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 滑轮教案 (新版)苏科版

合集下载

滑轮 教案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滑轮 教案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
教学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知道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2.会根据要求连接滑轮组,理解滑轮组的省力原理。

(难点)
教学准备:
铁架台、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站在地面,如何把一桶水提起来?
先引导学生用杠杆,但上升高度一定,然后用多跟杠杆旋转,将水桶提高。

以此激起学生认为滑轮就是杠杆的变形的潜意识。

二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看图,说一说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实验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

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自学读一读,并讲解滑轮的实质。

滑轮组
学习前,人站立时两只脚所受的力是否相同?
以此,再次说明动滑轮省一半力的原因。

思考:是不是有越多是绳子承担,就越省力呢?讲解滑轮组,滑轮组的绕线方式只有两种:绳子的起点分。

学生课后自学轮轴,不做讲解。

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2滑轮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2滑轮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了解什么是滑轮,以及根据滑轮的形状和功能将其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即利用绳索或链条在滑轮上绕制,实现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3. 滑轮组:了解滑轮组的构成和特点,以及如何计算滑轮组所提供的力。

4.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了解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升降机、吊车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特点,能够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难点:滑轮组所提供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索、剪刀、胶带。

学具:笔记本、尺子、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帮忙搬运重物,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和方向的重要性。

2. 讲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向学生解释滑轮的概念,并展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

3. 演示滑轮的工作原理:用绳索和滑轮组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解释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4. 讲解滑轮组的特点:介绍滑轮组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

5. 计算滑轮组所提供的力: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运用滑轮组的原理计算所提供的力。

6.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应用,如升降机、吊车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滑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滑轮组所提供的力,或者设计一个滑轮组来搬运重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2 滑轮一、滑轮的定义和分类1. 动滑轮2. 定滑轮二、滑轮的工作原理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三、滑轮组1. 构成和特点2. 计算滑轮组所提供的力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滑轮的定义。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1 苏科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1 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上册11.2 滑轮教案1 (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上册11.2 滑轮教案1 (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上册11.2 滑轮教案1 (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滑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2。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3.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

4。

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觉的滑轮5。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教学重点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教学难点能判断滑轮的省力情况以及绳子移动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突破重难点主要策略从学校我们的教学楼上正好可以看到施工工地的吊车上的滑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准备滑轮、铁架台、细线、钩码、弹簧测力计等一、新课引入1、你知道生活和生产中那些地方应用滑轮?各属于哪一种滑轮.2、想一想,你有哪些方法把木料运到楼上?通过造成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滑轮的一些简单知识通过播放视频,胖子和瘦子的故事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图11—-17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123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图11--18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11.2滑轮一教学案-江苏省句容市2021届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滑轮一教学案-江苏省句容市2021届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滑轮一教学案江苏省句容市2021届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2节滑轮一。

本节主要介绍滑轮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方法,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滑轮,为后续的物理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滑轮的类型和特点,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

2. 能够运用滑轮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滑轮的类型和特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支架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滑轮的类型(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滑轮组模型进行观察和理解。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滑轮组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实验,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一类型:定滑轮、动滑轮特点: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滑轮组,正确连接绳子七、作业设计1. 请用笔记本记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滑轮的类型、特点和使用方法。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滑轮组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滑轮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给大家,提高学生对滑轮组知识的运用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 滑轮)教案 苏科版 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 滑轮)教案 苏科版 教案

(1)什么叫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不一定。

杠杆也可以是弯的或其它形状的。

(3)可以是圆的吗?可以。

活动一:认识定滑轮问: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它符合杠杆的定义,是杠杆。

请你找出滑轮的五要素。

(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示意图)问:这个滑轮属于哪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因为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杆。

刚才我们提到的滑轮轴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我们把它叫做定滑轮。

板书: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不省力和距离,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

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

看图: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因为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一一阻力。

胖人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胖人可以安然地站在地上。

而瘦人受到的重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物体安然地在地上,瘦人却被升到空中。

活动二:认识动滑轮分析用哪种方法更省力?为什么呢?(师生一起分析动滑轮的五要素)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什么杠杆呢?使用动滑轮为什么能省力?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杠杆。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板书)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

活动三:认识滑轮组: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

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边做边说)(刚绕完1个动滑轮时)此时绳子上的拉力与物重G什么关系?(动滑轮重忽略不计)等于(又绕完1个定滑轮后)此时拉力的大小发生变化了吗?不变,仍然,。

可见,在使用滑轮组时,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根,绳子上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滑轮》教学方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滑轮》教学方案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边说边演示
2.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示意图
3.师生互动问答练习
4.实验操作
1.使用幻灯片展示滑轮
2.使用投影仪展示实验过程
3.使用多媒体进行小结
个人反思
本节课按计划实施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动手进行了实验,还通过探究得出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规律。但课堂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第一没估计到学生的想象力不足,学生对定动滑轮的绕线方法不能立刻分清;第二教室不能当实验室,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亲自做实验。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滑轮》教学方案这篇文章共2967字。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区别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三种杠杆即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学生基本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过,更没有研究过它。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1.复习引入1)什么叫杠杆? 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3)可以是圆的吗?
2.新课教授
3.实验
4.板书
5. 总结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  教案

《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它们。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它们各自的特点。

(3)、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了解,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产、生活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利用滑轮组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根据滑轮组的挂线方法,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根据要求设计组装滑轮组。

教学准备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滑轮、细绳。

进行新课:一、复习提问:(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杠杆有哪几种分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二、引课:(出示图片)升旗时,学生站在旗杆底部向下拉动绳索,国旗就会徐徐升起。

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三、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它们。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它们各自的特点。

3、会根据滑轮组的绕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且知道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4、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5、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四、定滑轮和动滑轮1、介绍滑轮结构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实验探究:怎样利用给出的一个滑轮,一段绳子和铁架台,要将钩码吊起,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学生思考并实验有两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特点。

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物体运动的滑轮。

学生作力臂图。

举例:生活或工作中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例。

3、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思考:上面两种方案中,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的是相同的钩码。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教学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教学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学案苏科版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动滑轮和定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利用绳子的拉力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滑轮组:多个滑轮的组合,以达到更高效的力量传递。

4.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重物、改变力的方向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学会计算滑轮组的力量传递效果,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滑轮的工作原理。

难点:滑轮组的力量传递计算,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滑轮的示意图,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用绳子穿过滑轮,展示力的方向和大小如何改变。

3.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一个滑轮组的例子,让学生计算力量传递的效果。

例如:“如果一个重20N的物体通过一个滑轮组,滑轮组的摩擦不计,求最终所需的拉力。

”引导学生运用滑轮组的原理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关于滑轮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例如:“一个滑轮组的摩擦不计,如果想要提升一个30N的物体,至少需要多大的拉力?”5. 滑轮组的力量传递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多个滑轮组的力量传递效果。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滑轮组的力量传递规律。

6.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案例,如起重机、吊车等,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定义:利用绳子的拉力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分类:动滑轮、定滑轮作用:提升重物、改变力的方向工作原理:力的传递和方向改变滑轮组力量传递计算:多个滑轮组合的力量传递效果应用案例:起重机、吊车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9年级物理 苏科版上册教案《滑轮》

9年级物理 苏科版上册教案《滑轮》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11.2 滑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4)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每周一升国旗时,国旗是如何被升上旗杆的?激发学生思考:旗杆的顶端有什么?【活动】如何把木料运上楼【想一想】小明家买了一套四楼的住房,进行装修时,由于楼梯不够宽,长木料不能通过楼梯运上楼,你能想一些办法帮助他把木料运上楼吗?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出各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滑轮——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滑轮及类型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类型: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由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用到定滑轮,动滑轮的?2.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使用定滑轮的特点a.按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在它的左侧挂上钩码,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的重力有何关系?b.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情况如何?c.改变钩码的个数,情况如何?d.把上述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通过实验,你发现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①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②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③改变拉力的方向,拉力的大小不变(2)使用动滑轮的特点:a.按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苏科版九年物理教案:11.2《滑轮》

苏科版九年物理教案:11.2《滑轮》

教案:苏科版九年物理——11.2《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物理教材第十三章第二节,主要讲述滑轮的类型、滑轮组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工作原理;2. 掌握滑轮组的组装方法及其省力特点;3. 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工作原理;2. 能够组装滑轮组,并了解其省力特点;3. 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组装方法及使用。

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如何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它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定滑轮:教师展示定滑轮模型,讲解其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定滑轮如何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教师展示动滑轮模型,讲解其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动滑轮如何省力。

(3)滑轮组:教师讲解滑轮组的组装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滑轮组。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滑轮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滑轮组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1.2《滑轮》一、定滑轮1. 工作原理:改变力的方向2. 特点:不省力,不费距离二、动滑轮1. 工作原理:省力2. 特点:费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三、滑轮组1. 组装方法:……2. 省力特点:……七、作业设计:1. 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 简述滑轮组的组装方法及其省力特点。

3. 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给出具体题目)答案:1. 定滑轮的工作原理是改变力的方向,特点是不省力,不费距离;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是省力,特点是费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新版)苏科版一、教材分析及教学安排
第十三章《简单机械》是力学的应用部分,全章共讲述了三种简单机械。

《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在全章中间部分,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全节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好处;二是滑轮是杠杆的变形(选学部分);三是使用滑轮组的好处。

基于本校学生的基础情况,对本节教材做了如下改动:一是将本节内容分成两节课,第一节只学习动滑轮和动滑轮。

二是在第1个和第2个演示实验后各加一个学生实验。

其原因是,学生实验不仅增国了观察的可见度,还加强了学生大脑的积极思维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已经理解了杠杆的力臂的概念及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杠杆进行分类,本节学习的滑轮实质是变形的杠杆,利用实验使学生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不困难,但如何将滑轮理解为杠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杠杆的力臂与杠杆的形状无关的特点,以一根直棒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变形,使之逐渐过渡到滑轮,以减低难度梯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理解虎滑轮的作用
(3)会根据探究定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2、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数据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四、教学方法:
1、观察、实验:观察实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采集数据。

有目的的观察、实验是
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核心。

根据本节内容,采取此种方法三次循环、事半功倍。

2、合作达标法: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达标。

3、学生学法:讨论归纳法和实验探索法。

五、教学准备:
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细线、收集滑轮应用实例。

六、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检测反馈
情景素材定滑轮、动滑轮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七、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1、(视频、图片)学校的升旗仪式现场。

2、思考:升旗的时候,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向上冉冉升起,在旗杆的顶端一定
有一个特殊的机械,你知道它叫什么机械吗?
3、教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许多简单机械,除前面学习的杠杆外,还有:滑轮、轮轴等,他们至今还被广泛应用,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教师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第9页图11—14,想一想如何帮助小明把木材运上楼。

1、认识滑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
2、滑轮的结构(每个学生分发一个滑轮并观察它的构造):
轮轴
【教师介绍】周边有槽,可绕中心的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分析比较】下列甲乙两图中的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甲乙
【教师介绍】甲图中是将滑轮的轴固定使用,这种使用方法叫定滑轮。

乙图中滑轮的轴没有固定是将滑轮的轴与被拉的物体固定,这种使用方法叫做动滑轮。

活动一、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目的:1、探究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
2、探究使用定滑轮能否省距离
实验方式:
1、教师演示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结论:
1、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2、使用定滑轮不能省距离
3、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4、通过分析发现: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活动二、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目的:
1、探究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力。

2、探究使用动滑轮能否省距离。

实验方式:
1、教师演示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结论:
1、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滑轮重力不计)
2、使用动滑轮费一倍距离。

3、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4、分析可知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课堂反馈:(见练习)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
1、滑轮的构造
2、根据使用方法不同将滑轮分为两类
(1)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

特点:
(2)动滑轮:使用时轴不固定,与被拉的物体相连。

特点:
板书设计:
滑轮
一、认识滑轮: 2、动滑轮:使用时轴不固定,与被拉的物体相连。

1、滑轮的构造:动滑轮的特点:1、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2、生活中的滑轮(滑轮重力不计)
二、滑轮的分类: 2、使用动滑轮费一倍距离。

1、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

3、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施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力的方向。

(1)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2)使用定滑轮不能省距离 4、分析可知动滑轮的实质是(3)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4)通过分析发现: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Rk27791 6C8F 沏20731 50FB 僻36551 8EC7 軇30023 7547 畇25473 6381 掁25027 61C3 懃• 38507 966B 陫23772 5CDC 峜p33064 8128 脨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