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静脉内插管的患者中,如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等。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相关的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部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插管部位,如肘部、手背等。

避免选择肿胀、瘀斑、伤口等部位。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管过程中,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使用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保证操作环境的洁净。

3. 皮肤消毒:在插管前,应对插管部位进行充分的皮肤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

要注意消毒时间和方法,确保消毒达到预期效果。

4. 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材: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材对预防静脉炎非常重要。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材,如钢针、蝶针等。

5. 观察插管部位:在插管后,护士应随时观察插管部位的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护理措施:1. 定期更换输液袋:输液袋中的液体应定期更换,避免液体滞留过久导致细菌滋生。

2. 维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护士应定期清洁插管部位,保持其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3. 观察输液情况:护士应随时观察输液情况,确保输液速度适当,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4.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避免管路内细菌滋生。

5. 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疼痛感受,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6. 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7. 患者教育: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告知他们静脉炎的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材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定期更换输液袋,维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观察输液情况,定期更换输液管路,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

浅谈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与治疗预防

浅谈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与治疗预防
药物 应现 配现用 ,配制 时充分 溶解 ,锯安瓶 前后均 应严 格 消 毒 ,防止 打 开 安瓶 时 微粒 进 入 药 液 ,减少 针 头 穿 刺胶 塞 的次数 ,必要 时选 择精 密过 滤输液 器 。
1 . 2 化学 因素
静 脉 内输入 各种 刺激 性溶 液及 非 生理性 P H液体 ,都 可 以干 扰 血管 内膜 的 正 常代 谢 和 机 能 ,发 生静 脉 炎 。抗 肿 瘤 药物 多 系化学及 生物 碱类 制剂 ,所致 静脉 炎多为 坏死 型 。
输 液性 静 脉 炎 可 以分 为 三 级 。I 级 : 穿 刺 点 疼 痛 红肿 , 静 脉 无条 索状 改 变 ,未触 及 硬结 ;Ⅱ级 : 穿刺 点疼 痛 红肿 , 静脉 有条 索 状改 变 ,未触 及 硬结 ;Ⅲ级 : 穿刺 点 疼痛 红肿 、 静 脉有 条索状 改变 ,可触 及硬 结 。
3 . 4 严格无菌操作
应及 时查 看消毒 液 的有 效期及 浓度 。穿刺 部位 的消毒范 围应 达 到直 径 5 e m 以上 ,如若 静 脉 内置 管 消毒 范 围直 径应 达到 8 e m 以上 。
1 . 5 机体 因素
机体 抵 抗 力 低 下是 导致 静 脉 炎 不 可忽 视 的一 个 重要 因 素。
世 界最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l 3 卷第 5 期

7 9
临床研究 ・
浅谈输液 性静脉 炎 的发生与治疗预 防
( 1 . 五莲县许孟镇 中心卫生院 ,山东 日 照2 6 2 3 0 0 ;2 . 五莲县于里镇 中心卫生 院。山东 日 照 2 6 2 3 0 0 ;3 . 五莲县山阳卫生院
山东 日照 2 6 2 3 0 0)
孙 萍萍 ,王奉 云 ,陈彩 霞 。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穿刺、输液、静脉注射等操作后。

预防和护理静脉炎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应选择清洁、无创伤、无明显静脉炎征象的部位进行穿刺。

避免选择静脉曲张、血栓形成等异常静脉。

2.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应将患者的皮肤清洁干净,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皮肤情况和消毒剂的适应症来确定。

3. 使用合适的穿刺器具:选择适合患者的静脉穿刺器具,如针头尺寸、长度、角度等。

过大或过小的针头都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4. 注意穿刺技术:穿刺时应遵循无菌操作,避免空气进入静脉内。

穿刺后要确保针尖在静脉内,避免针尖穿透静脉壁。

5. 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术后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6.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一般每72小时更换一次。

长时间留置的输液管路易滋生细菌,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7. 静脉注射药物的稀释:对于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适当稀释后再进行静脉注射,以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定期观察静脉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穿刺部位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受到外界污染。

2. 静脉输液的护理:输液时,应注意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 静脉注射药物的护理:对于静脉注射药物,应按照医嘱进行注射,注意药物的稀释和注射速度。

注射后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4.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避免长时间留置导致细菌感染。

更换管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5. 维持静脉通畅:定期检查静脉通畅情况,如有静脉堵塞应及时处理。

可以通过轻轻按摩、热敷等方法促进静脉通畅。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主要发生在静脉通路留置部位,如静脉导管或静脉输液。

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非常重要的工作,下面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定义和病因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导致静脉通路留置部位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症状。

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机械刺激、药物刺激等。

二、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通路留置或输液操作前,医护人员应洗手并戴好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消毒剂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

2.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留置部位:应尽量选择无明显静脉曲张、血管硬化或血栓形成的部位,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3.使用合适的静脉通路留置技术: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避免多次穿刺或过度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定期更换静脉导管:长期留置的静脉导管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因此,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换静脉导管,减少感染的风险。

5.注意静脉通路留置部位的护理:定期观察静脉通路留置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更换静脉导管。

三、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早期发现和处理:一旦发现静脉通路留置部位有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以防感染扩散。

2.局部抗菌治疗:根据感染情况,医护人员可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局部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控制感染。

3.热敷和局部护理: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并有助于局部炎症的吸收。

医护人员还可以进行局部护理,如清洁、消毒等,以保持通路留置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4.适当调整静脉通路留置:如果静脉炎持续存在或病情加重,医护人员可考虑更换静脉导管或调整留置位置,以减少炎症反应。

5.全身治疗:对于严重静脉炎或有全身感染症状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控制感染的进展。

四、静脉炎的并发症和预后静脉炎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导致以下并发症:1.血栓形成:静脉炎使静脉内壁受损,易于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血流。

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缓 慢 , 液 在 血 管 内滞 留容 易 形 成 血 栓 而 淤 滞 , 致 血 导 静脉炎发生 。
2 2 1 一般疗法 ..
在临床中 , 液体外渗后通常在静
脉 穿刺点 近心端用 1 %利多 卡因并进行环状 局部封 闭, 对甘露醇静脉输注抽致 的渗漏 , 1 取 %利多卡 因
2 1 加 入 5 %硫 酸 镁 1 中 , 敷 封 闭 于 渗 漏 5HI J 0 0mL 湿 处 , 用 保 鲜 膜 覆 盖 加 以 固 定 , ~8 h更 换 1次 , 并 6h 效 果 良好 。
2 对 策 2 1 预 防 措 施 .
吕美玲
中图分 类号 : 4 1 R 7
文章 编 号 :62—18 (07 7 17 8 8 2 0 )B一0 4 0 4—0 2
目前静脉输 注 的病人 中近 8 %发 生 了不 同程 0
度 的静 脉 炎 。炎 症 局 部 可 因 治疗 不及 时 而 出 现慢 性
刺技术不佳 , 导致壁管受到刺激 ; 脉留置针 时上肢 静 进行不随意 的活动 , 穿刺时手法过于粗暴 , 以使血 可 管 内膜受到损伤 , 并发血栓形成 , 以上因素综 合作 用
而造 成 机 械 性 静 脉 炎 。
的病人 , 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 避免靠近关
节 、 化 、 伤 、 染 的静 脉 。 硬 受 感
2 1 1 合理安排输液顺 序 熟 练掌握 药理 知识 和 ..
配伍 禁 忌 , 确 掌 握 药 物 浓 度 和 注 意 事 项 。联 合 用 准
硬结 、 脉硬化 、 静 闭塞 、 静脉炎后综合征 , 至影 响药 甚 液 的输入而延误治疗 。为了更 规范 预防和治疗输 液 性静脉炎 , 现就输 液性静脉 炎的危 险因素 和对策 介

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方法:回顾并分析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探讨解决的途径。

结果: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原因较多。

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采取综合护理策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结论: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原因主要有药物因素、污染因素、机械性损伤、液体温度、输液量及速度、血管选择、输液器具、患者因素等,护理对策包括指导患者增强保护血管的意识、提前对穿刺静脉进行湿热敷、提髙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选择血管、正确评估病人等。

[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炎,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临床静脉输液是一种重要的药物摄入方式,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发挥作用快,使人体的血药浓度可以迅速达到有效地水平。

尤其是对一些人危重病人的抢救来说,虽然起效快,用时短,但是静脉输液有它的弊端,静脉输液的最普遍的并发症状是静脉出现炎症。

有些研究结果发现,70%以上的住院病人需要静脉输液,但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炎[1]。

在实习过程中,笔者发现有12例患者因输入刺激性较强药物导致静脉炎,护士操作不当致静脉炎4有2例,因输液速度过快致静脉炎的有4例,因患者抵抗力弱,而导致感染引起的静脉炎有4例。

因此通过分析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并加强对静脉炎的临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使我们面对静脉输液被迫发生静脉炎时,分析其中的原因,会让我们的医院预防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受到很大的启示,及时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对静脉炎发生概率的减少,以及治疗水平和减少患者的病症有极大的帮助,对于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质,减少并发症有很大的帮助。

1 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1.1药物因素静脉炎中药物影响很大,普遍的输液获得静脉炎是由于药物引起,如抗生类激素、水电解释、各种营养元素、化疗类药物都会产生病人出现静脉炎的情况。

刺激性的药物、药剂的PH值、药剂的渗透压、药剂本身的有毒性都会对病人造成静脉炎Ⅰ型变态反应起作用。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插管、输液、输血等医疗操作中。

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前进行手卫生,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避免频繁更换导管。

3. 导管插入技术要娴熟: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导管插入技术,减少插管操作对静脉壁的损伤。

4. 导管固定要牢固: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确保导管稳定不移位,避免摩擦和拉扯导致静脉炎。

5. 输液速度要适中: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点,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

6.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根据医嘱和相关规范,定期更换输液装置,避免污染和导管堵塞。

7. 定期观察导管和插管部位:每日检查导管和插管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8. 给予足够的液体:保持患者充分水分摄入,维持血液循环畅通,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9.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告知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主动配合程度。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维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避免血液凝固和导管堵塞,保持导管通畅。

2. 保持导管清洁: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导管及插管部位,避免细菌感染。

3. 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医嘱和相关规范,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

4. 观察患者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

6.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

7. 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8. 导管拔除后的护理:导管拔除后,观察插管部位有无渗液、红肿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指静脉内发生的炎症反应。

它通常发生在长期使用静脉通路的患者身上,如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等。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或注射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静脉通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或皮下埋置式端口。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任何涉及静脉通路的操作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巾覆盖等。

确保操作过程中不会引入细菌或其他污染物。

3. 定期更换静脉通路:静脉通路的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感染。

因此,应定期更换静脉通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的更换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注意静脉通路的保养:在使用静脉通路期间,应注意保持通路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进行通路的清洗和消毒,避免污染和感染的发生。

5. 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于使用静脉通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包括观察通路周围是否有红肿、疼痛等症状,以及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停止使用静脉通路: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如红肿、疼痛等,应立即停止使用静脉通路。

避免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和并发症的发生。

2. 局部处理: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以进行局部处理。

首先,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清洁受影响的部位。

然后,使用局部抗炎药物,如消炎药或抗生素软膏,涂抹在红肿的部位,帮助减轻炎症反应。

3. 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炎,如感染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或血液中,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来确定,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4. 疼痛管理:静脉炎常伴有疼痛症状,可以使用镇痛药物进行疼痛管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血管内静脉壁发炎的疾病,常见于长期留置导管、输液、化疗等医疗操作中。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且在护理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

一、预防措施:1. 导管选择: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如聚乙烯、聚氨酯等,以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和损伤。

2. 导管插入:在插入导管前,进行充分的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插入导管时,要选择合适的静脉,并确保插管无阻力,减少对静脉壁的损伤。

3. 导管固定:将导管固定在患者体表,避免导管的移位和摩擦,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

4. 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阻塞,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

5. 皮肤护理:保持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感染。

6. 输液操作:在输液前,检查液体是否清澈,无悬浮物。

输液时,要注意滴速,避免快速输液导致静脉壁受压。

7. 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静脉炎的相关知识宣教,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尿量,促进血液循环。

二、护理措施:1. 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阻塞,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

3. 皮肤护理:保持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感染。

4. 输液操作:在输液前,检查液体是否清澈,无悬浮物。

输液时,要注意滴速,避免快速输液导致静脉壁受压。

5. 疼痛管理:对于有疼痛感的患者,可采用非药物疼痛管理措施,如冷敷、按摩等。

如疼痛严重,可考虑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6. 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静脉炎的相关知识宣教,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尿量,促进血液循环。

7. 心理护理: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要给予心理支持和关爱,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感。

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原因分析
1、药物因素: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

2、护士操作因素:
(1)静脉穿刺时穿刺部位不当、操作不到位。

(2)未加强巡视次数,看护不到位。

3、患者因素:
(1)休克、严重脱水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性静脉炎。

(2)老年人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自身条件使痛感降低,反应迟钝等因素易发生静脉炎。

(3)静脉输液系统:微量泵虽然有报警功能,但需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报警,过分依赖报警系统,则回血与药物外渗不能及时发现。

预防护理
1、血管的选择:
首选中心静脉或PICC给药,由于中心静脉血管管径粗,药液泵入后,很快被血液稀释,大大降低了药液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及损伤,可有效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护理措施:
(1)硫酸镁湿敷:主要利用硫酸镁具有高渗作用,促进局部组织水肿消退。

此外,镁离子还具有抗炎、扩张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达到消炎止痛、消肿的目的。

(2)土豆片外敷:土豆中含有大量淀粉、盐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C、茄碱、龙葵素等。

淀粉可加快药液吸收、茄碱、龙葵素有缓解疼痛,减少渗出作用。

(3)喜辽妥软膏外敷:喜辽妥软膏的主要成分为多磺酸基黏多糖,涂抹静脉炎处,经皮肤吸收后,能迅速穿透皮肤,分布在皮下组织内,促进水肿及血肿的吸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因此能够缓解疼痛及压迫感,减轻水肿及血肿。

(4)外用水胶体敷料:水胶体敷料有消除红肿、减轻疼痛、防止坏死的作用。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留置针或输液导管的使用过程中。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一、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在进行静脉通道置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静脉情况、病情、预计使用时间等。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避免选择狭窄、扭曲或血栓形成的静脉。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通道置入前,护士需要进行充分的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避免引入细菌。

3. 规范插管操作:在插管过程中,需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

包括使用适当大小的导管、正确定位导管、固定导管等。

避免插管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操作,减少对静脉壁的创伤。

4. 定期更换导管:静脉通道的留置时间过长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需要更换。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72小时更换一次,儿童每48小时更换一次。

5. 注意导管的保养:在导管留置期间,需要注意导管的保养。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血液凝结。

同时,定期更换导管周围的敷料,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干燥。

二、护理措施1. 观察导管周围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导管周围的情况。

包括导管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保持导管通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冲洗时需要注意使用无菌的冲洗液,并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冲洗。

同时,注意观察冲洗后是否有血液凝块排出。

3. 定期更换敷料:定期更换导管周围的敷料,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干燥。

更换敷料时需要注意使用无菌敷料,并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

4. 注意患者的症状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 提供舒适的环境: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给患者。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于长期使用静脉导管的患者,如静脉输液、血液透析等。

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保护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一、预防措施1. 导管选择:选择合适的导管对于预防静脉炎非常重要。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导管类型,如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等。

同时,要确保导管的材质和尺寸适合患者的需要。

2. 导管插入:导管插入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操作区域清洁。

在插入导管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

插入导管后,要确保导管的固定牢固,避免导管的移位和脱落。

3. 导管护理:定期更换导管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导管类型和使用时间,制定合理的更换计划。

在更换导管时,要注意消毒操作,避免感染。

4. 皮肤护理: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是预防静脉炎的关键。

每日检查导管周围的皮肤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处理。

5. 注射药物选择:在使用静脉导管进行药物注射时,应选择适当的药物。

一些刺激性药物或浓度较高的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应尽量避免使用。

6. 输液速度控制:控制输液速度对于预防静脉炎也非常重要。

过快的输液速度会增加静脉内压力,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液液体的性质,合理控制输液速度。

7. 静脉炎风险评估: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期卧床、静脉营养支持患者等,应进行静脉炎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方案。

二、护理措施1. 观察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 保持导管通畅:保持导管通畅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护理人员应定期冲洗导管,防止导管堵塞。

同时,要注意监测导管的滴注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3. 导管固定:保持导管的固定是预防静脉炎的关键。

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

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

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静脉炎是常见的介入治疗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在介入治疗中,常见的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包括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感染和病人的自身原因等。

对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医务工作者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以下是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

发生原因静脉炎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操作过程中的错误由于介入治疗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较高,操作者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对手术的成功和效果非常重要。

如果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或操作技术不正确,则容易导致血管损伤、组织损伤,从而引发静脉炎的发生。

感染感染是静脉炎的主要诱因之一。

病人在手术前后长时间卧床,容易产生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体位变化不频繁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从而导致静脉内病原菌滋生,引起感染。

此外,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常使用导管和针头等工具,这些工具若未经正确消毒则会带来细菌繁殖的风险,也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病人自身原因病人本身的因素也是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病人如果存在血管粗壮、血管松弛、血管壁减厚等一系列血管疾病,则容易造成血管膜前血肿、血液浆液渗出等,从而引起静脉炎的发生。

防治护理针对上述的发生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充分评估病人身体状态,确定手术方式和操作步骤,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要充分洁净手术区域和术前辅助设备,减少感染的风险,充分消毒套管和皮肤等,协助患者进行换药等护理操作,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清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护理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各项操作步骤,特别是穿刺过程的操作员手法和针管的管制,尽量减少血管损伤。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其他配合治疗的设备和药物进行显微病理学检查和评估,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预防静脉炎发生的重要一环,包括换药操作和抗感染治疗等。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原因及干预对策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原因及干预对策
关键词 : 输 液性 静 脉 炎 护 理
中 图分 类 号 : R 5 4 3 . 6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0 7 — 0 1 6 4 — 0 2
输液性静脉炎是指在静脉输 液时 , 由于物 理 、 化学 及感染 伤从而形成输液性静脉炎。 等 因素对血管壁 的刺激 而导致 血管壁的炎症表现 ,患者最初 2干预 对 策 症状是 穿刺 点局部 不适或轻微疼痛 , 进而 出现局部 组织发红 、 2 . 1 合理安排输液 肿胀 、 灼热 、 疼痛 , 并 出现沿静脉走 向索状 红线 , 久 之可触及条 2 . 1 . 1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可以减轻抗癌药物和高渗透压药物对 索状硬结 。静 脉炎病理改变为静脉血管 内皮细胞 的炎症反应 血管壁 的刺激性 。例 如 , 在应用化疗药物 等刺激性药物 时 , 应 或( 和) 继发 血栓性 改变 l l j , 是 静脉输 液 治疗 中最 常见 的并 发 先用诱 导液 体穿刺 , 确定针头在血管 内后再加 入药物 , 从而 防 症, 据报道 , 其发生率 3 0 %~ 8 0 %, 不 仅增加患者痛 苦及 医疗费 止药物漏 出血管 ;药物注射完毕后 给予 0 . 9 %氯化钠注射液 冲 用, 延长住 院时间 , 也给正常药 物应 用带来 困难 。因此 , 了解输 洗 血管 , 使药物不沉积在血管壁 ; 在输注化疗药物前 后快速静 液性静 脉炎的临床症状 、发生原 因及干预措施对 于提高临床 脉输注加入含地塞米松的 0 . 9 %氯化钠 注射液 , 既起 到抗 炎 、 抗 输液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过敏作用 , 又可降低 毛细血管通透性 。中药注射 剂与其他药物 1输液性静脉炎发生原 因 合用 时应在用药前 、 后 给予 0 . 9 %氯化钠注射液冲洗 血管 , 避免 1 . 1 药物 因素 :常见诱发输液性静脉 炎的药物包括抗生 素 、 抗 产 生药物微粒 。 肿瘤化疗药物 、 高渗 透压药物等 。化疗 药物对静脉血管有不 同 2 . 1 . 2长期输液患者 , 应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量 , 尽量限制液体输 程 度刺激作用 , 一般药 物浓 度越 高 , 则在局部 血管中的滞 留时 入 量在 每 日 1 0 0 0 ml 以内。 间越长 , 输液性静脉炎发 生几率越高 。接受长春瑞滨输液治疗 2 . 2规范输液无菌操作 , 加强治疗室或静 脉输液配置 中心 ( P I — 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高达 2 8 %~ 4 5 %, 严重影 响患者用药依从 V A S ) 管理 , 尽量减少配伍用药数量 , 以减少微粒污染机会 。从 性 。药物渗透压越高 , 对静脉的刺 激作用越 大。例如反复静脉 液体配置到输液的整个工作环节 ,均应严格遵 守无菌技术规 输入 2 0 %甘露醇 ,用 药第 1日内的输 液性静 脉炎 发生 率为 程 。例如 , 用酒精棉球擦拭玻璃安瓿锯痕 表面 的玻璃微 粒 , 避 4 5 . 6 9 %, 2日后 输液性 静脉 炎发生率 达 1 0 0 %[ 2 [ 。药物 配置浓 免将微粒带人配置 的药液 中;使用精密过 滤输 液器可 以有效 度, 溶液 P H值 、 液体 输入量及速度 亦与输液性静 脉炎发生率 滤除药液 中的不溶性微粒 , 截留率达 9 5 %, 从而减少药物 中微 相关。 粒刺激血管导致的输液性静脉炎风险 。重视 注射部位皮肤 的 1 . 2微粒污染 : 微粒污染是输液 性静脉炎 的重 要诱 因之一 。微 清洁消毒等 。 粒污染途径包括输液器具 、 配液操作和空气污染 。此外 , 不合 2 . 3提 高静脉穿刺 技术 ,合 理选择穿刺 血管 和选择 穿刺针 型 理的药物配伍亦可导致输液 中不溶 性微 粒倍 增 ,研究证 明配 号。加强从事静脉治疗护士专业技能培训 ,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伍药物数 目与输液 中微粒数量呈正 相关 ,特别是注射用粉针 和静脉治疗 知识水平 , 减少患者 的痛苦和血管 的损伤。根据输 剂、 中药注射剂加入输液后微粒数量显 著增加 。 液室患者年龄和病情 , 合理选择输液工具 , 在输液 目的能 达到 1 . 3穿刺 因素 的前提下 , 以最细 、 最短 的针头为佳 。如老人 、 幼儿及血管脆性 1 . 3 . 1 穿刺技术与穿 刺针选择 : 静脉穿刺是 有创 性治疗操作 , 由 大的患者若不输 注特殊药液 , 可选用 5 . 5或 6号头皮针保 护血 于护士从事静脉治疗 的时 问长短不一 、穿刺技术的水平高低 管 。一般从远端开始 , 应首选弹性好 、 回流通 畅 、 直径大 、 便 于 不一 、 穿刺 手法各有差 异 , 并非每 位护理人员 都具有 “ 一针见 穿刺和观察 的血管 , 避免选用靠近关节 、 硬化 、 受伤、 感染 的静 血” 的能力。穿刺过程 中会造成穿刺静脉不 同程度 的损伤 , 尤 脉 , 长期输 液的患者 , 应有 计划 的保 护和合理使 用静脉 , 可选 其在 同一血管穿刺一次穿刺未 成功后反复退针 ,即使穿刺成 浅静脉置管 , 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 避免反复多次穿刺 。如 功后也容易造成血管周 围组织 和血 管管 壁内膜损伤 ,炎性 因 果选用外周 静脉存在 困难 , 则可选择深静脉置管 。根据静脉管 子包裹 , 血栓 形成 , 增 加静 脉炎的发生机会。钢针较之 留置针 径粗细 , 选择 合适 穿刺针和静脉 留置针 。对于静 脉留置针 , 应 硬度大 、 固定难 、 易滑脱 , 损伤血管造成输液性静 脉炎 。针头的 注 明穿刺时 间 , 每隔 2 - 3日按外科换 药法更换 敷贴 , 肝素帽使 型号越大 , 对局部血管组织损伤越大 ,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 的可 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 , 避免尘埃 、 细菌等进入 。 能性也越大 。研究表 明进针深 度与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相关 【 引 : 2 . 4做好健康教育 , 提高患者依从性 。机体抵抗力低下 患者 ( 如 进入血管 内针头越长 ,对 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 面积越 糖尿病 、 免疫抑制治疗 、 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 ) , 尤其是皮肤黏 大, 对血管 壁的损伤 程度越严 重 , 渗出增多 , 输液 性静脉炎 发 膜防御 能力下降患者 , 实施静脉治疗前应将风险告知患者 , 对 病机会可能越大 。 于不配合治疗 、 为赶时 间擅 自 加快输液滴数 的患者 , 讲解用药 1 . 3 . 2穿刺部位 :穿刺部位血管管径与输液性静 脉炎发生率显 安全知识 , 告知擅 自加快输液滴数 的危 害, 取得患者 理解和配 著相关 , 血管管径越小 ,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概率越高。此外 , 下 合。输液过程中每 1 5 ~ 3 0分钟巡视一次 ,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肢 因静脉瓣多且血流速度较慢 , 故较易发生静脉炎 。因此 , 静 2 . 5 及时干预 已发生的输液性静脉炎 。患者一旦发生输液性静 脉输液应遵 循避 免选择患肢或下肢血管输液的原则。 脉炎 , 则应 立即更换静 脉注射部 位 、 抬高患肢 促进静脉 回流 , 1 . 4患者 因素 : 机体抵 抗力 低下 患者 ( 如糖尿 病 、 免疫 抑制 治 局部采用 5 0 %硫酸镁湿敷或局部 注射 1 %普鲁卡 因+ 地塞米松 疗、 中性粒 细胞减 少或缺乏 ) , 尤其是皮肤 黏膜 防御 能力下 降 或 1 %利 多卡 因+ 2 %山莨菪 碱 ;如果发生药 液漏至血管外 , 则 患者易发生静脉炎。此外 , 患者疾病特征亦与输液性静脉炎发 应立 即停 止输入 、 尽量 抽 出局部 渗药 , 并在局 部注射 l %普鲁 生率密切相关 , 例如风湿病患者 因伴有静脉壁生物性损 伤 , 在 卡因或 1 %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 ( 5 mg ) , 并 可持续涂抹多磺酸黏 输液治疗过程 中易发生静脉炎 。患者依从性 差 , 不 配合 治疗 、 多糖乳膏或湿敷 5 0 %硫酸镁湿敷布条。对于 已有 炎症 的血 管 , 为赶时间擅 自加快输液滴数 、自行拔 针等都会对血管造 成损 可在局部敷药的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 2 0 ~ 3 0 mi n , 每 日 2次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主要发生在静脉导管插入部位,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静脉炎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匡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

一、预防措施1. 导管选择与插入技术选择合适的导管是预防静脉炎的第一步。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类型和规格的导管,避免过度插管或者插管过大。

在插入导管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洗手、戴手套、穿戴无菌衣物等,确保导管插入部位的无菌环境。

2. 皮肤消毒在插入导管前,需要对插入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应选择适合患者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时要注意插管部位的清洁度,避免污染。

3. 导管固定插入导管后,需要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避免导管的脱落或者移位。

固定导管时,应选择适当的固定器材,并确保固定坚固而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

4. 导管护理导管护理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环节。

每日对导管插入部位进行清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护理时要注意手卫生,戴手套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更换导管连接器和输液管,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

5. 患者教育对于插管患者,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和护理要点。

教育内容包括正确的插管部位清洁方法、导管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

通过患者教育,患者能够主动参预护理,提高预防静脉炎的效果。

二、护理措施1. 观察导管插入部位护理人员应每日观察导管插入部位,注意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发热、寒颤、头痛、乏力等。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3. 饮食护理静脉炎患者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它是医院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实用建议。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洗手、戴手套、消毒等步骤。

确保操作环境和器械的洁净,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等较为稳定和安全的通道。

3. 定期更换输液管和穿刺点:输液管和穿刺点是细菌易于滋生的地方,定期更换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普通建议每3-4天更换一次输液管,每7-10天更换一次穿刺点。

4. 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受潮和感染。

使用适当的皮肤护理产品,如无菌纱布、透明敷料等,有助于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5.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应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剧烈运动、撕拉输液管等操作,以免造成穿刺点的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如发现静脉红肿、疼痛、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2. 住手输液并拔管:一旦发现静脉炎的症状,应即将住手输液,并拔除导管。

避免细菌进一步感染和扩散。

3. 局部抗感染治疗: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可以采用局部抗感染治疗,如局部冷敷、消炎药物外用等。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口服或者静脉给药。

4. 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

如控制疼痛、降低发热、补充营养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5. 预防并发症:静脉炎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扩散等。

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避免不良后果。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留置、静脉输液、手术等情况下。

它可以导致局部疼痛、红肿、发热,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血栓形成、感染扩散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处理静脉炎,以下是一些标准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或皮下埋置式导管。

避免过度使用同一静脉通路,尽量减少静脉插管次数。

2. 保持手部卫生: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插管操作前,应正确洗手,并采取其他必要的消毒措施,如戴手套等。

3. 选择适当的导管和静脉穿刺针:使用符合标准的导管和穿刺针,减少对静脉内壁的损伤。

4. 定期更换导管:根据需要定期更换导管,避免导管长时间留置,减少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5. 注意导管固定:确保导管固定牢固,避免导管移位或脱落。

处理静脉炎的原则:1. 及早发现和诊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断。

2. 及时拔除导管:如果发现导管周围有明显的红肿、渗液或感染征象,应及时拔除导管,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3. 给予局部抗感染治疗: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以使用局部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软膏等进行治疗。

同时,应保持局部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4.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炎,如有明显的感染征象或血培养阳性,应给予适当的静脉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

5. 给予适当的止痛治疗:静脉炎常伴有疼痛,可以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6.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静脉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感染扩散等并发症。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保持手部卫生、选择适当的导管和静脉穿刺针、定期更换导管、注意导管固定等。

处理静脉炎的原则包括及早发现和诊断、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局部抗感染治疗、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给予适当的止痛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性护理

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性护理

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性护理张香娟天津市宁河县医院(301500)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

静脉炎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甚至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国外文献[1]报道,通过培训护士对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文献研究,并由此对防止静脉炎提出有针对性建议,使静脉炎发生率从33.5%降到了20.9%。

可见,为了更全面有效地预防输液性静脉炎,明确引发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性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静脉炎评估静脉炎诊断标准[2]:①红肿型:静脉周围有红肿,沿静脉走行发红、触痛;②硬结型:静脉节段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

2 危险因素2.1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有输入各种具有刺激性溶液、药物及非生理性pH液体输入。

特别是20%甘露醇为高渗透性的组织脱水剂,要求滴速快,使用间隔时间短,而且表浅静脉反复使用,使静脉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药液渗透机会,不仅威胁血管周围组织,同时加重血管的炎性刺激,造成静脉炎发生。

输入化疗药物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7.65%[3],如榄香烯乳剂中的姜烯成分对血管有较大刺激,静脉输液病例几乎100%发生静脉炎[4]。

K uw ahara等[5]对溶液的pH值和输液时间发生静脉炎研究表明:pH值为4.5的溶液,100%诱发严重的外周静脉炎;而pH值为6.5时即使增加输液时间,也没有静脉炎发生。

2.2 物理因素:各种机械原因均可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症反应。

机械原因是指穿刺部位不恰当的固定,造成针头的滑动,选用的针头太粗,护士穿刺技术不佳,导致血管壁受到刺激,不良的穿刺部位,造成针头与血管不断摩擦,以及护士在输液时手法过于粗暴,都可以使血管内膜受到损害,发生血栓形成。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符合《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1] 。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产品名: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3*******)1mL ,隔日1次。

治疗组自拟中药祛疣汤处方: 板蓝根30g 、生薏苡仁30g 、大青叶15g 、紫草 12 g ,红花12g ,杭菊6g ,每天1剂 ,水煎服。

药渣煎水外洗患处 ,每天2次,7d 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

对照组0. 1 %迪维霜适量外搽患处,每天2次,7 d 为 1 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观察疗效。

两组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相关药物 ,局部应避免挠抓 ,饮食宜清淡 ,忌煎炸、香燥、海鲜、酒类、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并禁用化妆品。

1.4 疗效标准痊愈:皮疹全部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有少数色素沉着斑。

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但未达到痊愈标准。

有效:皮疹消退30%~69%。

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 ,或治疗后皮疹无变化。

凡治愈后3月内再次出现皮损者计为复发。

2 结 果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χ2=5.34 P <0.05 ) 。

两组有效率比较亦有著性差异 (χ2=8.08 P <0.05)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随诊半年治疗组复发 3例 (6.82%) ,对照组复发 5例(14.71%),见表1。

3 讨 论疣(verruca ,wart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等,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也被认为与HPV 感染密切相关。

HPV 属乳头瘤病毒科,呈球形,无包膜,直径45~55nm ,具有72个病毒壳微粒组成的对称性20面立体衣壳。

基因组为7200~8000bp 的双链环状DNA ,分为早期区、晚期区和非编码区,早期区编码的蛋白与病毒持续感染和致癌作用有关。

HPV 有100余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导致的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输液治疗的并发症[1],目前静脉注射的患者近80%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2],其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和疼痛,皮肤下出现红线,严重者可致索条状改变和结节甚至形成溃疡[3]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干扰了正常的临床治疗,因此探讨静脉炎的相关因素、预防措施显得特别重要。

1临床诊断标准
最早的诊断标准是1957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提出的[4]在随后二十几年中各种分级诊断标准相继问世,目前临床上比较普遍采用的是Rittenbery标准[5]。

见表1。

2发生率
外周静脉血管护理协会建立的指南上指出,可以接受的静脉炎发生率应该在5%或更少[6],但临床上统计的发生率都远远超过了这一数字。

就产生炎症的化学因素来说,静脉内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和有机碘溶液或高渗溶液),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各种化疗药物)及非生理性PH液体的输入均易引发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例如Lanbeck 等[7]对静脉输入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诱发的静脉炎进行了观察,不同抗生素导致各种程度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苯唑青霉素(50%),头孢呋辛(55%),氯唑西林(46%),克林霉素(44%),红霉素(48%)。

特别是20%甘露醇为高渗透性的组织脱水剂,要求滴速快使用间隔时间短,假如表浅静脉反复使用,使静脉壁受损,造成静脉的发生。

采用静脉套管针输注20%甘露醇,2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d后静脉炎发生率达
100%[8]。

3发病机制
目前最普遍接受的病理机制就是静脉导管插入和对静脉血管化学刺激导致炎症和血栓的形成[4]。

对静脉血管刺激包括注射、导管材料,注射部位导管材料细菌繁殖,会使前列腺素介导的炎症链被激活,在内皮细胞严重感染的地方,血凝介导物活动和聚集,白细胞浸润炎症发生伴随纤维蛋白沉集,这就导致血栓的形成[4]。

炎症反应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白细胞黏附,再穿越血管内皮细胞然后向炎症部位渗出,在血栓形成中,也有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所以无论是炎症反应还是血栓形成都有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而有些药物能促进这一过程引起血栓形成从而促进静脉炎的发生,Lanbeck等[7]对双氯西林和红霉素输液致静脉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这两种药物都能激活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形成血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4影响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因素
输液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不可以进行干预的、可以进行干预的两方面,其中不可以进行干预的包括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除此之外其他因素如溶液的PH 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均是可以进行干预的因素[21]。

4.1不可以进行干预的因素
4.1.1病人的机体因素
人体患病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特别是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营养状况,皮肤室内的空气状况感染机会的多少都是造成静脉炎的后为因素。

4.1.2药物本身的刺激性
Lanbeck实验[7]发现能激活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的载物量引起血栓形成,基于此点作者对某些药物进行了筛选和实验研究,希望能找到抑制这两种黏附分子表达的药物,从而抑制静脉炎的发生,但实验的结果尚未确定。

4.2可以进行干预的因素
4.2.1溶液的PH值
临床上经常通过调查溶液的渗透压,改变滴速和选择较粗的静脉来降低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作用,但是临床实践中较少通过改变溶液PH值来改变溶液对静脉的刺激作用。

而正常人体血液系统虽具有较强的缓冲功能,但有文献报导低PH值和高于滴定酸度的溶液更容易引起输液性静脉炎[9],这是因为在人体正常的PH值7.35~7.45范围以外的溶液对血管内
皮细胞造成损伤,并诱发血小板聚集和继发的血栓性静脉炎的链式反应[9]。

Kuwahara等[10]使用家兔对溶液的PH值对静脉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使用家兔的耳静脉作用观察模型,在固定的输液时间(6h)的情况下,观察不同PH值的溶液对静脉的刺激作用,根据Rittenbery标准分级研究结果如表2。

表2
日本学者Fujita等使用碳酸氢钠作为缓冲溶液对前列腺素E溶液进行中和,观察是否可以降低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11]。

前列腺E1溶液为一酸性溶液,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引发中度或重度的静脉炎,致使治疗不能继续。

研究者把7%的NaHCO34ml加入前列腺素E1的溶液中将溶液的PH值调整到7.4,虽然研究者为减少输液量将500ml稀释液减少至250ml,但是所有病人均可以耐受为期3周的静脉输液,各种程度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因为学者李葆华等对天然植物药七叶皂连纳的PH值和输液性静脉炎的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12]。

他们将病例分为两个观察团,在配液时使用碱性液进行缓冲(PH值约为4.6)治疗7d后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Introvenous Nurses Society,NS)的分级标准相对危险度降低了41.5%,干预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如表3。

注:α2=18.160 P=0.000
4.2.2输液输量及速度
黎旌红[13]等报道静脉输入量日大于1500ml时发生静脉炎的几率明显多于日输出量小于1000ml。

关于输液速度对输液性静脉炎影响的研究结果,传统观点认为对于那些对静脉壁有刺激性的药物,降低输液速度可以减少药物对输液静脉的刺激作用,路兰花[14]等报道输液速度大于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壁的侧压力,则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增高,特别在下肢静脉内大剂量输入,由于下肢静脉瓣多,运输血流回流缓慢,血流在血管内滞留容易形成血栓而淤滞,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国外有关输液速度对输液性静脉炎影响的研究结果似乎与传统理论不同。

根据层流的原理,溶液从输液导管进入血流后,形成与血液平行且独立的液体流,当溶液流与血液的流过逐渐接近时,在远离输液导管处溶液与血液发生混合,在此时溶液才开始接触血管的内皮细胞,如果静脉内皮细胞不能够进一步中和输入的溶液(特别是在周围小静脉),则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9]。

有关临床研究也进一步证明增加有刺激性溶液的输液速度可以降低发生输液性静脉炎。

Poole和Vickery等人的临床研究表明[15],短时间内快速冲击性给药,可以减少cephalosporins和其他抗生素(如万古霉素)造成输液性静脉炎。

关于滴速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2.3不溶性微粒(污染因素)
药典规定:每毫升静脉输入液体中,粒径大于10u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粒径大于25um的不能超过2个,而人体的最小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um,所以溶液中的较多微粒可以直接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造成组织缺氧,进而产生水肿和炎症,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微粒的主要来源有三方面:①输液生产的过程中如原辅料,输液瓶,橡胶塞和橡皮管,隔离膜及微孔滤膜的问题引发的[16],也有输液配置操作过程中造成的,空气中浮尘污染,输液器具,药物的配制和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也可导致微粒污染,治疗室的环境如医院差异很大,空气洁净度不相同。

护士掰开安瓿颈部和溶解各种粉剂药液后抽出针头的一瞬间,会产生大量的肉眼不能看见的微粒[17],也有药物配伍的原因,如刺五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等中草药因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多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可能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提高输液反应的发生率[18]。

4.2.4输液针头和导管
有研究者发现使用比型号19大的导管会导致高静脉炎发生率而聚氯乙烯及聚乙烯材料有较高发生率[4]。

5干预措施
对于预防静脉炎发生或发生后的干预措施临床经验性报道较多见,对其发生机制以及处
理措施的研究还较少,目前文献已报道的预防措施[19]如下:
5.1合理安排输药顺序
熟练掌握药理知识及配伍禁忌,准确掌握药物浓度及注意事项,联合用药不增效者应单药应用,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性[19]。

5.2血管选择
选择血管时应选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

5.3控制液体输入量
对长期计划执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应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量,尽量限制液体入量每日1000ml以内[14]。

5.4预防输液微粒混入药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建议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或局部百级的层流净化台,保证输液的无菌性相溶性,减少微粒污染,对于有条件的医院[20]在安瓿开封时均应严格无菌操作,将针头垂直入安瓿底部抽药可减少玻璃微粒,同时加药针头不易过大,以减少橡皮微粒,所溶解药物必须完全溶解,以减少药物混悬微粒的输入[19]。

5.5药物的溶解方法
如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可缓解炎症和红肿,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可缓解炎症,在输液中加入肝素5mg和氢化可的松1mg可减少静脉炎发生,阿司匹林能阻止前列腺素和血栓A2合成,从而阻止静脉炎发生,西米替叮能阻止长春瑞滨所致的静脉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