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1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观察物体(三)》(人教版)

1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观察物体(三)》(人教版)

《观察物体(三)》安徽省阜南县第一小学张俊教学模式介绍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所谓抛锚式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环节: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抛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定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思锚)设计思路说明课堂的开始,通过常见学生喜爱的故事――“盲人摸象”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明白,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我们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是不同的道理,接着抛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启本节课对观察物体的学习,实现抛锚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等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教师通过镶嵌式教学帮学,实现在课堂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位置转换。

课堂最后的环节,需要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学生印象。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所获,教师对于学生的收获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

教师最后再呈现本节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巩固练习。

课堂之外,对于本节课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反思。

学生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在合作讨论中尽了自己的努力,在下节课中应该如何提高自己。

教师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反映是否激烈,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抛锚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正在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拼搏,抛锚式教学设计正是这其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抛锚式教学可以将一个庞大的主题分成若干小块,并尝试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理解重要的知识点。

从而促使学生建立新的联系,进而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抛锚式教学需要与学生交流,得出他们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达成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

抛锚式教学可以使学生重新思考问题,学习认知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达到更深层次,从而能激发学生的活力与兴趣。

其次,抛锚式教学需要老师在教学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未必要理解所涉及的知识,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以及教学的其他有趣的活动。

一套完整的抛锚式教学设计将包括导入(提出问题),提出自我认知,收集信息,分析,归纳,做出决策,最后进行总结等几个步骤。

抛锚式教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深入探索所学知识,思辨整理材料,积累技能和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在抛锚式教学中,学生可以从教师、朋友和资料中获得信息与参考,同时,学生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新的知识,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抛锚式教学还具有自主学习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抛锚式教学设计将发挥重要作用,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好处。

它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自主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综上所述,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学习理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自主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抛锚式教学还具有独特的自主学习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值得大家在教学中更多的采用。

抛锚式教学法的解析

抛锚式教学法的解析

抛锚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是较成熟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中的一种,其是以一种技术学为基础的重要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由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简称CTGV)在约翰·布朗斯福特(John Bransford)的领导下开发的。

抛锚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成抛锚。

它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宏观背景。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处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凭借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抛锚式教学有两条重要的设计原则,其一是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其二是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1.创设情境情境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将科学内容跟真实世界的情境结合起来,并促使学生在知识、知识的应用以及他们作为家庭成员、公民和工作者的生活之间建立联系。

情境的选择要提供给学生一种真实可靠的语言信息,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语言形式要符合实际的功能和规律,使学生在一种真实自然的情境中体会语言,使用语言。

例如我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在上课以前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快的融入梁祝的曲调当中,我先让同学们观看了舞蹈梁祝的经典片段,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自己仿佛处于梁祝的故事当中。

2.提出问题抛锚式教学法的问题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它的课程构成的三要素——情境、学生和课程。

所以问题的提出必须和它们紧密相联,使三者之间协调一致。

考虑情境,情境的设计是整个课程展开的关键,要把各个知识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真实,生动而又充满知识技能的网络体系。

在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下进行,学生是教学的整体,我们必须认真地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水平方面的情况。

抛锚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学设计风格日新月异,“抛锚式教学设计”更是最近几年受到广泛认可,受到众多教育者和教育行业的重视。

抛锚式教学设计(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场景,引导他们在技能、知识、能力及情感等方面发展。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总结和概括,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分析、推理和检验等方式系统地进行思考。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一下几个部分:首先,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对学生提出具体挑战,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调查分析。

其次,让学生组织团队,开展合作调研,积极思考,训练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通过情境模拟,引导学生把握抛锚式教学的脉络,并参与实践活动。

最后,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获得的数据,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优点显而易见:首先,抛锚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洞察力、视野和思考力,让学生能够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与时俱进掌握新知识。

其次,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此外,抛锚教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表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由此可见,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设计方式,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借助这种教学模式,无论是在学校、机构课程还是家庭教育,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均衡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技能、知识、能力及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总之,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提倡学习中“探究、实践、发现”的有效教学方式,是一种能够应对现代社会变化与发展的新型教学设计模式。

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学生先前知识和经验,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抛锚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背景,同时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能。

以下是关于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和实践的一些重要步骤和方法:1.确定学习目标:在设计抛锚式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并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匹配。

3.提出问题:在引入情境后,教师可以设定一些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4.提供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供各种资源,如书籍、资料、网络资源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展开思考和独立学习。

5.引导学生:在学生开始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6.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各种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7.评估学习效果: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

在实践抛锚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积极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而言之,抛锚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

缺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 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 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 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 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 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 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其内容有严谨结 构,化学的现象和规律源于生活,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这就要求创设 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 资料,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制造 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他们的反省及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 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情境,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 则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例如《元素周期表》 则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例如《元素周期表》第二、第三课时 的教学,为创设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环境,首先提出思考题:如何 利用元素周期表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怎样通过实验归 纳得出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从同 周期元素和同主族元素两方向进行研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 记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实 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如有条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作动态演 示,帮助学生从中得出同周期元素与同主族元素的结构、位置与金属 性、非金属性变化的关系的结论。
2.主动学习 2.主动学习 有关研究发现,使学生理解问题解决和交际 体验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积极地参与由影像支 持的各种活动。在抛锚式教学的夏洛克项目中, 持的各种活动。在抛锚式教学的夏洛克项目中, 这些活动包括:a)注意影像中建议的有关进一步 这些活动包括:a)注意影像中建议的有关进一步 探索问题的提示部分;b)确认与这些问题相关的 探索问题的提示部分;b)确认与这些问题相关的 信息来源(通常主要是通过图书馆和数据库的搜 寻);c)阅读相关信息并将其带回小组;d)与班 寻);c)阅读相关信息并将其带回小组;d)与班 级中其他成员交流小组工作的成果。 在杰斯帕系列中包括的活动有:a)考虑多种 杰斯帕系列中包括的活动有:a)考虑多种 可能的解决方案;b)确定完成每项方案所必需的 可能的解决方案;b)确定完成每项方案所必需的 子目标;c)识别相关资料并将其与非相关的资料 子目标;c)识别相关资料并将其与非相关的资料 区分开来;d)核算相宜的答案,以便对多种解决 区分开来;d)核算相宜的答案,以便对多种解决 方案进行评估;e)与同组或同班成员交流自己的 方案进行评估;e)与同组或同班成员交流自己的 推理。

抛锚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使学生能够在自然流程中学习。

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自主学习为特点,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率。

抛锚式教学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成绩。

抛锚式教学设计最初源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该研究将设计思维和技术教学结合到一起,用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

该模式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记住,只有理解了知识,他们才能以更高的效率学习知识。

该模式还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常见实施步骤有:1)入,让学生理解课程目标;2)查,强调学习现存知识;3)动,鼓励学习通过活动完成任务;4)产,收集、整理及应用学习的信息;5)论,鼓励学生分享想法并辩论;6)顾,确定进一步学习需要以及学习成果。

以上步骤以及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其他特点,使得该教学设计在各种教育范围应用得更广泛。

此外,抛锚式教学设计也可以与其他类型的教学设计模式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利用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并培养他们新的知识与技能。

抛锚式教学设计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实际活动,以衡量学生的实际认知。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讨论活动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确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活动和讨论结果,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总之,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以学生的参与度为特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培养他们新的知识与技能。

此外,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改善教学的效率。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教学案例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教学案例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教学案例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以物理课堂中的“力的平衡”为例,详细介绍如何运用抛锚式教学设计。

一、课堂目标1. 学习力的平衡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力的平衡条件;2. 了解常见的力的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抛锚式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提供一些力的平衡问题的实例,如一个斜坡上的物体不滑下,一个悬挂的物体保持静止等,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辅助资料中也可以提供有关力的平衡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 引发问题:在课堂开始时,教师不直接给出定义和解决方法,而是通过引发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提问:“为什么一个斜坡上的物体不会滑下来?”、“一个悬挂的物体是如何保持静止的?”等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的观点和解释。

3. 学生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猜想,选择一种感兴趣的力的平衡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4. 大组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汇报给全班同学,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提出力的平衡的定义和特点,并概括出力的平衡的条件。

5. 学生巩固: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讨论和解答问题,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次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复习力的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并鼓励学生将课堂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加深对力的平衡的理解。

三、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小组合作和大组分享,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解释,并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和合作。

2. 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发问题和实验观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抛锚式教学简介

抛锚式教学简介

庞维国:抛锚式教学简介抛锚式教学是由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约翰·布兰斯福德教授所领导的认知和技术项目组(Cognition &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CTGV)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学习和教学策略。

一、主要目标抛锚式教学旨在解决如下问题:1.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以以更快的速度学习更多的内容;2.让学生获得更有意义、关联更强、更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3.给予学生获得跨学科或领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解决问题。

二、理论原理抛锚式教学被视为社会建构主义范式的一个构成部分。

本质上,它是以目标为基础的情境教学模式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综合。

抛锚式教学主要基于两条理论原理:1.学习和教学活动应该围绕着一个“锚”来设计。

所谓的“锚”是指某种形式的现实案例或者问题情境。

2.课程材料应该允许学习者开展探究活动(如使用互动性的教学光盘)。

三、教学设计原理抛锚式教学运用7条相互交织和依存的认知和教学设计原理来创设教学:1.通过让学生解决开放性的问题,允许学生创设或构想故事的结局,以生成性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2.通过添加相关的背景信息、动画、图片、声频、模拟、丰富的色彩和现实性的内容,基于光盘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教材的学习质量。

3.叙事性的方式,提高了故事情境、人物、起因、结局的现实性和真实性。

4.问题的复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充分注意并按照相互关联的步骤去解决问题。

5.嵌入数据设计,使故事情节中充满了需要和不需要的数据。

结果,学习者必须沉浸在探究和发现过程中,以澄清问题的实质,搜寻恰当的数据。

6.通过提供同样的主题,在三个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看到自己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现实性,创设学习迁移的机会。

7.课程的内容关联根植于现实故事情节中,所学内容要运用到各个学习领域。

把学习者置于这些新的学习内容中,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探究其他领域的兴趣。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容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容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容引言: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

它旨在通过提供具有深度思考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本文将介绍抛锚式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方式以及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教师可以更好地运用抛锚式教学设计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抛锚式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地设定为发展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例如,一个教学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另一个目标可以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学习活动:抛锚式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这些活动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一个学习活动可以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世界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来找到解决方案。

另一个活动可以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复杂的任务,要求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完成。

三、评价方式:抛锚式教学设计需要一种符合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应该能够全面评估学生在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例如,可以采用学生报告、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和自我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应该是持续进行的,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四、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在抛锚式教学设计中,教师起着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扮演学生学习的导师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和思考不同观点。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便帮助学生改进和发展。

五、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抛锚式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在一个高中社会科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出了关于城市发展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调查,分析和讨论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生需要收集和评估相关数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向全班进行报告。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合作讨论。

抛锚式教学案例

抛锚式教学案例

抛锚式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引入抛锚式教学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抛锚式教学案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真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抛锚式教学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的抛锚式教学案例。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授语文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来学习语文知识。

在教授科学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学习科学知识。

抛锚式教学案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要求案例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因此,教师在设计抛锚式教学案例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确保案例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在实施抛锚式教学案例时,也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抛锚式教学案例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抛锚式教学案例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又称为“anchored instruction”,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参与问题解决和知识构建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进而提高他们在这个领域中的表现。

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约翰·布鲁纳(Jonathan Bruner)提出。

他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扮演问题解决者的角色,将学习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和实际应用来学习和理解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追求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或项目。

教师应该选择一个学科相关且符合学生实际经验和兴趣的问题或项目作为教学的起点。

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2.对问题或项目进行情境设置。

通过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和背景描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内涵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或项目完成。

教师应该通过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解决或项目完成的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反思和总结。

在问题解决或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回顾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发现和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能够创造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情境和背景。

其次,该教学模式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简述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涵

简述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涵

简述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涵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它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探究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抛锚式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世界中自信、具备独立行动的能力.首先,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涵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在抛锚式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探究问题来主动获取知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主要传递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其次,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涵是注重问题的引导性。

问题可以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设计的虚拟问题,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他们从问题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性进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结构,养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涵是贴近生活、实际和实践。

抛锚式教学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让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理论课程了解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提高技能,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最后,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涵是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中需要结合多种学习资源和方式,如使用多媒体、案例分析、讨论、演示、项目设计等,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在帮助学生累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

总之,抛锚式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生活实践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潜力的现代化教育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引言: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课堂前期准备、引发学生抛锚、学生探究和总结、反思与评价等。

一、课堂前期准备在进行抛锚式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充分准备课堂教学活动,包括课题选择、学习目标设定、教学资源准备等。

首先,教师应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相关的课题,并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其次,教师需要准备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以提供学习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二、引发学生抛锚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其抛锚的欲望。

教师可以使用启发性问题、故事、实例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惑和挑战。

此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学生探究引发学生抛锚之后,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学习环境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观察、问题解决等方式,发现问题、探索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检验。

这一阶段,教师应充当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支持者,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总结、反思与评价经过学生的探究实践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经验,并与实际生活和问题相联系。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提高。

结论: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发学生抛锚,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介绍了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课堂前期准备、引发学生抛锚、学生探究和总结、反思与评价等。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实施抛锚式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抛锚式

抛锚式

原则三 围绕抛好的“锚”,设计学习活动
1、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 确定问题,学会“抛锚” 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2、紧扣锚点,建构意义
在进入“锚地”后,应紧扣“锚点”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
抛锚式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确定问题
2
3
协作学习
4
锚式 教学过程
5
抛锚式教学案例 ——电解池
抛锚式教学
锚:船停泊时所用的设备 抛锚:投锚于水中使船或其他水 上
浮动工具泊定。
锚是确保船舶安全的一种不可缺少 的设备,船舶抛锚停泊是常用的停
泊方法。
基本含义
抛锚式教学,也称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 情境性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就 单击此处添加 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之上 内容文字信息 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 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通过“抛锚”确定整个 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该教学策略强调要从真实情境出发,体现学习 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 的。
二、让学生有多次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
及制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原则二 创设真实、丰富的教学情境
1、创设与当前化学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如在“氨气”一节的情境创设中,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出某 化工厂发生氨气泄露的事故场景,学生自然地会产生问题:氨气是怎 样的物质?氨气泄露有什么危害?如何根据氨气的性质展开自救和事 故处理?等等。从而选择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为下面的“抛锚”和 最终的意义建构作好准备。 2、创设符合化学教学特点的多媒体情境 如在“苯”一节的教学情境设计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现苯 的发现史,通过Flash动画和实物模型模拟苯的结构及苯的反应机理, 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和书籍等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并通过实验工具学 会探究。

抛锚式教学设计案例语文

抛锚式教学设计案例语文

抛锚式教学设计案例语文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语文学习里特别有趣的抛锚式教学设计。

然后呢,我们就像小侦探一样开始在课文里找线索。

我们会去看司马光的性格描写,也许课文里会说他很聪明、很冷静。

我们还会去看当时的场景描写,那个缸又大又深,水很多,小伙伴在里面很危险。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司马光冷静聪明,看到缸很大不好把小伙伴拉出来,所以就想到砸缸让水流出来这个好办法。

在这种抛锚式教学里,我们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而是自己主动去探索。

就像在一个神秘的宝库里寻宝一样。

我们会因为那个有趣的“锚”问题,对课文充满兴趣。

而且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

比如说有一次,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四季的课文。

老师问“四季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课文里的描写呢?”有的同学说喜欢春天,因为课文里写春天的时候,花朵都开了,像给大地穿上了花衣裳,还有小鸟在唱歌。

有的同学说喜欢冬天,因为课文里说雪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空中飞舞,整个世界都变白了,还可以堆雪人。

大家都从课文里找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描写,对课文记得可牢了。

抛锚式教学设计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变得更有趣,就像一场有趣的冒险,我们在课文这个大天地里尽情探索,找到好多好多宝藏呢。

抛锚式教学设计方案

抛锚式教学设计方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以小学数学“分数的加减法”为例,设计一套抛锚式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抛锚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加减问题,如:小明有3/4个苹果,小红有1/2个苹果,他们两人共有多少个苹果?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1)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2)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哪些?(3)如何将分数加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展示交流,总结规律1.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探究成果。

2. 教师点评,总结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 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展示拓展练习,如: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题。

(五)课堂小结,反思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对分数加减法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抛锚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抛锚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学习者带入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实践中,把常规教学中的概念放到学习者的经历中,激发出和强化学习者的思维动力,让学习者拥有动态和弹性的综合能力。

抛锚式教学的特色在于,它将学习者带入以自己为中心的实践学习中,以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引导学习者参与各种实践处理活动,并基于多个视角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弹性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或者英语的过程中,可以把学习者带入以当前学习内容构建起来的抛锚任务中,通过发现和研究问题,促使学习者激活自己的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不断解决实践任务的过程,让学习者在锻炼独立思考的同时,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抛锚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参与度和激情,学习者通过实践学习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价值,从而强化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认知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从容解决各种问题,准确把握重点,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抛锚式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能力建设,它可以培养学习者的思维技能,促进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提高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把课堂上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应用,为他们的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思维基础。

总之,抛锚式教学设计注重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突出教育内容从多维度把握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创造更高效的学习和学习环境。

此外,实施抛锚式教学设计需要有足够的教师准备和设计,针对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信息,给学习者更多的发挥空间,。

抛锚式教学【设计思路】《数学广角——推理》(人教版)

抛锚式教学【设计思路】《数学广角——推理》(人教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数学广角——推理》教学模式介绍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所谓抛锚式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环节: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抛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定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思锚)设计思路说明课堂的开始,通过常见学生喜爱的福尔摩斯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来进行简单的推理,接着抛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启本节课对推理的学习,实现抛锚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等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教师通过镶嵌式教学帮学,实现在课堂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位置转换。

课堂最后的环节,需要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学生印象。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所获,教师对于学生的收获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

教师最后再呈现本节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巩固练习。

课堂之外,对于本节课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反思。

学生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在合作讨论中尽了自己的努力,在下节课中应该如何提高自己。

教师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反映是否激烈,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1.抛锚式教学的含义抛锚式教学又叫“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性教学”,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一旦问题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随之而定(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2.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3)自主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5)效果评价(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3.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原则(1)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杂研究或问题情境地。

(2)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原则依据的是杰布森有关“供给者”的解释。

杰布森指出,环境的不同特征支持着各种特殊有机体的活动,同样,不同类型的教材也支持着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作为教学支撑物的“锚”的设计在于促进建构主义学习观所强调的学习活动类型。

这种活动类型不同于由其它类型教材所促进的活动类型。

例如:在语言和阅读的传统教学中,学生通常从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故事,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对某一领域做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文字题通常提出目标和仅仅为解题所必需的数字,因此,除简单的计算外,学生无须作出任何努力。

相比之下,《杰斯帕历险经历》则在解决问题时为学生提供了创建问题结构、探索问题解答的机会,并无形中导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小组互动以支持生成性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琼.网络模式下的抛锚式教学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的应用[J].教育学院学报,2010(2).[54] 马利娟.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9(12).[55] 汤月明.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讨---建构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J].文教资料,2006(6).[56] 王文静.贾斯珀系列概览---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案例研究[J].全球教育展览,2001(01).[57] 温梅, 王瑞云. 基于高职应用写作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J]. 科技师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58] 徐斌艳.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发展研究, 2001(8).[59] 徐丽华 .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J]. 邮电学院学报,2009(11).[60] 晓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D].:师大学,2000.[61] 琴,蓉.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0).1.2 研究目的本研究尝试着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具体地运用到对外汉语听力课堂教学中,并验证其效果,为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提供更多的可操作的模式。

笔者以自身所教授的泰国法政大学大二学生赴大学2011 暑期强化培训班为例,采用教案分析,将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其中一种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即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到笔者所教授的一堂听力课中,笔者会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模式所申明的教学步骤操作,并论证其效果。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是一直是热点问题,本文将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相结合,研究听力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其它相关研究提供佐证,以期提高广大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听力水平。

本研究还有较大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为学校开展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结合研究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具体措施与教学策略,为对外汉语听力课堂的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2.3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学方面的主流,在各科的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这两门学科。

“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追溯到皮亚杰的“孩童思维发展理论”(转引自Ormrod,2004)。

自1980 年代以来,尽管认知心理学已经取代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建构主义理论”却并没有对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电脑和互联网多媒体的技术发展迅速,有了这些先进的技术,教师们更愿意为学习者创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到此,建构主义理论才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植根于认知建构论和社会建构论。

前者是建立在皮亚杰的观点之上的(Lefrancois, 2004),后者通常被认为是建立在维果斯基的观点之上的。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教育和学习的方法,已经从心理学和信息处理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近年来日益整合语言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观点(Lefrancois, 2004)。

即建构主义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育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被认知的主体所建立的”(vonGlasersfeld,1995)。

他们将知识定义为“暂时性的,发展的,以社会和文化作为媒介的,因而是无目标的”(von Glasersfeld,1995)。

知识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论证;它是通过学生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创造的。

知识被看作是动态的,随着经验不断变化的,并且,在本质上是主观的、临时的。

同时,建构主义者认为, “学习是一种基于已有知识的积极地建构的过程”。

学习需要产生新的想法,而不是机械地积累事实。

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重新思考旧的概念,在与我们的旧观点冲突的情形下,最终对新的概念产生了新的结论。

由于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能向学生传递知识, 因此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教学应该是一个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von Glasersfeld,1995:56)。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了多种教学模式,如支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和随即通达式教学模式。

本文重点使用的是抛锚式教学模式。

2.3.1 抛锚式教学法①抛锚式教学的特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学习者如果想获得知识,必须亲自发现、处理和转化复杂的知识信息。

学习被视为不断地检查与旧规则对立的新信息,当旧的规则不再起作用时,修改旧的规则,形成新规则。

因而,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好的问题成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知识不像惰性信息的记忆,但作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观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能够成功地伸展和探索这一观点(颖灿,2007)。

颖灿对传统课堂与抛锚式教学模式课堂进行了对比,见表2.1.②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抛锚式教学强调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将教学容镶嵌某个现实的人类生活事件或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或者是至少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亲身体验、生成学习,并自主地探究事件、解决问题、建构意义。

(宁,2005)这种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掌握真正实用的知识。

让学生直接面对并尝试解决问题。

被选出来的事件或问题称为“锚”,而确定问题的教学环节被形象地称为“抛锚”,所选择的事件或问题必须与教学容紧密相关。

一旦问题、事件或者是任务被确定下来,整个教学容和教学进程随之也就确定下来,就像对应的锚可以将一艘大轮船固定住一样。

在“抛锚”之后,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帮助和指导;尽可能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与学生一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由于抛锚式教学强调创设真实情境,主教学要以真实的事例或问题为基础,因此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洋,钟志贤,2005):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容。

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很好的参考)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

主要用在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和总结。

3.1 研究问题本研究尝试着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具体地运用到对外汉语听力课堂教学中,并验证其效果,为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提供更多的可操作的模式。

本项研究包括的问题:在对外汉语听力课堂教学中,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否能有效帮助外国学生完成汉语听力的学习?3.2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是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进行暑期项目交流的泰国法政大学学生,即泰国法政大学大二学生赴大学暑期强化短训班,共计37 人,由于人数较多,短训班随机分为两个班,短训一班(实验班)17 人,短训二班(对照班)20 人。

本人被分派负责教授的是短训一班的听力课,并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听力教学,短训二班的听力课,是由本人的同事所教授,她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听力教学的。

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的汉语为均中级水平。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华裔,祖辈大部分来自、等地。

这37 名来华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的汉语背景为泰国法政大学中文专业本科二年级汉语专业,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为3—6 年。

3.3 研究设计本研究主要以《汉语听力速成》(中级篇)第二课——《吃的学问》中的课文一,即介绍“中国茶”的短篇听力文章为例,具体阐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如何遵循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的。

表3.1 为实验班的基本情况介绍。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将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本研究的听力教学设计中,表3.2.为教案样课,本人将通过教案详细展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如何遵循并且实施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的3.3.1 步骤一:创设情境笔者备课中将在网络上所搜集到的一些中国的驰名中外的茶叶品牌的图片(比如说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毛峰、铁观音、普洱茶等)及其留学生们在中国超市常见的一些茶饮料的图片(如康师傅冰红茶,冰绿茶,乌龙茶,茉莉花茶等等),经过加工整理后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幻灯片方式一一展示给学生。

3.3.2 步骤二:确定问题3.3.3 步骤三:帮助学生组成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在教室里走动,并观察每个组的讨论情况,适当地给予指引,以确保每个学生都在思考问题,并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注意掌控分组讨论的时间。

3.3.4 步骤四:教师记录下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并予以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如若学生的讨论结果还不够全面,教师可以给予指引,同时,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顺带讲解生词以及语法。

由于学生的讨论中,没有涉及到“饮茶的方式”这一方面的容,教师考虑到用咖啡这种跟茶相似的饮料,给予提示。

提示容如下:“我们平常喝咖啡时,既可以在家直接用热水泡咖啡,也可以通过咖啡壶煮咖啡来喝。

教师在讲咖啡的饮用方式时,在PPT 上配以泡咖啡和煮咖啡两种喝咖啡的方式。

同学们,猜想一下,中国人饮茶的方式有几种?是不是像喝咖啡那样呢?”3.3.5 步骤五: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笔者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方面是直接考察,直接考察与学生的听力能力直接相关,即通过学生听完课文后,完成教材所附的练习题的准确度来考察(听力短文见附录A);另一方面,是间接考察,即通过话题辩论等口头表达的形式来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语法和词汇,以及是否了解了课文中所涉及到的文化知识。

3.4 研究工具本论文研究的工具:3.4.2 培训前、中、后期的测试本研究在培训前、培训中以及培训后进行测试,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听力课堂中的成绩是否有所提高,是否有效。

笔者希望通过测试学生在基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听力课堂中的听力水平,具体介绍如下:①培训前期测试泰国法政大学汉语专业大二的学生在来华参加汉语短期强化培训之前,大学曾给这些学生作过一次测试,只有通过这次测试的同学才有资格来重大培训。

而这次测试的成绩则可以作为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实验的前测成绩。

详细成绩情况请见附录D,由于大学要对这次测试的具体容,所以笔者只能在本文中呈现他们在此次测试的总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