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什么和怎么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大纲

高考语文大纲

高考语文大纲高考语文大纲:1. 知识与技能要求:- 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熟练掌握词汇、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和运用技巧;- 能够理解并分析各种文本,包括文学、新闻、广告、科普等不同类型的文本;- 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够理解文本中的深层含义。

2. 考试形式:- 阅读理解:考查考生对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写作:要求考生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文体的写作任务,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语法与修辞: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效果。

3. 考试内容:- 阅读理解:包括对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社会议题等的理解和分析;- 写作:包括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文章的写作;- 语法与修辞:包括常见的语法错误纠正、修辞手法应用和文学修辞分析。

4.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文本;- 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要求考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要求考生具备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运用能力。

5. 备考建议:- 加强语言文字基础的学习,包括词汇记忆、语法运用等方面;- 多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对不同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多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时事动态,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参加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了解考试形式和要求,熟悉考试节奏。

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指导: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分析及备考策略

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指导: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分析及备考策略
I卷的“新”体现在,20题让学生区别叠词和单音节词在表意功 能的不同,即区别“处处、微微、早早”和“处、微、早”在语 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21题,虽考的是标点符号——逗号,但仔 细读题,该题考的是“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而非逗号的 功能有哪些;22题,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 “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本题虽说考的是 “像……似的”这种结构的表意功能,但它把文段一和文段二结 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整体阅读和比较阅读的大方向。
总之,无论高考语言运用题如何变化,培养学生正确理解 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在平时教学中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守住语文教 学之根的着力点。
语言文字运用Ⅱ 【真题再现】 2023年全国卷的语用II试题汇总如下:
【题型变化】 1.稳中有变
从题型结构上看,语用部分保持了“稳中有变”的特点,“稳”表 现在新课标I、II卷和全国乙卷上,这三套试卷的语用试题依旧是传统 的题型模式,即分为语用一和语用二两部分,“变”表现在全国甲卷 上,甲卷把两部分合二为一,变成了一则小语段。
【试题详解】 新课标I卷语用二试题详解 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 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明确叠词的效果,如音韵美、画面美、渲 染强化、描摹性,然后结合各自的语境分析。如“处处”,意思是“到 处”“各个地方”“所有地方”,文中“处处显出干燥,结实”是说便 道上到处都是干燥、结实的,而“处”意为某个地方,“处处”显然比 “处”的范围广。如“微微”,意思是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是程度副词,两个“微”叠用形容程度更轻,文中“黑土的颜色已微微 发些黄”是说黑土发黄的色彩很浅,在程度上比“微”更轻。如“早 早”,比常时为早,很早,是时间副词,文中“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 一趟”是说祥子拉车的时间很早,两个“早”叠用比“早”更能凸显时 间之早。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总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符合本省市的《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语文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整理篇)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整理篇)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第一板块:语言知识与运用(27分)1、字音题:①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

②注意区别形近字。

③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

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

④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

⑤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

2.字形题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

(1)从形旁入手。

如“弩”和“驽”,“肓”与“盲”。

(2)从词义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

(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

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

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

(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

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3.词语运用题(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

比如“学历”与“学力”,“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

(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4.成语辨析题(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

(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

(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

(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

(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

(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A.谦敬成语:谦词类(蓬荜生辉,不情之请,不揣冒昧,敬谢不敏,抛砖引玉,忝列门墙,百无一能,狗尾续貂,绵薄之力,犬马之劳,美芹之献,班门弄斧,雕虫小技,千虑一得)敬词类(鼎力相助,不耻下问,一言九鼎,汗马功劳)。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教衔接,现代文阅读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教衔接,现代文阅读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

一、2023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命题规律和2024年备考对策一、规律与对策1.老高考选择项55字左右,新高考第二个题选择项38字左右。

[如](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父亲想象儿子上大学后会像时髦青年一样爱旅游,由此切入长大成人和出门旅行这两个关联话题。

(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B.儿子在渡船上会邂逅许多陌生人,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

C.父亲设想儿子一路上常会遇到狗,并建议儿子离开时带走一条狗,可见狗应是父亲当年乡村生活中难忘一部分。

D.儿子的板桥之旅除了坐车乘船,还需步行走过许多路,如江堤、大路、大埂、渠边小路、石桥等,带有较浓的寻访意味。

(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悟。

(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B.句子②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C.句子③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

D.句子④表达出的不确定,与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

【对策】新高考注意联考习题字数选择,选阅读量合理出题规范的联考题。

2.重视教材,重视比较阅读。

[如](2023全国乙卷)D.德贵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德贵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老人的永不言败,都是他们坚韧执着性格的体现。

(人物形象比较)(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自然环境比较)比较阅读+自然景物作用(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

(完整版)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修订稿)

(完整版)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修订稿)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有效教学与备考一、解读“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考试中心权威发布:“一体四层四翼”从顶层设计上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一)“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解读:1.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

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3.“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

(二)“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1)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

这些题目考查的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

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考生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

( 2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 3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知识和能力在特定情境和环境下的交流、学习、表现、运用。

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模板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模板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模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模板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模板(7篇)普通高等学校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

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文段中事例的概括: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可用这样的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考点二:品味题目常考题型:①为什么以此为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

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答题技巧:(1)先看题目本义: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2)再思考深层含义:中心(主旨):与中心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结构:线索、悬念表现手法: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可以从——内容上、主题上、线索、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中心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考点三:记叙线索及作用常考题型: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答题技巧: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等。

线索判断技巧:A看题目,B看议论抒情句,C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023高考语文考哪些内容和知识

2023高考语文考哪些内容和知识

2023高考语文考哪些内容和知识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木室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10、自余为人。

(:同“戮”,刑辱.)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4、顺流而东(东进)5、卧而梦(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写*)7、外与天际(交会)(二)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3、絮青缭白(青山,自水)4、自远而至(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2、穷回溪(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1、舞幽整之潜蛟(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六)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5、始指异之(以……为异.)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7、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8、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9、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10、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1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13、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15、颓然就醉古义:倒喝,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1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四、虚词归纳.(一)而1、连词,表转折(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惑而不从师(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8)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0)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11)而不知其所穷(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13)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修饰(1)吾尝终日而思矣(2)吾尝跂而望矣(3) 登高而招(4) 顺风而呼(5)则群聚而笑之(6)倚歌而和之(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8)施施而行,漫漫而游(9)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连词,表递进(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连词,表并列(1)蟹六跪而二螯.(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侣鱼虾而友麋鹿5、连词,表承接(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人非生而知之者(3)吾从而师之(4)择师而教之(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6)拔草而坐,倾壶而醉(7)卧而梦(8)觉而起,起而归(9)自远而至6、连词,表因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8、与“己”运用,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二)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三)之1、代词.(1)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6) 郯子之徒 (代词,这)(7)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9)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10)取之无禁,用之不褐(代词,它们)(11)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12)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13)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2、助词.(1)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2)彼童子之师(的)(3)非蛇蟠之穴,无可寄托者(的)(4)古之学者必有师(的)(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6)月出于东山之上(的)(7)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任席之下(的)(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4)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5)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9)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一)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

高考语文120个答题技巧各题型全总结

高考语文120个答题技巧各题型全总结

高考语文120个答题技巧各题型全总结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 【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生僻字一般不会错。

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 【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 【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篇+课件51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篇+课件51张
【选项】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 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的范围是立体的。
解析:根据原文,航天员在太空中能够做到的是“向任何方向运 动”,而选项将其夸大为“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就犯 了夸大事实的错误。属于夸大事实。
陷 阱 五:混 淆 时 态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扰,故意 把先期说成后期,把已然说成未然,把或然说成必然。 “已然”是已经发生的情况,“或然”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未然”是还未出现的情况。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一般包括事实论据和 理论添论加据标两种题 :
分类
阐释
事实 论据
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 实论据在议论文中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典型的事实, 凸显道理,突出论点。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
理论 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等。引用理论论 论据 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陷 阱 九:答非所问
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设错方式:常见的题干问法有:“下列不属于……的原因的 一项是”“下列不能说明(没有体现)……的一项是”等。 识别方法:要注意审明题干要求,看清题干问的是什么问题, 选项回答的是什么问题。
【原文】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悲剧成 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 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选项】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 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 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参考答案】 “甲午海战”是历史事件,不是文学艺术。 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答非所问。

高考语文诗歌交流——我们一起找寻打开诗歌之门的钥匙

高考语文诗歌交流——我们一起找寻打开诗歌之门的钥匙
面对高考,我们应转变观念,面向学生,我们应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求得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
语文综合能力,让我们做一名新型教师。
感谢您的聆听与 观看
28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
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12
(卷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插田歌(酬节乐选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巴,山燕楚子水东凄西凉飞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田塍望如线怀,旧白空水吟光闻参笛差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农妇白纻裙沉,舟农侧父畔绿千蓑帆衣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4.下列对本诗的赏齐析唱,郢不中正歌确,今的嘤日一咛听项如君是《歌(竹一3枝分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 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 时①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 C.雅诗丽中平写整到;了②农这父几农句妇诗的则衣采着用,了白民裙歌绿俚衣曲映的照表绿现苗手白法水描,写色田调分外 和野谐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
如何突破
3
一、明确课标要求 (考什么)
• 1、对诗的理解,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景
事物
诗歌借景、事、物抒情(言志)
4
二、(怎么考)真题再现
选材:体裁不限,考察学生文化素养
卷1:五律 卷2:七律 卷3:乐府诗 卷1(宋诗 陈与义《题许道宁画》)(中国画,题 画诗;传统文化)

今天高考考什么

今天高考考什么

今天高考考什么
今天是高考日,考生们将迎来一场决定自己未来命运的重要考试。

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考察各个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具体来说,考生们将进行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学科的考试。

首先是语文考试。

语文是考生整个高考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

语文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赏析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考生们需要通过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展示出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同时,还需要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进行文学作品的赏析。

接下来是数学考试。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

数学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数学考试中,考生们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展现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最后是英语考试。

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考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

英语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

考生们需要通过听力材料、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和回答相关问题,同时还需要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展示出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今天的高考主要考察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考生们需要充分准备,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所有考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上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上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上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上海高考语文考试马上开始了,高考语文该怎么答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上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上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部分1、实现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

A、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B、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C、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2、进行全面的解答。

强调三点:A、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不能用否定的形式。

B、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C、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

之所以要这样去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 !所以掌握进行全面解答的一些要领,至关重要。

A、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方能回答得全面。

B、查语境。

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

C、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在2-5分,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

一般情况,每一分往往对应有一点,2分题对应有两点,三分题对应有三点,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5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考什么和怎么考面对高考语文有两个问题是最值得重视的:一是考什么;二是怎么考。

这两个问题关系到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考查考生的题型设计。

考生只有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才能走出复习备考的盲区,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觉为自觉。

因为“3+X”的高考真真切切是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它与“3+2”考试是有区别的。

我想谈下面四点:一、能力是高考语文考查的主题《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到,实施的高考“3+X”改革中,要贯彻“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考查的原则”。

这就是我们说的“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它的含义是:把语文的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根据此题旨,自由剪裁,搭配语文学科的内容(字、词、句、篇章……)确定适当的表现形式(即题型)。

试题情境和设问完全服务于能力考查,从而达到语文知识与能力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命题是把知识作为思维的材料和思维的对象,考查考生对语文材料的组织、吸取、存储、提取、运用的学习能力。

高考语文试卷,为了突出“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在考试的内容和结构上都作了调整,取消了对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和现代诗歌的考查。

古代诗歌的鉴赏由选择题,改为要求能力更高的主观题;新增加了文言文翻译题和名句默写等内容,在试卷的结构上,由原来的六个部分,改为七个部分,新增加的第四部分则考查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在答案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试卷的主观题比例由原来的60%,调整为70%,加强了对考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则体现了对考生阅读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语文科“以能力立意”,将更加突出考查考生进人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和其基础文化素质及创新意识;在考查语文学科能力的同时,将更突出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的知识渗透能力。

在这里语文是作为工具出现的。

在编拟试题时,选用的情境(即背景材料)是力求反映时代特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二、考查考生的语文知识网络高考多年来,对知识的考查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的存储、吸纳、提取和运用的能力。

什么是知识网络?以知识为内容的神经网络就称做是知识网络,它是各种知识在脑内系统化储存的方式。

语文知识可以划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如字、词、句、语文概念、定义,就是我们说的知识点;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就是运用语文知识的方法、步骤、思维。

两种知识联系起来,共同组成人们头脑中的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联系的多维性,二是网络的开放性。

其中,多维性又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知识网络中,每一点向外发出的联系是多方向的。

例如,从“苹果”这个概念,我们会联想到“鸭梨”、“橘子”、“香蕉”;又可以联想到“果树”、“植物”和“生物”;也可能联想到“果园”、“农场”和“农民”;还可以联想到“害虫”、“农药”和“污染”……。

也就是说,每一个知识点通过许多不同的连线而与其它知识点相联系。

另一方面,每两个知识点之间,也不只一种联结方式,就象两个村庄间的多条道路,有曲有直,有长有短。

因此当我们需要提取某些概念或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其中有些反复训练建立起的联系很强,就会易于恢复或表现为自动化和程序化,时间长了,还会形成一个人相对固定的解题模式或风格。

但这些自动化的联系系统既可能成为学习的基础,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妨碍学习,因此应注意对它们的利用和改进。

这就涉及到了知识网络的开放性问题。

所谓开放性,是指无论是网络中已有知识还是它们之间的联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无限扩展的,新的知识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去,即知识点可以不断增加,更好的程序性知识亦可取代旧有的联系方式,从而使知识网络不断地充实和优化。

高考语文的试题都取材于课外,没有一个科学的知识网络,要想答好语文题是不可能的。

三、要研究题型题型是什么呢?题型是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载体。

考试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题型来测量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因此,深刻地理解题型对正确解答试题有很大帮助。

关于题型问题应从两个角度去理解认识:一、各种题型的特点、分类,以及解题思路;二、题型所具备的三要素。

高考语文试题的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客观题;二是主观题。

客观题主要是指选择题;主观题主要是指填空题、简答题、作文题。

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对于每一道题来说,都有立意、情境和设问的问题,我们说这是试题的“三要素”。

高考题型变化无穷,都是因为这三要素引起的,要有效地提高解题的能力,克制题海,我们就要弄清这三要素。

(一)试题的立意所谓试题的立意,就是试题要考查的目的,也就是“试题的题旨”,这就像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一样,要表现作者什么观点、什么态度。

试题的立意要考查考生什么知识、什么能力,试题如果没有明确的立意,试题也就成了形式,失去了灵魂。

试题的情境和设问的选择和编制都要服务于立意,要做到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根据高考语文命题改革的设想,语文科考查要发挥它的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和工具性,突出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

语文“注重语言操作的实用性,扩充语言运用的考核项目,在材料选择方面,力求能反映时代特点,适当减少题量,增加考生的思考时间,以便更好地体现对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的情境所谓试题的“情境”,就是试题的情景、境地、场景、背景材料。

如同文学作品一样,要有题材,它是试题的血肉。

立意是抽象的、不具体的,它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来表现,创设新情境,是考查考生能力最好的办法,能够有效地抑制“题海战术”,为考生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三)试题的设问这是试题测试考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触点”,试题立意能否达到,设问的好坏是关键,这一要素是最重要的特征。

立意、情境、设问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完美结合的。

以下举几个高考语文新题型加以说明。

(例1)我国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在意义上有的相同,有的相反,例如曹操“字”孟德,“操”与“德”同义,晏殊“字”同叔,“殊”与“同”意义相反。

参照上例,与下面四位人物的“名”相对应的一组“字”应该是:①汉代班固②唐代韩愈③宋代文天祥④明代高启A.孟坚明允平仲承祚B.平仲去非宋瑞季迪C.孟坚退之宋瑞季迪D.季迪退之承祚去非(C)[例2]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

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

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

([美]爱迪生)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俄]契诃夫)(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例1和例2是相同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型很被重视,它的特点是首先让考生对于新的知识进行现场学习,然后加以运用,考查学习能力。

这类题近几年较多出现。

例1是一道选择题,它的立意是考查反义词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试题的题干却先作知识讲解、传授。

讲了我国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关系,又列举了我们熟悉的曹操(孟德)、晏殊(同叔)为例具体说明,然后让考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以班固、韩愈、文天祥、高启的字组成四个选项,供选判断,设问的角度新颖、迂回。

例2本题立意在于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设计采用了主观题的方法。

试题提供了两’句仿写的标准句,在题干中对两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

考生学习理解后,提出解答要求“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词,仿写两句”。

应当说仿写是一个较低的要求,但高考的仿写在规定了句式的同时,又规定了内容范围,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解答此题要点在于句式的结构和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说明)这也是一道新题型。

本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能力层级为E。

采用主观题考查鉴赏能力是一种新思路,这给了考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可以让考生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个人的看法。

如字的活用、句式的倒装等,对“咽” “冷”二字的赏析,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评价二字的作用。

[例4]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书吴道子画后苏轼知者创抽,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

君于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坟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束除①,得自然之数②,不差毫末。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于,望而知其真伪也。

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人名)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书。

[注]①乘除:抵消。

这是说上述的各种技法如顺逆、旁侧、斜直的合理运用,使之互相补充,从而获得平衡。

②目然之数:指符合自然的情理。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天下之能事毕矣__________或不能必其主名___________(2)文中用了“游刃有余”、“运斤成风”两个成语,写出其中一个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知者创物,能者述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文意,写出作者的艺术创作主张。

(用文中句子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这是上海一道语文题型。

立意在于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的阅读、鉴赏、翻译能力。

是“一带多”的题型。

在高考中使用很有意义。

有一定难度。

答案:①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或传述);②不过世上人很少有(吴道子的)真迹,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迹或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见过一二次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