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连城二中 罗春旺整理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部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部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

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①秦始皇。

②唐太宗。

③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①孔子。

②柏拉图。

(3)欧美财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优秀人物: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拿破仑。

(4)“亚洲觉悟”的前驱:①孙中山。

②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①马克思、恩格斯。

②列宁。

③毛泽东、邓小平。

(6)优秀的科学家:①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②牛顿。

③爱因斯坦。

(1) 考察清点:对时代发展与变迁拥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其影响范围波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

推感人类文明进度的历史人物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的聪慧才华与时代需要亲密有关,是时代的舞台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慧才华发挥志向供给了一个优秀的平台。

(2) 展望考察: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用都拥有必定的史学价值。

此后命题还会环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有影响的角度睁开。

(3)考察方式:考察方式上,都以新资料为依靠,创建新情境,考察学生提守信息和归纳归纳问题的能力。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依据资料和所学知识剖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依据时代背景来考察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由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论。

从贡献和时代精神的角度考察近现代科学家[ 例 1](2019 ·全国卷Ⅰ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刘源张 (1925 — 2014) ,全国劳动典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

20 世纪 50 年月,留学美国的刘源张突破美国政府阻止回到祖国。

归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医生”。

1976 年后,他倡议并踊跃推进成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公司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用在全国公司推行,产生重要影响。

1989 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公司定额拟订准则,在公司应用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讲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15分)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

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

”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

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

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

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

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9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包拯敢于弹劾官员的主要原因包括当时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士大夫勇于议政的社会氛围以及包拯优良的个人品质。

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知,包拯的故事广为流传的原因包括:人们对官员廉洁清正风气的强烈渴望,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不同时期对“包青天”原型的艺术化塑造等。

答案:(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

(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

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

”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诏令。

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秦始皇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3、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③严刑酷法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4、怎样评价秦始皇?(见笔记)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3.(2018·全国卷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 (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 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 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 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 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 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 “元和中兴”。
“近代科学之父”
勤奋探索、勇攀高峰、 追求科学
爱因 斯坦
提出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 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 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20世纪的科学伟人
科学创新、实事求是、 崇尚真理、勤于思考、 甘于奉献
纵 横 归纳
一、中国古代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共同特征
1.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 国家;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康熙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三公 九卿制,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康熙帝设南书房。
3.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1)毛泽东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 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新路。 ②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部分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部分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部分1.(四川高考12题)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

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

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考查点】华盛顿2.(天津高考11题)凯末尔说:“我们希望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我们的头脑愿意接受现时代思想,但我们仍得保持自身不变。

”为此他推行的改革有①废除政教合一②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③走苏俄发展道路④大力发展农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考查点】凯末尔3.(福建高考41题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

结合图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材料二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材料三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1)根据材料一,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

高三历史复习必备3

高三历史复习必备3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名题分解(三)整理人:罗春旺一、材料题21.(连云港市2009届高三摸底考试)【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詹天佑)在致诺索布夫人的信中也写道:“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在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了,那就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

因若如此,中国工程师将失掉大众的信任。

”……近年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建造了詹天佑纪念馆,以纪念他在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中的不朽功绩。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

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深邃,普通人难以理解。

可是,这样一位科学精英和思想精英,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呢?……爱因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

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所说:第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人们认为的那样。

—《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我的工作”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詹天佑是在什么背景下完成这一“工作”的?有何意义?(5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爱因斯坦的深奥理论有哪些?这些理论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材料二认为爱因斯坦“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的原因是什么?(5分)(3)你认为作为科学家的詹天佑和爱因斯坦在人文情怀方面有何不同?(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詹天佑和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这是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中所述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答案要点:(1)设计、建成京张铁路。

(1分)中国技术力量薄弱,列强认为中国人没有能力完成如此艰巨的工程;面临国际社会的压力。

(2分)自行设计中国第一条铁路,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2分)(2)创立相对论、光子理论。

(2分)带来了物理学思想的革命;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2分)爱因斯坦不仅在科学上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2.Ⅱ.48材料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

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

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

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

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江河所终极。

死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处理。

——《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

(6分)2013.Ⅰ.48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

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止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

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

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事也做了一些新的阐释。

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

他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

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_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_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_复习提纲(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⑴统一六国:①背景:A.战国时期七雄并立。

亲政后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统一是大势所趋。

B.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统一的基本条件。

C.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统一是民心所向。

D.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统一的社会基础。

②结果: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

⑵建立集权统一国家: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南方四郡管辖。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渠道。

2、作用和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秦始皇的暴政:①焚书坑儒:A.接受了法家(李斯)的思想;B.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C.评价: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②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

4、评价:“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①功: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②过:他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1)出现“贞观之治”局面Ⅰ原因①治国思想:民本思想②用人策略:选贤任能③经济措施:强调“存百姓”的思想,休养生息、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④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试题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试题 .

高三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练习班级:姓名:1、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二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 (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由是二十年件,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材料四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

(4)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5)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2、历史演进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的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1)和谐社会,是古人的向往,也是今人的追求。

古今中外的许多先哲都视“和”为重要的价值理念。

简述孔子和柏拉图在建立“和谐有序”社会方面的各自主张,简要评价这些主张。

(2)某中学历史课外小组在论及秦始皇时产生了争议:一部分同学认为,秦始皇很懂军事,他凭自己的雄才大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会平天下;但他不懂得政治,导致秦朝短命速亡,他不会治天下。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连城二中罗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连城二中罗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连城二中罗春旺整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1.(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答案】D【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历史时空。

此题主要体现史地综合,考查识记能力。

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

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这些名窑都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

结合地图可以方便地得出D项。

2.(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27题)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答案】D【点拨】从题干所给材料“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易误选B选项,但完整的分析材料,D选项更符合题意。

3.(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8题)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答案】C【点拨】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说明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A项错。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

“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

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正确答案为C项。

4.(2009年江苏高考4题)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连城二中罗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连城二中罗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连城二中罗春旺整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1.(2008年上海高考A11题)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A.秦末农民起义B.明末农民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答案】C【点拨】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在起义以前,多次参加科举,但是落榜。

后来看到基督教徒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大受启发,后来创立“拜上帝教”。

所以选C项。

2.(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8题)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答案】D【点拨】注意时间是1925年,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

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的历史功绩在于:一是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三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

这次大会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宣传了自己的思想主张;1925年5月的五卅运动,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多次开会研究对策。

蔡和森提出:应当把工人的经济斗争转变到民族斗争。

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以不可遏止的浩大声势迅速席卷全国。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大发展。

这年年初党召开四大时还只有党员 994 人,同年 10 月即增加到三千人,年底更达到一万人。

说明共产党快速发展是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所产生的作用。

2009-2014年历史高考试题汇编:(选修部分)0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09-2014年历史高考试题汇编:(选修部分)0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09-2014年历史高考试题汇编:(选修部分)0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曹操韩愈包拯王安石道光皇帝光绪帝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

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

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

”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

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

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

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

(7分)【考点】光绪帝【解析】(1)从材料中“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可知采取的措施是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从“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可知采取的错误是颁布变法诏书;从“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可知采取措施是抵制顽固势力的阻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采取了重用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措施。

(2)评价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故应结合光绪帝的相关史实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加以评价即可。

【答案】(1)措施: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

高二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期末复习

高二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期末复习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政治家Biblioteka 期末复习3人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2人)
古 中国 孔子 思想家 1人 代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世界 思想家 2人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中国 政治家 3人 近 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 5人 现 甘地、凯末尔 代 世界 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3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3人 科 中国 学 牛顿、爱因斯坦 世界 2人 家
4
议 一 议 ?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四项基本原则
史论结合原则:论从史出、史由证来 时代性原则:成长的时代和各种社会条件 发展性原则:人物是变化发展的 多边性原则: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可能会产 生不同评价
5
2.比较地看历史人物:
秦始皇性残暴→严刑苛法,如各种刑法和大量 的囚徒→结果农民起义,短命王朝 唐太宗性仁厚→用法宽简,如唐律与隋律减少 的160多条死刑条款→结果贞观之治,长治久 安
学会知识整合例如“唐太宗”
时期 主要内容
备注
少年时期
出生贵族家庭
1,鼓动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 2,荡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再建功勋 3,“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 1、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2、政治:(1)用贤和纳谏;(2)革新政治; 3、经济:(1)轻徭薄赋 (2)戒奢从简 4、民族关系:政策:平等态度、开放胸襟 (1)击 破、安抚东突厥 表现:(2)击破西突 厥 (3)加强 与吐蕃的关系 5、对外关系:开放的政策 奢靡、(连年用兵、大建宫殿、赋税日重)迷信
整理: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促进文化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交通发展
政治 中央:皇权至尊、三公九卿 地方:郡县制 思想 统一文字:小篆; 文化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 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

[精品]新高考历史真题精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及答案

[精品]新高考历史真题精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及答案

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07年高考江苏单17题)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

此开国者是()A拿破仑B华盛顿伊达尔哥 D俾斯麦【答案】B【点拨】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徐继畲所说的开国者开创了用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的方式。

符合这一要求的开国者只有美国的主要缔造者华盛顿。

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0题)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强化训练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起义的背景。

19世纪上半期,强化训练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各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外殖民侵略和掠夺,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带了灾难,摧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统治秩序,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迫使印度进入痛苦的近代进程。

联系本题,英文书籍在印度畅销的原因是西方文强化训练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其他各项与所不符。

3.(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家”“中庸之道”“逻辑”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 B.墨子.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涉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

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排除A项。

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排除B项。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家,也是智者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连城二中罗春旺整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17题)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

此开国者是()A.拿破仑B.华盛顿C.伊达尔哥D.俾斯麦【答案】B【点拨】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徐继畲所说的开国者开创了用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的方式。

符合这一要求的开国者只有美国的主要缔造者华盛顿。

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0题)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起义的背景。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各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外殖民侵略和掠夺,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带来了灾难,摧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统治秩序,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迫使印度进入痛苦的近代化进程。

联系本题,英文书籍在印度畅销的原因是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

3.(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涉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

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排除A项。

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排除B项。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

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中庸理论,还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4.(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题)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答案】B【点拨】“数量相等”的意义是你所得与他人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相等;“比值相等”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物。

数量相等类似于实质平等,比值相等类似于形式平等。

依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我们应当在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之间做到平衡,有时要讲究实质平等,有时要讲究形式平等,有些方面要讲究实质平等,有些方面要讲究形式平等。

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答案应为B。

测量目标:历史阐释/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

考试内容:雅典民主政治(民主、平等等基本概念)?分析:题目的条件是给出了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两种平等——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定义,题目的要求是运用亚氏的两种平等的理论分析“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现实(历史)现象。

故首先必须理解两种平等的含义:根据题干材料,数量平等意味着不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一律按人头平均分配;比值平等意味着要考虑个体差异(实际价值,包括能力),根据差异按照一定的标准(比例)进行分配。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意味着有一个分配标准,故选B。

当然学生完全可以直接从常识出发,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只能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分数),被录取到相应的高等院校或不被录取,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而高考成绩是考生实际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根据这一标准在上百万考生之间分配相应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与“比值平等相”近的。

如果按照“数量平等”来分配,则意味着人人都上大学,甚至人人都上同一所大学(如北大),前者目前还无法实现,后者显然荒谬,故选B。

5.(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3题)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

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

这种现象反映了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传统习惯与现实变革的一种调和,土耳其改革领导人凯末尔要摒弃旧的宗教传统的同时自然要引发争论,但同时推行的仿效欧洲的现代化礼仪在某种程度上又符合了人们的现实需要,因此改革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材料反映的总体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然遭遇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欧式帽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可以判定这种现象是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故选A。

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

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

D项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

6.(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点拨】①的表述错误,因此A、B排除,③明显也不对。

7.(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答案】C【点拨】《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在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0题)“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答案】D【点拨】此题考察第5分册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内容。

由于宋教仁宣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对袁世凯个人独裁构成威胁,因此派人暗杀了宋教仁。

之后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二次革命。

分析:题干材料所提到的中心事件很明显指“刺杀宋教仁”。

9.(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21题)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100周年,第二国际左派领袖蔡特金做出了杰出贡献。

与其同一派别的人物是A.伯恩施坦 B.季米特洛夫 C.考茨基 D.罗沙·卢森堡【答案】D【点拨】第二国际左派的杰出女领导人罗沙·卢森堡。

10.(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20题)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考查材料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难度中等。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表明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当时,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他说:“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是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概括的斗争纲领。

“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是在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时提出的。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提出于1918年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

11.(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9题)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时间限定语是1782年,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漫画体现英国要与“美利坚”是拥抱着的母女关系,英国愿与美利坚和解。

18世纪中期英国就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号称“日不落帝国”,故A是错的;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美国与英国正处于敌对状态,两国关系不可能“亲近友好”,故排除B项;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在1783年,故C项也可排除,故选D项。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背景——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分析:此题如果单纯从画面去考虑,倒是很容易选择:双方把武器放下相互拥抱:流浪的女儿(左)箭头朝下,双臂紧握武器,仍具有防卫意识;“不列颠娜”(右)把盾牌放下,箭头向上,主动伸出双臂拥抱“美利坚”。

如此画意不是很明显吗?C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的干扰,问题出在对漫画所反映的内容的历史背景知识没有牢固掌握,关于美国独立的战争的过程,新课程教材无论是人教和岳麓版,在时间和内容上都很模糊。

所以此题实际上只涉及初中历史知识。

美国独立战争:1775(6)—1783,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由此可以排除C。

A、B容易排除。

当然漫画实际上反映的是1782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两国正式结束战争状态。

12.(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4题)图3所示战役是A.明朝与瓦剌之战B.明朝与后金之战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答案】C【点拨】注意图片中的关键词“京师”和“乌兰布通”。

联系相关史实。

13.(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22题)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

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A.《物种起源》B.《国家与革命》C.《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选修模块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主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