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8下物理 11.1功 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一节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做功。
2.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的单位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能识别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教学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归纳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演示用手推粉笔盒,让粉笔盒在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
再用相同的力推讲桌,讲桌保持不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两次用力讲桌静止不动而粉笔盒运动,启发学生思考:这两次用力的成效是否一样?加入叉车提高重物的过程分析,由此导入本节内容。
二、进行新课观察PPT上的三幅图,小组交流:它们的工作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时,应注意强调找出各类机械工作过程的共同特点即用力和移动距离。
类比两张不做功的图片,要求学生思考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总结出要做功必须有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教师小结并板书: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让学生仔细阅读概念和回顾图片,找出功的必要因素。
小结: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着重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缺一不可。
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即如果物体仍然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
教师列举生活实例,学生判断是否做功。
(1).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2)小明提着书包沿水平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难点:机械功的含义。
【教学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大家对功这个字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
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二)新课学习1.力学中的功:我们要通过生活现象,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功”。
演示: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箭头及F、s。
指出:F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在这个力F的作用下,有了通过一段距离s的成效,那么,力和运动具有这种关系的,物理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任何一种机械在工作时,都必须对工作对象施以力的作用,还必须使工作对象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如果对物体用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现在想一想,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你知道了吗?总结:力和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就是机械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是严格的,缺一不可。
我们知道了做功的两个重要因素,那到底怎样判断是不是做功了呢?请同学注意以下小实验,看这些物体或者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了?看谁能准确无误地掌握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小明用力推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推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 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用一课时进行教学。
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功的理解计算和功的原理。
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而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本节课从物体对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及其光滑水平面上拉动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什么是功。
对于“功的计算”公式的得出、功的原理教学均采用演示实验方法,让学生直观观察、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本节所授知识,避免生硬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中来学习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b.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c.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b.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c.通过实验与分析了解功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认识“劳而无功”和“不劳无功”的意义,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能劳而“无”功,亦不可不劳“有”功。
应该认真、扎实、刻苦地学习,练好基本“功”,从而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方法:1.演示法:演示法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眼、脑、手共同参与下自主获取知识。
2.讲授法:利用实验现象及其多媒体展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理解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设计:11.1功
《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验演示,师生互动理解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_____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板书:功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中的功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教材插图师:两组实验中,分别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11.1功教案
功一、新课引入复习发问1.力的三因素是什么?2.力能产生哪些作用成效?在物理学中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经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有了收效||。
在物理学里||,常常要提到“功”的观点 ||,就汲取了“收效”的意思 ||,自然在物理学中功还有它特别的含义||。
二、新课解说(一)力学中的“功”学生自学本节课文||,并参看图及图注||。
发问并由学生议论回答以下问题:1.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经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
2.剖析图 ||,做功的实例: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如何?)沿什么方向挪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3.力学里的功包含哪两个必需因素?力学里的功包含两个必需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
重申:“两个必需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行”||。
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即假如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
联合课本图2||,剖析两个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
假如物体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固然在水平方向上经过了距离||,但并无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因此没有什么力做功||。
联合“在极圆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冰球”一例 ||,说明没有什么力对冰球做功||。
4.练习、剖析并演示以下问题||,议论力对物体能否做功?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 ||,在水平拉力作用下行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为何?②用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③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动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行进||。
当把拉力去掉后 ||,小车还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 ||,拉力对小车做功了吗?经过以上问题的议论||,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需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第1节功课程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2)能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
2、过程与方法(1)从实例中认识做功的两个因素,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一积极思考,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体验克服困难、解决理解问题的喜悦。
(2)通过对活动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及功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展示学习目标)激情导入:暴风雪过后,一辆汽车陷进了雪堆里,小明帮司机试着把车子推出雪堆,但小明使出了全身力气,车子还是纹丝不动,问题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对车的力有没有成效?学生:没有。
怎样才能显现出力的成效呢?大家看一下书,自主学习3分钟看能否找出答案.1、力学中的功师:能否找出答案?学生:能。
师:检验一下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请观察这几个力是否显现出成效?放幻灯(3名学生回答),师:力显现出了成效,我们在力学里把他叫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强调关键词)板书两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放幻灯中是否有力做功?(小组合作完成)(1)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S=0) 总结:有力无距离(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
总结:力垂直距离无功(3)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F=0)总结:无力有距离2、功的计算(自学6分钟)放幻灯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所做的功越多。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功 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W=FS(3)知道功的单位2.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2)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什么情况下不做功?教学难点: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三、教学过程:1、引人新课:(1)物体的受力分析:①静止在桌子上的书本受到几个力的作用?②水平匀速拉着小车在地面移动,箱子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受力分析图)(2)什么力对小车的移动有了成效?全班同学进行探讨,“功”包含了那些意思?老师:物理力学中的“功”包含了成效、贡献的意思,例如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水平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拉力有了贡献,取得了成效。
(3)全班集体观看多媒体投影视频:火箭发射升空,场面壮观震撼。
老师提问:有没有力对火箭做功?(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新课)2、讲授新课:【教师板书】一、功(1)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投影出示尝试题(一)甲图:2个小孩拉着一辆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乙图:一个老爷爷把一袋沙子提高提问:这两幅图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对学生点名提问)苏凡同学回答:都有力,而且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是什么关系?(对学生点名提问)张国涛同学回答:物体都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教师板书】我们说物理学中,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算这个力对物体做功(2)什么情况下力不做功呢?投影出示尝试题(二)甲图:用力拉箱子,没拉动;乙图:用力搬一块大石头,没搬动;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这两种情况都不算做功,为什么?-----劳而无功【教师板书】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11.1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11.1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十一部分第一节,主要涉及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指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介绍如何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即力的大小、物体的移动距离以及力和移动方向的关系。
3. 功的应用:讨论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设备中的功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2. 学生能够将功的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理解功的作用。
3. 学生能够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巩固对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功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力和移动方向的关系。
重点: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提着一桶水移动一段距离,引导学生思考力和移动距离与做功的关系。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写出功的定义,解释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
3. 计算方法讲解: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如何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强调力和移动方向的关系。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典型的功的计算题目,如提着一块重物上升一段距离,引导学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功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6. 应用讨论:讨论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设备中的功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
2. 计算方法:力和移动方向相同,功为力和移动距离的乘积;力和移动方向相反,功为力和移动距离的负乘积。
3. 应用实例: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设备中的功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一个人提着一桶水上升一段距离所做的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1节《功》。
本节课主要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单位。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以及功的计算公式。
2. 功的计算:如何根据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计算功。
3. 功的单位:功的单位以及与其他物理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 能够根据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判断功的正负。
3. 掌握功的单位,能够进行功的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特别是当力和位移方向不一致时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的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的记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例子,如一个人推一辆车,车在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推力做了多少功。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写出功的定义,解释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给出功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例题,让学生理解如何根据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计算功。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计算功的大小。
5. 单位讲解:讲解功的单位,给出与其他物理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6. 练习题讲解:讲解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功的单位换算。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面几个例子中力做的功。
例子1:一个人推一辆车,推力为20N,车在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10m,求推力做的功。
例子2:一个人拉一根绳子,拉力为30N,绳子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m,求拉力做的功。
2. 作业答案:例子1:推力做的功为20N × 10m = 200J。
例子2:拉力做的功为30N × 5m = 150J。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功的概念的理解和功的计算公式的记忆情况,是否能够正确计算功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11_1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某人沿水平方向使劲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
5.下面几种情形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使劲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使劲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A 6×103J B 9×103J C 3×104J D 3.9×104J
8.某同窗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窗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信
9.两辆车的重力别离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那么( )
,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课跋文:
乙图:没有做功的缘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讲义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括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功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术
明白得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熟悉在什么情形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形下没有做功。
明白得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进程与方式
培育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明白得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若是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那个力做了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1节《功》。
本节主要介绍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通过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来定义功。
2. 功的计算: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s,其中 W 表示功,F 表示力,s 表示力的方向上物体的移动距离。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4. 功的应用: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设备做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能够运用功的公式计算简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做的功。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杠杆、滑轮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发对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示例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验证功的计算公式。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功。
5. 应用:讨论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设备做功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1 功概念: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计算公式:W = F × s单位:焦耳(J)应用: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设备做功等。
七、作业设计(1)提水:一个人用10N的力提起了10kg的水,移动了5m,求所做的功。
(2)拉车:一个人用20N的力拉了一辆重100N的车,移动了10m,求所做的功。
答案:(1)所做的功为500J。
(2)所做的功为200J。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功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 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说明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功的单位。
2. 功的计算:讲解如何根据力和位移的方向计算功,以及功的正负表示力是动力还是阻力。
3. 功的应用:通过实例说明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斜面省力、滑轮组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知道功的单位。
2. 学生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斜面或滑轮组做的功。
3. 学生能够理解功的正负表示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解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根据功的正负判断力的性质。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的理解,功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器。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和位移的关系。
2. 功的定义:讲解功的概念,说明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功的单位。
3. 功的计算:讲解如何根据力和位移的方向计算功,以及功的正负表示力是动力还是阻力。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如斜面和滑轮组,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列出功的计算公式,并标注对应的符号和单位。
7. 作业设计:题目1: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5m,求这个力做的功。
答案:10N × 5m = 50J题目2:一个物体在斜面上上升了3m,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求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
答案:mgh = mg × 3m × sin30° = 1.5mg J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1.1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11.1 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为您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功”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功”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功”的概念,理解“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将“功”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卡片、实物模型学具:计算器、测量工具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功”的概念。
例如,让孩子观察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并计算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讲解:通过教学卡片和实物模型,向孩子们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孩子们理解,功是力对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
3. 实践: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使用测量工具和计算器,计算出实际物体所做的功。
例如,让孩子们测量一个物体移动的距离,并计算出所需的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将“功”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实践,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功”的概念。
在课后,我将继续深化孩子们对“功”的理解,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也会继续关注孩子们的进展,及时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拓展延伸,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了解到“功”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让他们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力学现象,理解其中所涉及的“功”。
这样,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功”的知识,还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8下物理 11.1功 教案设计
《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事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建立功的概念;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判断力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没做功,识别“垂直无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教学设计
课题第十一章第 1节功课时第()课时二次备课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明确做功的两个必需因素||,能依据做功的两个必需因素初步判断物体能否做功;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 ||,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
2.过程与方法:经过举例 ||,理解功及做功的必需因素||,培育从生活现象中剖析物理实质的方法 ||。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使劲未做功的实例 ||,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之踊跃参加判断能否做功的议论 ||。
教课要点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课难点依据做功的两个必需因向来判断力对物体能否做功教课准备教学过程教课流程教课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发问问:力的三因素是指哪些?学生回答问:重力的方向是如何的?问:力作用在物体上会如何( 产生什么新课引入成效)?由力的不一样作用成效引出功||。
举例:推桌子:邀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推桌划分不一样状况子||,一位虽费了力气 ||,但桌子没有挪动来理解||,另一位使劲将桌子推走了||。
比如:擦黑板 ||。
使劲压黑板擦 ||,在黑板新课睁开上搬动黑板擦 ||。
推箱子 ||,搬椅子由生活中的例子给出功的定义||。
1.力学中功的含义我们常说的功是有“收效”的意思||,但让学生从观点在物理学中它还有特别的含义||。
当一个中发现力做功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需知足有两个下经过了一段距离 ||,我们就说这个力的条件||。
作用有了收效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
(F)二是物体沿力的方向经过的距离||。
(S)举例:( 1)举重运动员向上举杠铃||,作用在杠铃上的力是向上的||,且杠铃向上运动一段距离 ||,我们说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
(2)直升机向上拉动铁塔||,对铁塔有一个向上的拉力 ||,铁塔在这个拉力的作用下 ||,沿拉力方向向上挪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飞机对铁塔做了功||。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教学设计
功教材分析功地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地“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地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地一个“难”点。
这节课是在前两节所学简单机械知识地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地,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地结构性和系统性。
可以说是前面所学地知识地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地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地重点和关键,并且功地知识对人们地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地现实意义。
学生分析15岁左右地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流展示,质疑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地兴趣,激发学生地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原则。
教学资源力和距离都有一定地认识,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对力地成效地认知,层层递进,发现学生学习困难地时候,再给予一定地帮助。
板书第十四章第一节功(work)功地两个必要因素:物体受到力物体在这个设计力地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功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地方向上移动地距离地乘积叫做功:公式:W = F S 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 m)(1J=1Nm)学习1通过观察、分析对力地成效地分类,知道功地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教师一、引入新课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地问题有一只箱子,让一位同学把它从一楼匀速地背到二楼;若让另一位同学把这只箱子从一楼匀速地背到四楼。
齐答:(1)一样大多媒体出示学习情境。
提问学生三个问题:(!1)他们两个人用地力一样大吗?(2)他们地成效一样吗?(2)不一样 (3)他们提升地距离不一样大。
试分析下列情境中哪些力做了功?哪些没有力做功?并说明判别地理由。
他们用地力一样大,为什么说(3)他们地成效不一样呢? 看来有些问题只考虑用“力”来描述是不够了,还必须同时考虑“距离”这个乙、推不动 丙、搬不动 丁、吊起物体 甲、物体在水平力地作用下前进预测:学生能准确分类,并能表达出:甲、丁做功了,因为有力,而且移动了距离,所以力产生成效,即做了功;而乙,丙只收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功 教案(人教八年级下)
二、讲授新课:——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分析得出:l.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讲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工作的意思不同。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包括一切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但物理学中功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即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
想一想上课起始同学们一起做的提书包和提书的实验中,我们所说的“累”的程度大小,这个“累”字体现的含义是什么?[功]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2.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即功=力×距离用功的公式:W=FS。
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
3.功的单位:焦耳(J)l焦耳=l牛顿·米1J=1N·m〔例题l〕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l00米,此拖拉机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例题2hslx3y3h 马拉着重为19600牛的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400米,做了3×105焦耳的功。
车受的重力有没有做功?马的水请同学们看图:课本请同学们看图:课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十一章第1节功课时第()课时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做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新课引入新课展开问:力的三要素是指哪些?
问: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
问:力作用在物体上会怎样 ( 产生什么
效果 ) ?
由力的不同作用效果引出功。
举例:推桌子:邀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推桌
子,一位虽费了力气,但桌子没有移动,
另一位用力将桌子推走了。
例如:擦黑板。
用力压黑板擦,在黑板上
挪动黑板擦。
推箱子,搬椅子……
由生活中的例子给出功的定义。
1.力学中功的含义
学生回答
区分不同情况
来理解
我们常说的功是有“成效”的意思,但在物理学中它还有特殊的含义。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的作用有了
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二是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S)举例:(1)举重运动员向上举杠铃,作用在杠铃上的力是向上的,且杠铃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我们说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2)直升机向上拉动铁塔,对铁塔有一个向上的拉力,铁塔在这个拉力的作用下,沿拉力方向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飞机对铁塔做了功。
(3)提水上楼梯,手对水桶有一个向上的拉力,水桶和水在这个拉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手对水桶和水做了功。
2.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1)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有没有做功?
(2)学生推讲台没推动。
(3)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有没有对桶做功?
(4)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3.功的计算
我们知道了力做功的两个条件,那如何来计算力所作的功呢?让学生从概念中发现力做功需满足有两个条件。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即: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W表示功,用 F 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W=Fs。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
1 焦=1牛·米。
在列出公式之后进行必要的几点说明:
①使用W=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
③知道 1 焦的物理意义和大小。
例题:用20N的水平推力,使重为100N
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移动0.5m,试求推力和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追问:此题中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对什么物体做功?重力做了功没有?为什么?由一名学生来演算,其他学生自己演算。
要求解题规范化。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板1 板2 板3 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