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学了 第2课时 比一比-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学了 第2课时 比一比-西师大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学了第2课时比一比-西师大版第一课时:准备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如按时上学、排队、守纪律等。

2. 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

3.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数学课的基本内容,如数数、比大小等。

二、教学内容:1. 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2. 数学课的基本内容三、教学过程:1. 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1)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

(2)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3)教师总结: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才能有序,学习才能顺利进行。

2. 数学课的基本内容(1)教师出示数学书,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课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数数,比较大小。

(3)学生尝试完成简单的数学题目。

四、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

2. 完成数学书上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比一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两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多少。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2. 学习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1)教师讲解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一一对应、数数。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物品。

(2)小组内比较物品多少,记录结果。

(3)小组代表汇报比较结果,全班交流。

4.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比较家里的物品多少,并记录下来。

2.完成数学书上的练习题。

第三课时:比长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两组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长短。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比一比》,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比较”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会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学习使用“多”、“少”、“同样多”等词语描述比较结果;通过实践活动,理解比较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概念,知道如何进行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多”、“少”、“同样多”等词语描述比较结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的概念,能够进行比较。

难点:运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理解比较的相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挂图、磁性教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套磁性教具,包括红、蓝两色圆形片各5个。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动物们举办运动会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小动物的数量,引发学生比较的欲望。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教材第17页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磁性教具,进行比较。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多”、“少”、“同样多”等词语描述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学具进行实践活动,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讨论如何描述比较结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内容:比较的概念描述比较结果的词语:多、少、同样多比较的相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19页练习题1、2、3。

2. 答案:练习题1:略练习题2:略练习题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的概念和描述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课后可布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进一步巩固比较的概念。

例如:比较家人的身高、比较玩具的数量等。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主题为《比一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数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并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数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并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数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并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难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天平、卡片等。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具(尺子、天平、卡片等)展示生活中的比较实例,如:比较铅笔的长度、比较苹果的重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例题1:比较两组铅笔的长度,引导学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讲解例题2:比较两组苹果的重量,巩固比较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比较方法,并分享自己的心得。

6.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比较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内容:数的大小:>数的长短:>数的高矮:>数的轻重:>3.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数的大小,并填上“大于”、“小于”、“等于”:① 3和5;② 7和7;③ 2和4。

(2)小明和小华的铅笔长度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谁的铅笔更长?请说明理由。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教材第24页的“比一比”部分,通过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难点: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子、学生图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短、高矮、大小。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教材第24页例题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比较铅笔的长短。

(2)教师讲解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用尺子进行实际操作。

(3)出示教材第24页例题2,引导学生比较桌子的高矮。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2. 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较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铅笔的长短,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2)比较下列桌子的高矮,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2.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2)①②③④⑤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比较方法的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其他物体的特征,如重量、面积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合作交流的引导和组织。

4.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章《比一比》,详细内容包括: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比较的意义;2. 学习使用“比一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数量、长度、高度等;3. 理解“多”、“少”、“一样多”的概念;4. 掌握使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运用比较符号进行简单的比较;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 使学生能够将比较的方法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的意义,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数量、长度、高度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尺子、绳子等;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5个苹果,另一幅是3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哪一幅水果多;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如:比较两个铅笔的长度,引导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2)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如:比较两组图片中物体的数量、长度、高度等;(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3)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2)教师出示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比较的意义;2. 比较方法:观察、测量;3. 比较符号:“>”、“<”、“=”;4. 例题及解答;5. 随堂练习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两组图片中物体的数量,用比较符号表示答案:A. 3个苹果和4个橙子;B. 5个铅笔和5个橡皮。

(2)比较下列物体的长度,用比较符号表示答案:A. 一支铅笔和一把尺子;B. 一根绳子和一条毛巾。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一比(8)-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一比(8)-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一比 (8)西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一比 (8)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西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材,第8章“比一比”。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 观察并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2. 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观察并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一些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如积木、铅笔、书本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画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些物体。

2. 讲解比较方法:教师讲解如何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如用眼睛观察、用手比划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例题,如比较两块积木的大小、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比划出物体的相对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语言描述: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用眼睛观察、用手比划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家里人或朋友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答案:略2. 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教室里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能够用手比划和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但部分学生在语言描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如在超市比较商品的价格、在公园比较树木的高低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学了第2课时 比一比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学了第2课时 比一比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上学了第2课时比一比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比较两个大小2.能够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进行比较3.能够正确运用比较符号和计数方法进行数的对比教学内容1.运用比较符号比较大小2.运用双向比较计数法进行比较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课题教师引入“比一比”这个概念,提问学生:什么是比较? 为什么要比较?第二步:教师讲解比较大小根据孩子普遍的接受能力和日常生活经验,可以先从孩子了解的东东入手。

教师通过简单的启示,让学生明白大小的概念和关系。

第三步:教师引入比较符号引入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

第四步:运用许多实物引出问题:谁的数量更大?要求学生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双向比较法可以更便于再次复习大于和小于的概念,并加深记忆。

通过相互比较,引出如何用符号表示大小的概念。

第五步:举例讲解让学生观察举例,比较大小。

并引出同样值的概念。

同样值在比大小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步:巩固与拓展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练习,比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拓展。

第七步:作业与反思教师出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复习和巩固。

在学生的思维和反思中再次加固此课内容。

教学方法1.演示法2.实践法3.讨论法注意事项教师应该重视双向比较法,否则只进行比大小,学生的理解会停留在直接比大小这个表面的阶段,不易深入加强记忆。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如果一个学生比较“迟钝”,应该及时引导他尝试,自己进行思考,而不是强行点名提问。

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章节,内容包括: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物体的数量、长度、高度等概念;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对物体的数量、长度、高度等进行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比较符号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计数器、图片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展示不同数量的水果、不同长度的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比较数量:展示两组水果,引导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进行比较,得出哪组水果多,哪组水果少。

(2)比较长度:展示两支铅笔,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得出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

(3)运用比较符号:让学生用“>”、“<”、“=”表示比较结果。

(4)语言描述: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比较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比较数量:数一数,比多少。

2. 比较长度:量一量,比长短。

3. 比较符号:>、<、=4. 语言描述:哪组多,哪组少;哪支长,哪支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的数量,用比较符号表示结果:A. 3个苹果,5个橙子。

B. 8个铅笔,7个橡皮。

(2)比较下列物体的长度,用比较符号表示结果:A. 1支铅笔,1支钢笔。

B. 1把尺子,1把剪刀。

2. 答案(1)A. < B. >(2)A. < B.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比较符号和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2024年比一比精彩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24年比一比精彩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24年比一比精彩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的第二节“比一比”。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和表达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方法,能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学生用尺子、学生用教学卡片、学生分组用的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比一比”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生活中具有高矮、长短、大小等属性的物体。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2)教师讲解比较方法,强调比较时的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较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展示成果,分享学习经验。

(2)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比一比2. 内容:(1)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

(2)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和表达方式。

(3)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并填写表格。

物体1:铅笔物体2:课本物体3:橡皮高矮:______ 长短:______ 大小:______问题1:小华和小明谁更高?问题2:哪支铅笔更长?2. 答案:(1)高矮:铅笔<课本<橡皮长短:铅笔>课本>橡皮大小:铅笔<课本<橡皮(2)问题1:小华更高。

2024年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能运用比较词汇描述物体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学会使用比较词汇。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观察和描述物体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长短、高矮、大小不同的物体)。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不同长短、高矮、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物模型,讲解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比较词汇。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并描述物体之间的关系。

每组派代表分享交流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2. 比较词汇:比……长、比……短、比……高、比……矮、比……大、比……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找出家里长短、高矮、大小不同的物体,用比较词汇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画一幅画,表现出两个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关系。

2. 答案:(1)例如:我的铅笔比我的尺子短,我的书比我的练习本大。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并能运用比较词汇描述物体间的关系。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引导学生将比较方法拓展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比较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的章节为《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比较来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难点: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判断和推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比较情景,如比较水果的大小,比较身高的高矮等,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的概念。

2. 讲解比较的方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卡片,讲解比较的方法,如何来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如: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让学生说出哪个苹果大,哪个苹果小。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掌握情况。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互相比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大小的方法1. 实物模型和卡片展示2. 例题讲解3. 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

2. 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

3. 比较两个小猫的高矮。

答案:1. 大的苹果是____,小的苹果是____。

2. 长的铅笔是____,短的铅笔是____。

3. 高的小猫是____,矮的小猫是____。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比较大小的情景,如比较衣服的大小,比较书籍的厚度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优质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优质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对物体长短、高矮、大小进行比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方法,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观察和判断物体长短、高矮、大小。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比较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绳子、卡片、图片等。

学具:学生自备尺子、绳子、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展示动物园里各种动物,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之间长短、高矮、大小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使用尺子、绳子等工具进行比较,以及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互相比较彼此身高、书本大小等,并记录结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过程中遇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方法。

6. 巩固拓展出示一些具有挑战性比较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长短、高矮、大小,并用数学符号表示:A. 一支铅笔和一把尺子B. 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C. 一本书和一张卡片(2)思考题:在生活中,你还能用比较方法解决哪些问题?2. 答案(1)A. 铅笔 < 尺子;B. 小猫 < 小狗;C. 书 > 卡片(2)答案不唯一,举例:购物时比较价格,选择性价比高商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物体,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成果以图片或文字形式进行展示。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排序和分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较方法,我需要精心设计实践情景。

比一比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一比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一比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和多少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高矮和比较多少。

教学重点:比较物体长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绳子、卡片、实物(铅笔、书本等)。

学具:学生人手一把尺子、绳子、卡片,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比较的现象。

2. 教学新课(1)比较物体长短a. 讲解比较方法,如直接观察、使用尺子等。

b. 举例讲解,如比较铅笔、书本的长短。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2)比较高矮a. 讲解比较方法,如直接观察、使用绳子等。

b. 举例讲解,如比较学生自己的身高。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3)比较多少a. 讲解比较方法,如数数、一一对应等。

b. 举例讲解,如比较两组铅笔的数量。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3. 例题讲解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板书内容:比较物体长短比较高矮比较多少比较方法:直接观察、使用尺子/绳子、数数、一一对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品的长短,并记录下来:a. 铅笔和橡皮b. 书本和尺子(2)比较下列物品的数量,并记录下来:a. 5个苹果和8个橙子b. 3个篮球和4个足球2. 答案:(1)铅笔比橡皮长,书本比尺子长。

(2)5个苹果比8个橙子少,3个篮球比4个足球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

但在比较高矮和比较多少的部分,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实物比较,让学生理解多、少和同样多;通过数一数活动,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和数的比较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少和同样多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一数的方法,进行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多、少和同样多的概念,数的顺序和数的比较方法。

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卡片、挂图。

学具:学生用计数棒、小石子、水果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挂图,图中有两个篮子,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另一个篮子里有3个橘子。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两个篮子,哪个篮子的水果多?哪个篮子的水果少?”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学习数的顺序和数的比较方法。

例题1:比较两个篮子的水果数量。

例题2:数一数,排列5个、3个、4个石子,比较数量。

练习1:用计数棒比较数量,完成多、少和同样多的练习。

练习2:用水果图片进行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内容:(1)多、少和同样多(2)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3)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册第10页,第1、2、3题。

(2)用家里的物品进行数量比较,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多、少和同样多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通过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数量比较,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比一比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一比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一比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7页例1和第38页的“做一做”。

主要学习了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多少,以及通过比较得出物体间的相对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多少,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多少。

难点: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多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不同的实物模型,如小鸟、小鱼、小树等,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长短和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教材第37页的例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图片中的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多少的关系,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彩笔标记出比较的结果。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展示和讲解。

如:比较两组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多少,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4.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卡片,让学生通过比较卡片中的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多少,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比较自己身边的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多少,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多少观察实物模型,识别大小、长短和多少例题讲解,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培养合作学习和观察比较能力七、作业设计1. 比较自己身边的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多少,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比一比》,具体内容包括:比大小、比长短、比高矮。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比较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熟练运用比较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实物若干,PPT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玩具或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2)学习比长短: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比较长短,并请小组代表分享方法。

(3)学习比高矮:教师示范比较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1:比较大小。

(2)出示例题2:比较长短。

(3)出示例题3:比较高矮。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2)拓展延伸:如何比较重量、面积等其他属性?六、板书设计1. 比较大小:>、<、=2. 比较长短:直线、曲线、折叠法3. 比较高矮:直接比较、借助工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苹果<橙子<香蕉(2)铅笔<尺子<书本(3)桌子>椅子>床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的方法。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比较方法的运用,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比较其他属性的方法,如重量、面积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学了 比一比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学了 比一比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学了比一比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能够通过图形、数字以及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比的理解;2.掌握比的表示方法,能够用分数表示比的大小;3.能够运用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比较同类物体的大小;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运用;2.比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投影仪、教材、练习册、学生文具等;2.学生用具:练习册、文具、计算器等。

四、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比”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或图片例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比的含义。

2. 讲解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0分钟)1.讲解比的概念: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事物的数量或大小之间的关系。

可以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事物之间的大小关系。

2.讲解比的表示方法:用“:”或“÷”表示比的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如3:5或3÷5,表示3与5的比为3/5或5/3。

3. 练习比的表示方法(30分钟)老师通过ppt或投影仪显示一些数字或图形,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表示其大小比较关系。

4. 实践练习(30分钟)分组对比同学身高、年龄、笔的长度、物品的价值等,通过计算比的大小关系,理解比的含义以及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5. 总结(10分钟)老师对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进行总结,并强调比的应用和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0分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将练习册上的习题作为作业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通过具体实践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于比的概念理解上还有一些模糊,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下一步应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和讲解,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应用和规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一比》。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认识和理解比较符号“>”和“<”,并能够运用比较符号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认识和理解比较符号“>”和“<”。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符号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比较符号“>”和“<”。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符号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礼物。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图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两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组物体多,哪组物体少。

学生猜测后,教师揭晓答案,并引导学生用“>”和“<”符号表示两组物体的多少。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和“<”符号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比较符号表示两组物体多少的关系。

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加深对比较符号的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并解答。

解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并解释答案的合理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本,让学生完成练习题。

练习题包括判断题和选择题,旨在巩固学生对比较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5.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组物体,用比较符号表示物体的多少。

然后,各组展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符号:> <含义:表示两组物体多少的关系例题:1. 观察下面的物体,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哪组物体多,哪组物体少。

2. 根据比较符号,判断下面两组物体的多少。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3个苹果比2个橙子多。

比一比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一比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一比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主要学习了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意义,并学会使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生活中类似物体的不同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生活中类似物体的不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卡片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铅笔、橡皮、课本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并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生活中类似物体的不同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教师讲解比较的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品进行比较,并用语言描述物品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一比1. 观察物体,描述特征2. 运用比较,找出不同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47页的练习题。

2.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庭中的物品进行比较,并用语言描述物品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引导他们发现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在例题讲解环节,教师讲解了比较的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一比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一比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比一比【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内容。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的含义,了解它们都是比较的结果。

2.在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表达比较结果。

4.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难点: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表达比较结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启发思考:同学们,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的座位,为什么有的同学要坐前边,有的同学要坐后边呢?生思考发现同学的身高有差异,教室座位是按高矮顺序安排的。

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教室里,有的同学高些,有的同学矮些,你会比高矮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一比”。

(板书课题:比一比)二、探究新知1.长短的比较。

(1)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2把尺子。

师:谁能比出它们的长短?(让一位学生来演示一下,并说一说)教师就此适时引导。

学生评价总结。

师小结:在比较的时候,要一端对齐,不能一前一后。

(2)你能发现你周围的哪些事物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学生观察发言:黑板比课桌长,课桌比黑板短;铅笔有的长,有的短;等等。

2.大小的比较。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2个皮球。

师:谁大谁小?你是怎么比出来的?学生一看就能看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但是可能会表达不清楚。

师点拨:小球没有大球高,也没有大球宽。

谁能比比这两只小猪的大小,这两个西瓜的大小?(图片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只小猪、两个西瓜)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3.多少的比较。

出示教材第5页多少的比较图。

师:什么多?什么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说一说。

4.轻重的比较。

(1)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有兴趣吗?①一个学生站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了第2课时
比一比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页,第6页,分辨物体的“长短、轻重、大小、多少”
⏹教学提示
教科书只出现了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4组比较,没有出现“同样长、同样大、同样多、同样重”的比较。

教学时是否出现,何时出现,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但是一旦出现,一定要有真情实景,用实物说明。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难点: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准备2个长短差不多的铅笔,2个大小不一的篮球、2个乒乓球、1袋苹果、1袋梨、两根长短不一的跳绳、天平。

学具准备:学生准备3个圆片、3个小三角形或3根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


谈话法、情境导入法、游戏法等。

谈话法:小学生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分辨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多少,会有很多好玩的小活动,喜欢吗?
游戏法:
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情境导入法: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并板书: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设计意图】游戏法引入,孩子学习热情、参与度最高、注意力最集中。

谈话法比较好操作,学生不会乱。

情境导入法容易操作,也符合新课标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调动生活经验来感受数学,学习数学”的要求。

探求新知,掌握分类标准
1、教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比较出这两位同学谁高谁矮? 与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同桌交流后,指名汇报。

预设:
学生的方法可能是:让讲台下的同学站到讲台上,两人背靠背站直;或让讲台上的同学站到讲台下,两人背靠背站直。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让两位同学站在同一地方,同一高度上,两人站直后再比。

小结:这就是比较高矮的方法。

小活动:比一比谁高?谁矮?
请那两名身高一样的学生站到一起。

教师:请同学们帮他们看看谁高谁矮?
两名学生自己背靠背站好,比一比。

全班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指名说一说。

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口语,引导学生说出两人同样高。

请两名身高不同的学生上台。

教师:仔细观察他们的身高,谁比谁高? 谁比谁矮?
指名回答。

学生根据学到的比高矮的方法和自己的观察说出结果,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请三名身高不同的学生上台。

教师:谁能按一定的顺序帮他们排排队?
指名上台完成。

学生可以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也可以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

2.比长短。

出示主题图,出示两支长度相差不多的铅笔,教师一只手拿一支。

教师:看看这两支铅笔,你知道哪支长? 哪支短吗?
学生自由说。

教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这两支铅笔哪支长? 哪支短? 说说你的方法。

同桌讨论交流,指名上台边演示边说。

引导学生说出,把两支铅笔平放在桌子上,一端对齐,看看另一端,就知道哪支长哪支短;把两支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下端挨着桌子,看看上端,就知道哪支长哪支短。

教师:在比较长短时,不管是平着放还是竖着放,都要使铅笔的一端对整齐,再看另一端,就能知道谁长谁短。

同桌的两人用铅笔比一比,然后说一说。

教师板书并教读“长短”
完成课本第6页的第2题。

观察: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指导: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
3.比多少。

出示主题图。

师:左边这幅图里画了一些苹果。

大家看看,哪边多?
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左边的多。

师:对,这边多。

(板书:多),教读:多。

师:那么,这边呢?学生回答:少。

(板书:多),教读:少。

教师继续引导:小鹏家在植树,你们看这是树苗,这是挖的坑。

大家一起数一数有多少棵树苗,多少个坑?
学生数,并汇报。

教师:谁比谁多?
学生:树苗比坑多。

教师: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一棵树对着一个坑,还多出一颗树苗没有坑,所以树苗多,坑少。

师:你们说的很准确。

谁再说一遍?
教师小结:比较多少,我们把它们一对一的比,谁有剩余的,谁就多。

教师:如果没有这颗多余的树苗,那么树苗和坑是——学生回答:同样多。

课件演示:同样多。

“一棵树苗和一个坑划一根线。


教师:大家看,所有的树苗都有坑,所有的坑都有树苗,这是树苗和坑同样多。

摆学具。

先摆3个圆片,再摆出与圆片同样多的小三角形或小棒。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直观演示和操作理解并建立高、矮、大、小、多、少等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操作去探究比较高矮、长短、大小以及多少的方法,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4、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教师指出:重的那一边低,轻的那一边高。

(3)看主题图,说明苹果和西瓜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

指名交流。

(4)板书并教读“轻重”。

◆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6页第3题、第4题。

第 4题学生得出结论后要安排交流的环节,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比的。

学生可能会用数数比较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的会很少。

特别是农村孩子读了幼儿园以后。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促进知识的内化。

给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就是给学生成长的空间。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板书设计
比一比
长短
大小
多少
轻重
⏹教学反思
“同样多”的概念是一个比较难建立的概念,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一个对着一个比,刚好对完,在此基础上建立同样多的概念。

西师版的比“多少”教材和人教版的相关内容相比分散一些。

西师版是分两次教学,而人教内容做一次编排,需专用一课时来组织教学,内容详细具体一些。

“同样重”、“同样高”等没有在教学中指出,是正确的,不然的话,教学时间很紧。

⏹教学资料包(机动栏目,每个单元至少一个即可)
◆教学精彩片段
比较多少的练习
游戏:伸手指。

教师:请伸出和老师同样多的手指。

师生互玩,同桌交换玩。

拍手。

教师:老师拍几下,请你们与老师拍同样多的次数。

同桌交换玩。

【设计意图】活泼的游戏,既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少”上,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生得到了发展,也能体会到数学课的趣味性。

◆教学资源
故事情境导入:怎样做才公平
数学知识:一一对应
资料链接
地球上最大、最重的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