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歧义的制约
汉语歧义与语境分析
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歧义现象歧义句是指一个完整的句子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完整的意思。
歧义现象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是单一的,明确的,不会令人产生误解。
可是有时某些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意思并非清楚,有几种不同的解释,究竟如何理解,令人捉摸不定,这就是遇上了歧义现象。
歧义是指语言文字两歧或多歧的意义,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也即一个词语或句子在离开语境,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表达意思,模棱两可,既可这样理解,又可那样理解,语义不肯定。
造成歧义的原因各不相同,歧义的类型较多,在试题中常见的主要就有以下几种:(1)词的多义:①请当即上马。
“上马”可理解为“某人跨上了马背”或“某项工程上马”。
②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 “报销”,既可理解为“核销”,又可理解为“报废”。
(2)词类不同:①“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
②“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
(3)结构关系不同:①入口彩电。
“入口彩电”可以是偏正关系,也可以是动宾关系;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4)层次组合不同:①“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②“咱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咱们/三个人一组”或“咱们三个人/一组”。
(5)深层语义关系不同: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
(6)语境不同:①生一个最好。
对想多生子女的人来讲,“生一个最好”是劝他不要再生,一个已够了,而对不想生孩子的人来讲,是劝他生一个,不要不生;②今天礼拜天。
至于“今天礼拜天”对不同人就有可能含义截然不同,孩子说话可以是想出去玩,妻子说这话可能是想让丈夫帮忙打扫房间等等。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
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
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
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
3.结构关系不同。
4.结构层次不同。
5.语义关系不同。
6.语义指向不同。
7.施受关系不同。
8.词语辖域不同。
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
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
11.蕴含不同。
12.预设不同。
13.隐含共联项。
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
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
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
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
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
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
3.结构关系不同。
4.结构层次不同。
5.语义关系不同。
6.语义指向不同。
7.施受关系不同。
8.词语辖域不同。
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
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
11.蕴含不同。
12.预设不同。
13.隐含共联项。
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
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
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
略谈公文中的歧义问题
略谈公文中的歧义问题【摘要】公文中的歧义问题是指在公文表达中存在模糊、不清晰或多义的语言现象,容易让读者产生理解上的混淆和误解。
歧义问题的产生往往源于表达不够准确、语言不够简洁或者上下文不完整等因素。
常见的歧义表达方式包括词语多义、语法结构模糊、逻辑关系不清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可能导致法律风险。
为避免歧义问题,需要加强公文撰写规范化,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规范公文撰写不仅可以减少歧义问题的发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建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重视公文中的歧义问题,是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公文中的歧义问题、公文撰写、规范化、法律风险、工作效率、影响、避免、规范、提高、效率、发生、关系、重视1. 引言1.1 什么是公文中的歧义问题公文中的歧义问题指的是在公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语言表达不清晰、含糊不明的现象,导致接收者难以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或产生不同解读的情况。
这种歧义可能是由于用词不准确、语句不清晰、逻辑不严谨等原因所致。
在公文中出现歧义问题不仅影响到信息的传达和理解,也可能造成误解、冲突甚至是法律风险。
公文中的歧义问题是一种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在组织管理和行政工作中经常出现。
一份条款不清晰的合同或规章制度容易引发争议;一封含糊不清的通知可能导致员工误解或错过重要信息。
由于公文往往涉及到权责关系、规范要求等重要内容,歧义问题的存在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
了解公文中的歧义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避免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确保公文表达准确清晰、逻辑严谨,才能有效减少歧义问题的发生。
加强对公文撰写规范化的要求,提高工作人员的书面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减少歧义问题的重要途径。
重视公文中的歧义问题,及时沟通澄清,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风险。
1.2 为什么公文中的歧义问题容易产生公文中的歧义问题容易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
公文往往涉及到具体的业务内容和专业术语,而不同领域、不同单位之间的术语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导致信息传递不清晰,产生歧义。
(技能)文稿出现歧义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文稿出现歧义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ng,作形容词用。
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②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喜爱、喜欢”的意思。
“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么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①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②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2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例如:① 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论“歧义”
论“歧义”在语言学中,歧义指一个词语或语句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解释或意义。
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
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或者不能有效地处理这种情况,那么就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歧义”这个话题,分析其原因、种类以及对我们实际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歧义的原因在于语言本身虽然是一种相对精确的符号系统,但它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同一单词可能有不同的词性,而不同的语境、语调、语速等也会影响某个单词的含义。
同样,某些表达方式的语法结构也会导致歧义,比如复合句和倒装句等。
其次,歧义有很多种类。
最简单的是词义的歧义,即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
例如“银行”既可以指金融机构,也可以指河边的岸边。
还有语法上的歧义,即相同的语法结构可以有不同的意思,比如“他看到了女孩和她的妈妈”,是指女孩和女孩的妈妈还是女孩和说话者的妈妈不清楚。
再比如语气和语调上造成的歧义,例如两个人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走过来,一个人说“天啊,她好漂亮啊”,有可能是在称赞她的美貌,也可能是在惊讶她巨大的体型。
最后,歧义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歧义的存在导致我们经常需要进一步询问或者解释,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沟通上的不便。
有时候,歧义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医疗错误、法律纠纷等。
在商业活动中,歧义也给交易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双方产生误解和不满。
为了避免歧义的出现,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语言的语境和语气,确保自己的表达清楚、简洁、准确。
如果对方的话有歧义,我们也需要善于主动询问和解释,以便彼此更好地理解。
对于某些场合的语言,可以提前进行共识、定义,减少歧义的出现。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写作文章时注意逻辑、文法等方面,以确保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综上所述,歧义是语言交流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歧义的本质和存在的原因,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就能更好地减少歧义产生的风险,提高沟通效率和交流质量。
语用歧义及其价值
语用歧义及其价值歧义问题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我国语言学界从理论上去探索歧义现象的作者是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歧义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不同的语言场合中,表达不同的语用效果,为了更准确的研究歧义在语用中的价值,必须清楚地认识歧义这个概念。
一歧义的界定及语用歧义(一)歧义的界定歧义,是指一种语言形式的语义模棱两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解释,它具有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1 模糊与歧义弄清歧义首先要划清两个界限,即语义歧义与模糊的界限,歧义与笼统的界限。
黄德玉在《多义·模糊·笼统》一文指出歧义重在所指对象“真假”情况不确定,笼统重在所指对象“个别”成员不具体。
[1]例如,“中午”这个词就是模糊,因为我们并没有确切的时间点来界定中午这个概念。
“黄”与“非黄”就不能绝对分清楚,所以“黄”的语义是模糊的。
语言的模糊性是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事物本身的模糊性和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等因素造成的,它的产生以人的主观因素居多。
2 错觉歧义还有一种现象属于错觉歧义,这是一种心理语言现象,是人们在对言语信息的解码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这和歧义不是一回事。
错觉歧义的“错”就是出在“预感”上。
例如“市医保定点医院”人们第一眼看上去会把“保定”两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如果这样读下去,这句话却无法理解,只好回头重新预感、概括,修改后应把“医保”和“定点”分别放在一起。
(二)语用歧义向成东为语用歧义下定义是:“语用歧义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类现象[2]。
二语用歧义的成因(一)内部语用歧义1 由于语调不同导致的歧义(1) “你可以把报告拿给我吗?”你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语调对一位同事说这句话,那么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
你可以表达:“你这个懒鬼,我上星期就跟你要了。
” 或:“如果您不介意,请您惠赐您的报告供在下参考。
论歧义的制约
论歧义的制约提要:本文从语义和语用方面归纳出所谓的假性歧义(35种)格式,重点讨论所谓的歧义语句是如何通过自身因素来消除歧义。
对歧义的制约,大致有五个方面,①语感上对歧义语句的制约;②语境频率上对歧义语句的制约;③句法结构本身对歧义语句的制约;④限制词的次类对歧义语句的制约;⑤词的组合对歧义语句的制约。
4.0语法、语义平面的歧义只表现在语言材料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条件下,它一旦进入相对联系的动态交际使用中,除了有“(1)语音、(2)上文、(3)下文、(4)环境、(5)情理”[①]的帮助来消除歧义外,我们还可以从语义上、句法上、语感上、概率上来制约歧义。
4.1语义上对歧义的制约。
60年代中期,吕淑湘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语文札记》一文,首次提出了“真正的‘歧义’”这一名称。
吕先生谈到。
“可是也很容易发现一些句子,可以有A和B两种意思。
例如:他的鞋做得好看|他的发理得好|他的笑话说不完。
甚至可以有三种意思。
例如:他的小说看不完(两种A义:他写的小说,他收藏的小说;B义:他是个小说迷)他的针扎得不痛(A义:针是他的;两种B义;他给人扎的针;人给他扎的针)。
这些句子里的动词都是被动式。
可是有A和B两种意义。
可见跟动词的“式”无关(至多只能说B义的句子的动词总是被动式。
但也有例外,见下)。
这里是真正的‘歧义’”。
一般谈歧义的文章,主要是讨论吕先生谈到的这种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歧义。
我们不妨称其为“真歧义”。
吕先生在此文中接着谈到:“有的句子本身排除两解的可能。
或者是由于‘×的×’单独不好讲。
例如‘他的资本家’;或者是联系上谓语的意义,不能作A义来理解。
例如前面‘篮球’,‘象棋’,‘媒人’这三句(指‘他的篮球打得好’|你的象棋能下得过他?|他的媒人没做成--引者注)。
吕先生谈到的这种歧义句,它本身可以排除两解,它的歧义在于这种语法结构有含歧义的可能,而在语义结构中并不存在歧义。
为了区别开它与前面提到的“真歧义”,我们也不妨称其为“假歧义”。
从文体学角度解读语境中发生的歧义的消极作用
从文体学角度解读语境中发生的歧义的消极作用概述: 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于文学作品及日常生活当中,歧义的发生有多种要素,本文主要说语境中的歧义。
同时歧义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本文就从歧义的消极作用动身,描写文体的采用与语境不相契合形成歧义、发生于言语的特征,以及听者对言语的了解与说话方的意图达不成共鸣形成的歧义,等等,另外,从英语结构剖析也会发生歧义。
歧义是文学文本及日常生活中一种肯定的理想存在。
<br>中心词汇: 计算机毕业网文体学语境歧义消极作用<br><br> 1.概述<br>文体学是运用现代言语学实际和方法来研讨文体的学科,它不只指文学文体,还是一种言语的各类文体。
它与言语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寄生关系,文体学是一门运用言语学科,描写各种言语变体的文体特征,文体学关心语境与言语方式间的关系言语成分的意义与效果,以及语篇的连接与全体作风等,学习文体学的实际与方法将有助于学习者把握言语的运用规则,使他们增强语感,在了解时做到见木也见林,在表达时做到准确恰当,从而有效提高言语交际才干。
它能协助学习者看法各体言语的表达方式,同时又能提高他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运用得体的言语才干。
而当言语没有发生它原本意图的时分就会发生歧义,歧义(ambiguity)一词源于拉丁文,其原义为左右开弓(acting both ways)或更易(shifting)。
“歧义有积极的一面,其意义不确定的特点使文学作品的意义出现多维,从而丰厚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学意蕴,使读者在对作品各种不确定意义的解读和探寻中取得美的享用”。
但是在通常状况下,歧义往往带有褒义,它多指言语或作风上的一种瑕疵,即在本该繁复明了的中央显得流疏通俗、模糊不清。
由于歧义与人们追求言语准确明晰的意义的交际目的相违犯,因此人们通常从言语学角度对交际中如何限制和消弭歧义来展开论述。
如Chomsky,Leech,Bolinger,朱德熙、沈家煊等。
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网友来稿)
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网友来稿)银川二十五中学高二年级组薄祥麟语句歧义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语句歧义现象的内涵语句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现象。
歧义短语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
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交际中,对语言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简明”的含义是“简要”、“明白”,其中的“明白”的意思是表达的内容要明白无误,让人准确理解其含义,不要产生歧义,而影响交际的效果。
歧义就是表意不明,甚至会造成语病。
1、讲台上只有一架收音机,一边还站着一个人。
该句中的“一边”是个多义词,既可表示“其中一边”,也可表示“每一边”。
这两个意义同时并存,从而产生歧义。
2、热爱人民的总理在这个短语中,我们不能因为它只有一种语言形式,而忽略其组合的方式。
其组合的方式实际有两种:A.热爱人民的总理动宾偏正B.热爱人民的总理偏正动宾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亦即两种不同的结构层次,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A句的意思是“总理热爱人民”,B句的意思是“人民热爱总理”。
二、语句歧义现象的诸种类型(一)词语的兼类和多义1、词语兼类黎锦熙老先生说:“词无本品,依句辨品。
”“品”即词类。
用动态的眼光来看词性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词语兼类是指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词语兼类的情况非常普遍。
1、我要热饭。
在这个语言单位里,“热”可以是形容词,也可活用为动词。
既可表示“我要什么东西”的意思,也可表示“我要做什么”的意思。
该句中的结构实际上也是两种:A.我要热饭偏正动宾主谓B.我要热饭偏正动宾主谓2、词语多义我们知道,单义词在汉语词汇中是少数,而词语的多义性是其词语的特点。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多义词可以受到某些限定,很少发生歧义现象。
汉语歧义研究综述
汉语歧义研究综述尤庆学①(武汉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2)[关键词]汉语歧义;研究;综述;地位;前瞻[摘 要]本文对四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进行全面综述。
在分类综述研究概况、歧义界定、歧义分类、歧义格式、歧义指数、歧义分化、歧义成因、消歧手段、意义优选和歧义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汉语歧义研究的地位和前瞻问题。
[中图分类号]H 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365(2001)04—0041—10A Survey of the Am b igu ity Stud ies i n Ch i neseYOU Q ing 2xue(D ep a rt m en t of Ch inese ,W uhan U n iversity ,W uhan 430072)Key words :am b igu ity in Ch inese ;studies ;su rvey ;ro le ;p ro spectAbstract :T h is p ap er rep resen ts a su rvey of the am b igu ity studies in Ch inese over last fo rty years .O n the basis of the summ ing of ten asp ects ,that is the general situati on of study ,defin iti on of am b igu ity ,classificati on of am b igu ity ,am b iguou s pattern ,index of am b igu ity ,in terp retati on of am b igu ity ,elem en ts of am b igu ity ,strategies of disam b igu ity ,p reference of m ean ings and grade of am b igu ity ,the p ap er p roceeds to exp lo re the ro le and p ro spect of the am b igu ity study in Ch inese .一、研究概况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1952)已注意到汉语歧义现象,举例分析了一些歧义实例,认为歧义是一种表达上的毛病,应当避免。
初探歧义问题
初探歧义问题歧义是指语句有两歧或多歧意义,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可能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
比如,“我们要学习文件”这句话,就有三种理解:一是我们打算学习一下文件;一是我们索要供学习的文件;一是我们应当学习一下文件。
歧义对公文是有害的,是撰写者所不需要但又往往在无意之中造成的,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公文中的歧义呢?笔者认为,克服歧义的方法并不复杂,有针对性地对句子成份予以调整,创造必要的语言环境等做法都十分有效,困难的和起关键作用的是要能发现歧义的存在。
为此,我们必须了解歧义的发生规律,对歧义保持警惕。
一般情况下,当公文中出现选词不当,词序失当,滥用省略,错用数量词,语句中有词性不明的成份,语句成份间的语法关系不明,语调附加的语义不能被准确读出,忽略对含义不确定的词、词组的有效限定修饰,错用标点符号,滥用修辞格等现象时,都会形成歧义。
(一)选词不当,造成对概念的歧解,引起歧义。
与歧义出现有关的选词不当,主要表现为滥用方言词、口语词和土俗俚语,使用不规范的简称,误用褒贬词语等。
(二)语序不当,造成被限定说明的对象不明,引起歧义。
语序是指各级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次序。
语序不当,特别是在有多项定语存在的语句中不恰当地排列了语序,常常会有歧义产生。
请见以下例句: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几个技术革新小组的代表。
这里,定语“几个”的位置不当造成歧义,既可以理解为就座的有若干个小组的代表,也可以理解成就座的是一个小组的几个代表。
(三)语句中个别词的词性不明,也会产生歧义。
请见下面的例句:(四)忽略对含义不确定的词或词组的限定修饰,引起歧义。
自然语言中总有一部分词或词组的含义是非确定性的,但在公文语句中如果不能以有效方式对它们加以限定或说明,就很容易因此而出现歧义。
如在公文中常常因界定事物不同性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需要使用“以上”“以下”“以内”之类的词语。
实际上,这类词语的含义就很不确定,处理上不讲究,就会出歧义,而且往往是关系是非界限、政策界限的歧义。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的成因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的成因陈宇莹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我们都随处可见。
有一些语法学家把歧义现象作为一种消极的、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要求大家尽量避免。
事实上,歧义现象的研究对于探讨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种种复杂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
研究歧义可以考察同一语言形式表达多种语义内容的可能性,考察表面相同的形式实质上的差异,进而深化对语言形式与内容的种种复杂对应关系的认识。
所以,深入研究汉语歧义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歧义就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义的现象。
即在理解上会产生多种可能,也可以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是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
现代汉语中歧义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从句法层面分析歧义现象成因句法是三个平面的基础,语义和语用的分析都围绕句法展开,它着重研究词的功能类别、词语组合时所形成的成分关系和层次。
(一)词语含义多造成歧义现象的产生尽管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大大超过了古代汉语,但是仍不免歧义词的产生。
如“上面”一词有以下意思:①指位置高的地方;②序靠前的部分;③体的表面;④方面;⑤指上级;⑥指家族中的上一辈。
只有将多义词放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可能排除其他义项,消除歧义。
如“我从上面听到点风声,公司非常重视本次整顿。
”这里的“上面”指的是上级,“风声”指的是从上级那里传播出来的消息。
(二)词的功能不同引起歧义词的不同词性也会引起不同的理解,以至于引起歧义。
如:1.锤不烂。
2.门没有锁。
例1中,“锤”既可以作名词,又可以作动词用,所以自然而然就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锤打一个东西,但是东西很坚硬,不能轻易锤烂;”二是“锤子没烂,是好的”。
造成歧义的原因与消除方法
造成歧义的原因与消除⽅法
龙源期刊⽹ /doc/e02484243.html
造成歧义的原因与消除⽅法
作者:贺鹏
来源:《语⽂教学之友》2013年第08期
歧义是指“⼀形多义”,即⼀种语⾔形式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
⼀般说来,语⾔表达中产⽣歧义的原因有以下⼏种情形:⼀、因⼀词多义导致歧义
句⼦中某些词语是多义的,句⼦的含义就可能有多种理解⽅式。
1. 这本书是黄⾊的。
这⾥的“黄⾊”是个多义词,既可以指“书的颜⾊是黄⾊的”;也可以指“书的内容不健康”,因此有歧义。
2. 他⾛了⼀个多⼩时了。
这⾥的“⾛”既可作“步⾏”讲;也可作“离开”讲。
⼆、因词的多功能(语法功能)导致歧义
1. 李明和王娟上课说话,被⽼师叫到办公室去了。
此句中的“和”可以是连词,表⽰两个⼈都说话了;也可以作为介词,表⽰李明跟王娟讲话,⽽王娟可能没有讲话。
2. 桌⾯上没有油漆。
该句中的“没有”既可以看作动词,意为“桌⾯上不存在(没放着)油漆”;也可作副词,意为“桌⾯上未上油漆”。
三、因语义关系不同⽽导致歧义
1. 表演的是位教师。
句中的“教师”和“表演”的关系,可以是施事,意为“表演者是位教师”;也可以是受事,意为“所表演的是位教师”。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时也许可能会贻笑大方,但有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什么是“歧义”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说法”。
裘荣棠先生在《“歧义”浅析》里说过:“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确切地说:“歧义”是一个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没有把确切的意思表达清楚,使人可以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理解。
例如:“热爱人民的军队”,当作偏正词组来看时,“热爱人民的﹨军队”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意思时指对人民有深厚感情的军队;当作一个动宾词组看,“热爱﹨人民的军队”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意思是热爱军队,因为军队是人民的。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歧义句和歧义现象,但有些歧义现象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辨,是可以排除的。
有时,标题上的歧义可以借助正文的容来排除。
对这样的歧义句,一般来说,是应该允许存在的。
积极地利用歧义,可以构成双关语或歇后语等修辞格,使言语生动。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上下文无照应的情况下,使人不能分辨的歧义句就会给读者带来麻烦。
无疑,这会影响人们的交际和汉语纯洁健康的发展。
歧义并非现代汉语独有的现象。
古今中外各种语言中都有歧义现象,以法语著称的法语也不例外,只是情况各不相同罢了。
二、歧义是怎样产生的?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的表达者有关,表达者可以更换说法或利用上下文的交代照应来避免歧义。
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自身特点也有联系。
同一个人用某种语言(如,汉语)的某种句式来表达某个意思时有歧义而换用另一种语言(如,俄语)来表达,就可能没有歧义了。
歧义是怎样产生的呢?就语言的发展来说,歧义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现象。
浅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浅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幺,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ng,作形容词用。
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②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喜爱、喜欢”的意思。
“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幺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①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②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幺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例如:①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方法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摘要歧义句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多种意义的语言现象.歧义句这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非常多见,其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并存。
该文从同音异义词、词语轻重读法、含有多义词、含有多种词性、组合层次、语义关系、多个修饰语、含有动宾结构、指代不明九个方面论述了歧义句的类型;用变换、语境等方法消除歧义句.关键词类型语义歧义句变换歧义句是语言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形式,也可称之为歧解句,指的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的语言现象.赵元任在《汉语中的歧义》中,举出的例子有4个意义:叫“汽车,快点儿!"由叫字引进的一个命令句,对出租车说的“叫汽车,快点!"两个命令句。
对身边某人说的“叫汽车/快点!"一个陈述句,叫汽车是主语,快点是谓语.“叫/汽车快点!”是一个直接命令句。
(对身边的人)。
包含一个间接命令句(对出租车)。
很显然这几句话的文字形式是一样的,都是“叫汽车快点”.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
歧义句是语言系统错综复杂精细微妙的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先进性。
歧义句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语病,但是将歧义句运用得恰到好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文章诙谐幽默.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
一、歧义句的类型(一) 同音异义词的歧义句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充分利用语调、重音、停顿等语音条件,或者听话者又可以直接插话要求重复,但并不能说他就没有歧义的存在。
在现代汉语中,同音异义词的普遍存在,这种词主要的特点是共用一个音节,拥有同样的语音形式。
这就给用语音表达意思的口语带来了麻烦.例如“zhi”这个音节就有“只、指、纸、支、直、之、址、趾”等多个汉字与之相对应。
例如:“听人模糊的说,老爷子商量什么‘费力'的大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班布尔善脑子‘翁’的一声,‘废立’已入奴才之口.”这段话中的“fei li"这个音节就有多个词组。
“费力”可以是费劲,不容易的意思。
语义结构歧义格式“除了+N1,N2+最/也+V+N3”的制约和分化
To Limit and Split the Ambiguous Structure"除了
+N1,N2+最/也+V+N3''
作者: 蔡国妹
作者机构: 闽江学院中文系,福建福州350108
出版物刊名: 闽江学院学报
页码: 93-95页
主题词: 语义结构歧义 制约 分化
摘要: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除了+N1,N2+最/也+V+N3"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N1既可以是V的施事者,又可以是V的受事.在制约格式歧义的因素中,N1、v共同视为一个制约格式歧义的变项,N3为另一个变项.根据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法,我们把这一歧义格式分化为必然歧义格式和两种单义格式,并对各变项的语义特征作相应探讨.。
歧义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歧义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周明强【摘要】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已近60年,考察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主要有结构的(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的(语义关系、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分析)、信息处理的("潜在歧义""制约"与"优选"的分析)、语用的(歧义度、语用、语境歧义分析)、认知的(意象图式、实验、实证、倾向性分析)等.要揭示歧义的现实性还可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进行言语社区和语言变异的分析.【期刊名称】《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11页(P26-35,72)【关键词】歧义研究;视角;方法【作者】周明强【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近 60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有过三次重大变化:一是研究重心由句法结构的研究转向语义,对用句法手段无法分化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弥补了单纯从句法结构上研究歧义的不足。
二是研究重心从句法、语义的角度转向语用,引进语境理论,更好地说明了歧义形成和消解的条件。
三是研究重心从交际语用转向认知。
这三次变化形成了结构、语义、语用和认知四个不同层次的研究视角。
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的,歧义的研究还须有第五个层次——社会的层次,即社会语言学视角的言语社区和语言变异的研究。
朱德熙说:“一种语言语法体系里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
”[1]259歧义问题的讨论是从语法分析开始的,分析方法受结构主义理论影响最深。
在结构主义视角下的歧义分析,重视揭示语言的线性组合与语义产生的非线性 (意义产生有层次)之间的矛盾。
20世纪 50-6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分析方法被引入到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来,给歧义研究也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70年代以后,随着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配价语法等语法理论在国内广泛被接受,层次分析法和变换分析法被广泛地用到了歧义结构的分析中来。
试论交际中的言语歧义
试论交际中的言语歧义一、言语歧义的提出及其界定传统研究一般认为,“歧义现象,就是指有些听起来相同或看起来相同的话语,在字面上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
”①人们常从语言的本体系统即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对歧义进行静态分析,虽然这有利于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种种复杂对应关系,但所做分析缺少上下文或一定的社会背景,因此不能对歧义做出更深层次的解释。
文炼先生指出:“歧义是属于言语范畴的,是使用言语材料时产生的问题。
”②这就是说,歧义多是在交际中产生的。
从言语交际的视角,运用动态的语言观来探讨言语中的歧义,将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人们运用语言代码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一个“编码——发码——传递——接收——解码”的过程。
这是一个包含许多矛盾的运动过程,其中交际双方表达和理解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其间“说者往往很难完全确切地百分之百地传输自己想要传输的信息,听者也很难完全确切地、百分之百地把语言形式‘还原’为它所代表的全部信息,编码和解码只能求其最大限度的近似值。
”③这种不能“还原”的程度,信息论称之为“失真度”④。
笔者把这种“失真”称为言语歧义,就是在正常的交际过程中,对一些言语片段,在表达和理解方面不一致而形成的言语现象。
交际中有时会出现费解、误解、曲解的情形,它们与言语歧义性质不同。
言语歧义是交际双方表达和理解出现不一致;费解是文章的词句或人们说的话不好懂,人们无法作出正确的理解;误解是人们对词语的意义,以及由词语组成的句子的意义无意间作出的偏离原意的错误的理解;曲解是故意对客观事实或别人的话作出偏离原意的理解。
由此可见,言语歧义涉及交际双方,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费解、误解、曲解常偏重于受话人一方,它们的产生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多半是因听者对言语信息主观上不理解或错误理解造成的;言语歧义不等于误解和曲解,但曲解和误解能造成言语歧义。
二、言语歧义与语境的关系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并受环境所制约,言语交际活动也不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3.26 没有+动
没有主张 没有看
前后者的“动”都不能同时进入相同的否定和疑问式,因而不是同形结构。
4.1.3.27 动+得+形
写得很好 养得活
前者的“形”不是单个的形,后者只表可能不表程度,都不能构成同形结构。
4.1.3.17 在+名[,1]+上+动+名[,2]
在火车上看书
在阳台上看星星
在火车上烤野鸡
第一例“在……”表示主动者和受动者的位置;第二例“在……”只表示主动者的位置,而不表示受动者
的位置;最后一例的“在……”只表受动者的位置而不表主动者的位置,不产生歧义。
前者的“名[,1]”和“名[,2]”只能构成联合结构,后者则只能构成主谓结构,二者都无真歧义
。
4.1.3.30 除了+名[,1]+名[,2]+动+名[,3]
班里除了小五,我也能跳一米七 除了英语,他最爱日语
前者的“除了”表示“连同”而不表示排除,后者的“名[,1]”只能替换“名[,3]”,而不能替
4.1.3.23 形+数+量
低三尺 轻一斤 短两寸 粗三围
一般讲,构成这类同形结构的“形”限于表度量的形容词中指“大”的一类,因此前三者不能构成这类同
形结构。但也不是所有指“大”的“形”都能构成这类同形结构,故最后一例具有假歧义。
4.1.3.24 动+名(Ⅰ)
【原文出处】新疆社科论坛
【原刊地名】乌鲁木齐
【原刊期号】19940203
【原刊页号】080-087
【分 类 号】H1
【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
【作 者】李峰
【复印期号】199506
【标 题】论歧义的制约[*]
【正 文】
提要:本文从语义和语用方面归纳出所谓的假性歧义(35种)格式,重点讨论所谓的歧义语句是如何通
4.1.3.18 在+名[,1]+里+动+名[,2]
在园子里浇水 在家里写字
在心里骂我
前两例由于隐性语法关系不同,后者由于词义制约,都是歧义句型中的无歧义名例。
4.1.3319 把+名+动+得+形(表状态)+的
把嘴捂得紧紧的
这三句(指‘他的篮球打得好’|你的象棋能下得过他?|他的媒人没做成--引者注)。
吕先生谈到的这种歧义句,它本身可以排除两解,它的歧义在于这种语法结构有含歧义的可能,而在语义
结构中并不存在歧义。为了区别开它与前面提到的“真歧义”,我们也不妨称其为“假歧义”。
4.1.1 朱德熙先生在《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一文中指出:“讨论句法歧义,必然要碰到句子的
4.1.3.21 动+什么
休息什么(不休息) 咳嗽什么(别咳)
前、后者的“动”都不是及物动词。因此不符合构成这类同形结构的条件。
4.1.3.22 有+什么+动+的
有什么可参谋的
例中的“动”是不及物动词,加上“可”(好)构成复杂形式后,真歧义消灭了。
4.1.3.34 名+是+在……里+动+的
工程师是在工科大学里培养的
由于语义的限制,此例中的名词只能是受动者,因而句子无歧义。
“可是也很容易发现一些句子,可以有A和B两种意思。例如:他的鞋做得好看|他的发理得好|他的笑
话说不完。甚至可以有三种意思。例如:他的小说看不完(两种A义:他写的小说,他收藏的小说;B义:他
是个小说迷)他的针扎得不痛(A义:针是他的;两种B义;他给人扎的针;人给他扎的针)。这些句子里的
动词都是被动式。可是有A和B两种意义。可见跟动词的“式”无关(至多只能说B义的句子的动词总是被动
锅炉工厂 玻璃房子
前者的“名[,1]”只讲表示“名[,2]”的用途不能表示其材料,后者的“名[,2]”所指不能
产生“名[,1]”的所指。它们语义关系不同。
4.1.3.16 代+名
我老李(不!)我钢笔(呢?)
前者的代词不是“我、你、他”,后者的名词不是指人,均非同形结构。
4.1.3.14 名[,1]+名[,2](Ⅰ)
青年突击队 旅客服务社
前者的“名[,2]”并不隐含什么动词性成分,其中的“突出”只能指“名[,1]”是突出者而不能
指“名[,1]”为被突出者。后者的“名[,1]”只能指被服务社。
4.1.3.15 名[,1]+名[,2](Ⅱ)
同一性问题。如果我们要使下文的讨论尽可能地严密,那就得把通常不加分析的含糊的‘句子’概念区分为不
同层次上的‘型’和‘例’……”。按照朱先生型和例区分的观点,4.1中吕先生谈的有A和B两种解释的
歧义是“真歧义”,本身排除两解的可能的歧义是“假歧义”。从类型上来看“真歧义”在语法结构上总是存
在着A、B两义或者两种A义,一种B义,或两种B义,一种A义的三义的可能。
发明的是一个青年工人 反对的是战争
从类型上讲,“动[,2]+的+是+名”是多义的。但是由于隐性语法关系不同即语义的制约,“发明
的”指施事;“反对的”则指受事。因而它在句例上系假歧义。
4.1.3.2 名[,1]+的+名[,2]
书的封面 人类的历史
由于词的制约而产生的假歧义。
4.1.3.12 名+不(没)+动
病人不吃了 水不喝了
二者的名词都不是施、受间体,因而也都不是同形结构。
4.1.3.13 代[,1]+动+代[,2]+的
你看我的 老五看他的
二者的“代[,1]”和“代[,2]”既不同形,又不同人称,因此无歧义。
4.1.3.5 形+名[,1]+名[,2]
老同学朋友 优秀传统剧目
形容词“老”不能修饰名[,1]和名[,2]组成偏正结构,“传统”不能领有名[,2]“剧目”因
而是假歧义。
4.1.3.6 关于+名[,1]+的+名[,2]
关于水和计划 关于生产队的羊群
式。但也有例外,见下)。这里是真正的‘歧义’”。
一般谈歧义的文章,主要是讨论吕先生谈到的这种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歧义。我们不妨称其为“真
歧义”。吕先生在此文中接着谈到:“有的句子本身排除两解的可能。或者是由于‘×的×’单独不好讲。例
如‘他的资本家’;或者是联系上谓语的意义,不能作A义来理解。例如前面‘篮球’,‘象棋’,‘媒人’
哥哥和弟弟的衣服 哥哥和弟弟的猫
作为句型,“名[,1]+和+名[,2]+的+名[,3]”可以是歧义的,但作为句型例,这两个例
子无歧义。
4.1.3.33 名[,1]+的+名[,2]+动+得+形
他的头发长得好
这是动词不同因而不产生歧义
换“名[,2]”,它们均不是真歧义。
4.1.3.31 动+到+名
想到杭州 死到老家(了)
这一句型构成同形结构的条件是其间必须既可以是假设与结果的关系,又可以是述补关系。这两例是分别
只有一种关系,因此是假歧义。
4.1.3.32 名[,1]+和+名[,2]+的+名[,2]
4.1.2 “句例是句型的具体言语实现”[②]从型和例的关系看,不同的句型可以寄寓同样的句型
;而某一具体的句型,又总是反映着某一种句型。从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关系来看,寄寓同一句型的句型也
可以包含不同的语义含义,这种矛盾的统一是形成真假歧义存在的客观基础。如汉语中“代[,1]+动+代
说坦白一点 说错一点(怕啥)
前者形容词不能作动词的补语;后者形容词不能同“一点”构成述宾结构然后作动词的补语。因而它们都
是非同形结构。
4.1.3.11 动+名[,1]+的+是+名[,2]
送老张的是书 送书的是儿子
前者的“名[,2]”只为受事,后者的“名[,1]”不能领有“名[,2]”。
运了三十分钟干粮
从句型上说,这种格式是歧义的,但从句型上说,语境中却没有歧解的可能。
4.1.3.9 动+名[,2]+名[,2]
教他英语 给我时间
这两例中的名[,1]并不领有名[,2],因而不是同形结构。
4.1.3.10 动+形+一点(一些)
态交际使用中,除了有“(1)语音、(2)上文、(3)下文、(4)环境、(5)情理”[①]的帮助来
消除歧义外,我们还可以从语义上、句法上、语感上、概率上来制约歧义。
4.1 语义上对歧义的制约。60年代中期,吕淑湘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语文札记》一文,
首次提出了“真正的‘歧义’”这一名称。吕先生谈到。
4.1.3.3 代(名)+自己+动
他自己没有钱 她自己住在旅馆里
这是由于代词“自己”在不同结构层次显示出多义性而形成的
4.1.3.4 名[,1](代)+名[,2]+动(形)
老头出嘴 小孩出腿
名[,1]和名[,2]之间不能插入表领属的“的”因而它系假歧义。
过自身因素来消除歧义。
对歧义的制约,大致有五个方面,①语感上对歧义语句的制约;②语境频率上对歧义语句的制约;③句法
结构本身对歧义语句的制约;④限制词的次类对歧义语句的制约;⑤词的组合对歧义语句的制约。
4.0 语法、语义平面的歧义只表现在语言材料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条件下,它一旦进入相对联系的动
钻研文件 研究项目
两例的“动”不能同时满足既能直接修饰又能支配“名”的条件,故均无真歧义。
4.1.3.25 动+名(Ⅱ)
烤油饼 开快车
前者不能既直接修饰又直接支配“名”而无真歧义。后者由于同形结构在语法上具有不同的关系,在语义
[,2]+的+名”是句型上的歧义结构,但要从句例上来分析观察,“你睡你的觉”是假歧义,而“我看我
的书”则是真歧义。
4.1.3 根据型和例区分的观点来检查各家对歧义的研究,我们可以从语义和语用方面归纳出假性歧
义常见的35种格式。[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