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范文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范文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点难点:1、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具体内容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1、组内研讨(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合作交流(约10分钟)2、汇报交流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分别列式解答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3、研究其它方案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
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一套×4 = 4件上衣+ 4条裤子(225+75)×4 = 225×4 + 75×4(225+125) ×4 = 225×4 + 125×4(175+75)×4 = 175×4 + 75×4(175+125) ×4 = 175×4 + 125×4精讲点拨(约8分钟)(二)观察比较、猜测验证1、观察比较2、提出猜想。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XXX学校教学设计(2016年秋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教案说明:本教案严格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编写,同时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6年月日个人说明:本教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一《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培养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暑假刚刚过去了,同学们都到哪里去玩了?玩的高兴吗?你们知道老师去哪里吗?老师去了我们美丽的母亲河---黄河.还拍了不少照片.同学们想不想去游览一下,那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去看看,好不好?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最聪明,所以去之前我们要进行一次小小的智力测验,有没有信心! (演示电脑课件)选C大家同意吗?同学们真厉害!C是黄河风光,C代表是第几幅图? A----1那A是西藏风光,A代表是第几幅图. B----2按照这个思路那么B代表是第几幅图. C----3D代表是第几幅图 D----4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测试题.我们通常会和这道题一样,用ABCD来表示不同的答案,哦,看来呀,字母还真有不少的用处。
二、主动参与,领悟新知。
同学们,第一关顺利通过,那咱们马上去旅游?可是黄河那么多景点我们先到哪里去?意见不统一,看来我们的准备还是不充分,那么旅游之前应先做些什么?同学们的方法太多了,老师就知道一本好书---《黄河掠影》,同学们想不想看?(演示电脑课件)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同学们可以知道:一本书需要多少元钱?那么两本书呢?三本书呢?如果六个小组一组一本,那需要多少钱?(视频展示台展示)大家同意吗?哦,有的同学认为六本不够,谁来说?那需要多少钱呢?太好了,同学们真聪明,可是记住这么多式子太麻烦了。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2. 乘法- 乘法口诀-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除法- 除法运算- 除法运算定律-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混合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5. 认识分数-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分类- 分数的大小比较6. 认识小数- 小数的概念- 小数的分类- 小数的大小比较7. 认识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8. 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练习和测试,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
五、教学进度安排1. 整数加减法:第一周至第三周2. 乘法:第四周至第六周3. 除法:第七周至第九周4. 混合运算:第十周至第十二周5. 认识分数和小数: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6. 认识几何图形:第十六周至第十八周7. 测量:第十九周至第二十周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3. 教学工具:计算器、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等4. 教学辅助材料:练习册、课外读物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角形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三角形的认识 - 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识别和描述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角和边、三角形的性质等。
具体内容包括:1. 三角形的定义: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强调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
2. 三角形的角和边:介绍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讲解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3. 三角形的性质:讲解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中的三角形,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操作,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3. 讲解: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4. 练习:通过练习题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5. 总结:通过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认识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三角形的角和边,以及三角形的性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 实际应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中的三角形,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和总结教学效果,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全册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四制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分析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
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
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数与代数:1. 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篇)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篇)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3、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4、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计数单位十万和亿。
教学难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个小组的学生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为了使同学们读到更多的书,这两年我们学校增进了很多的图书。
在一些中学和大学校园里还建有规模更大的图书馆,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生:想。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指一名学生)你的表情告诉大家,你有话想说。
生:书真多啊。
师:老师还带来一组咱们班同学从网上查找的资料,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展示课本上所提供的一段资料)中山大学图书馆累计藏书约4086000册。
山东省图书馆累计藏书约5094600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21600900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累计藏书约119000000册。
指一名学生试读,生面露难色,眉头紧皱。
师:大家遇到困难了,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生活中这样的大数。
(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感知十万的数。
(1)师:同学们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的书有很多,十万是多少呢?谁来说说看。
学生自由说。
用课件出示:1小盒订书钉有1000个。
师:我们一起数数看一大盒装了几小盒呢?(课件动态演示,学生数)引导学生继续往下想:两大盒有多少个订书钉?3大盒呢?5大盒、8大盒、9大盒、10大盒呢?学生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
课件动态演示十大盒订书钉叠在一起的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是多少?师生共同小结:十个一万是十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明确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 求平均数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步骤,即先将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3. 平均数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求平均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差异。
(2)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平均数的概念。
(4)教师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5)学生动手操作,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5. 布置作业:布置与平均数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求法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重叠问题》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重叠问题》青岛版(五四制)一. 教材分析《重叠问题》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图形的面积,对图形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重叠问题,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重叠问题情境,如:学校运动会报名情况、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等。
2.准备一些图形的卡片,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学校要举行运动会,有跑步、跳远、投篮三个项目,小明、小刚和小华都报名了。
请问,他们都报名了哪些项目?这个情境会让学生认识到重叠问题的存在。
呈现(10分钟)在这个环节,我会给学生呈现一些实际的重叠问题,如:学校运动会报名情况、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等。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情境,找出其中的重叠部分。
操练(10分钟)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图形的卡片,让学生通过组合这些图形,找出重叠部分。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本组的讨论和操作。
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共六课时) P1---P18 万以上数的读法(1课时)万以上数数的写法(2课时)万以上数的比较和改写(1课时)近似数(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第二单元泰山黄金周——计算器(共2课时)P20---P25第三单元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 P27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课时) P32积的变化规律(第五六课时) P43含有乘法的的三步混合运算(第八课时)P53整理与复习(第十课时)P58第四单元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平行与相交(第一课时) P63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第三课时) P67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第四课时) P70第五单元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第一课时) P76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第二课时) P78除数是两位数的练习(第三课时) P81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第四课时) P83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练习(第五课时) P85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第六课时) P88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第七课时) P91回顾整理(第十课时) P100第六单元统计统计(第一课时) P105我学会了吗(第二课时) P107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亿以内的数。
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和整万、整亿的数,感受这些大数的实际意义。
了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认识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认识的数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材分三段编排:第一段结合实例,教学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第二段教学了解十进制记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第三段教学认识近似数,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本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本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理解数的性质和分类,能够运用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和计算(1)数的概念: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
(2)数的性质: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
(3)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量的计量(1)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计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2)时间、货币、温度等计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3. 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点、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
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图表的制作。
(2)数据的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数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3. 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数的认识和计算(4周)(1)数的概念和性质(2周)(2)数的运算(2周)2. 量的计量(2周)3. 图形的认识(3周)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3周)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 结果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青岛版五四制)。
2. 辅导资料:数学练习册、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
3. 多媒体资源:数学教学视频、数学课件等。
4. 网络资源:数学学习网站、数学论坛等。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
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
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百整十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会判断商的位数。
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两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4、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5、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6、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夏俊美执教人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本
课题观看爸爸设计大桥第三课时
修改课型:练习课
知识点: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
2、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
教具: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练习
自主练习课本 p59 5---9题
重点强调第五题第七题
(1)通过A点画出下面各条直线的垂线
·A
·A
(2)过点A分别画出下面各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A
·A
三、我能行
1、下图中()是直线,()是线段,()是射线。
2、连一连
(
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
【通用】—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四、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世界上数字最多的大钟——永乐大钟 铸了230184个汉字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2002年底已接近1300000000人 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三峡工程泄洪闸 每秒102500立方米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 总面积约440000平方米 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埃及胡夫金字塔 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 谈话:看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谈话:对,世界非常奇妙,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一定会揭开更多的奥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图书 馆,好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 书十万册) 谈话:看了这则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认为十万册很多,十万是个很大的数。 谈话:对!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大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大数。(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
二、贴近生活,建立数感
1.感知十万 (1)用订书钉感知 谈话:刚才同学们说十万很大,十万到底是多少呢?能说说你的想法吗?(2)用书感知 图书馆里有一本1000页的书。10本这样的书可以包成一包。一包有多少页? 2包呢?3包呢?5包、8包、9包、10包呢? 学生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 (课件动态演示十包书排在一起的情景。) (3)利用计数器感知 : 下面我们请出计数器帮忙,再次感受十万是怎样形成的?从一万起,一万一万的数到十万。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
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
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百整十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会判断商的位数。
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两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4、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5、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6、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 25×2=503 25×3=754 25×4=10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我发现求造地面积时,只有一个因数在变化。
师:能用一个式子简明表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吗?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生:直接用25乘年数就写成25×年数太麻烦了年数可以用一个符号代替。
师:这个符号可以代表几年呢?生:代表2年代表3年代表4年代表任意年师:说的太好了,为了简洁、准确,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那么,T年造地面积怎样表示?生:表示为:25×T师:回答的对。
但是有件事情要说明: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记做·或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如:25T三、自主练习。
自主联系1、2、3、4。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填写理由。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教学目标:理解式子中各部分的含义,能正确求出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
(出示情景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列式时,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知道T年造地面积可以表示为25T,那么继续来看情景图,你能根据图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求出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吗?二、新授。
生:T年后的面积就是现在的面积加上新造地的面积可以用5450+25T这个式子表示师:谁能说说5450是什么意思?25T是什么意思?生:现在面积是5450平方千米,新造地面积是25T平方千米T年后的面积是:5450+25T师:谁能说说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越是多少平方千米?怎样列式?生:5450+25T=5450+25×8=5650师:你能说说T是什么意思吗?生:T表示多少年师:T=8呢?生:T=8表示8年师:同学们要注意: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时,计算的结果一般不写单位名称。
三、自主练习5、6、7、8.练习时让学生说明图意,再解答。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课后自主练习9——15题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熟练计算含有字母的式子。
教学过程:第9题。
是理解喊有字母式子意义的题目。
练习时,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字母在图中的含义,然后试着解释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并相互交流订正。
第10、11题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的综合练习题。
练习时,先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第12题是按运算顺序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指导学生完成第1小题,重点指导运算顺序与括号的使用,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面的题。
第13题,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14题,观察日历中数字的规律,练习用字母表示数第15题,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题。
可以允许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教学目标: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解释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中每个字母的意义。
一、导入。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解读记录表。
二、新授:师:根据记录表提供的信息,你能求出他们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吗?生:用漂流速度乘时间23日11×7=7724日12×6=7225日6×7=42······师:谁能说说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漂流的路程吗?生:我用A表示速度B表示时间,C表示路程,那么C=AB生:······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
但通常在数学上统一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你会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生:S=VT师:以前我们说求路程=速度×时间,以后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数量关系,这不仅准确,而且简洁。
拓展:谁来说说S表示什么?V表示什么?T表示什么?如果知道了S和V求T 怎样算?师:谁还记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生: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如果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用A表示边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他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A×A可以写成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注意:A的平方和2×A容易混淆要大量举例区别。
独立完成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三、自主练习。
1、2、3题。
独立试做。
集体交流第五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2自主练习4——9题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第4、5题。
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应先引导学生明确数量关系,再写表达式。
第6题,进一步明确平方和乘2的区别,这一题建议在讲授新课时做举例用。
第7题,是一道结合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综合题目,练习时,引导学生先找出图中其他物品价钱与文具盒价钱的关系,再解答。
第8题以游戏的形式加深理解喊有字母式子意义的的题目,练习时,重点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式子在研究不同问题时,表达不同的意思。
第9题。
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律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
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楚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二、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学生根据图中信息独立列式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师: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学生列式:(3472+1206)+7863472+(1206+786)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研讨,汇报交流师:这是一个规律吗?想办法验证一下。
经过验证这确实是一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生:A+(B+C)=(A+B)+C三、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填空,然后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吗?生:A+B=B+A四、师:学习了加法的两个定律,能根据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吗?观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282+63+37生: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算五、自主练习第1题。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自主练习第3、4题。
注意用简算。
六、简要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七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2、5——11教学目标:巩固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2题。
以游戏的方式巩固运算律第6题。
研究减法运算性质:A-B-C=A-(B+C)第8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简算的自觉性。
第9题。
引导学生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第11题开放题。
答案不唯一。
第8课时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巩固练习本单元知识教学过程:师:在我学会了这个栏目中,设计了“挑战主持人”的情景。
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先来计算两位选手两轮比赛成绩吧。
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完成。
师:我们在解答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生: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用字母表示数;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样算的?生:先算出第一轮选手得分5号:89+76+91=256(分)9号:84+87+83=254(分)在根据第二轮比赛的规则,写出5号两轮后的得分256+10A当A=6时,5号选手得316分。
可以让学生继续拓展,比如求9号选手两轮后的得分。
教师针对“丰收园栏目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收获。
第二单元:高速第二单元: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教材分析:利用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图,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在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鼓励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灵活合理的选择算法的能力,还要建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本P19─20,自主练习:1─3。
学生分析: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降低了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的难度。
本节课会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2、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运用规律简算,增强用规律验算得意识。
3、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乘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理念:1、体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感知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