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2 (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2 苏科版
1.小组活动注意安全,主动参与,不做旁观者,
2小组内交流要有组织有序且高效,听从组长安排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1.小组活动交流C
(1)画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结构图
(2)教材中黑体字部分的内容是在一个理想化条件下得出的,这个理想化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滑轮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轮组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
(4)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
难点:(1)动滑轮的瞬时支点的确定方法(2)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教法及教具
2.电脑、实物投影、视频3.学具准备:铁架台、滑轮两个、长细绳、钩码四个、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的)两个(共8组,每组6人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8.实验结论得出后完成以下问题
(1)定滑轮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内交流要有组织有序且高效,听从组长安排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1.定滑轮实质是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_,但它不能_______。
2.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_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力,但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2 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上册11.2 滑轮教案2 (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上册11.2 滑轮教案2 (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上册11.2 滑轮教案2 (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滑轮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2.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3.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4。
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它们的实质,滑轮组的绕线方法省力情况,以及绳子移动距离与物体升高距离的关系教学难点动滑轮的瞬时支点的确定方法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策略从学校我们的教学楼上正好可以看到施工工地的吊车上的滑轮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去体验使用滑轮组的好处课前准备铁架台、滑轮两个、长细绳、钩码四个、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的)两个一、复习提问一、纠正作业中的错误:1.滑轮的识别,尤其是乙图中的滑轮,它是动滑轮,作用力作用在中心的轴上,虽然费力但是省距离。
2.讲清动滑轮重力不能忽略的情况下,如何判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二、讨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教案
本节课通过开放性活动,讨论“如何把木料运上楼”,从而想到滑轮,认识滑轮,知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理论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
难点
二
b.
请学生举
轮
.按上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分析表
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
.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
学生练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
.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得出结论:
3.。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教案苏科版
11.2滑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3)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3)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2) 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然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滑轮的实质。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定滑轮的定义:;2.动滑轮的定义:;3.定滑轮的优点:;4.动滑轮的优点:;5.滑轮组的优缺点点:;。
二、【课堂活动】复习引入(边说边演示)滑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之一,用它可以把重物提到高处。
滑轮与前面所讲的杠杆有什么联系吗?(1)什么叫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不一定。
杠杆也可以是弯的或其它形状的。
(3)可以是圆的吗?可以。
活动一:认识定滑轮问: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它符合杠杆的定义,是杠杆。
请你找出滑轮的五要素。
(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示意图)问:这个滑轮属于哪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因为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杆。
刚才我们提到的滑轮轴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我们把它叫做定滑轮。
10。
秋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滑轮3.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4.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b)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23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c)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1.按如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23 旗杆顶端的滑轮、塔吊提起重物时下端的动滑轮、电梯上的滑轮等。
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6.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
(c)滑轮组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d)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三、课堂练习和作业:1.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2.如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答案】C 【答案】C 【答案】B。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学案 (新版)苏科版
二、滑轮学点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问 题:观察并寻找图11-2-2中甲、乙两组图片所示的滑轮装置的不同之处.图11-2-2(1)重物被提升过程中滑轮轴的位置变化不同。
图甲中滑轮轴的位置__固定不动__,该滑轮为__定__滑轮;图乙中滑轮轴的位置__随物体一起运动__,该滑轮为__动__滑轮.(2)绕滑轮的绳子起始端所系的位置不同,定滑轮的绳子起始端系在提升的重物上,动滑轮的绳子起始端系在固定位置处.学点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探究1:组装并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按照教材P 10的活动要求分别组装定、动滑轮装置后,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并在表格中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2)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填写下表.图11-2-3图11-2-4图11-2-5探究2:用杠杆模型分析定、动滑轮(1)请将如图11-2-4所示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标上支点、画出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答案] 如图11-2-5所示(2)定滑轮实质是__等臂__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__半径__,故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实质是__不等臂__杠杆,动力臂是滑轮的__直径__,阻力臂是滑轮的__半径__,故使用动滑轮最多可以省一半力.学点3 滑轮组的特点探究:使用滑轮组的特点(1)按图11-2-6示四种方式组装滑轮组.图11-2-6(2)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四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答: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既可以__省力__,又可以__改变力的方向__,但是要费距离. (4)进一步讨论:你能数出图11-2-7中吊着钩码的绳子的段数n 吗?请写出你的方法和发现.方法:__数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的段数__.你的发现:__当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当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定滑轮的挂钩上__.归纳:用滑轮组吊物体时的两个关系式.(所用拉力为F ,物重为G ,动滑轮重为G动,吊物体的绳子的段数为n ,动力移动的距离为s ,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力的关系式:F =__1n(G +G动)__(不计绳重及绳轮间摩擦).距离关系式:__s =nh__. 学点4 滑轮组的组装问题1:尝试完成下列组装滑轮组的绕绳工作,并归纳出你绕绳的步骤或经验方法与同学们交流.(1)根据图11-2-7甲中的省力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线.(忽略动滑轮的重和摩擦) (2)在图乙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图11-2-7图11-2-8[答案] 如图11-2-8所示归纳:当定滑轮和动滑轮个数相等时,存在两种绕法,绳子的起始端可以在动滑轮上,也可以在定滑轮上;当动、定滑轮个数相差一个时,绳子的起始端在个数较少的滑轮上.问题2: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0 N,现用这根绳子来提起900 N的物体,并要求拉力方向向下.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其装配图.[答案] 如图11-2-9所示图11-2-9。
11.2滑轮(第二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11.2 滑轮(第二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的11.2滑轮(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分类、滑轮组的使用以及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原理,掌握滑轮的分类和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分类、滑轮组的使用。
难点: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原理、分类和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滑轮组的应用实例,如吊车原理,讲解滑轮组在工作中的优势。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升重物,并计算提升过程中的力的大小。
5.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的组装和实验,观察滑轮组在不同组合下的工作效果。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滑轮原理:……滑轮分类:……滑轮组使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绘制一个滑轮组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
2. 请写一篇短文,介绍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滑轮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动手操作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下一步需要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其他利用滑轮原理的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优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滑轮组的使用方法滑轮组是滑轮的一种组合形式,它将单个滑轮的优势进行了整合,使得滑轮组在提升重物时具有更高效的优势。
九年级物理上册11_2滑轮教案新版苏科版
滑轮一、教材分析及教学安排第十三章《简单机械》是力学的应用部份,全章共讲述了三种简单机械。
《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在全章中间部份,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全节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定滑轮、动滑轮的益处;二是滑轮是杠杆的变形(选学部份);三是利用滑轮组的益处。
基于本校学生的基础情形,对本节教材做了如下改动:一是将本节内容分成两节课,第一节只学习动滑轮和动滑轮。
二是在第1个和第2个演示实验后各加一个学生实验。
其缘故是,学生实验不仅增国了观看的可见度,还增强了学生大脑的踊跃思维活动,进一步培育了学生的观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已经明白得了杠杆的力臂的概念及依照杠杆平稳的条件对杠杆进行分类,本节学习的滑轮实质是变形的杠杆,利用实验使学生明白得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非困难,但如何将滑轮明白得为杠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杠杆的力臂与杠杆的形状无关的特点,以一根直棒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变形,使之慢慢过渡到滑轮,以减低难度梯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2)明白得虎滑轮的作用(3)会依照探讨定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二、德育目标:(1)培育学生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
(2)培育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数据的好适应。
3、进程与方式:通过观看与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展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四、教学方式:1、观看、实验:观看实验,观看实物,动手操作,搜集数据。
有目的的观看、实验是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核心。
依照本节内容,采取此种方式三次循环、事半功倍。
2、合作达标法: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分工合作,相互帮忙,一起达标。
3、学生学法:讨论归纳法和实验探讨法。
五、教学预备: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细线、搜集滑轮应用实例。
11.2 滑轮 (第二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六环九步”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日期:周次:星期:课题11.2滑轮(第二课时)六环新课导入自学探究效果展示教师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九步课堂导入目标展示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精讲师生总结作业练习教学目标1、会画出简单的滑轮组装置示意图,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3、会用滑轮组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4、了解轮轴和斜面的工作原理重点探究滑轮组的特点难点滑轮组的计算教学准备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堂皇测力计、钩码、多媒体课件一、新课导入我校在建设学生宿舍楼的工程中,工人师傅在施工过程中将材料从一楼提升到三楼时,用到了哪些机械?这种机械有什么优点?二、自学探究自学课本P11—12中的图文内容,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任务:1、如何使用滑轮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相结合)2、学生独立完成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比较有什么不同的绕线方法?设计出实验记录表。
3、个小组按照画好的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组装滑轮组,按照组装的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得出F拉与G物、G动、n之间的关系;S绳与S物、n之间的关系;通过推理得出V绳与V物、n之间的关系。
4、用杠杆的原理分析轮轴的实质,举例说明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省力杠杆)5、归纳出使用轮轴的特点有哪些?6、使用斜面有哪些特点?举出生活中使用斜面的例子三、效果展示1、1—2组展示简单滑轮组的绕线示意图:2、3-5组展示探究使用滑轮组的实验记录:序号n G动G物F绳S绳S物V物V绳1233、6—9小组汇报实验收集的数据4、小组之间结合数据分析,10—12小组汇报归纳结论。
四、教师点拨1、讲解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及滑轮组的安装方法。
(最省力的绕线方法:原则承重的绳子股数最多。
方法:若定滑轮动滑轮一样多,从动滑轮开始绕线;若不一样多,从少的一方开始绕线。
)2、讲解与滑轮组有关的物理量的含义:n、G动、G物、F绳、S物、S绳、V绳、V物3、讲解滑轮组的基本规律(可用公式表示)4、讲解滑轮组计算例题:(1)小明在三楼,正在装修房子,小明想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较省力的方法将材料运上三楼,请帮助他画出正确的绕线方法?(2)利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在10s迅速提升10m(绳重和摩擦不计)求(1)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动滑轮的重?(3)绳子自由端移动多少米?(4)物体上升的速度是多少?(5)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是多少?(6)当用此滑轮组提升540N的重物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多少?五、课堂小结。
11.2 滑轮 (第二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1.2 滑轮(第二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滑轮的概念和结构组成。
2.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3.能够分析滑轮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及其对力的传递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滑轮的概念和结构组成。
2.滑轮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3.滑轮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及其对力的传递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装置:滑轮、绳子、不同重量的物体3.实验器材:测力计、计时器4.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举例的方式,带引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滑轮”的知识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滑轮的概念与结构组成(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展示滑轮的概念和结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 滑轮的原理和工作方式(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装置,观察滑轮的工作方式和力的变化。
教师带领学生发现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滑轮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原理。
4. 滑轮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分析和问题引导,让学生参与讨论滑轮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场景,并解释滑轮在吊物体、绳索传力等方面的作用原理。
5. 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流程和记录数据,通过测力计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在不同滑轮组合下的受力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整理数据,并帮助学生分析结果和总结规律。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本课的总结,并展开拓展讨论滑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机械工程、电梯等方面。
通过拓展讨论,激发学生对滑轮应用领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滑轮的学习与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拓展学生对滑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的认识。
11.2滑轮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上学期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11.2滑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上学期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一、教学目标1.掌握滑轮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2.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能够计算滑轮系统中的力和速度比。
二、教学内容1.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滑轮的工作原理;3.滑轮系统的力和速度比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系统中的力和速度比的计算;2.教学难点:滑轮系统中的力和速度比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出问题(5分钟)教师以引出问题的方式导入:你们是否了解滑轮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是否会使用到滑轮?请回答这两个问题,并结合生活实例给出答案。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教师对滑轮的定义进行讲解,并介绍滑轮的分类。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滑轮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3. 工作原理解析(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教师详细解析滑轮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系统中力的传递和速度的变化,并与实际生活中的示例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
4. 典型例题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给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可以在白板上一起推导出滑轮系统中力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出系统中各个物体所受的力。
5. 实践应用(15分钟)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设计一个使用滑轮系统的简单机械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设计的装置,并给予评价和改进意见。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滑轮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多加应用。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滑轮的概念和分类,以及滑轮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力的计算。
通过典型例题和实践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滑轮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探索滑轮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后作业1.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2.思考并记录两个生活实例,说明其中运用到滑轮的原理;3.设计一个滑轮系统,计算其中力和速度的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轮
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去体验使用滑轮组的好处一、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讲清动滑轮重力不能忽略的情况下,如何判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
.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
( )
N
.标出甲、乙滑轮的支点
.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楼下700N
样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