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
觉知的名词解释
觉知的名词解释觉知是一种关于自我意识和心理状态的概念。
它源自于佛教哲学,被视为实现内在平静和精神成熟的关键要素。
觉知可以理解为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敏锐感知和意识,以及对内心感受和思维过程的自我观察。
古代佛教倡导者认为,觉知是通向解脱的一条路径。
通过觉知,我们能够认识到人们常常陷入痛苦和危险的原因,从而在困厄中找到禅定与智慧。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觉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它使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体验当下的时刻,并以不带有偏见和执着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决策。
觉知并非简单的意识驾驭。
它需要培养和实践。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实,通过觉知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我意识并以更健康的方式应对各种挑战。
觉知的实践主要包括关注内心感受、观察思维过程和感知周围环境等方面。
首先,觉知强调关注内心感受。
我们常常忽视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觉知教导我们在此刻的体验中停留,并用无批判的心态观察这些感受。
比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或焦虑时,觉知使我们能够意识到这种情绪的产生并尝试理解其根源,进而以更冷静和明智的方式回应。
其次,觉知要求我们观察自己的思维过程。
我们的思维常常被情绪、偏见和习惯所驾驭,而觉知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这种驾驭。
通过觉知,我们能够注意到不必要的忧虑和负面自我评价,并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更积极和建设性的思考上。
觉知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避免过度批评和争议,从而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
最后,觉知要求我们注意周围环境。
我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思维中,忽略了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
通过觉知,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当下的体验,并提高对周围人和事的关注。
觉知也有助于我们感受到自然界和社会的美丽,从而培养出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尽管觉知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但它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所处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快节奏和忙碌,我们常常忽略自我和他人的需要。
通过觉知的实践,我们有机会抵御这种忽略,并以更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方式生活。
觉知是一种超越传统宗教和哲学的实践,它不受特定信仰或文化的限制。
觉知与认知心理学的关系
觉知与认知心理学的关系引言:觉知和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研究人类思维、感知和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觉知是指个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主观体验和感知,而认知心理学则关注个体的信息处理、思维和决策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觉知与认知心理学的关系,并阐述它们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觉知与认知心理学的定义与概念觉知是指个体对内外界的感知和体验,包括对自身的感知和对外部环境的感知。
觉知是主观体验的基础,它使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周围事物的存在。
觉知的研究关注个体的感知、情绪、意识和自我意识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信息处理、思维和决策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如何接收、存储、处理和应用信息,以及思考、学习和决策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注意力、记忆、语言、推理、判断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二、觉知与认知心理学的关系觉知和认知心理学在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上有一定的重叠,二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首先,觉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觉知是个体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感知,它提供了认知过程所需的输入。
个体的感知和体验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
其次,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用于解释觉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个体信息处理的规律和模式,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觉知的产生和变化。
再次,觉知和认知心理学在应用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觉知训练和认知训练是心理干预的重要手段。
觉知训练可以帮助个体提高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觉知能力,而认知训练可以帮助个体改善信息处理和决策能力。
三、觉知与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性觉知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思维、感知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觉知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的主观体验和意识现象。
觉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感知、情绪和意识等主观体验,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个体的思考、学习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其次,觉知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心理干预和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都有哪些觉知呢
四、地上菩萨,见齐诸佛,觉心初起,进而觉知心无初相,可以远离细的分别心,得见心性,叫做“究竟觉”。
——齐志军老师《入楞伽心探玄》之百八应
072.【云何净诸觉是“觉知”的意思。“诸觉”是“诸多种觉知”。都有哪些觉知呢?简单地列出四种吧:
一、刚刚进入修行门的初学,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后念令恶不起,这虽然也是觉知,但仅能觉知善恶,不能觉知心源,这应该叫做“不觉”。
二、声闻、缘觉、初心菩萨,觉知善念恶念都是念,念无异相,可以舍弃粗的妄想执着,叫做“相似觉”。
然而,从初学的“不觉”,到见性后的“究竟觉”,毕竟都了无一法可得、了无一法可舍。正如《金刚经》所说:“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其中,“无实”就是了无一法可得,“无虚”就是了无一法可舍。
到这里,应该不难看出,佛回答的“云何净诸觉”,也是反诘的语气。
意识、觉知与觉醒
从平常的无意识的行动跳跃到觉醒是困难的,这是可能的,但是艰难的。所以,在两者之间加上一个步骤是有帮助的。如果一个人从觉知、有意识的行动开始,那么,跳跃会变得容易一些——不带有任何有意识的主体,不带有任何有意识的客体,根本不带有任何有意识的活动而跳跃到觉醒。这并不意味著觉醒不是意识,它是纯净的意识,但是没有人意识到它。
所以,这就是三个步骤:意识、觉知、觉醒。但是我们存在的地方是最低的一级:那就是无意识的行动。无意识的行动是我们的头脑的状态。
通过意识,你可以达成觉知;通过觉知,你可以达成觉醒;而通过觉醒,你可以达成"没有达成"(no
achievement),可以达成那已经达成的一切。在觉醒之后,没有什么东西存在。觉醒是终极的。
意识、觉知与觉醒.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意识、觉知与觉醒.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 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 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 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 意识、觉知与觉醒
觉醒是灵性进展的终点,无觉醒是开始。无觉醒意味著一种物质存在(materialexistence)的状态。所以,无觉醒和无意识并不是相同的。无觉醒意味著物质。物质并不是无意识的,它是无觉醒的。
动物的存在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头脑的现象——百份之九十九是无意识,百份之一是有意识。这个百份之一的有意识意味著:你是百份之一地意识到你自己的百份之九十九的无意识。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的意识变得有意识,那么,那百份之一会继续增长,而那百份之九十九的无意识会继续减少。
意识、觉知与觉醒
觉醒意味著整个头脑都成了觉醒的。现在,旧的头脑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一种有意识的品质存在著。觉醒已经变成了整体,而头脑本身现在成了觉醒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说头脑是觉醒的,我们只能富有含义地说头脑是有意识的。觉醒意味著对于头脑的超越,所以,并不是头脑是觉醒的。只有通过对头脑的超越,通过超出头脑之上,觉醒才变得可能。
所以,你从无觉醒的存在即原初物质向著觉醒运动。你可以称它为神圣的,神性的,或者不管你称它什么。在原初物质与神性之间,区别总是属于意识的。
原初物质(prakriti):又称原质,梵语原意为"源泉"。印度哲学数论派用以指萌芽状态的物质的性质。
mind,无念)的状态。
那么,意识与觉知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觉知是一种状态,而意识是朝向觉知的一种手段。如果你开始变成有意识的,你就会达成觉知。如果你开始对你的行为变得有意识,对你的日常发生的事变得有意识,对围绕著你的每一件事物变得有意识,那么你就开始觉知了。
觉知是作为意识的一个自然结果而来的。你无法练习觉知,你只能练习意识。觉知是作为一个自然结果、作为一个影子、作为一个成果、作为一个副产品而来的。你越是变得有意识,你就越进入觉知,你就越变成一个觉知者。所以,意识是达成觉知的一个方法。而第二步是:觉知将成为达成觉醒的一个方法。
意识是头脑的一种品质,觉醒则是超越,它超出头脑之上。头脑最多是两分性的工具,所以意识永远不可能超越两分性。它总是指意识到某个事物,或者某个有意识的人。所以,意识是头脑的一个部分,而头脑,最多是所有的两分性、所有的分裂的源泉,不论它们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行动与不行动之间,还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两分性的每一种类型都是头脑的产物。觉醒是非两分性的,所以,觉醒意味著"没有头脑"(no
正念训练方法
正念训练方法正念训练,又称觉知训练,是一种古老的修行方法,它源自佛教,但如今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心理治疗、压力管理和自我成长等领域。
正念训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觉知和接受当前的一切经验,包括身体感受、情绪和思维,而不加以评判或批判。
这种训练方法被证明对改善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正念训练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并实践正念的重要性。
首先,呼吸觉知是正念训练的基础。
通过专注地观察自己的呼吸,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当下,而不是被过去或未来的忧虑所困扰。
呼吸觉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只需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专注地感受自己的呼吸,当杂念出现时,不加以抵制,只需 gently 地将注意力重新带回呼吸上。
通过呼吸觉知,我们可以培养专注力和平静的心态,减轻压力和焦虑。
其次,身体扫描是另一种常见的正念训练方法。
它通过逐一地关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增强对身体感受的觉知。
在进行身体扫描时,可以选择从头部开始,逐渐向下,关注每一处的感受,不加以评判或改变。
这种方法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身体紧张和疼痛,提升身体意识和自我关怀能力。
另外,情绪觉知也是正念训练的重要内容。
情绪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通过觉知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体验。
在情绪觉知中,不需要去批判或者控制情绪,只需要观察和感受情绪的涌动和变化。
这种方法有助于情绪调节和情绪管理,提升情绪智慧和内心平静。
最后,思维觉知是正念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的思维常常充斥着各种忧虑、烦恼和负面情绪,通过觉知自己的思维,我们可以减少被思维困扰的程度,培养客观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客观认知。
在思维觉知中,不需要去评判或者改变自己的思维,只需要观察和感受思维的流动和变化。
这种方法有助于减少负面思维的影响,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总之,正念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健康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专注力、放松身心、提升情绪智慧和客观观察力。
觉知是什么意思
觉知是什么意思
觉知的意思是:1.觉察到。
2.知觉。
3. 觉知就是修习此法者,通过默念动而知道自己身体动,和通过默念停而知道自己身体停,而形成的一种身心体验。
引证解释:
⒈觉察到。
引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吏觉知,使长安尉奇等往捕开章。
”
唐刘知几《史通·暗惑》:“密言臺上,犹惧觉知,羣议沙中,何无避忌!”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臣亦觉知先帝无意杀臣,故復留残喘得至今日。
”
⒉知觉。
引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有觉知则有吸摄,磁石犹然,何况于人!”
国语词典:
知觉。
网络解释:
觉知
根据对阿姜潘尊者所传的这种方法的修习和体验,可以将觉知定义如下:觉知就是修习此法者,通过默念动而知道自己身体动,和
通过默念停而知道自己身体停,而形成的一种身心体验,觉知是身心同时发生的,而不是身心分离者可以体验到的。
就是说,一次觉知必须包括身心同时发生的一次动和一次停,此二者缺一不构成一次觉知。
镜映与自我意识探索个体对自身的觉知
镜映与自我意识探索个体对自身的觉知镜子是一个有趣的工具,它不仅仅是一个物体反射光线的表面,更是一种反映个体意识的存在。
当我们站在镜子面前,注视自己的反射,我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外貌,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镜像,作为一种视觉的媒介,与自我意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通过镜子的反射,我们得以探索个体对自身的觉知。
镜子的反射具有一种冷冰冰的客观性,它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形象。
当我们凝视镜中的自己时,我们可能会开始思考自己的外貌特征,注意到自己身体的一些细节。
镜子中的反射将我们从外界的评判中解放出来,使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在特质。
这种反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反射,更是一种思考和审视自我的方式。
通过镜子的反射,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当我们心情低落时,我们的反射可能会变得暗淡无光;而当我们心情愉悦时,我们的反射则会充满生机。
这种情感上的变化体现了个体对自身的觉知,它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情感起伏,从而影响到我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看法。
除了外观和情感,镜子的反射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观察到自己的行为和习惯。
当我们看着自己的反射时,我们可能会看到自己的动作是否优雅、是否有自信的举止。
我们还可能通过镜中的反射,看到自己的表情和眼神,这些表情和眼神能够传达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这种对于行为和表情的觉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调整自己的态度和习惯,进而改善我们的个人形象。
而当面临镜子时,我们也会陷入自我意识的反思和探索。
我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为什么存在,以及如何与他人和社会互动。
这种自我意识的探索,使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镜子的反射,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自我形象,更是一个拥有思想意识的个体的存在。
正因为镜子能够反映出个体对自身的觉知,它被广泛地运用在个人形象塑造、心理疗愈等领域。
许多人会定期凝视镜中的自己,用不同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形象和心理状态。
他们会尝试不同的服饰搭配,改变自己的发型和妆容,通过镜子的反射来审视自己的形象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
知觉和觉知的哲学视野
知觉和觉知的哲学视野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存在和意识的学科,而知觉和觉知是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知觉是指我们感知外界世界的能力,而觉知则是指我们对自身意识以及所感知到的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知觉和觉知,探索其在我们理解现实、自我认识以及认识他人和世界等方面的意义。
在理解知觉和觉知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类最为独特的心理活动之一,它使得我们能够体验和感知世界的存在。
然而,意识的本质却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有两种主要的意识理论:物理主义和唯心主义。
物理主义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超越物质的灵魂或意识实体。
无论采取何种立场,我们都无法否认知觉和觉知在意识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知觉是我们感知外界的手段,它通过我们的感官器官将外部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送至大脑。
然而,我们的知觉并非完全准确可靠,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感官器官的限制、个人经验和情绪等。
例如,当我们对某一事物感到厌恶或恐惧时,我们的感觉可以被这些情绪所扭曲,导致我们对该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觉知来纠正和理解我们的感知。
觉知是对自身意识和所感知到的事物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觉知不仅包括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还包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感知。
通过觉知,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思维、情绪和欲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
觉知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他人和世界,通过观察和体察他人的言行举止来理解他们的内心状态和意图。
觉知使我们能够超越表面现象,探索事物的本质和深层意义。
觉知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真实和全面的认知模型。
我们的知觉有时受到偏见和扭曲的影响,导致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
通过觉知,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和扭曲,并尝试去纠正和补充我们的认知。
觉知使我们超越单纯的事实陈述,进而形成更加复杂和准确的认知模型。
知觉和觉知的哲学视野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与现实的关系。
人的觉知与意识理解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
人的觉知与意识理解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人类是唯一拥有高度意识和自我觉知能力的物种。
意识是指我们对于自身和周围环境的主观体验和认识,而自我意识则是指我们对自身存在的认知和了解。
人的觉知和意识对于形成自我意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形成。
1. 觉知的概念觉知是指人们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人通过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的作用,接收到外界事物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
觉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涉及到感知、注意和意识等多个方面。
2. 意识的作用意识是指人们对于自身和周围环境的主观体验和认识。
它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涉及到知觉、思维、情感、意愿等方面。
意识具有指向性,即它可以指向特定的对象或者内容,通过意识,人们能够主动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3. 觉知与意识的关系觉知和意识是紧密联系的。
觉知作为一种感知和认知能力,为意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人们通过觉知感知到的信息,进一步由意识进行理解、加工和解释。
同时,觉知和意识也相互影响和作用。
觉知的提高可以增强意识的深度和广度,而意识的活跃和灵活也可以增强觉知能力。
4. 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自我意识是指人们对自身存在和特点的认知和了解。
它是在觉知和意识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原始自我意识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感官对外界进行感知和认知,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感知和对他人的区分。
这是自我意识形成的起点。
(2)镜像阶段:在幼儿期,儿童通过镜像的反射,开始了解到自己具有独立的身体和形象。
他们会觉察到自己的形象和他人之间的对应关系,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3)社会比较阶段:在童年时期,儿童会通过和他人的比较,进一步认知自己的特点和能力。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并从中形成对自己的认同和评价。
(4)内化阶段:在青少年时期,个体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信仰和意识形态。
在生活中觉知的几个窍诀
在生活中觉知的几个窍诀
以下是一些在生活中觉知的窍诀:
1. 保持觉察:学会时刻保持对自己内在体验和周围环境的觉察。
注意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身体感受,以及与他人的互动。
通过观察和感受,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2. 冥想和深呼吸:定期进行冥想和深呼吸练习可以帮助培养觉知。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专注于呼吸,让思绪平静下来。
通过冥想,你可以提高专注力和内在的平静。
3. 身体感知:觉知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也包括对身体的感知。
关注身体的感觉,如触感、温度、疼痛或舒适。
通过身体感知,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
4. 当下意识: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时刻,避免分心和沉溺于过去或未来的思考。
专注于眼前的任务、与他人的交流或当下的体验,培养对当下的觉知。
5. 学会倾听:在与他人交流时,真正倾听对方的话语和情感。
不仅关注言语的内容,还要注意非言语的表达。
通过倾听,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6. 接受不确定性: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
学会接受不确定性,并以开放和灵活的态度面对变化。
通过接受不确定性,你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的起伏和挑战。
7. 反思与总结:定期花时间反思自己的经历和行为。
思考哪些事情带来了满足和喜悦,哪些事情可能需要改变。
通过反思,你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内在自我觉知与公众自我觉知的启示
内在自我觉知与公众自我觉知的启示自我觉知就是你把你自己当做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
当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自己时,你就会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与价值来对自己现在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比较。
心理学家Buss把自我觉知分为内在自我觉知和公众自我觉知。
可以这样简单理解这两个概念,内在自我觉知就是你对你自己的内部特征的感觉比较重视,公众自我就是你对你的外在方面比较注意。
内在自我的人,对自己的感受比较在乎,因此他们常常会夸大自己的情感反应,同时他们对内在事件清楚而明确,常常坚持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信念,不太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公众自我的人,由于太看重外界他人的影响,所以他们害怕别人评价自己,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
由于看重来自他人的反馈,他们也常常会产生短暂性的自尊感低落,容易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产生距离,比较在乎外在的行为标准。
三界中是否有一个层次是感知和觉知的来源?
三界中是否有一个层次是感知和觉知的来源?一、感知和觉知的定义感知和觉知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和自身的重要方式,它们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核心能力。
感知指的是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而觉知则表示对自身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认知和反思。
二、物质世界中的感知和觉知1. 感知和觉知的神经生理基础感知和觉知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
感知信息的传递需要通过感觉器官、神经元和大脑等器官进行信号传递和加工。
觉知则需要整合大脑的不同区域,包括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有关。
2. 感知和觉知的物质基础感知和觉知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人类的感觉器官和大脑。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感觉器官通过感受光、声音、气味、味道和触觉等物理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大脑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形成我们对外界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知和觉知。
三、精神世界中的感知和觉知1. 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感知和觉知并不仅局限于物质世界,而是具有超越物质的精神维度。
人类的精神世界包括思维、情感和意识等方面,它们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的完整性。
2. 精神层面的感知和觉知在精神层面上,感知和觉知更多地涉及人类的思维和意识活动。
人类通过反思和自我觉察,能够意识到自身产生的想法、情绪和意识等。
这种感知和觉知能力使人能够思考问题、表达情感和作出决策,具有重要的心智功能。
四、三界中的感知和觉知1.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感知和觉知在三界中,人类的感知和觉知不仅可以涵盖当前的物质世界,还可以穿越时空,触及过去和未来的层次。
人们通过学习历史、了解科学发展和预测未来,可以更好地认知过去和预见未来的变化和趋势。
2. 存在和虚无的感知和觉知除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人类的感知和觉知也可以触及超越现实的存在和虚无。
在宗教和哲学等领域,人们通过冥想、修行和超感官知觉等方式,尝试感知和觉知超越人类认知范围的存在。
3. 自然界和人类的感知和觉知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现象和规律,它们超出了人类的感知和觉知能力。
幼儿园教案:感官觉知的游戏与练习
幼儿园教案:感官觉知的游戏与练习一、感官觉知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儿童感官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感官系统的刺激和体验,孩子不仅能够对外部世界进行认知,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和促进其感官觉知能力的发展。
感官觉知是指儿童通过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接收外界信息,并加以整合和处理的能力。
二、游戏与练习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1. 促进感官功能发展:游戏与练习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教育手段之一,通过各种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各个感官的反应和刺激,从而促进他们感官功能的全面发展。
2. 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耳语和视线等非言语方式进行沟通,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
同时,游戏也能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三、感官觉知游戏与练习示例1. 视觉感知:(1)游戏名称:颜色大赛游戏规则:将多种颜色的小球放入一个容器中,让幼儿用眼睛准确地分辨出并归类到相应的颜色组别中。
游戏目标:培养孩子对颜色的敏感度和判断能力。
(2)游戏名称:图案拼贴游戏规则:给孩子提供一些图案剪纸和胶水,在指导下让他们自由地进行拼贴,培养他们对形状和结构的观察和辨认能力。
游戏目标:提升孩子的视觉敏锐度和手眼协调能力。
2. 听觉感知:(1)游戏名称:音乐椅子游戏规则:孩子们围坐在椅子周围,教师播放不同节奏、不同速度的音乐,当音乐停止时,孩子们需要快速找到并坐到最近的椅子上。
游戏目标:培养孩子的听觉敏感度、反应能力和空间方向感。
(2)游戏名称:音乐启蒙游戏规则:播放简单而优美的儿童音乐,引导幼儿用身体或声音进行模仿和配合,提高他们对声音的辨别和控制能力。
游戏目标:拓展幼儿的听觉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性的兴趣。
3. 嗅觉感知:(1)游戏名称:闻味辨色游戏规则:将一些香味浓郁的水果或花卉放入袋子中,并让孩子们依次取出、闻味并给出相应颜色或名字。
觉知的四个境界
觉知的四个境界觉知是一种内在的体验,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情绪、思想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认知。
觉知的四个境界是指人们在觉知的过程中,逐渐从表面的感知进入到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本文将从四个境界的角度来探讨觉知的内涵和意义。
第一境界:表面感知表面感知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这种感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被干扰的。
在表面感知的境界中,人们往往只是被事物的表象所吸引,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时,我们只是被它的颜色、形状和香味所吸引,而忽略了它的生长环境、生命力和生命意义。
第二境界:内在感知内在感知是指人们对自己内在状态的感知,包括身体感觉、情绪感受和思维活动等。
这种感知是比表面感知更深层次的,它需要人们更加专注和细致地观察自己的内在状态。
在内在感知的境界中,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感觉、情绪变化和思维活动,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在状态。
例如,当我们感到身体不适时,我们可以通过内在感知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身体状态。
第三境界:深度感知深度感知是指人们对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感知,它需要人们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中去。
在深度感知的境界中,人们开始意识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真实面貌。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时,我们可以通过深度感知来了解它的生长环境、生命力和生命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它的美丽和价值。
第四境界:超越感知超越感知是指人们对自己和事物的超越性认知,它需要人们超越自我和事物的限制,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超越感知的境界中,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事物的超越性,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例如,当我们超越自我和事物的限制时,我们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觉知的四个境界是人们在觉知的过程中逐渐从表面的感知进入到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平常禅2·觉知-第四章
第四章体证和目睹我们的觉知就像是一片开阔的天空,而包涵在这份觉知里的所有内容--思想、情绪及各种心态--就像是过眼云烟一般……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
然而只有亲身体证每一个当下的身体实况,才能真的领悟到这一点。
如果检视一下所谓的“实修生活”,那个会一再出现的字眼就是“体证”。
然而体证到底是什么?我们能不能替它下个定义,或是详加描述一番?不幸的是,体证很难被妥当地描述,也很难下定义。
我们必须从内心里领会当下活生生的实相。
一开始很可能会认为体证就是去体察某个特殊的觉受,譬如呼吸。
我们可能会聚焦于吸气时鼻子所感受到的凉风,或者一呼一吸时上半身的升降感。
这种专注于呼吸的觉察方式,能够让我们落实到身体的实况。
回归到身体的实况,令我们脱离了转动不停的心智次元,并且提供了亲证的滋味。
然而体证是无法被化约成简单的身体觉受的,虽然我们必须从身体这一端开始觉察起,然后才能朝着更深更广的体证过程去前进。
通常在身体上进行觉察时,我们可能会经验到所谓的三摩地,这是一种完全融入于客体的专注状态。
你完全聚焦于呼吸、烛光或某种声响(譬如梵唱或音乐),有时甚至会因此而失去自我感。
但是我要再强调一次,这些专注状态只是初阶的境界,它们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们能够让我们落实到当下身体的实况,而不再继续妄想。
不过就体证而言,这些境界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它们会将真实的人生排除于外。
体证永远需要觉醒和觉察,如果我们只融入于过度狭窄的感官觉受,是不可能觉醒和觉察的。
三加三默观练习对于达到所谓体证的觉知状态,许多人已经发现三加三的默观练习很有帮助。
这项修持的方式如下:将三种不同面向的感官觉受同时纳入你的觉察,然后将它们保持在三次完整的出入息里。
举例而言,你可以先觉察自己的一呼一吸,然后一边觉察呼吸,一边体察自己的双手安放在腿上的触感。
接下来你一边维持住对呼吸和触感的觉察,一边则开放你的觉知,将周遭的声音也一并纳入。
然后将这三个不同面向的觉受安住在三次完整的呼吸中。
心理学认知三角形
心理学认知三角形
心理学认知三角形通常指的是马塞尔·塞维尔提出的认知三角形。
塞维尔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要素,分别是认知觉知(perception)、情绪觉知(feeling)和动机觉知(volition)。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的认知体
验和行为。
1. 认知觉知(perception):指的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
理解过程。
通过感官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通过认知加工对其进行加工、储存和组织。
认知觉知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过程。
2. 情绪觉知(feeling):指的是个体对于外界刺激和内部体验
所产生的情感反应。
情绪觉知是人对事物和事件的评价和反应,可以包括喜、怒、哀、乐等。
情绪觉知对认知过程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对认知、记忆和决策等产生不同的影响。
3. 动机觉知(volition):指的是个体行为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它与目标的设定、计划与执行等相关。
个体的动机觉知会影响其对行为的选择和追求,同时也会对认知和情绪产生影响。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共同构成了人的认知过程和行为表现。
塞维尔认为,只有综合考虑认知觉知、情绪觉知和动机觉知,才能全面理解人的认知和行为。
这一认识对于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念的名词解释
正念的名词解释正念,亦称“正念禅”,是一种由佛教启发而来的修行方法,也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已经在当代的心理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它强调通过专注当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持续观察和接纳内心的一切感受和思绪,从而培养个体的觉知和自我意识。
正念的核心概念是“觉知”,或称为“正觉”,是指在不加判断、不执着于过去或未来的基础上,全情投入当下的体验,并意识到自身内心的变化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正念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有效方法。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陷入自动化的状态,不断纠结于过去的悔恨或未来的担忧,难以真正体验当下的美好和幸福。
而通过培养正念,我们可以学会将注意力和意识集中于此刻,以更加深入的方式感受和体验整个生命的过程。
正念的实践通常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呼吸觉知、身体感受觉知、情绪觉知、思绪觉知等。
比如,通过呼吸觉知,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过程上,觉察气息的进出,以及呼吸背后的身体感受。
这种专注于呼吸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平静情绪、调整心态,并降低压力和焦虑感。
正念的修行也强调接纳和包容,即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能够客观、坦然地接受。
在面对痛苦和困苦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加剧自身的痛苦,从而陷入负面情绪的循环中。
而如果我们能够以觉知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困境,通过观察痛苦和困苦的本质,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化解。
同样,当我们体验快乐和幸福的时候,正念也教导我们要学会欣赏和珍惜这些美好的瞬间,并享受当下的喜悦。
正念的本质是觉知和自省,通过修炼正念,我们能够增强自我意识,提升洞察力,并更好地认识自己。
正念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价值观和动机,有助于解决内在的冲突、焦虑和痛苦。
通过观察和接纳内心的感受和思绪,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到身心的不适和需要,进而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正念的实践也有助于培养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通过正念,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自己的情绪,从而做出更加理性和积极的应对。
心理导论-4-意识-
(二)意识水平和意识种类 1.意识水平 人的意识非常复杂,它表现出多维度、多层 次、多水平的意识现象。 从个体意识的不同水平出发,一般把意识界 定为三个不同水平。 (1)意识的基本水平 意识的基本水平反映了个体对自己内部心理 活动状态以及行为表现的觉知,也反映了个体 对周围环境刺激信息的觉知。在这个意识水平 上,个体对正在知觉的事物或现象,或者是对 可知觉的刺激信息进行反映的觉知。
意识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人能够积极地反映客观事物,主动地去认识自己身边 的环境,改造事物为己所用,而不是像动物那样,只 是消极地顺应或适应环境。 第二,意识的前进性 •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会只停留在事物的表 面现象上,人有能力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探究事物的 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掌握客观事物 发展的规律。
(二)语言在人类心理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是从劳动中与劳动一 起产生的。 • 语言产生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共同劳动中交 际的需要。在劳动中的分工与合作,需要用语言 协调。劳动经验的传递,需要语言作为媒介。 • 二是发音器官的完善。由于直立行走,类人猿的 生理结构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发音器官的完善, 声带和肺不受压抑,口腔增大并与声带形成直角, 舌头更加自由灵活,气流在口腔中受阻状况变得 复杂,能够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为语言的产 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 人类意识的产生
(一)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劳动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由于对劳动工具的使用,类人猿积累了劳动经验, 丰富了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理解到劳动工具的特性 和工具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些对劳动对 象的感知和表象,使类人猿开始可以脱离具体事物。 • 劳动的第二个特征是劳动的社会集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向来不习惯特定人物的对号入座,亦知你也如此。
这封信不针对任何人,它属于我的觉知与证悟。
需要申明的是,你不是你,我也不是我,它们都是人世交付给我们的代号与标签,而我想透过文字重生复归本质的纯粹和洁净。
因此,不必发挥聪颖智慧,通过抽丝剥茧从这里获取你内心偏执的欲求。
我这里没有答案。
答案需要通过你自己来获得。
又是无事的一夜,禅定修心之后,起身往世间望去,满眼都是华美的红尘,滚滚而来。
刚笃定下的心,又变得如夔龙翻江倒海。
又是这样微凉的夜,又是疏星淡月,桐花落阶。
每当自己面对这样一场绝对的美丽,我总是无法平静自己的心,当然,每当面对你时,也是如此。
焦躁,喜出望外,但无法通过直接的方式袒露当时的想法。
街上霓虹延伸贯穿,直至化为光点。
淡月晕满,几颗辰星探出头来,对她挤眉弄眼。
鲛人羞涩。
而屋外的人潮各自随光影变幻而散,车如流水急促地淌过这曲折的江河。
诸行无常。
生命早在你我之前就有了开始,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告别而有过丝毫地停顿。
它所承载的是客观的真实。
而究竟是谁曾离碎了时光,又是谁曾惊艳了年华?我曾告诉你,你就是那人间的四月天,让我宁愿满载一船星辉去换一场短暂的相恋;宁愿自己化作满山的杜鹃,也只为求这一次无憾的春天。
哪怕,天绝地穿,天怒人怨,也要踏过万水千山,等待着在途中与你相见。
这一夜,自己听了一宿梵歌,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还记得,那日灿黄的流云与飞霞和煦地盈满全身,我纠结了好半天,终于鼓起勇气,牵起你的手,满手心的都是汗,不敢转头看你。
平静而又缓和,一步,再一步,往前走,往未来走去。
握着你的手不放。
你知道当时我在想什么吗?我在想,真的好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当你我白发覆顶,拄着拐杖在公园散步时,我们仍能这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惜,我们无法这样平静安宁地这样走下去了,但我信望爱,信望你可以归来。
所以,无论是你何种方式守在你的身边,都是我至深的幸福。
学到班固的《苏武传》时,语文老师闲来无事,让我们写剧本。
合作的剧本,文采出众,字字如杜鹃泣血,特意添加了这样的情节:苏武与妻子相别,留诗一首。
待苏武归来,发现妻子已去,自己静默枯老,弥留之际仍握着汗节,对这虚无道出内心的爱执。
我觉得特别感人的是这句:“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要是我们结发为夫妻,我说如果的话,那么我一定与你恩爱,矢志不渝。
会将你的青丝与我的绾成同心,意思是希望我们能够相互扶持,一起慢慢由青春年少携手行至白发苍苍。
若我是千年之前的苏武遇见了千年以前的你,我在大漠塞外,握着旄节,知道你在待我归来。
我仍会和历史上的苏武做出同样的选择。
即便事实你真的离开我了,过上了你向往的生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你要知道,我对你的誓言,如同我手中高擎的汉节,如何星月沉轮,如何沧海横绝,都不曾低落。
”我如今用一纸笺言,写下那些关于我们的故事,在那妆薄铅华微浅的岁月里,与你共执纤手抚白头,直到生死契阔阴阳隔,才能把你放。
百花成雨,我的眼,迷离在这个花季,看见,翩舞的蝴蝶,停滞在你指尖,携着几缕芳香漫天飘絮,宛如绝尘归去的仙子。
你手捧着青花,洒下,葬了那段与我的情。
而后我慢慢地转身,看着你神情淡漠清寂,正准备别离。
而我恍惚听见了自己在那年间梦呓的情,不自觉地转身泪落滂沱。
依稀记得,那时的烟雨朦胧,那时的青灯延绵,我走走停停,伴着脚下的影,寻不到方向,只能蹲在那石畔上,安静地埋首。
你家灯火如烟如梦,我忍不住观望,就这样,安静地不去叨扰,就这样,守着你,守在你的身旁。
我把回忆绕成丝缠上指尖,结下与你三生不忘的羁绊,让岁月沧桑了那一场盛世的烟火,没有了你,还会有谁伴在我的身旁?入夜,明月当空,繁星如棋,一条银河倒悬天外,月华之水仿似初雪之霜,染尽万物始蒙。
静数年轮,细看枯叶零,听见暖风拂过窗纱,连起了那故梦的情怀,看见当时月下,你静雅温柔的模样,被红尘撩乱起醺红的轮廓,在那臆静的夜晚里,悄然如花般的绽放着,才蓦然发现,原来,无论我如何地徘徊,我仍是爱着你的。
曾经想过,要在星芒缱绻的夜晚,有过那么一次,就一次的经历。
与你谈天絮语。
我想过,那
里一定有芊芊的芦苇在摇曳,芦花漫天起舞,还有几只调皮的萤火虫,在这样晚风习习的夜里,让你靠在我的肩膀上,听着我缓慢而又有力的心跳。
相拥睡去。
而等我们年老之后,一定要去峨眉山上的舍身崖双手合十,看佛光普照,听禅师说法;一定要去塞北看无垠的草原,看落日残阳如血,看满天繁星如棋,躺在柔软如羊毛的牧草上回忆过去;一定要去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去看莫斯科河畔,静静的幽蓝深邃的水面将周边生长了近千年的古树映衬得依旧朴素淡漠,去看那淡蓝的天空上,淡红微粉的晚霞,奔袭流转涣散。
在红场拄着拐杖,驼着背,慢慢地走,你扶着我,我拉着你的手。
就这样。
耐不住寂寞荒老,今夜敞开着心胸倾诉怀情,只为告诉你仍不忘当年,那回眸初识的擦肩心动。
千百度的离别,阑珊处的寻回,点亮在轮回里的孤灯,总是盼着谁,念着谁,伴着斑驳暝色,洒下夜幕零星,婆娑着那稚嫩的脸庞,有着暖暖的颜色,有着甜甜的味道,胸膛里那小小的心,悄然的悸动开来,无法用言语去表达那时的感受,只觉得那月如你笑颜般璀璨,在那星空里慢慢地绽放,慢慢地消逝。
终复归孑然的纯粹。
我笑,掩饰着那刻与你诀别的疼痛,知道自己本如此,缓慢而几乎有些木讷,无法给你所期望的迷离繁盛的世界,而我只想这样平静地握着你的手,陪你走过天涯海角,始终不离不弃。
或许,这已是我的奢望。
如今自己在夜的角落,看着你当时的身影,被那一抹梨花的风潮拂过,在日光里摇下了点点的碎影,转身,就这样的离别了。
直到再也看不见你的影子,我才怅然若失地回过神,在心头微语,却又无声,只有满地的惆怅。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也许只有离别才可以看清这满心的失落。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走过千山,行过万水。
从前一直坚信:你始终会在我身边,一如日升日落,月圆月缺。
诸行无常,当如是观。
我可以放下一切的贪执,唯独放你不下。
在这一晚春夜,我一个人独自听了一宿梵歌,写下对你的衷情,即便我知道你我再难复合。
我也无悔。
感谢你给了我这一段美丽的记忆。
如果你哪天想起了过去的故事的话,那就请你回头看看吧。
我一直在那里,等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