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429

合集下载

2013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学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题(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孔子赞赏的中庸骆玉明✂“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第二十九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在这里,孔子视中庸为最高道德,并感叹着一至德在人群中久久不见了。

孔子揭示了中庸的至德性,但对什么是中庸存而不论,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

✁《吕氏春秋》记载的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

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一些人,他是富豪,不在乎那些钱,或许也觉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于是就推让不受。

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

因为普通人并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赎人,政府给钱也不要,他们会感到为难,结果只能是视而不见。

鲁国一项很好的政策,却因为子贡的“高风亮节”,在实质上遭到了破坏。

更严重的是,这还损害了鲁人的道德风俗,人们将逐渐习惯自己的冷漠。

孔子对子贡的批评,包含了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思考:道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维护某种公众利益,如果脱离实际的可能去提高道德标准,将道德自身视为目的,其结果足以破坏道德存在的基础。

中国前几十年很努力地宣扬“无私”的理念,“文革”中更发展到戏剧化的程度,结果是人人演戏,可信的道德就在这种表演中消失了。

《论语》中有一段对话也值得一说。

有位“叶公”告诉孔子:他的家乡有个做父亲的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就去告发,大家都认为他很正直。

孔子针锋相对地说:我们那里对正直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们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就在其中。

在孔子看来,亲情是人类的天性,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

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相互告发,其带来的伦理损害要远远大于偷羊之类错误行为所带来的伦理损害。

用孟德斯鸠的话来说,就是:“妻子怎能告发她的丈夫呢?儿子怎能告发他的父亲呢?为了要对一种罪恶的行为进行报复,法律竟规定出一种更为罪恶的法律。

徐汇区 2013 高三语文一模 真正含答案!

徐汇区 2013 高三语文一模 真正含答案!

2012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 2013.1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5分)孔子赞赏的中庸骆玉明⑴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第二十九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这里,孔子视中庸为最高的道德,并感叹这一至德在人群中已久久不见了。

孔子揭示了中庸的至德性,但对什么是中庸存而不论,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

⑵《吕氏春秋》记载的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

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一些人,他是富豪,不在乎那些钱,或许觉得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于是就推让不受赎金。

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

因为普通人并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赎人,政府给钱也不要,他们会感到为难,结果只能是视而不见。

鲁国一项很好的政策,却因为子贡的“高风亮节”,在实施上遭到了破坏。

更严重的是,这可能还损害了鲁人的道德风俗,人们将逐渐习惯自己的冷漠。

⑶孔子对子贡的批评,包含了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思考:道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维护某种公众利益,如果脱离现实去提高道德标准,将道德自身视为目的,其结果足以破坏道德存在的基础。

中国前几十年很努力地宣扬“无私”的理念,“文革”中更发展到戏剧化的程度,结果是人人演戏,可信的道德就在这种表演中消失了。

⑷《论语》中有一段对话也值得一说。

有位“叶公”告诉孔子:他的家乡有个做父亲的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就去告发,大家都认为儿子很正直。

孔子针锋相对地说:我对正直的看法不是这样,“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就在其中。

在孔子看来,亲情是人类的天性,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

徐汇区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综述

徐汇区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综述

201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年级语文学科2014.4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卷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8分)①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与感受。

尽管人的幸福感各有差异,但幸福感的存在是有科学依据的。

②对进化论的解读使我们发现,人类的形态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由于直立行走使骨盆变得狭短,人类的婴儿比其他动物的婴儿更加脆弱,更需要保护和关怀,这决定了人类必须关照自己的后代,否则很难生存。

人类的毛发少而裸露的皮肤多,拥有发达的触觉,需要接触,需要抚摸。

人类还有巨大的脑,大脑皮质相对于身体特质的比例居动物之首,因而人类是唯一具有灵性的动物,能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

可见,进化决定了人类的本性是善良、友爱、相互支持的,具有获取幸福感的基础。

③一些新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

④通过对大脑进行核磁共振的扫描,科学家发现积极的情感对应的是大脑前额叶左边的皮层活动,消极情感则对应同一个区域右边的皮层。

扫描还显示,脑部所分泌的Oxytocin能抑制杏仁核区域(脑部处理恐惧和危险的部位)和纹状体区域(脑部凭借过去的回馈来指引未来行为的地带)的活动,从而降低人的防卫心和恐惧感,让人忘掉过去的痛苦,更相信他人。

Oxytocin在中国被翻译成“催产素”,但它实则是一种男女皆有的神经激素,不仅可在女性生育时促进产道的收缩,还有更多其他的心理影响,尤其对于抑郁症和孤独症患者会有很大帮助。

⑤科学家们继而发现迷走神经与人类积极的体验和亲社会行为有关。

迷走神经支配呼吸、消化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脏的感觉、运动和腺体的分泌,所以人一旦遇到激动、兴奋的事件,心胸便比较开阔。

2014上海徐汇高三语文二模参考答案

2014上海徐汇高三语文二模参考答案

201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阅读 80分(一)18分1. 仔细辨别、品味,享受幸福(2分)2. 大脑前额叶皮层活动和催产素分别反应或左右着人的幸福感。

(2分)3. 幸福感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而且幸福并不虚幻。

(大意对即可,2分)4. 承接上文对幸福感认识的误区,从主观感受与客观福祉未必对等的角度,解释了中国人幸福感迷失的原因;又进一步引出下文“如今还能不能找到幸福”的问题。

(3分)5. D(3分)6. 文章先后从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对“幸福感”加以说明。

生理学角度,首先以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人体形态上的进化使人类具有了获取幸福感的基础;其次结合脑科学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

在此之后,文章再从心理学角度,说明幸福感同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6分)(二)20分7.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月岷山的春色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浓的过程。

(2分)8. 四月天里,生命已经萌发,处处生机勃勃,充满着变化的可能;此时勃发的生命也是新鲜稚嫩的,略带青涩,尚不成熟。

(2分)9. 转折并推进文意,强调四月没有永恒的美,写出了四月的春意在带来生机的同时却又变化万端、转瞬即逝,为结尾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3分)10.C(3分)11.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身上某些最本真、最新鲜、最充满活力的东西在不经意之间被成熟、理性、世故甚至颓废所取代,作者对此流露出淡淡的伤感情绪。

(4分)12.可以从修辞(反复、比喻、拟人)、白描、描写抒情结合、多角度描写、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方面加以赏析。

(6分)(三)6分(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⑵屋舍俨然⑶澄江一道月分明⑷又恐琼楼玉宇⑸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⑹岩上无心云相逐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⑻恐美人之迟暮(四)8分14.柳永(1分)15.B(3分)16.阴晴不定的天气喻示着姑娘们情绪的阴晴不定。

“撩”花“拨”柳的动作,写出了她们一览春色的急切心情。

徐汇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

徐汇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

2013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语文学科参考答案2014.1(一)17分1.(2分)与中世纪罗马教会支持的“地球中心说”相悖的观点或学说。

2.(3分)承上文对“科学与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定论表示质疑,引出下文对“科学和宗教关系”的重新审视。

3.(3分)A4.(3分)阐明“异端”对教会构成威胁的原因;结合布鲁诺例子,阐明科学研究与基于宗教信仰的推论可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5.(2分)C6.(4分)权力终究代表不了真理;要营造宽容、理性的学术环境,尊重不同的学术见解。

(二)21分7.(2分)除“母亲”外的人对二姥姥的漠视和遗忘,暗含了“我”对二姥姥寂寞身世的同情。

8.(3分)“斜阳”点明了看望二姥姥的时间;斜阳后的幽暗喻示她的生存困境,衬托出二姥姥身世的悲凉。

9.(3分)C10.(3分)“呵、嗯”等词及停顿形象地刻画出母亲对二姥姥的身份不想说又不得不说的犹疑心理。

11.(4分)很久不见二姥姥,她可能嫁人了;母亲期望二姥姥开始新生活。

12.(6分)本文从“我”的回忆起笔,以孩童的好奇和纯真来探究、体察二姥姥身世和心理:一个漂亮娴静、心善手巧,因身份特铢被压抑的女性形象逐渐清晰,表达了“我”对二姥姥近乎直觉式的悲悯,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

(叙述视角,人物品性、情感,效果)(三)6分(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①百废具兴②遥怜小儿女③淡妆浓抹总相宜④便纵有千种风情⑤鱼传尺素⑥生于毫末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⑧下不尤人(四)8分14.(2分)山农祈福的活动。

15.(2分)B16.(4分)人潮涌动,锣鼓喧天,唱着山歌的村民,带着面具的演员竞相登台,追逐着鼓声奔跑的儿童尤其可爱惹眼,营造出欢畅、热闹的场景,极具视听冲击感。

(描写手法:点面结合,视听结合,场面描写)(五)16分17.(4分) ①如果②凭借,依仗③臣服,敬服,拜服④下班回家18.(5分)①拥有这四方面的优势却相持半年不能取胜,只是因为(你)考虑问题过于谋求周全。

徐汇区 2013 高三语文一模 真正含答案

徐汇区 2013 高三语文一模 真正含答案

2012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 2013.1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5分)孔子赞赏的中庸骆玉明⑴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第二十九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这里,孔子视中庸为最高的道德,并感叹这一至德在人群中已久久不见了。

孔子揭示了中庸的至德性,但对什么是中庸存而不论,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

⑵《吕氏春秋》记载的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

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一些人,他是富豪,不在乎那些钱,或许觉得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于是就推让不受赎金。

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

因为普通人并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赎人,政府给钱也不要,他们会感到为难,结果只能是视而不见。

鲁国一项很好的政策,却因为子贡的“高风亮节”,在实施上遭到了破坏。

更严重的是,这可能还损害了鲁人的道德风俗,人们将逐渐习惯自己的冷漠。

⑶孔子对子贡的批评,包含了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思考:道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维护某种公众利益,如果脱离现实去提高道德标准,将道德自身视为目的,其结果足以破坏道德存在的基础。

中国前几十年很努力地宣扬“无私”的理念,“文革”中更发展到戏剧化的程度,结果是人人演戏,可信的道德就在这种表演中消失了。

⑷《论语》中有一段对话也值得一说。

有位“叶公”告诉孔子:他的家乡有个做父亲的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就去告发,大家都认为儿子很正直。

孔子针锋相对地说:我对正直的看法不是这样,“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就在其中。

在孔子看来,亲情是人类的天性,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

徐汇区2013-2014学年语文一模中考卷及答案

徐汇区2013-2014学年语文一模中考卷及答案

2013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初三年级语文学科(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2014。

1请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

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2。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3.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如梦令》)4。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5。

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范仲淹《岳阳楼记》)6。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

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2分)8。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

“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

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

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9。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3分)11。

2014上海徐汇高三语文二模参考答案

2014上海徐汇高三语文二模参考答案

201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阅读 80分(一)18分1. 仔细辨别、品味,享受幸福(2分)2. 大脑前额叶皮层活动和催产素分别反应或左右着人的幸福感。

(2分)3. 幸福感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而且幸福并不虚幻。

(大意对即可,2分)4. 承接上文对幸福感认识的误区,从主观感受与客观福祉未必对等的角度,解释了中国人幸福感迷失的原因;又进一步引出下文“如今还能不能找到幸福”的问题。

(3分)5. D(3分)6. 文章先后从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对“幸福感”加以说明。

生理学角度,首先以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人体形态上的进化使人类具有了获取幸福感的基础;其次结合脑科学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

在此之后,文章再从心理学角度,说明幸福感同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6分)(二)20分7.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月岷山的春色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浓的过程。

(2分)8. 四月天里,生命已经萌发,处处生机勃勃,充满着变化的可能;此时勃发的生命也是新鲜稚嫩的,略带青涩,尚不成熟。

(2分)9. 转折并推进文意,强调四月没有永恒的美,写出了四月的春意在带来生机的同时却又变化万端、转瞬即逝,为结尾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3分)10.C(3分)11.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身上某些最本真、最新鲜、最充满活力的东西在不经意之间被成熟、理性、世故甚至颓废所取代,作者对此流露出淡淡的伤感情绪。

(4分)12.可以从修辞(反复、比喻、拟人)、白描、描写抒情结合、多角度描写、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方面加以赏析。

(6分)(三)6分(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⑵屋舍俨然⑶澄江一道月分明⑷又恐琼楼玉宇⑸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⑹岩上无心云相逐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⑻恐美人之迟暮(四)8分14.柳永(1分)15.B(3分)16.阴晴不定的天气喻示着姑娘们情绪的阴晴不定。

“撩”花“拨”柳的动作,写出了她们一览春色的急切心情。

上海市徐汇区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模

上海市徐汇区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模

徐汇区 201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定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卷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够错位。

3.答题时间 150 分钟。

试卷满分 150 分。

4.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 6 题。

( 18 分)我们应该怎样流传经典王呈伟①文化经典之于国人不但象征了传统文化中的泰山北斗,更是民族一脉传承智慧的皇皇巨章;在老百姓眼里,那是读书人才能触摸到的高度,而自己无缘进学,只能算作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

从这个意义上说,于丹的“说论语”使文化经典的阅读贴近了大众的生活,应该是文化普及中一次有价值的实践。

②其实历朝历代注《论语》,释儒学的学者可谓太多,但是他们所秉着的见解和解读的角度都是从对百姓的思想教化下手,以此来保护社会规范序次;文化经典的传承不能防备地带上了宣扬统治者见解的浓重色彩,成为特权意识或统治见解的载体。

当学者们蘸着时代的流行色去修饰原著的底色时,文化经典的意蕴就自但是然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

今天,就流传文化经典而言,摆在我们眼前的仍旧是怎样选择的问题,是继承秦汉以来的儒学,还是两宋此后的理学?抑或是上溯到先秦的儒家?③无论怎么说,今天的学者把历史的真实和版本的故事嫁接起来,运用现代高度发达的资讯传媒,让视听大众走近了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

但是学院派的学者大多坚守自己的学问准则,即使研究一辈子悟得其中一小部分,也只把这点心得变成大学课堂的讲义,不和老百姓搭界。

因此怎样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转播到老百姓能够拿来引用的层面,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学人必定作答的问题。

④横向比较一下其他民族的经典文化流传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他们的经典特别侧重把道理的深意融化成生活的小事,而事情的发生发展都尽量凑近大众的生活,让百姓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感悟经典中蕴涵的道理。

徐汇高三语文试卷

徐汇高三语文试卷

201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年级语文学科2014.4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卷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①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与感受。

尽管人的幸福感各有差异,但幸福感的存在是有科学依据的。

②对进化论的解读使我们发现,人类的形态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由于直立行走使骨盆变得狭短,人类的婴儿比其他动物的婴儿更加脆弱,更需要保护和关怀,这决定了人类必须关照自己的后代,否则很难生存。

人类的毛发少而裸露的皮肤多,拥有发达的触觉,需要接触,需要抚摸。

人类还有巨大的脑,大脑皮质相对于身体特质的比例居动物之首,因而人类是唯一具有灵性的动物,能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

可见,进化决定了人类的本性是善良、友爱、相互支持的,具有获取幸福感的基础。

③一些新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

④通过对大脑进行核磁共振的扫描,科学家发现积极的情感对应的是大脑前额叶左边的皮层活动,消极情感则对应同一个区域右边的皮层。

扫描还显示,脑部所分泌的Oxytocin能抑制杏仁核区域(脑部处理恐惧和危险的部位)和纹状体区域(脑部凭借过去的回馈来指引未来行为的地带)的活动,从而降低人的防卫心和恐惧感,让人忘掉过去的痛苦,更相信他人。

Oxytocin在中国被翻译成“催产素”,但它实则是一种男女皆有的神经激素,不仅可在女性生育时促进产道的收缩,还有更多其他的心理影响,尤其对于抑郁症和孤独症患者会有很大帮助。

⑤科学家们继而发现迷走神经与人类积极的体验和亲社会行为有关。

迷走神经支配呼吸、消化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脏的感觉、运动和腺体的分泌,所以人一旦遇到激动、兴奋的事件,心胸便比较开阔。

2014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2014学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复习题及答案一、文言文(共43分)(一)默写(18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3.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4.,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5.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6.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7.“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2分)8.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9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分)暮而归.()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1.选文描绘的景色有和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和滁州百姓在这样美景中的欢快生活。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华歆、王朗俱乘舟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2013-2014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回望科学史上的异端陈蓉霞⑴前不久,中世纪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不经意间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

⑵依据通常的讲述,布鲁诺是因宣扬日心说而被教会烧死的;与布鲁诺同时代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因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审判。

这样的讲述在受教育者的心中形成了这样的定论:科学代表真理,宗教代表迷信;这些历史证明了科学与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

⑶如此简单化的结论能涵括复杂的历史现象吗?⑷要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一个欧洲人,生来就是基督教徒,他自小就继承了父母的文化传统。

难以想象,如伽利略、布鲁诺等人居然能完全摆脱基督教信仰。

⑸就伽利略而言,他一直深信这一命题:上帝有两部作品——《圣经》和自然界。

前者是上帝的间接作品,因为出自人之手;而后者却是上帝的直接作品。

显然,研究上帝的直接作品更加可靠。

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伽利略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所在。

⑹《圣经》是一部用文字写成的作品。

在中世纪,普通百姓多是文盲,接受教育差不多是神学家的特权。

教会人士差不多垄断了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普通信徒只能通过神父的传教来领会神意。

⑺伽利略的出场却对教会构成了威胁,因为要读懂上帝的直接作品——自然界,可不像读懂《圣经》那么容易。

读懂自然界恰是伽利略的专长。

在他看来,上帝创世所用的语言就是几何符号,如圆、三角形之类,通过数学或几何学的方法,我们就能描述或解释自然现象。

把数学与实验方法相结合,这正是伽利略的首创,他也因此成为近代科学的设计师。

⑻但他却因此冒犯了当时的学术权威。

他们能熟读《圣经》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却难以读懂伽利略的数学语言及其实验思路,更何况伽利略得出的结论与他们向来熟悉的世界观针锋相对。

不仅如此,伽利略还支持已被教会取缔的日心说,这正是他们控告伽利略的最好证据。

伽利略最终受到教会审判,压力之下,他违心地放弃了日心说。

⑼这自然让人联想到布鲁诺。

他因宣扬日心说而受到教会的审判,但坚贞不屈,最终将自己奉献于教会的火刑柱上。

因此,习以为常的说法是把布鲁诺看作为科学真理而牺牲的烈士。

⑽果真如此吗?与其说布鲁诺是为科学真理而献身,还不如说,他是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

⑾接下来的推论就是,一个无限的宇宙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太阳存在,因此宇宙中必定有无数个太阳以及无数个围绕太阳而运转的行星系。

那无数个太阳就是夜空中的繁星点点。

⑿这点恰好被布鲁诺猜对了。

相对于无限而言,无所谓中心,因此地球并不处于宇宙的中心,而只是我们周围空间的中心。

或许正是出于上述理由,布鲁诺成为日心说的忠实“粉丝”。

因为日心说的实质也在于打破了地球作为宇宙中心这一传统观点。

⒀如此说来,布鲁诺更像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他对太阳及其无限宇宙的崇拜,正是这种神秘主义教义的一部分,甚至谈不上是重要的部分。

这种神秘主义信仰却为当时的教会所不容。

因为在一个无限的宇宙里无所谓中心,那么,人的地位放在哪里呢?人若失去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又何以解释上帝对人的眷顾?⒁理所当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在经过长达七年审讯之后,1600年,他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著名俄裔科学史家柯瓦雷对布鲁诺的评价是:他或许是一位好的哲学家,但却是一名糟糕透顶的科学家。

⒂将近四百年后的1992年,罗马教廷做出决议,为布鲁诺平反昭雪。

今天,我们怀念伽利略和布鲁诺,理由并不在于他们是科学史上的异端或殉道士,而是他们的遭遇昭示了两点:。

1.标题中的“异端”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2.分析第⑶段的作用。

(3分)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⑾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布鲁诺认为,上帝别无选择地创造了一个无限宇宙②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③身为基督教徒的布鲁诺,却持有与当时教会不同的上帝观④这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神学问题⑤上帝的完美,意味着,他必须创造一个能够容纳无限世界的无限空间A.③,②,④,①,⑤。

B.①,⑤,④,②,③。

C.③,①,⑤,②,④。

D.②,①,⑤,③,④。

4.文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伽利略的用意是(3分)5.下列对第⒁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布是神秘主义者,不能算作为科学真理献身的科学家。

B.布的观点来源于哲学的推论,不属于科学研究的结果。

C.布坚持“日心说”被烧死,因而被称为糟糕的科学家。

D.布崇拜“日心说”但没有科学实证,不是好的科学家。

6.根据你的理解续写一段文字,填在文末空白处。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1分)二姥姥史铁生⑴我家有一位“二姥姥”。

不知怎么,我一直想写写她。

⑵可是,真要写了,才发现,关于二姥姥我其实知道的很少,不过在我的童年中一闪而过。

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母亲在世时我应该问过,但早已忘记。

母亲去世后,那个名字之下的历史,那个名字之下的愿望,就都消散得无影无踪。

我问过父亲:“我叫二姥姥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父亲想了又想,眼睛盯在半空,总好像马上就要找到了,但终于还是没有。

⑶这确实有些奇怪。

我与她见面,总共也不会超过十次。

我甚至记不得她跟我说过什么,记不得她的声音。

她是无声的,黑白的,像一道影子。

她穿一件素色旗袍,从幽暗中走出来,迈过一道斜阳,走近我,然后摸摸我的头,理一理我的头发,纤细的手指在我的发间穿插,轻轻地颤抖。

仅此而已,其余都已经模糊。

直到现在,直到我真要写她了,其实我还不清楚为什么要写她,以及写她的什么。

⑷母亲带我去看二姥姥,肯定都是我六岁以前的事,或者更早,因为上幼儿园之后我就再没见过她。

她很漂亮吗?算不上很,但还是漂亮,举止娴静,从头到脚一尘不染。

她住在北京的哪儿我也记不得了,印象里是个简陋的小院,简陋但是清静,什么地方有棵石榴树,飘落着鲜红的花瓣,她住在院子拐角处的一间小屋。

惟近傍晚,阳光才艰难地转进那间小屋,投下一道浅淡的斜阳。

她就从那斜阳后面的幽暗中出来,迎着我们。

母亲于是说:“叫二姥姥,叫呀?”我叫:“二姥姥”。

从她手上冰凉而沉缓的颤抖中我明白,那惶恐是在更为深隐的地方,或是由于更为悠远的领域。

那种颤抖,精致到不能用理智去分辨,惟凭孩子浑沌的心可以洞察。

⑸也许,就是这颤抖,让我记住她。

也许,关于她,我能够写的也只有这颤抖。

这颤抖是一种诉说,如同一个寓言可以伸展进所有幽深的地方,出其不意地令人震撼。

这颤抖是一种最为辽阔的声音,譬如夜的流动,毫不停歇。

这颤抖,随时间之流拓开着一个孩子浑沌的心灵,连接起别人的故事,缠绕进丰富的历史,漫漶成种种可能的命运。

恐怕就是这样,所以我记住她。

⑹二姥姥比母亲大不了几岁。

她叫母亲时,叫名字。

母亲从不叫她,什么也不叫,说话就说话,避开称谓。

母亲不停地跟她说这说那,她简单地应答。

母亲走来走去搅乱着那道斜阳,二姥姥仿佛静止在幽暗里,素色的旗袍与幽暗浑成一体,惟苍白的脸表明她在。

一动一静,我以此来分辨她们俩。

母亲或向她讨教裁剪的技巧,把一块布料在身上比来比去,或在许多彩色的丝线中挑捡,在她的指点下绣花,绣枕头和手帕。

有时候她们像在讲什么秘密,目光警惕着我,我走近时母亲的声音就小下去。

⑺好像只有这些。

对于二姥姥,我能够描述的就只有这些。

她的内心,除了母亲,不大可能还有另外的人知道。

但母亲,曾经并不对谁说。

⑻很多年中,我从未想过二姥姥是谁,是我们家的怎样一门亲戚。

有一天,毫无缘由地(也可能是有好几年母亲没带我去看二姥姥了),我忽然问母亲:“二姥姥,她是你的什么人?”母亲似乎猝不及防,一时嗫嚅。

我和母亲的目光在离母亲更近的地方碰了一下,我于是看出,我问中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

母亲于是也明白,有些事,不能再躲藏了。

“呵,她是……嗯……”我不说话,不打断她,“是你姥爷的……姨太太。

你知道,过去……这样的事是有的。

”⑼我和母亲的目光又轻轻地碰了一下,这一回是在离我更近的地方。

唔,这就是母亲不再带我去看她的原因吧。

⑽“现在,她呢?”我问。

⑾“不知道。

”母亲轻轻地摇头,叹气。

⑿“也许她不愿意我们再去看她,”母亲说,“不过这也好。

”母亲又说:“她应该嫁人了。

”⒀“文革”中的一天,母亲从外面回来,对父亲说她在公共汽车上好像看见了二姥姥。

“你肯定没看错?”母亲不回答。

母亲洗菜,做饭,不时停下来呆想,说:“是她,没错儿,是她。

她肯定也看见我了,可她躲开了。

”父亲沉吟了一会儿,安慰母亲:“她是好意,怕连累咱们。

”⒁这之后不久,二姥姥就死了。

7.第⑵段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8.简析第⑶、⑷段中描写“斜阳”的作用。

(3分)9.下列对文中几处人物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⑶段二姥姥手指“轻轻地颤抖”,传达出她内心的惶恐不安。

B.第⑹段母亲和二姥姥“一动一静”,对比中显示两人性情不同。

C.第⑾段母亲“摇头、叹气”,因为二姥姥很久不来而失望担忧。

D.第⒀段父母亲的对话,表明他们一直牵挂二姥姥并能够体谅她。

10.赏析第⑻段画线句。

(3分)11.推断第⑿段中母亲说的“她应该嫁人了”蕴含的意思(4分)12.本文以“我”的视角来写二姥姥,对此作赏析。

(6分)(三)默写。

(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13.①越明年,政通人和,。

(范仲淹《岳阳楼记》)②,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④,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⑤驿寄梅花,,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⑥合抱之木,。

(《老子·第六十四章》)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⑧上不怨天,。

(《中庸·修身》)(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观社杨万里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

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注一晌癫。

[注]渠侬:方言,他(她),他们。

14.从首联看,“社”是(2分)15.下列对尾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侯将相即使放下尊贵身份,也无法获得山农们的欢畅。

B.王侯将相尽管身份尊贵,但无法得到山农们那样的欢畅。

C.王侯将相放不下尊贵身份,不可能有山农们那样的欢畅。

D.王侯将相暂时放下尊贵身份,像山农那样不欢畅不罢休。

16.赏析本诗颔联、颈联的描写手法。

(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贾诩传⑴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

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①,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

诩曰:“我段公甥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

”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

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

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⑵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