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仕方书耐震设计编

合集下载

桥梁抗震设计篇

桥梁抗震设计篇

抗震设计篇第1章总则1.1 适用范围该篇适用于桥的抗震设计解说:此条用于明确抗震设计篇适用范围。

适用的桥及准用的处理,如通论篇1.1适用范围中所规定的。

对计算跨径超过200米的桥,按照地形、地质、地基的条件,桥的结构特性及规模,桥和地基的以往震灾经验,桥的重要程度及布局条件等,可准用该篇进行必要而适当的修正。

1.2 术语的定义该篇使用的术语意义如下:(1) 地震系数法考虑结构物的弹性范围的振动特性,使地震荷载静态作用进行设计的抗震设计法。

(2) 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法考虑结构物的非线性变形性能、动态抗力,使地震荷载静态作用进行设计的抗震设计法。

(3) 动态解析法把地震时结构物的行为进行动力学的解析后进行设计的抗震设计法。

(4) 减震设计法使用减震支座、适度延长桥的固有周期的同时,增大衰减性能、减低惯性力的抗震设计法。

(5) 地震的影响抗震设计用的惯性力、土压、水压、地基的液化、流动化等根据地震动进行桥梁工程学评价后的地震影响的总称。

(6) 设计振动单位与地震时同一振动的结构系统。

(7) 固有周期桥在自由振动时的振动1次的周期。

(8) 设计水平地震力系数抗震设计中,为计算水平方向的惯性力,乘以桥的重量的系数。

(9) 地区修正系数以经常发生大规模地震的地区为标准情况下的其他地区的设计水平地震力系数的修正系数。

(10) 抗震设计上的地基类别按照地震时地基的振动特性,进行工程学分类的地基类别。

(11) 抗震设计上的地基面抗震设计中假设为地面的地基面。

(12) 基岩面为对象地点上具共同分布的,存在于抗震设计上看作振动的地基之下的十分坚固的地基顶面。

(13) 加速度反应谱对特定的地震动具有任意的固有周期及衰减常数的1个自由度(单质点)振动系统的加速度响应的最大值。

(14) 液化因地震动,孔隙水压急剧上升,饱和的沙质土层失去剪切强度,土的结构产生破坏的现象。

(15) 流动化随着液化,地基向水平方向的移动的现象。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是针对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规范的文件。

公路桥梁是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公路桥梁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于确保公路桥梁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规范明确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应以保证人车安全为首要目标,综合考虑各种力的作用,确保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

其次,规范对公路桥梁的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了要求。

地震动是地震作用下地面振动的表现,对于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来说,了解设计地震动参数对于合理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规范规定了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何选择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的计算方法等。

再次,规范对公路桥梁的结构抗力要求进行了规定。

抗力是公路桥梁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规范对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包括桥梁的受力机制、荷载计算、抗震设计等。

此外,规范还对公路桥梁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抗震防灾要求进行了规定。

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法,采取合适的防震措施,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在使用过程中,规范要求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桥梁的抗震性能。

最后,规范对公路桥梁的抗震设防状况进行了评定和分类。

规范规定了抗震设防状况分级标准,对于不同类别的公路桥梁,要求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确保其抗震能力。

总之,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是确保公路桥梁抗震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指南。

通过遵循规范的要求,可以提高公路桥梁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公路桥梁造成的影响,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

同时,规范的实施也对于推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日本道路桥示方书-抗震设计规范中文版

日本道路桥示方书-抗震设计规范中文版

目录V抗震设计篇第1章总则 (5)1.1 适用范围 (5)1.2 用语的定义 (5)第2章抗震设计的基本方针 (7)2.1 抗震设计的基本 (7)2.2 抗震设计的原则 (8)2.3 划分桥梁的重要度 (10)第3章抗震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载荷 (12)3.1 抗震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载荷和其组合 (12)3.2 地震的影响 (12)第4章设计地震运动 (14)4.1 一般 (14)4.2 1级地震运动 (15)4.3 2级地震运动 (17)4.4 按地域区分的修正系数 (20)4.5 抗震设计上的地基种类 (25)4.6 抗震设计上的地基面 (26)第5章抗震性能的检查 (29)5.1 一般 (29)5.2 对于抗震性能1的桥梁的界限状态 (31)5.3 对于抗震性能2的桥梁的界限状态 (31)5.4 对于抗震性能3的桥梁的界限状态 (36)5.5 抗震性能的检查方法 (38)5.6 防止上部构造掉落的对策 (41)第6章抗震性能的静态检查方法 (42)6.1 一般 (42)6.2 适用静态检查法的情况的载荷计算方法 (43)6.2.1 一般 (43)6.2.2 惯性力 (43)6.2.3 固有周期的估计方法 (48)6.2.4 地震时的土压 (56)6.2.5 地震时的动水压力 (60)6.3 检查1级地震动的抗震性能 (64)6.3.1 一般 (64)6.3.2 惯性力的计算方法 (65)6.3.3 设计水平地震烈度 (72)6.3.4 抗震性能1的检查 (74)6.4 检查2级地震动的抗震性能 (76)6.4.1 一般 (76)6.4.2 惯性力的估算方法 (77)6.4.3 设计水平地震烈度 (77)6.4.4 构造物特性修正系数 (81)6.4.5 抗震性能2或抗震性能3的检查 (84)6.4.6 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检查 (85)6.4.8 桥台基础的检查 (90)6.4.9 上部构造的检查 (91)6.4.10支承部的检查 (91)第7章抗震性能的动态检查方法 (92)7.1 一般 (92)7.2 用于动态解析的地震动 (93)7.3 解析模型以及解析方法 (94)7.3.1 解析模型以及解析方法 (94)7.3.2 部件的模型化 (96)7.4 检查抗震性能 (98)第8章地震时不稳定的地基的影响 (101)8.1 一般 (101)8.2 被判断为抗震设计上的极松软土层或产生对桥梁造成影响的液状化的砂质土层的土质常数 (102)8.2.1 一般 (102)8.2.2 判断抗震设计上的极松软土层 (102)8.2.3 判断砂质土层的液状化 (102)8.2.4 使抗震设计上土质常数减小的土层及其处理方法 (105)8.3 有确认会造成对桥梁产生影响的流动化的地基存在时的抗震性能的检查 (107)8.3.1 一般 (107)8.3.2 流动力的估算方法 (109)第9章抗震桥的抗震性能检查 (112)9.1 一般 (112)9.2 抗震桥的抗震性能检查 (115)9.3 抗震支承的模型化 (117)9.3.1 一般 (117)9.3.2 抗震支承的非线性历史模式 (117)9.3.3 抗震支承的等价线形模型 (118)9.4 抗震支承的基本性能 (121)9.5 期待可以减小地震的影响的其他构造 (122)第10章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及容许塑性率 (123)10.1 一般 (123)10.2 破坏形态的判断和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及容许塑性率 (124)10.3 水平耐力及水平变位的计算 (127)10.4混凝土的应力度—变形曲线 (132)10.5 抗剪耐力 (136)10.6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桥墩的韧性而需要注意的构造细目 (139)10.7 轴向钢筋之分段 (146)10.8 钢筋混凝土Rahmen桥桥墩的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及容许塑性率 (147)10.9 上部构造等的死载荷导致的偏心力矩起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桥墩 (156)第11章钢制桥墩的反应值和容许值 (160)11.1 一般 (160)11.2 通过动态检查法进行检查 (161)11.3 构造细目 (167)11.4 锚栓部位的检查 (171)第12章桥墩基础的反应值和容许值 (173)12.1 一般 (173)12.2 计算桥墩基础上产生的断面应力、地基反力及变位 (176)12.3 基础的屈服 (179)12.4 计算考虑桥墩基础的塑性化时的桥墩基础反应值 (180)12.5 桥墩基础的容许塑性率及容许变位 (182)12.6 桥墩基础的部件的检查 (183)第13章位于产生液化状的地基的桥台基础的反应值和容许值 (184)13.1 一般 (184)13.2 用于桥台基础检查的设计水平地震烈度 (185)13.3 计算桥台基础的反应塑性率 (187)13.4 桥台基础的容许塑性率 (188)13.5 桥台基础的部件的检查 (188)第14章受到地震影响的上部构造的容许值和上部构造端部构造 (189)14.1 一般 (189)14.2 钢上部构造 (190)14.2.1 耐力和容许变形量 (190)14.2.2 构造细目 (190)14.3 混凝土上部构造 (191)14.3.1 耐力和容许变形量 (191)14.3.2 构造细目 (193)14.4 上部构造端部构造 (194)14.4.1 上部构造端部的游间 (194)14.4.2 伸缩装置 (197)14.4.3 伸缩装置保护罩 (198)第15章支承部的检查 (200)15.1 一般 (200)15.2 用于支承部检查的设计地震力 (202)15.3 支承部检查 (205)15.4 支承部位的构造 (208)15.5 变位限制构造 (209)第16章落桥防止系统 (212)16.1 一般 (212)16.2 横梁结合长度 (215)16.3 落桥防止构造 (223)16.4 高度差别防止构造 (226)16.5 变位限制构造 (226)第1章总则1.1 适用范围明确抗震设计篇的适用范围。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市政工程是指由政府主导和管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中桥梁设计是市政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地震频率的增加,对于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桥梁的抗震能力,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可以有效抵御震荡力,保障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就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进行探讨。

一、抗震设计原则市政桥梁设计的抗震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桥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抗震能力。

是结构的合理布局。

桥梁结构要合理布局,考虑到桥梁在地震中可能受到的横向和纵向振动力,确保结构的稳固性和抗震能力。

是材料的选择。

抗震设计需要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结构等,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不会轻易受损。

还需要考虑桥梁的整体性能、变形能力和破坏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从而确保抗震设计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二、防震设计方案市政桥梁的防震设计方案是保证桥梁在地震中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针对不同类型的桥梁,设计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防震设计方案。

一般而言,包括增加结构强度、设置局部防震措施、提高桥墩和桥台的抗震能力等。

增加结构强度是一种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案,通过提高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地震力的作用。

设置局部防震措施是指在桥梁的结构关键部位设置专门的抗震构件或装置,以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而提高桥墩和桥台的抗震能力则是通过加固和加固构件来提高桥梁桥墩和桥台的抗震性能。

这些抗震设计方案的采用将有效提高桥梁抗震性能,保障其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三、抗震设计实施市政桥梁的抗震设计实施是指设计方案从理论到实际的一系列操作。

在抗震设计实施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包括抗震设计的模拟分析、实验验证、结构设计和施工监管等。

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模拟分析,通过现代工程软件对桥梁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确定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

需要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抗震构件的试验和检测,验证抗震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Guidelines for 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sJTG/T B02-01—2008主编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实施日期:2008年10月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告2008年第27号关于公布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C/TB02—01—2008)的公告现公布《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C/T B02—01-2008),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中相应部分同时废止。

该细则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解释及管理工作由主编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若有修改意见请函告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以便修订时研用。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OO八年八月二十九日前言根据交通部《关于下达1999年度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交通部公路发[1999]82号),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组织对《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 89)桥梁抗震设计部分进行修订,编写《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开展了相关的专题研究工作,吸取了国内有关科研、院校、设计等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经验;参考、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抗震类标准规范。

2005年10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后,对全国交通、铁路、建设和地震部门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广泛地征求了意见。

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经反复讨论、修改,于2008年7月完成编写任务。

修订后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共有11章、4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加了非规则桥梁的抗震设计内容;对斜拉桥、悬索桥、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特大跨径梁桥和拱桥,给出了抗震设计原则和有关规定;增加了减隔震桥梁的设计原则和有关规定。

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道路和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抗震设计规范成为道路和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抗震设计规范的背景和意义道路和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是为了在发生地震时保证道路和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

地震作为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可以引发土体液化、地基沉陷等问题,对道路和桥梁的结构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适当的抗震设计规范,对于确保道路和桥梁的安全运行,减少地震灾害对交通运输系统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道路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1. 岩石基础安全性分析:在道路工程中,岩石基础的安全性是抗震设计的重点。

工程师需要通过对基础岩石的地质勘探和试验分析,评估岩石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道路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2. 硬质路面设计:硬质路面是指由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构成的道路表面。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采用合适的路面结构和材料,确保路面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减少沉陷和断裂的风险。

3. 桥梁设计:桥梁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震作用下最容易发生破坏的结构之一。

在抗震设计中,工程师需要考虑桥梁的几何形状、材料的选择以及梁柱的布置等因素,确保桥梁在地震时能够保持稳定。

三、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1. 桥梁基础设计:桥梁的抗震设计从基础开始,工程师需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强度,确保桥梁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 结构设计:桥梁结构设计是抗震设计的核心。

在桥梁设计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地震力和结构的动力特性,合理选择桥梁结构的形式和尺寸,确保其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充分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

3. 钢筋混凝土设计:钢筋混凝土是桥梁结构中常见的材料。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配筋方案,确保桥梁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和变形能力。

公路工程中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公路工程中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是保证桥梁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荷载,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发生桥梁倒塌引发严重事故的相关规定。

本文将从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背景、基本原理、设计要求和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背景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对桥梁结构的破坏是致灾性的。

为了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各国纷纷制定了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桥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荷载,保证交通运输的连续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桥梁结构的抗震设防等级、设防地震动参数以及抗震设计指标等方面的确定,保证桥梁在设定的地震作用下不出现破坏性倒塌,维护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同时,桥梁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确保桥梁在地震荷载下不发生沉降和倾斜等不可逆破坏。

三、桥梁抗震设计的要求1. 设定抗震设防等级:根据桥梁所处的地震区域和位移构造类型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抗震设防等级。

一般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等。

2. 设定设防地震动参数:根据地震区域的地震动记录及相关参数,确定适用于桥梁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如地震作用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峰值速度等。

3. 安全性要求:桥梁在设定的地震荷载下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不会出现破坏性倒塌。

需要保证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相关要求。

4. 破坏限制要求:桥梁在地震荷载下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但不能超过允许的破坏限制要求。

需要确定结构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指标等,并制定相应的限制要求。

5. 地基条件要求:需要对桥梁所处的地基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并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是否满足桥梁的抗震设计要求。

四、桥梁抗震设计的实施措施1. 结构形式选择:根据桥梁的跨径、地理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桥梁结构形式,如梁式桥、拱桥、斜拉桥等。

2. 抗震设计参数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设防等级,确定桥梁的抗震设计参数,如设计地震动参数、安全性要求和破坏限制要求等。

公路桥梁

公路桥梁

1.0 T < 0.1s ⎧ ⎪ 土层场地: R = ⎨1.0 − 2.5(T − 0.1) 0.1s ≤ T < 0.3s ⎪ 0.5 T ≥ 0.3s ⎩ T:结构自振周期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步骤
1)建立三维空间动力分析计算模型; 2)计算和分析结构模型的动力特性; 3)进行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4)用反应谱方法计算结构模型的地震反应; 5)用时程分析法计算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6)结构主要部位的抗震验算(内力和位移); 7)减隔震设计; 8)抗震构造措施; 9)结构关键部位构件的延性抗震设计。
Z6-0(内、外)
Z6-1
束缚约束(主从关系) :柱顶节点与箱 梁底部节点,横桥向位移和竖向位移相 同;顺桥向、三个转角独立 约束:X、Y、Z RX、RY、RZ 约束:X、Y、Z RX、RY、RZ 柱顶节点与箱梁底部节点束缚约束(主 从关系):横桥向位移和竖向位移相 同;顺桥向、三个转角独立
Z6-2 Z6-3
E1地震作用分析
操作

E1作用 分别取相邻两桥墩连线方向及垂直于连线方向。 反应谱荷载 工况名称 SE1RS1 SE1TS1 SE1RS2 SE1TS2 SE1RS3 SE1TS3 SE1RS4 SE1TS4 连线方向 角度 209.59 100.03 190.03 76.86 166.86 58.18 148.18 垂直于连线 方向角度 119.59
Z6-4(内、外)
弯桥分析模型
箱梁支座的定义
弯桥分析模型
6. 局部坐标系的统一
• 局部坐标方向统一的好处: 设置约束束缚关系时关系一样的,局部坐标方向一致; 施加荷载时,方向都一致; 查看分析结果时,内力图容易理解和判断;例如:桥单元应 力云图 • 需要统一的局部坐标系包括: 单元的局部坐标系; 连接单元的节点的坐标系; • 局部坐标系颜色:红、白、兰(1,2,3轴) 面单元(正、负面)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新)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条文框架1 总 则1.0.1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公路桥梁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更好地发挥公路运输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范。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桥梁,其设防目标是:当遭受桥梁设计基准期内发生概率较高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桥梁设计基准期内发生概率较低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应保证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结构损伤,经加固修复后仍可继续使用。

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公路桥梁,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各类桥梁必须进行多遇地震E1作用下的抗震设计,除6度地区以外,A、B、C类桥梁还必须进行罕遇地震E2作用下的抗震设计。

1.0.3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的常用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桥梁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大跨度或特殊桥梁,其抗震设计应作专门研究,并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地震基本烈度。

对已作过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桥址,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1.0.5 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6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桥梁结构类型为:(1)主跨径不超过200米的混凝土梁桥(2)主跨径不超过200米的圬工或混凝土拱桥(3)主跨径不超过200米的混凝土斜拉桥和悬索桥主跨径超过200米的大跨径桥梁,本规范只给出抗震设计原则。

2术 语、符 号2.1术语2.1.1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市政桥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建设关乎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于市政桥梁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进行防震设计是市政桥梁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防震设计是指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对市政桥梁的结构和材料进行合理的布局和选择,以增强其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对桥梁的破坏程度,保障市政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防震设计时,需要考虑桥梁的地理环境、地震烈度、土壤条件、桥梁结构和材料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防震设计方案。

市政桥梁的地理环境和地震烈度是进行防震设计的重要基础。

不同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地震烈度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防震设计方案。

一般来说,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震设计措施,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地震烈度还会影响桥梁的设计参数,如桥墩的强度和刚度等,需要在设计中进行综合考虑。

土壤条件也是影响市政桥梁抗震能力的重要因素。

土壤的不同密实度、湿度和厚度等特性会影响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幅度,从而影响桥梁的地震响应。

在进行防震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条件进行合理评估,并确定相应的设计参数,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市政桥梁的结构和材料选择也是进行防震设计的重要内容。

合理的结构布局和选材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采用适当的桥梁形式和构造方式,可以减小桥梁的振动响应;选用高强度和耐震性好的材料,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还可以利用新型材料和技术,在设计和建设中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能力。

在进行防震设计时,还需要注意桥梁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市政桥梁通常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其连续性和整体性对于保障城市的交通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防震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桥梁的连续性,保证桥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出现结构破坏或坍塌。

还需要考虑桥梁的整体性,避免出现局部结构破坏导致整体功能的丧失。

除了在设计阶段进行防震设计外,合理的建设和维护也是保障市政桥梁抗震能力的重要环节。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行业标准
交通运输部耀世而出,一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横空出世,自2020年9月1日起,它将成为 公路工程行业的璀璨明星,以往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也将退出历史舞台。这部《规范》 不仅是一项技术标准,更是交通运输部对未来时代的独特宣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坚定承诺。
《规范》主要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桥梁抗震概念设计、延性抗震设计、减隔震设计以及构造措 施等方面的成熟研究成果,修订和完善了相关设计规定和计算方法,增强了《规范》体系的完整 性以及设计和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来讲,《规范》的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一)在基本要求方面:增加了桥梁结构抗震体系的内容,明确了B类和C类梁桥可采用的抗震体 系包括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两类。细化了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增加了梁式桥一联内桥墩 的刚度比要求和多联梁式桥相邻联的基本周期比要求。
(二)在场地、地基和基础部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10)的规定,将I类场地 细分为I0、I1两个亚类。对桩基础验算和承载能力调整系数进行了修订。
(三)在地震作用部分:对设计加速度反应谱进行了修订,计算常数取值由2.25改为2.5,取消 了谱比函数的概念。对动水压力部分进行了修订。
(四)在抗震分析和验算部分:对延性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做了较大幅度修订,以达到更为合理和 便于操作的目的。扩大了线弹性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修订了规则桥梁抗震计算方法,抗震分析 更为简便。
这部《规范》绝非等闲之辈,它的出台是经过无数次试验、无数次磨砺、无数次思考的结晶。就 像一位勇敢的骑士,经过重重困难,终于手握宝剑,斩断了旧有的束缚,为公路工程行业开辟了 新的道路。此刻,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那早已消逝的历史长河中,传来的激昂战鼓声,那是勇敢骑 士的冲锋声,那是对新规范的热烈欢呼声。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市政桥梁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设施,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防震设计是保障市政桥梁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市政桥梁防震的意义、桥梁震害分析、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防震设计中应用的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讨论。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无法预测和控制,但可以通过做好防震措施来减少地震对市政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的影响。

市政桥梁的防震设计旨在保障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桥梁的倒塌和人员伤亡,保障正常的交通运输和物资流通,维护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二、桥梁震害分析桥梁的震害是由于地震力在桥梁结构中引起的动力响应所致。

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结构的抗力不足。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上部结构和支座会承受强烈的水平地震力,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或不符合规范,就可能造成结构的破坏或者失稳。

其次是桥梁结构的屈曲和振动。

在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弯曲、屈曲和摆动会使结构破坏或者失稳,从而导致桥梁的倒塌或者严重损毁。

此外,地震动力会引起土壤液化,造成桥墩和支座的沉降,进一步影响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上几点表明了地震对市政桥梁的危害,因此必须在设计中加强抗震技术的应用。

三、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地震作用下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完整性、稳定性和可修复性。

以市政桥梁的抗震设计为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害防范等基本安全要求;2、采用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提高桥梁的强度和稳定性;3、采用可靠的附属设施和避免地震破坏后造成的次生灾害;4、确保桥梁建设与城市规划相适应,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发展规划的需要。

以上四点基本原则的实施是桥梁防震设计的核心要素。

四、防震设计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在市政桥梁的防震设计中,应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通过优化设计和结构加固,减少和避免地震强度对桥梁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2、采用抗震附属设施。

在桥梁的设计中有效融入防震结构构件以及节能、环保等附属设施,实现结构的抗震性和可恢复性。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震后统计资料显示,地震破坏了大量市政桥梁。

而市政桥梁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对市政桥梁的设计必须加强防震设计,以保证桥梁在地震后可以持续并确保交通安全、市民的安全。

市政桥梁的防震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 定义地震烈度在市政桥梁设计中,要考虑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越高,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也越严重。

因此,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历史数据,如地震频率和震级等信息,来确定合理的地震烈度,以便在设计桥梁时考虑抗震能力。

2. 确定桥梁的土壤特性桥梁的地基和土壤特性对其抗震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桥梁时,设计师需要认真研究桥梁基础的土壤特性,如土壤类型、地下水位、承载力等,分析其对桥梁的抗震能力产生的影响,以便在设计中考虑使用相应的防震措施。

3. 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桥梁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也是防震设计的关键。

在选择桥梁结构形式时,应注意避免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墩柱之间跨度过大,或不同类型的桥梁设计之间存在不兼容,而导致地震的影响。

同时,材料的选择也要考虑其耐震性能,如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震性、钢材的韧性等,以保证桥梁在地震中获得良好的承载能力。

4. 增强构造连接处的抗震设计在桥梁设计中,关键的连接处需要加强防震设计,包括墩柱、拱撑、梁和支座等。

设计师需要通过考虑连接处的材料选择、设计形式和加固方法,来增加其抗震能力,以保证其在地震中不会发生过度损坏。

5. 考虑地震后的检测与维护防震设计不是仅仅局限于桥梁的施工和设计,对于市政桥梁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来说,还需要在建成后的经常性检查和维护中注意地震影响可能在使用年限中产生的效果。

这就意味着,桥梁的设计师需要制定检测和维护计划,对桥梁的防震性能和现有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总之,市政桥梁的防震设计非常重要。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在地震时可以承受严峻的挑战,保障市政交通安全。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年’月’日起施行基本符号作用和作用效应!()———作用于路基计算土体重心处的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于第"截面以上墙身重心处的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于梁桥桥墩质点"的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于梁桥柔性墩支座顶面处的水平地震荷载!*(/———上部结构对第"号墩板式橡胶支座顶面处产生的水平地震荷载!(.———墩身所产生的水平地震荷载!().———上部结构对一个或几个板式橡胶支座顶面处产生的水平地震荷载之和。

!(01———作用于台身重心处的水平地震荷载!/0———地震时作用于台背每延米长度上的主动土压力!*(.———作用于墩顶的顺桥向水平集中力#2(.———沿墩身分布的顺桥向水平地震荷载!*2.———作用于墩顶的横桥向水平集中力$*20———等跨度连拱桥沿拱圈均布的横桥向水平地震荷载引起拱脚、拱顶和’3$拱跨截面处弯矩、剪力或扭矩!*(———作用于隧道衬砌和明洞上任一质点的水平地震荷载%)———路基计算土休的重力%*+———第"截面以上墙身圬工的重力%*4’,5,6…———桥墩墩身各分段的重力%-———支座顶面处的换算质点重力%0.———上部结构重力%7.———盖梁重力!!———墩身重力!"!———桥墩对板式橡胶支座顶面处的换算质点重力!#$———基础顶面以上台身重力!%#———包括拱上建筑在内沿拱圈单位弧长的平均重力!"&———第"号墩顶集中重力!#———一孔拱桥上部结构总重力!%!———墩身每延米重力#’———地震时在水深()*高度处,作用于桥墩的总动水压力#+,———作用于固定支座上顺桥向的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于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上横桥向的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于橡胶支座上顺桥向或横桥向的水平地震荷载$/#———单孔拱桥由顺桥向水平地震动所产生的竖向地震荷载引起拱脚、拱顶和()0拱跨截面处弯矩、剪力或轴力$+#———单孔拱桥由顺桥向水平地震动所产生的水平地震荷载引起拱脚、拱顶和()0拱跨截面处变矩、剪力或轴力$.#———单孔拱桥由横桥向水平地震动所产生的水平地震荷载引起拱脚、拱顶和()0拱跨截面处弯矩,剪力或扭矩$#———等跨度连拱桥拱圈的总地震内力$!———等跨度连拱桥墩身的总地震内力%""———梁桥桥墩基本振型在第"分段重心处的相对水平位移%1———考虑地基变形时,顺桥向作用于支座顶面或横桥向作用于上部结构质量重心上的单位水平力在一般冲刷线或基础顶面引起的水平位移与交座顶面或上部结构质量重心处的水平位移之比值———考虑地基变形时,在顺桥向作用于支座顶面上的单位水平力在墩身计算高%&(*度’)*处引起的水平位移与支座顶面处的水平位移之比值%","———连拱桥基本振型位移%.!———连拱桥桥墩第二振型位移%2———由水平地震作用引起的支座顶面相对于底面的水平位移!———在顺桥向或横桥向作用于支座顶面或上部结构质量重心上单位水平力在该点引起的水平位移!"+#———连拱桥作用于拱脚处相向水平集中力引起拱脚处相向水平位移("&!———第"号墩组合抗推刚度("#———第"号墩板式橡胶支座抗推刚度("!———第"号墩墩顶抗推刚度("———相应于一联上部结构所对应的全部板式橡胶支座抗推刚度之和!!———相应于一联上部结构所对应的桥墩抗推刚度之和!"#———第"号墩横向抗推刚度!$———拱脚相向抗推刚度#"———上部结构重力在第"号聚四氟乙烯滑板支座上产生的反力#%&’———上部结构重力在活动支座上产生的反力#(———上部结构重力在板式橡胶支座上产生的反力计算系数$"———重要性修正系数!)———水平地震系数!*———竖向地震系数!———地基土抗震容许承载力提高系数%+———粘粒含量百分率!———粘粒含量修正系数$*———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标准贯入锤击数的修正系数$’———液化抵抗系数!———折减系数$#———综合影响系数!+———抗滑动稳定系数!-———抗倾覆稳定系数"".———水平地震荷载沿墙高的分布系数#"———相应于桥墩顺桥向或横桥向的基本周期的动力放大系数$"———桥墩基本振型参与系数#———相应于某一振型的自振周期的动力放大系数%———墩身重力换算系数!/———非地震条件下作用于台背的主动土压力系数!)———断面形状系数$*———与在拱平面基本振型的竖向分量有关的系数$)———与在拱平面基本振型的水平分量有关的系数"*———顺桥向竖向地震荷载产生的内力系数")———顺桥向均布水平地震荷载产生的内力系数"#———横桥向水平地震荷载产生的内力系数""#———横桥向单位均布水平地震荷载产生的内力系数$0———材料或砌体安全系数!!———混凝土安全系数!"———预应力钢筋或非预应力钢筋安全系数!#———结构工作条件系数!$———荷载安全系数!%———地震荷载安全系数!———截面弯矩系数"———截面扭矩系数#———截面剪力系数$———截面轴力系数几何特征%&———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地下水位深度%"———标准贯入点深度&———路基边坡、挡土墙、桥墩或台身的高度&(———一般冲刷线或基础顶面至墩身各段重心处的垂直距离&’———路堤浸水常水位的深度&(’———第’截面以上墙身重心至墙底的高度(———顺桥向或横桥向的墩身最大宽度)———与地震作用方向相垂直的桥墩宽度*———从地面或一般冲刷线算起的水深")———曲梁桥轴线所对应的水平中心角+———曲梁半径#*———板式橡胶支座橡胶层总厚度,+———板式橡胶支座面积,,———基底截面积,-———墩身截面积-———砖石、混凝土构件截面或基底截面的合力偏心距$———基底截面的核心半径.———基底截面的抵抗矩%———梁端至墩(台)帽或盖梁边缘的最小距离.———梁的计算跨径%———吊梁与悬臂之间的搭接长度//———桥墩等效截面惯性矩/———截面惯性矩0———拱轴线的弧长!!———圆弧拱轴线全弧长所对应的中心角材料指标〔"〕———地基土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或强度提高后的材料容许应力〔""〕———地基土抗震容许承载力"#———标准贯入点处土的总上覆压力""———标准贯入点处土的有效覆盖压力〔""〕———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地下水位以上土的容重#%———地下水位以下土的容重#———土的容重$———土的内摩擦角!———地震角%"———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角!%———板式橡胶支座动剪切模量&%———支座动摩阻系数#&———水的容重#’———墩身材料容重"(———材料或砌体的极限强度")———混凝土设计强度"!———预应力钢筋或非预应力钢筋设计强度#———材料弹性模量!*———场地土平均剪切模量其它$(———土层实测的修正标准贯入锤击数$)———土层计算的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土层实测的标准贯入锤击数!———非地震荷载效应%%———地震荷载效应’(———梁桥桥墩或连拱桥顺桥向基本圆频率’/’———连拱桥桥墩顺桥向第二圆频率’(0———连拱桥横桥向基本圆频率&(1———连拱桥横桥向基本周期&(———梁桥桥墩、单孔拱桥或连拱桥顺桥向基本周期&(1———连拱桥桥墩顺桥向第二周期!———重力加速度!!———场地的平均剪切模量对场地评定指数的贡献!"———覆盖土层厚度对场地评定指数的贡献第一节总则第!#$#!条为贯彻抗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公路工程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更好地发挥公路运输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范。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发布时间:2022-11-15T00:59:17.031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14期作者:杨文俊[导读]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出行工具数量明显增加杨文俊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000摘要: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出行工具数量明显增加,对于道路桥梁的使用频率也在明显增加。

桥梁是城市建设时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在后续桥梁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桥梁由于其特殊的结果,对于抗震性能要求较高,在市政桥梁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极为注重防震设计,这样才能从设计阶段做好预防,才能尽可能的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市政桥梁;设计;防震设计1市政桥梁防震设计概述1.1防震技术的原理防震是对抗震方式的强化,是一种新形势的抗震,防震的作用是通过减小地震作用力起到对桥梁结构的保护作用,进而提升市政桥梁的抗震性能。

在一般的桥梁设计和施工中,若想提高桥梁抗震性能,往往是通过提高桥梁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变形能力实现的。

桥梁防震设计主要特点是引入柔性装置,大大的减小桥梁重要结构部件与水平地面运动的关联性,使其不会因地面强烈运动造成破坏性损伤,使结构反应加速度比地面加速度小。

同时,利用阻尼设计产生的阻尼效果,能有效地将地震带来的能量降到最低,当能量传递到桥梁上部以及防震结构时,其作用力已经得到了消耗。

1.2防震技术的特点在市政桥梁中安装防震装置能有效地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使桥梁在面临地震时能最大程度消耗地震能量,降低因地面强烈运动引起的结构破坏和桥梁主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因此在市政桥梁防震设计中,需要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充分的考虑,灵活的运用设计新技术,以实现桥梁抗震系统相关构件的弹性与可塑性。

防震技术在防震设计中的使用,不仅能最大化降低工程投入成本,还大大的延长了桥梁主要构件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地震可能造成桥梁下部结构的最大弹性超出变形范围,这个问题在地震后往往不易发现和修复,这就突显了防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摘要:市政桥梁工程作为市政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建造的水平会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以及一个地区的城市发展。

因为市政桥梁工程的施工环境非常复杂,会给后期的运行维护带来很大的压力。

同时,市政桥梁工程一般处于自然环境下,需要市政桥梁工程整体具备较强的承载力和安全性,因此对市政桥梁工程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将对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桥梁;减隔震设计;要点分析1 市政桥梁防震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桥梁的防震设计过程当中,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

桩基是桥梁的根本,一座桥梁能否抵抗地震灾害,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桥梁的桩基决定的。

桥梁桩基如果十分稳固,那么桥梁建成之后,往往就可以在震级不大的地震面前岿然不动。

即使是桥面有所损坏,只要桩基没有遭到破坏,桥梁就不会因为地震而造成危险,我们也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修补,从而阻止抗震救灾工作。

在市政桥梁防震设计的各个阶段过程中,最先决定的就是桩基的类型。

但是,在我国的很多市政桥梁的设计过程中,桥梁桩基的选择往往不够合理。

这给我国的桥梁防震性能的提高带来了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进行桥梁防震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到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地壳情况以及施工的成本预算,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从而保证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市政桥梁间隔震设计原理与原则2.1 设计原理桥梁减隔震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桥梁强度和刚度需要而进行的桥梁设计,其最大限度确保所设计桥梁结构与形状的经济性与美观性。

在古代,桥梁防震设计主要是对自然灾害对桥梁的影响进行考量。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桥梁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关于桥梁的防震设计方面,应当利用桥梁总体强度的提升,确保防震作用的实现,以及重要构件、部位性能隔震效果的提升。

2.2 设计原则市政桥梁存在多样化样式,相关设计总体要求也有所不同。

这就要求在开展市政桥梁设计工作之前,应当进一步确定相关目标,只有达到设计标准后,才能使抗震设计要求与规定相符合。

市政桥梁抗震性能化设计

市政桥梁抗震性能化设计

市政桥梁抗震性能化设计发布时间:2021-10-15T07:56:41.710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3期5月作者:万亚鲁[导读] 桥梁抗震设计是桥梁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保证抗震设计质量,万亚鲁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桥梁抗震设计是桥梁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保证抗震设计质量,以地震灾害危害介绍为切入点,通过对抗震设计原则的分析,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对市政桥梁抗震性能化设计相关内容展开全面性阐述,旨在提高桥梁抗震能力。

关键词:地震灾害;桥梁工程;抗震性能前言:地震时交通生命线工程的可靠性对灾后救援意义非常重大。

历次地震灾害表明,桥梁是公路交援意义非常重大。

历次地震灾害表明,桥梁是公路交通系统中容易受到地震损伤的环节,桥梁已成为影响交通生命线工程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同时,一些早期桥梁设计时根本没有考虑抗震设计,桥梁抗震性能不足会增加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

1 桥梁常出现的震害(1)桥梁上部结构的震害桥梁上部结构的震害主要被划分成移位震害与结构震害,其中较为常见的移位震害。

移位震害常出现于具有伸缩缝的位置,出现移位震害后,桥梁的上部结构移位将出现变化,移位的高度超过台墩的高度,影响支撑出现落梁震害。

(2)桥梁墩柱的震害桥梁墩柱的震害表现为:桥墩的沉降桥墩倾斜桥墩的移位以及桥身的开裂桥身的剪断和钢筋裸露与弯曲等。

桥墩梁柱出现此类震害,容易导致容易影响桥墩的塑性,导致其塑性铰被破坏,降低其负载能力。

在出现地震时,桥墩的混凝土易出现破碎和破落等现象,进而导致桥墩梁柱失去承载能力。

2 地震灾害危害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桥梁被破坏形式相对较为多样,其中有几种破坏形式最具代表性。

(1)桥墩剪切破坏。

当结构剪切承载能力低于弯曲承载能力时,结构承载力会由剪切强度进行控制,进而导致桥墩受到破坏,此种破坏形式是桥梁遭受破坏主要形式之一,发生概率相对较高。

(2)桥墩弯曲破坏。

在剪切破坏承载能力高于弯曲承载能力时,此时结构承载能力由抗弯性能进行控制,而引发弯曲破坏问题,此种破坏形式会对桥墩刚度形成严重影响,也会引发塑性变形问题,但却能够缓解地震作用强度,所以此种破坏形式出现时,会有效降低桥梁坍塌破坏概率。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

丙类 1.0
3.3 抗震设计方法分类 3.1.13.1.3 参考现行国内外相关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于位 于 6 度地区的普通桥梁, 只需满足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要求, 不 需进行抗震分析, 本规范称此类桥梁抗震设计方法为 A 类; 但对 于位于 6 度地区的甲 B 桥梁, 7 度、 8 度和 9 度地区的丙类桥梁, 本规范仅要求进行 E1 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计算,并满足相关构造 要求,这类抗震设计方法为 B 类;对于 7 度及 7 度以上的甲 B 和乙类桥梁, 本规范要求进行 E1 地震和 E2 地震的抗震分析和验 算, 并满足结构抗震体系以及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要求, 此类抗 震设计方法为 C 类。 3.4 桥梁抗震体系 3.4.1 本条规定是在吸取历次地震震害教训基础上, 为提高桥梁 结构抗震性能, 防止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整体倒塌破坏, 切断震区 交通生命线而要求。 3.4.2 美国最新编制的 《AASHTO Guide Specifications for LRFD Seismic Bridge Design 》明确提出了 3 种类型桥梁结构抗震体 系,类型 1、类型 2 和类型 3。其中类型 3 主要是针对钢桥结构, 由于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混凝土桥,不引用。因此,参考美国 《 AASHTO Guide Specifications for LRFD Seismic Bridge Design》 ,明确提出 2 类城市桥梁抗震体系。类型Ⅰ结构抗震体
3.5.1 刚度和质量平衡是桥梁抗震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 对于上
8
部结构连续的桥梁, 各桥墩高度宜尽可能相近。 对于相邻桥墩高 度相差较大导致刚度相差较大的情况, 水平地震力在各墩间的分 配一般不理想, 刚度大的墩将承受较大的水平地震力, 影响结构 的整体抗震能力。 刚度扭转中心和质量中心的偏离在会上部结构 产生转动效应,加重落梁和碰撞等破坏。美国《AASHTO Guide Specifications for LRFD Seismic Bridge Design》规范明确 给出了连续梁桥墩间刚度要求,本条款直接引用。 3.5.2 梁式桥相邻联周期相差较大的情况会产生相邻联间的非 同向振动(out of phase vibration),从而导致伸缩缝处相邻 梁体间较大的相对位移、 和伸缩缝处碰撞。 为了减小相邻联的非 同 向 振 动 , 美 国 《 AASHTO Guide Specifications for LRFD Seismic Bridge Design》给出了规定,本条直接引用。 3.5.3 为保证桥梁刚度和质量的平衡, 设计时应优先考虑采用等 跨径、等墩高、等桥面宽度的结构形式。如不能满足,也可通过 调整墩的直径和支座等方法来改善桥的平衡情况。 其中, 调整支 座可能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了, 效果也很显著。 当采用橡胶支座 后, 由墩和支座构成的水平刚度串联体系的总的水平刚度为: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一、引言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M7.0)、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M6.7)、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M7.2)、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M7.4)、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7.6)等等。

因此,专家们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地震灾害不仅是大量地面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破坏和倒塌,而且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

以1995年日本版神地震为例,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桥隧的毁坏,经济总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近几次大地震造成的大量桥梁的破坏给了全世界桥梁抗震工作者惨痛的经验教训。

各国研究机构纷纷重新对本国桥梁抗震规范进行反思,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工作。

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对结构抗震的基本问题重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十分重视减振、耗能技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桥梁、道路方面的抗震设计规范已经重新编写,并于1996年颁布实施。

美国也相继在联邦公路局(FHWA)和加州交通部(CALTRANS)等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与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修订有关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ATC-18,ATC-32T和ATC-40等研究报告和技术指南。

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或指南无论在设计思想,设计手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大河的大跨桥梁、大型立交工程以及城市中大量高架桥的兴建,规范已大大不能适应。

但是目前所有国内的桥梁设计,对抗震设计均在设计书上标明的参照规范即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与国外如日本、美国的同类规范相比,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水准远落后于国外同类规范。

若不进行改进,则必将给中国不少桥梁工程留下地震隐患。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部分的抗震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