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第2讲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学案人民版
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6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庄子·则阳》云:“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
《孟子·滕文公上》云:“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这说明战国时期()A. 分封制度渐趋瓦解B.按血缘划地而居已不能维持C. 小农经济渐趋形成D.民间社会风俗出现颠覆变化25. 秦代建立的地方监察制度——监御史制度,到汉高祖时曾经一度被取消。
然而汉惠帝时期(高祖儿子),又重新设置了监御史。
这一变化说明汉代()A.中央集权的加强B.王国问题已被解决C.社会经济的繁荣D.治国思想发生变化26.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指出:到了宋朝“由唐朝中叶以前的门阀士族和均田户、部曲、奴客、贱民、番匠、奴婢等旧的社会阶级结构,转变为宋朝的官僚地主和佃客、乡村上户、乡村下户、差雇匠、和雇匠、人力、女使等新的社会阶级结构。
”这一变化说明()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B.社会生产关系出现了调整C.租佃生产关系开始形成D.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质变27.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
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
2016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2)(解析)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考点】A4: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解答】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故A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
B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
D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
故选:C。
【点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的准备。
2、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步履维艰。
3、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4分)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理解由于文化的发展,汉字演变过程中,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解答】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汉字从先秦到秦汉时期演变的过程,故B项符合;统一文字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并不是三国时期,故A错误;秦朝官方字体是小篆,但是民间很快出现更便于书写的隶书,汉朝时,隶书成为官方字体,因此先秦古文和小篆在三国时已经不使用,所以不是当时字体流行实际情况。
2016版高考历史(专题史全国卷1)二轮复习:板块2 主题专练 六 含答案
主题六重要的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建议用时:25分钟)1.(2015·湖南郴州二模)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
……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条件优越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2.(2015·山东19所名校调研)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
”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3.(2015·贵州遵义一模)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4.(2015·山东临沂模拟)1834年,英国政府派遣律劳卑出任首位驻华商务监督,取代东印度公司的大班,处理英商在华一切事宜,也使中英外交冲突更加激烈。
英国此政策转变的背景应与何者相关()A.重商主义的影响B.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C.英国建立殖民帝国D.林则徐执行禁烟政策5.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中说:“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A.发挥宏观调控对经济调节作用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其丧失统治地位C.促进西方社会垄断时代的到来D.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将其彻底废除6.(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 1933 年7月上海《申报月刊》举办“中国现代化问题”专题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26篇.结合当时世界历史背景推断,绝大多数征文主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该( )A.走资本主义道路B.走新民主主义道路C.走社会主义道路D.走美苏闯出的新路7.(2015·广东肇庆一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模拟考试卷2 含解析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历史选考模拟考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加强中央集权D。
兼相爱、交相利2。
古代史上,西方各国对中国的认识是支离破碎的,缺乏完整全面的认识,往往以对中国某一具体事务的了解为基础,形成对中国的称谓。
汉代时期西方对中国的称谓最有可能的是()A。
“船国" B。
“丝国”C.“瓷国”D。
“天国”3。
我国自行设计运行的系列“长征火箭"与我国早期的“火箭”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
要想了解我国古代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你可以查阅( )A。
《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4.“在所有的视觉艺术中,中国学者一贯将书法放在首位。
”右图所示书法作品的作者是()玄秘塔碑A。
米芾 B.苏轼C。
柳公权D。
颜真卿5。
中国古代某文学家被誉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该文学家是( )A。
屈原 B。
柳永C.辛弃疾D.关汉卿6.1872年的一天,清政府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即将赴美。
下列对他们当时的情况的描述中,最有可能的是( )A。
出发前接受了政府组织的美国政治文化常识培训B。
他们穿着西服前往美国C。
他们选择乘坐轮船前往美国 D。
他们在美国通过无线电报和国内联系7。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中美两国展示了各自的代表性展品(见下表)。
两国代表性展品的差异说明了()国家代表性展品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A.中国已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B.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根本不同C.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D。
3.图画史料类选择题
2016级历史选考班二轮复习导学案之常考题型专练二——图画史料类选择题一、题型分析与解题指导1、题型分析图画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图画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
具有试题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等特点。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画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一般有人物图、文物图、美术作品、照片、漫画等类型。
2、解题思路:★人物图类: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平时多注意教材图片的掌握,二是要能够通过图片所体现的人物特点,去判定人物所在的时代,并联系其主要事迹,明确此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文物图类: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能通过图片的表象特征,来判定其特定的所属时间;二是要能通过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来判定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特点;三是文物图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要能通过图片本身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准确推断当时的社会特征,把握其存在的时间和地点、在当时的用途及对当时社会发展所起过的作用,从图中推断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漫画图类: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是准确判定主题喻意。
学生要能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准确判读出其所含的真实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出漫画的本质、主题喻意。
★照片美术类:照片、美术作品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或反映,因而解答此类选择题,应注意据图中信息或题干的提示,判断照片或绘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确定照片或绘画的主题及体现的正确或者错误的方向,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判断备选项,得出符合题意的史实或结论。
【典题例析】(加试题)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解析】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1920年,苏联成立于1922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漫画中显示的只是斯大林格勒一地的工业化建设,不足以说明苏联实现工业化,故B 项错误;依据所学,二战全面爆发之前苏联经济建设完成了前两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因苏德战争爆发而中断停滞,故C项错误;漫画中几个人在听到无线电广播内容——“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后被“吓倒”,说明这一时期苏联进行经济建设引起了它的“敌人”的恐慌,结合二战后美国对苏联推行的“遏制”政策,说明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套路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有什么技巧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套路”,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套路1.最佳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因果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3.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4.推理型选择题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近现代史部分)
…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 川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 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 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 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 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 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 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 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 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 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2016年高考
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
2016.3
一、备考之据
(一)考试大纲 1、考查目标及命题原则 2、考核目标与要求 3、考试范围 (二)历年高考题(新课标全国Ⅰ卷) (三)考纲考试范围与高考试题的对照分析
二、备考之术
(一)应考之“器” 答题技巧和做题方法层面 (二)应考之“道” 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层面
现代中国
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五、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六、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6年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剖析.
2015年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现象高中历史新课程主要的史学观点:现代化(近代化)史观、全球(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
一、现代化(近代化)史观(1)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2)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
③文化现代化主是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此外,还包括: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内容,重点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二、整体史观或全球史观★主要观点: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战后尤其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三、文明史观★主要观点: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人类文明史可相应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又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
而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物质文明史又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个阶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8.1.
【典例5】 (2015·上海单科,24,2分)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 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 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 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变法之本……在开 学校”是梁启超发表在《时务报》上的有关变法的主张。 答案:A
【典例7】 (2015·浙江文综,12,4分)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 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陆 九渊和王守仁分别是宋代、明代“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陆九渊明 确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心学的开创者;王守仁 则明确主张“心外无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塞内卡是古罗马斯多 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生而平等”,未涉及对宇宙的思索。泰 勒斯是古希腊思想家,明确提出“万物始于水”。C项正确。
四、表格数据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表格数据类选择题主要指运用有关历史的统计 图、统计表等为载体设置题目的一种题型,考查学生运用表格数据, 通过定量分析,解读图表信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揭示历史 事物发展本质规律的能力。一般以经济发展程度、政党军队数量变 化、某一方面历史发展的趋势等统计方面的材料为载体,最常见的形 式有单向表、双向表、向量图、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经济史 中命题考查较多。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本站特约:九江市一中周明学(zhmingxue@)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从残片文字可判断),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说明当时文字的使用非常混乱,这打破了秦汉以来文字统一的局面;汉字发展史上历经多次文字规范化运动,如秦朝的“书同文”、汉代的汉字规范、唐代的正字运动等,中央政府在汉字规范活动中扮演组织者与调控者的角色,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参见王瑞英:《试论政府在历代汉字规范中的作用及其启示》,《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统一文字,唐朝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再次兴起大规模的正字运动,其中,《干禄字书》《九经文字》等字书,从音、形、义等方面来规范汉字,说明了当时正字内容的广泛性和系统性,唐代正字运动不仅对当时的汉字规范和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对后世的意义和影响也是深远的(参见曾新:《唐代正字运动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所以,题干材料所提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正好说明了文字使用的混乱,加上当时战乱、割据的局面,割据政权也无力进行正字运动,A可排除。
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正好是先后出现的字体,符合汉字演变的历程,B正确。
先秦古文、小篆到汉代,人多不识,称为“古文”(即上古的、古代的文字),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即当代的、当时的文字)。
到三国时期,流行的仍然是隶书,社会一般大众不认识的先秦古文、小篆不可能流行,认识、使用这些“古文”的只是少数专家、少数场合,C可排除。
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一般认为是商朝的甲骨文。
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经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2016·江苏单科·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知识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试题解析】材料“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表明灌溉工具是翻车,使用的是人力,不是农具自动化,故A项错误;翻车是灌溉工具,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故B项正确;标志着灌溉技术成熟的是筒车,故C项错误;材料“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可看出农业生产对自然还是有依赖的,始终不能摆脱自然的束缚,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6·浙江文综·1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小农户个体经营)【试题解析】材料“佃则有田”说明土地没有过度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现象,没有反映“有田者无力可耕”,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江南乡村社会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经济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讲的是佃户租地主的土地耕种,地权和劳动者没有契合,故D项错误。
【答案】C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汉代庄园经济)【试题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故D项正确。
【金版教程】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编考前冲刺攻略主题五题型突破-2
(4)转化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将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转化为对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二是将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败 国的影响转化为对日本的影响等。 3.“意义类”的设问,则要注意下列几点 (1)对于限定性设问,首先要找到设问主题,即针对哪一措施、事件来设问,然后明确设问的方向, 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最后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有些时政类试题 的答案还要适当结合党或国家某些方面的方针、政策或指示精神。
例3
[2014· 北京高考](节选)区域的世界· 联系的世界· 多样的世界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
材料一
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 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 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 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2014· 江苏高考](节选)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
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
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 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 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整合2课件(共17张PPT)
2.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1)古希腊时期:关注人和人类社会,主张以人为中心,否定神 的意志和权威。 (2)文艺复兴时期:批判教会禁欲观和对人的束缚,肯定人的价 值和尊严,强调人对幸福的追求和人性解放。 (3)宗教改革时期:反对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崇尚精神的自 由和得救的自主。 (4)启蒙运动时期: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 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 性质。
四、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
新文化运动谱写思想解放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中 关 国化催生新时代的革命狂飙。先进的中国人在传播 键 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 词 中国革命,并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马克思主义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1)促使新文化运动由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转变为以宣传马克思 主义为主流的新思想解放运动, 促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具有初步共 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中国革命准备了领导力量。
(3)早期维新派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 度,继承了“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以商战保 国,以制度强国,但思想不成熟。 (4)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 的思想文化相结合,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 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为资产阶级的 改良运动。 (5)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的理论纲 领,并以此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民 主共和国。
(3)人对自身的反省与追求:提出修身要求,主张慎行 自省,格物正心,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 人格。 (4)人与自然、天的关系: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 际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主观能动性,强调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 感应”思想等。 (5)教育智慧与求学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实施因材施 教,强调学与思相结合,提倡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二卷)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4分)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3.(4分)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4分)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兼并严重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5.(4分)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6.(4分)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7.(4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简析及备考思路
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简析及备考思路作者:宋芳昌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01期摘要:如何备战2017年高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2016年全国高考Ⅱ卷(历史部分)的分析,为新的一年高考提出相应的复习对策和备考思路。
关键词:高考试题研究备考思路一、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回顾与简析总体特点:传承之下再创新,平稳之中求转型。
1.稳定和出新。
与2014、2015年试卷相比,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卷在试卷的形式和呈现方式,以及考查的知识、能力、思想内涵上呈现出延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中学历史的教学和学生的应考,也有利于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在稳定的同时,试卷也有一定程度的出新,如借助于当前的考古成就,考查历史的史学方法。
再如37题第3问,为学生和教师所熟悉的“解读”类型的问题,在基本保持原有框架的前提下,与以往不同的是,列出了不同的观点,考查学生的判断和评析能力,进一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体现了贴近学生的特点。
2.整体设计结构平衡。
试题注重整体设计,以重大历史事件、现象为载体,构建学生的认知框架。
试卷力图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古今中外多角度多层次的贯穿和呈现,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置于人类文明演进的总体框架中加以反思与考察。
这一整体设计的思路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试卷的整体结构比较平衡,基本反映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结构和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近似于历年的历史试卷结构比例。
涉及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和主干知识,有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稳定。
由于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试卷对中国古代史部分试题的分量有所提升,以往的中国古代史分数在24分以下,2016年达到28分。
3.强调能力立意,注重独立思考。
试卷注重对历史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诸方面能力的同时,试卷比较明确地突出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2卷
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图3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 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面()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29.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两大类型(含例题)
⾼考历史选择题的两⼤类型(含例题) 已经进⼊紧张备考冲刺阶段,掌握⼀些考试技巧,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是YJBYS⼩编为⼤家搜索整理的关于历史选择题的两⼤类型(含例题),欢迎参考学习,希望对⼤家备考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培训⽹! 组合型选择题 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度有两种,⼀是将同⼀历史时期或同⼀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但分析得深,⾓度多,考查学⽣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
⼆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较能⼒。
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类的事件或现象按⼀定的关系进⾏组合。
此类选择题的结构⼀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根据题⼲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
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排序。
此类题考查的容量⼤,信息范围⼴,能多⾓度、多层次考查学⽣的综合能⼒。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定的分析能⼒和史学理论⽔平。
解答此类题的⽅法主要是筛选法,⽽筛选法⼜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
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否定筛选法⼜称排除法,即确定⼀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 【例1】通过农民战争建⽴的新王朝是 ①西汉②西晋③隋朝④唐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题思路】西汉和唐朝分别是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建⽴起来的,⽽西晋政权是司马⽒取代魏政权建⽴的,隋朝是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的。
【答案】D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较能⼒,试题难度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一、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1.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史料主旨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
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
一般此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
典例1(2015·上海单科,30)“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美苏争霸B.开展全方位外交C.倡导求同存异D.重组大国关系[解题技巧]史料主旨型选择题解答一般运用“读、找、联、析”四步法解答,其具体做法如下:(1)读: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
(2)找: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
(3)联: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4)析:据题干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课本主干知识或重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所学以外的史实,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历史结论或者论证历史现象的题目。
这类题目具有情境新、结论新的特点。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典例2(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解题技巧]解答此类型题与文字史料型选择题相似,但又有极大的不同。
文字史料型选择题多是紧扣史料的主旨信息,理解史料蕴含的观点或者历史结论,而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是理解题干材料,判断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或结论,材料只是试题的依托。
一般运用读、联、析三步法解答。
(1)读:通过阅读题干,搞清楚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历史时代或历史现象,确定历史现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2)联: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回忆所学的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
(3)析:在判断和关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
3.文字材料论证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文字材料论证型选择题一般是指运用史料文献、图表等材料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以此为依托,设计考查角度分析论证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学科能力,具有创新性、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的特点。
其命题形式或者题干材料是论据,观点在选项中,或者观点在题干中,要求学生在选项中找出相应的论据。
典例3(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题技巧]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1)确定主题:通过对题干材料观点或历史结论的理解,明确题目考查的主题及考查的主要角度。
(2)明确考向:判断题目是据题干结论寻找史料或者史实依据,还是从题干材料理解出历史结论、明确解答的思维方向。
(3)巧用方法: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论结合法、特征分析法等。
灵活运用这些解答方法,分析材料观点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史学研究理论思考判断符合题意的答案。
4.表格类选择题[题型特点]历史表格类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通过定量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一般这类选择题主要是公式、统计图,包括线条图、圆形结构图,函数图像图、动态曲线图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政治、经济史命题较多。
典例4(2015·广东文综,17)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解题技巧]表格数据型选择题解读方法:“三看两注意”。
(1)“三看”:一要看表头及出处。
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
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或数据中的文字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两注意”,一注意数据表格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优势,在提取信息时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
二注意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数据表格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
5.图片、漫画类选择题[题型特点]图片、漫画类选择题多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依托,综合考查学生判读图片、提取信息和阐释历史的能力。
该类试题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等特点。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片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典例5(2015·上海单科,21)以下这幅漫画的主旨是( )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C.英国默认俄德在亚非争夺殖民地D.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争端[解题技巧]解答此类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图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判读,一般应做到“四审、三判、二补、一理解”:(1)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
(2)对备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得不明确,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
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
(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
通过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来判定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证;特别是根据历史漫画准确判定主题喻意。
学生要能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准确判读出其所含的真实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出漫画的本质主题喻意。
6.地图类选择题[题型特点]这类选择题是题干中把历史地图作为重要的命题材料,并依据历史地图提供的主体信息而设计的一种题型。
由于历史地图展示了过去人们的活动空间、进程和特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故具有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读图获取历史信息,形成历史多层次、全方位的联系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
典例6下图为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图,从中可以看出( )A.全球性物产交流的雏形出现B.亚非拉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C.工业品在交流中居主导地位D.世界商业的中心转到印度洋[解题技巧](1)解答此类型选择题主要方法:通过对图中自然地理名称、政治地理名称及变化、经济和政治地理区域范围及变化等所反映的信息来判定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物、历史特征或形成原因(一般要从历史事物的名称变化、历史事物区域范围的变化和新旧历史事物的兴亡变化三方面来思考)。
(2)解答这类试题的正确方法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有效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7.历史概念型选择题[题型特点](1)概念型选择题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的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
这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等。
(2)这类题目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用到历史概念。
典例7(2015·上海单科,11)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明代“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 ) 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选择题需要在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根据考查角度运用以下方法解答。
(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