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研究
政府公共管理创新的研究与分析
政府公共管理创新的研究与分析从古至今,政府公共管理一向是一个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刷新,政府公共管理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改进。
政府公共管理创新旨在实现更加高效、务实、贴近民生的治理目标,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政府公共管理创新进行研究并进行分析。
政府公共管理创新的概念政府公共管理创新是指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创新实现公共事务、公共服务、公共政策等管理领域的提升和发展。
现代社会中,政府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石和主导者,而公共管理创新则是指政府依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现有的公共管理进行改变和创新。
公共管理创新涉及到政务、社保、环境保护、文化等领域,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市民生活、企业发展、和平稳定等重大问题,增强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力。
政府公共管理创新的优势政府公共管理创新主要包括利用科技创新和社会经验进行政府治理的改善。
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效率政府公共管理创新能够实现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的自动化,这些工作包括政务处理、档案管理等,缩短办事时限,减少人员和时间的浪费,使行政管理变得更加高效的同时,也让市民得到更快捷的公共服务。
2. 助力治理创新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治理模式,进一步加强治理工作,推广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创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促进社会进步。
3. 提高服务水平政府积极推进公共管理创新,可以更好的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优化服务流程,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制度,特别是医疗卫生、教育、人力资源等领域的服务将会更加贴心、优质。
政府公共管理创新的发展现状目前,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已成为各国政府实现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但不同国家在公共管理创新的程度和成效上各不相同。
下面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总结:1. 美国美国崇尚“极简政府”的理念,政府公共管理一直保持着行业先进地位,美国政府创新的公共管理实践为全球范围内的政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板。
(完整word版)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的分析
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的分析2013年10月10日10:10 来源:《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期作者:陆远权尹克寒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41内容提要: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9—2011年收录的公共管理学论文标引关键词数据,进行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分析。
分析认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已经出现了较为稳定的研究主题;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缺乏新意,研究成果以理论性文献居多;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度呈下滑趋势,研究力度呈现弱化态势。
关键词: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作者简介:陆远权(1966-),男,重庆市人,教授,管理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0030;尹克寒,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44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主题、领域和方法。
按照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哲学的观点,任何学科都是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类事物、现象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公共管理学所要研究的是公共事务或公共服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职能、政府绩效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向社会更好地提供服务,即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
长期以来,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研究特点与趋势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的公共管理理论和主观判断分析,试图回答和解决当下中国公共管理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
由于没有很好地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及实际情况,对问题解答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现今随着中国转型期的到来,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复杂多变,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引起了诸多专家的关注,如何把握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与趋势,现阶段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如何剖析并化解当前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思维误区,这些都应该是公共管理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要真正地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做一个宏观判断和全局思考,除考察大型学术著作和进行实地调研外,还可对高水平的公共管理学论文标引的关键词变化进行分析。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公共伦理的重要性公共伦理是指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所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公共伦理的重要性在于,它体现了政府和公共机构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公共伦理规范了公共管理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行为,确保他们在执政和服务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
公共伦理还建立了公共管理者和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强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进了政府的透明和公开。
公共伦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准则,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公共伦理的指导下,政府和公共机构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存在的伦理问题,分析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推动公共管理体系的进步和提升。
通过对我国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当前形势,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研究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问题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促进公众对公共管理的监督和参与,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加强公共伦理建设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能够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信与合作,推动社会各界共同构建良好的公共管理环境,最终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研究我国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2. 正文2.1 我国公共管理存在的伦理问题中国的公共管理存在着许多伦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包括腐败问题、权力滥用、不公平待遇等。
腐败问题是中国公共管理中的顽疾,一些政府官员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损害了公共利益。
权力滥用现象也较为普遍,一些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公共管理的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的研究方向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科具有辉煌的历史,整体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
中国行政管理学界的泰斗夏书章老先生坐镇中山大学,在其培养下,中大行政管理学人才辈出。
行政管理系现有教研人员中, 70%以上的研究人员有过在境外进修和访问学者的经历,这对目前的全球化治理是非常必需的。
在已有学术积累的基础上,中山大学的行政管理根据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及时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出现了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布局。
公共行政理论前沿、区域公共管理与城市治理、公共预算与绩效管理等方向的研究在国内领先,并在县域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电子政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取得了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行政管理学界、实务界以及普通公民最关注的是国家税收如何使用、政府预算支出如何,而中大在公共预算和绩效管理方面以马骏为引领的团队,受到广东政府高层和中央高层的极大关注和首肯。
在珠三角发展规划进入实质性阶段,大部制在广东顺德试点,中大对此研究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学生培养方面,中大一向注重行政管理学科的实证研究,对社会研究方法和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要求严格,在数据处理方面注重社会统计方法的培养。
因此,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初试中有关研究方法方面的题目要求在国内是最高的,而复试最重要的是考查考生对国内各个高校研究重点的了解和英语表达能力。
推荐指数: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的龙头,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行政管理自然实力雄厚。
行政管理专业依托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与政府管理学院的师资优势,培养具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基础,掌握中外行政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方法技术的一流人才。
虽然北大在实务领域没有中山大学的优势,但基础理论方面实力强劲。
北大行政管理最突出的研究是处于学科基础的行政理论和行政法,以及处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理论的最前沿。
而在应用研究领域,公共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也得到了很好发展。
现今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志在必行,作为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智囊团之一,北大行政管理系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机会和挑战都不容小视。
“公共管理模式”的中国变革:中国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
最 后 则 是 如何 处 理 政 府 与 人 民
群众 的关 系 。 这方 面 , 们也 有 自己 我
的认识 。 些 西方 理 论家 出 于 “ 某 政府
是 要 的恶 ” 的判 断 , 不 信任 政 府 在
的同时 , 强调 公 民 自治 , 调公 民社 强
56 人民论坛. 政论双周刊
义 ” 当然 , 。 这里 也有 尊重 个人 权利 、 最 大 限度 调 动 个 人 积 极 性 的 好 处 , 但 这 种建 立 在绝 对 “ 竞 天择 、 物 适者 生 存 ” 础上 的“ 物 ” 则 , 到人 基 动 法 搬 类 社 会 生活 中 , 是 “ 场原 教 旨主 就 市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
任
进
论 ” 目, 民论坛杂志社邀请 国家行政 学院和 中国 栏 人 人 民大学的 3 位专家就相 关问题进行 了讨论。
中国人 民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
刘金程
中国公 共 管 理 的基 础 理 论
群众不但参加选举 , 还要 参加管理 ; 不但 有 间接 民主 , 还要有 直接 民主 ; 不但 有政治 民主 , 还要有经济 民主。这样的公共 管理体 制 ,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公共管理体制
学 派 的学 者 , 以 “ 济 人 假 设 ” 是 经 为 前提 和基 础 的 。 们认 为 , 他 人都 是 自
私 的 “ 性 ” , 道 怎 样 达 到 自己 理 人 知
含三个方面内容 :首先是它 的人性假
设, 其次是它对人 民群众作用 的看法 , 再次则是如何处 理政府 与人 民群众 的 关系 。 不把握这些 , 无从 了解中国公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研究综述
广 西社 会 科学
GUANGXI S HUIKEXUE HE
NO. . 1201 1
( u l iey N . 8 ) C mua v l, O 1 7 t
[ 文献编码 ]o:03 6  ̄.s. 0 — 9 7 0 1 1 3 di1.99 i n1 4 6 1. 1. . 8 s 0 2 00
[ 中图分类号 ] D 6 .; 4 [ 献标识 码 ] A [ 2 11 G 1 文 文章编 号 ] 1 0 — 9 7 2 1 ) 1 0 5 — 4 0 4 6 1 (0 1 0 — 17 0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理 论体 系是 马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堂 、 头脑 ” 以下 简 称 为 “ 进 ( 三进 ” , 此 武 装 青 年 学 )借
现邓小 平理论 “ 进” 三 工作 的措 施 。潘 敏学认 为 , 邓小
平 理 论 “ 教 材 ” 前 提 和 基础 , 编 写 高质 量 的教 进 是 要
材 ; 小平 理论 “ 邓 进课 堂 ” 是桥 梁 , 必须 通过 教 学环 节
加 以实 现 ; 邓小 平理 论 “ 头脑 ” 目的 , 进 是 要提 高认 识 ,
一
、
理论界关于邓小平理论“ 三进” 工作 的研究现状
在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理论体 系 中 , 邓小 平理 论提 出 的时间最早 。 因此 , 理论 界关 于邓小 平理 论 “ 三进 ”
的 主题 , 出邓 小平 的人格 魅力 [。 四 , 于邓小 平 突 3第 ] 关
工作 的相 关成果 颇 为丰富 。 第一 , 于邓小平 理论 “ 关 三 进” 工作 的总体情 况 。 四川 省高校 邓小平 理论 “ 进 ” 三 调查组 提 出 , 少 高校 以深 化 “ 课 ” 不 两 改革 为重 点 , 全 面推进邓 小平理 论 “ 进 ” 作 。 充分 发挥 高校育 人 三 工 并 功能 , 多渠 道 、 多层 次 、 多形 式 开展 “ 进 ” 作 , 得 三 工 取 了多方面 的成绩 , 但也存 在着 不足 。针对 “ 三进 ” 中出 现 的问题 , 查组 提 出了几点建 议 。一是必 须进 一 步 调 加强 对 “ 三进 ” 作 的领 导 : 工 二是 理 论 联系 实 际 . 增强
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治理
公共管理理论是指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包括组织、决策、执行和评估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
公共管理理论旨在提供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
指导原则和方法。
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决策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等。
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等方面的内容。
组织理论研究的是公共机构的组织设计和运行机制,包括层级关系、工作流程、沟通和协作等方面的内容。
决策理论研究的是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包括决策过程、决策方法和决策者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公共政策理论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政策评估、政策影响因素和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政府治理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责。
政府治理的目标是提高政府的
效能和公正性,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政府治理涉及政府与市场、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政府的权力、责任和问责机制,以及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流程和机制。
政府治理还涉及公共参与、透明度和监督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建立公正、可信和有效的政府机构和公共管理体系。
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治理是紧密相关的,公共管理理论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方法,为政府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政府治理则是公共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实践,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和效果。
会议主题名称大全
会议主题名称大全
第一部分:商业与经济
1.创新商业模式探讨
2.未来经济走向研究
3.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发展策略
4.金融科技创新趋势分析
5.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科技与产业
1.数字化转型对产业影响
2.5G时代的智能制造
3.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创业
4.网络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
5.区块链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第三部分:文化与教育
1.文化多元性与跨文化交流
2.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改革
3.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成长
4.文学与艺术之美探讨
5.社会救助与公益事业发展
第四部分:社会与政治
1.社会治理与公共管理创新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3.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与合作
4.乡村振兴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策略
5.法治建设与司法改革
结语
以上列举了一些不同领域下的会议主题名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会议主题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
希望以上主题能够激发您对会议内容的灵感,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观点研究综述
第 3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 系主要观点研究综述
江 丽
(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 院, 湖北 武汉 , 30 2 406 )
摘
要: 本文试从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 系的形成过程 、 理论体 系的构 建、 理论体 系的特征、 历史地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 系几个重要理论成果的关系研 究等方 面对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 系的研究作一
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探索命名为“ 邓小平理论” 十六 ,
大 阐 明了贯彻 “ 三个 代表 ” 要 思 想 的根本 要求 , 重 十 六 大 以来 , 以胡 锦 涛为 总 书 记 的党 中央 明确 提 出 了
资本主义, 也可以搞资本主义 。第二阶段为理论构 架的形成阶段即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理 论的开创。这一阶段提出了社会 主义本质理论 , 突 破了把计划经济等 同于社会 主义的观念和思维定 势, 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 重新认识资 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 系。第三阶段为理论体 系的完善阶段即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 的认识升华 , 主要表现为在所有 制理论上实现了新 突破 ,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上 , 强调社会主义
)女 , , 湖北 随州人, 湖北 大学政法 与公 共管理 学院 2 o 0 7级政 治学专 业硕 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社会 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 究。
十七大 以来 , 党 和全 社 会 掀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热潮 , 涌现 了大量 的学 术 成果 。这 些 成果 从 不 同层 面 、 同角 度 、 同学科领 域 对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 不 不
建设 的根本 目的是实现人 民群众的经济、 政治、 文化 利益。] [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探讨——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后 , 事业 管理专业如雨后 春笋般在 我 国蓬勃发展 。但 公共 是 , , 办 公 共 事业 管 理 专业 的学 校 就 遇 到 了 困惑 很快 创
— —
校率先在全 国招 收公共 事业管理 专业 的本科 大学生 。开
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 , 20 年共 5 ,0 1 到 10 3 7所 20 年共 12 ,O2年 共 16所 ,04年共 24所 ,06年 共 3 3 3 所 2O 9 20 2 20 0
雨, 也是 不断寻求 专业方 向突破 的 7年 , 专业方 向定 位模
糊、 特色不显 著、 学生竞争 力弱等 问题 一直 困扰着师生 , 具 体体 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教授、 云南大学 崔运 武教授等 在对 国外政府 体制改 革、 社 会公共事务管理 以及 高等 教育发展 与改革模 式等情 况进 行考察后 , 开始 酝酿在 中 国高校 开设公共 事业 管理专业 。 19 97年根据 中国社会改革现实 、 高等教育发展趋 势和借鉴
【 作者简介 】 巩玉涛(97 )女 , 1 7 , 华南农业 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讲师。研 究方 向: r一 政府改革。
以华 南农 业 大 学 为例
巩 玉 涛
(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 o 2 1 4) 6
【 摘
要】 公共 事业 管理专业 自 1 9 从 9 年首次开设以来, 9 其办 学受到 多方瞩 目, 而其专业特 色一 直是 多所院校 关注
的焦点, 华南农 业大学也一直在不 断探 讨公 共事业管理专业特 色, 色课程设置 、 特 市场化 实践教 学和优 化师资队伍是探 讨 的焦点。综合考虑时代特 色、 区域特 色和学校特 色, 进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教学体 系和教 学特 色是多次争论后的共识 。
最新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问题分析-精品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问题分析ABSTRACT 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决策,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机理规律,加强分析中国的公共研究的前沿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公共管理的前沿核心,即公共管理过程中主导者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公共管理当中的行政生态问题与公共管理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对公共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概括和展望。
关键词:公共管理;中国;前沿问题;行政生态人类具备鲜明的群体性特征,而群体的聚集最终产生凌驾于社会大众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无论是通过暴力手段获得的,或是以代表广大人民执行权力的,都应该纳入到一定的群体性协调当中,这种协调就是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包含了权力的施行模式、影响的范围、政策的拟定等。
中国的公共权力产生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一直延伸到封建时代,中国的公共权力的归纳和政策施行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梳理和调整,包括协调中央公共权力和地方公共权力之间的矛盾等。
新中国建国之后,面对幅员辽阔、人口数量庞大的国家实际状况,新中国的领导人尝试了多种不同的公共管理理论,如苏联的公共管理理论的模式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公共管理的研究探讨,就面临更多新的前沿问题。
一、公共管理的前沿核心:公共管理过程中主导者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于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是十分广泛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中,中国在公共管理方面开展了富有意义的研究以及实践。
这些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对于具备特质性的公共管理探究上仍然不够。
就一般状况上分析,公共管理的主要功能仍然是社会公共权力集合者实施管理的过程,因此,公共管理在社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对象主要还是公共事务。
中国视角公共管理的发展、意义与问题论述
中国视角公共管理的发展、意义与问题论述作者:寇玉慧来源:《国际公关》2024年第04期作者簡介:寇玉慧,女,汉族,河南禹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摘要:在中国持续深化改革背景下,将公共管理学知识本土化成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目的是发现中国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薄弱环节,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体系。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历史过程,分析行政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的概念及其两者相异之处,确定公共管理学的属性,将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方向转为解决中国公共管理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本土化;公共管理;发展;概念;属性一、研究中国公共管理发展的意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习俗、文化,将学科本土化能够产生1+1>2的效果,即一种知识本土化运用一个国家,就会产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的结果。
第一,研究中国公共管理学发展的意义在于明确学科研究方向,有助于根植我国基本国情探索符合自身要求的公共管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系统化、本土化,改变国内唯西方公共管理理论马首是瞻的局面,引导国内学术界研究中国问题,形成中国学派;有助于正确对待西方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为中国公共管理科学发展和运用奠定夯实的学理基础。
第二,有助于总结提炼中国公共管理发展规律,坚持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同时按照公共管理的一般要求兴利除弊,不断改革创新,使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和推动国家治理水平及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有助于培养和增强研究者的历史责任感和学术使命感。
学者应具备活跃的思维水准、较强的创新意识,学习过程中保持扬弃和批判的学术精神,始终保持一种学习西方文化是为了完善本国的理论的责任感。
理论必须对现实进行概括、抽象,以理论特有的方式表达对现实深沉的观照,努力将理论服务于本国现代化建设。
二、中国公共管理的前身: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为满足我国发展需求而出现的理论。
公共管理发展的5个阶段
公共管理发展的5个阶段西方公共管理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被认为是西方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石。
近年来,由于公共政策的不确定性、复杂国际形势和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这一框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在中国社会学者看来,公共管理既是问题导向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也是以中国为中心形成共识、以全球化为主题展开的创新管理理论与方法。
但是,对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决策技术研究”、从公共管理发展历程的角度着手对早期阶段“公共决策理论”、“决策理论研究”、“中国政府模式研究”及当下阶段进行简要回顾和梳理。
一、早期阶段研究成果与以往的公共管理研究成果不同,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是对社会问题产生、发展与解决的基本理论研究并对具体的治理实践产生影响的研究阶段。
“公共决策理论”在此阶段就已经形成。
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很多以“公共决策理论”为核心思想和方法论体系的重要文献,研究团队也利用类似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公共决策理论。
这种由公共理论发展而来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用历史数据分析和经验分析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领域;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把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整体看待并进行深入探究的社会理论领域。
公共理论不仅需要对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阐释,而且需要对政治、文化领域中各种有关的社会因素进行细致地考察,从而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提供依据。
这不仅要求政府官员深入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要求他们根据具体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要求建立一种更广泛地、更加严密地研究社会问题,尤其是具体社会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这一学科框架。
只有通过全面了解社会问题并深入地探索其解决办法和策略框架,才能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
2、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用历史数据、社会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来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领域;更重要的是,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针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而是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解释社会现象和现实的方法。
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的理解
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的理解
中国特色公共管理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针对特定国情、国际环境和社会发展阶段,结合中国大陆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公共管理模式。
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倡导党的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注重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并通过实施民主决策、权责明确等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中国特色公共管理还强调科学规划和有序推进发展,注重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推动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等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高效协同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另外,中国特色公共管理还注重依法治理,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最后,中国特色公共管理还强调反腐倡廉,通过加强反腐败斗争,推动政府和公务员廉洁奉公、服务人民,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形成。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公共管理是中国为适应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经过实践总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公共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公共管理基本问题
公共管理基本问题一、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起点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没有公共事务,就没有公共管理。
所以,研究公共管理,首先要明确公共事务的内涵、性质与范围问题。
在西方,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事务相对的概念,是指提供关涉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相关活动。
从根本上讲,这种观点来自社会契约论。
个人经由社会契约而结成国家,在组成国家的过程中,个人把裁判纠纷等自然权利让渡给国家,形成政治权力,由此,国家的基本职责就是管理这些个人无法完成或不愿承担的事务,即公共事务。
在这样的逻辑下,国家管理公共事务就是要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需要,当然也就是符合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
这种看法片面强调了公共事务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相关性,没有揭示出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也没有反映出国家是为谁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在保护和实现谁的利益。
我们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所谓公共事务,是指该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把社会控制在“秩序”范围内,推动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与要求的一系列社会活动。
它具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公共利益必然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也必然满足统治阶级的根本需要。
二是公益性。
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是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不能只为供给方单独享有,而是会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
因此,从形式上看,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一定范围的社会公众。
三是多样性。
公众对公共物品和服务质与量方面的需求偏好千差万别,而且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
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种类繁多。
内容广泛,同时也决定了公共管理方式。
方法的多样化。
四是层次性。
公共事务所针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公共问题,所涉及的社会成员范围有大有小,由此,公共事务可分为全球性公共事务、全国性公共事务和地方性公共事务等不同层次。
其中,阶级性与公益性是公共事务的本质属性,多样性与层次性是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及未来趋势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及未来趋势首先,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政策研究主要以国家基础建设为主线,注重宏观规划和政策制定。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政策科学研究,引入西方政策分析方法和工具,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公共政策研究体系。
1980年代后,中国公共政策研究逐渐深入,政策研究机构和高校相继建立公共管理学院,培养专门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人才。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中国公共政策研究进入了全面提升和创新发展的阶段。
其次,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未来趋势。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深化,中国公共政策研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公共政策研究将更加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
一方面,中国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和乡村振兴战略,这将为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丰富的课题和实践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正面临着深化、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等一系列重大任务,这需要公共政策研究提供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决策支持。
未来的公共政策研究还将体现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政策研究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公共政策研究不仅要解决实际问题,还要推动学科自身的发展。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公共政策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第二,公共政策研究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
公共政策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丰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三,公共政策研究将更加注重区域和国际比较。
中国的公共政策研究需要与国际接轨,吸收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同时也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创新。
总之,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未来,公共政策研究将继续深化,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为中国的决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参考。
同时,公共政策研究也需要与国际接轨,促进理论交流和合作,推动学科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的看法
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的看法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系列行政管理理论的变革与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理论体系。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理论体系。
中国的行政管理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受到国际学术界的积极关注和重视。
中国的行政管理理论的特点是在对传统行政的借鉴和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逐步形成的。
我们的行政管理理论在传统行政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重塑和创新,不断拓展和深化,使我国行政管理理论体系平添了新的时代内涵与发展动力。
在我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引领着行政管理理论的主流思潮。
在这一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行政管理理论观点,如公共行政学派、新公共管理学派、法治行政学派、公共政策学派、公共组织学派等等,这些理论观点为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从中国的传统行政管理理论来看,早在古代,我国的一些政治思想家就曾经对政府的组织管理进行了论述。
如《论语》中孔子曾说过“政之在行”、“行有果”,提出了政府官员的廉洁、公正等要求。
再如《尚书》中的“大禹治水”、“大禹三访”,同样体现了古代政府官员的勤政为民、追求公益的治理理念。
这些古代政治思想大大促进了我国政府管理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经历了殖民、战争、内乱等一系列社会变革,我国在20世纪初期的政治生活与社会变化引发了人们对行政治理与行政改革的深切思考。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了较早的国家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早期以《政治学概论》等著作作为我国行政管理理论的著作。
再如上世纪40年代初,国民政府考试院正式组织全国性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实施了我国行政管理全方位的培训课程,并发表了许多与行政管理有关的著作,这正是对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正式研究。
在以往的行政管理研究发展过程中,可知“政府论”已成为一种科研攻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基础。
管理学硕士毕业论文选题
管理学硕士毕业论文选题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管理学理论创新研究2。
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体系研究3。
我国管理思想发展研究4.企业管理、非盈利组织管理和政府管理比较研究5.管理哲学的功能与任务研究6。
管理学研究范式的科学化问题研究7。
德鲁克的实践性管理理论研究8.新现代泰罗主义研究9。
知识管理理论与管理问题研究10.复杂系统理论框架下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研究11.自我管理理论研究12。
东西方管理思想比较研究13.跨文化企业管理模式研究14.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5。
我国管理理论教育的挑战与改革研究16。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研究17。
文化“走出去”模式的创新研究18。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内容、方式、手段和运作机制研究19。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体制机制研究20。
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跟踪研究21.“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研究22.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绿色供应链研究23。
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研究24.公司治理评价标准和治理绩效评估研究25.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的企业节能减排战略研究26。
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及其管理模式研究27.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民营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比较优势研究28。
中国企业集团成长模式研究29.制度创新与企业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研究30。
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产生机理与传导机制研究31。
社区小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研究32.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33.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研究34.新型媒体的发展与企业营销战略研究35.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方法研究36。
国际化经营环境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研究37.中国企业跨国营销策略研究38.董事会特征对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39.企业所有制与政企关系研究40.商务运作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41。
公司治理、社会责任及商业道德间的关系研究42。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调整中央和地方利益关系研究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第40卷第2期2019年2月Vol.40 No.2Feb.2019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研究张渊雨(榆林学院政法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摘 要: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时代的特色反映不足,没有对信息化以及人员素质的变化进行进一步的理论调整,所以在推动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成熟与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管理实践,不断优化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内在的结构,从而促进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整合与自我否定,实现与时俱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管理实践中图分类号:G93-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有着悠久公共管理历史的国家,从夏朝开创了中 国第一个公共管理集权,至今已经有超过几千年的历史。
因 此中国的公共管理,其实有着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然而 在当前的时代中,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在构建上仍然是缺乏方向性,尤其是地方政府以及基层机关在实施公共管理行为时缺乏理论的方向性,在执行以及决策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推动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让公共管理理论体系能够适应当前中国的发展要求,是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趋势。
当前中国虽然已经培养了非常多优秀的公共管理研究者,也在公共管理实践的过程 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公共管理队伍,但是这些公共管理的研 究者和实践者,仍然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些对于国家的发展并没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重新审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特别是结合公共管理实践的问题,为公共管理的理论体系提供一些参考,将对中国的公共管理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存在的问题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从行政管理学科发展以来, 在构建上已经有超过四十年的历史。
但是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仍然存在的比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特点是多样性的,包括了一些理论体系与实践之间的契合度不高,以及对于西方的公共管理体系过多的沿袭,缺乏中国的特色。
如何 进一步的提升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需要考虑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所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才收稿日期:2018-12-01作者简介:张渊雨(1989—),男,陕西榆林人,硕士, 榆林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68文章编号:1673-2219 (2019) 02-0068-03能够帮助中国的公共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结合当前理论研究与理论实践的一些实际问题,当前中国的公共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与实践之间缺乏联系在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与实践之间 的联系程度相对比较低,很多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研究者,虽然已经对公共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深入的分析,但是这些分析仍然是停留在较为浅层次的问题。
从本质上看,这 是因为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研究者没有深入到基层中,即并没有投身到基层的公共管理实践里,很多公共管理的问题并没有被知晓,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缺乏广泛的实践样本,研究的手段与研究的内容也无法与实践相契合,使得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缺乏一些真实的内容,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一 定的距离。
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必然是要指导公共管理实践,如果理论与实践之间没有相结合,缺乏实践的基因,那么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是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服务于管理实践,也就无法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缺乏与时俱进性当前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随着行政管理学科的不 断发展,在理论创新上仍然缺乏一些时代的特点。
虽然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者数量还是比较庞大,很多研究者在研 究的过程中也能够做出一些理论上的创新,但是从整体的研究水平上看,公共管理理论体系还是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 态,也就是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者,并没有对传统的理论体系进行进一步创新,很多公共管理理论还没有转入到实践里,所以造成了一系列的被动状况。
比如公共管理的理论很多还是反映着传统中国管理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是 对于大数据时代,或者是互联网等新的因素与特征所造成的格局变动,却没有从理论体系上进行反映,这显然是公共管理理论还是缺乏时代性,无法适应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管理的要求。
(三)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对西方理论体系批判学习不足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是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无论是从马克斯•韦伯还是其他的公共管理学者,都对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西方也借助这种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推动公共管理体系的成熟与优化。
不过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与中国当前的公共管理体系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往往是具备自我否定的勇气,特别是在新一代的公共管理学者,对于传统的公共管理体系,一般都是采取结构与否定的态度,这样既有助于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不断的更新,以此来适应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一直能够保持其时代性与特色性。
但是当前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则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缺乏否定与批判的能力,往往是对传统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这是不利于当前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不断成熟与发展。
一个真正具备时代性和指导意义的管理理论体系,必须是一个具备否定与批判能力的管理体系,而这种批判并不是盲目的否定,而是能够在科学分析以及在充分实践研究的基础±,对于传统理论进行推陈出新,从而提出一些有助于当前公共管理发展的一些新的理论与知识。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虽然已经有超过四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意味着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就可以停步不前,而是应该重新审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从而不断的推动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成熟与发展。
二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成熟,就需要考虑到中国当前面对的各项挑战,从发展的要点着手,推动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体系自我否定与不断优化。
所以从当前中国时代的发展特点上看,公共管理理论体系要迈向成熟与发展,首先就应该抓住人力资源、信息化、决策机制等方面的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中,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涉猎的相对比较少,大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师都是针对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与实践,但是很少对政府机关以及其他的行政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研究。
在进入到知识经济的时代中,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公共管理机关而言,就需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的训练与培养,所以针对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是公共管理在实现自身理论机制完善过程中所必然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特别是需要结合当前行政机关在人员的招募与培训,以及对于人员的评价与升迁等各个方面,需要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的发展实际,形成一系列优化的管理机制。
在国家的深化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国家公务员局已经成为了一个管理机制,配套到各个层级的管理部门中,但是对于公务人员的管理,以及对于公务员的职务升迁以及奖励评价等,仍然是处在于探索阶段,所以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必然要对这些为行政机制作出重大贡献和努力的人群,进行一个合理的引导与培养,才能够为公共管理的成熟、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比如各个层级的行政机关,应该任用多少数量的公务员,对于技术型的公务员以及普通行政管理型的公务员,在职务升迁以及提拔等各个方面应该适用不同的标准,这种标准的研究以及对于不同类型公务员的分类管理与训练,将是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中对于公共人力资源的理论研究的重要着力点与突破点。
然而当前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是相对比较少,特别是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这对于中国公共管理中的人力资源运用其实是不利的,所以促进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对人力资源运用的考虑,将是新时代对于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所提出来的要求。
(二)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信息机制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信息机制是极为重要的,由于中国当前已经面对着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与传统的时代有着明显的不同,尤其是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海量信息,以及信息化时代管理对象所呈现岀来的不同特点,都要求公共管理理论体系要因时而变,为这一时代提供更具备参考价值的决策内容。
考虑到当前公共管理时代所体现岀来的不同特征,公共管理者需要慎重的考虑,如何选择更具备竞争力的信息化组合机制,包括信息分析团队以及信息化的决策机制等,这些都是在公共管理过程中需要理论知识的部分。
信息化所产生的机遇与挑战,是公共管理者无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公共管理决策者如何推动这一时代的发展,需要结合信息化的各种手段,所以信息化时代中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需要对这个时代所产生的新特征,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所产生的新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深入到信息化时代的方方面面,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理论创新,就需要下沉到信息管理的实践中,采集更加丰富的研究样本,对信息化所产生岀来的公共管理问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与分析,才能够为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自身优化提供更加丰富的基础素材。
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信息化机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个能够结合实践进行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在推动公共管理发展的过程中,这种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极为重要的。
(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决策机制的理论创新在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决策机制的理论创新方面,要不断强化中国的公共管理的理论体系,特别是要结合当前中国69所产生出来新的公共管理决策环境的变化,因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公共决策已经不再是面对着传统的管理对象,而且管理对象以及管理环境的转变,也要求公共管理者需要审慎地运用决策的权力。
所以公共政策与公共决策理论体系的重新建构是无可回避的。
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化大生产的新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社会各项资源快速流动与变化的情况下,公共决策所考虑的问题是多种多样,包括公共决策的实行有效性,以及公共决策在推行之后可能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等,都应该纳入到公共管理集团的施政考虑中。
提高公共决策的精准程度,让公共决策能够更大程度的造福更大范围的人民群众将是公共决策的一个重点,也是当前公共决策的一个难题。
这些都需要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创新与支持。
(四)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自我否定与创新正如上文分析,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必须有自我否定的勇气与能力,才能够促进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不断创新。
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缺乏时代性,特色性对于西方的公共管理文化,虽然有所继承,但是缺乏对西方公共管理文化的进一步否定与扬弃。
从辩证法的思维上看,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本身就存在着时代性与非时代性,虽然公共管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管理规律,都能够适应中国每一个时代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