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积累与应用参考答案共37页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含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翻译:古时候的贵族士医生,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短。
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会懒散;宽容又简短,所以人家都愿意做好事。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翻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对别人要求全面,对自己却要求很少。
(对别人要求)全面,所以人家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稀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翻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4.夫是之谓不以大家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翻译: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敬爱自己的啊!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翻译:所以,若是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了,诽谤也就随之却产生了;若是一个人的道德是崇敬的,诽谤也就随之而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弘扬光大,道德实行,难啊!《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慌乱,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由于他理想十分弘大,理想特别高远。
2.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翻译: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予兵书,这件事确实很荒谬,但是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3.千金之子,不死于响马。
何者?其身之可爱,而响马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荣华人家的子弟,不愿死在响马手中。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他们懂得生命的难得,不值得在同响马相斗中去世。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够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知识梳理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学生用书)
介词 在于 介词 在 介词 到 介词 对于 介词 向 介词 前一个是 从 后一个 "# "!# % ""# % "## % "$# % "%# % "&# %
( )%
是(比)"'#介词%被"(#介词%对于$# 畯 同 "!#( ) (俊)%俊杰%俊才 见 同 现 表 ""#( ) ( )% 现 校 同 "##( )
第二专题杂说
进学解
剔 抉 晷 葩 裨 纂 佶 聱 纡 荦 踬 校 眇 !# %8 *"9 )": ;# 4+ <"7$ *2 =& 1> ?"3 <!+ *'.& @'7&
靡 廪 杙 楹 中 庳 疵 苴 罅 辄 咎 札 分 从 @2 ?:$ 1+ 12$) <!3$) 45' /8 *> 6'. <!9 *'0 <!= A(' <3$)
“课前自学·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第一专题论辩
原毁
!# "!#责$责备%要求周$周密%全面""#轻$宽容约$简少"##怠惰"$#寻求"%#乃$却是$这样 "&#治%平定"'#追求%仿效"(#留心%牢记")#弊病%缺点"!*#治理"!!#学习%求进步"!"#学会%掌 握"!##详尽%全面"!$#少"!%#称做%叫做"!&#同伙%朋友"!'#称赞"!(#功用%本领"!)#考虑 考虑 名誉 声望 ""*# ""!# % "# "!#而%表并列""#而%连词%表修饰"##来%表目的的连词"$#代词%他 "%#就&&看"&#太'甚%表程度的副词"'#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 $# "!#(已)同(矣)%语气词""#(说)同(悦)%高兴%# "!#君子%古义$旧时贵族阶层士大夫*今义$人格高尚的 人""#艺人%古义$多技能的人*今义$演员或某些手工艺人"##虽然%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仁义%名词作动词%符合儒家仁义道德""#善% 形容词作名词%优点"##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外'内%名词作状语%在外'在内"%#语%名词作动词%说 "&#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光大'# "!#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众语)""#判断句*标志$&&也 "##定语后置句*(有舜者)做(古之人)的定语$古代有个叫做舜的人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练习及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练习及答案《原毁》原.毁探求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陷,过错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比得上他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名望是足为良人..也品性良善的人是足为艺人..也多技能的人必其人之与.也结交、亲附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少,要求低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甚(不为已甚)《留侯论》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少,厚,刺激、挫伤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袒露着上身;迎接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屈己尊人;使……信服油然而不怪.者认为奇怪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疲困不称.其志气相当、符合《进学解》名.一艺者无不庸.拥有;任用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翻阅纂言者必钩.其玄.探索;深奥的旨意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力求;舍弃恒.兀兀以穷年..经常;刻苦用功;终年,一年到头独旁搜而远绍.继承抵排异端,攘.斥佛老排斥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止,堵;挽回上规.姚、姒,浑浑无涯效法暂为御史,遂窜.南夷贬谪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完美头童.齿豁.,竟死..何裨.光秃;缺损;一直到死;好处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比较;治国方术冗.不见治闲散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由、顺乎(道统)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消耗、浪费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跟随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谋算;高低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批评《后赤壁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山坡、斜坡予乃摄.衣而上撩起予亦悄然..而悲忧伤畴昔..之夜往昔,从前《张中丞传后叙》授之柄.而处其下权柄竟.与巡俱守死最终外无待.而犹死守依靠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哪有,岂有以此诟.远诽谤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怪罪弃城而逆.遁预先宁.能知人之卒不救怎么、哪里擅.强兵坐而观者拥有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准备;延请《伶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千万,表祈使语气;你的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随从官员;祭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绑;绳子函.梁君臣之首用小木匣装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怎么那样、多么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推究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乐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当;全;没有谁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等到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微小的事《送李愿归盘谷序》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盘桓、逗留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任免、升降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 才俊、才智杰出之士清声而便体,秀外..外貌秀美;内心聪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掩映、遮蔽车服不维.束缚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吃足将进而趑趄..犹豫不前;想说而又吞吞吐吐..,口将言而嗫嚅盘之土,可以稼.耕种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什么;用油脂涂车轴使之润滑;喂《送董邵南序》董生勉.乎哉努力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况且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教化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哪里知道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判断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告诉《教战守策》今不为之计.考虑、谋划致民田猎..以讲武打猎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安养轻霜露而狎.风雨亲近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毒害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使用;伞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事物的苗头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扰乱《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惊讶盖将吊.而更以贺也慰问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忧患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灾难;怨恨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疑忌、猜忌仆良.恨修己之不亮实在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奉养父母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训练: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过关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札.(zhá)纂.言(zuǎn)补苴罅..漏(jū xià)B.继晷.(ɡuǐ) 幽眇.(miǎo) 佶.屈聱.牙(jié áo)C.纡.余(yū) 瑕疵.(cī) 跋.前踬.后(bá zhì)D.崇庳.(bēi) 卓荦.(luò) 岁靡廪..粟(mílǐn)解析:选B。
佶读j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行成于思毁于随.(因循随俗)B.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行列)C.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走路)D.记事者必提其要.(重要的,纲领)解析:选C。
读hánɡ,道路。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贪多务.得内立法度,务.耕织B.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C.长通于方.,左右具宜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D.然而公不见.信于人宰臣不见.斥解析:选B。
B.侍奉;A.追求/从事;C.礼法/治国方术;D.表被动/指对自己怎样。
4.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与其他各句不.一样的是()A.月费俸钱,岁靡廪粟B.补苴罅漏C.名一艺者无不庸D.踵常途之促促解析:选A。
A.“月”“岁”是名词作状语;B.苴;C.名;D.踵,都是名词作动词。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问题。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复习检测(1)(含答案)
《唐宋的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复习检测(1)一、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和课文内容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字退之,自称祖籍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
“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B. 《留侯论》中的留侯叫张良,字子房,在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
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C. 《越州赵公救灾记》中的赵公当时以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身份执越州政务,治绩卓著,特别是在救灾中表现出了他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
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致仕”,即走上仕途。
D. 《游褒禅山记》写了作者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历,作者借此阐明了无论是建功立业、治学或是办其它事情,都要矢志不渝,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讲究方法,深思慎取以达致成功的道理。
二、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和课文内容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收录了他的散文作品《师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B. 《留侯论》是苏轼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散文。
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
“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
C. 《游褒禅山记》主要告诉人们两个道理:其一,见世上之神奇雄伟、美丽奇特景观,常在险远,所以人之行事当“尽志”无悔;其二,感仆碑之“华山”音误,后世谬传“何可胜道”,所以人之治学当“深思而慎取”。
D.《后赤壁赋》的文章开头,以“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等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含解析)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传》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统”。
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
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
尧、舜之相传,三代之相代或以至公或以大义皆得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是以君子不论也,其帝王之理得而始终之分明故也。
及后世之乱,僭伪兴而盗窃作,由是有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于一者。
周平王之有吴、徐是也;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谓秦为闰是也。
由是正统之论兴焉。
自汉而下,至于西晋,又推而下之,为宋、齐、梁、陈。
自唐而上,至于后魏,又推而上之,则为夷狄。
其帝王之理舛而始终之际不明,由是学者疑焉,而是非又多不公。
自周之亡迄于显德,实千有二百一十六年之间,或理或乱,或取或传,或分或合,其理不能一概。
大抵其可疑之际有三:周、秦之际也,东晋、后魏之际也,五代之际也。
秦亲得周而一天下,其迹无异禹、汤,而论者黜之,其可疑者一也。
以东晋承西晋则无终,以隋承后魏则无始,其可疑者二也。
五代之所以得国者虽异,然同归于贼乱也,而前世议者独以梁为伪,其可疑者三也。
夫论者何?为疑者设也。
尧、舜、三代之始终,较然著乎万世而不疑,固不待论而明也。
后世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而始终之际不明,则不可以不疑。
故曰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也。
(节选自欧阳修《正统论》)材料二:不幸有天子之实,而无其位;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德。
是二人者立于天下,天下何正何一,而正统之论决矣。
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尔。
人之得此名,而又有此实也,夫何议?天下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实伤名。
而名卒不能伤实,故名轻而实重。
不以实伤名,故天下不争;名轻而实重,故天下趋于实。
(节选自苏轼《正统论》)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三A代B之C相D代E或F以G至H公I或J以K大L义M皆N得O 天P下Q之R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具备的意思,和《荀子·劝学》中“而神明自得”的“得”意思相同。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理解性默写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理解性默写《游褒禅山记》《后赤壁赋》《五代史伶官传序》《答司马谏议书》一、《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5.“,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6.“,,”,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7.“,, ?”作者用一个反问句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二、《后赤壁赋》(苏轼)8.《后赤壁赋》中,苏轼用“,。
,”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美的享受。
9.苏轼复游赤壁时,所见所感都与初游赤壁所见初秋之景迥然不同,心生感慨,“,。
”10.《后赤壁赋》中,当苏轼独自一人登临绝顶时,那“,”的场景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
11.《后赤壁赋》中“,,,,,”写一只横江东来、长鸣而过的孤鹤。
为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使文章再起波澜,为下文写梦埋下伏笔。
12.《后赤壁赋》结尾表达苏子对前途、理想、追求相当迷茫,内心空虚无着但语义双关的句子:,。
,。
13.《后赤壁赋》“,,,”几句描写初冬月夜之景,作者踏月而行,十分欣喜。
14.《后赤壁赋》表现作者由阴森险恶之景色而感到的悲恐,不能长久停留的的句子:,,。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15.《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作为论据,再结合庄宗的实例,欧阳修得出结论:,。
1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一句“,”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含解析)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
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
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足其法。
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
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
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杅有戒。
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
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
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
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
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二)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
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噫A何其烦B且劳C如是D然古之学者E必能此F亦可谓G难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同。
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可以视为一个整体呢?这就必然要谈到他们对古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了。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散文同诗歌一样,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
先秦时代的史书,本身就是生动的历史散文;而诸子百家的著作,其中不少篇章堪称优秀的论说文。
到了汉代,政论和史论成为散文中的热门体裁,贾谊、晁错等人在这方面贡献良多。
而司马迁《史记》中的史传,更是开创了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的创作传统,构建出了最出色的传记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代替散文,逐渐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
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对偶的工切、用典的巧妙,在艺术形式上堪称精美,也涌现出不少佳作,但一些作家过分追求辞藻的富丽,使骈文日益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出于对文风浮靡绮丽的反感,从唐代前期开始,陈子昂、萧颖士等一批有识之士相继起来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取得明显成效。
“安史之乱”后,与思想领域兴起的儒学复兴思想相伴随,韩愈和柳宗元顺应时代要求,倡导了文学领域的革新,也就是著名的中唐古文运动。
他们主张用一种先秦和西汉时代曾经盛行的、以单行散句为主的文体取代思想贫弱、内容空疏的骈文。
由于这种文体时代较古,就被称为“古文”。
韩、柳不仅提出一系列鲜明的古文创作主张,更以其为数众多、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古文作品享誉士林。
在他们周围,团结了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等一批古文作家。
但是古文兴盛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
韩、柳的后继者创作才能有限,只知尽力模仿韩愈奇崛的文风,而不能自铸伟词,写出器局宏大、构思新颖的力作。
到了晚唐,骈文复炽,古文运动的任务没有彻底完成。
中唐古文运动的历史任务,到了北宋欧阳修出现方才得以完成。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一 第1课 原 毁 Word版含答案
论辩是古代说理文的统称,亦称“论说”。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论辩文体方面也作了探索,有“原”“辩”“论”等。
一般来说,“原”本义是推本求源,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
其命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始于《周易》的“原始要终”;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则认为起于韩愈的五“原”(即《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
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论述事物的本源以致用于当今社会,往往通过与现实的对照、比较,以揭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弊端,因而在写法上往往具有比一般论说文更强的逻辑力量。
“论”是论断事理的文章,包括政论、史论、学论等,是论说文体的一种。
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出现论学、论政的文字,从目前所存的文献来看,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为我国最早的单篇论文。
东汉之后,论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集中围绕一个论点作逻辑严密的论证推理,特别是唐宋的论文,除了透辟的说理和文辞简约之外,还体现了充沛的气势,情理兼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辩”是一种用于辨析事物是非真伪而加以判断的论说文体。
“辩”是辨别、辩论的意思。
辩体源起于战国诸子散文,像《孟子》一书中就有许多章节记录了孟子和君主、学者之间的论难说理。
汉末出现了被叫作辩的文章,如汉末曹植有《辩道论》。
辩体的真正流行是在李唐时代。
唐人凡称为辩的作品,一般上承曹植《辩道论》,总是针对某一主张、某一观点加以反驳、责难、纠正,而且在题目上大都去掉论字,称作某辩或辩某。
第1课原__毁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后人称之为“泰山北斗”。
相关背景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练习及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练习及答案《原毁》原.毁探求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陷,过错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比得上他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名望是足为良人..也品性良善的人是足为艺人..也多技能的人必其人之与.也结交、亲附)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少,要求低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甚(不为已甚)《留侯论》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少,厚,刺激、挫伤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袒露着上身;迎接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屈己尊人;使……信服油然而不怪.者认为奇怪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疲困不称.其志气相当、符合!《进学解》名.一艺者无不庸.拥有;任用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翻阅纂言者必钩.其玄.探索;深奥的旨意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力求;舍弃恒.兀兀以穷年..经常;刻苦用功;终年,一年到头独旁搜而远绍.继承抵排异端,攘.斥佛老排斥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止,堵;挽回)上规.姚、姒,浑浑无涯效法暂为御史,遂窜.南夷贬谪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完美头童.齿豁.,竟死..何裨.光秃;缺损;一直到死;好处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比较;治国方术冗.不见治闲散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由、顺乎(道统)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消耗、浪费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跟随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谋算;高低,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批评《后赤壁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山坡、斜坡予乃摄.衣而上撩起予亦悄然..而悲忧伤畴昔..之夜往昔,从前《张中丞传后叙》授之柄.而处其下权柄#.竟.与巡俱守死最终外无待.而犹死守依靠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哪有,岂有以此诟.远诽谤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怪罪弃城而逆.遁预先宁.能知人之卒不救怎么、哪里擅.强兵坐而观者拥有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准备;延请《伶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千万,表祈使语气;你的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随从官员;祭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绑;绳子函.梁君臣之首用小木匣装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怎么那样、多么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推究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乐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当;全;没有谁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等到~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微小的事《送李愿归盘谷序》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盘桓、逗留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任免、升降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 才俊、才智杰出之士清声而便体,秀外..外貌秀美;内心聪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掩映、遮蔽车服不维.束缚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吃}足将进而趑趄..犹豫不前;想说而又吞吞吐吐..,口将言而嗫嚅盘之土,可以稼.耕种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什么;用油脂涂车轴使之润滑;喂《送董邵南序》董生勉.乎哉努力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况且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教化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哪里知道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判断.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告诉《教战守策》今不为之计.考虑、谋划致民田猎..以讲武打猎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安养轻霜露而狎.风雨亲近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毒害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使用;伞…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事物的苗头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扰乱《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惊讶盖将吊.而更以贺也慰问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忧患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灾难;怨恨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疑忌、猜忌仆良.恨修己之不亮实在。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四 第13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
第13课游褒禅山记走近作者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
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
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
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
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
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
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相关背景《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时写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
那时舒州很是荒僻,人民生活十分穷困。
王安石到任又逢旱灾,他怀着济世理想来任地方官。
这时正是他以改革精神从事地方官的实践时期。
所以此时所写的许多“记”文,大多表达了他的理想和探求,富有哲理的思辨色彩。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所写。
文意感知通过叙述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坚持“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思维导图⎭⎬⎫第一部分:记游⎩⎪⎨⎪⎧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第二段:游华山洞的经过第二部分:心得⎩⎪⎨⎪⎧第三段:尽志无悔第四段:深思而慎取紧密扣合互相呼应结构严谨逻辑缜密第三部分:交代⎩⎪⎨⎪⎧第五段:同游的人第六段:游的时间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同“甫”,译为“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古义:不寻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于是..予有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