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中国六十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从百年积弱到经济大国的跨越
从百年积弱到经济大国的跨越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建国之初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跃进为生机盎然、实现小康、走向富强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袭击下,世界经济总量出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首次收缩,但中国经济仍能实现8%左右的增长,可谓一枝独秀。
中国经济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于建国以后我们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经济迅速起飞。
1978年至2008年,30年年均经济增速达9.8%,比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增速高,被世人公认是“中国的奇迹”。
一、积极探索和逐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寻找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不走叉路、弯路,至关重要。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新中国成立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
在这样一个底子十分薄弱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确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建国后,以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就一再强调要走自己的路,艰辛探索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在改革开放后找到了实践证明唯一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此,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无限光明的坦途。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重大的不平凡的经历。
1.社会主义改造走有别于苏联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对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和平赎买。
中国1953-1956年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等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走的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独特道路,主要是引导个体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方针。
因此在短短几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新中国的六十年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
新中国的六十年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六十年的峥嵘岁月,历史永远留下了中国发展的脚步。
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在历史的长河只是其中的一小段,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给了这个来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国家经历了汶川大地震,人们用万众一心的团结意志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刻,我们的人民空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从万米高空纵身一跃,硬是开出来了一条血路,为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年又经历了零八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国人带来了极大的民族自豪感。
大悲大喜考验着这个民族的意志力,锻炼着这个民族的韧性。
这个民族就是在这种种的挫折、磨难中走到了2009年。
遥想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布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到随后的三年困难期,再到十年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
这个新生的国家经历了多少的弯路曲折,直到如今,我们走过了六十年,回首历史,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如此的来之不易。
60年来,在先烈战斗过的热土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一处处城乡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国家经济总量升跃为世界第三,“神七”飞天、“嫦娥”绕月实现了千年梦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今日之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中国60年历程,是民族崛起的启示录。
只有让全国人民牢牢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只有人民真正的当家作主,才能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的热情得以充分地迸发。
新中国60年历程,是社会发展的教科书。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创造条件让人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使综合国力增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融为一体,激励着全体劳动者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让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
六十年来,我们国家总结起来有十大成就值得我们自豪的,它们包括经济的腾飞、农业的跨越、民生的改善、科教兴国、民主法治、文化发展、国防建设、统一大业、外交的辉煌和党的建设。
用史实说明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阐述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新中国刚成立时,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一个民生凋敝,一穷二白,经济落后,满目疮痍的烂摊子。
但伟大的中国人民并未知难而退,而是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建设我们亲爱的祖国。
六十年,光辉岁月弹指间,六十年,中国大地沧桑巨变。
从第一辆汽车下线,到今天的红旗HQE在世人的瞩目下成为六十周年国庆阅兵主席检阅用车;从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的生产,到今天的歼十横空出世;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今天横亘高原创多个世界记录的青藏铁路修建成功。
中国六十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就。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阐述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我国经济形势论文2017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
我国经济形势论文 2017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经济传导的过程异常复杂,即使运用完备的指标分析体系有时也难以准确把握经济变化的趋势。
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我国经济形势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我国经济形势论文篇一当前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领域违法活动形势探析摘要在当前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领域的违法活动在几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及时进行治理和打击对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违法活动经济安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341-01当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给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口明显放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大数量倒闭,失业人口猛增。
同时,能源、矿产、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企业利润大幅度减少,这些因素对宏观经济和国家财政税收具有较大的影响。
据中国人民大学最近发布的有关统计报告预测,我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直接经济损失将高达3600亿美元。
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领域的违法活动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因此及时进行预警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房地产领域易引发的各类经济违法活动据媒体分析,美国布什政府实施政策帮助中低收入者成为房屋拥有者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2001年1月至xx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利率,过低的利率直接刺激了民众的贷款投资热潮,越来越多的生活状况不稳定的民众通过银行贷款加入到购房者的行列中。
而为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华尔街金融机构按揭贷款的流程变得日益简单,借贷标准变得名存实亡,xx年的美国房屋按揭贷款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
这导致在贷款利率升高、住房价值贬值后,次贷危机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开来。
从我国情况来看,据统计,截止xx年底,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3万亿元,占中长期贷款额的1/3以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迈向伟大复兴:目前国家财政收入是60年前的1000倍新中国成立之时,百废待兴。
经过六十年建设,中国经济连上台阶,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迈向伟大复兴(经典中国·辉煌60年)一条60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头连着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活力迸射、向繁荣富强快步迈进的中国……一段60年的时光,是一段人民经历了贫穷短缺、温饱不足,最终进入小康生活的岁月……经历无数风雨,熬过多少阵痛,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迈向伟大的复兴。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教授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60年弹指一挥间。
行驶在‘快车道’上的中国经济,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共和国成立之初相比,我们现在一天创造的财富相当于那时一年的总量;现在的国家财政收入是那时的1000倍。
如此辉煌成就,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
”新中国成立之时,这个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以及连年战乱中走出的国家,用一穷二白、国力空虚来形容毫不为过。
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经济连上台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从纵向比——1952年,5亿多人口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
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比1952年增加了77倍。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今,中国人民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从横向比——1952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到1978年也只占到1.8%;而2008年为6.4%,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
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二十九位跃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
1949~1978年间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演变
1949~1978年间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演变作者:宁博来源:《经营者》2016年第08期摘要 1949~1976年,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可细化为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认识和政策都有所不同。
在探索和实践中,获得过巨大成绩,也走过曲折的弯路。
但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来说,都是难得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改革开放开始前,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探索。
一方面,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另一方面,由于我党缺乏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科学认识和实践经验,并受到“左倾”的影响,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这个历史阶段可细化为四个时期。
一、以利用为主的利用、限制非公有制的经济时期1949年10月~1951年12月,党和政府从国情出发,以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指导,对非公有制经济有着相对科学的分析和认识,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持肯定态度,采取利用为主、限制为辅的经济政策。
在3年时间里,为国民经济恢复、重建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多年的战争,国库空虚,财政困难,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我党清醒地认识到:想要迅速恢复和重建健康的国民经济,单靠重建国营工商业一种途径,不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
于是,我党以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指导,对民族资本主义持肯定态度,采取利用为主、限制为辅的经济政策。
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共同纲领》,以临时宪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为五种经济成分(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个体经济)并存,提出了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强调了“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但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1]毛泽东还在1950年6月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告诫全党:“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
中国60多年经济发展与成就
中国60多年经济发展与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华诞,这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着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
中国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复苏……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今的中国已经告别贫穷,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的市场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时期:一、对资本主义旧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留下了一个混乱不堪、生产力低下,贸易极不发达,商品极度匮乏的市场,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改善生活的强大需求。
对旧市场进行改造,建立适应新体制要求的新市场,是摆在新中国建设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着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私营工商业,逐步改造成为国营工商业,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使其逐步转化成为社会主义工商业。
到1957年底,全国接受改造的商业达到188.9万户,占当时私营商业户数的比重达到82%,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完成和新中国商业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与发展时期(1958-1978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与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这一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到1978年。
在这一期间,虽然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对商业改革和市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个体商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被遏制状态,但总体上看,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和市场的发展仍然是快速的和稳步的。
三、市场快速发展时期(1979-2000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空前加快。
论建国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与政策转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按照十七大报告“两个平等”的思想,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一要解决准入上的不平等,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打破一切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玻璃门”现象;二要解决资源配置上的不公,革除一切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三要解决价格、税收、融资方面的差别待遇,改变一切束缚非公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四要清除舆论环境上的歧视,冲破一切妨碍非公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关键是要有具有自主功能的多元化产权主体。所以,多元产权主体的存在及其所有权自主的过渡与转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前提。而非公有制经济正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既有内在激励又有外在硬约束机制的商品生产者,是天生的市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次是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报告将非公有制经济定位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是积十几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后的更高水平的理论升华。这一重要突破的意义在于:“补充”就像人体心脏安的起搏器,起搏器是人体外在的“补充”,但不是有机组成部分。而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把非公有制经济从外在的“补充”变为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3月5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修正案中首次明确肯定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不仅在理论和政策上,而且在国家根本大法上把非公经济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之外搬进了基本经济制度之内。但是,认为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被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一个相同的范畴,因而非公有经济仍然是被置于与公有经济相对立的被歧视的框架内,其发展当然还有很多限制,其市场准入和发展环境与公有制经济相比有很大差别。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环球市场经济视野/-13-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姚灵丽西华师范大学摘要:建国6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可分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在曲折中前进,改革开放后则迅猛发展。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建国;经济;成就建国60多年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之前,虽然我们选择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致使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但总体还是向前的。
实行改革开放后,将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
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建国60年来经济发展状况 (一)改革开放前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从经济发展方式上看,呈现一种粗放型,内向型,高投入,高消耗,低消费的特点。
由于建国初期,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技术和管理极为落后,劳动力素质也不高,难以采用科技进步和先进管理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加之优先发展重工业,赶英超美,必须加快速度,只能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来增加产量。
从经济成分上看,中国经历了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否定一切私有制的过程。
在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方针。
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形势险恶,因此,“在这一时期,我党正确地坚持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政策纲领,在所有制问题上,实行的是彻底消灭封建地主经济、官僚资本和买办资本,而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和个体私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则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
”从1953年到1956年“三大改造”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由建国初期的“领导作用”上升为“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风雨同舟六十年共谋发展谱新篇
风雨同舟六十年共谋发展谱新篇作者:来源:《现代工商》2013年第01期党的十八大顺利闭幕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杨浦区工商联再次吹响“两个健康四敢精神”的号角。
60年风雨征程,见证了杨浦区工商联和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党和国家以及上海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推动下,凝心聚力、同心同德所展现的丰硕成果。
日前,“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会议暨杨浦区工商联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沪东工人文化宫隆重召开。
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高开云,杨浦区委副书记于秀芬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常委、副区长朱勤皓、唐海东、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立新,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建民、区政协副主席吴伟国、区政协副主席、区工商联主席李长毅,上海市工商联有关(处)部室和区相关部门、各街道(镇)、区内相关协会负责人和各基层商会、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共计23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朱勤皓副区长主持。
高开云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杨浦区委、区政府对工商联工作和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视和关心,并对60年来杨浦区工商联真诚服务、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他表示:今天的会议,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切实举措,对于杨浦区进一步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扩大工商联社会影响、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强调区工商联首先要围绕中心、落实主线,坚持主题,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工商联的历史使命;要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着力提升工商联服务科学发展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做好工商联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
二是积极探索工商联(商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推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夯实工商联(商会)内部管理的各项基础。
他希望区工商联要以本次大会为新的起点,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努力践行“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在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合力上有新部署,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上有新突破,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上有新作为。
论新中国六十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010年第1期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论新中国六十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仲德涛(中共漯河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河南漯河462000)[摘要]新中国六十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曲折,但成绩显著。
回顾我国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历史和政策变化,分析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困难所在,并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六十年;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310(2010)01—0041一05A bs t r ac t:Si nce t he f o undi n g of C hi na s i】c哆yea rs ago,t he non—publ i c s e c tor of t he e c o nom y has unde rgone a t or tuo —US pr oces s of de vel opm ent,bu t w i t h r e m ar k abl e achi evem ent s.I.D oki n g ba c k on t he unders t andi ng hi st or y a nd pol i cy c ha nges on s o ci ali s t ow ne r shi p s t ruc t u r e a nd t he non—publ i c目既研of t he ec on om y.a na l ys i n g t he cur r ent dif fi c ul ti esi n t he de ve l opm e nt and m aki ng cons t ruct i ve s ugges t i o ns f or de ve l opm e nt of non—publ i c e c o nom y i n C h i na,ha s a posi t-i v e s i gni f icance f or ensu r i ng so und and r api d gr owt h of t he econom y.K eyw or ds:t he60t h anni ve r sar y of f o undi n g of C hi na;ow ne r shi p s t r uct u r e;t he non—publ i c s e c tor of t he ec onom y;de ve l opm e nt新中国六十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曲折,但成绩显著。
1949~1978年间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演变
摘要 1949~1976年,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可细化为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认识和政策都有所不同。
在探索和实践中,获得过巨大成绩,也走过曲折的弯路。
但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来说,都是难得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改革开放开始前,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探索。
一方面,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另一方面,由于我党缺乏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科学认识和实践经验,并受到“左倾”的影响,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这个历史阶段可细化为四个时期。
一、以利用为主的利用、限制非公有制的经济时期1949年10月~1951年12月,党和政府从国情出发,以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指导,对非公有制经济有着相对科学的分析和认识,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持肯定态度,采取利用为主、限制为辅的经济政策。
在3年时间里,为国民经济恢复、重建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多年的战争,国库空虚,财政困难,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我党清醒地认识到:想要迅速恢复和重建健康的国民经济,单靠重建国营工商业一种途径,不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
于是,我党以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指导,对民族资本主义持肯定态度,采取利用为主、限制为辅的经济政策。
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共同纲领》,以临时宪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为五种经济成分(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个体经济)并存,提出了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强调了“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但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1]毛泽东还在1950年6月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告诫全党:“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
二、发展历程
2
பைடு நூலகம்
1、非公企业党建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1991 年
1992年-1997年
萌芽起步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非公有制经 济开始恢复性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也随之 起步。
扩大探索阶段: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始由地区性 零散的自发实践,转向统一指导下的整体推进,出现 了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趋势。
二、发展历程
2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
1949年-1978 年
1978年-2007 年
2007年-至 今
中建十国国一共前届产夕三党至 中第十全十一会七届至次三十全中七国全大代会开表:幕大前会夕--:至今 : 21090478798年年年1341月2月月,182,七日日党届召第中二开七央中的届、全中全国会共国务通十人院过七民批的大代准《重表并中申大转国了会发共“第了产毫一国党不次家第动会工七摇议商届地通总中鼓过局央励的提委、
非公有制企业:指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归外商、港 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份占主导或相对主导地位的企业。
一、什么是非公有制企业
1
2、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意义
((21))是是实维现护党社在会非稳公定有,制促经进济社领会域和有谐效的领需导要,确保社会
经济健45康0 发展的需要
2000
400
1800
350
1600 1400 1200
3103809.4 12126.53 0 1026.9
1000
200
800 600
150
400
100
1 7 7 5 .1 88 6 5 . 2 1639.5
1841.8 1696.2 1370.9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二、三、四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A组 2010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解析】B 本题考查考生对企业经营的理解能力。
“前港后厂”生产经营模式,减少了从码头到工厂的时间、路程,节约了运输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间,故②③符合题意;①题干为反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科技的发展与管理,④不合题意。
2【解析】C 本题考查考生对企业经营的理解。
从材料中“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具有优势的内陆地区”,表明①正确;“致力于产品研发、品牌设计和营销推广”,表明③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只是转移生产环节;而生产环节的转移,只是降低了成本,并不意味着是低价竞争。
3、【解析】A 本题考查考生对企业经营的理解能力。
土特产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会扩大了品牌效应,但能否提升了产品质量还值得努力。
增加了市场供给、提高了商品价值都与生产有关,而与身份无关。
4、【解析】B 本题考查考生对投资产品的理解。
投资中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在以上投资中,股票风险最高,其次是企业债券,再次是金融债券,风险最低的是国债,被称为“金边债券”,故B项正确。
5、【解析】C 本题考查考生对投资理财知识的理解。
导致储蓄增长的原因,②③符合题意要求。
①④会导致储蓄减少;⑤不一定。
6、【解析】C 本题考查考生对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经济的认识、理解。
在本题题干的规定中可以看出,①②④符合题意要求。
7、【解析】B 本题考查公司的形式。
重在理解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8、【解析】C 本题考查劳动者的有关知识。
涉及劳动者的权益、就业观、党和政府的积极的就业政策等。
②说法错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形式解决就业问题,排除。
9、(不定项)【解析】CD 本题考查劳动者权利的知识。
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择业的权利,CD符合题意。
A是劳动者自己的做法,与题意不符;B项属于积极就业政策,与题意不符。
10、【解析】C本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逐渐走向市场化、国际化,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逐渐成为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面将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回顾1.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初步探索(1978-1992)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有计划的方式逐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外开放取得更大的成就,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2年,宪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宣布“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同时国家支持、引导和保护中小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984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公有制企业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和服务。
之后,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提出了“注重发展工业个体经济和城市集体经济”的方针,这一方针直接推动了私营经济的发展。
到1992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20%,其中以农村集体经济和个体工商户为主体。
2.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大转折(1992-2002)从1992年开始,我国国家统计局将私营经济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其中,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集体、股份合作等形式的较均衡的市场主体账户体系,并于1995年和1998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体工商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家宏观管理中的平等地位。
在监管政策上,国家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取消了一批限制或禁止民间投资的规定。
此期间的最大变化,当属民营和其他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全社会企业丰富多彩,民间资本不断涌入金融、不动产、互联网、投资、电商等产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政策演变——杨书群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政策演变——杨书群发表单位: 市委宣传部发表时间:2009.12.24 [字号大中小] [打印]内容提要:对建国以来我国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认识展开探讨一直以来在理论界较为重视,本文对其研究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并把这两个时期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认识划分为五个阶段,全文对此五个阶段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文章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艰难曲折,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可以简单概括为从建国初对其发展的肯定到一度遭到否定再到充分肯定的认识过程。
体现在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上,即是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经历了一个由多元所有制到一元所有制再到多元所有制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这是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质的飞跃和提升,对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认识政策演变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掌握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之后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非公有制经济,是一个长期困绕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949年10月开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艰辛的探索,既经历过重大的历史挫折,也取得过灿烂辉煌的成就。
回顾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历史和政策演变过程,分析这些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发展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轨迹,尤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党的十五大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新思路、新政策,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更加坚定地贯彻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战略决策。
建国60年来,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认识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即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以前为第一个时期以及从改革开放以后迄今为第二个时期,在先后继起的每个时期,由于我国政策的变化比较大,因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明显的中国特色。
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政策变化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认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沧桑巨变六十年 非公经济讲述“春天的故事”
国 家 宏 观 调 控 的 手 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 经济手段 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 响和调节经济活动 (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引导经济活动……
主 要 应色三 手 段
法律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 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
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 调整社会经济关系;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 经济合同、政策的执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的 非 公 有 制
类型
个体经济
1、以劳动者自己劳动 为基础 2、规模小、投资少、 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劳动生产率低
私营经济
1、以雇佣劳动为基 础(8人以上) 2、规模较大,有较 先进的设备,劳动 生产率较高
区别
联系
1、生产资料归个人私有 2、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的非 公有制经济 3、生产经营的目的都是取得利润 4、在解决就业、增加收入、方便人 民生活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 济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两大时期: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非公 经济状况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非公经 济的快速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非公经济状况
新中国建立以后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举足轻重。1952年个体经济在国民 收入中的比重为71.8%,私营经济为6.9%
各种非公有制的存在给我们带 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1.缓解就业压力 3.增加国家税收 5.扩大建设资金来源 7.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8.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发展生产力 2.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需要 4.引进先进科技和先进管理 6.增加社会财富
总之,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毛泽东关于发展非公经济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
毛泽东关于发展非公经济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一、毛泽东发展非公经济思想逐步明确二、毛泽东关于“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思想三、毛泽东“调整、巩固、兼收并蓄”的非公经济发展思想四、毛泽东时期大规模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五、毛泽东晚年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反动思想一、毛泽东发展非公经济思想逐步明确从1949年建国后开始,毛泽东就开始探索非公经济的发展。
1953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发展非公有经济,限制资本主义”。
到了1955年,毛泽东为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表了著名的《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的讲话。
毛泽东使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毛泽东关于“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思想毛泽东提倡“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思想,这种思想能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毛泽东的这种思想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注重非公有制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的协调、衔接和互动。
这种思想,既能够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又能够避免资产阶级法权产生,更能够增强社会主义经济与非社会主义经济之间的差异。
三、毛泽东“调整、巩固、兼收并蓄”的非公经济发展思想毛泽东提出的“调整、巩固、兼收并蓄”的思想,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私营工商业的低效、投机倒把和损害国营经济利益等。
毛泽东认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能偏废中央集权原则,社会主义建设只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这就要求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之间要进行协调、衔接和互动。
四、毛泽东时期大规模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在毛泽东时期,集体经济曾被视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优越形式。
毛泽东的思想中,集体经济被看作是与国营经济并列、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经济形式。
毛泽东提出,“土地要归农民,工商业要归合作社”,使得集体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
毛泽东关心集体经济的发展,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农民合作社、工&手工业合作社、渔业合作社等不断发展,排除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弊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各经济成分历年发展情况
中国各经济成分历年发展情况中国各经济成分历年发展情况⼯业企业单位数规模以上⾮国有⼯业企业是指产品销售收⼊在500万元以上的⾮国有的⼯业企业,股份制经济包括股份合作制经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同。
说明:在九⼗年代以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企业⼯业单位数在逐年递减,⽽私营与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在逐年增加,其中私营与个体经济增加最为迅速。
但是在09年之后私营与个体经济因遭受次贷危机,企业⼯业单位数有较⼤幅度的减少,其余经济相对⽽⾔保持稳定。
各经济成分⽣产总值占总⽣产总值的⽐重说明:新中国成⽴之初,集体经济所占⽐重很低,⽽且还存在⼤量的城乡个体经济。
之后到1955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完成,城乡个体经济产值逐步减少,⽽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地位得到进⼀步加强。
但到六⼗年到以后国有经济产值逐渐减少,⽽集体经济则快速发展,取得越来越多的份额。
⽽后到了改⾰开放,尤其是到了九⼗年到以后,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等公有制经济总产值所占⽐重均逐步减少,相对的私营与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等⾮公有制经济则逐步取得较⼤⽐重,其中以私营与个体经济发展最为迅速。
各经济成分投资情况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出,进⼊新世纪以后各种经济成分的投资资⾦均明显增多,其中以国有经济、私营与个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增长最为迅速,⽽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联营经济、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投资增长较为缓慢。
各经济成分单位就业⼈员与平均⼯资说明: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国有和集体经济等公有制经济成分中的就业⼈员在上世纪九⼗年代以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在九⼗年代初达到最⼤值。
之后随着私营与个体、股份制经济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等⾮公有制经济的崛起,特别是私营与个体经济,吸收了⼤批的就业⼈员,从⽽在公有制经济中从业的⼈数⼤幅减少。
这便是上世纪九⼗年代有名的下海潮。
说明:观察以上两幅图,从纵向上来看,⾃进⼊九⼗年代以后,各种经济成分经济均得到快速发展;从横向上来看,在各种经济成分中,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业企业的就业⼈员平均⼯资最⾼,居于全国平均⼯资⽔平之上,在九⼗年代初甚⾄达到全国平均⼯资的两倍以上;⽽集体制经济最低,长期居于全国平均⼯资⽔平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2-06作者简介:仲德涛,男,山东即墨人,中共漯河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助教,研究方向:金融学。
论新中国六十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仲德涛(中共漯河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 河南 漯河 462000)[摘要]新中国六十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曲折,但成绩显著。
回顾我国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历史和政策变化,分析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困难所在,并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六十年;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310(2010)01-0041-05Abstrac t :S i nce the found i ng of Ch i na si x ty years ago ,the non -publi c sector of the economy has undergone a tortuo -us process of deve l op m ent ,but w ith re m arkab le achieve m ents .L ook i ng back on t he understandi ng histo ry and po licy changes on soc i a li st ownershi p struc t ure and the non-public secor of t he econo m y ,ana l ys i ng the current d ifficu lti es in the deve lop m ent and m ak i ng constructive suggesti ons for deve l op m ent of non -pub lic econo m y i n Chi na ,has a pos i t -ive si gn ifi cance for ensur i ng sound and rap i d gro w t h of the economy.K eywords :t he 60th ann i versa ry of foundi ng o f Chi na ;o w ne rsh i p struct ure;the non-pub lic sector o f the econo m y ;develop ment新中国六十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曲折,但成绩显著。
回顾我国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历史和政策变化,分析这些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新思想、新政策,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建国六十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第一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49年)))1953年。
这一阶段党和政府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在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对所有制结构和非公有制经济做出了基本正确的分析判断,采取了正确的政策。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5共同纲领6规定,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五种经济成份并存。
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
在这一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明确的,肯定的,并且是受到保护的。
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作出了贡献。
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第二阶段:发展受限阶段:1953年)))1978年。
这一阶段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被看成异己的力量,受到排斥或限制打击。
我国在生产)41)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形成的是一大二公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单一公有制结构,基本不存在非公有制经济。
20多年间,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作为/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0而被彻底排斥。
这一阶段,由于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不清楚,发展目标的确立仅凭主观臆断或民众的热情,单纯追求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因而所定的经济指标往往不切实际,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第三阶段:再次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 1986年。
这一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0。
其基本政策对个体经济是/鼓励、引导0,对私营经济是/等一等,看一看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城乡市场的开放,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到1982年,城乡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14万人发展到319.7万人,四年增加了21.8倍。
1983年、1984年还是以高速增长,到1986年底发展到1845.9万人。
随着个体工商户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超过雇工7人的个体户即私营企业,对此,中央采取的政策是/等一等、看一看0、/既不提倡、不宣传,也不急于取缔0,提出应因势利导,使之向不同的合作经济发展。
第四阶段:徘徊发展阶段:1987年))) 1991年。
这一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0,基本政策是: /允许存在,并加以引导和监督0,并且中央首次发布了关于私营经济发展的文件。
但由于受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还存在着种种顾虑,私营企业发展还比较缓慢。
1989年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只有9.06万户,比1988年国家工商局摸底调查的22.5万户少的多。
到1991年底发展到10.8万户,与1989年相比,两年间才增长13.2%。
第五阶段:高速发展阶段:1992年))) 1996年。
这一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0。
基本政策是:/鼓励、引导和必要的监督管理0。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0。
同时还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也极大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到1996年底,私营企业发展到81.9万户、从业人员1771.1万人、注册资金3752.4亿元,三项指标分别比1995年增长25.1%、22.5%、43.1%,创造税收60亿元,个体经济创造税收397.8亿元,二者之和占全国税收的8.46%。
第六阶段:持续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这一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0,基本政策是: /积极鼓励、引导、大力扶持0。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0。
这就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0,从过去的/方针政策0提高到/基本经济制度0的高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0。
关于非公有制/两个平等0思想的阐述使非公有制经济平等享受/国民待遇0的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地巩固。
在这一阶段,在中央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从1997年到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上的提高。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0。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满足社会需要多样性的客观要求。
首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期)42 )间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生产力结构呈现出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长期的任务,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单靠公有制经济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
其次,在现阶段,我国社会需求复杂多样,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千差万别,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包揽一切,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能够繁荣城乡市场,满足各类消费层次需要。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就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0。
而以纯粹的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是很难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即便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也很难发挥对资源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只有当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之后,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才有了现实意义。
因为,只有在代表不同利益的主体之间,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交易,也才需要规范所有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提高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所产生的/所有者缺位0的难题,导致社会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难以提高。
而且公有制经济本身还要兼顾许多非市场的社会目标,即允许/政策性亏损0,这很可能会被用来掩盖一些实质性的亏损。
所以,在现阶段这种/所有者缺位0的公有制经济占社会经济主体的情况下,资源配置的效率是难以达到理想水平的。
而非公有制经济则因为不存在/所有者缺位0的问题,而且目标相对单一,所以单纯就资源配置效率而言,非公有制经济要比公有制经济高很多。
所以,要提高社会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式0到/集约化0的转变,一个切实可行的路径就是在一般性竞争领域尽可能地减少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而重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非公有制经济技术创新不足。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创新能力差等问题,造成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的管理制度落后。
在内部管理制度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一般老是固守业主制度,不能适时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改进和创新;另外,非公有制经济普遍采用家族式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虽然适应了初创的需要,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公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制度供给上,总会倾向于公有制经济,而对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的最突出特点就是非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从而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