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
对此解正确的是()①英国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②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是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③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薄弱④机器大生产后确立的“工业资本”为英国打败荷兰奠定了物质强化训练强化训练A .①②③B .②③④.①②④ D .①②③④题三题面:俄国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质的转变,是于()A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B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D .勃列日涅夫优先发展重工业题四题面:美国历史家洛克腾堡说:“1933至1938年这六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巨变”。
“制度上的巨变”主要表现是()A .实行计划经济B .普遍推行国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 .社会福利成为公民权利题五题面: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的出口不再大于进口,其贸易转向一种不利的收支平衡状况。
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
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
”这种状况()A .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B .动摇了关贸总协定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D .促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题六题面: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城市最早起步和首先完成的国家。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3 碰撞交融——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传承发展
专题十三碰撞交融——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传承发展微点1 多态交融——人类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与传播1.人口迁徙与文化的交流2.商业贸易、战争与文化交流微点2 保护发展——人类不同时期文明的传承与保护1.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1)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独特的品格,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因,是促进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3)中华文化在同外来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极具包容性,同时又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其他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世界意义。
(4)不同的生存条件和不同的生产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5)西亚地区的早期文明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西亚文化成就具有开创性。
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6)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西欧的基督教文化和拜占庭、俄罗斯的东正教文化是中古时期欧洲两个主要的区域文化。
(7)中古西欧文化是在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两种权力的竞争、妥协过程中形成的。
(8)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9)在区域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除了本土文化的传承,区域文化间的交流和互相影响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区域的文化传统都不仅仅是本土因素的产物,也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自身的发展与其他区域文化交流的结果。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原则(1)遗产价值①历史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这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
②世界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③学术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2)保护原则①真实性: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势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三近代民族独立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与国际法的发展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十三近代民族独立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与国际法的发展一、选择题1.(2021·安徽安庆质检)1840年7月,英国全国宪章派协会宣告成立,协会追求下院的彻底改革,同时认为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协会成员及其发动组织的工人群众在请愿途中遭到宪兵的镇压,国会也拒绝接受请愿书。
随后,英国内阁下令解散协会。
这可以用来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B.民众反对资产阶级代议制C.议会与内阁政治上共进退D.工人阶级尝试建立新政权2.(2021·全国课时练)19世纪初,法国思想家圣西门主张:“工业者阶级应和皇帝缔结一种联盟,好像以前和路易十五所缔结的一样。
它应该和君主政权共同努力来建立工业制度,在这种制度中,最出色的工业者,将成为首要的阶级,而掌理国家的经济。
”这说明圣西门( )A.认可工业化社会中的剥削现象B.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C.希望通过和平手段废除君主制D.主张通过和平改造实现理想社会3.(2021·湖北荆门联考)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
版本观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政体日臻完善B.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C.工人阶级渐趋保守D.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4.(2021·安徽江淮十校质检)马克思指出,1871年,欧洲大陆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都没有占人民的多数。
巴黎公社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实际上也应代表除了富有的资本家和地主以外的全体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
马克思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A.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应扩大革命的联盟力量C.不可能在一个国家获胜D.面对的反动势力很强大5.(2021·山东章丘质检)下表反映了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特定时期的外贸数据(部分)。
这些数据透露出的正确信息是( )A.发达国家原料市场被抢占殆尽B.拉丁美洲民族国家的现代化成就突出C.拉丁美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工业革命促进了拉丁美洲经济的独立6.(2021·江苏淮安期中)下图是罗得斯巨人漫画。
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时巩固过关练十四1.3.14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
课时巩固过关练十四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题,共48分)1.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
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解析】选C。
俄国在十月革命前经历过资本主义阶段,A错误;列宁主张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不是积极发展资本主义,B错误;1921年前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国情,C正确;“重建”的手段是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故D错误。
2.(2015·郑州一模)苏联史专家闻一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他一定要以动员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
下列属于“社会自我牺牲”发展苏联的策略是( )A.新经济政策B.管理权下放原则C.物质利益原则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选D。
新经济政策尊重苏联全体人民利益,与题意不符,A错误;管理权下放在斯大林时期没有出现,B错误;物质利益原则出现在列宁时期,C错误;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政策让苏联农民牺牲以促进工业化实施,D正确。
3.(2015·菏泽一模)苏联的经济发展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来看,图中H段相当于苏联的哪一段( )【解析】选B。
A段采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材料要求,A错误;从运行机制来看,中国的H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特点,B正确;C段是“斯大林模式”,采用排斥市场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与材料无关,C错误;D段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不符合题目要求,D错误。
4.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认为:整个冷战时期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不是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而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师说通用版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三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课件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No
I Im maaggee
No
No
IIm maaggee
N Noo IIm maaggee
NNoo IIm maaggee
NNoo IIm maaggee
第13讲 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
解析:材料表明,斯大林体制不仅促进了社会工业化和农 业集体化的发展,而且在保障卫国战争的物资供应方面发挥了 积极的作用。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
6.1932年5月中旬到6月,美国2万多退伍军人向华盛顿进 军,要求立即支付退伍军人的福利金。7月28日,陆军部长麦克 阿瑟及其副官指挥军警冲散并烧毁了退伍军人的营地,死伤57 人。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解析:本题的材料比较简单,关键是分析说明,要从新政 的目的、新政的实质、新政的客观效果等角度分别说明新政维 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说,回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到 多角度、多层次地说明问题。
答案:共通之处:两者都认为新政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 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推行新政的目的是促使美国迅速地摆脱经济危机, 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罗斯福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稳定了美国 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切充分说明,新政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 的利益,罗斯福是美国资产阶级的代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板块3专题13 全球化趋势下的多元世界
专题十三全球化趋势下的多元世界线索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线索2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1)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2)经济体系化、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广的层面发展。
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1.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评价(1)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加深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了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
(2)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3)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高频考点定位]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专题十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及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练习—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及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必模块专项练【配套新教材】1.早在春秋时期,《礼记》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将这种精神赋予了具体的指向。
这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种内涵( )A.以人为本B.家国情怀C.天人合一D.自强不息2.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
这说明( )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3.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汉族首创了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维吾尔族和黎族最先学会了棉花的种植与纺织;藏族保存了两大古代佛学著作《甘珠尔》和《丹珠尔》;汉语普通话的发音特点受蒙古影响而形成。
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A.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而成B.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C.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D.少数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4.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
这主要表明( )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D.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5.372年,高句丽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教育机关,以传播汉学为主要内容。
8世纪,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
这反映了( )A.华人移民的历史贡献B.东亚各国文明的相互交融C.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D.东亚政治一体化趋势加强6.越南古称交阯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
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
2019高考历史复习专题攻略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习题(含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7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1946年4月,杜鲁门发表演讲:“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懂得,我们不能在一个经济停滞的世界中分享繁荣。
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经济困扰无论出现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都是暴力政治的孳生地。
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觉得,向正在医治因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而遭受损伤的朋友和同盟者伸出援助之手是正确的。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美国( )A.以和平发展为己任B.以称霸世界为目的C.以帮助盟友为义务D.以对抗苏联为根本2.(2017江苏南通一模)1948年4月3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
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的援助,并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
该法案( )A.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B.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C.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D.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3.(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三模)1947年9月,苏联和东欧国家召开华沙会议,苏联领导人要求“加强斗争,反对新的战争威胁,号召团结一切民主力量和反法西斯力量,对抗美帝国主义从政治和经济上奴役欧洲的计划”,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这一事件( )A.导致了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加速了冷战对抗的进程C.打破了美国对东欧的经济封锁D.促成了华约组织的建立4.(2018江苏徐州考前)1947年,曾任美国某陆军部部长认为,“美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挑战性时机,承担着领导世界走出经济萧条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和机遇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美国的领导能力,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
这说明该陆军部部长主张美国( )A.遏制苏联,承担领导世界责任B.复兴西欧,提升美国领导地位C.开展援助,阻止经济萧条蔓延D.输出民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5.(2018江苏南通二模)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有必要寻求一条道路,它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经过这条道路,我们也将逐步地获得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
专题十三近代以来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专题突破训练 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近代以来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一、选择题1.(2023天津和平模拟)1917年墨西哥宪法规定: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每周工作六天,确定最低工资,实行女工和童工保护制,劳工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等。
这表明宪法()A.为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进步奠定了基础B.为墨西哥进一步发展民族经济创造条件C.反映了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D.彻底废除了墨西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度2.(2023重庆高三模拟)下图为墨西哥著名艺术家迭戈·里维拉1933年绘制的画作,画作描绘了摆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周围的枪支和坦克,以及众多死去的拉丁美洲民众,画中右上角俯瞰一切的是尼加拉瓜反美游击队领导人桑地诺。
该画作揭示出当时()A.金融危机引发拉丁美洲社会动荡B.帝国主义是拉丁美洲发展的障碍C.拉丁美洲地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拉丁美洲人民抗美斗争走向联合3.(2023山东济宁一模)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晚期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向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
这一变化根源于()A.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B.新经济因素的不断发展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4.(2023安徽高三名校大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订货和关税政策的调整,印度迎来办厂热潮,工业部门逐渐多样化,棉纺织业和钢铁产业快速增长,印度资本逐渐扩大并形成垄断性财团。
这种发展状况()A.体现出英帝国在远东地区的胜利B.推动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扩张C.有利于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D.得益于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5.(2023江苏无锡高三调研)下图显示了1500—1975年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其中的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主要源于()A.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B.大的战争削弱宗主国C.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D.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6.(2023广东高考模拟)到1978年,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非洲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三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13 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析: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其主要原因是苏联农业长期落后于本国工业发展,这种农业、工业的不平衡又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健康发展,故选D项。
苏联对农业投资增加不等于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将工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故C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D5.(2016东北三校二模,34)1959年以来,苏联的工业增长率逐年从两位数逐步降低,到70年代后期已落到每年3%~4%,而且仍在下降。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B.领导人经济政策的调整C.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刺激经济的增长D.同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苏联工业增长乏力,这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日益僵化的结果,其主要表现是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导致其他方面增长困难。
故选A项。
材料中的现象是体制制约的结果,故B项错误;由于苏联将大量资本投资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造成消费品生产不足,故C项并非主要原因;D项属于制约苏联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
答案:A6.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
”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B.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C.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D.推进福利国家形成解析:从题干中的“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等信息可知该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结合所学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后来使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专题三 经济全球化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3.1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3.2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义利观,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
界经济的意义。
课 标
3.3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 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读课标,学主干”)
1.政治认同: 认同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认同中国改革开放为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4.2识别主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评价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二十大节选】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 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 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 新动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 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境 法案还提出一项投资限制条款: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
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或未能
修正违规状况的公司或将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
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
双重标准。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自己的发展
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过了《芯片和科学
法案》。该法案对美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将为美国
半导体研发、制造以及劳动力发展提供527亿美元的资金支
持,其中,390亿美元将用于半导体制造业的激励措施,20
新 情
亿美元用于汽车和国防系统使用的传统芯片。 此外,在美国建立芯片工厂的企业将获得25%的减税。该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三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课件
2误区提醒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符。(
)
答案:√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争时期实行的非 常政策,这一政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战争结束后继续 实行,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3)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一 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4)这一政策受到了俄国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促进了俄国 工农业生产的恢复,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中外通:概括说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 政策的共同之处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共同点(概括) 苏俄新经济政策(说明) (说明) 背景:当时都 三年战争结束后,苏俄 十年“文化大革 面临经济困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 命”使经济濒临崩 难、社会动荡 成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溃,社会一片混乱 都进行农村经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济体制改革 责任制
②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 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 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 ③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 资金以及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 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热点二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股市投机行为和过 度信贷消费加剧矛盾。 (3)政策原因:银行信贷泛滥,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3.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加剧了世界局 势紧张。
四、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 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 业(军事工业)。 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 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三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课时作业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三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课时作业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C.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D.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28年至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相对稳定,但国家采购量逐年增加,其目的是用粮食换取外汇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
故选B项。
国家采购量逐年增加无法说明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排除A项;这一时期,新经济政策被取消,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国家采购的粮食价格较低,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 项错误。
答案:B4.(2016山东济南3月,35)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
由此可见( )A.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析: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其主要原因是苏联农业长期落后于本国工业发展,这种农业、工业的不平衡又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健康发展,故选D项。
苏联对农业投资增加不等于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将工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故C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D5.(2016东北三校二模,34)1959年以来,苏联的工业增长率逐年从两位数逐步降低,到70年代后期已落到每年3%~4%,而且仍在下降。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B.领导人经济政策的调整C.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刺激经济的增长D.同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苏联工业增长乏力,这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日益僵化的结果,其主要表现是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导致其他方面增长困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3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人民版必修2
课时作业23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选择题1.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欧共体各国制定了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规定重大方针政策由国家首脑组成的欧洲理事会一致决定,具体行动由成员国部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多数表决。
这表明欧共体(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已没有明显差异B.向经济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C.合作的组织机构更具程序化和严密性D.大欧洲联盟已经正式形成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该段材料可以用来探究( )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C.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的原因D.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3.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后,法国戴高乐总统拒绝了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请求。
戴高乐认为在欧洲防务上英国仍坚持借重美国,并且坚决反对建立欧洲核力量,这是他绝对不能答应的。
这说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滞B.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C.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D.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4.(2013·浙江衢州二中月考)有学者指出:各国在经济一体的初始阶段都能够享受到极大的增长效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取决于各组织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速度和深度。
下列最能顺应这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应是( )A.欧盟B.上海合作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5.2010年11月5日,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双方所属子公司签署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中美双方将合作建设世界一流的迪士尼乐园(下图)。
消息和图片共同反映了( )A.中美分歧基本上已经消除B.美国文化开始影响中国C.布雷顿森林体系亟待完善D.经济全球化正在加速发展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2016高考历史二轮(人教版)专题复习专题十三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时作业Word版
课时作业1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云南名校统考)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
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操作产生,因此一般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
以下关于该计划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东欧各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B.苏联防止了所有东欧国家的“离苏倾向”C.继承该计划的经互会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D.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
莫洛托夫计划是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制,是苏联为联合和控制东欧国家以抗衡美国而采取的措施,1949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正式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该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东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团结。
由此可知,C项正确。
答案:C2.(2015·南昌调研)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2015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
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B.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C.战后分割了德国领土D.西欧在美国扶植下恢复经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一战、二战都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B、C、D三项表述正确,排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实力衰落,成为美国的“小伙伴”,主宰世界的主要力量是美苏两国,因此答案为A。
答案:A3.(2015·日照检测)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反映了双方的分歧(注:图1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图2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3 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
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其主要原因是苏联农业长期落后于本国工业发展,这种农业、工业的不平衡又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健康发展,故选D项。
苏联对农业投资增加不等于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将工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故C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D
5.(2016东北三校二模,34)1959年以来,苏联的工业增长率逐年从两位数逐步降低,到70年代后期已落到每年3%~4%,而且仍在下降。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B.领导人经济政策的调整
C.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刺激经济的增长
D.同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苏联工业增长乏力,这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日益僵化的结果,其主要表现是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导致其他方面增长困难。
故选A项。
材料中的现象是体制制约的结果,故B项错误;由于苏联将大量资本投资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造成消费品生产不足,故C项并非主要原因;D项属于制约苏联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
答案:A
6.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
”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
A.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
B.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
C.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
D.推进福利国家形成
解析:从题干中的“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等信息可知该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结合所学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后来使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
7.(2016湖北武汉四调,34)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司法解释的变化
B.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
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矛盾
D.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判决
解析:材料信息中美国最高法院对《全国劳工关系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是否违宪的前后解释不同,主要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变化的结果,故选A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分权制衡机制对司法解释的影响,故B项错误;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体现了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张,故C项表述不当;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A
8.(2016湖南长沙一中3月,25)面对“滞胀”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政府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果经济困难仍旧。
1982年,美国又通过增税法案,美联储也放松银根。
与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相比,此时的美国政策( ) A.采用了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相结合的办法
B.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深刻检讨,反其道而行之
C.完全以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
D.缺乏解决危机的方向性,无法推动经济走出低谷
解析:“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属于新自由主义的做法,“增税法
《马歇尔计划》
社会改革
有效的国家规划
一大批等待就业的后备劳动力
普遍实行自由贸易
A.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B.冷战对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解析:赤字财政、扩大福利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无法体现“效率”,故A项错误;通货膨胀不利于“公平”,也不利于“效率”,故B项错误;削减开支、平衡预算,会减少纳税人负担,有利于提高效率,故C项正确;增加保障体现了注重“公平”,而共和党更加注重的是“效率”,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2016山西晋中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
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
《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
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诰敕。
”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
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
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
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
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
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西方养老制度的新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养老制度出现的背景。
解析:本题以养老制度为主题组织材料,考查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现代西方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在教材中没有依托,所以第(1)问强调了“根据材料一”,材料实际上包括了两层信息,第一层强调养老制度受周礼的影响,即宗法思想的影响;第二层“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实际上就是强调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汉、唐、南北朝和明朝的养老制度核心也是这两层信息,可以按照先总再分的思路形成答案。
第(2)问的求答项为“新发展”和“背景”,前一小问须概括材料信息,包括养老制度的范围、保障、方式、效果等,后一小问则需要通过时间概念,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并联系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1)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
(2)新发展:用法律的形式颁布;覆盖面比较宽广;形式多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功能凸显。
背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并逐步完善;工业革命的进行;保护劳工权益的社会思潮的出现;国家政府的推动。
14.(2016广东珠海一模)所谓新政,是指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革新的运动。
比较著名的如中国清朝末年的新政、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等,这些新政均对当时以及其后的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阅读关于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部分著作
20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
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
会主义》等。
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年代。
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
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弗尔森的《新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