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上课使用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岳麓版 ·历史·必修2
“大跃进”时代的经典宣传口号 “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第四单元 第18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岳麓版 ·历史·必修2
(2)表二:全面建设时期我国工业产值成倍增长,但农业 产值有所下降。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各部
门比例失调,农业上的“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农民
的积极性,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农第四单元 第18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岳麓版 ·历史·必修2
请思考: (1)表一说明了什么?分析其原因。 (2)表二说明了什么?分析其原因。
【提示】
(1)表一:1957年较1949年工农业有大幅度增
长,特别是工业增长更快。原因是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 线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解放了生产力,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优先发展了重工业。
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
②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 工业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迫切需要。 ③当时中国工业化主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四单元 第18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岳麓版 ·历史·必修2
(2)工业布局: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岳麓版 ·历史·必修2
2.特点 重工业 , 并 强 调 要 处 理 好 (1) 方 针 : 优 先 发 展 __________ 轻工业 和农业的关系。 ________ 重工业 、________ 东北 地区相对发达。 (2)布局:_______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4
简析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误及其原因和经验教训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其中既有成就,也有失误。
其中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错误发展到顶峰。
一、探索的成就1.1956年中共八大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中共八大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明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出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是新中国发展的良好开端。
2.1960~1966年,开始纠“左”,调整国民经济取得很大成就。
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一次重大转变。
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3.“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达到顶峰,但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期,积极批判极左思潮,恢复国民经济;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促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这一时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酝酿阶段。
二、探索中的失误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盲目求快,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编制人:崔玉玺审核人:冯永强审批人:马全金时间:2010-4-20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前预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5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
专题内容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前一时期的内容,包括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其中前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后20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下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20年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
后一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根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
[课标展示]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自主梳理]1.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成为当务之急。
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建设提上日程。
2.1953年,中共中央在中提出了的主张,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的,以建立的经济基础。
3. 年,中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期间借鉴了的经验,优先发展,并强调处理好、、之间的关系。
到年底,我国新建了制造、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初步形成了合理的,由此全面展开。
4.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为特征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知识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知识体系引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和实践的结果。
这一知识体系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现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等方面,深入分析这一知识体系的形成和演变。
起源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深化。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紧接着,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机制,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核心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离不开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指导。
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三个阶段性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列宁主义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为中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里程碑。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原理和方法。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理论指导。
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重要思想,引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特点与实践经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新成果。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选择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x
世界三种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综合比较
西方模式(英)
பைடு நூலகம்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所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道路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 资本主义大农场
制度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
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
重难突破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点、线、面相结 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 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发区 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10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中共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 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 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8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1)原因: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
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学习总结课件岳麓版必修2(1)
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
4.“全方位”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引进来”,而且“走 出去”。 5.“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在逐步开放政治、思想文 化领域。 6.“多层次”是不仅设立经济特区,而且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 开放区,并且不断向内地延伸。
所有制 工业化 道路 农业 制度 生产资料私有制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 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并初步确
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我国实行对外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1)原因: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 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
(1)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治 君主立宪制、内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
制度 阁制、两党制 一党制、终身制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4单元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左”倾错误发展 (1)原因: (1)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原因 (2)表现 (2)表现 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①1958年, 八届二次 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 ②以 大炼钢铁 为中心的“大跃进”。 为中心的“大跃进” 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以“ 一大二公 ”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计划。 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 一五 ”计划。 实施:1953年 国家开始实施“ 4.成就 (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 工业体系 。 (1)到1957年底, 年底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 工业布局 。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 (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 (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 全面展开 。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适应国家 工业化 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目的: 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 (1)农业 (1)农业 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 为特征。 办以 土地入股 、 统一经营 为特征。 ②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 农业合作 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 颁布《 问题的决议》 化 问题的决议》。 (2)手工业 (2)手工业 方面入手, 分期、 ①1953年,开始从 供销 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 分期、 1953年 分批、分片改造。 分批、分片改造。 合作化的办法。 ②后来,改变为 一次性 合作化的办法。 后来,
问题思考 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 系?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相互关联, 提示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相互关联, 不可分割。 不可分割。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 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 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 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 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只有两者有机结合, (3)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 只有两者有机结合 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 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发展生产力 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单元主要介绍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各个阶段经济建设的探索历程。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考查: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二.重要内容㈠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1.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49年——1952年底)①主要措施:土地改革;没有官僚资本与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特点:充分调动各阶层的力量进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允许制与制等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发展。
2.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年——1956年)——发展生产力。
①背景:政治方面:中苏结盟;中美冷战,敌对;新中国的政权逐步巩固,民主政治逐步确立;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兴起;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②特点:优先发展;各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处于帝国主义包围当中;模式的影响;③意义:初步建成独立的;工业布局渐趋。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变革生产关系①目的:适应工业化对粮食,资金与原料的需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②改造方式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建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与和平赎买政策。
③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
④意义:社会主义体制基本确立,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中国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时期(1956年——1966年)1.前期正确的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党和人民当时的主要任务。
2.中期探索的失误——三面红旗①1958年党提出“”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A.特点:以大炼钢铁为核心;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与高速度。
B.影响:导致风盛行;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严重失调。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变革农村生产关系。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说课讲解
大原中则小城:市统和筹小城城乡镇、协布调局发合展理”、。节同约时,土十地七、大功还能对十 六完大善提出、的以“大走带中小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以了完善和发
展,提出了“核心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的指导思想。
2020/5/20
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2020/5/20
四、从时尚看变化
时尚,是历史的边角料。但,时尚也是历史的晴 雨表。
新中国成立的63年,是东方最古老的国家华丽转 身的63年。世界看到他强大起来的63年,国运融入世 界的63年,国民重塑自我实现中国梦的63年。
1、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1995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上网人数不断增加 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国互联网为什么发展如此迅猛?
①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②政府的大力支持 ③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2020/5/20
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2、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什么变化?
打破常规的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迅速 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改变着中国人传统的生产、生活、学习、娱 乐方式。 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印度 亚洲
民收入总量与人口数量
的对比关系。人均国民
100
收入水平是衡量一国的
0 1949年 1978年 1998年
经济实力和人民富裕程
建国后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图(美元) 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2020/5/20
老
百 姓
20世纪80年代后的四大件
生
活
用
品
的
变
化
2020/5/20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上课用 幻灯片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生产力领域的革命)
1、条件
政治:新中国成立后,政权逐渐得到巩固; 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外交:外交上一边倒,与苏联结盟,得到经济援助 2、提出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男女争登点将台, 万千炉子一齐开。 火花日夜无停息, 赢得铁流滚滚来。
脚踏黄河水倒流, 搬来泰山做枕头。 决心苦战十五年, 赶上英国不发愁。
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特征?
种个南瓜像地球, 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
地球又多一个洲,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D
4、造成1959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
原因是 A 自然灾害的影响 B 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D
( )
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 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 C 在中国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改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危害: 比例失调、环境破坏、浪费资源
错误行动之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 特点:“一大二公”
失误: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超越历史发 展阶段
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错误行动下的严重后果
•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 风”为标志左倾错误迅速发展,造成了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是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直接原因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80新0 中国成立到 1970708年,经济取 得60进0 步,但人均 国50内0 生产总值仍 位40列0 很多发展中 国30家0 之后。
200
人均国民收入是一国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一年)按人口平均的国
中国 民收入占有量,反映国
印度 亚洲
民收入总量与人口数量
的对比关系。人均国民
100
收入水平是衡量一国的
建国后60多年间消逝的词语有哪些?
生活词语 粮票 双蒸饭 忆苦饭 知青 赤脚医生 三转一响 的确良 毕业分配 小英模 露天电影 文学青年 政治词语 人民公社 反革命罪 大字报 美帝苏修 阶级斗争 大会战 政治审查 人民战争 接班人 经济词语 放卫星 赶英超美 商业合作社 大锅饭 统购统销 价格双轨制 农业税
四、从时尚看变化
1、观念和意识的变化
竞争意识、市场意识 效率意识、开放观念 终生学习的理念
四、从时尚看变化
2、生活时尚的变化
吃的变化: 吃饱
吃好
着装的变化:单调
五彩缤纷
住的变化: 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避雨 行的变化: 自行车
装修热 自驾游
四、从时尚看变化
3、流行语的变化
流行语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社会时尚的不断更新。
0 1949年 1978年 1998年
经济实力和人民富裕程
建国后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图(美元) 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老
百
20世纪80年代前的四大件
姓
生
活
用
品
的
变
化
老
百 姓
20世纪80年代后的四大件
生
活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
展道路的探索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趣味情境历史回声 2013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21 周年。1992年,是中国非同寻常 的一年。这一年,因为一个人和 一场会,使它在中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历史上显得格外耀眼。 正是邓小平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才使中国能够续写改革开放的辉煌, 中国才能够成为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日益崛起的大国。
思维启迪 从图片看,“一五”计划有什么特点?
提示: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重点建设东北工 业基地,同时也重视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工业化 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1.目的:适应国家________ 2.过程 (1)农业 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
提示: (1)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 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解决方法:发展生产力。
(2)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1959
~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左”倾错误发展 高速度 。 (1)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________ (2)表现 ①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炼钢铁 为中心的“大跃进”。 ②发动以__________ ③发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3)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4)后果 国民经济 遭到严重破坏。“大跃进”期间,中国经济 ①使__________ 损失在1 000亿元以上。 ②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 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折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课标导航
课程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标准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了解建国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表现。 学习 2.理解探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经济建设的成 导航 就与失误。 3.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链接现实生活 生活中的改革开放 东方巨龙腾飞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链接单元要旨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发 展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 学习、探索的曲折发展历程,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 得到极大提高,而经济腾飞又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原因 (1)客观原因:人们对错综复杂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中 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及中国革命、建设的认识也需要 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 程。 (2)主观原因 ①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发生了偏差,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主干梳理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国民经济 形势基本好转。 (1)经济条件:1952年底,___________ (2)理论准备
①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
业化的主张。
重工业 的 ②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作出了优先发展_______ 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核心归纳 二十年(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 原因及教训 1.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张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 的高速度。 (2)“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 到严重破坏。 (3)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 水平,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国民经济 的严重困难。 (4)“文化大革命”: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使经济建设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栏目 导引Fra bibliotek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GDP的大幅度增长,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都是 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体现。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 ,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也犯下了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严重的“左”倾 错误。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从农村
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再到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经济得 到迅速发展。 ● 我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行。从经济特区到沿 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内地,我国的对外开放已形 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的经 济发展又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3.成就 (1)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工业体系 。 (2)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___________ (3)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 展开。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公有制。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
(1)内容 ①基本形势: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已基本建立。 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 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 ________ 国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 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 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________ 业国。 (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发展生产力与
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一体两翼”。 实质:解决所有制问题,即变各种形式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 基础。
(3)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合理规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
比例;正确选择发展方向,集中力量保证重点部门。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核心归纳
“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
(1)改革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
之间的关系。 (4)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改造),相辅相成。 2.实质:“一五”计划既是中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开始。
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 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探究问题: (1)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一五”计划制定了优
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过渡时期总路线有什么特点?其实质 是什么? (3)“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提示:(1)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② 从现实需要看,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 ③从苏联影响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④从行 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呈现出曲折发展的特点。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课堂互动细研精析
主题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史料: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 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首先保证重工业 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 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 „„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易错易混】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涉及
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二者的不同点 在于:“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
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
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 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背景:1959~1961年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充实 、提高”的 (2)内容:1960年,提出了“调整、巩固、_____ 方针。 (3) 作用:到 1962 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 生活有所改善。 4.“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国民经济建设 。 (1)严重干扰和破坏了______________ (2)导致人民生活水平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3)“文革”十年中国民经济损失约5 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