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2012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案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课时:1节课(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不同情绪的管理方法。
3. 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症状,并学习如何寻求帮助。
教学内容: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近一次感到快乐、悲伤或愤怒的事情,询问他们当时的感受和表现方式。
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1. 板书或投影展示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
”2. 讲解心理健康对个人幸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掌握不同情绪的管理方法(15分钟):1. 分组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列举常见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焦虑等)。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采取何种行动来管理和调节这些情绪。
3. 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情绪管理方法,例如呼吸练习、体育运动、写日记、寻求支持等。
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症状,并学习如何寻求帮助(15分钟):1. 与学生共同讨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表现,例如抑郁、焦虑、压力过大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在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时,他们可以向谁寻求帮助(如老师、家长、朋友或心理咨询师)。
3. 强调寻求帮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扰,并寻求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管理和寻求帮助。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反思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状态,写下自己的感受和面临的困难。
2. 鼓励学生与家长、老师或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寻求帮助和支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讲座或研讨会,深入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和恢复方法。
2.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角,提供学生寻求帮助和咨询的机会。
备注: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现有资源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进。
心理健康指南 - 校本课程纲要
心理健康指南 - 校本课程纲要1.引言心理健康在学生的成长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决定推出多个校本课程来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指导。
本纲要将介绍这些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2.课程名称及目标2.1 心理健康常识目标:通过研究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认知能力。
2.2 压力管理技巧目标:培养学生有效地管理压力的技巧和策略,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2.3 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培养积极的情绪管理和表达能力。
2.4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而健康的人际关系,并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3.课程内容3.1 心理健康常识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压力与焦虑抑郁与情绪障碍自尊与自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心理健康的保护和促进措施3.2 压力管理技巧压力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压力管理的策略时间管理放松和冥想技巧支持和寻求帮助的途径3.3 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情绪的类型和影响积极情绪调节的方法心理放松技巧正向思维与自我激励健康的情感表达与沟通方式3.4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健康的人际关系特征良好沟通的基本原则解决冲突的策略与技巧4.课程实施和评估方式课程将通过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实施。
每个课程将安排评估活动,以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5.结论校本课程的推出旨在帮助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应对压力和情绪调节的能力,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这些课程将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基础指导。
希望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从中受益,并应用所学知识来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挑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和适应。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识别和理解自身情绪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技巧,提高自我心理素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素质的培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章节一: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2.教材章节二:心理素质的培养–自我认知与自尊3.教材章节三:情绪管理–情绪识别与理解–情绪调节与表达4.教材章节四:压力应对–压力识别与评估–压力应对策略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
4.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健康活动的效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心理健康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案《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2. 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学生心理应对能力;3.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5. 促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的定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健康的特征等;2. 学习心理调适方法,包括压力管理、情绪管理、焦虑和恐惧的处理方法等;3.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解决矛盾和冲突;4. 培养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情感和情绪;5.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习如何防范欺凌、网络安全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解决方法;2.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相关情境,并学会正确处理问题;4. 艺术创作: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5. 互动问答:进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改变;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3. 听课记录:对学生的听课记录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态度;4. 课堂表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讨论、表达观点等。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他们的心理应对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校本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课程背景当前,社会压力不断增加,学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扰。
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这项校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状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培养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二、课程内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如情绪管理、压力管理、人际关系处理等;心理健康技巧的培养,如自我调节、积极思维、心理舒缓技巧等;心理健康新知的学习,如心理学理论、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
三、课程目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社交技巧等心理素养,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理解自己的情绪,建立积极的心态,并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四、课程形式为了使学生真正受益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者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小组讨论、心理测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这些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程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如班会、课堂、社团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六、课程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学校可以采用量表调查、访谈、学生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七、师资培训为了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师资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咨询技巧,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八、资源支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学校的资源支持、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支持。
校本课程案例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课程案例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学生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校本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的举措。
以下是某校在校本课程中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案例。
某校在制定校本课程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关键内容纳入其中。
学校为此专门组建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由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和专家组成。
这个团队不仅负责教学内容的准备,更重要的是还负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和辅导工作。
在这个案例中,学校注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
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更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讲座、小组讨论和心理测试活动,让学生们逐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学会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
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心理健康。
这个案例的实践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学生们逐渐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了更好地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压力,成绩和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更及时的关注和治疗,校园心理健康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在教育体系中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正是这样的实践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通过积极的校本课程改革,更多的学校可以借鉴这个案例,从而更好地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石柱县第四小学小校三大内容:学校教育、学校行政生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标高,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近几同程度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第一课 别人眼中的我 5第二课 我能控制自己吗 7第三课 如何与父母沟通 10第四课 学习有苦也有乐 13第五课 让兴趣带领我 17第六课 做时间的主人 20第七课 谁的方法好又多 27第八课 我的喜怒哀乐 30第九课 不做有嘴没脑的小喇叭 32第十课 自私任性 没人喜欢 34第十一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十二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十三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十四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十五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十六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十七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十八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十九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二十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二十一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二十二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二十三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二十四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二十五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二十六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二十七课 别人眼中的我第第一一课课 别别人人眼眼中中的的我我探探索索目目标标 11.. 发发现现““每每个个人人都都是是独独一一无无二二的的””。
22.. 尝尝试试客客观观的的认认识识自自我我。
33.. 了了解解认认识识自自我我的的途途径径。
暖暖身身操操看看你前后左右的同学,在你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你可以告诉他们,也可以写一写或画一画。
访访问问录录找家中的长辈或老师、同学、邻居聊一聊,听听他们对你的看法,也可以请他们写下来。
爸爸爸爸妈妈妈妈眼眼中中的的我我:: 老老师师眼眼中中的的我我:: 同同学学们们眼眼中中的的我我::我我思思我我悟悟总的来说,在别人的眼中,我是个 的人。
游游戏戏互互动动我我的的手手印印感感悟悟::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我型型你你s s h h o o w w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面前放着一面镜子,你在看,你看到了什么?里面的人漂亮吗?快乐吗?独立吗?里面的人需要什么……他到底是谁?你还看到了什么?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写下来,完成属于自己的“十二行诗”。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本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建构
小学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小学教育工作者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多种方法和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教育和辅导,进而调节小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潜能,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课程。
本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位为活动课程,是因为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通过活动,师生的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实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
对学生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本课程的目标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是指一定阶段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规定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编写教材、运用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根据《纲要》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启示,本研究结合学校实践,分别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大领域内建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个性心理的基本现象;了解自我的身心特点及自己的社会角色的心理适应要求;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我。
情感目标: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持接纳的态度;在各种社会生活中能够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悦纳自我和他人。
行为目标:能自主调控情绪;掌握社会适应良好的各项技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学会调节挫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在体验中逐步提高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纲要》中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明确的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和社会中日益增多。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挑战,许多学校开始推行校本心理健康课程。
校本心理健康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设计并开设的专门针对心理健康的课程。
这种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首先,校本心理健康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专门的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他们将学会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学会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
其次,校本心理健康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
在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技能和方法,比如情绪调节、压力管理、自我意识等。
通过这些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校本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帮助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通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心理技能的培养,学生可以更早地识别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这样一来,许多心理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干预和解决,避免问
题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校本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课程,学生能够在学校获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断完善相关课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种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还可以提供他们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旨在通过在课堂上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与情绪,学会应对负面情绪以及压力的途径。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商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这门课程还可以教育学生如何辨别信息和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不被负面信息所左右。
同时,通过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减少因自卑和自我负面评价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还可以教导学生人际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冲突和挑战,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希
望更多的学校能够引入这样的课程,为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湖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
湖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1.14•【字号】湘教通[2013]22号•【施行日期】2013.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湘教通〔2013〕22号)各市州教育局: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教育部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现将修订后的《纲要》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一、认真学习《纲要》,进一步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各地各校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纲要》的宣传学习,提高全体师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要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资源,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工作方案,建章立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落实《纲要》精神,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从2013年春季开学起,全省各地各校都要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逐步完善管理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工作,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小学和初中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小学阶段的教育形式以情境体验为主;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课程辅以各类主题教育,教育形式以活动和体验为主。
高中阶段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辅以各类专题讲座或活动,教育形式以体验和实践为主。
所需课时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安排,并保证每周至少一课时。
可以采取网络资源、主题教育、情境表演、心理训练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活动。
中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教材 (2)
中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教材
目前,中国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为迅速,许多地方
都已经开始推行中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根
据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教材。
中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教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心理健康基本概念、心理健康问题
的原因、心理健康问题的分类等。
2. 情绪管理: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管理,提高
情绪调节能力。
3. 压力管理:教导学生如何应对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
各种压力,帮助他们增强压力抵抗力。
4. 自我意识与自我认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
优势和劣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5. 人际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沟通技巧、合作意识、解决冲突能力等。
6. 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教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心理健
康问题,提供相应的预防与干预方法。
7. 积极心理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应变能力。
中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一般会结合学科课程和学生需求来制定,也会参考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
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需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或心理学专业教师参与,确保内容科学、实用、适合学生发展需求。
,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天津市教委关于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教委关于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7.11•【字号】津教委办[2013]102号•【施行日期】2013.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教委关于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实施意见(津教委办〔2013〕102号)各区、县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天铁集团教委:为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精神,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一)目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学 - 校本课程纲要
心理健康教学 - 校本课程纲要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校本课程纲要,帮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3.促进学生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对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的关注。
内容纲要单元一:心理健康概述- 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 讨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 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类型。
单元二:压力管理- 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压力源。
- 提供有效的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技巧。
- 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
单元三:情绪管理- 教授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
- 培养学生合理表达情绪的能力。
-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和策略。
单元四:人际关系和沟通-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
- 提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 指导学生处理人际冲突和建立健康关系。
单元五: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 帮助学生自我了解和的价值观和优势。
-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和规划未来。
- 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支持和指导。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
2.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
3.情景模拟和实践活动。
4.艺术和创造性表达的方式。
评估方式1.日常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2.书面测验和问卷调查。
3.学生项目和作品的展示。
结论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学校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同时关注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
这份校本课程纲要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指导文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希望各校能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发展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1. 理解情绪管理:探索情绪的本质,学习有效处理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2. 增强自尊与自信: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与自我价值感。
3. 发展人际关系技巧:学习与他人建立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4. 增强适应能力:面对压力和变化时,提供应对策略,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的应对能力。
5. 解决冲突与问题解决:学习解决冲突和问题的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6. 增强情感认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和意愿,培养情感智慧和共情能力。
7. 整合积极心理资源:发掘学生潜能与优势,引导他们发展积极的心理资源。
8. 培养自我关爱与心理健康:学习自我关怀的重要性,拓展个人心理健康的保护与维护方法。
9. 增进社会责任感与公民素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10. 提升意义和目标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2012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2012-01-08 06:45:02| 分类:校本课程|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寄语随着小学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开发与建设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学校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本着启动思潮、激活个性、唤醒潜质、勃发智慧的原则,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学校特色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辑。
校本教材开发与编辑中,教师们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注重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文素养,切实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能力。
参与者精心组织,通力协作,编写了学校本系列教材,教育学生用理性去追求完美。
没有耕耘者的求索与创新,就不会有希望田野上品种的丰富和品质的提高;没有校本教材的编写和课堂的实践,也不会有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校本教材凝聚的是教师的智慧和心血,孕育的是学生的希望和未来,彰显的是学校的理念和特色。
愿校本教材为希望的田野增添一分亮色,愿校本课程使希望的田野上成长出更加多彩的生命!呼唤了,心歌便汇入永恒;求索了,追求会通达悠久;拼搏了,事业将属于无限。
潜山路学校校本课程,将在呼唤、求索与拼搏中扬帆远航。
目录第一课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第二课小学生健康教育的一般问题第三课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第四课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第五课小学生睡眠与健康第六课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第七课小学生生活卫生常识第八课这些食物别和牛奶一起吃第九课鸡蛋最营养的烹饪方法第十课健康饮食二十条第一课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如何判断我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呢?1946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并且在这次大会上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2012-01-08 06:45:02| 分类:校本课程|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寄语随着小学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开发与建设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学校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本着启动思潮、激活个性、唤醒潜质、勃发智慧的原则,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学校特色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辑。
校本教材开发与编辑中,教师们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注重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文素养,切实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能力。
参与者精心组织,通力协作,编写了学校本系列教材,教育学生用理性去追求完美。
没有耕耘者的求索与创新,就不会有希望田野上品种的丰富和品质的提高;没有校本教材的编写和课堂的实践,也不会有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校本教材凝聚的是教师的智慧和心血,孕育的是学生的希望和未来,彰显的是学校的理念和特色。
愿校本教材为希望的田野增添一分亮色,愿校本课程使希望的田野上成长出更加多彩的生命!呼唤了,心歌便汇入永恒;求索了,追求会通达悠久;拼搏了,事业将属于无限。
潜山路学校校本课程,将在呼唤、求索与拼搏中扬帆远航。
目录第一课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第二课小学生健康教育的一般问题第三课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第四课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第五课小学生睡眠与健康第六课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第七课小学生生活卫生常识第八课这些食物别和牛奶一起吃第九课鸡蛋最营养的烹饪方法第十课健康饮食二十条第一课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如何判断我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呢?1946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并且在这次大会上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这个定义有些过分突出了个人体验,而且“最佳”状态的标准也难以掌握。
我国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统一了对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除此定义表述外,许多的心理学者或专家也提出过一些大同小异的多种说法,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虽然目前尚无量化水平比较理想的方法或工具来界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但专业心理工作者仍可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手段把两者分开并划分出不同的水平。
大的区分原则是:(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即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的差异;(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即人的心理活动中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即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相对稳定,行为表现出一贯性。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适应能力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等七个方面判断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不能算心理健康。
2、情绪稳定愉快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般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虽然也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的标准是:行动得到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有目的地进行各项活动;在遇到问题时能经过考虑而采取果断决定;善于克制自己的激情。
4、行为协调统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5、人际关系适应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悦纳他人,也能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6、适应能力良好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人的一生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主动去适应现实。
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有比较充足的安全感。
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心理健康标准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个方面。
从内部来说,心理健康的人各项心理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从外部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应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并不是绝对的、唯一的。
人的心理健康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没有心理疾病,高层次的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指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的丰富状态。
第三,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
心理健康不是指没有失败、没有烦恼、没有焦虑、没有痛苦,而是指能在这些情境中有效调整自己,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第四,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因此,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非意味着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
判断心理是否健康,要有综合的和相对的标准,不能以单一的表现和绝对的数字为准则,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过某种测验,达到某个数字就为心理健康,达不到就为心理异常。
第二课小学生健康教育的一般问题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教授日前指出,目前青少年及儿童存在五大健康问题,家长和社会应予以关注和重视。
一是营养不良和肥胖。
在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问题同时并存。
在全国范围内,儿童营养不良相对集中在西部,但在北京,6岁至18岁的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的孩子也占到6%至7%。
造成这部分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
与营养不良相比,更严重的问题是肥胖。
近两年肥胖儿的增长速度惊人,北京的小学生中肥胖儿占大约15%,这一数字比10年前翻了一倍。
儿童肥胖会导致成年肥胖,而成年肥胖又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
目前这些疾病已经呈现低龄化趋势。
专家支招:对于儿童的肥胖问题一定要予以高度关注。
对于已出现肥胖问题的儿童,父母和家庭不能采取简单减重的方法,更不能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行为治疗等三方面的综合配合和科学治疗。
二是近视。
1999年,我国中小学生中近视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
在城市中,近视率居高不下,还在继续增长,农村则明显上升。
课业负担重、用眼时间过长是造成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
导致近视的发生提前了。
专家支招:过去防止近视的重点放在9岁以后,现在家长和学校应在孩子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开始防范近视。
同时,在减轻课业负担后,家长应注意让孩子在家中不要用眼过度,看电视、打游戏机、看光盘时间过长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三是龋齿。
我国中小学生的龋齿发病率与世界水平比较并不高,但是有了蛀牙不及时修补的问题突出。
有些孩子小小年纪恒牙就坏掉。
有了蛀牙应及时修补,即使是乳牙也要修补,因为乳牙如过多脱落,会影响恒牙长出后的排列。
龋齿引发的牙疼痛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饮食和消化,蛀牙还会破坏孩子的咀嚼功能,影响到颌面部的发育。
专家支招:婴儿在七八个月时,父母就要为他轻柔地擦洗刚生长出的乳牙,不要让孩子抱着奶瓶睡觉,避免婴儿“奶瓶龋”的发生。
在孩子3岁以后,家长要认真、仔细、不厌其烦地教育他们建立正确的刷牙、漱口习惯,这一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并适当选用含氟的儿童牙膏。
孩子睡觉之前刷牙完毕就不应当再进食。
为防止食糖过度引发龋齿,要控制孩子不要过多地贪嘴吃零食,尤其是含糖的软饮料,给予牙齿适度的休息。
四是贫血。
贫血问题与大城市孩子营养不良总是有相似之处,这种贫血并不是缺乏食物造成的,而与饮食习惯和营养知识缺乏有关。
专家支招:有的家长缺乏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识,例如,炒菜用铁锅就可以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很多铁;在吃饭前喝橘子汁、吃西红柿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而饭后喝茶则不利于铁的吸收。
此外,牛奶、鸡蛋中虽含有铁,但很难吸收,而瘦肉、猪肝中的铁质则容易吸收。
了解了这些知识,纠正贫血就很容易做到。
五是心理卫生问题。
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存在过度害羞、胆子小,有暴力倾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在面临升学、就业、早恋等压力时表现突出。
专家预计,今后一段时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还将呈上升趋势,因此,社会、学校和家长应对这一问题充分关注。
另外,专家指出,绝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
专家支招:在孩子第一次发脾气无理取闹时,不要轻易迁就他,可以先离开一会儿,但等孩子平静以后一定要给他讲清道理;教孩子与小朋友相处,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对孩子的承诺必须兑现;对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切记不要对孩子说“笨”、“猪”、“傻”等字眼;对孩子不要过度紧张;经常和孩子沟通;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教育孩子态度要一致;注意教育孩子的时机;凡事不要为孩子大包大揽,对于自我意识已经萌芽的孩子,一些小事不妨放手让他自己拿主意,父母可以从旁指点,但不可过于细致;让孩子知道自己和家长的权利和义务,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学点心理学,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发现征兆及时请教心理医生第三课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部分中小学就相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我省的杭、甬等市的一批中小学老师也就自觉地开展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