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教育史

合集下载

于漪《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序言

于漪《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序言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序于漪1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许书明教授新作《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即将出版,来电嘱我写序。

我本一草根教师,一辈子在教学第一线耕耘,对语文教育史研究甚少甚微,作序无疑是挑千钧重担,极不相称。

然而,对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该书向市,无疑是学习的好材料,能从中得益提升;加之许教授的邀写盛情,就不揣唐突,谈一点鄙陋之见,求教于语文教育方家与语文教育同行。

研究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的意义与价值,许教授在该书“导论”中已阐述得清楚明白,我十分赞同,在此赘言几句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乱花已经迷人眼的现状,不过是更为强调此项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语文学科的改革与实践在基础教育设置的诸学科中,从认识到做法大概是最为活跃的,提法林林总总,实施琳琅满目,其中不乏有符合学科教育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启人深思的经验,但冷静思考梳理,就可发现在喧嚣声中良莠并存,鱼龙混杂,干扰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切实提高。

简言之,有两种状况特别值得关注,并应对之持清醒的态度。

一是隔断历史。

一讲到语文,只认定独立设科以来的百年历史,百年前的全是糟粕,不屑一顾,甚而认为不是语文,没有语文。

凭心而论,我们的现代语文,除了特定的年代、特定的政治运动对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干扰乃至冲击外,中小学语文的理念与做法,基本上沿用独立设科的指导思想,从大纲制定、教材编写,练习设计,到考试评价,尽管有种种调整与变动,但航向并无质的变化。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1904年1月)颁布癸卯学制,我国语文课程独立设科自此开始。

当时新学堂的学制、课程以至教材,大都从东西方先进国家引进,但语言文字独立设科,须我们自己探索建设,因而中国文学一科应运而生。

《学务纲要》中明确规定“其中国文学一科,并宜随时试课论说文字,及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文法以资官私实用。

但取理明词达而止……”又明确:“中小学堂于中国文辞,止贵明通。

”显然,这个学科的目的任务是把握文辞的训练,达到实用的目的。

关键词两个,一训练,二实用。

语文教育发展史1

语文教育发展史1

语文教育发展史(作业)题目:简述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分期我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语文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研究成果迭出,形势令人振奋。

但是,对于语文教育历史的研究,长期以来,成果极少,可谓凤毛麟角。

80年代以前,除了张志公先生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其他突出成果则鲜有所闻。

鉴于这种情形,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对语文教育史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朱绍禹先生一再呼吁:研究语文教育,还必须研究历史,“通过对变化历程的了解,认清现状和把握未来趋势”。

顾黄初先生也主张,革新的同时,“对传统,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许多研究工作者的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文教育史的研究开始有了深入,而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代表性的成果有《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陈必祥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纲》(张隆华主编)、《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顾黄初著)、《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顾黄初、李杏保编)、《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顾黄初、李杏保编)、《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顾黄初著)、《语文教学法漫论·历史借鉴篇》(曹洪顺著)等。

近十多年来我国语文教育史的研究不断深入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许多成果在分期问题上有着不小的分歧,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迄今为止,在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上,较有代表性的意见先后就有六种——第一种以叶苍岑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通论》为代表,将中学语文教育史分为三个时期:“五四”以前的传统语文教学期为第一时期,“五四”以后建国以前为第二时期,建国以来的语文教改期为第三时期。

第二种以陈必祥主编的《语文教育发展史》为代表,将清末语文单独设科前定为古代语文教育期,之后到“五四”运动前为近代语文教育期,“五四”运动后为现代语文教育期。

第三种以陈学法主编的《语文教育学》为代表,将语文教育史分为四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前为古代语文教育期,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为近代语文教育期,“五四”运动至建国前为现代语文教育期,建国以后为当代语文教育期。

中国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轨迹综述-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轨迹综述-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轨迹综述我国的语文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我国古代、近代、现代语文教育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语文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求对其有一个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

从而为更好地借鉴先人留下的宝贵经验,推进语文教育教学健康和理性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古代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轨迹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源源流长的,它经历了言文教育期和古文教育期。

言文教育期是指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中期的语文教育。

古文教育是指从奴隶社会中期至语文独立设科前的语文教育。

这一时期,语文教育的发展主要有:(一)从语文教育理论来看,有了语文教育的最基本的规律。

这一时期,语言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课堂。

可以说,学生活就是学语言,学语言就是学生活。

这一朴素的道理却是语文教育的最基本规律,与人们今天常说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同一道理。

(二)从教育内容来看,口头语言不断发展,出现口头文学。

这一时期,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中,靠口耳授受的方式传播和学习劳动技能,从而促使口头语言不断发展,以致创造了谚语、歌谣、神话、寓言等口头文学。

而谚语、歌谣、神话、传说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哲理散文;汉魏六朝的辞赋;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田园山水文学;唐代的诗歌、传奇、散文;明代的散文、小说;清代的小说,都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内容,有不少作品被选入现代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三)从教学方法来看,出现以文字读写训练为基础的教学。

这一时期,文字读写训练是语文教育的基础,而且文字数量多,结构繁,难认难写,花费时间,因而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这种以文字读写训练为基础的教学传统,对以后绵延了几千年的语文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至今天仍为人们所重视。

(四)从语文教材方面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供少年儿童习读的识字教材,唐代以前,较流行的是西汉史游编撰的《急就篇》,唐以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为最风行的识字课本。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名家简介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名家简介

在语文教育史上,蔡元培第一次把 语文教学同整个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起 来,使语文科成为贯彻教育方针、实现 教育宗旨的一门重要的又是独立的基础 课程。
二、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实用 是为了“要全国的人都能写能读”,以适应生 活、工作、学习的需要。所以应掌握适合于应用 文的语言工具。 一类是应用文,是广义的应用文,包括我们现 在所说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文体。 一类是美术文,主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三 类文学体裁。 中学国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应用文加少量的美 术文。至于练习作文,则应该全是记载和说明的 应用文字。
二、汉语语法研究及辞典编纂方面—— 《新著国语文法》 1924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 一书,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白话文语法著作, 创立了自己的白话文语法研究体系,在汉语语法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使之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研 究的先驱者之一。
在辞典编纂方面,1923年,他促成于国语统 一筹备会下设立国语辞典编纂处,1928年更名为 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他曾主编《国语辞典》《新 部首索引国音字典》《增订注释国音常用字汇》 《中华新韵》等,解放后又主编了《汉语辞典》 《国音字典》《学文化字典》《学习辞典》等。 这些工具书都为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提高 语文教学水平、推广普通话及汉语规范化等起到 了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五、主张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而尤 其重视美育。
要求语文教材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 上,都要能够引起美感,激发愉悦情趣。语 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美育因素提高教学质 量。
三、胡适语文教育思想
《中学国文的教授》1920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1922 (一)教学目的 “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 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 (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定》) 1、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作文、演说、—— 都能明白通畅,没有文法上的错误。 2、国文通畅之后,方可添授古文,使学生渐渐能看古 书,能用古书。 3、做古体文但看作实习文法的工具,不看作中学国文的 目的。 这个标准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 力与写作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大致相当 的。

中国语文教育史

中国语文教育史

教学相长原则 “藏息相辅”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教学时弊
一曰“呻其占毕”。 二曰“多其讯”。 三曰“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四曰“使人不由其诚”。
五曰“教人不尽其材”
小结: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也是世界上教育 史上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是我国古代教育经 验的总结, 可称为中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是 中国教育史上极为辉煌的遗产,它所论述的教
前期语文教育活动及思想
后期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观
叶圣陶前期语文教育活动:
开明书店(1926年) 《中学生杂志》(1930.1)
《文心》(1933.1-1934.6)
开明书店(1926年)
“自从开明书店登场,中国出版界才有
认真为学生着想的读物”——曹聚仁
《中学生杂志》(1930.1)
4、简评《国文百八课》在我国语文教材史上的
地位。
第三编:现代语文教育期 (今语文教育期)

景 及 特 点
著名语文教育家
教学大纲的流变
作业
“庠”(唐虞),分为上庠和下庠; “序”(夏 禹),分东序、西序;“学”(商)分左学、右 学。
二、言文教育期的基本内容
1 、原始社会言语教育与生活教育合二
为一 2、夏商两代文字读写教育开始兴起
三、言文教育期的基本经验
1 、语言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
课堂 2、文字读写训练是语文教育的基础
四、言文教育期的特点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子绝四——毋意(不凭空臆测),毋必
(不主观武断),毋固(不固执一端),毋 我(自以为是)”
启发教学,循序渐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拓新之作——评耿红卫《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

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拓新之作——评耿红卫《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

岑 主编的《 中学 语 文 教 学 通 论 》 为代 表 , 将 中学 语 文 教 育 史 分 为 三个 时 期 : “五 四 ”以 前 的 传 统 语 文 教 学 期 为
第 一 时期 , “ 五 四” 以后 建 国 以 前 为 第 二 时 期 , 建 国 以来
的语 文 教 改 期 为 第 三 时 期 。 第 二 种 以 陈 必 祥 主 编 的 《 语 文 教 育发 展 史 》 为 代表 , 将 清 末 语 文 单 独 设 科 前 定 为古代语文教育 期 , 之后 到 “ 五 四” 运 动 前 为 近 代 语 文 教育期 , “ 五 四” 运 动后 为现 代语 文教 育期 。第 三种 以
语 文 教 育史 教 程 》 ( 山东 教 育 出版 社 2 0 1 3年 版 ) 为 我 们
提 供 了很 好 的 学 习 范 本 。 通观全 书 , 与 其 他 同类 著 作 相 比 , 有 如 下 几 方 面 的 特点 。
史纲》 为代表 , 以鸦 片战争 前 为古代 语文 教育 期 , 鸦 片
我 们 学 习 中 国语 文 教 育 的发 展 历 史 , 也 是 在 以铜 为 镜, 以史 为 鉴 。 我 国语 文 教 育 发 展 源 远 流 长 , 研 究 成 果 迭出 , 但对 于语 文教 育历 史 的研 究 , 长 期 以来 , 成 果 很 少, 可 谓 凤 毛麟 角 。现 代 语 文 教 育研 究 者 耿 红 卫 教 授 能 够 以 与 时 俱 进 的视 角 来 研 究 语 文 教 育 , 能 够 以 创新 的思 想 和观念来研究语文教育发展的规律 , 无 疑 对 当前 的语 文 教 育 研 究 具 有 很 重 要 的 指 导 意 义 和 学 习 价 值 。 河 南 师范 大学文学院教授 、 硕 士 生 导 师 耿 红 卫 主 编 的 《中 国

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

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

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摘要:一、引言二、古代语文教育1.先秦时期2.汉唐时期3.宋元时期三、近现代语文教育1.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2.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教育四、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语文教育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语文教育。

从最初的口头传授,到后来的文字记录,语文教育不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古代语文教育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语文教育以儒家教育为主,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强调“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书即为文字教育,以书写和阅读为主。

2.汉唐时期汉唐时期,语文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汉代设立了太学,专门教授儒家经典。

唐代实行科举制度,以诗文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推动了语文教育的普及。

3.宋元时期宋元时期,语文教育逐渐与科举制度紧密结合。

四书五经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出现了一系列语文教育专著,如《文心雕龙》、《诗品》等。

三、近现代语文教育1.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近现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我国的语文教育开始发生变革。

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式学堂,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同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语文教育家,如叶圣陶、夏丏尊等,为语文教育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

2.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教育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制定了新的教育大纲,明确了语文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如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等。

语文教育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四、结论总的来说,中国语文教育史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发展史。

《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综述

《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综述
进程 中 , 需 要 的能 源 和 资源 的 量也 非 常 大 , 对 环 境 的压 力 也是 巨大 的。无论 我 们发 展到 什 么水平 , 我们 都需 要 注 意 “ 勤俭 ” 这一 重要 观念 , 否则 , 我 们 的发 展是不 可 持续 的 。 三、 我 国传 统 文化 在现 代化 建设 中积极 的意 义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 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 》 所承载的 知识 , 研究其理论成果 , 加强教师专业化知识现对其进行 综述 。本文主要采取类 比研究法 , 即与《 中国语 文教育史 纲》 进行 比较分析 , 更深刻地挖掘出《 简编》 的个性特征 、 体 现语文科特点等优秀成果 。《 中国语文教育 史纲》 为“ 语文 教学法的学科建设” 做 出了很大贡献 。在此之后相继出现
参 考 文献 :
传统文化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建设一个 经济上高度繁荣 , 政治上高度 民主, 文化 上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 。 1 . 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 , 人 的观念 的现代化 , 劳动 者素质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企业需要具有高素质 的劳动

的经验则介绍的详细。 比较而言《 史纲》 对整个事件的发展 各 阶段 、 出现 背 景 细致 的 叙述 , 对 总 结 的经 验 没 有 单 独 列 } H , 而是掺杂在各 阶段 的叙述里。《 简编》 的叙述更有针对 性, 将最有营养的“ 精华” 陈列读者面前。 2 . 语言的“ 语 文味” 。《 简编》 的语言生动活泼 , “ 语文 味” 颇浓 。 更体现语文学科 自身特点 。 如其中每一章下 的脉 络“ 轨迹” 、 “ 基本 内容 ” 、 “ 基本经验 ” 。在《 史纲》 中则 “ 思 想” 、 “ 内容 ” 、 “ 方法” 。其 他 书 目比较 泛 滥 的 时期 定 名 : 古 代、 近代、 现代 , 《 简编》 在其下标注 自身理解即 : “ 前语文” 、 “ 始语 文 ” 和“ 今语 文” 。又 如三 大历 史分 期 下 , 还 有更 多的 个性 名称 , 如: 言 文教 育 为“ 潜” 语文 , 古 文 教 育 为“ 准语 文 ”

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

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

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1.认识意义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论争关系到教学要不切近生活、要不要为实用服务的论争,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

以“语文”取代先前的“国语”和“国文”具有划时代的实质性变革,而不单单是名称的变动和统一,对于认识和把握现代语文教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借鉴意义东南大学在美国教育家指导下实验了道尔顿制,实验证明道尔顿制在文科教学方面的效果并不比非道尔顿制的班级更好。

研究中国语文教育史有助于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学校教育制度。

同时对“教“与”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探讨,是现代教学论的中心课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将其总结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3.发展意义文字学家王筠编撰《文字蒙求》和《教童子法》;语文学家和著名编辑沈颐、蒋维乔等发表《论小学之教授国文》和《论小学以上教授国文》等文章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意义重大。

其中部分著作介绍了国外教育科学,客观上对当时国文教授和后来的国文教学法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教”和“研”的结合,成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有力起步的一个特点。

4.治学意义研究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发展轨迹,有利于我们明白语文学科本身发展的内部规律,排除干扰,减少不必要的曲折迂回,开拓出语文教学改革的宽广道路。

言文教育期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育起初渗透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文字的出现和学校的萌芽逐渐促成了言文教育。

在这一时期言语教育和生活教育合二为一成为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夏商两代文字读写教育开始兴起。

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语言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课堂和文字读写训练是语文教育的基础等基本经验。

言文教育期语文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语文教育的无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在早期的原始社会时期,奴隶制社会和私有制还未完全形成的社会背景下,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级制度尚未建立,教育具有无阶级性的特点,对于受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组织者以及授教的场所没有明确的规定。

中国语文教材发展史

中国语文教材发展史

中国语文教材发展史
中国语文教材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当时已有一些
小册子在传播古代本土语文教学和技巧。

在春秋战国时期,语文教材
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教材结构逐渐完善,形成文章、记叙、书法、政
治文献和经学等教材内容。

后期,字典、小说、史书以及绘画等都成
为中国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的语文教育在21世纪经历了新的变革。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语文教育法》的出台,明确了语文教育的目标。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基础教育语文教材大量改编和更新,更多
注重提高学生语文思想和水平,其教材内容由中西合璧,兼及中外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了基础。

随着中国教育的深入发展,现在的中国语文教材结构也在改善。

教材
内容不仅包括中国本土文化,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
及跨文化理解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利用集体活动、互动式学习和游戏
的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目的。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语文教育的发展历史亦离不开自然的法则。

忽视这个特殊的规律,就不能很好的把握事物的本质。

然而,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必然受到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等历史条件的影响,所以分析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就要结合中国的历史来研究。

语文教育史隶属于社会发展史而不等于社会发展史,它既不是通史、革命斗争史,也不同于科技发展史或文学史。

语文教育史之所以是语文教育史,就因为它是反映语文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历史。

因此在分期时,必须兼顾语文教育自身的个性。

只有将这两个因素全部考虑在内,才能对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史有一个客观的、正确的严谨的划分。

基于以上所述,我将语文教育发展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上古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古代语文教育期,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近代语文教育期,从1949年以来为现代语文教育期。

一、古代语文教育期随着人类在地球的出现,伴随而至的是人类伟大的文明,在这文明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就是人类语言。

正是这颗明珠人类社会从此有了语文教育,而它的萌芽始于原始社会,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变化的漫长历史时期。

在原始社会,语文教育独立,人类都是在劳动中进行学习,经受教育,这一社会形态的语文教育称为“潜语文教育”。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我们的祖先已经把的教育从劳动中分化出来,人们通过语言学习各种劳动的技能,这时的语文教育被称作“前语文教育”。

在古代语文教育时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教育与劳动的逐渐分离,并出现了专门的语言教育学校。

古代语文教育期人类社会结合劳动和生活所进行的言语和文字的教育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文教育。

从奴隶社会中期至语文独立设科前为古文教育期,这一时期进行的内容广泛的古文教育是语文独立设科的酝酿和准备。

二、近代语文教育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了中国闭锁的大门,中国社会开始逐步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

耿红卫新著《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评析

耿红卫新著《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评析

国语 文 发 展 史 教 程 》 是 紧随时代发展 、 追 逐 读 者 需 求 而
诞 生 的 产 物
《 语文教育 学》 、 曹 洪顺 与 冯 守 仲 的 《 语 文 教 育 学 》、 王 松
泉等人 主编 的《 中国语 文教育 史简 编》 等著作 , 从 而 提
出 自 己 的 分 期 观 点 。 此 书 将 中 国 语 文 教 育 史 分 为 古 代
程 度 上 抑 制 了可 能 引 起 的争 议 与 分 歧 。 全书分 为先秦 、 秦汉、 魏晋 南北 朝 、 隋唐 、 宋元 、 明 清、 近现代 、 当代 、 今 代 等 九个 章 节 , 每 个 章 节 大 致 又 分
为 识 字 与写 字 教 学 、 阅读 教 学 、 写作教 学 、 语 文学 习、 语
以 下 四个 方 面 的 感 受 。
教育语 文课 程标 准 ( 实验 稿 ) 》 注 重 评 价 的 整 体 性 和 综
1 .结 构 严 谨 , 勇 于 创 新
《 中国语文教 育史教程》 在 历 史 分 期 上 斟 酌 得 比 较
细致、 严 谨 。 纵 观 中 国语 文 教 育 史 发 展 历 程 , 将 中 国语 文 教 育 相 关 著 作 中 不 同 的 分 期 观 点 进 行 横 向 比较 . 对 近 些 年 来 比 较 典 型 的 语 文 教 育 历 史 分 期 作 了 详 细 的 归 纳与总结 , 包括叶苍岑 的《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通 论 》、 陈 必 祥 的《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 》 、 顾 黄初的《 现 代 语 文 教 育史札 记》 、 张 隆 华 的 《中 国 语 文 教 育 史 纲 》、 陈 学 法 的
摘要: 《 中 国语 文教 育 史 教 程 》 是耿 红卫教授 又 一新 的 力作 , 全 书 重 新 梳 理 了 中 国语 文 教 育 发 展 历程 . 将其 分为 先秦 、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 隋唐 、 宋元 、 明清 、 近现代 、 当代 、 今代 等 九个阶段 。 本 书 勇 敢 地 提 出“ 今代说 ” 。 是 对 中 国语 文 教 育 史 阶 段 划 分 的 一 个 尝 试 与创 新 。 关键 词 : 中 国语 文 教 育 史 ; 今代说 ; 创 新 中 图分 类 号 : G 2 5 6 .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7 2 5 7 ( 2 0 1 3 ) 0 4 一 叭1 0 — 0 2

我国小学语文发展史

我国小学语文发展史

语文课程的发展历史我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

自从出现了文字,也就开始了语文教育的发端。

到了奴隶社会,我国就开始出现了正式的学校。

有了学校,相应地也就有了课程和教学。

然而,在此后的两千多年内,我国虽然有语文教学,但一直没有专门的语文课程,语文是与史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的。

换言之,却又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除了国文,可算是没有别的功课。

”古代语文是个无所不能的“包天下”。

直到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中国语文课程才真正确立。

虽然此后也曾分分合合,几易其名,但是语文课程终究已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

一、近代小学语文课程(1904年—1949年)(一)“五四”运动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当时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废科举、兴学校”的口号,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01年清政府明令各地兴办学堂,次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以分科形式存在的小学语文课程初见端倪。

但这个章程虽然公布了,却未能实行。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国的现代小学教育制度,教育史称为“癸卯学制”。

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清政府灭亡,后来的学制也都是在这个学制的基础上演变的。

在学制方面,该章程把小学教育分为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两段,分别修学5年和4年,学制共9年。

在语文课程方面,初等小学设中国文字科,教学内容是识字、读文、作文;高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教学内容是读文、作文、写字、习官话。

该章程将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说话等科目合为一科,朝着近代语文课程的建立前进了一大步。

《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注重实用、发展语言能力的现代语文教育的发轫和一味读经、应对科举的古代语文教育的渐趋终结。

《奏定学堂章程》作为“博考外国,参酌变通,择其宜者用之”的历史产物,虽然还掺合着封建礼教、科举旧习这种传统教育的特质,但主要是以欧美近代教育为真正源头、形式上从日本引进的学校制和课程设置,这样自然初步体现出西方的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的萌芽。

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拓新之作——评耿红卫新著《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

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拓新之作——评耿红卫新著《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

线, 而 忽 略 了 比如 像 l 9 o 4年 语 文独 立 设 科 等 对语 文 教 育
而 言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的 事 件 。 在 这 方 面 做 得 比较 好 的 也
不 乏 其 人 。陈 必 祥在 《 中 国现 代语 文 教 育 发 展史 》 中将 中 国语 文 教 育 史 分 为 古 代语 文 教 育 期 ( 清 末 语 文 独 立 设 科 之前 ) 、 近代 语 文 教 育 期 ( 语文独立设科至五四运动) 、 现 代语文教育期 ( 五 四运 动 后 ) ; 顾 黄初在 《 现 代 语 文 教 育 史 札 记 》 中将 中 国语 文 教 育史 以 语 文独 立设 科 为 界 线 , 分 为 传 统 语 文 教育 期 和 现 代语 文 教 育期 , 现 代 语 文 教 育
1 9 4 9年 新 中 国 成 立 为 现 代 语 文 教 育 期 , 1 9 4 9年 至 2 O世
纪末为 当代语 文教 育期 。 2 0 0 0年 以 来 为 今 代 语 文 教 育
期 。纵 观 各 种 历 史 分 期 , 本 书 中用 到 的 “ 今 代” 一词 , 乃 为首次 . 对 今 后 的 各 种 分 期 都 有 十分 重 大 的借 鉴 意 义 。
法 ,又 大 胆 地 进 行 创 新 ,形 成 以前 为 古 代 语 文 教 育 期 , 1 8 4 0年 鸦 片 战 争
至 1 9 0 4年 语 文 独 立 设 科 为 近 代 语 文 教 育 期 。 1 9 4 年 至 0
关键 词 : 语文; 教育史; 今代; 体例 ; 应 用 性
中图分类号 : G 2 5 6 .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7 2 5 7 ( 2 0 1 3 ) 0 4 — 0 1 1 2 - 0 2

2章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

2章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

《千字文》第四部份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
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 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 这部份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 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 加采用。《千字文》第三部份讲述上层 社会,第四部份讲述民间生活,在层次 上是清楚的,完全不必从“治家处身” 的角度去理解。 〈千字文》与“三、百” 相比,基本不存在被后人反复修改增补 等问题,因而版本清楚,面貌原始,这 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许多方便。
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进步思想,充满个性解放及 民族觉醒精神的文章,几乎成了宣传五四时代精神的 战鼓和号角。
28
民国教材热销不仅仅是怀旧 折射现世教育之痛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 梅菊发自北京 由叶圣陶 主文、丰子恺插画, 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 本》重印本,上市没多 久就卖断了货,连出版 社都没货。
《千字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讲述人的 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
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 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 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 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 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 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田里的麦熟了》、《我被缚住了》……几乎 构成了一组儿童田园诗,也符合1929年《国语 课程标准纲要》制定的“选文要蕴涵文学趣味” 的要求,“因为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心性活 动的时候,读有兴趣的文章,方足以引人入 胜”。
民国语文老教材
33
《一箩麦》
一箩麦,两箩麦,三箩麦,大家来拍麦。 劈劈啪!劈劈啪! 小麦新,做面粉,大麦黄,做麦糖。 劈劈啪!劈劈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

A≠B,A>B
三、学习研究的方法
1、从本书的编排体例(每章均按“轨迹”、“内 容”、“经验”三部分表述)入手了解我国语文教
育发展的大致情况;
2、从不同角度如某一历史时期的语文教育,某一教
育家、教育专著,或教学的某一角度进行研究;
3、读原文和别人的相关论文、结合语言史、文学史、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中庸》)
三、《学记》
若以此为法,学术由此而盛,人才由此而生
矣。——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 中国教育史甚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非常 辉煌的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的伟大著 作。 ——顾树森
《学记》
1、教育理论 2、教学论
前期语文教育活动及思想
后期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观
叶圣陶前期语文教育活动:
开明书店(1926年) 《中学生杂志》(1930.1)
《文心》(1933.1-1934.6)
开明书店(1926年)
“自从开明书店登场,中国出版界才有
认真为学生着想的读物”——曹聚仁
《中学生杂志》(1930.1)
语文高考也应从偏重知识考察转向能力素质
的考察。
我们的语文高考不妨加大文学考试的分量。
五、作业
1、古文教育期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
2、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地位。
3、有人说《学记》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学,请你谈谈对此的看法,
及其教育思想对今天语文教育的启示。
4、简评唐朝科举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地位。
叶圣陶前期语文教育思想:
注重语文教育特征的研究 注重语文教材编选原则的研究。 强调语文技能的专门训练。
叶圣陶后期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对语文课的性质、目标,语文教材的内容、
体系,及语文教学的原理、方法,语文考试 的实质和语文教师的修养,坚持语文教育的 调查实验研究的论述。
教育史进行研究。
四、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
分期的原则: a、遵循“自身规律”原则;
b、符合“社会关联”原则;
c、掌握“注重特征”原则; d、遵从“远粗近细”原则。
分期示意参考图:
语文独立设科
新中国诞生
古代语文教育期
近代语文教育期
现代语文教育期
言文 学校的 古文 教育期 出现 教育期
文学 “五四” 国语 语文 大跃 语文 1978 语文 设科期 运动 国文期 定名期 进 波折期 年 革新期
1、语文教育的无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语文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3、语文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
段。
五、作业
1、言文教育期语文教育的特点?
2、我们说言文教育期的语文教育就是一种 “生活教育”,现在我们又提倡“语文学习 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试比较二者异 同。
第二章:古文教育期
古文教育期背景及特点 孔子 《学记》 科举取士与语文教育 作业
4、教学时弊5、小结Fra bibliotek教育原理
学学半 教学相长
教学方法

讲解法:“约而达” 、“微而臧” 、“罕譬而 喻”

问答法:“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 鸣”

练习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 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类比法 :“比物丑类”
教学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相观而善”原则

作文“求诚”(核心观点) 作文教学必须在学习语言方面下苦功夫 确立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历练” 养成自改作文的能力 “下水作文”
语文教材编写思想: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文质兼美”
“文情并茂”
四、《国文百八课》

标志着单元组合法的进一步完美和成型,赋予“国 文科以科学性”,其主要特色: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核心观点 1、阅读教学观
2、写作教学观
3、教材编写观
阅读教学观:
目的观:自能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任务观:认知读——理解读——鉴赏读——
创造读
方法观:“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
在相机诱导……”
阅读书籍的指导:筛选、多读
作文教学观:
《论
语· 子罕》
教师职责及师生关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当仁,不让于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教学原则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2、由学到知,知智统一
3、学思并重,学思结合 4、启发教学,循序渐进 5、学而时习,知行一致
“庠”(唐虞),分为上庠和下庠; “序”(夏 禹),分东序、西序;“学”(商)分左学、右 学。
二、言文教育期的基本内容
1、原始社会言语教育与生活教育合二
为一 2、夏商两代文字读写教育开始兴起
三、言文教育期的基本经验
1、语言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
课堂 2、文字读写训练是语文教育的基础
四、言文教育期的特点
教育理论
1、教育目的及作用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尊师重道的思想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 民知敬学”。
3、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健全学校教育制度;严格考试制度; 重视开学典礼;有严格的组织纪律 。
教学论——《学记》的精华
1、教育原理 2、教学方法 3、教学原则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观察法和谈话法:
听其言而观其行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
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由学到知,知智统一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学思并重,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4、简评《国文百八课》在我国语文教材史上的
地位。
第三编:现代语文教育期 (今语文教育期)

景 及 特 点
著名语文教育家
教学大纲的流变
作业
第五章:现代语文教育期 的背景及特点
育思想,特别是教学论部分,至今仍有积极意
义。它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宝贵文献。
四、科举取士与语文教育
1、唐朝进士科对当时语文教育的影响
2、对今日语文教育的启示
唐朝进士科对 当时语文教育的影响:
影响之一:促成了唐朝诗歌的极度繁荣。 影响之二:选拔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文
学人才。
对今日语文教育的启示
、惶惶如“丧家之狗”
“五十而知天命”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生平(续)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 泰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 ——《论语· 卫灵公》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论语· 泰伯》
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
2、理想化成人
3、教师职责及师生关系
中国语文教育史
语文教学论教研室
主讲:曹颖群

二、廓清几个概念 三、学习研究的方法

一、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
四、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 五、参考书目 六、作业
一、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
1、认识意义
2、借鉴意义 3、发展意义
4、治学意义
二、廓清几个概念
1、“中国语文教育”和“汉语教育”

语文教育是指具有民族特点的各个国家的母语教育。“中 国语文教育”特指中国民族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教育。 (陈菊先《语文教育学》)它的范围包括:语言、文字、 文学、文章、文化等。 “汉语教育”指的是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是一种语言教 育.
六、作业
一、“中国文学教育”的概念
“中国文学”的设科是随着中国的新学制“壬寅学
制”和“癸卯学制”而发生的。所谓“中国文学”,
其实并不纯属文学,而是相对于“外国文学”的一
个科目。本章所说的“中国文学教育”,指的正是
“中国文学”设科期间的语文教育,而不是中国现
代意义上的文学教育。
二、两个学制
“壬寅—癸卯学制”(1902-1904)
4、国语运动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第四章:国语国文期
一、国语国文期背景及特点P124-130 二、梁启超 三、叶圣陶 四、《国文百八课》 五、作业
二、梁启超
重视方法的指导传授:
“善于教人者是教人以研究的方法”
1、读书法:中体西用
2、作文法:言文一致
《作文教学法》、《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三、叶圣陶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王松泉等主编:《中国语文教育 史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
参考书目: 1、张隆华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 纲》 2、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 语文教育史》 3、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 语文教育史》
六、作业
1、 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 2、制作一幅中国语文教育史分期示
确立了中国近代新型教育的基础,标志着“中国文学” 正式设科,从此语文逐步走上了独立化、学科化的 道路。但其本质是封建的——“中体西用”。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
本质是资本主义教育。语文学科自此有了自己现代意
义 上的教育、教学目的。
六、作业
1、“壬寅—癸卯学制”、 2、“壬子—癸丑学制”。 3、中国文学单独设科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