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28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28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28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作业(二十八)新时期的改革开放1.学者宋圭武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为单位进行生产,不利于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体现了这一经营模式的不足,所以本题选A项。

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旧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

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生产的经营权给农民。

D项错误,与史实不符。

答案:A2.改革开放初的中国,同一种产品有两个价格,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同时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市场价格出售,形成特殊的“价格双轨制”。

当时,市场价格往往比国家通配价格高一两倍。

“价格双轨制”()A.说明计划经济己经破产B.市场经济正逐步形成C.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型D.促进对外开放的发展解析:材料中“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说明当时仍然有计划经济,故A项说法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项错误;“价格双轨制”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即有计划经济又有市场影响,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间阶段,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对外开放的影响,排出D项。

答案:C3.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

这些尝试( )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材料中介绍的经营模式是改革开放初期对市场改革的一种尝试,这一举措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放宽了计划的比重,所以本题选择B项。

全国通用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练习(解析)

全国通用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练习(解析)

全国通用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练习(解析)1 / 9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一、单选题1.下表为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实征农业税的升降都受到国家计划经济严格控制B .“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C .实征农业税的提高受到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D .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经济陷入困境【答案】1.B【解析】结合所学,“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但是需要农业为其提供资金和原料等,所以经济恢复时期到“一五”计划时期农业税大增,故B 正确;经济恢复时期我国不属于计划经济体制,而实征农业税所占比例最高,故A 错误;C 项与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不符,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没有“左”倾思想的影响,排除;二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农业经济凋敝,经济陷入困境,而不是1963年-1965年,D 错误。

2.1954年6月,陈云就一五计划编制情况向中共中央汇报时提出,“原料供不上,工厂开了也是白开”。

这一观点A .体现新中国缺乏实施计划经济的经验B .证明农业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C .反映苏联未能大规模援助新中国建设D .说明重工业薄弱严重制约轻工业发展【答案】2.D【解析】根据材料“原料供不上,工厂开了也是白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中国第一个五年期间,中国的工业化遇到了困难,由于重工业基础薄弱,轻工业缺乏必要的生产设备(原料)。

故D 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缺乏实施计划经济的经验,故A 项表述错误。

B 项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大量技术、人员支持,故C 项表述错误,排除。

3.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A .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B .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C .经济决策民主化逐渐加强D .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答案】3.C【解析】材料体现出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决策方式逐渐由个人决策到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等形式的转变,说明中国经济体例与政治体制的渐进变革性,体现出经济决策民主化逐渐增强,故C项正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经济改革决策方式变化,企业和地方积极性调动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中国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原则,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并没减弱,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评正文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评正文Word版含答案

单元小卷(九)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大中小型建设项目投资表。

它表明“一五”计划时期()年份投资额(亿元)投资比重(以总额为100%)大中型小型大中型小型1953年34.6855.7638.361.71954年43.8755.2044.355.71955年60.0240.3459.840.21956年85.1270.1654.845.21957年79.1064.2255.244.8“一五”时期302.79285.6851.548.5A.已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小型工业没有得到足够重视C.大中小型工业的投资比重相当D.投资比重向大中型工业倾斜2.“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A.最早传唱于20世纪60年代B.反映了农民的土地需求得到满足C.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表明集体化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3.1958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中国现代户籍制度由此确立。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保障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D.形成了稳定合理的经济结构4.195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市场形势的回顾和展望》的社论,提到“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

这说明()A.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B.“大跃进”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C.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成绩斐然D.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5.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此期间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28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28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作业(二十八)新时期的改革开放1.学者宋圭武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为单位进行生产,不利于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体现了这一经营模式的不足,所以本题选A项。

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旧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

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生产的经营权给农民。

D项错误,与史实不符。

答案:A2.改革开放初的中国,同一种产品有两个价格,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同时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市场价格出售,形成特殊的“价格双轨制”。

当时,市场价格往往比国家通配价格高一两倍。

“价格双轨制”()A.说明计划经济己经破产B.市场经济正逐步形成C.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型D.促进对外开放的发展解析:材料中“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说明当时仍然有计划经济,故A项说法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项错误;“价格双轨制”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即有计划经济又有市场影响,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间阶段,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对外开放的影响,排出D项。

答案:C3.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

这些尝试( )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材料中介绍的经营模式是改革开放初期对市场改革的一种尝试,这一举措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放宽了计划的比重,所以本题选择B项。

A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仍然存在,并没有改变;C项错误,政府依旧对其拥有控制权;D项错误,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题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题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

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

这一改革措施(D)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化进程2.199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提出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四个不限”: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

材料中“四个不限”说明(C)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全建立B.浙江省最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C.个体私营经济受到法律保护D.个体私营企业自主权得到认可3.“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地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邓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讲话开始奠定。

”上述评价主要是基于“南方讲话”(D)A.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指导了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D.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

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加速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助于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雀”战:战旗飘扬、全民动员,人们爬在屋上、树上,敲锣打鼓、放鞭炮、呐喊鼓噪、枪打雀、猫咬雀。

这场围剿麻雀的运动(C)A.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D.推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9.1959年5月~9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出指示,决定恢复农民自留地,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宣布社员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归社员私有,社员家庭生产的产品可在集市上出售。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时作业27新时期的改革.doc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时作业27新时期的改革.doc

课时作业27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时间;45分钟满分:l00分■■班级: ________ 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 •衡水高三大联考)1977年11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明确提出:“农村屮心问题就是要把农业生产搞好,各级领导、各个部门,都要着眼于发展农业生产”“我们是一个方针一一以生产为中心”。

1978年4月,中共中央文件特别提到:“企业是生产单位,必须以生产为中心。

”这些主张()A.利于全面贯彻“八字方针”以恢复国民经济B.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形成C.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转变D.标志着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解析:材料中提出以生产为中心,实际上是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些主张和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张相似,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转变,故C项正确;A项是1961年实行的;B项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的;D项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施的。

答案:C2.(2018 •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

”这反映出()A.中共中央存在较严重的“左”倾路线B.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肯定“包产到户”C.人民公社制符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正逐渐酝酿中解析:仍然以“队”为基础说明不是以户为基础,也就证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肯定“包产到户”,选项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纠正“左”倾路线,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民公社制不符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市场经济思想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B3.(2018 •邯郸高三联考)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

这一规定出台的背景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己普遍实行D.全方位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深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人民公社才被逐步的取消,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也被逐步取代,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取代人民公社属于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982年政金分开的管理体制尚未普遍实行,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1982年全方位开放格局尚未进一步深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文档:第09单元提升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含答案 精品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文档:第09单元提升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含答案 精品

1.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

(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一、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2018·泉州适应性练习)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 亿元,比1952 年的417亿元,增长24.8 %,平均每年递增4.5 %。

粮食总产量19 505万吨,比1952 年的16 392万吨增长19 %,平均每年递增3.5 %。

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选D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1956年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走的是集体道路,农民生产自主权减弱,故C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二、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相似之处(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不同之处(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理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理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理单元综合检测(九)(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工业化建设需要原始积累。

马克思说“所谓的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原始积累是( )A.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1950年全国土地改革运动解析:选A。

新中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生产者农民手工业者分离,同时通过统购统销等措施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本,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直接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不属于资本原始积累范畴,故C项错误;1950年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分散的小农经济不适应国家的工业化,故D项错误。

2.从1960年开始,国家对粮食实行超购加价和奖励办法,全国粮食平均加价5%。

1961年提高收购价格,提价幅度为粮食20%,油料13%,生猪26%,禽蛋37%。

同年4月还决定对棉花、油料等主要经济作物实行奖励政策,并把农副产品划为三类,实行不同的收购价格。

这表明我国( ) A.着手大力调整国民经济B.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统购统销政策成效显著D.加速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解析:选A。

抓住“国家对粮食实行超购加价和奖励办法”“提高收购价格”“对棉花、油料等主要经济作物实行奖励政策,并把农副产品划为三类,实行不同的收购价格”可知,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故B项错误;统购统销政策是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农副产品方面的调控,没有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内容,故D项错误。

3.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作业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作业新人教版

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时作业(二十) 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时间 /40分钟一、选择题1.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评论:“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

”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B.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效C.当时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2.“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新中国建立156个重点项目工程,史称“156项工程”。

该工程涉及钢铁、煤炭、冶炼、发电、造船等众多工业领域。

它的实施( )A.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B.造成了对苏联技术长期依赖C.影响了此后中国工业化体制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3.阅读1952年与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主要数据对比图。

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的推动C.产业结构的优化D.市场需求量的扩大4.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发行的股票凭证。

该股票凭证的历史价值在于( )A.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B.反映了新中国改造资本主义的创举C.导致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利用市场发展经济5.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

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这说明当时中国( )A.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B.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成D.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6.杨继绳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

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

对此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7.陈云在中共“八大”会议上针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也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

2019届高考历史1轮(江苏专版)单元检测:(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版含解析历史

2019届高考历史1轮(江苏专版)单元检测:(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版含解析历史

单元检测(九)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间:45分钟总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1·如皋调研) "一五〞方案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根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开展.以下关于上述材料中工业建设总体布局设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大力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的快速开展B.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局面C.充分利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D.布局完全没有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解析:选A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开展,与材料中 "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相符,故A项正确.2.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煽动性和鼓励性.对右侧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出现在 "一五〞方案进程中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根底C.激发了广阔群众的建设热情D.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解析:选C宣传画中的文字 "祖国工业飞跃开展吓得英国胆战心惊〞说明追求高速度,是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作品,不是出现在 "一五〞方案进程中,故A项错误;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根底是 "一五〞方案的完成,与宣传画反映的 "大跃进〞时期不符,故B 项错误;宣传画的内容虽然有点夸大,但是能够激发广阔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3.这是一次被称为 "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 "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中说: "这个(dang )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解析:选B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材料提及 "这个(dang )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说明中共已经掌握国|家政权,故A项错误;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三大改造根本完成,提出要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为先进的工业国,与材料信息符合,故B项正确;中共十四大与中共十五大的目标与材料中 "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不符合,故C、D两项错误.4.一位英国记者在中|国某地参观后说: "这里草草建成了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给炉子添火……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没有变化.〞他描述的是()A. "一五〞方案的成果B. "大跃进〞运动的表现C.人民公社的特征D.手工业合作化的产物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 "草草建成了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 "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是 "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主要标志,故B项正确. "一五〞方案的特点是优先开展重工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根底,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以 "一大二公〞为主要特征,故C项错误.手工业合作化是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故D项错误 .5.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根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 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开展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解析:选C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历史开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 "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稳固、充实、提高〞方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开展,故C项正确.6.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社|会|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开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A.三大改造的教训B.人民公社化的教训C.方案经济的教训D.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解析:选B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根本建立起来,故A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违背了经济开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开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故B项正确;方案经济的教训是可能僵化,故C项错误;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是 "左〞倾,违背(社|会|主|义)法制,故D项错误 .7.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局部)单位:亿元A.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失衡趋势B.生产资料公有制根本形成C. "一五〞方案重工业成就突出D.国民经济的调整根本完成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的表格看出:重工业所占比例一直增大,直到1960年甚至||超过二分之一,轻工业和农林牧渔业占据很小的比重,故A项正确;生产资料公有制根本形成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故B项错误; "一五〞方案时间是在1953~1957年,故C 项错误;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是在1960年开始,在1963年根本完成,故D项错误 .8.(2021·苏州一模)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析:选B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符合题干表格时间,故A项错误;表格反映农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城市,结合时间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是1984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通过比照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率,不能得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故D项错误 .9.(2021·丰县联考)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 "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那么是经济增长与开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清楚显……私营企业有所开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B.农民已获得土地的所有权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气象解析:选D1988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私有制经济依然受到很大质疑,故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只是使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故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时间是在21世纪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农村、社会生活均发生很大变化,故D项正确.10.(2021·南京模拟)1985年上海群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 "群众汽车厂好似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此观点主要基于当时的中|国()A.国企改革缺乏政策保障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城市经济处于停滞状态D.工业开展与世|界相脱节解析:选D1985年成立的上海群众汽车厂属于中外合资企业,并不是国营企业,故A 项错误;当时的中|国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因此并不存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故B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开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记者认为群众汽车厂 "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主要是因为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之前长达十年的 "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工业开展与世|界相脱节,故D项正确.11.(2021·如皋调研)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 "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稳固和开展,可以 "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改变分配方式C.稳固公有制的地位D.增强企业活力解析:选D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84年,据材料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 ,,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稳固和开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可知这是1984年我国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D项正确.12.经济学家舒尔茨有一句名言:一旦有了投资时机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 .中|国从1982年连续三年出现了粮食的超速增长,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终于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A.农村合作社的深入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D.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解析:选C农村合作社的深入开展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使得粮食产量大增,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故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D项错误.13.(2021·扬州调研)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持续增长的因素有()①实行(社|会|主|义)改造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③融入区域经济集团④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D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与材料中 "1992~2002年〞不符,故①错误;1992年,邓小平的 "南方谈话〞和(dang )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与材料中 "1992~2002年〞相符,故②正确;1991年,中|国正式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推动 "1992~2002年〞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故③正确;1995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 "科教兴国〞的战略,与材料中 "1992~2002年〞相符,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4.(2021·海安中学期中)以下列图是 "1949~1998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以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选项是()A.5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受 "一五〞方案影响B.7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与(dang )的工作重心有关C.80年代后城市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关系密切D.90年代城市化进程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解析:选D表格显示中|国建国以来经济开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历程,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真正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5.英国?金融时|报?中|报道: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 "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参加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dang )在新时期的根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参加世贸组织解析:选D建立4个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与材料1984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是在2000年,故B项错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故C 项错误;扩大企业自主权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中|国参加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2021·如东检测)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政策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调整.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如果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不再统一起来,势必加剧市场无政府状态,国|家就不可能灵活地调动国|家所掌握的现金和物资,不能保证对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人民政府于1950年3月公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社|会|主|义)商业在商品零售额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长,而私营商业那么逐年下降.1955年冬,由于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割断了资本主义同农村的经济联系,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到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全部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材料二中|国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还是开展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而这套制度又由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作用,又在不付出相应本钱的同时,兼具了西方制度的优点.当然任何制度都需要时时演变,相对而言,以实用理性为传统的中|国相对于更擅长抽象思辨的西方来讲,更有光明的未来.- -摘自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完成以下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5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的表现.分析 "实用理性为传统的中|国更有光明的未来〞的含义.(5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从由方案和市场相结合到转变为方案经济体制方面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恢复和开展的需要; "1955年冬,由于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割断了资本主义同农村的经济联系,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到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全部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可概括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还可从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方面考虑.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 "中|国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还是开展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方面进行思考作答.第(3)问,关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指导思想、(dang )的正确领导、基于国情、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方案与市场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思考作答 .答案:(1)变化:由方案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方案经济体制.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和建设国民经济(稳定市场)的需要;苏联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表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科技教育体制的调整.含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辉煌成就.(3)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足国情,顺应潮流,及时改革与调整;正确处理方案和市场的关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含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樟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这个城市应该是A.广州B.上海C.深圳D.珠海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以下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B.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改革C.方式是在城市和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目的是解放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民经济3.下面是1978-1999年中国各类所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表(单位:%)这表明我国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B.国有制企业已失去国民经济主导地位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D.开始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4.1993年航空航天部被撤销,国家设立了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轻工业部和纺织工业部被改为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199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这表明当时中国()A.单一所有制经济被打破B.宏观调控体系已经完善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5.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依据是A.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己经形成B.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C.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D.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6.1986年,国务院批复:“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要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及隧道等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高教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居住区,使浦东新区成为现代化新区。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高效整合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高效整合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高效整合新人教版一、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6年,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一定成就。

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制度。

(1)原因:党中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20世纪90年代以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相似之处(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上提出。

3.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4.改革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检测练习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检测练习

第九单元单元检测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三次摸底,31)1949年11月,中宣部曾表示,私营报纸“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并要求扶助《大公报》:“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为公股投入该报。

”这类经济扶助()A.为后来公私合营积累了经验B.以贷款形式盘活了私营报纸C.配合了城市经济改造的进行D.稳定了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是新中国人民政府在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扶持,为之后的公私合营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故A项正确。

2.(2017·榆林二模,31)1956年,一汽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卡车,毛泽东给新车起了个名字叫“解放”;1958年,根据中国的民族特色改制成了一辆高级轿车,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给轿车命名为“红旗”,毛泽东欣然题字。

这反映了()A.社会建设急于求成倾向B.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巩固C.计划经济下的政治色彩D.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 C解析社会建设急于求成倾向出现于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汽车命名的问题,没有对工业化的作用,故B项错误;从两辆汽车的名称“解放”和“红旗”可以得出这两辆汽车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有政治意义,故C项正确;新中国在“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18·山西五校高三联考,31)1956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年和1954 年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B.“一五”计划提前完成C.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D.当时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年和1954 年两年的投资额”,说明三大改造完成之际,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热情,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综合测试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手工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作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该学者意在论证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A.弥补了重工业的不足B.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促进了工业化建设 D.推动了市场经济发展解析:材料表明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资金、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促进了工业化建设,故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弥补了工业的不足,其中既包括重工业也包括轻工业,A项错误;材料论证的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的影响,不是原因,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为工业化提供了市场,不是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

答案:C2.[2019·山东泰安模拟]下图为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单位:%)。

其中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

“一五计划”的投资比例( )A.导致工业布局趋于合理B.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C.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解析:由题干中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不能说明工业布局趋于合理,而是工业结构不合理,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这有利于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从这个投资比例看国民经济整体应该算是合理而没有出现比例失调问题,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并未出现“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B3.1953年2月,中共中央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材料表明把农民“组织起来”主要是为了( )A.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B.克服分散经营困难C.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组织起来”表明组织起来是为了工业化,故A项正确;农民组织起来是为了克服分散经营困难与材料的内容组织起来是为了国家工业化不符,故B项错误;把农民组织起来为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与材料的内容组织起来是为了国家工业化不符,故C项错误;把农民组织起来是为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与材料的内容组织起来是为了国家工业化不符,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通用版课件:专题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8讲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通用版课件:专题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8讲
经 济 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 方 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 4 个步骤
序幕 突破 扩展 解放思想(头脑风暴)——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放农民(提高生产积极性)——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企业(增强企业活力)——国有企业 改革 解放国家(改革国家经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6.“点、线、面、全、多、宽”6 字巧记对外开放格局 (1)“点”:是指经济特区。 (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向内地延伸。 (4)“全”: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 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5)“多”:根据地区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 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 开放。 (6)“宽”: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 开放。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栏 目导 航
通考点·知识大梳理
研重点·能力大提升
练高考·考向大感悟
衡 中 作 业
[主干串知]
[教材归纳]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的 3 个表现
思 想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 路 思主义思想路线 线 政 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 治 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路 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来 线
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原因。
[提示] (1)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 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二十八)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1.学者宋圭武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 )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为单位进行生产,不利于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体现了这一经营模式的不足,所以本题选A项。

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旧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

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生产的经营权给农民。

D项错误,与史实不符。

答案:A
2.改革开放初的中国,同一种产品有两个价格,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同时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市场价格出售,形成特殊的“价格双轨制”。

当时,市场价格往往比国家通配价格高一两倍。

“价格双轨制”()
A.说明计划经济己经破产
B.市场经济正逐步形成
C.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型
D.促进对外开放的发展
解析:材料中“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说明当时仍然有计划经济,故A项说法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项错误;“价格双轨制”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即有计划经济又有市场影响,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间阶段,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对外开放的影响,排出D项。

答案:C
3.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

这些尝试( )
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
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材料中介绍的经营模式是改革开放初期对市场改革的一种尝试,这一举措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放宽了计划的比重,所以本题选择B项。

A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仍
然存在,并没有改变;C项错误,政府依旧对其拥有控制权;D项错误,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

答案:B
4.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粮食、棉花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逐步取消生猪、水产品和蔬菜派购,允许自由上市交易,按质论价。

这些政策措施( )
A.瓦解了人民公社体制
B.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C.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力
D.确立了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1985年人民公社体制已经打破,而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A、D两项错误;根据文件精神,农产品可以逐渐走向市场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B项正确;文件只是对农产品购销制度作了调整,与“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答案:B
5.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

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外成熟经验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先后实施改革开放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要求的是“相同原因”。

图表中第一个高峰是在八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第二个高峰时期是在九十年代以后我国正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

A项错误,B项不符合第一个时期,C项不符合第二个时期。

答案:D
6.下表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贸易额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C.工农生产居优势地位D.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解析:图表表明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这和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各国间交流日益紧密”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民众的消费水平提高”与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没有其他数据,无法体现“工农生产居优势地位”,排除C项。

答案: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中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作为党政机关的附属物,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材料二第二条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经营单位。

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权。

……第七条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五各企业有权自行选择供货单位,购进生产需要的物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
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 材料三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国营企业在我国全面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其生产经营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是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这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何意义?
答案:(1)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营经济在我国全面建立起来。

按照国家下达的指标和计划生产经营(或者贯彻上级的指示和命令),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2)扩大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3)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