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典籍

合集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文书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文书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文书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文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书籍:
1. 《论语》英文译本:Confucius: The Analects,杨伯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道德经》英文译本:The Tao Te Ching,陈鼓应、白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大学》英文译本:The Great Learning,王文锦译,中华书局
4. 《中庸》英文译本:The Doctrine of the Mean,程昌明译,九州出版社
5. 《孟子》英文译本:Mencius,杨伯峻译,中华书局
6. 《墨子》英文译本:Mozi: A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he Complete Works,梅贻宝译,中华书局
7. 《庄子》英文译本:Chuang Tzu: The Inner Chapters,陈鼓应、白奚译,商务印书馆
8. 《周易》英文译本:The Book of Changes,刘大钧、林忠军译,上海古籍出版社
9. 《诗经》英文译本:The Book of Songs: The New Bilingual Edition,许渊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0. 《礼记》英文译本:The Book of Rites,杨天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
以上是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文书籍的推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影响力极大的海外汉学著作

影响力极大的海外汉学著作

影响力极大的海外汉学著作【海外汉学著作对中国影响力】导语:海外汉学著作既是研究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源,也是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部影响力极大的海外汉学著作,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的影响。

一、《水浒传》:古典名著中的浩荡力量《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

虽然它的创作时间距今已有几百年,但仍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力。

不仅对中国的文学、戏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浒传》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展现了善恶并存的复杂特征,这种塑造方式对于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中描绘的浩荡的英雄主义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水浒传》塑造了许多突出的人物形象,如李逵、宋江等,这些形象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代表。

这些角色的形象、故事和言行也通过海外汉学著作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水浒传》作为一部影响力极大的海外汉学著作,不仅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红楼梦》:经典故事中的人性与命运《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巅峰之作。

这部著作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封建礼教以及玉人文化,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中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影响。

通过描述贵族家庭内的生活和人物关系,这部作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过去的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

《红楼梦》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与命运的无常。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细腻,展现了人们的欲望、矛盾和纠结。

这种描绘方式使得《红楼梦》超越了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一部深刻探讨人性和命运的文学杰作。

《红楼梦》作为一部影响力极大的海外汉学著作,通过描绘中国古代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研究。

三、《活着》:现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作品,通过一个农民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苦难和希望。

中国流失海外藏书极品(中国风系列)

中国流失海外藏书极品(中国风系列)

《中国流失海外藏书极品》 (全十六卷)
Introduction in Chinese
内容简介 :
海外藏书是指传播、散佚、流失到海外的书籍。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近代西方列强的文化掠夺、历代书籍禁毁,都是造成书籍流失的主要原因。

时至今日,这些书籍在国内大都已经无迹可寻,成为仅存海外孤本或残本,因而极为稀见。

例如侵华时抢掠的许多书籍,至今都已成为当世无价的文化瑰宝。

海外藏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对于中华文明的必要补充,提供一些国内所不能见到的珍籍秘本。

尽管流失海外的书籍种类繁多,格调各异,甚至还包括一些古代就已经禁毁绝迹或宫廷专藏的色情著作,但我们还是应从文化的完整性来看待问题。

本书所收录的30余部作品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和独一无二的史料价值,堪称海外藏书之上品。

本书目录
《好逑传》[清]名教中人英国藏本
《新民公案》[明]佚名日本内阁文库
《醋葫芦》[明]伏雌教主日本藏本
《贞观政要》[唐]吴兢日本藏本
《鸳鸯配》[明]烟水散人日本藏本
《双美奇缘》[清]天花藏主人德国藏本
《金谷怀春》[明]楚江仙隐石公德国藏本
《新增才子九云记》佚名韩国藏本
《英雄泪》冷血生韩国藏本
《昭阳趣史》孟秋日本藏本
《国色天香》[明]吴敬所法国藏本
《红风传》[清]佚名韩国藏本
《人物志》[三国]刘邵美国藏本
《宰相经纬学》[宋]朱熹日本藏本
《删补文苑楂橘》[朝鲜]无名氏韩国藏本
《前七国志》[明]吴门啸客日本藏本
《花影集》[明]陶辅俄罗期藏本
《婆罗岸全传》[清]佚名美国藏本。

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2023年7月第39卷㊀第4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monthly)July,2023Vol.39㊀No.4收稿日期:2023-01-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认知翻译学研究体系的构建 (17BYY048)㊁四川外国语大学校级项目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孟子“英译研究 (sisu2018014)㊁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学科项目) 概念隐喻视角下抗疫儿童绘本英译研究 (5151/50802200107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明树,男,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认知翻译学㊁典籍翻译与传播研究㊂王格,女,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㊂引用格式:王明树,王格.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外国语文,2023(4):43-51.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王明树㊀王格(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重庆㊀400031)摘㊀要:中医药典籍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其翻译工作以及海外传播对于中国文化 走出去 具有重大意义㊂本文以中医药典籍‘难经“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其成书㊁通行本以及英译本情况,再从全球图书馆馆藏情况㊁两大书评网站(Amazon 和Goodreads )中的书籍销售情况㊁海外读者反馈(普通读者评论以及专业读者的书评和引用情况)三个方面对其英译本的海外传播和接受情况进行考察,以期对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㊂关键词:中医典籍英译;‘难经“;海外传播与接受中图分类号:H315.9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6414(2023)04-0043-090㊀引言中医药典籍博大精深,具有当代医学书籍无法替代的学术价值㊁临床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们反映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医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也是外国医学学者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主要途径之一㊂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印发的‘ 十四五 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规定了 十四五 时期中医药发展目标㊁任务和重点措施㊂中医药典籍的翻译与海外传播是向全世界传输中医药文化㊁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㊂‘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是继‘内经“之后的一部中医古典理论书籍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讨论更多的是‘黄帝内经“‘伤寒论“的英译情况,而‘难经“作为我国古代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关注度并不高㊂以CNKI 为例,探讨‘难经“英译本的期刊论文仅有17篇,而其中属于核心期刊的仅有一篇,蒋辰雪㊁严暄暄(2021)以‘难经“英译本为例,探讨了中医翻译与中医海外形象问题,其余论文大多围绕英译本中的术语㊁书名等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㊂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鲜有学者研究‘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译介效果,部分文献在整理其英译本海外传播情况时还存在缺漏㊂因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资料,首先简要介绍其成书㊁通行本以及英译情况,再以全球图书馆馆藏情况㊁两大书评网站(Amazon 和Goodreads)中的书籍销售情况㊁海外读者反馈(普㊃34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通读者评论以及专业读者的书评和引用情况)为衡量依据,综合考察‘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效果,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医文化走出去,为中医药文化精准传播贡献绵薄之力㊂1㊀‘难经“及其英译本简介在探讨‘难经“英译本的传播和接受情况之前,理应厘清其源语文本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应英译本的主要版本㊂下文将对‘难经“的成书和通行本㊁英译本版本进行简要介绍㊂1.1‘难经“的成书和通行本概述关于‘难经“的作者以及成书年代,历代说法颇多,其主要观点有四种:一是成书于上古,为黄帝㊁岐伯所传;二是成书于战国,为秦越人所撰;三是成书于两汉,分别出自淳于意和名医之手;四是成书于六朝,是六朝后期著作㊂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难经“是东汉时期的医家托名秦越人之作(严季澜等,2002:24)㊂该书创立了独取寸口等诊法,同时充实了经络学说㊂能读懂‘难经“,即可参透养生保健原理和诊疾治病,因此我国古代才有 不读‘内经“‘难经“,必为庸医 的说法㊂‘难经“的古传本早已亡佚,流传于世的主要是其各种注本㊂现流传较广的注本首先是北宋时期的‘难经集注“五卷,起初李元立汇集整理了南宋之前的‘难经“校注本,编撰成‘难经十家补注“,后人据此修订成了‘王翰林集注八十一难经“(即‘难经集注“),由此成为传世通行本,也是现存最早的注本,影响较大,后传入日本,其中武村市兵卫刊本是现存最早刊本㊂后较出名的有:元代滑寿的‘难经本义“,该书版本众多,流传久远;明代张世贤的‘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该书通俗易懂,是刊行最多的注本(吉文辉等,2000:170)㊂除此之外,清代徐大椿的‘难经经释“㊁民国张山雷的‘难经汇注笺正“,甚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全文校注㊁节选校注㊁白话语译等20余种著作,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㊂日本学者对此研究也颇多,有玄医氏的‘难经注疏“㊁滕万卿的‘难经古义“等㊂1.2‘难经“英译本概况通过搜索WorldCat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㊁Google学术㊁必应(Bing)等数据,截至2022年7月30日,查询到‘难经“英译本共有六部㊂1978年,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吕聪明博士(Henry C.Lu)英译了‘黄帝内经“和‘难经“的合译本(The Yellow Emperor 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the Difficult Classic:Complete Translation of Nei Jing and Nan Jing/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the Difficult Classic),由东方文化学院出版社(Academy of Oriental Heritage)发行㊂1994年,该出版社又再版了‘黄帝内经“和‘难经“的合译本,书名为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Yellow Emperor s Classics of Internal Medicine(Nei-jing and Nan-jing)㊂直到2004年,温哥华国际中医学院(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Vancouver)将此合译本重印出版,名为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Nei-Jing and Nan-Jing:The Yellow Emperor s Classics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the Difficult Classic,但‘难经“部分无明显变化,因此,我们把这三个时期的英译本归为一部㊂而真正意义上的首部‘难经“英译本应当是慕尼黑大学医史学的文树德教授(Paul U. Unschuld)于1986年所作,该全译本(Nanjing:The Classic of Difficult Issues,以下简称文译本I)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出版㊂2016年,此英译本第二版(以下简称文译本II)问世,由同一出版社出版,该版本增添了三世纪到20世纪中日学者的评注(王尔亮等, 2019:25),可以说其将历代‘难经“注本中的阐释也进行了综合翻译㊂㊃44㊃㊀王明树㊀王格㊀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㊀美国学者鲍勃㊃弗劳斯(Bob Flaws)的英译本(The Classic of Difficulties:A Translation of the Nan Jing)于1999年由美国蓝罂粟出版社(Blue Poppy Press)出版,2003 2006年期间,此全译本经过了多次重印发行㊂2015年,董华(Dong Hua)博士和苏㊃艾伦㊃盖特勒(Sue Ellen Guettler)合作完成的译本Nan Jing:The Classic of Difficult Issues由美国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出版㊂国内第一部完整的‘难经“译文由上海师范大学李照国翻译完成,被收录在他翻译的‘黄帝内经㊃灵枢“(The Yellow Emperor s Canon of Medicine:Spiritual Pivot)的附录中,标题为 Huangdi Bashiyi Nanjing:Yellow Emperor s Canon onEighty-one Difficult Issues ,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08年出版㊂该部译作也被纳入了1995年启动的 大中华文库 之中㊂综上所述,‘难经“英译时间相对较早,而且具有持续性㊂译者包括国内外中医教育家㊁翻译家㊁医史学家等,译本是由国内外享有权威的大学出版社或商业出版社出版㊂不管是译者还是出版社,他们打开了‘难经“英译本在海外传播的窗口,为‘难经“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做出了重大贡献㊂2㊀‘难经“英译本的海外传播和接受情况下文主要从全球图书馆馆藏情况㊁两大书评网站(Amazon和Goodreads)中的书籍销售情况以及海外普通读者评论㊁权威期刊异域专家书评和引用情况对‘难经“英译本进行考察㊂2.1全球图书馆馆藏情况要衡量一部作品在海外的传播范围,一项重要指标就是考察有多少家国外图书馆收藏该部作品㊂WorldCat是全球最大的在线联合书目记录数据库,基本上涵盖了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的所有图书和资料㊂通过检索该数据库,我们统计出了收藏‘难经“英译本的全球图书馆数量㊁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详见表1㊂从表1中可以发现,文树德译本在全球馆藏数量上遥遥领先,即使第二版是在2016年重新修订发行的,其结果仍比其他译者的译本要多㊂这或许得益于第一版作为首部全译本所带来的影响力,从而带动了第二版的进一步传播㊂位居第二名的是弗劳斯的译本,其译本多次再版发行,受到蓝色罂粟出版社(Blue Poppy Press)的青睐,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弗劳斯是该出版社的编辑,但不可否认其译本在海外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㊂其次是吕聪明译本,其译本由于是‘内经“和‘难经“合译本,无法直接判断其‘难经“英译部分对整体所起的效果,虽其译本再版次数相对较多,但总馆藏数量不太理想㊂而董华译本馆藏量仅一本,可以说并未受到重视,李译本可能没有被收录进数据库,无法查到其相关信息㊂表1㊀‘难经“英译本的全球图书馆馆藏数量和具体分布情况译本名称出版时间馆藏数量国家与地区数量总计吕聪明译本1978419941200410美国3澳大利亚1以色列1中国1澳大利亚2美国715㊃54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译本名称出版时间馆藏数量国家与地区数量总计文译本I1986246中国5美国182英国17德国13澳大利亚9瑞士5法国3以色列2丹麦2南非1荷兰1新西兰1日本1新加坡1瑞典1比利时1匈牙利1246文译本II201642中国2美国29英国4澳大利亚2德国1日本1以色列1瑞典1瑞士142弗劳斯译本199927200312004320061美国18澳大利亚5英国1意大利1瑞典1新加坡1德国1美国3美国132董华译本20151中国11李照国译本2008 ㊃64㊃㊀王明树㊀王格㊀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㊀㊀㊀从英译本的地域分布来看,各译本遍布于美洲㊁欧洲㊁亚洲㊁非洲等多个国家,总体上各译本在美国的图书馆数量远超其他国家,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在‘难经“英译本的对外传播上起到了主导作用㊂其中,文译本数量最多,且分布范围最广,由此可见其受喜爱之程度㊂其余译本则传播范围较小,董华译本也仅在中国香港有图书馆馆藏㊂2.2书籍销售情况通过考察‘难经“英译本的销售情况能大致反映其传播效果㊂本文主要从两大读书网站Amazon和Goodreads中提取读者评论等级(包括评论星级㊁评分人数㊁评论人数)和该书的畅销排名数据,以此分析其在海外的总体销售情况(见表2)㊂表2㊀‘难经“英译本的销售情况译本名称读者评论等级Amazon Goodreads销售量排名星级评分人数评论人数星级评分人数评论人数吕聪明译本5/511 11,033,431文译本I5/5158 4.09/5232946,630文译本II 4.1/5101 4.09/52321,624,785弗劳斯译本4/5199 3.6/551618,617董华译本 4.1/51510 2,579,761李照国译本5/532㊀㊀表2反映出各译本的总体评分星级较高,甚至出现无差评的情况㊂文译本I和II的评分人数和评论人数在两大网站中均处于靠前状态,再次印证其受欢迎程度较高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弗劳斯和董华两位译者的译本情况,前者的评分人数最多,评论人数位居第二,证明此译本不仅深受出版社的青睐,而且受到了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而后者评分人数也相对较多,且评论人数排名第一,该现象恰好与上文馆藏量数据相反,说明董华的译本更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兴趣㊂吕聪明译本和李照国译本的销售情况不够理想,但提供了评分的读者都给出了五星级的高分,零差评㊂从畅销书排名角度看,弗劳斯译本和文译本I排名居于前两位,且前者的译本在61万以上,比同类其他中医典籍排名都高,如‘伤寒论“多数英译本排名都在百万左右㊂文译本II和董华译本虽排名百万以上,其出版时间较晚,但此成绩也是可圈可点㊂吕聪明的译本的排名情况相对较差,排名千万,李照国的译本则无排名的相关信息㊂2.3读者反馈此处的读者反馈主要指普通读者评论以及专业读者的书评和引用情况㊂读者作为译介作品的最终接受者,他们的看法尤为关键,根据其批判进行完善译文,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㊂2.3.1普通读者评论虽然普通读者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储备,无法精准地指出翻译作品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但其通过阅读提出的一些建议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㊂在关注精英读者群体的同时,还应广泛采取普通读㊃74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者的有效建议,学术的触角必须沉入社会的底层(耿强,2021:17)㊂本文所用数据为上表2中搜集的读者评论,共34条(删除了重复评论)㊂虽然数据数量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能反映出译作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㊂表3㊀普通读者的评论关键词译本简称Amazon &Goodreads吕聪明译本much more understandable ,keep the original meaning and intention ,expensive文译本Ias expected ,available historical context ,information on the framework of translation ,notes ,useful book ,the original Chinese text ,the commentaries ,a critic s point of view ,the greatest interpretations ,the masterpiece ,excellent ,an utterly complete edition ,a large hardback format ,D Chang Shih-hsien s Graphs ,a monumental work ,a concentrate of Chinese TCM ,the most profound ,deep work ,give many aspects文译本IIa big job ,very confusing and sometimes misleading弗劳斯译本horrible publication ,size and translation ,an inadequate translation ,a book for training medical practitioners ,serious mistakes ,a text that is not bogged down by overly scholastic terminology ,against standardized terminology ,nothing redeeming ,omits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a simple translation ,without commentary ,pocket size ,well translated ancient wisdom ,clear ,concise and readable ,not the best translation (from a scholarly perspective )but avery accessible one董华译本very poor ,explain nothing ,be understood in contemporary clinical settings more effectively ,bring this classic to life ,help so much for understanding TCM ,deep and profound insight ,clearly explained some misconceptions ,the best book ,some terms have been mixed up李译本excellent ,additional commentary ,legendary text㊀㊀从整体上看,海外读者对‘难经“英译本持积极肯定态度的人数达74%左右,差评主要集中于弗劳斯的译本和董华的译本㊂评论的内容包括了各译本的翻译质量㊁副文本㊁价格㊁尺寸㊁实用性等㊂好评的关键词有 最伟大的翻译 符合预期 注释非常好 不朽的作品 中医㊁语言和文化的浓缩 等,差评的关键词有 糟糕的出版㊁尺寸和翻译 不充分的翻译 严重的错误和误导 省略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术语混淆 等㊂普通读者反映的这些译本的优劣之处对中医典籍的传播与接受有一定启示作用㊂2.3.2专业读者的书评和引用情况本文所指专业读者主要是异域专家,包括医学领域研究者㊁科技史研究者㊁翻译研究专家等㊂良好的译介效果除了要获得海外普通学者的反响,还需赢得异域行家的认同(吕敏宏,2011:11)㊂下文将通过检索EBSCO㊁Elsevier㊁ProQuest㊁Jstor㊁Google Scholar 等平台数据,收集专业读者的书评以及‘难经“英译本被引用的情况㊂经检索,‘难经“英译本中文译本I 被引用次数最多,有191次;其次为弗劳斯的译本,35次;紧随其后为文译本II,共29次;较靠后的为吕聪明的译本和李照国的译本,分别为四次和三次;董华译本未查到相关引用数据㊂由此可见,1986年的文译本作为首部‘难经“英译本,在海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弗劳斯译本也受到较多国际学者的关注,而其他译本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㊂据上述国际平台数据显示,异域专家读者的书评均是对文译本的评价,书评人在海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发表的文章都刊登于国外权威期刊上㊂而其他译本的评论散见于中国学者发表在国外期刊的文章中,不属于本研究范畴㊂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东方语学院教授唐纳德㊃哈珀㊃84㊃㊀王明树㊀王格㊀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㊀(Donald Harper)在‘医史通报“(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上给予了高度赞赏: 鉴于像‘难经“这样技术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著作,其语言晦涩,文树德的翻译质量值得称赞㊂ (Harper,1987: 272)日本医学比较史研究者粟山茂久(Shigehisa Kuriyama)于1988年在‘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Studies)上评价道: 作品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对文本历史的关注和对翻译的重视㊂ (Shigehisa,1988:365)但书评中并不是一味赞扬,他认为: 没有中医思想背景的学生无疑会发现‘难经“的大部分内容令人费解㊂其中充满了陌生的概念和意想不到的思想转向,但文译本的解释性注释相对较少㊂ (同上,364)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文译本I在海外认可度最高,大多数普通读者和专家读者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弗劳斯的译本受到了出版社的支持,但在普通读者群体中争议较大;董华的译本受到了普通读者的高度关注;其他译本似乎表现平平,未受到较大关注㊂3㊀‘难经“译介对中医典籍英译的启示中医典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中医典籍在译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问题:第一,医学术语翻译问题㊂中医典籍中术语众多,术语标准化程度不高,命名方法也不统一,这会造成中医名词翻译时的混乱㊂比如‘难经“中对于 五脏六腑 的翻译,文树德翻译为 the[body s]five long-term depots and six short-term repositories ;弗劳斯翻译为 the five viscera and six bowels ;董华翻译为 the five zang and six fu ㊂ 五脏 通常指 心㊁肝㊁脾㊁肺㊁肾 , 六腑 则对应 小肠㊁胆囊㊁胃㊁大肠㊁膀胱㊁三焦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官方译本同弗劳斯译本一样,对于这类具有中医特色的术语,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直接采用官方标准化译本;二是通过音译,再加上必要的注解,这能让异域读者一眼就明白是外来词汇,不至于产生误解,译文也更简洁明了,易做到规范化㊂若中医术语与西医术语相通,则可直接采取直译;若需阐释中医辨证思想的推理过程的术语,可以采用意译法,如代表 金木水火土 的五行,则根据其内涵译为 lungs㊁liver㊁kidney㊁heart㊁spleen ,便于读者理解;甚至有些术语可以采用兼译法,即意译㊁音译㊁直译等交叉使用,如 微脉 译为 wei-pulse , 太阳经 译为 taiyang channel 等㊂第二,副文本元素的利用㊂ 副文本 概念由法国文论家热拉尔㊃热奈特(Gérard Genette)提出,其指代 在正文本和读者之间起着协调作用的㊁用于展示作品的一切言语和非言语的材料 (肖丽, 2011:17)㊂对于副文本利用最好的‘难经“英译本为文译本I和II,呈现了所有原文,为有中文知识背景的读者提供了比较原文和译文的机会㊂此外,他的版本还首次引用了数百年来中日两国对‘难经“的大量重要评论和注释,文译本II还从文献学㊁方法论㊁汉学等角度对前版‘难经“进行了修订,突出了五行阴阳的哲学平衡㊂简言之,这两个译文版本的注释和评论长度远远超过了译文本身,这为研究‘难经“英译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㊂同时,文译本I和II都为较难理解的医学概念绘制了大量图表,并且在附录中还为读者提供了相关的医学术语词汇表㊂可以说文译本I和II为中医典籍翻译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译介与传播模式,其中包括原文㊁译文㊁图表㊁评论㊁注释㊁医学术语表等㊂第三,译介主体的选择㊂中医典籍的译介最好由西方汉学家主导,如‘难经“英译者中的文树德和弗劳斯,文树德不仅翻译了‘难经“‘黄帝内经“,还撰写了一系列中医专著,如Medicine in China:㊃94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A History of Ideas㊁Medicine in China:A History of Pharmaceutics等,备受医学界的关注,介于他在传播中医文化方面的成就,他获得了2017年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的殊荣㊂弗劳斯以汉学家㊁翻译家和中医讲师的身份在美国赢得了知名度,他也是美国蓝罂粟出版社的创始人之一,翻译了‘难经“‘中藏经“,其中医专著The Secret of Chinese Pulse Diagnosis㊁Chinese Medical Psychiatry在海外也颇受读者欢迎㊂因此,在中医典籍外译过程中,选择与这些知名度较高的西方译者合作,有利于典籍英译本在海外的广泛传播,这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文化资本㊁社会资本㊁符号资本等是译介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㊂第四,传播渠道的选择㊂传播渠道包括出版社㊁广播电台㊁网络媒体等,其译作的传播效果密切相关㊂例如选择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出版社,对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它不仅可以扩大译作的读者数量,还能提高译作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影响力㊂文译本I和II所在的加州大学出版社是美国六大大学出版社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成为世界级大学出版社,其对严谨学术规范的坚持有助于出版物赢得深刻的学术和社会影响,自译本出版后,Pacific Journal of Oriental Medicine㊁American Acupuncturist㊁California Journal of Oriental Medicine等国外重要医学期刊相继发表了相关研究㊂董华译本由Create 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发行,该出版社是从2000年成立于美国加州斯科特谷的一家小有名气的出版社发展起来的,其与一个电影在线平台CustomFlix Lab合作,为学者提供在线出版服务㊂它于2005年被亚马逊收购,改名为CreateSpace㊂一般来说, CreateSpace上的书籍只能通过亚马逊或者Kindle进行阅读㊂如今,亚马逊网站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销售网站,因此其中的图书可以传输到世界各地,受到全世界读者的青睐㊂中医典籍英译本如果借助这些权威出版社㊁网络媒介等平台进行传播,定能进一步扩大其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㊂4㊀结语从整体上看,‘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并不乐观,除了文树德的译本和弗劳斯的译本受到较多关注外,其他译本都未引起广泛关注㊂然而,‘难经“中的医学价值颇高,理应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㊂通过对‘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中医典籍在翻译和传播过程中,应该注重中医术语的翻译问题,充分利用副文本元素补充说明中医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还应重视译介主体的选择工作,做到传播渠道多样化,以期中医典籍在海外产生良好的译介效果㊂总之,随着中医典籍译介规模的扩大,除了医经类典籍,还有本草学㊁临床类㊁诊断学典籍等也纳入了典籍外译的行列㊂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典籍译介研究的蓬勃发展不仅会为中外医学领域提供宝贵的学术价值,还能进一步推动中医思想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㊂参考文献:Dong Hua&S.E.Guettle.2015.Nan Jing:The Classic of Difficult Issues[M].Scotts Valley: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Flaws,B.1999.Classic of Difficulties:A Translation of the Nan Jing[M].Boulder:Blue Poppy Press. Harper,D.1987.Book Review of Nan-Ching:The Classic of Difficult Issues [J].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2): 271-272.Shigehisa,K.1988.Book Review of Medicine in China:Nan-Ching the Classic of Difficult Issues [J].The Journal of Asian ㊃05㊃㊀王明树㊀王格㊀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㊀Studie(2):364-365.Unschuld P.U.2016.Nan Jing:The Classic of Difficult Issues(second edition)[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耿强.2021.翻译接受研究的现状㊁问题与途径[J].上海翻译(4):13-18+95.国务院办公厅.20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十四五 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办发 2022 5号)[EB/OL].(2022-03-03)[2022-10-19].http:ʊ/xinwen/2022-03/29/content_5682270.htm.蒋辰雪,严暄暄.2021.当代西方学者的中医翻译与中医 他我 形象的构建和传播[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3-69.吉文辉,王大妹.2000.中医古籍版本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吕敏宏.2011.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㊁现状及译介模式[J].小说评论(5):4-12.王尔亮,陈晓.2019.中国文化 走出去 视域下中医药典籍在海外的译介研究[J].中国出版史研究(3):22-31.肖丽.2011.副文本之于翻译研究的意义[J].上海翻译(4):17-21.严季澜,顾植山.2002.中医文献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A Study of the Overseas Dissemination andReception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NanjingWANG Mingshu㊀WANG Ge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ulture,the translation and overseas dissemination of TCM tex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going out of the Chinese culture.Taking Nan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first sorts out its completed books,popular versions and English translations,and then examines the overseas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its English translations from three aspects:global library collections,book sales in the two major book review websites(Amazon and Goodreads),and overseas readers feedback(general readers reviews, professional readers book reviews and quotations)in order to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external dissemination of TCM culture.Key words: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CM classics;Nanjing;overseas dissemination and reception责任编校:朱晓云㊃15㊃。

海外典籍

海外典籍

《续日本纪》 续日本纪》
《续日本纪》,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 续日本纪》,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 以诏敕等文书类的资料为基础编撰, 以诏敕等文书类的资料为基础编撰,记事 简洁,资料丰富,可信性较强。 简洁,资料丰富,可信性较强。其收载范 围自文武天皇元年(697) 围自文武天皇元年(697)至桓武天皇延历 十年(791) 96年的历史 年的历史。 十年(791)约9代96年的历史。
《三国史记》 三国史记》
三国史记》 高丽时代金富轼(1075-1151) 《三国史记》,高丽时代金富轼(1075-1151 ) 朝鲜古籍中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著,朝鲜古籍中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国遗事》 三国遗事》
三国遗事》 《三国遗事》,作者为高丽王朝的佛教僧侣一然 1206-1287) (1206-128记全书》。黎朝史官吴士连等撰修的 编年体正史,是研究越南近代以前历史最基本、 编年体正史,是研究越南近代以前历史最基本、 最重要的史书。 最重要的史书。
《中西交通史资料汇编》 中西交通史资料汇编》
《中西交通史资料汇编》:张星烺编 中西交通史资料汇编》:张星烺 》:张星
《老乞大》、《朴通事》 老乞大》、《朴通事》 》、《朴通事
《老乞大》、《朴通事》:14世纪上半期, 老乞大》、《朴通事》:14世纪上半期, 》、《朴通事》:14世纪上半期 朝鲜出现的两本汉语教科书。 朝鲜出现的两本汉语教科书。
《日本书纪》 日本书纪》
日本书纪》 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 《日本书纪》。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 世纪天武天皇授意编写, 世纪舍人亲王、 7 世纪天武天皇授意编写 ,8 世纪舍人亲王、太 安万侣等人奉命修成,成书于720 720年 安万侣等人奉命修成,成书于720年。

中华学术外译书目

中华学术外译书目

中华学术外译书目引言中华学术是指中国传统的学问体系,包括文化、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这些学问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学术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将中华学术传播到国际社会,许多学者和翻译家致力于将中华学术翻译成外语,以便更多人了解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华学术外译书目,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传统学问的各个领域和重要著作。

这些书籍不仅提供给海外读者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学问的机会,同时也为国内读者提供了一个参考资料库。

哲学与思想1.《道德经》–作者:老子–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阐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其内容涉及道、德、无为等概念,对于人类行为准则和社会伦理有着深远影响。

–外译版本:《Tao Te Ching: The Classic Book of Integrity and the Way》(作者:Lao Tzu,译者:Jonathan Star)2.《论语》–作者:孔子及其弟子–内容简介:本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

通过对人伦关系、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探讨,论语对于塑造中国传统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外译版本:《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译者:Arthur Waley)3.《墨子》–作者:墨子–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古代墨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包含了墨子对于爱、兼爱、非攻等观念的阐述。

墨子提倡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并反对战争和暴力。

–外译版本:《Mozi: Basic Writings》(作者:Mozi,译者:Burton Watson)历史与文化1.《史记》–作者:司马迁–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夏朝到西汉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研究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文献。

–外译版本:《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作者:Sima Qian,译者:Burton Watson)2.《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影响世界的十部中国典籍

影响世界的十部中国典籍

影响世界的十部中国典籍作者:张小玲来源:《高中生·青春励志》2011年第07期《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一部曾经影响世界科技进步的奇书。

它不仅记载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药物资源,还记载了一些从海外,如波斯、印度及地中海等地区传入的天然药物及其相关知识,对世界自然科学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草纲目》被欧洲科学家誉为“从中世纪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型时期,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最高水平的古典科学杰作”。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则这样评价: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传入日本后被多次翻刻及注释,对日本药物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草纲目》在韩国和越南也受到欢迎。

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又被译成法、英、德、俄等多种文字广泛流传,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

《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它首先流传到日本。

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者竞相传阅和传抄该书。

特别是关于技术方面,它成为一般日本学者的优秀参考书,其影响波及到日本的思想界。

在18世纪时,日本哲学界和经济学界兴起了“开物之学”。

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受了《天工开物》的影响。

欧洲也受到《天工开物》的影响。

早在18世纪时,该书就流传到了欧洲。

19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家儒莲将《天工开物》部分内容译成法文发表。

他的译文还被转译成英、德、意、俄等多种文字,在欧洲学术界受到很大的重视。

欧洲人首次使用竹纤维造纸,也是受到《天工开物》的启发。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读过儒莲的译本后,称之为“权威著作”。

英国化学家梅勒和俄国植物学家贝勒都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引述过《天工开物》的内容。

20世纪以来,《天工开物》继续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

德国和美国的学者相继部分或全部译介了《天工开物》。

《易经》《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以石听泉的英文译著为考察中心

《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以石听泉的英文译著为考察中心

第20卷第3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0No.32019年5月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May 2019‘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以石听泉的英文译著为考察中心郭摇恒(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收稿日期] 2019⁃01⁃31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山海经“海外传播发展史研究”(18SA01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郭 恒(1972 ),女,安徽淮南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㊁神话学㊂[摘 要] 美国学者石听泉2002年出版了英文译著‘中国奇物神话 〈山海经〉中的精怪“,在为数不多的‘山海经“英译本里有自己的特色,且比较系统㊁成熟,值得深入发掘㊂文章就石听泉译著中体现的对‘山海经“的神话学思考进行了评介㊂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对‘山海经“中 精怪”的理解;二是 巫”和‘山海经“关系的探寻;三是‘山海经“中展现的传统中国宇宙观㊂同时对国外学者的批评作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发表时间相近㊁主旨接近的比埃尔‘山海经“译本,对石听泉的研究进行了评价㊂目前,国内关于石听泉的这一节译本的介绍尚未见到,此文旨在为神话学㊁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㊂[关键词] ‘山海经“;石听泉;英译本;神话学;精怪[中图分类号]I206/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DOI]10.15883/j.13⁃1277/c.20190302908一㊁‘山海经“英译概况及石听泉其人其译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经典著作,作者不详,成书年代约在东周至秦汉之间①,是研究中国上古社会的重要文献,保存了上古时代民族㊁宗教㊁地理㊁医药㊁生物㊁矿产等多方面的丰富资料,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重㊂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山海经“的英文全译本已有三个㊂②而‘山海经“的节译本虽早在1888年即有发现,但都极其零星㊂③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相对正式的节译本,包括美国学者约翰㊃威廉㊃史福勒尔(John William Schiffeler)翻译的英文版‘山海经传奇“(The Legendary Creatures of the Shan Hai Jing ),1978年由台湾Hwa Kang Press 出版㊂④而较晚近的,2002年美国学者石听泉(Richard E.Strassberg,1948 )的节译本 ‘中国奇物神话 <山海经>中的精怪“⑤(A Chinese Bestiary :Strange Creatures from the Guideways through Mountains and Seas ),则更为系统和成熟,旨在通过插图版奇异动植物及神祇的介绍,向国外英文读者介绍这本神话学典籍㊂它在‘山海经“诸英译版本里比较有特色,融汇了译者自身的理解和思考,其中核心是对于‘山海经“的神话学视角解析⑥,值得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研究㊂节译本作者石听泉教授,曾经执教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与文化系㊂其研究兴趣包括游记㊁神话㊁说梦㊁插图小说和中国传统园林㊂⑦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见到国内对于石听泉这一‘山海经“节译本的介绍和评析⑧,希望籍此文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和神话学研究提供借鉴㊂石译本对奇异生物有关的原文部分章节进行了翻译和解释㊂依据的版本是郝懿行1809年的‘山海经笺书“,其中也包括郭璞的注释㊂还参考30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了其他人的注释,中外古今都有,包括毕沅㊁王绂㊁吴任臣㊁王崇庆以及近人袁珂㊁弗拉卡索(RiccardoFracasso)㊁马修(Remi Mathieu)㊁郑小杰㊁比埃尔(Anne Birrell)等㊂节译本的插图依据晚明1597年王崇庆编辑再版的木刻珍本‘山海经释义“,包括蒋应镐绘制的76副木版画㊂呈现了350多个形象(包括神㊁鬼㊁英雄㊁异域人和其他怪物)⑨石听泉对‘山海经“的英译历史和这本书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同时给出了不同计量单位的换算,中国各朝代起止年份以及专词缩写等㊂这本书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介绍(第1⁃79页);二是正文(第83⁃228页)呈现了这76幅图,然后是相关章节的翻译和简短的评述;最后是注释(第229⁃252页)㊂⑩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石译本中对‘山海经“背后神话学因素的关照,而非译文中运用的翻译策略与语际转换技巧层面的探讨㊂因此会摭取与此主题相关的内容,而有意地忽略对语际翻译方面的探讨㊂主要就以下几点展开讨论:(一)比较视域下石听泉对‘山海经“中 怪”的深入理解;(二) 巫”和‘山海经“关系的探寻;(三)‘山海经“中的传统中国宇宙观㊂二㊁ 怪”与古代中国早期信仰:比较视域下石听泉对 怪”的理解 中国古代文献中,‘山海经“记载了大量奇异的神㊁人与动植物㊂对这些奇特生物的理解以及相关翻译就很关键㊂石听泉对关键词进行了说明,他把目前这卷书命名为 bestiary”(动物寓言或动物神话)㊂他试图通过使用这个词和其它前现代文化中普遍相似的情况建立起某种联系,其它古老文化中也存在着出于引导大众,满足好奇心或娱乐目的而收集的一些活的畸形生物㊂同时他也指出‘山海经“中的这些精怪(奇异生物)〇11和欧洲中世纪晚期的那些动物是不一样的㊂ 这些奇异生物几乎从不会作为神学上区分善恶的工具,而得到讽喻性的理解㊂相反,它们被看做是遍布大地上的真实的实体㊂作为天地间生态体的一部分,它们和人类生活在一起,难以记清,需要后者了解如何辨认它们,从而采取适当的策略和它们共同生存㊂”〇12其实石听泉的目的,对当代英语语言的读者而言,是能获取关于古代中国一种重要的世界观㊂他认为后人了解更多的是早期中国幸存下来的哲学和历史书籍,这些书籍大多数保存的是智识阶层㊁官员和统治者提出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议,而‘山海经“与之不同,它保存的视角更具备传统中国人的信仰特点,无论哪个阶层㊂〇13石听泉令人感动之处,在于他对‘山海经“内描述的奇特居民”的敬意,你能感觉到他对中国古代人㊁物共处一个世界的深刻理解,对这些奇特生物背后文化特殊性的尊重㊂那么到底如何来理解‘山海经“里的精怪呢?石听泉先归纳了怪字的解释㊂他指出在最古老的汉字字典‘说文解字“中, 怪”只是被简单解释成 异”,或 不吉利的反常”,反映了汉代政治当时谶纬的风气㊂在早期文本中, 怪”更广泛地用来表示非正常的㊁超人的现象和对这些事物典型的敬畏之情㊂把 怪”字和传统中国世界观联系起来,石听泉认为:这恰恰是传统中国世界观的特点,诸如此类的生物被看做是自然环境有生命的一部分,而非超自然的或来自另一个世界㊂尽管难以辨认㊁经常变化,只要他们愿意,他们还会在人前现身,为了某种有益于人或者给人造成负面影响的目的㊂在这一制式化的宇宙中,高级神祇,如同政府官员一样,被假定负责祭祀和祈求,只要是在正确的仪式条件下㊂同时魔鬼在巫术㊁咒语和灵媒的帮助下会被祛除㊂这种文化会获取一些有益的动物来帮助人们将那些逝去的灵魂带入另一个世界或者踏上通往天堂的精神之旅㊂〇14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石听泉眼中的神话动物或者说精怪,毫无贬义,也不像其他文化下那样,被附会成某种具有特殊隐喻意义的动物㊂精怪,或者说奇异生物,在传统中国信仰体系下,是和其它生物平等地共处于同一个时空的特殊生物,而且多半含有某些令人敬畏的因素㊂这种理解比较恰当地诠释了早期中国信仰和文化的特点,可以说切中肯綮㊂作为 古今语怪之祖”(明代胡应麟语)的‘山海经“里,记录了各式各样的 怪物”,对此国内有几种看法:一种最为人接受的可能就是 想象的产物”㊂常金仓认为,书中的怪物是古人对远方民族荒唐想像习惯下的产物㊂ ‘山海经“中绝大多数的志怪神话并非史前文化的 遗存’,而是在战国时代根据特定社会需求对前赋文化做出的新综合㊂”〇15一种是附会解释说,如刘宗迪认为这些所谓的怪物不过是人们以自己熟悉的生物为底本来解释一些比较少有的动物而已㊂他第3期郭 恒 ‘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31 在一篇文章的结尾曾这样总结: ‘山海经“本非妖兽谱,也非志怪书,而是一部古老的科学博物志㊂”〇16这两种看法一虚一实,那么如何看待‘山海经“中的精怪,对于中国学术史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陈连山曾撰文指出,如何评价‘山海经“的神怪内容,是中国传统学术和现代学术的一个分野㊂在传统史学世俗理性眼光的审视下,‘山海经“包含的神怪因素成为致命缺陷〇17”,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历史上从事‘山海经“研究的人很少,甚至在清代‘四库全书“归类上也被归为子部 小说”类㊂西方文化模式中具备超自然的宗教传统,这种传统最终赋予了现代价值体系对‘山海经“中神怪代表的古老的原始地位的肯定,摒弃了传统价值观对于圣贤的崇拜,对于不可知怪异事物的贬斥,从而造成了现代‘山海经“神话研究的基本格局㊂〇18应该承认‘山海经“最大的看点和最核心的因素就表现在这些精怪身上㊂因此对于精怪的态度和理解决定了学者的研究思路和走向㊂也许正因为没有受到过多儒家思想的影响,石听泉对精怪的理解,首先是一种平等基础上的尊重,建立在他对于早期中国原始思维了解之上,也得益于现代汉学家的思想影响〇19,从文本和注本的阅读出发,没有鄙视,没有猎奇,也没有过度渲染,客观㊁平实,难能可贵㊂正因为对精怪内容重要性的认识,石听泉才专门以精怪为基础形成了这一节译本㊂他对于精怪之虚实不做穷究,而是关注精怪存在的背后,令他饶有兴致的史前中国神话思维和文化模式,这种思路对于‘山海经“的海外传播有相当的助益㊂三㊁从‘山海经“起源探讨到 巫”的早期职能及历史演变分析 什么人会拥有这些精怪的知识?石听泉认为,神话中记载的古代杰出帝王拥有关于这些奇异生物的知识并在民众中传播㊂这其中就有代表人物大禹,‘左氏春秋“中就记载了禹铸九鼎,刻物以辨的神话故事,历史传统中,禹的九种青铜器皿也变成了政治合法性的象征被传至后世的商周,直到秦时消失㊂传统上认为禹(也有认为是禹和益或伯益合作的)始作‘山海经“及早期的宇宙图志㊂〇20这里石听泉对权威人物的巫师身份相当关注㊂比如大禹的巫师身份,如他提到 禹似乎一直为人尊重,尤其为各种女巫,巫师及其他神秘实践者所尊重,其中有些人还表演一种称之为 禹步”的魔力舞蹈,早在战国时期就常常用来保护旅行者,祛除邪魔㊂〇21那么大禹的类巫师身份及其被赋予的‘山海经“起源说有什么联系?鲁迅曾提出‘山海经“起源于早期中国的巫术,石听泉予以认同,同时他进一步推测:认同‘山海经“的巫书说肯定是代表了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反映了奇异生物背后的万物有灵观和鬼神信仰,这种信仰采用了神话式的表达,风格上通过设计一种重复的模式,对自然界的种种要素加以神话式地命名和列举㊂有些内容可以上溯到商代信仰,有些甚至更早㊂〇22这就牵涉到了巫师和王族及政权的联系问题㊂石听泉指出,今天大多数学者确信,远古时期中国许多本土族群的文化本质上可能就是巫教㊂这种巫不是和国王身份一致,就是和政治权威有密切关系㊂比如,发现的最早写有 巫”字的甲骨就和王室的占卜有关㊂他把巫和萨满看做是相似的,因为从文本中可以发现巫的主要技能就是精神之旅和在出神状态向神祇祈祷〇23㊂石听泉指出,这种巫 萨满传统被东周的文学传统和哲学家㊁历史学家及知识分子所忽视,因为他们在获取贵族支持中与这些巫师们进行过竞争,因此,对巫师的刻画往往是零散的,而且大多暗含了负面的评价㊂〇24但早期巫师的职能在‘山海经“中仍可清晰地见到:巫师的社会组织鲜为人知,和他们直接相关的神圣文本也没有流传下来……巫师们还精于草药㊁占卜㊁解梦㊁出神㊁预兆㊁家谱㊁神话㊁地理㊁天文历算㊁祭祀㊁神圣展演㊁造雨以及其它起死回生的仪式㊂所有这些都能在‘山海经“一书中发现㊂〇25其它古籍中也可以看到巫在当时的重要作用㊂‘国语㊃楚语“中对楚昭王和观义父的一段话说明了巫师的性能和作用,包括巫师在政府中担任的职位㊂他们不仅在官方信仰中起作用,也进入了政治结构中㊂对巫师地位的变化,石听泉作了归纳㊂〇26他认为历史的发展,使得东周时期,代表巫术文化的政治权威受到新起的政治贵族的压制,后起的新贵占据了统治地位,使得‘山海经“代表的多样化的口传文化被后来的书面文化代替,出现了诸子百家的局面㊂巫师阶层也变为新兴统治阶层的附属㊂新的统治阶层可能一方面保留了他们代替的32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那个阶层的神祇和神圣祖先,一方面也以国家的名誉篡夺了以前统治者祭祀重要自然神的专属权利,而巫师们对此时有抵制㊂石听泉这样总结道:这种大量著述的情况确实可以称得上是 文本革命’,各个不同智识学派的成员以接近或超出巫师技能的传统领域传播各种思想体系㊂”〇27石听泉还从其对神话和怪异的态度,列举了墨㊁法㊁庄㊁儒㊁旬等流派主要典型特点㊂最后总结道: 所有这些学派,以及包括左传之类历史著作的作者都积极地有选择地将神祇和帝人格化,把他们发展成模范的政治统治者㊂”〇28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阶层,即以阴阳 五行思想为基础的新型阶层 方士”㊂书面保留知识的形式带来仪式知识掌握的可能,这样巫的特权就不得不下降 巫被隔出政治体系,受到限制,成为主流文化的边缘㊂除此之外更加普遍的是后来道教和佛教的出现,如道教中天师派吸收了巫的神秘仪式,直接挑战巫的地方权威,方士作用逐渐微弱㊂〇29无疑巫师的身影和职能在‘山海经“一书中无所不在,那么巫师在此书的形成上起过什么样的作用呢?这就涉及到关于‘山海经“作者问题的讨论㊂石听泉指出了巫师曾编撰过此书,但还有其他人编撰㊂不可否认,巫师们在竞争阶段为了对抗以文本为基础的流派,希望通过他们自己的书面著作来保存其知识或强化他们的口头权威,书中有些篇章是由他们写的㊂更可能的是更广泛的专家包括神秘哲学家,后来被称作术数家的,还有其它的民间学者编撰此书作为参考㊂贵族个人㊁王朝图书馆也有从书面和口传中收集资料㊂后来,为了满足政府行政部门和赞助者的出于实际的需要,即要了解更多外部世界,此书陆续增扩㊂很明显,‘山海经“成书有年,内容多样,目的不一㊂〇30综上可见,石听泉在广泛借鉴参考了其他中国本土学者和国外汉学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巫师在‘山海经“中体现的分析,对巫的身份㊁职能及其历史演变作了一次相对系统的梳理㊂这其中大多是对已有研究和定论的介绍,除了零星可见的富于启迪性的思考外,很少深入的专门性的阐释㊂石听泉的目的之一就是向英语世界的一般读者介绍‘山海经“中的精怪世界,就这点而言,他已做得足够多了,早已超出了一般读者的需求㊂当然对于专门领域的学者而言,似乎的确没有什么能进一步启发他们的特别的创见和思考㊂四㊁从早期多样世界观到经典华夏中心观:‘山海经“古老宇宙志解读 ‘山海经“的出现反映了国家和文化统一的需要,以及基于这种需要对古老宇宙志的再现㊂正如上个专题所讨论的,巫的作用被削弱后,对书面文本的新依赖成为权威之基础,‘山海经“作为中国保存最早的宇宙志,反映了这一最后的趋向:围绕着由四个方向的边界和海洋环绕的中央地带来组织㊂〇31体现了统治者对世界多样化信息的组织,为中央的统一的中国建立更加系统的整体结构㊂宇宙志因此被证实在引导帮助帝国的扩张有特别的用处,因为他们已经制定了策略:即如何面对以及如何成功地吸纳异域他者㊂对后来的读者而言,也从观念上显示了一种有力的策略:即操纵统治文化的力量,从内部和它的外部关系上同时进行㊂〇32石听泉指出早期的中国人通过系统的空间化策略,战胜对他者的恐惧,从整体上促进国家和文化的统一㊂比如战国期间的官方和民间图书馆都拥有各种各样用字或者图来表现的宇宙图志㊂他们采用的命名和描绘奇异生物的叙述毫无疑问地反映了早期中国关于中央的文化原型㊁差异和更多的对于未知的恐惧㊂这种倾向在西方也有,从古希腊开始,就曾经创造进化计划,把这些差异投射向更早的文明较低的年代或技术不发达的 原始”民族㊂不过中国人试图通过一种范畴,即一直被称之为 系统化地努力空间化所有他者的范畴”来达到他们的类似目的:即把事实和想象构筑在诸如‘山海经“之类的著作中,从而把众多奇人异兽分布在一个广大的神圣的地理空间,居住在神圣时间的永恒当下中㊂尽管也会包括历史事件和宗谱序列,这种命名实质上超越了线性的暂时时间,隶属于一种可重复的韵律,这一韵律存在于自然过程㊁神话和仪式中㊂关于世界新知识的书籍继续发展,并集中起来㊂主要封建邦国使用的典籍在范围㊁细节和组织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整体性的视野,这种视野映射出他们达成的同质的政治灵感,以及国家的再统一意识㊂〇33石听泉总结了一些学者关于楚地作家写作‘山第3期郭 恒 ‘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33 海经“的论点,认为此书反映了楚地的世界观㊂认为楚国一方面和中原文化有共同点,另一方面,随着领土的扩大,有对非汉邦国(non⁃Chinese States)文化和信仰的吸收,肯定楚地是促成此书的关键㊂并以同在楚地产生的典籍‘老子“和‘庄子“为例来佐证:〇34楚国在其领土面积最大的春秋时期,相当成功地吸收了周边非汉邦国的信仰和艺术风格,并逐渐合流,因此在‘老子“和‘庄子“之类的文本中就特别地提到其它具有巫和鬼神色彩的活动,对自然神的崇拜,早期道教哲学等㊂哪怕在战国时期已经逐渐衰落了,这些巫教仪式仍在东扩㊂因此尽管缺少决定性的证据,仍然存在一定的理由把楚地看做是形成山海经的关键地方,甚至尽管书里的内容反映的世界观也有更多来自北方或西面的国家如秦㊂〇35在谈到‘山海经“的世界观时,石听泉认为‘山海经“包含了许多世界观,从简单的史前创世神话,到战国秦汉时期哲学家们的更加系统的样态㊂他对这种宇宙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并认为最根本的一点,这种宇宙观是在相连的天地下,通过记载大量的山川湖海等自然地理形态构建㊂关于天空的就是后来最著名的 伞状天堂理论”(Umbrella⁃Heaven Theory):即天圆地方,关键的地方由圣山来支撑㊂〇36大地本身就是从中心或里面的区域沿着四个方向延伸开去的大片平坦的土地㊂石听泉同时认为‘山海经“中的地理描述体现了华夏中心观㊂两个地理关键词支持起来这种经典华夏中心观(the Classic Sinocentric Worldview):四海(the Four Seas)与四极(the Four Extremities)㊂他认为早期中国不同的地域,本地文化和民族都不能演化成一个普遍的,将自身看做单一的华夏民族的概念,除非通过和周边的未开化之民进行比较〇37㊂他把‘山海经“看做是反映由四海包围的中央之地的中华文化圈这种概念的早期文本㊂这些概念就通过社会政治的系列体系反映出来,比如拥有房屋㊁自己的家庭谱系以及对故乡的最初认同意识等㊂〇38‘山海经“里出现了500多种奇异生灵,对此石听泉认为他们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多种地方文化下的信仰㊂这些奇异生物的外形,他注意到,除了极少的可被视为人类外,绝大多数都是在基本形体上加上一些额外的特征㊂〇39而且通常对这种混杂的生物都会有一些公式化的描述,大的分类上可以确定是某种生灵,如神祇㊁人㊁兽㊁鸟㊁鱼或其它,比如陆吾,就是一位神祇,虎身,九尾,人面,虎爪;讙头则人面,有翼,鸟喙㊂石听泉对这些公式化的具体表现总结为六种情形㊂〇40现代学者对于这些神祇外形上的混杂特征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这显示了萨满的能力 穿越天地和更高神祇交流;另一种认为,这种混杂形式反映了一种转变:从早期动物神祇向更高的拟人化形式的转变㊂〇41对这种中国久已存在的多重构建的混杂形式,石听泉试图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求解释㊂ 关于怪兽的核心身份加上额外成分的这一特征反映了封建城邦的多元本质,也是对中国背景下,重要历史发展阶段的应对㊂优势力量的取得并不是通过合并或演变而是通过诸因素的聚合㊂”〇42石还指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统治者之间的联姻和宗教间的调和来实现㊂这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楚国,它通过吸取中原地区商周的文化,同时和相对野蛮的文化并存,如巴蜀㊁蛮㊁夷㊁吴越等,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身份认同㊂〇43石听泉在对‘山海经“宇宙观的变化进行的考查中,注意到了早期宇宙观的多样性㊂也认同后来发展出的华夏中心观㊂尤其注意到了‘山海经“中的奇异生灵背后的不同时空下信仰的多元性,其中楚地是典型代表(石听泉似乎特别喜欢以楚地为例)㊂这种以历史为经,不同的地方为纬,进行的相对简明而系统的阐释,应该说在效果上是相当不错的㊂同时,也可以从他的阐释中找到形成这些结论的思想之源㊂可以说,石听泉特别善于借鉴,广取博收㊂在他附录的注释中有对引用或延伸材料的说明,取材相当广泛,既有对国外各个领域致力于中国研究的学者(如马伯乐㊁卜德㊁鲁惟一㊁张光直㊁比埃尔㊁林已奈夫㊁伊藤清司等)观点的介绍与借鉴,也有对中国相关领域学者成果的介绍,如对历史上有名的注释者郭璞㊁郝懿行等的细致研读,对陈梦家㊁程憬㊁郑德坤㊁顾颉刚㊁袁珂㊁马昌仪的借鉴等等㊂可以说这一部分体现了石听泉扎实的学术功底㊂这一段里至少可以看到两位汉学家的身影:一是英国学者比埃尔,‘山海经“的第一个个人英文全译本译者,中国神话研究专家;二是美国学者艾兰,研究早期中国史的同时也特别关注中国神话㊂前者着力地构建了‘山海经“中的华夏中心观〇44;后者曾撰文专门谈到书。

关于民族典籍海外出版传播的思考

关于民族典籍海外出版传播的思考

关于民族典籍海外出版传播的思考李佳凝【内容摘要】对外出版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出版事业获得蓬勃发展。

我国的民族典籍蕴涵独具特色的文化精髓,对国内外读者具有特殊的魅力。

促进和发展民族典籍的海外出版是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文从影响出版传播效果的因素如讯息内容、转换策略、媒介手段和受众对象等多个方面,对民族典籍的海外出版传播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对外出版;翻译;民族典籍;海外出版传播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向世界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弘扬。

民族典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块瑰宝,其海外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播过程中向海外读者展示了中国多民族的文化特色。

做好民族典籍的海外传播,促进各国文化交流,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在文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下,新时期民族典籍的海外出版和传播事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它不仅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时代要求,也要满足海外读者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本文从影响出版传播效果的因素出发,从讯息内容、转换策略、媒介手段和受众对象等多个方面,对提升民族典籍海外出版传播效果提出了建议。

一、民族典籍海外出版传播的价值和意义传世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典籍按现代学科分类,不仅包括历史、语言、文学、哲学、科学、艺术,还包括医学、经济、军事、天文、地理、法律等种类的作品。

一个民族历经传作者简介:李佳凝,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民族翻译》编辑部办公室主任。

承保留下来的文化典籍,不仅蕴藏着祖先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而且是这个民族延续至今并保持其民族文化特性的基础和根本之所在。

1民族典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中华民族典籍,包括少数民族典籍和汉族典籍,狭义指除汉族典籍之外的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典籍。

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典籍作为我国典籍和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珍宝般熠熠生辉。

古今中外九种三大奇书

古今中外九种三大奇书

古今中外九种三大奇书一、上古三大奇书《山海经》与《易》、《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

它有如下几个特点:述图之书、远古史料书、记述了与东方夷族的关系、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时的顺序不同。

第一,《山海经》为述图之书。

刘锡城在《全像山海经图比较》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13首》)、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曾有“山海图”流行于世。

而且据说《海经》部分是图在先、文后出,因而“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

马倡议也认为:“《山海经》的母本可能有图,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据图为文(先有图后有文)的书,古图佚失了,文字却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山海经》。

” 刘宗迪写道:“《海经》的荒诞色彩和神话色彩,与这本书的特殊来历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来历在古代典籍中是独一无二的,简单地讲,这本书是述图之作,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海经》,先有图,后有书,书中的内容是对一幅图画中内容的写照。

《山海经》中的文字多静态的刻画,而少动态的叙述,多记空间方位,而少间时间进程,其述图特点可谓一目了然,其实,前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最早指出这一点的是宋代学者朱熹,但前人在这一点上都有同一个误解,即认为整部《山海经》包括《山经》都是有述图的。

实际上,像《山经》那样包罗万象的博物学知识是不可能在图中画出来的,更何况其中还记载了很多动物的声音、习性等等,这些内容又如何能用图画表现出来呢?除非古时候已经有了现在这样的多媒体技术。

不过,《海经》所凭借的图画早就佚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中都有插图,怪怪奇奇,琳琅满目,那只是后人根据书中的内容想象增补的,与我说的古图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

明季广东涉外典籍及其史源考述--以《东夷图说》《诸夷考》为中心的考察

明季广东涉外典籍及其史源考述--以《东夷图说》《诸夷考》为中心的考察

有明一代,以“海禁”为导向的对外政策虽显保守,但出于政(宗藩朝贡)、商(经商贸易)考量,明王朝与海上诸国的交往其实络绎不绝,在某些时期甚至热络频繁。

在东南沿海诸港中,明初于广东之广州、福建之泉州(后改福州)、浙江之明州设置三市舶司,“掌海外诸蕃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闲其出入而慎馆榖之。

”a 三市舶司后废立不一,惟存广东司。

明嘉靖朝以还,“广州—澳门”双港成形,贡舶、商舶分流,通贡、通市两别。

此种灵活的对外体制,基本适应了“大航海时代”初期商贸与对外交往的要求。

万历初年,任职广东的蔡汝贤、游朴是广东“外夷”事务的直接参与人。

尤为可幸的是,他们的涉外见闻,见诸于文,汇为编,留于世,提供了窥视当时华夷之情的重要史料与视角。

本文将梳理这些涉外文献,并追溯它们的史料来源,以期呈现它们在诸多涉外文献所构成之谱系中的地位。

一万历初年,宦游岭海的蔡汝贤、游朴面对广东复杂多变的“夷务”“夷情”,本着经世致用的守官情怀,分别撰写有《东夷图说》《岭海异闻》《岭海续闻》以及《诸夷考》等书,记载了他们在粤“夷务”见闻,汇总了海上交往诸国之情,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广州—澳门”对外交往概况。

蔡汝贤,字用卿,一字思齐,号龙阳,松江华亭人。

据崇祯《松江府志》载,蔡汝贤“为孝廉十四载成进士,年已四十有六。

”b 蔡汝贤为隆庆戊辰科进士(隆庆二年,1568),由此可知,蔡汝贤乃嘉靖元年(1522)生人。

作为隆庆新军,蔡汝贤仕宦生涯起于大名府推官,终于南京兵部右侍郎(万历十九年至万历二十一年,1591—1593),“致仕归,踰年卒,享年七十有二。

”c 蔡汝贤与广东颇有渊源,曾*本文系“ 《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项课题”(2016GZY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代国庆,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广东 广州,510631)。

a 《明史·志第五十一》卷75,职官4。

b 崇祯《松江府志》卷40,贤达5。

介绍人文历史 海外历史的书籍

介绍人文历史 海外历史的书籍

介绍人文历史海外历史的书籍
1.《狼与雏菊》
2.《给大家看的印度通史》
3.《一张表读懂世界史》
4.《城市的耻辱》
5.《一书通识五千年世界史》
6.《夏威夷史》
7.《火药、枪炮与革命》
8.《轮子、战车与帝国》
9.《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五):镰仓时代》
10.《罗马帝国史:从奥古斯都即位到西罗马帝国灭亡》
11.《致厄瓜多尔再致厄瓜多尔》
12.《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世界史》
13.《维多利亚女王与日不落帝国的黄金时代》
14.《全球化简史》
15.《12世纪文艺复兴》
16.《承认:一部欧洲观念史》
17.《诺曼征服英格兰》
18.《欧洲外交史1815-1914》
19.《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一战”为何爆发及战后如何
重建》
20.《四君主:查理五世、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八世与苏莱曼一世》
21.《土耳其革命1908—1909(华文全球史)》
22.《维克多雨果回忆录》
23.《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华文全球史)》
24.《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
25.《查理一世:内战之火与英国王权变革1625—1649》
26.《海洋帝国的崛起:尼德兰八十年战争1568—1648》
27.《殖民、争霸与现代北美的诞生:新法兰西与新英格兰(华文全
球史)》。

海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

海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

海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意在简要介绍主题和目的的重要性,以及为读者提供文章的整体框架。

在本文中,我们将要讨论海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并分析其对于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而海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不仅提供了不同文化视角下的解读,还丰富了西方学术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本文将主要介绍两本海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分别为书籍A和书籍B。

通过分析它们的背景介绍和重点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书籍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总结这两本书籍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并思考海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海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本书籍的背景介绍和重点内容,以及对于它们的研究成果的总结。

最后,我们将对海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篇章布局,以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以下是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示例:文章结构为了系统地探讨海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包括对海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意义的简要介绍。

同时,本部分还会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进行说明,以确保读者对文章整体框架有所了解。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两本代表性的海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分别是书籍A和书籍B。

对于每本书籍,我们将提供背景介绍和重点内容的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成果。

通过对这两本书籍的深入探讨,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海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结论部分将总结书籍A和书籍B的研究成果,概括并分析两本书籍在海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重要贡献。

《颜氏家训》的海外传播与影响研究

《颜氏家训》的海外传播与影响研究

收稿日期:2023-11-11作者简介:谢琳惠(1963 ㊀),郑州西亚斯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刘明埔(1997 ㊀),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㊂∗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基于中原地区家谱的中华优秀家风家训搜集㊁整理与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BTQ012㊂‘颜氏家训“的海外传播与影响研究∗谢琳惠1,刘明埔2(1.郑州西亚斯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㊀451150;2.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河南郑州㊀450001)摘㊀要:‘颜氏家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巨作,被誉为 家训之祖 ,在海外影响甚广㊂‘颜氏家训“走出国门,是唐朝中叶作为东渡典籍传入日本;20世纪末至今,著作被译成日㊁韩㊁英等多种语言文字,得到广泛的传播,受到同为传统儒家文化圈的日韩学者及欧美学者的青睐㊂文章利用文献分析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推广㊁‘颜氏家训“的海外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颜氏家训“能够在海外产生影响主要取决于其系统完整的家训文化内涵㊁真实的历史资料及清晰易懂的语言表述,但存在传播广度及译介深度欠缺㊁实用性较弱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扩大国际传播范围㊁完善相关研究机制㊁拓宽推广渠道等策略,以期通过系统梳理‘颜氏家训“的海外传播与影响现状,分析不足并得出启示,为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走出国门提供经验㊂关键词:‘颜氏家训“;典籍外译;传播与影响中图分类号:G250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3)12-0128-05㊀㊀‘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灭陈朝以后㊁隋炀帝即位之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㊁教育家颜之推为记述个人经历㊁学识思想及教育子孙所著的家训作品,全书共二十篇,涉及立身㊁治家㊁处事㊁为学等方面㊂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㊁完整的家训著作,该书不仅受到我国历代学者的广泛关注,还受到很多国际学者的青睐,但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著作所涉及的事理㊁学识思想或细化的教育学㊁文学㊁文献学等方面,有关其传播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㊂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输出情况及‘颜氏家训“的海外翻译与研究情况等,探讨了以‘颜氏家训“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海外传播㊁影响和接受的现状,以期为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的海外传播提供经验㊂1㊀传统文化的对外推广㊀㊀文化典籍的海外传播需要经历对外推广㊁海外翻译㊁海外研究等过程,成功的对外推广能够推动文化典籍走出国门,扩大著作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海外学者进行翻译与研究㊂文化典籍的对外推广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与推广力度㊂㊀㊀随着我国经济与政治地位的提高,提升文化软实力㊁建设文化强国这一目标逐渐明确,中华文化 走出去 的战略也正在稳步推进㊂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运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㊁孔子学院等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支持以中华典籍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项目走出国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1];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文化输出的重要性,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化文明交821第43卷第12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12月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㊂㊀㊀20世纪末至今,我国 大中华文库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等一系列由政府牵动的对外翻译系列工程陆续立项与实施,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为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的对外推广提供了政策保障,为文化典籍的海外传播与研究奠定了基础㊂‘颜氏家训“这一传统文化典籍的对外推广得益于我国首次系统且全面的外文版中华文化典籍出版工程 大中华文库 ㊂该工程于1995年正式立项,选择包括‘颜氏家训“在内的代表我国先秦至近代的历史㊁文化㊁哲学等领域的100部经典进行翻译与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包括‘颜氏家训“在内的百部文化典籍的海外传播与研究,让更多的国际学者阅读中华文化典籍,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㊂2㊀‘颜氏家训“的海外翻译与研究㊀㊀随着 东学西传 这一文化浪潮的兴起,一些优秀的文化典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㊂文化典籍真正地走向世界,既要有广泛的流传范围,也要有不同国家学者进行翻译与研究;既要得到外国学者的认可和接受,也要与不同国家的文化㊁现实相结合㊂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颜氏家训“自唐朝中叶作为东渡典籍传入日本后,在走向世界这一进程中占据靠前位置,既受到同为传统儒家文化圈的日韩学者的欢迎,也受到拉丁文化圈的欧美地区学者的青睐;既有不同语种的翻译版本,也有不少著作对其进行引用㊂本研究按照不同语种对‘颜氏家训“在海外的翻译与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其进一步走向世界,为更多文化典籍走向世界提供经验㊂2.1㊀‘颜氏家训“在日本的翻译与研究㊀㊀‘颜氏家训“最早于唐朝中叶作为东渡典籍由奈良时代入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带回日本,对日本家训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日本的第一部教育类著作‘私教类聚“就是吉备真备以该本 家训之祖 为范本,依据其体例撰写而成[2]㊂自此,‘颜氏家训“开始在日本流传并产生影响㊂㊀㊀有不少日本学者对‘颜氏家训“进行翻译,通过搜索日本网站CiNii(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发现以‘颜氏家训“为主题的日文书籍共计14本,其中埃森彻与森谷浩的‘顔氏家训“(PHP 研究所)㊁山内孝道的‘顔之推评传“(明德出版社)两本书主要是对‘颜氏家训“一书的文史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其他为‘颜氏家训“的日文译本,以宇都宫清吉的译本为主,共有四个版本,由平凡社分别于1968年㊁1969年㊁1989年㊁2008年出版;此外,宇野精一所著译本于1981年由明德出版社出版㊁久米旺生所著译本于1990年由德间书店出版;‘颜氏家训“的最新日文译本主要有2018年由林田慎之助翻译㊁讲谈社出版以及渡边义弘翻译㊁汲古书院出版两个版本㊂㊀㊀诸多日文译本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了‘颜氏家训“在日本的研究㊂笔者在CiNii 网站以‘颜氏家训“为主题搜索到相关论文31篇,且大多数发表于21世纪㊂相关研究既有通过‘颜氏家训“著作中所涉及的历史资料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也有对‘颜氏家训“所涉及的思想学识方面的细致化研究㊂其中,山崎宏在1965年发表的‘官僚与教养 以 颜氏家训⓪为例“一文通过分析‘颜氏家训“发现,古代中国官僚家庭为保持士族阶层延续性,尤其重视良好的家庭教养,从而对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进行了研究;渡边义弘2019年发表的‘ 颜氏家训⓪中贵族形象的展示和写作意图“和‘ 颜氏家训⓪中的 家 与贵族形象“两篇文章根据‘颜氏家训“一书的写作背景及所涉及的历史资料简要分析了中国古代的贵族形象;成天健太郎的‘从 颜氏家训⓪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依据‘颜氏家训“一书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南北朝时期的书法㊂冈崎雄一㊁冈本熊㊁藤村哲也㊁田中一辉等学者对‘颜氏家训“涉及的治家㊁学习㊁修身处世及音韵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与研究㊂渡边义弘的‘颜之推的佛敎信仰“通过剖析‘颜氏家训“的‘归心“指出颜之推通过 佛教中前世㊁今世㊁来世的三世观 ,向 俗世系统中的过去㊁现在与未来以及家族系统中的祖先㊁己身与子孙 的转换,构建了佛教信仰与家族之间的关联性;池田恭哉在‘ 颜氏家训⓪之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体现“和‘ 颜氏家训⓪中的礼传“中围绕 子当以养为心,父921谢琳惠,刘明埔:‘颜氏家训“的海外传播与影响研究∗㊀当以学为教 等家训内容,提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依据‘教子“‘治家“‘勉学“等内容分析了父当如何教子及父当教子等问题㊂此外,冈村繁的‘宇都宫清吉译 顔氏家训⓪“对宇都宫清吉翻译的1967年译本进行了评价;池田恭哉等研究者比较分析了‘颜氏家训“与‘冤魂志“‘私教类聚“及‘和名类聚抄“等著作的相关内容㊂2.2㊀‘颜氏家训“在韩国的翻译与研究㊀㊀受传统儒学文化的熏陶,‘颜氏家训“的韩文译本相对较多,笔者通过对韩国学术网站RISS的搜索发现,21世纪以来的韩文译本有近20个版本,林东锡于2004年翻译出版的版本是最早的译本㊂译本主要以王利器所著的‘颜氏家训集解“为底本,译者主要包括林东锡㊁金钟万㊁刘东焕㊁车顺福㊁朴正淑㊁郑再书㊁卢庆熙㊁陈基焕等学者,其中2010年由车顺福翻译出版的版本被收录到 大中华文库 ㊂这说明‘颜氏家训“在韩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㊂㊀㊀随着韩文译本的不断增多,对‘颜氏家训“进行分析研究的学者也越来越多㊂笔者通过对RISS和KISS两个网站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发现,韩国学者发表的有关‘颜氏家训“的学位论文共计9篇㊁期刊论文共计28篇㊂这些研究大多以‘颜氏家训“的韩文译本为底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颜氏家训“在韩国的传播与创新㊂㊀㊀韩学者李秀渊的学位论文‘ 顔氏家训㊃书证⓪译注“以王利器的‘颜氏家训集解“为底本,先对‘颜氏家训“的体系㊁版本㊁特点及‘书证“篇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从训诂㊁注释㊁校勘等方面肯定了著作的学术价值;韩学者申富荣的学位论文‘顔之推的教育思想“对颜之推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㊁教育思想内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进行系统分析,高度评价了‘颜氏家训“教育思想和方法的价值;韩学者鲁仁书的‘ 颜氏家训⓪中的儒学特征“根据‘颜氏家训“中颜之推所传授的人生哲理与智慧的核心,探讨了在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家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指出了颜之推从儒学角度确立家门的本体;韩学者安奇燮㊁尹锡礼的‘ 颜氏家训⓪音韵篇所述的南北音差异和语法意义“主要阐明颜之推对南北语音差异及其语法意义之间关系的论述;韩学者叶秀清的‘家训中文学思想的另类叙事 以 颜氏家训⓪为例“根据结构和叙述的特征,探讨了颜之推与其他文学评论家之间的区别,为详细研究北朝学者心态及其社会文化提供了崭新视角;韩学者金炳建㊁李宇镇和全善淑等对‘颜氏家训“一书所涉及的教育思想㊁教育方法及其对当地教育的启示等进行了分析研究㊂此外,金恩熙等韩学者也在一些期刊论文或著作中对‘颜氏家训“所蕴含的语言学㊁历史学㊁音韵学等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㊂2.3㊀‘颜氏家训“在英语国家的翻译与研究㊀㊀‘颜氏家训“的英文译本除了上述提到的典籍对外输出过程中宗福常译本,还有美国汉学家博晨光和邓嗣禹以中国学者周法高的‘颜氏家训汇注“为底本翻译的版本,该版本不仅对‘颜氏家训“原著内容进行了翻译,还对著作产生背景㊁作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㊁参考书目等进行了叙述,为读者和研究学者提供了帮助㊂1973年,美国学者丁爱博教授在为该英文译本写书评时说道,认可该译本对研究中国六朝文明具有重要价值㊂㊀㊀在英语国家,‘颜氏家训“的研究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丁爱博为主,他认为颜之推是一个崇佛的儒者,在‘六朝文明“一书中充分肯定了‘颜氏家训“一书对研究南北朝历史的重要性㊂1976年,丁爱博教授的著作‘北齐书 推传考论“由慕尼黑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欧美学者研究‘颜氏家训“提供了相对完备的资料,受到不少学者的青睐;1991年,其在著作State and societ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中,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南北朝时期士大夫家族的典型表现,他认为颜氏最关心的是士大夫,对于一个能有效任其职并有机会走上仕途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经学教育和实践经验;1995年,在INSTRUCTIONS FOR THE GRAVE:THE CASE OF YAN ZHITUI一文中,他从考古学角度对颜之推的墓葬碑刻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颜之推以谦虚和孝道为由所否定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佛教的影响;1996年,他在论文‘评 颜氏家训⓪第九章: 文章⓪篇“中提出 颜氏的着重点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方面,他的见解向我们提供了当时士人评价文学时所施行的标准 ,通过简要探讨‘颜氏家训“的031谢琳惠,刘明埔:‘颜氏家训“的海外传播与影响研究∗写作技巧,以及分析著作的文学特点和理论形态,指出颜氏创作倾向于贴近社会现实,对文学所持的批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受个人经历㊁社会环境等的影响[3],‘文章“篇也有效映射了全书的各种主题,如重学习㊁重细节及自我控制㊂㊀㊀此外,其他学者也对‘颜氏家训“进行了一定研究,但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英语国家的研究学者较少以‘颜氏家训“或颜之推为主题进行分析研究,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中国历史的过程中一般把‘颜氏家训“作为历史资料,以分析对应朝代的文学或历史学㊂与日韩两国相比,‘颜氏家训“在英语国家的传播与接受力度相对不足,因此,我国要加大针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典籍输出力度,吸引更多英语国家的学者持续对包括‘颜氏家训“在内的传统文化典籍进行研究传播㊂2.4㊀‘颜氏家训“在其他国家的翻译与研究㊀㊀除了日韩及英语国家的研究学者,其他国家的学者也对‘颜氏家训“一书进行了介绍和引用㊂一些学者在研究教育学㊁语言学及儒学思想时会对‘颜氏家训“一书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如:荷兰著作Conceptualizing Friendship in Time andPlace 一书的第一部分在讨论中国人的友谊观时,指出儒家的价值伦理观贯穿‘颜氏家训“全书, 朋友 一词的来源涉及古代兄弟之间的情谊关系㊂3㊀‘颜氏家训“的传播特点及启示3.1㊀传播广度欠缺,需扩大宣传推广范围㊀㊀虽然‘颜氏家训“是世界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文本之一,但其海外传播主要集中在受传统儒学文化熏陶的日韩国家及部分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欧美国家,其他外语语种译本较少,传播广度欠缺,在国际范围内的受关注度明显不足㊂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颜氏家训“的海外传播,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大对外推广力度㊂为方便不同国家学者了解和研读‘颜氏家训“,我国学者要对该著作进行多语种翻译,依据不同国家的文化思想,对著作中涉及的精华思想进行提炼,提高对外宣传推广的针对性㊂二是促进相关研究学者的国际交流㊂相关部门要提高各国学界的对话质量,推动著作的海外推广,打开在国际各学界的研究新局面,为不同国家的相关研究注入新动能,扩大著作的国际传播范围㊂三是加大国际宣传力度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各界可在对外援建的过程中积极宣传传统文化典籍㊂3.2㊀译介深度不够,需完善译介队伍机制㊀㊀与其他国学经典相比,‘颜氏家训“的对外推广存在以下问题:海外学者对‘颜氏家训“的研究更倾向于挖掘著作中所反映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伦理,以便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变迁[4];海外学者的译本较少,除受传统儒学文化熏陶的日韩外,其他国家的学者很少对‘颜氏家训“一书进行系统翻译;专门研究‘颜氏家训“的海外学者相对较少,即很少有海外学者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著作本身卷帙浩繁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外学者研究该著作的难度㊂因此,为了促进‘颜氏家训“的海外传播,相关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跨国的译介研究队伍,加强中外学者在‘颜氏家训“海外传播研究中的密切合作,提高文本内容翻译的准确度;通过联合署名的方式对相关译本进行出版,促进中外出版机构㊁媒体机构的合作;加大译本在译入国的推广力度,拓宽渠道,吸引更多学者对该著作进行研读;在系统分析著作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著作在不同国家的传播与接受程度,了解著作在海外传播与研究的不足,优化相关外译和研究策略,依据不同国家的研究现状制定不同的翻译规则等㊂3.3㊀学术性较强,需拓宽海外传播渠道㊀㊀颜之推在创作‘颜氏家训“时写道,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5],‘颜氏家训“作为我国传统家训之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㊂与‘论语“等国学经典相比,针对‘颜氏家训“的海外研究成果较少,且均是学术层面的研究,缺乏实用价值的研究㊂因此,相关机构应不断拓宽‘颜氏家训“的海外传播渠道,构建多元化的网络宣传推广体系㊂㊀㊀针对传统文化经典实用价值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即在组织传播㊁人际传播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对著作进行传播,借助互联网的实时交互㊁资源共享㊁㊀(下转第136页)131谢琳惠,刘明埔:‘颜氏家训“的海外传播与影响研究∗㊀部被焚毁㊂苇河县民众图书馆藏书被查封,宁安县教育会图书馆房舍被日军征占,书籍被查抄㊂方正县图书馆被纳入 日满协和会 ,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奴化人民的工具㊂1934年1月,哈尔滨警察厅占用东省特别区立图书馆大楼(现东北烈士纪念馆),区馆被迫迁址㊂1945年5月,日伪政府征用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时为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舍驻军,图书馆不得不迁至五教道德院东西厢房,暂时停止业务办理㊂事实上,黑龙江省各级图书馆已成为日本侵略者奴化和麻痹中国人的政治机构㊂珍贵的藏书㊁馆舍被损毁,进步思想的传播受到阻碍,民众接收文明信息之路被堵塞,大大影响了黑龙江省近代图书馆发展的进程[14]㊂㊀㊀1932年5月,日军平贺旅团侵占呼兰县城,伪满洲国统治下,该馆被日本侵略者毁坏殆尽,留下的文史资料少之又少㊂㊀㊀呼兰图书馆涉及的人物㊁事件与时局息息相关㊂勤政爱民的呼兰县长廖飞鹏㊁黑龙江省剿匪司令马占山㊁洮昴路铁路局长万国宾㊁历任呼兰教育局局长㊁中共呼兰地下党㊁进步学生团体㊁地方乡绅等,社会各界人士不分政见,于图书馆文化建设均很热心㊂呼兰图书馆反映了当时社会之风气,其兴衰也是黑龙江省当时各县图书馆之缩影㊂㊀㊀参考文献:[1][4][8][13]㊀姜世忠.呼兰史话[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3-277.[2]㊀柳成栋.图书馆史料[J].图书馆建设,1982(1):49.[3][6][7]㊀廖飞鹏.呼兰县志[M].哈尔滨新华印书馆,民国十九年.[5]㊀薛绥之.鲁迅生平史料汇编(第3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179.[9]㊀刘绍唐.民国人物小传(第17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291-294.[10]㊀石方.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1912-1931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272.[11]㊀政协黑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部.黑龙江文史资料㊃国民党在黑龙江(第28辑)[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172-179.[12]㊀铁峰.萧红传[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3:4.[14]㊀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文学艺术志(第46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001.(编校:孙新梅)(上接第131页)㊀超越时空的特性,打破传统文化经典在海外传播过程中的国界㊁地区㊁时空等限制㊂在传播媒介选择上,相关机构既需要借助我国的社交媒体和网站,也需要借助YouTube㊁Twitter等国际社交媒体等;在传播内容上,相关机构既需要通过文本和视频的方式让对中国家训文化感兴趣的海外读者或其他大众群体能够清晰㊁直观地了解该著作,也需要通过漫画等具有创新性的形式扩大受众范围;在传播目的上,相关机构需要在契合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让尽可能多的海外群体了解该著作,引导海外阅读群体主动㊁深入地了解该著作,进一步推动针对著作实用价值的研究㊂4㊀结语㊀㊀以‘颜氏家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典籍已在海外形成一定的传播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㊂‘颜氏家训“的海外传播与研究既得益于国家层面对文化输出的支持与引导,也得益于我国学者为文化走出国门所做的努力㊂新时代背景下,相关部门应为传统文化典籍的输出做更多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传统文化典籍受到更多国际学者的青睐㊂参考文献:[1]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23-10-10]./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2]㊀张大英.‘颜氏家训“的外译流传情况[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4):101-104.[3]㊀丁爱博,蔡雁彬,左江.评‘颜氏家训“第九章:‘文章“篇[J].古典文学知识,1996(4):122-127.[4]㊀周仁成.英语世界中国家训的译介与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2):84-91.[5]㊀王利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4:1.(编校:孙新梅)631赵长海,李梦瑶:呼兰图书馆史事考∗。

中国典籍英译本海外传播研究

中国典籍英译本海外传播研究

2020年第3"期(总第877期)丈敖冬科中国典籍英译本海外传播研究顾春江(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71)摘要:中国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

本文运用统计方式,研究中国典籍英译本在海外在线网站的星级排名、出版信息、图书馆馆藏情况等,探索目前中国典籍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发现目前中国典籍英译本较多,时间跨度大,载体多样,但是传播范围有限且效果不显著&关键词:典籍英译星级排名出版信息馆藏数量一、典籍英译意义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结晶$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浩如烟海的典籍,其中很多文化典籍凝聚着中国古人的人生哲学、处世态度及人生观。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

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必须经历典籍英译这一过程,正如杨牧之强调:“中国典籍外译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也是文化生态自身平衡的要求和国家发’'的需要”+1,$平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总是文化的,中华民族需要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文化“走出去”不仅是一些知识和相的传播,及中国国、国及国的发$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国传播,中国,实、立体、的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

”了对外文化传播中典籍英译的重要$典籍英译要求译精中国古的要中国历史、文化、及民,的英文,人的和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之前,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及中国典籍英译海外传播重要$二、中国典籍对外传播历史中国典籍外译介传播历史悠久,1761年《传》英国翻译出发$有Giles的《中国文学史》、Wale.的《经》《》《》、Hawkes的《》及Birch的《》等$中国翻译家译有辜鸿铭的《论语》和《中庸》及林堂的《老子之智慧》《庄子》和《墨子》$改革开放后,国家集合翻译专家翻译和汇编了“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文库》,及从先秦诸子百家清小说,包括科技、宗教、军事、天文、地理和文学等方面。

文以典载,走向世界——中国陶瓷古籍海外传播现状评

文以典载,走向世界——中国陶瓷古籍海外传播现状评

文以典载,走向世界——中国陶瓷古籍海外传播现状评析*陈宁,胡思琪摘要中国陶瓷古籍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载体。

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陶瓷典籍外译成为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文章基于全球图书馆联合目录WorldCat,通过调研中国陶瓷古籍及其外译本在全球图书馆的馆藏数据,梳理中国陶瓷古籍在海外传播的现实状况,结合不同典籍、不同译者的译文进行系统评析,总结中国陶瓷古籍在海外传播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中国陶瓷跨文化传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发现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存在传而不透、传而不正、传而不通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包括加强中外学者以及中外出版机构的密切合作、优化中国陶瓷古籍的外译策略、开展中国陶瓷古籍文本的系统深入研究等。

通过系统梳理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状况,以一种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陶瓷文化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与影响,对于提升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陶瓷古籍陶瓷典籍外译海外传播引用本文格式陈宁,胡思琪.文以典载,走向世界——中国陶瓷古籍海外传播现状评析[J].图书馆论坛,2023,43(10):13-21.An Analysis of Current Dissemin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eramic Books AbroadCHEN Ning&HU SiqiAbstract Ancient Chinese ceramic books are an important bearers and mediums of Chinese ceramic culture.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translating ceramic classics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hinese-foreign exchanges in ceramic culture.Visiting global library union catalog(WorldCat),this paper analyzes oversea library collections based on a survey of library data concerning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 versions of ancient Chinese ceramic books.Wit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different classic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from different translators,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seminating ancient Chinese ceramic books abroad and identifies its important par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For the problems regarding oversea dissemin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eramic books,such as not being clear,not being correct,and not being accessible,the author proposes some solutions,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publishers,optimiz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cient Chinese ceramic books,and carrying out system-wide and in-depth research on ancient Chinese ceramic texts.By reviewing the oversea dissemin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eramic books systematically and re-examining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eramic culture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establish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for Chinese people.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ceramic books;foreign language translation of ceramic classics;oversea dissemination*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典籍的海外传播及其对世界陶瓷业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8BG140)研究成果。

山海经《海外四经-海外东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海经《海外四经-海外东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海经《海外四经-海外东经》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山海经《海外四经-海外东经》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

山海经中关于海洋的故事

山海经中关于海洋的故事

山海经中关于海洋的故事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典籍,其中记载了大量关于山川、河流及海洋的神奇故事。

在《山海经》中关于海洋的故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描绘了人们对于海洋的神秘和畏惧。

其中一则关于海洋的故事是关于东海的《海外西经》。

东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海,被认为是人间与神灵的交界之地。

据《海外西经》记载,东海中有一个神秘岛屿,名为蓬莱。

蓬莱岛据说是海上仙境,居住着长生不老的神仙。

人们相信,只有通过特殊的方法,才能进入蓬莱岛,获得长生不老的神奇力量。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于海洋的向往和对永生不老的憧憬。

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北海的《北山经》。

北海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海域,也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四大海洋之一。

北海中有一个神秘的海岛,名为交阯。

交阯岛上有一座巨大的宫殿,是海神的居所。

据说,海神拥有巨大的力量,能够控制海洋的涛涛浪潮。

每当海洋有风浪时,人们便向海神祈求平安。

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海洋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此外,《山海经》中还记载了许多关于海怪和神奇生物的故事。

比如,有关于海底的巨蛇和鲨鱼的传说,它们被描述为巨大而凶猛的生物,常常引发海上的风暴和海啸。

还有关于海中的仙鹤和金鱼的传说,它
们被认为是海洋中的神兽,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这些故事展示了人们对于海洋中生物的猜想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总的来说,《山海经》中关于海洋的故事丰富多彩,既表达了人们对海洋的敬畏和向往,又展示了人们对于神奇生物的幻想和想象力。

这些故事既是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总结,也是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思索。

《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以石听泉的英文译著为考察中心

《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以石听泉的英文译著为考察中心

第20卷第3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0No.32019年5月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May 2019‘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以石听泉的英文译著为考察中心郭摇恒(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收稿日期] 2019⁃01⁃31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山海经“海外传播发展史研究”(18SA01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郭 恒(1972 ),女,安徽淮南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㊁神话学㊂[摘 要] 美国学者石听泉2002年出版了英文译著‘中国奇物神话 〈山海经〉中的精怪“,在为数不多的‘山海经“英译本里有自己的特色,且比较系统㊁成熟,值得深入发掘㊂文章就石听泉译著中体现的对‘山海经“的神话学思考进行了评介㊂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对‘山海经“中 精怪”的理解;二是 巫”和‘山海经“关系的探寻;三是‘山海经“中展现的传统中国宇宙观㊂同时对国外学者的批评作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发表时间相近㊁主旨接近的比埃尔‘山海经“译本,对石听泉的研究进行了评价㊂目前,国内关于石听泉的这一节译本的介绍尚未见到,此文旨在为神话学㊁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㊂[关键词] ‘山海经“;石听泉;英译本;神话学;精怪[中图分类号]I206/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DOI]10.15883/j.13⁃1277/c.20190302908一㊁‘山海经“英译概况及石听泉其人其译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经典著作,作者不详,成书年代约在东周至秦汉之间①,是研究中国上古社会的重要文献,保存了上古时代民族㊁宗教㊁地理㊁医药㊁生物㊁矿产等多方面的丰富资料,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重㊂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山海经“的英文全译本已有三个㊂②而‘山海经“的节译本虽早在1888年即有发现,但都极其零星㊂③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相对正式的节译本,包括美国学者约翰㊃威廉㊃史福勒尔(John William Schiffeler)翻译的英文版‘山海经传奇“(The Legendary Creatures of the Shan Hai Jing ),1978年由台湾Hwa Kang Press 出版㊂④而较晚近的,2002年美国学者石听泉(Richard E.Strassberg,1948 )的节译本 ‘中国奇物神话 <山海经>中的精怪“⑤(A Chinese Bestiary :Strange Creatures from the Guideways through Mountains and Seas ),则更为系统和成熟,旨在通过插图版奇异动植物及神祇的介绍,向国外英文读者介绍这本神话学典籍㊂它在‘山海经“诸英译版本里比较有特色,融汇了译者自身的理解和思考,其中核心是对于‘山海经“的神话学视角解析⑥,值得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研究㊂节译本作者石听泉教授,曾经执教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与文化系㊂其研究兴趣包括游记㊁神话㊁说梦㊁插图小说和中国传统园林㊂⑦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见到国内对于石听泉这一‘山海经“节译本的介绍和评析⑧,希望籍此文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和神话学研究提供借鉴㊂石译本对奇异生物有关的原文部分章节进行了翻译和解释㊂依据的版本是郝懿行1809年的‘山海经笺书“,其中也包括郭璞的注释㊂还参考. All Rights Reserved.30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了其他人的注释,中外古今都有,包括毕沅㊁王绂㊁吴任臣㊁王崇庆以及近人袁珂㊁弗拉卡索(RiccardoFracasso)㊁马修(Remi Mathieu)㊁郑小杰㊁比埃尔(Anne Birrell)等㊂节译本的插图依据晚明1597年王崇庆编辑再版的木刻珍本‘山海经释义“,包括蒋应镐绘制的76副木版画㊂呈现了350多个形象(包括神㊁鬼㊁英雄㊁异域人和其他怪物)⑨石听泉对‘山海经“的英译历史和这本书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同时给出了不同计量单位的换算,中国各朝代起止年份以及专词缩写等㊂这本书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介绍(第1⁃79页);二是正文(第83⁃228页)呈现了这76幅图,然后是相关章节的翻译和简短的评述;最后是注释(第229⁃252页)㊂⑩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石译本中对‘山海经“背后神话学因素的关照,而非译文中运用的翻译策略与语际转换技巧层面的探讨㊂因此会摭取与此主题相关的内容,而有意地忽略对语际翻译方面的探讨㊂主要就以下几点展开讨论:(一)比较视域下石听泉对‘山海经“中 怪”的深入理解;(二) 巫”和‘山海经“关系的探寻;(三)‘山海经“中的传统中国宇宙观㊂二㊁ 怪”与古代中国早期信仰:比较视域下石听泉对 怪”的理解 中国古代文献中,‘山海经“记载了大量奇异的神㊁人与动植物㊂对这些奇特生物的理解以及相关翻译就很关键㊂石听泉对关键词进行了说明,他把目前这卷书命名为 bestiary”(动物寓言或动物神话)㊂他试图通过使用这个词和其它前现代文化中普遍相似的情况建立起某种联系,其它古老文化中也存在着出于引导大众,满足好奇心或娱乐目的而收集的一些活的畸形生物㊂同时他也指出‘山海经“中的这些精怪(奇异生物)〇11和欧洲中世纪晚期的那些动物是不一样的㊂ 这些奇异生物几乎从不会作为神学上区分善恶的工具,而得到讽喻性的理解㊂相反,它们被看做是遍布大地上的真实的实体㊂作为天地间生态体的一部分,它们和人类生活在一起,难以记清,需要后者了解如何辨认它们,从而采取适当的策略和它们共同生存㊂”〇12其实石听泉的目的,对当代英语语言的读者而言,是能获取关于古代中国一种重要的世界观㊂他认为后人了解更多的是早期中国幸存下来的哲学和历史书籍,这些书籍大多数保存的是智识阶层㊁官员和统治者提出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议,而‘山海经“与之不同,它保存的视角更具备传统中国人的信仰特点,无论哪个阶层㊂〇13石听泉令人感动之处,在于他对‘山海经“内描述的奇特居民”的敬意,你能感觉到他对中国古代人㊁物共处一个世界的深刻理解,对这些奇特生物背后文化特殊性的尊重㊂那么到底如何来理解‘山海经“里的精怪呢?石听泉先归纳了怪字的解释㊂他指出在最古老的汉字字典‘说文解字“中, 怪”只是被简单解释成 异”,或 不吉利的反常”,反映了汉代政治当时谶纬的风气㊂在早期文本中, 怪”更广泛地用来表示非正常的㊁超人的现象和对这些事物典型的敬畏之情㊂把 怪”字和传统中国世界观联系起来,石听泉认为:这恰恰是传统中国世界观的特点,诸如此类的生物被看做是自然环境有生命的一部分,而非超自然的或来自另一个世界㊂尽管难以辨认㊁经常变化,只要他们愿意,他们还会在人前现身,为了某种有益于人或者给人造成负面影响的目的㊂在这一制式化的宇宙中,高级神祇,如同政府官员一样,被假定负责祭祀和祈求,只要是在正确的仪式条件下㊂同时魔鬼在巫术㊁咒语和灵媒的帮助下会被祛除㊂这种文化会获取一些有益的动物来帮助人们将那些逝去的灵魂带入另一个世界或者踏上通往天堂的精神之旅㊂〇14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石听泉眼中的神话动物或者说精怪,毫无贬义,也不像其他文化下那样,被附会成某种具有特殊隐喻意义的动物㊂精怪,或者说奇异生物,在传统中国信仰体系下,是和其它生物平等地共处于同一个时空的特殊生物,而且多半含有某些令人敬畏的因素㊂这种理解比较恰当地诠释了早期中国信仰和文化的特点,可以说切中肯綮㊂作为 古今语怪之祖”(明代胡应麟语)的‘山海经“里,记录了各式各样的 怪物”,对此国内有几种看法:一种最为人接受的可能就是 想象的产物”㊂常金仓认为,书中的怪物是古人对远方民族荒唐想像习惯下的产物㊂ ‘山海经“中绝大多数的志怪神话并非史前文化的 遗存’,而是在战国时代根据特定社会需求对前赋文化做出的新综合㊂”〇15一种是附会解释说,如刘宗迪认为这些所谓的怪物不过是人们以自己熟悉的生物为底本来解释一些比较少有的动物而已㊂他. All Rights Reserved.第3期郭 恒 ‘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31 在一篇文章的结尾曾这样总结: ‘山海经“本非妖兽谱,也非志怪书,而是一部古老的科学博物志㊂”〇16这两种看法一虚一实,那么如何看待‘山海经“中的精怪,对于中国学术史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陈连山曾撰文指出,如何评价‘山海经“的神怪内容,是中国传统学术和现代学术的一个分野㊂在传统史学世俗理性眼光的审视下,‘山海经“包含的神怪因素成为致命缺陷〇17”,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历史上从事‘山海经“研究的人很少,甚至在清代‘四库全书“归类上也被归为子部 小说”类㊂西方文化模式中具备超自然的宗教传统,这种传统最终赋予了现代价值体系对‘山海经“中神怪代表的古老的原始地位的肯定,摒弃了传统价值观对于圣贤的崇拜,对于不可知怪异事物的贬斥,从而造成了现代‘山海经“神话研究的基本格局㊂〇18应该承认‘山海经“最大的看点和最核心的因素就表现在这些精怪身上㊂因此对于精怪的态度和理解决定了学者的研究思路和走向㊂也许正因为没有受到过多儒家思想的影响,石听泉对精怪的理解,首先是一种平等基础上的尊重,建立在他对于早期中国原始思维了解之上,也得益于现代汉学家的思想影响〇19,从文本和注本的阅读出发,没有鄙视,没有猎奇,也没有过度渲染,客观㊁平实,难能可贵㊂正因为对精怪内容重要性的认识,石听泉才专门以精怪为基础形成了这一节译本㊂他对于精怪之虚实不做穷究,而是关注精怪存在的背后,令他饶有兴致的史前中国神话思维和文化模式,这种思路对于‘山海经“的海外传播有相当的助益㊂三㊁从‘山海经“起源探讨到 巫”的早期职能及历史演变分析 什么人会拥有这些精怪的知识?石听泉认为,神话中记载的古代杰出帝王拥有关于这些奇异生物的知识并在民众中传播㊂这其中就有代表人物大禹,‘左氏春秋“中就记载了禹铸九鼎,刻物以辨的神话故事,历史传统中,禹的九种青铜器皿也变成了政治合法性的象征被传至后世的商周,直到秦时消失㊂传统上认为禹(也有认为是禹和益或伯益合作的)始作‘山海经“及早期的宇宙图志㊂〇20这里石听泉对权威人物的巫师身份相当关注㊂比如大禹的巫师身份,如他提到 禹似乎一直为人尊重,尤其为各种女巫,巫师及其他神秘实践者所尊重,其中有些人还表演一种称之为 禹步”的魔力舞蹈,早在战国时期就常常用来保护旅行者,祛除邪魔㊂〇21那么大禹的类巫师身份及其被赋予的‘山海经“起源说有什么联系?鲁迅曾提出‘山海经“起源于早期中国的巫术,石听泉予以认同,同时他进一步推测:认同‘山海经“的巫书说肯定是代表了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反映了奇异生物背后的万物有灵观和鬼神信仰,这种信仰采用了神话式的表达,风格上通过设计一种重复的模式,对自然界的种种要素加以神话式地命名和列举㊂有些内容可以上溯到商代信仰,有些甚至更早㊂〇22这就牵涉到了巫师和王族及政权的联系问题㊂石听泉指出,今天大多数学者确信,远古时期中国许多本土族群的文化本质上可能就是巫教㊂这种巫不是和国王身份一致,就是和政治权威有密切关系㊂比如,发现的最早写有 巫”字的甲骨就和王室的占卜有关㊂他把巫和萨满看做是相似的,因为从文本中可以发现巫的主要技能就是精神之旅和在出神状态向神祇祈祷〇23㊂石听泉指出,这种巫 萨满传统被东周的文学传统和哲学家㊁历史学家及知识分子所忽视,因为他们在获取贵族支持中与这些巫师们进行过竞争,因此,对巫师的刻画往往是零散的,而且大多暗含了负面的评价㊂〇24但早期巫师的职能在‘山海经“中仍可清晰地见到:巫师的社会组织鲜为人知,和他们直接相关的神圣文本也没有流传下来……巫师们还精于草药㊁占卜㊁解梦㊁出神㊁预兆㊁家谱㊁神话㊁地理㊁天文历算㊁祭祀㊁神圣展演㊁造雨以及其它起死回生的仪式㊂所有这些都能在‘山海经“一书中发现㊂〇25其它古籍中也可以看到巫在当时的重要作用㊂‘国语㊃楚语“中对楚昭王和观义父的一段话说明了巫师的性能和作用,包括巫师在政府中担任的职位㊂他们不仅在官方信仰中起作用,也进入了政治结构中㊂对巫师地位的变化,石听泉作了归纳㊂〇26他认为历史的发展,使得东周时期,代表巫术文化的政治权威受到新起的政治贵族的压制,后起的新贵占据了统治地位,使得‘山海经“代表的多样化的口传文化被后来的书面文化代替,出现了诸子百家的局面㊂巫师阶层也变为新兴统治阶层的附属㊂新的统治阶层可能一方面保留了他们代替的. All Rights Reserved.32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那个阶层的神祇和神圣祖先,一方面也以国家的名誉篡夺了以前统治者祭祀重要自然神的专属权利,而巫师们对此时有抵制㊂石听泉这样总结道:这种大量著述的情况确实可以称得上是 文本革命’,各个不同智识学派的成员以接近或超出巫师技能的传统领域传播各种思想体系㊂”〇27石听泉还从其对神话和怪异的态度,列举了墨㊁法㊁庄㊁儒㊁旬等流派主要典型特点㊂最后总结道: 所有这些学派,以及包括左传之类历史著作的作者都积极地有选择地将神祇和帝人格化,把他们发展成模范的政治统治者㊂”〇28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阶层,即以阴阳 五行思想为基础的新型阶层 方士”㊂书面保留知识的形式带来仪式知识掌握的可能,这样巫的特权就不得不下降 巫被隔出政治体系,受到限制,成为主流文化的边缘㊂除此之外更加普遍的是后来道教和佛教的出现,如道教中天师派吸收了巫的神秘仪式,直接挑战巫的地方权威,方士作用逐渐微弱㊂〇29无疑巫师的身影和职能在‘山海经“一书中无所不在,那么巫师在此书的形成上起过什么样的作用呢?这就涉及到关于‘山海经“作者问题的讨论㊂石听泉指出了巫师曾编撰过此书,但还有其他人编撰㊂不可否认,巫师们在竞争阶段为了对抗以文本为基础的流派,希望通过他们自己的书面著作来保存其知识或强化他们的口头权威,书中有些篇章是由他们写的㊂更可能的是更广泛的专家包括神秘哲学家,后来被称作术数家的,还有其它的民间学者编撰此书作为参考㊂贵族个人㊁王朝图书馆也有从书面和口传中收集资料㊂后来,为了满足政府行政部门和赞助者的出于实际的需要,即要了解更多外部世界,此书陆续增扩㊂很明显,‘山海经“成书有年,内容多样,目的不一㊂〇30综上可见,石听泉在广泛借鉴参考了其他中国本土学者和国外汉学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巫师在‘山海经“中体现的分析,对巫的身份㊁职能及其历史演变作了一次相对系统的梳理㊂这其中大多是对已有研究和定论的介绍,除了零星可见的富于启迪性的思考外,很少深入的专门性的阐释㊂石听泉的目的之一就是向英语世界的一般读者介绍‘山海经“中的精怪世界,就这点而言,他已做得足够多了,早已超出了一般读者的需求㊂当然对于专门领域的学者而言,似乎的确没有什么能进一步启发他们的特别的创见和思考㊂四㊁从早期多样世界观到经典华夏中心观:‘山海经“古老宇宙志解读 ‘山海经“的出现反映了国家和文化统一的需要,以及基于这种需要对古老宇宙志的再现㊂正如上个专题所讨论的,巫的作用被削弱后,对书面文本的新依赖成为权威之基础,‘山海经“作为中国保存最早的宇宙志,反映了这一最后的趋向:围绕着由四个方向的边界和海洋环绕的中央地带来组织㊂〇31体现了统治者对世界多样化信息的组织,为中央的统一的中国建立更加系统的整体结构㊂宇宙志因此被证实在引导帮助帝国的扩张有特别的用处,因为他们已经制定了策略:即如何面对以及如何成功地吸纳异域他者㊂对后来的读者而言,也从观念上显示了一种有力的策略:即操纵统治文化的力量,从内部和它的外部关系上同时进行㊂〇32石听泉指出早期的中国人通过系统的空间化策略,战胜对他者的恐惧,从整体上促进国家和文化的统一㊂比如战国期间的官方和民间图书馆都拥有各种各样用字或者图来表现的宇宙图志㊂他们采用的命名和描绘奇异生物的叙述毫无疑问地反映了早期中国关于中央的文化原型㊁差异和更多的对于未知的恐惧㊂这种倾向在西方也有,从古希腊开始,就曾经创造进化计划,把这些差异投射向更早的文明较低的年代或技术不发达的 原始”民族㊂不过中国人试图通过一种范畴,即一直被称之为 系统化地努力空间化所有他者的范畴”来达到他们的类似目的:即把事实和想象构筑在诸如‘山海经“之类的著作中,从而把众多奇人异兽分布在一个广大的神圣的地理空间,居住在神圣时间的永恒当下中㊂尽管也会包括历史事件和宗谱序列,这种命名实质上超越了线性的暂时时间,隶属于一种可重复的韵律,这一韵律存在于自然过程㊁神话和仪式中㊂关于世界新知识的书籍继续发展,并集中起来㊂主要封建邦国使用的典籍在范围㊁细节和组织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整体性的视野,这种视野映射出他们达成的同质的政治灵感,以及国家的再统一意识㊂〇33石听泉总结了一些学者关于楚地作家写作‘山. All Rights Reserved.第3期郭 恒 ‘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33 海经“的论点,认为此书反映了楚地的世界观㊂认为楚国一方面和中原文化有共同点,另一方面,随着领土的扩大,有对非汉邦国(non⁃Chinese States)文化和信仰的吸收,肯定楚地是促成此书的关键㊂并以同在楚地产生的典籍‘老子“和‘庄子“为例来佐证:〇34楚国在其领土面积最大的春秋时期,相当成功地吸收了周边非汉邦国的信仰和艺术风格,并逐渐合流,因此在‘老子“和‘庄子“之类的文本中就特别地提到其它具有巫和鬼神色彩的活动,对自然神的崇拜,早期道教哲学等㊂哪怕在战国时期已经逐渐衰落了,这些巫教仪式仍在东扩㊂因此尽管缺少决定性的证据,仍然存在一定的理由把楚地看做是形成山海经的关键地方,甚至尽管书里的内容反映的世界观也有更多来自北方或西面的国家如秦㊂〇35在谈到‘山海经“的世界观时,石听泉认为‘山海经“包含了许多世界观,从简单的史前创世神话,到战国秦汉时期哲学家们的更加系统的样态㊂他对这种宇宙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并认为最根本的一点,这种宇宙观是在相连的天地下,通过记载大量的山川湖海等自然地理形态构建㊂关于天空的就是后来最著名的 伞状天堂理论”(Umbrella⁃Heaven Theory):即天圆地方,关键的地方由圣山来支撑㊂〇36大地本身就是从中心或里面的区域沿着四个方向延伸开去的大片平坦的土地㊂石听泉同时认为‘山海经“中的地理描述体现了华夏中心观㊂两个地理关键词支持起来这种经典华夏中心观(the Classic Sinocentric Worldview):四海(the Four Seas)与四极(the Four Extremities)㊂他认为早期中国不同的地域,本地文化和民族都不能演化成一个普遍的,将自身看做单一的华夏民族的概念,除非通过和周边的未开化之民进行比较〇37㊂他把‘山海经“看做是反映由四海包围的中央之地的中华文化圈这种概念的早期文本㊂这些概念就通过社会政治的系列体系反映出来,比如拥有房屋㊁自己的家庭谱系以及对故乡的最初认同意识等㊂〇38‘山海经“里出现了500多种奇异生灵,对此石听泉认为他们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多种地方文化下的信仰㊂这些奇异生物的外形,他注意到,除了极少的可被视为人类外,绝大多数都是在基本形体上加上一些额外的特征㊂〇39而且通常对这种混杂的生物都会有一些公式化的描述,大的分类上可以确定是某种生灵,如神祇㊁人㊁兽㊁鸟㊁鱼或其它,比如陆吾,就是一位神祇,虎身,九尾,人面,虎爪;讙头则人面,有翼,鸟喙㊂石听泉对这些公式化的具体表现总结为六种情形㊂〇40现代学者对于这些神祇外形上的混杂特征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这显示了萨满的能力 穿越天地和更高神祇交流;另一种认为,这种混杂形式反映了一种转变:从早期动物神祇向更高的拟人化形式的转变㊂〇41对这种中国久已存在的多重构建的混杂形式,石听泉试图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求解释㊂ 关于怪兽的核心身份加上额外成分的这一特征反映了封建城邦的多元本质,也是对中国背景下,重要历史发展阶段的应对㊂优势力量的取得并不是通过合并或演变而是通过诸因素的聚合㊂”〇42石还指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统治者之间的联姻和宗教间的调和来实现㊂这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楚国,它通过吸取中原地区商周的文化,同时和相对野蛮的文化并存,如巴蜀㊁蛮㊁夷㊁吴越等,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身份认同㊂〇43石听泉在对‘山海经“宇宙观的变化进行的考查中,注意到了早期宇宙观的多样性㊂也认同后来发展出的华夏中心观㊂尤其注意到了‘山海经“中的奇异生灵背后的不同时空下信仰的多元性,其中楚地是典型代表(石听泉似乎特别喜欢以楚地为例)㊂这种以历史为经,不同的地方为纬,进行的相对简明而系统的阐释,应该说在效果上是相当不错的㊂同时,也可以从他的阐释中找到形成这些结论的思想之源㊂可以说,石听泉特别善于借鉴,广取博收㊂在他附录的注释中有对引用或延伸材料的说明,取材相当广泛,既有对国外各个领域致力于中国研究的学者(如马伯乐㊁卜德㊁鲁惟一㊁张光直㊁比埃尔㊁林已奈夫㊁伊藤清司等)观点的介绍与借鉴,也有对中国相关领域学者成果的介绍,如对历史上有名的注释者郭璞㊁郝懿行等的细致研读,对陈梦家㊁程憬㊁郑德坤㊁顾颉刚㊁袁珂㊁马昌仪的借鉴等等㊂可以说这一部分体现了石听泉扎实的学术功底㊂这一段里至少可以看到两位汉学家的身影:一是英国学者比埃尔,‘山海经“的第一个个人英文全译本译者,中国神话研究专家;二是美国学者艾兰,研究早期中国史的同时也特别关注中国神话㊂前者着力地构建了‘山海经“中的华夏中心观〇44;后者曾撰文专门谈到书.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遗事》
❖ 《三国遗事》,作者为高丽王朝的佛教僧侣一然 (1206-1287)。
《高丽史》
❖ 《高丽史》,李氏朝鲜官纂史书,主要记述高丽王 朝的历史。
《燕行录》
《燕行录》是朝鲜时代使臣们出使明清两朝时根据 其见闻所作的记录。韩国李基中汇编有《燕行录 全集》,共100册,2001年东国大学出版社出版。
《朝鲜王朝实录》
❖ 《朝鲜王朝实录》是把自朝鲜王朝始祖太祖至哲 宗的25代472年(1392-1863年)按年月日记录 的编年史,共1893卷888册。内容函盖朝鲜时期 的政治、外交、军事、制度、法律、经济、产业、 交通、通讯、社会、风俗、美术、工艺、宗教等 各个方面的史实,是在世界上罕见的宝贵历史记 录。
《伊本·白图泰游记》
❖ 《伊本·白图泰游记》。伊本·白图泰为14世 纪摩洛哥著名旅行家,在14世纪40年代来到 中国,其游记中讲到了游历中国的情形,曾 到过刺桐(泉州)、行在(杭州)、汗八里 (大都)等地,对于中国的丰富物产和人情 风俗都作了一些叙述。
传教士的相关材料
《世界征服者史》
❖ 《世界征服者史》,波斯人志费尼(Javaini) 著。本书完成于13世纪60年代,记载蒙古早 期的历史,被公认为13世纪上半期蒙古和中 亚、西亚历史的权威性著作。
《史集》
❖ 《史集》,作者拉施德丁(Rashid-ad-Din), 本书对于研究12、13世纪蒙古史、中亚史以 及元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第五章 海外与中国相
关文献概说
❖ 朝鲜半岛汉籍举例 ❖ 越南汉籍举例
《三国史记》
《大越史记全书》
《三国遗事》 《高丽史》
❖ 传教士的相关材料Βιβλιοθήκη 《燕行录》 《朝鲜王朝实录》
❖ 日本汉籍举例
《日本书纪》
《续日本纪》
《三国史记》
❖ 《三国史记》,高丽时代金富轼(1075-1151) 著,朝鲜古籍中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教皇的使节柏朗·嘉 宾(Plano Carpini)于1245年从里昂出发访 问蒙古,参加了选举贵由为大汗的忽里勒台 大会,至1247年返回里昂,向教皇提交了这 次旅行的报告,详细记录了他所看到和听到 的有关蒙古人的一切。
《鲁布鲁克东行记》
❖ 《鲁布鲁克东行记》。1253年,法国国王派出传 教士鲁布鲁克(Wiliam of Rubruck)出使蒙古, 鲁布鲁克在蒙哥汗的营帐所在地及哈剌和林逗留 了数个月的时间,回国后向法国国王呈递了这次 旅行的报告,被后人称为《鲁布鲁克东行记》。
《老乞大》、《朴通事》
❖ 《老乞大》、《朴通事》:14世纪上半期, 朝鲜出现的两本汉语教科书。
《日本书纪》
❖ 《日本书纪》。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 7 世纪天武天皇授意编写,8世纪舍人亲王、太 安万侣等人奉命修成,成书于720年。
《续日本纪》
❖ 《续日本纪》,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 以诏敕等文书类的资料为基础编撰,记事 简洁,资料丰富,可信性较强。其收载范 围自文武天皇元年(697)至桓武天皇延历 十年(791)约9代96年的历史。
《大越史记全书》
❖ 《大越史记全书》。黎朝史官吴士连等撰修的 编年体正史,是研究越南近代以前历史最基本、 最重要的史书。
《中西交通史资料汇编》
❖ 《中西交通史资料汇编》:张星烺编
《中国印度见闻录》
❖ 《中国印度见闻录》2卷,阿拉伯佚名撰。此书 是用阿拉伯文撰写的游记,原书既未题书名又未 署作者,从内容看是汇录一些商人、水手的见闻 而整理成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