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A普通班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122001课程名称:微分几何英文名称:Differential Geometry课程性质:限选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学期:春期总学时:34总学分:2课程简介:微分几何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基础课, 内容包括曲面论、曲线论、活动标架法、整体微分几何初步。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曲线论与曲面论中的一些基本几何概念与研究微分几何的一些常用方法,以便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现代几何学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直观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分析、代数等工具来研究、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曲线的切向量与弧长、曲率与扰率、Frenet标架与Frenet公式、曲线的局部结构、曲线论基本定理、曲面的表示、切向量、法向量、旋转曲面、直纹面与可展曲面、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与内蕴量、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上的活动标架与基本公式、Weingarten变换与曲面的渐近线、共扼线、法曲率、主方向、主曲率与曲率线、Gauss曲率和平均曲率、曲面的局部结构、Gauss映照与第三基本形式、全脐曲面、极小曲面与常Gauss曲率曲面、曲面论基本定理、测地曲率与测地线、向量的平移、曲面上的Gauss-Bonnet公式、向量场与孤立奇点的指标、球面的刚性、极小曲面中的Bernstein定理、完备曲面与Hopf-Rinow定理等等。

课程英文描述:Differential geometry is a basic cours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subject. The content includes surface theory, curve theory, method of moving frames, and introduction to global geometry.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to some basic geometrical concepts, and to some common methods in the study of curves and surfaces,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modern geometry. Meanwhile it is contented to cultivate their intuitive analysis capabilities, the ability to solve geometric problems by analysis, algebra and other tools, and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conform theory with practice, so as to develop the skill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This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tangent vectors and arc length of curves, curvature and torsion, Frenet frames and Frenet formulas, local structure of a curve, fundamental theorem of curve theory, representation of a surface, tangent vector, normal vector, surface of revolution, ruled surfaces, developable surfaces, the first basic form of a surface, intrinsic quantities of a surfaces, the second basic form of a surface, moving frames on a surface and basic formulas, Weingarten transform, asymptotic curves and conjugate curves of a surface, normal curvature, main directions, main curvatures, Gauss and mean curvature, the local structure of a surface, Gauss mapping and the third basic form, totally umbilical surfaces, minimal surfaces, surfaces with constant Gauss curvature, the fundamental theorem of surface theory, geodesic curvature and geodesics, vector translation, Gauss-Bonnet formula on a surface, indicator of a vector fields with isolated singularities, rigidity of the sphere, Bernstein Theorem for minimal surfaces, complete surfaces and the Hopf-Rinow theorem, etc.推荐教材:《微分几何》(第四版),梅向明黄敬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微分几何》,苏步青等编,高等教学出版社,1979参考书目:1.《微分几何》,彭家贵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微分几何初步》,陈维桓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微分几何讲义》,吴大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4.《微分几何讲义》,虞言林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二、课程总目标1.在知识理论方面,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曲线的切向量与弧长、曲率与挠率,掌握Frenet标架与Frenet公式,熟悉曲线的局部结构,理解曲线论的基本定理,掌握曲面的表示、切向量、法向量,熟悉旋转曲面、直纹面与可展曲面,掌握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与内蕴量,掌握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掌握曲面上的活动标架与基本公式,熟悉Weingarten变换与曲面的渐近线、共扼线、法曲率、主方向、主曲率与曲率线,掌握Gauss曲率和平均曲率,熟悉曲面的局部结构,熟悉Gauss映照与第三基本形式,了解全脐曲面、极小曲面与常Gauss曲率曲面,理解曲面论的基本定理,掌握测地曲率与测地线,掌握向量的平行移动,掌握曲面上的Gauss-Bonnet公式,理解向量场与孤立奇点的指标,理解球面的刚性,了解极小曲面中的Bernstein定理,熟悉完备曲面与Hopf-Rinow定理。

《高等数学》A1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1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1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等数学》A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C042MA1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英文名称:Higher mathematics学分: 6 适用对象:信息类、电类本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在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初等数学知识,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初等数学.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6学分,建议开设96学时。

使用教材: 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主要参考书:1.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2.仇庆九等编, 《高等数学》,高等教育社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3.东南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4.侯云畅编,《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5.萧树铁编,《大学数学—微积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6.李安昌编,《高等数学方法指导》,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7.杨淑娥 李苏北编,《高等数学辅导》,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六、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议本课程以讲授为主,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每章节配合适当的习题,重视辅导答疑教学环节,认真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掌握重点内容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启发式教学法,要突出数学思想的教学,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淡化运算技巧的训练.七、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20%+期中20%+期末60%.八、说明本大纲内容主要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大纲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18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中学已有函数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了解函数奇偶数、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2.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3.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4.理解极限的概念,了解极限的N ε-、εδ-定义(不要求学生会做给出ε求N 或δ的习题).知道函数左、右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5.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会用变量代换求某些简单复合函数的极限.6.了解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和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0sin lim 1x x x →=和1lim 1xx e x →∞⎛⎫+= ⎪⎝⎭求极限.7.了解无穷小、无穷大,高阶无穷小和等价无穷小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8.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区间连续的概念.9.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10.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和最大、最小值定理.二、教学内容函数概念, 函数的几种特性, 反函数及其图形. 分段函数, 复合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 初等函数.数列极限的ε-N 定义, 收敛数列的性质, 函数极限的ε-δ定义, 函数极限的ε-X 定义, 函数的左、右极限,函数极限的性质, 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 无穷小与函数极限的关系. 极限的四则运算、复合运算法则, 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与单调有界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无穷小的比较, 等价无穷小.函数连续的概念, 间断点, 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的连续性, 连续函数的反函数的连续性, 连续函数的复合函数的连续性, 基本初等函数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及介值定理.重点:极限的概念,无穷小量,求极限的方法,函数的连续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14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物理意义,(不要求学生会利用导数的定义研究抽象函数的可导性),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初等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不要求学生求函数的n阶导数的一般表达式).4.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以及这两类函数中比较简单的二阶导数.5.理解微分的概念,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二、教学内容导数概念, 导数的几何意义, 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 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反函数的求导法则, 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 高阶导数, 隐函数的导数,对数求导法则, 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分段函数的求导方法.重点:导数、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初等函数导数的求法.难点:导数、微分的概念.第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8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罗尔(Ro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对三个定理的分析证明不作要求,并且不要求学生掌握构造辅助函数证明相关问题的技巧).2.了解泰勒(Taylor)公式及其用多项式逼近的思想(对定理的分析证明以及利用泰勒定理证明相关问题不作要求).3.会用洛必达(L’Hospil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4. 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5. 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6. 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求极值的方法,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7. 会描绘一些简单函数的图形(包括有水平和铅直渐近线的图形).8.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二、教学内容罗尔定理, 拉格朗日定理, 柯西定理, 洛必达法则, 泰勒公式, 函数单调性的判法,函数极值与求法,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 函数图形的凹凸性判定,拐点的求法, 水平渐近线和垂直渐近线, 函数图形的描绘, 弧的微分,曲率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曲率圆与曲率半径, 曲率中心.重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定,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最值问题.难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泰勒公式.第四章不定积分(1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熟悉它们的性质.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3.掌握不定积分的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淡化特殊积分技巧的训练).4.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无理函数的积分(对于求有理函数积分的一般方法不作要求,对于一些简单的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无理函数的积分可以作为两类积分法的例题作适当的训练).二、教学内容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基本积分公式, 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与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积分表的应用.重点:原函数、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公式,不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难点:不定积分的积分法.第五章 定积分(1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对于利用定积分定义求定积分与求极限不作要求),了解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2.理解积分上限函数的概念及其求导定理,掌握牛顿一莱布尼兹公式. 3. 掌握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4.了解两类反常积分及其收敛性的的概念,会计算一些简单的反常积分. 5.了解定积分的近似计算法的思想.二、教学内容定积分的定义, 定积分存在定理, 定积分性质, 定积分的中值定理, 变上限积分及其 求导定理,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两种反常积分的定义及计算.重点:定积分的概念,积分上限函数的概念及其求导定理,牛顿一莱布尼兹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法.难点:定积分概念,积分上限函数的概念及其求导定理.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6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定积分的元素法.2.会用定积分计算一些几何量, 如面积、旋转体体积、弧长.3.用定积分计算一些简单物理量(如功、引力等).二、教学内容元素法, 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积已知的立体的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功、水压力、引力.重点:元素法,平面图形的面积, 旋转体的体积. 难点:元素法.第七章 微分方程(16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微分方程、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3.会解齐次方程并从中领会用变量代换求解方程的思想. 4. 会用降阶法解下列方程:()(),(,),(,)n yf x y f x y y f y y ''''''===.5. 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6.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了解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解法.7.会求自由项形如:()x m e P x λ和(cos sin )xe A x B x λωω+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和通解.8.会用微分方程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微分方程的一般概念: 微分方程的定义, 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初始条件、特解.可分离变量的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方程. 可降价的高阶微分方程()()n yf x =,"'""(,),(,)y f x y y f y y ==. 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自由项形如()x m e P x λ和(cos sin )xe A x B x λωω+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和通解.重点:微分方程的概念,变量可分离方程与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线性方程的解法.执笔人: 审定人: 批准人:制定(修订)日期:。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GE03025,GE03026课程名称:高等数学A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学时:课堂讲授160 (小班讨论 32)学分:10适用专业:全校理工学科(非数学类)各专业课程类别:理工学科通识教育平台A组课程先修课程:初等数学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类学科各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极限、连续;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5.无穷级数(包括傅里叶级数);6.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的高低用不同的词汇加以区分,对概念、理论从高到低用“理解”、“了解”、“知道”三级区分,对运算、方法从高到低用“熟练掌握”、 “掌握”、“会”或“能”三级区分。

“熟悉”一词相当于“理解”并“熟练掌握”。

(一)函数、极限、连续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3.了解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概念。

4.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能列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6.了解极限的N -ε、δε-定义(对于给出ε求N 或δ不作过高要求),并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极限思想的理解。

7.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8.了解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9.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

掌握无穷小的比较。

10.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

高等数学A一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一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 (一)》教学大纲本课程依据全校理工类专业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理工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定,也依据了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A (一)课程代码:BA-1课程管理:数理学院(或部)高等数学教研室教学对象:全校理工类专业教学时数:总时数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 学时,实验实训0 学时。

课程学分:5.0课程开设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衔接:(1)先修课程初等数学(2)后续课程高等数学(二),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极限、连续、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要求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熟悉高等数学的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掌握常用公式和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一)教学目标极限方法是高等数学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极限的概念以及运算。

培养学生用极限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及要求第一节映射与函数1、在中学已有函数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了解函数性质(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2、理解复合函数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3、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第二节数列的极限1、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了解数列极限的“e-N”定义;2、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

第三节函数的极限1、理解函数在有限点处以及在无穷大处的极限概念,了解函数在有限点处的“e-B ” 定义以及在无穷大处的“e-X”定义,了解左右极限的定义;2、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

第四节无穷小与无穷大1、了解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会用无穷小的运算法则。

1、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用变量代换法则求某些简单复合函数的极限。

《高等数学A一》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一》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高等数学A(一)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 A (I)课程代码:GG31001学分/学时:4/10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课程类別:必修;1年级;公共基础适用专业:理工科(非数学类)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各专业先修课程:无后修课程:高等数学A(二)、A(三)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大学数学教学中心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1. 课程性质:《高等数学A(一)》是理工科(非数学)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数学基础知识和工具.2. 教学目标:通过《高等数学A(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变量微积分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理工科专业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1_1);(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2_1).(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函数(3学时)§1.1 集合§1.2 函数§1.3 函数的几种特性§1.4 复合函数§1.5 参数方程,极坐标与复数本章的重点是函数概念,复合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难点是参数方程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参数方程、极坐标及复数的概念.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2章极限与连续(20学时)§2.1 数列的极限§2.2 函数的极限§2.3 两个重要极限§2.4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2.5 函数的连续性§2.6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极限概念,极限四则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连续概念.利用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难点是极限的ε-N定义、ε-δ定义,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的应用.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极限存在的准则,并会利用它求极限.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两个重要极限及应用.无穷小的比较方法,利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判断间断点的类型.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3章导数与微分(9学时)§3.1 导数的概念§3.2 导数的运算法则§3.3 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3.4 高阶导数§3.5 函数的微分§3.6 高阶微分本章的重点是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与连续之间的关系,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初等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难点是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高阶导数.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二阶导数,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利用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求微分.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4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24学时)§4.1 微分中值定理§4.2 L’Hospital法则§4.3 Taylor公式§4.4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4.5 函数的凸性和曲线的拐点、渐近线§4.6 平面曲线的曲率本章的重点是Lagrange中值定理及其几何意义,L’Hospital法则求未定式极限,利用导函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凸性与拐点.难点是各种中值定理与Taylor公式的应用.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中值定理的应用,用L’Hospital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及其简单应用,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凸性,拐点和渐近线,函数作图.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5章不定积分(14学时)§5.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5.2 换元积分法§5.3 分部积分法§5.4 几种特征类型函数的不定积分本章的重点是不定积分的定义,基本公式与性质,第一类换元积分法,第二类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难点是不定积分的常见技巧,有理函数的积分,几种不定积分方法的综合应用.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6章定积分(12学时)§6.1 定积分的概念§6.2 定积分的性质与中值定理§6.3 微积分基本公式§6.4 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6.5 定积分的近似计算§6.6 广义积分本章的重点是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Newton-Leibniz公式.难点是变上限函数概念与求导,两种广义积分的收敛性判别与计算,几种求定积分方法的综合应用.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定积分的性质及其与不定积分的联系,掌握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和Newton-Leibniz公式.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7章定积分的应用(10学时)§7.1 微元法的基本思想§7.2 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7.3 定积分在物理上的应用本章的重点是微元法,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空间几何体的体积.难点是微元法的基本思想.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下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平面曲线的弧长公式.已知平行截面积的立体体积公式,旋转体的体积公式,旋转体的侧面积公式.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8章微分方程(10学时)§8.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8.2 几类简单的微分方程§8.3 一阶微分方程§8.4 全微分方程与积分因子§8.5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本章的重点是变量可分离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二阶常系数齐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难点是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通过代换法将一些特殊的微分方程化成可求解的微分方程(变量分离方程,一阶线性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方程).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变量分离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会用代换法解齐次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方程的解法.全微分方程的解法.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三)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习题课、讨论课与自学.(1)课堂教学主要讲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并将未来专业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高数问题等融入基本理论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熟悉或掌握知识,学习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2)对难点和重点例题和习题安排在习题课和讨论课中讲解.(3)对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让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抓住要点的能力.(四)考核内容及方式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7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课堂提问、小测验等.(五)教学安排及方式:(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高等数学(上)》(理工类,第3版),杜先能,孙国正等,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2.参考书目(1)《高等数学(上册)》(第7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2)《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上册)》(第7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撰写人:郑婷婷审核人:。

安徽工业大学高等数学 A教学大纲

安徽工业大学高等数学 A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高等数学A1—A2(Higher Mathematics A1—A2)2、课程编号:06304001—0023、课程类型:基础课(必修)4、学时:176 学分:115、开课学期:1—26、开课对象:全校工(本)科各专业(除化学、化工等专业)7、先修课程:无8、参考教材:《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7月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包括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与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受到数学分析法和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几何、力学和物理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为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其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能力。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1、一元函数理解函数概念,熟悉函数符号f(x) 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函数的特性;了解反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图形;熟悉分段函数。

重点: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图形,分段函数。

2、极限了解极限定义,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能正确地应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了解两个极限存在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一般简单未定式的极限,对于未定式求极限不必做过多的练习;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

的有关概念(特别是高阶无穷小与等价无穷小)重点:极限的概念及计算,无穷小的概念及运算3、一元函数连续理解函数在一点处连续、间断的概念;知道函数的连续性与极限的关系;知道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知道闭区间上连续。

重点:函数在一点函数的性质(最小值最大值定理和介值定理)处的连续性及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216学时,12学分) 点击下载点击下载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A是理科(非数学)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5、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总学时与学分本课程的安排三学期授课,分为高等数学A(一)、(二)、(三),总学时为90+72+54,学分为5+4+3。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A(一)一、函数、极限、连续、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子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

7.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

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

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0.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高等数学A》课题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题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公共基础理论课(必修)适用专业:总学分数:11总学时数:修订年月:课程简介(中文):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其思想、方法和技术已经广泛深入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及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

高等数学A是工科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工具,也是一种现代科学语言,它的内容包括: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和多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无穷级数。

课程简介(英文):Advanced mathematics is a compulsory public basic theory course for all major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ts idea, methodology and technique have made wide effect o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natural scienc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cience, economics and social science. Advanced Mathematics A is not only the basis and a tool for engineering courses, but also a modern scientific language. Its content includes: functions, limits and continuity, calculus of unary and multivariate functions,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geometry of space and vector algebra, infinite series, etc.一、课程目的高等数学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极限、连续,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常微分方程,4.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5.多元函数微积分学,6.无穷级数(包括傅里叶级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高等数学A1(一) 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1(一)   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1(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30701X10课程名称(中/英文):高等数学A1(一)/Advanced Mathematics A1(Ⅰ)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88/5.5先修课程:初等数学(高中阶段)适用专业:理工类(教改班、升华班等)教材、教学参考书:基本教材:《高等数学》(上册第三版),主编,2014.7,科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学习辅导与同步练习册》(高等数学上),2015.9,中南大学出版社;《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上、下册,马知恩王绵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高等数学A1是高等院校理工类(非数学)专业理工科各专业对高等数学要求较高的(如理工科教改、试验班等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是研究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极限与连续(包括极限理论和实数理论);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4、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5、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包括含参变量的积分);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高等数学A1的教学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高等数学A1(一)、高等数学A1(二).开设时间是大学第一学年,两学期授课,总学时为88+88,学分为5.5+5.5.第一学期每周6学时(约15周);第二学期每周5学时(约18周).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第一、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大纲中所列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深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第二、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基本要求的高低用不同词汇加以区分,对概念、理论,高要求用“理解”一词表述,低要求用“了解”一词表述;对方法、运算,高要求用“掌握”一词表述,低要求用“会”或“了解”表述.学生对高要求部分必须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具体要求如下:第1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图形,掌握初等函数概念;2.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3.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 会求函数值及定义域;4.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5.了解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6.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7.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了解无穷小的运算性质及阶的比较,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8.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会判断函数在某一点(包括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连续性;9.了解函数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别;10.了解反函数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反函数;理解复合函数概念,会分析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11.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12.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的ε-N,ε-δ定义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对于给出ε求N或δ不作过多的要求);13.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及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并会应用这些性质.第2章一元函数微分学1.掌握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会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与法线方程;2.熟练掌握导数的基本公式,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求导方法;掌握初等函数一、二阶导数的求法;3.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二阶导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会用对数求导法求幂指函数及由积、商、幂所组成的函数的导数;4.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会求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5.了解微分的概念,掌握微分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以及可导与可微的关系,会求函数的微分;6.理解并会用Rolle定理、Lagrange中值定理和Cauchy中值定理,了解并会用Taylor定理;知道e x、sinx、cosx、ln(1+x)等函数的Maclourin展开式;7.熟练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0/0"与"∞/∞"型以及可化为这两种形式的未定式的极限;8.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会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掌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9.了解曲线凹凸性与拐点的概念,会用导数判别曲线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求曲线的渐近线,能描绘函数的图形;10.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11.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第3章一元函数积分学1.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2.熟练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3.掌握Newton- Leibniz公式并能熟练地用此公式计算定积分;4.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5.掌握简单的有理函数和三角函数有理式及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计算方法;6.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几何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变上限的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7.掌握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积已知的立体体积和平面曲线的弧长;8.了解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9.会计算无穷区间和无界函数的广义积分;10.知道用微元法将实际问题表达成定积分的方法;会用定积分表达并计算一些物理量(如功、水压力、引力、平均值等)的方法.11.了解 函数及其主要性质;12.了解定积分的近似计算法(矩形法、梯形法、抛物线法).第4章无穷级数1.熟练掌握几何级数与p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熟练掌握调和级数的敛散性及其应用;2.熟练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3.理解无穷级数收敛、发散及和的概念,了解无穷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4.掌握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会用根值判别法;5.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6.掌握麦克劳林(Maclaurin)展开式,会利用e x、sinx、cosx、ln(1+x)、(1+x)m的麦克劳林展开式将一些简单的函数间接展开成幂级数;7.理解幂级数收敛半径的概念;8.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收敛的关系;9.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10.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求导和逐项积分),会求一些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并会由此求出某些数项级数的和;11.了解函数展开为Taylor 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12.了解Fourier 级数的概念和Drichillit 收敛定理,会将定义在[,]ππ-和[,]l l - 上的函数展开为Fourier 级数,会将定义在[0,]π和[0,]l 的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级数与余弦级数,会写出傅里叶级数和函数的表达式.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撰写:大纲审核:。

高等数学a教学大纲(最新格式).

高等数学a教学大纲(最新格式).

《高等数学a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高等数学课程英文名称:Higher mathematics 课程编号:110000160学时数: 96应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审核人:王振辉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学分数:6 执笔者:张波批准人:邓继恩编写日期: 2010.08.01 修订日期:2013.04.16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他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本学期主要讲授“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微分学及其应用”,“一元积分学及其应用”,“无穷级数”四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基本计算能力。

微积分是从量的侧面来研究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函数是微积分的研究对象,极限是建立微积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连续性是通过极限所揭示的函数的一种基本变化性态,连续函数是微积分所讨论的函数的主要类型。

本课程的重点是微积分的理论。

以下分章阐述。

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20学时)知识要点:函数、极限、连续是高等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贯穿微积分学得始终。

函数是高等数学的研究对象,整本教材都在用极限工具研究函数在局部和整体上的性质,其中连续就是函数最基本的性质之一,也是学习微积分理论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

(一)函数: 集合及其运算,实数集的完备性与确界存在定理理论,映射与函数的概念,复合映射与复合函数的概念,初等函数与双曲函数的概念。

(二)极限:数列极限的概念,收敛数列的性质,数列收敛的判别准则,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极限的性质,两个重要极限及函数极限的存在准则,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阶的比较与等价代换。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A级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A级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A级课程代号:011101时间:3—17周学时数:90 理论环节学时数: 90 实践环节学时:0学分:开课单位:基础部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从而为学习专业课提供“必需、够用”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目的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部分课程内容、目的要求1.函数:理解函数、分段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表示式、定义域及函数值;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有界性);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形及其主要性质;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重点:函数概念,复合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2.极限与连续:理解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左、右极限以及它们与函数极限的关系;了解极限的有关性质;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理解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用等价无穷小代换法求极限;熟练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与间断的概念,掌握判断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方法;会求函数的间断点并确定其类型;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及在闭区间上连接函数的性质并会利用连续性求极限。

重点:极限概念,极限四则运算法则,连续概念。

难点:极限的定义,等价无穷小代换法求极限。

3.导数与微分: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掌握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方法,会求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四则运算法及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掌握隐函数求导法、参数方程的求导公式与取对数求导法;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几个特殊函数高阶导数;理解函数的微分概念,掌握微分运算法则及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数学A 》课程教学大纲Advanced Mathematics A课程代码:03100A01, 03100A02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理论课(必修)适用专业:分级教学普通班开课学期:1、2总学时数:184 总学分数:11.5修订年月:2007.7 执笔:古伟清、金朝永第一部分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极限、连续,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包括傅里叶级数),5.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 教学内容1.函数、极限、连续函数: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特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

初等函数。

简单应用问题函数关系的建立;极限:数列极限的定义,收敛数列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函数极限的定义,函数的左右极限,函数极限的性质(局部保号性、局部有界性),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

函数的连续性:函数连续的定义,间断点及其分类,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最小值定理,零点定理和介值定理)。

2.一元函数微分学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高阶导数的概念,初等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的求法,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的求法;微分的定义,微分的运算法则(含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泰勒公式;洛必达法则;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函数极值概念及其求法,简单的最大值最小值应用问题,用导数判定函数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水平与垂直渐近线,函数作图;弧微分,曲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曲率半径。

3.一元函数积分学不定积分: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定义,不定积分的性质,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及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定积分及其应用:定积分的定义及其性质,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广义积分的概念;;定积分在几何学中的应用(面积、旋转体体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

4.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向量代数: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坐标,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向量积,两向量的夹角,两向量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单位向量,方向数与方向余弦平面与直线:平面的方程(点法式、一般式、截距式),直线的方程(参数式、对称式、一般式),夹角(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

点到平面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曲面与空间曲线:曲面方程的概念,球面方程,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空间曲线与曲面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常用的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

5.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几何表示,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偏导数与全微分:多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法,高阶偏导数的概念及复合函数二阶偏导数的求法;全微分的定义,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偏导法则,隐函数的求偏导公式(一个方程的情形);方向导数和梯度。

偏导数的应用: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最大值、最小值问题及其简单应用,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6.多元函数积分学二重积分: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直角坐标、极坐标);二重积分在几何学中的应用(曲面面积、立体体积)。

三重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直角坐标、柱面坐标、球面坐标);三重积分的应用。

曲线积分:两类曲线积分的定义与性质,两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法;两类曲线积分的关系,曲线积分的应用;格林公式,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二元函数的全微分求积。

曲面积分:两类曲面积分的定义与性质,两类曲面积分的计算法;两类曲面积分的关系,曲面积分的应用;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7.无穷级数常数项级数:无穷级数及其收敛与发散的定义,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无穷级数的基本性质,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几何级数和P—级数的敛散性;正项级数的比较、比值及根值审敛法,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定理,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及其关系。

幂级数:函数项级数的收敛与和函数的概念,幂级数的概念,阿贝尔定理,较简单的幂级数的收敛域的求法,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幂级数求和函数;泰勤级数,麦克劳林级数,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傅里叶级数:三角级数概念,狄利克雷充分条件,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奇偶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函数展开为正弦或余弦级数,(— , ),(0, )区间上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8.常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微分方程的定义、阶、解、通解、初始条件、特解。

一阶微分方程: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伯努利方程,全微分方程。

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n y f x 型,(,)'''=y f x y 型,(,)'''=y f y y 型。

高阶线性微分方程:高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x m f x e P x λ=,[]()()cos ()sin x l n f x e P x x P x x λωω=+)用微分方程解简单的几何问题。

(二) 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84学时,分上、下两学期,各学期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如下表: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函数,极限,无穷小,连续,导数,微分,极值,不定积分,定积分,偏导数,全微分,条件极值,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

2.正确理解下列基本定理和公式并能正确运用:极限的主要定理,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泰勒定理,定积分作为其上限函数的求导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格林公式,高斯公式。

3.牢固掌握下列公式:两个重要极限,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基本积分公式,函数xe 、sin x 、ln(1)x +及()μx +1的麦克劳林公式。

4.熟练运用下列法则和方法: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二重积分的计算法,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二阶常系数齐次(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5.会运用微积分和常微分方程的方法解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它是许多后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吴赣昌主编,《高等数学(理工类)》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7 出版[2]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数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出版[3]张小柔等编,《高等数学习题课教程》,科学出版社,2003.6出版[4]梅顺治等编,《高等数学习题课讲义》,科学出版社 2000.8出版[5]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数学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出版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1.函数、极限、连续重点:函数概念,复合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极限概念,极限四则运算法则,连续概念。

难点:极限的ε—N、ε—δ定义,求极限。

2.一元函数微分学重点: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初等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函数的极值概念,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

导数的应用难点: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高阶导数,泰勒定理。

3.一元函数积分学重点: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变上限的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用定积分表达一些几何量(如面积、体积、弧长)。

难点:变上限函数的求导,换元积分法,广义积分等。

4.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重点: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点到平面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常见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

难点:向量的向量积,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解决有关问题,曲线、曲面的投影。

5.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点:多元函数的概念,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复合函数—阶偏导数的求法,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

难点:求抽象复合函数的二阶偏导数,隐函数的偏导数,求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

6.多元函数积分学重点: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两类曲线(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格林公式,高斯公式。

难点: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格林公式,高斯公式。

7.无穷级数重点:无穷级数收敛、发散以及和的概念,几何级数和P—级数的收敛性,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莱布尼兹判别法,比较简单的幂级数收敛区间的求法。

用间接法展开函数为幂级数。

难点: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定理,求幂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

8.常微分方程重点: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齐次(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难点: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

列微分方程解应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