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梨园撷英3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 (3)PPT课件
八年级二单元《梨园撷英》
第二课时
梨园撷英
唱脸谱
伴奏
京剧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四种:
• 唱(唱腔) • 念(念白) • 做(动作) • 打(武打)
唱
腔
京剧的主要声腔有“西皮”及“二簧”。
• 西皮:表现喜悦、激动、刚直、高昂等情 绪。
• 二簧:表现回忆、沉思、怀念、感叹等 情绪。
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 生:男性 分为老生、小 生、武生、娃娃 生 • 旦:女性 分为青衣、花旦、花衫、武旦、 彩旦、老旦。 • 净:性格豪放、威武、凶猛、剽悍的男性 需要画脸谱 丑:灵巧、机敏、幽默、狡猾的小人物。 一般在鼻梁上画上一块白。
京剧的伴奏乐器 • 京剧的伴奏乐器文场 : • 京胡、小三弦、月琴、唢呐、 笛子 • 武场: • 板鼓、锣、钹
四大名旦
包龙图
驸马爷
智取威虎山
《铡美案》与《智取威虎山》
• 伴奏不同,现代京剧在原有 传统伴奏乐器的基础上,加 入了管弦乐队,充分利用管 弦乐队的作用来渲染场景, 来增强戏剧效果。
黄梅戏 黄梅戏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 茶调 ,故得此名 。 黄梅戏的特点:
唱腔清新自然,音韵亲切易懂。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天仙配
小结
• 京剧的唱腔 • 京剧的行当 • 京剧的伴奏乐器 • 京剧的表演形式 • 黄梅戏的特点
实习教案梨园撷英
实习教案梨园撷英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梨园撷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梨园撷英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梨园撷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梨园撷英的定义和起源。
讲解梨园撷英的特点和风格。
2. 梨园撷英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方法教授唱腔、念白、做功等基本技巧。
指导身段、表情、唱念做打等表演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梨园撷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梨园撷英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方法。
3. 示范:进行示范表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梨园撷英的魅力。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进步。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梨园撷英的认识和感受。
1. 教学PPT:展示梨园撷英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2. 视频资料:播放梨园撷英的表演片段,供学生参考学习。
3. 教材:提供相关的梨园撷英教材或参考书,供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梨园撷英中的角色分配和协作方式。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梨园撷英的表演技巧。
3. 小组竞赛:组织小组竞赛,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表演能力。
七、教学策略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表演,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梨园撷英的表演技巧。
2. 分组练习:引导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提高表演水平。
3. 反馈与改进:教师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表演中的不足之处。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表演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九、教学延伸1. 参观梨园:组织学生参观梨园,亲身体验梨园撷英的表演环境。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音乐第二单元梨园撷英课件
脸谱知识
前辈戏剧家张庚先生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 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 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 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 相对固定下来。”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 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脸谱与戏曲人 物角色的关系如何?是不是戏曲中的每个人物都需要勾画脸谱 呢?回答是否定的,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
• 京剧有四大声腔系统:昆腔系统.高腔系 统.梆子腔系统和皮黄腔系统。
京剧剧照
小生和老生
花旦和老旦
净角
丑角
动动手 练一练
红脸
代表猛智
黑脸
代表凶诈
绿脸
代表忠勇
白脸
代表草莽英雄
动手学一学
师生交流 畅谈心得
喜爱戏曲 发展京剧 弘扬民族戏曲艺术
结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 级音乐第二单元梨园 撷 英
第一课时,说唱脸谱 执教者;杨宏瑛 2009年5月25日
•
奏作 品 前 奏 用 什 么 乐 器 演
欣赏歌曲
动脑动口 谈一谈
• 1、歌曲曲调有何特点?(亲切、朴实、豪 迈爽朗、动感很强)
• 2、你听出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脸谱知 识)
• 3、谈谈歌曲曲式结构?(两段体 AB结构)
中国戏曲知识介绍
京剧知识
• 京剧:在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形成于 北京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 种。音乐基础是徽调和汉调。主要板式有导 板.回龙.原板.慢板.散板.快三眼.摇板.以及二 六.流水.快板等。伴奏乐器文场主要有京胡. 京二胡.小三弦.月琴.唢呐.笛子等。武场主要 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它是国粹艺术,被 誉为‘东方歌剧’。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梨园百花(三)教案 湘艺版
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三)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音乐最丰富的一种艺术形式。
戏曲是一门歌、舞、剧高度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贯彻“欣赏领先、体验入手”的原则,结合欣赏、模仿、表演等,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的美感体验过程中形成他们应该具有的知识与技能。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视频的运用就很必要,学生通过听、看结合,可以更直观、生动地体会戏曲艺术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和了解不是很感兴趣,因而本节课我始终把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学习的兴趣放在首要思考地位。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制订适当的教学目标,避免过高的教学要求。
在学生对戏曲还并不十分了解、表演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体验”这一环节必须做到循序渐进。
因为传统戏曲的唱腔相对难学,所以选择学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二、补充了学生喜欢的、尽可能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资料,拓宽学生接触戏曲艺术的渠道;三、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戏曲应运而生。
本节课采用比较教学法,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从音乐、表演、服饰、舞美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两者的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学环节设计了一个戏曲知识竞赛题,目的是为了拓展艺术学习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激发艺术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乐意体会戏曲艺术的韵味,对我国戏曲音乐及其表现形式产生初步兴趣,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丰富性与独特性;2.通过视频观赏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戏曲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及戏曲的主要行当(生、旦、净、丑);能跟随录音(或视频)演唱戏曲片断,模唱(或模拟演奏)锣鼓经片断;3.能够体验并简单分析戏曲的主要特点: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了解传统戏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列举出生活中与传统戏曲有关的音乐作品及其它艺术表现形式。
八年级音乐《梨园漫步》(第3课时)教案
梨园漫步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了解我们江苏的地方剧种教学难点:学唱三、课前准备四、教学过程一、通过故事来欣赏锡剧《双推磨》选段,引起兴趣1、上次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你们还记得叫什么名字吗?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叫什么?(一男:何宜度,一女:苏小娥)2、有人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段戏曲,你们想听吗?(同学们欣赏双推磨1)提问:刚才他们表演的是什么?戏曲与我们平时唱的歌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脸、服装、唱腔等方面去找)师总结:刚才这段戏曲是无锡人最喜欢唱的,它是用无锡方言来唱的,所以我们叫它锡剧。
二、学习戏词前四句1、同学们都知道何宜度和苏小鹅生活都很贫穷,那你们知道苏小鹅她靠什么来生活呢?(师做推磨动作)提问:这是什么动作?那磨豆浆用什么工具?(出示磨)磨是什么形状的?它是用什么材料作成的?一共有几块?(解释上片和下片,并用方言说一说)上片上有什么?(解释龙吞珠和百浪卷)再用方言说。
师总结:以前做豆腐就是用这个磨磨成豆浆再做成豆腐,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
3、把这一段完整来念,并用方言来说一说。
(累了,坐下休息一下)三、图片配合教学学习后四句戏词1、我们知道自从苏小鹅丈夫死后,她只有一个人推磨了,用方言学一学:一人推磨和两人推磨。
可是她家的磨要比我们这个磨大好几十倍呢,所以苏小鹅一人推,推也推不动就像(出示图牛车水)这只老黄牛,它在干什么?水车很大,推也推不动哼育哼育累死了,我们给这张图取名叫牛车水。
完整说,用方言学一学(一人推磨像牛车水)2、今天苏小鹅刚巧碰上何宜度,两人推磨比一人推磨感觉怎么样?(出示图片扯蓬船)这是什么?没有风的时候怎么开?突然刮大风了,它又是怎么开?取名《扯蓬船》3、完整念一遍,并用方言来学一学。
四、复习巩固,学唱锡剧《双推磨》1、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学唱戏,你可以跟老师一起来唱。
(2遍)2、分角色来表演,要求能互相帮助,友好协商。
3、何宜度和苏小鹅现在是什么心情?我们开心地再来一遍。
《西乐撷英(三)》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西乐撷英(三)》第二课时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下册)授课年级:八年级课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如歌的行板》、《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选听)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3、知识与技能(1)、了解音乐家——柴科夫斯基、格林卡。
(2)、了解弦乐四重奏。
教材分析:《如歌的行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创作而成。
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1840--1893)把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作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主题,并把这个乐章命名为《如歌的行板》。
描写了人们在现实生活里寻求不到解脱痛苦的方法,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宗教上的心情。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是格林卡根据普希金的长诗创作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序曲,也是作者最出色的交响作品之一,创作于1837--1842年间。
格林卡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奠定了俄罗斯歌剧和交响音乐的基础,创立了俄罗斯民族乐派,推动了和促进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被人们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本歌剧的序曲光彩动人,有勇士般的气魄,它生动的表现了鲁斯兰与恶魔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序曲的音乐用奏鸣曲式写成,音乐素材大多取自歌剧的最后一幕的旋律。
教学重点:欣赏歌曲教学准备:多媒体、教材音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营造上课和谐氛围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歌曲《绿袖子》,先复习一下歌曲,请同学们听一遍录音,并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复习歌曲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为进一步演唱歌曲做好铺垫三、欣赏歌曲(一)、欣赏《如歌的行板》1、简介乐曲。
《梨园撷英》 主题单元初二
3、通过简单的舞台表演创作和打击乐伴奏,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逐渐理解中国戏曲音乐语言和演唱方法的特点,培养民族审美观。
2、结合具体曲目的介绍与赏析,培养学生对代表性剧种唱腔特点和相关文化的理解和分辨能力。
我将本主题划分为三个专题:
1、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感知理解豫剧的唱腔特点及其相关文化,并能加表演背唱。
2、欣赏《夫妻双双把家还》,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及相关音乐知识。
3、学会并背唱歌曲《唱脸谱》,了解京剧唱腔的风格和花脸唱法的特点与内涵。
本主题的重点、难点:欣赏感知分辨不同戏曲剧种的唱腔特点,不同行当的人物形象,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视频播放五音戏《王小赶脚》,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准备怎样将我们的五音戏发扬光大?
活动五戏韵延香
◆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去了解一下我们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或者学一段戏曲,我们下节课组织个戏曲音乐会如何?
评价要点
1.量规评价同学们“课前自学表”的填写情况。
2.反思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本节课中的表现如何?
2、请大家跟着录音小声学唱,同时思考一下这段豫剧的唱腔有何特点?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3、注意哪些地方才能唱好这段曲子?
4、班内交流,推荐小组演唱,并提出改进意见,尽量唱出韵味。
◆节奏探韵
1、大家知道么?豫剧又叫做“河南梆子”,如果加上梆子的伴奏,豫剧的韵味才浓呢!
2、学生分组探讨梆子的用法以及伴奏的节奏型。比一比,哪一组的节奏更能表达出唱段的韵味。
戏曲音乐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各地不同的地方剧种多彩多姿,伴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唱脸谱》、《谁说女子不如男》和《夫妻双双把家还》三者分别联系到了我国戏曲剧种中较为流行,为大家所熟知的京剧、豫剧和黄梅戏,并选取了里面的优秀剧目,极具代表性。我准备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帮学”相结合,通过欣赏聆听、认真学唱、积极表演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中国戏曲及其音乐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京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唱腔的感受和分辨能力。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二单元《梨园撷英》ppt课件
《驸马不必巧言讲》是在秦香莲到开封府告状 后,包拯质问陈世美,陈死不认账时,包拯斥 责陈世美的唱腔。
水秀中华
5
• 黄梅戏: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
湖北,江西,江苏等省,起源于湖 北黄梅,成长在安徽地区。
水秀中华
6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是在董永当长工期满,与七仙女一同回家 时的对唱,故此也叫《满工对唱》。又以 唱词开头的几个字为名,而称之为《树上 的鸟儿成双对》
第二单元 梨园撷英
水秀中华
1
教学内容
• 本章主要认识三种戏曲剧种:京剧 越剧 豫剧
• 感受各种戏曲的音乐形式,相关音乐知识。 • 培养学生对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唱腔的感受和分辨能
力
水秀中华
2
京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全国各地,来源
于徽调和汉调。徽调和汉调在北京吸收了 昆曲,梆子等腔之长,形成了早期的京剧。
欣赏戏曲《夫妻水秀双中双华 把家还》
7
越剧:戏曲剧种。原浙江湖州一带民
间曲艺。结合当地语言,逐步融合而 成的民间小型戏曲。
水秀伯与祝英台》是以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而写成的一首单乐
章标题协奏曲。
• 全曲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表现的三段剧 情——“相爱” “抗婚” “化蝶” 为主要内容。 分为呈示部 ,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
脸谱:是中国戏曲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
同人物脸部化妆相对固定的程式化。也是,京剧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水秀中华
3
聆听《唱脸谱》
• 感受歌曲中用词语描绘京剧中 各种人物角色脸谱特点。
• 感受浓郁的京剧风格的曲调。
人教版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册音乐(简谱)梨园撷英--京剧
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 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 脸上擦的是什么花粉? 口点的胭脂是什么花红?
一、京白:京剧中以北京方言为标 准的话白。
二、韵白:中州韵、湖广韵为基准, 形成一种抑、扬、顿、挫,铿锵有 致的语调。
念: 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 梳一个/油头/桂花/香, 脸上/擦的/桃花/粉, 口点的/胭脂/ 杏花/红。
唱: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 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 脸上擦的是什么花粉? 口点的胭脂是什么花红?
念: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
梳一个油头桂花香。
脸上擦的桃花粉 。
口点的胭脂杏花红。
一、毯子功: 翻、滚、腾、跃等动
作技巧。为保护演员的安全,大多在 厚厚的毯子上进行,故称“毯子功”。 二、把子功:手中加上各种兵刃器械, 模拟武打战斗的基本 功,即为“把子 功” 。
西皮腔: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
二黄腔:舒缓、深沉、悲伤。
宋代时期,兵部尚书李寿被奸臣诬陷其通敌 卖国,全家被查抄,儿子李彦贵想向未来岳父礼部尚书
黄璋求救,黄璋不但不救,反趁机悔婚.李彦贵生活无着,卖 水为生.黄璋之女黄桂英,久慕李家忠良,不允退婚,几度与 父争吵,为此不悦。丫环梅英为了让小姐开心,请小姐赴 花园赏花,并唱了这么一段。
我番寸有敌桃想唤猛
一王土生血花当起听
剑小怎之飞马年我得
能丑能日溅上 破金
挡何够责石威 天鼓
百足属当榴风 门响
万论他尽裙凛 壮画
的,人,。凛 志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兵!
, 凌声
。
云震
。,
——中华国粹 博大精深 ——
京剧介绍
京剧
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了,1790年乾隆皇帝过80大寿 时,官员为了给皇帝祝寿,从 安徽请来了当地有名的四大徽 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进京演出,获得了成功,从此, 四大徽班留在了北京,经过不 断的发展变化,形成了今天的 国粹—京剧。
人教版八下音乐2.4知识与实践梨园风采教案
4.兴趣特点:八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尝试和挑战。在音乐课上,他们可能对流行音乐、现代舞蹈等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引入有趣的元素、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习京剧基本动作等活动,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京剧艺术。
在教学资源准备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确保资源的丰富性和实用性。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布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5.对京剧艺术的认知程度: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京剧艺术了解不多,甚至存在误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通过展示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使学生逐渐认识和了解京剧,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包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以及相关京剧知识的补充资料。教师在课前应检查教材的完整性和可读性,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八年级音乐下《梨园颉英》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在京剧中,“净”角是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多彩,所以又俗称“花脸”。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多为将军、神话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 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粗壮 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有正净、副净、武净和毛 净之分。 正净:也称“大花脸”、“铜锤”或“黑头”,所表现的人物多为举止稳重者,以唱功见长,没 有什么大的动作。如《铡美案》中的包拯,《二进宫》中的徐延昭等。 副净:也称“二花脸”或“架子花脸”,多表现性格豪爽者,如张飞、李逵等,或奸邪佞幸者, 如曹操、赵高等。 武净:也称“武花脸”,多表现身具武艺者,以武打见长,如《定军山》中的夏侯渊。 毛净:指戏曲舞台上钟馗、周仓、巨灵神等类人物,他们或为天神,或为身体畸形者,造型夸张, 多需垫肩、凸臀,在表演上以工架见长。
生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 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 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 (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京剧把各种伴奏乐队总称为场。有“文场”、“武场”之分。 。弦管乐称为 “文场”,打击乐(锣鼓)叫作“武场”。二者统称为“文武场”(或叫它“全堂场 面”)。早期“文武场”由六至八人组成,演奏上有兼职。文场三大件:京胡、月琴、 弦子;武场三大件:单皮鼓、大锣、小锣。在京剧乐队中,起指挥作用的是鼓板。
实习教案梨园撷英
实习教案梨园撷英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梨园撷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
2. 学习和掌握梨园撷英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方法。
3.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梨园撷英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2. 梨园撷英的基本技巧,如唱、做、念、打等。
3. 梨园撷英的表演方法,如身段、表情、唱腔等。
4. 梨园撷英的经典剧目选段。
5. 梨园撷英的团队合作和演出流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梨园撷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表演方法。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梨园撷英的表演示范。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梨园撷英的练习和表演。
4. 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准备1. 教室或表演场地。
2. 梨园撷英的教学资料,如剧本、唱腔、视频等。
3. 梨园撷英的道具和戏服(如果有条件)。
4.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梨园撷英的起源和发展简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技巧学习:讲解和示范梨园撷英的基本技巧,如唱、做、念、打等。
3. 表演方法学习:讲解和示范梨园撷英的表演方法,如身段、表情、唱腔等。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梨园撷英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经典剧目学习:选取适合学生的梨园撷英经典剧目选段,进行学习和练习。
6. 表演展示:每组学生进行梨园撷英的表演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表演技巧:评估学生在梨园撷英表演中的技巧掌握程度,如唱腔、身段、表情等。
3. 团队合作:评价学生在分组练习和表演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4. 学习成果:通过作业、练习和表演展示,评估学生对梨园撷英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梨园,亲身感受梨园撷英的表演氛围。
2. 邀请梨园撷英的专业演员或教师来校进行讲座和示范。
音乐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二单元(梨园撷英)教学设计
音乐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二单元(梨园撷英)教学设计【一】要求1、通过对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在教唱《唱脸谱》和观赏其他戏曲唱段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中国戏曲音乐语言和演唱方法的特点,以促进民族审美观的培养。
3、结合具体曲目的介绍,讲授有关中国戏曲及其音乐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对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唱腔感受和分辨能力。
【二】教学预备1、录音机、CD机、VCD机、幻灯机等。
2、录音带、CD、VCD片:《唱脸谱》、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驸马不必巧言讲》、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片段、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以及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的其他有代表性的唱腔和唱段。
3、京剧老生(生)、青衣(旦)、花脸(净)、三花脸(丑)的图片;京剧脸谱。
重点与难点1、歌曲《唱脸谱》重点:学会并背唱这首歌曲。
难点:(1)理解京剧唱腔的风格和京剧花脸长发的特点与内涵;(2)在演唱中唱出风格特点。
2、观赏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唱腔选段。
重点:感受和初步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缘故。
难点:(1)由于学生从小接触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机会较少,因此,刚开始时可能在某些地区出现学生不适应或不甚喜爱这些唱段的情况。
应当用厅、唱、演的实践,并结合教师精到的分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关于辨别不同剧种唱腔风格特点、不同行当人物类型、不同人物的脸谱,应当用音乐、录像、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关心学生,使其易于理解。
第1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唱脸谱》。
2、戏曲行当、脸谱。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唱脸谱》。
2、识别行当,辨认脸谱。
教学过程:1、用语言导入戏曲脸谱话题,拿出几幅京剧人物的脸谱让学生辨认。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教案《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下册适用手段:多媒体教学授课年级:八年级课型:戏曲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戏曲欣赏:《打猪草》选段----《对花》《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戏曲学唱及表演练习:《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念词练习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2.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3.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4.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适当表演;5.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6.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教学重点:戏曲学习戏曲欣赏教学难点:戏曲演唱二声部重唱教学准备:钢琴、堂鼓、钹、古筝、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制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媒体运用一、组织教学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营造上课和谐氛围二、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听到并跟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它的旋律具有哪一个剧种的唱腔风格呢?----对,是京剧,同学们知道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吗?----安徽,那么除京剧外,四大著名剧种中,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却成长、发展于安徽。
八年级音乐 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2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2课时)教学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执教者: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结合具体曲目的介绍,讲授有关中国戏曲及其音乐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对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唱腔感受和分辨能力。
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京剧名段《铡美案》中《驸马不必巧言讲》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三张代表不同民族音乐体裁的图片,让学生回答是哪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戏曲、宋祖英的演唱)二.激情引趣1.学生讨论:对戏曲音乐的了解2.教师总结:我国的民族文化多采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的代表。
3.师生同唱歌曲《唱脸谱》,初步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
(演唱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京剧脸谱)A.我们看到演员们的脸上涂了颜色并画成了花脸,这是我国戏曲中特有的化装艺术,尤以京剧为典型,因为它在构图、勾画、涂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谱式,所以叫“脸谱”。
B.讨论颜色的不同寓意和象征:(结合相应的脸谱进行课堂讨论)红色——威武中正——钟馗黑色——严肃刚正——包公蓝色——凶猛豪爽——窦尔墩白色——阴险狡诈——曹操C.老师提问:我国的国剧是哪一剧种?历史上的四大名旦都是谁?D.教师与学生交流后讲解三.感受与体验1.由《唱脸谱》这首歌导入对京剧的介绍:A.介绍我国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其唱腔的特点(主要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B.请同学听京剧名段《铡美案》中《驸马不必巧言讲》运用的是哪一种唱腔?2.学唱《驸马不必巧言讲》根据节奏念戏文(要求:字正腔圆)唱戏谱学大戏(提问:这段唱腔里面最后一句同学们唱得最有韵味,如果给这句加一个动作的话,大家想想怎么加才能让我们的演唱更有点京戏的味儿?)请同学创造性的表演,进一步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园撷英
一、要求
1、通过对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在教唱《唱脸谱》和欣赏其他戏曲唱段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中国戏曲音乐语言和演唱方法的特点,以促进民族审美观的培养。
3、结合具体曲目的介绍,讲授有关中国戏曲及其音乐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对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唱腔感受和分辨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录音机、CD机、VCD机、幻灯机等。
2、录音带、CD、VCD片:《唱脸谱》、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驸马不必巧言讲》、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
片段、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以及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的其他有代表性的唱腔和唱段。
3、京剧老生(生)、青衣(旦)、花脸(净)、三花脸(丑)的图片;京剧脸谱。
重点与难点
1、歌曲《唱脸谱》
重点:学会并背唱这首歌曲。
难点:(1)理解京剧唱腔的风格和京剧花脸长发的特点与内涵;(2)在演唱中唱出风格特点。
2、欣赏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唱腔选段。
重点:感受和初步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1)由于学生从小接触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机会较少,所以,刚开始时可能在某些地区出现学生不习惯或不甚喜爱这些唱段的情况。
应当用厅、唱、演的实践,并结合教师精到的分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对于辨别不同剧种唱腔风格特点、不同行当人物类型、不同人物的脸谱,应当用音乐、录像、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使其易于理解。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唱脸谱》。
2、戏曲行当、脸谱。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唱脸谱》。
2、识别行当,辨认脸谱。
教学过程:
1、用语言导入戏曲脸谱话题,拿出几幅京剧人物的脸谱让学生辨认。
如果辨认不出来的话,没关系,等唱完歌以后,就自然而然地能够清楚地辨认。
2、教师引导学生唱乐谱,然后分两部分,边听录音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3、在唱乐谱的第二编后,进行乐谱分析:(1)调式、调性(降B宫调、降E宫调)和唱名;(2)节拍、节奏及其特点;(3)旋律音调特点;(4)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5)词曲关系。
4、再听一边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和总体风格特征等。
5、按讨论的音乐风格,以自燃、明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背唱。
6、在唱歌词的适当时候,插入有关戏曲行当、脸谱的知识介绍,结合对照歌词来辨认脸谱,
识别行当。
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和学唱,同学们能进一步喜爱我国的京剧。
课后记:通过京剧片段的观看,同学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唱脸谱》;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唱脸谱》,达到有表情地按京剧风格来歌唱的目标。
2、通过相关唱段的欣赏,理解京剧、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达到能辨别这两各剧种的目标。
3、为《打虎上山》配舞蹈动作,进一步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并启发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唱脸谱》,并且有表情地用京剧风格特点来背唱。
2、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与此相结合,简介京剧剧种及其音乐。
3、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
与此相结合,简介现代京剧音乐的新发展。
4、为《打虎上山》音乐配舞蹈动作。
5、欣赏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与此相结合,简介黄梅戏剧种及其音乐。
6、如有时间,可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小结:
课后记:通过地方戏曲片段的观看,同学们对这些剧种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4、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楼台会》片断、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目标
1、通过越剧、豫剧唱段欣赏和相关知识介绍,结合上节课的欣赏和讲授,达到初步李结合辨别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音乐唱腔及其特点的目标。
2、在越剧《楼台会》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片断的比较中,理解戏曲艺术与器乐演奏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并结合简介越剧剧种及其音乐。
2、视唱越剧《楼台会》幕后和唱,体会越剧的音乐唱腔的风格特点。
3、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楼台会》片断。
将之与同名越剧唱腔比较,启发学生理解戏曲艺术与乐器的不同特点。
4、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结合简介豫剧剧种及其音乐。
5、综合比较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的音乐特点,播放相关录音、录像,让学生分辨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