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 语文 第一组《桂林山水》
小学语文四年级《桂林山水》课文
小学语文四年级《桂林山水》课文学校语文四班级《桂林山水》课文桂林的山虽不宏伟挺立,但星罗棋布,清秀奇绝,形态各异。
有的如象鼻汲水,有的如蝙蝠展翅,有的似巨龙仰头,有的像书童诵读……还有一座月亮山,从各个方向看去,酸晴圆缺尽显神态!更妙的是山上的石纹,有的像一匹匹黄布倒映水中,有的竟恰似九匹骏马,或立、或嘶、或卧、或饮……漓酸悄悄地曲折于万点奇峰之中,表山倒映,碧水萦回。
酸水清亮见底,可见鱼儿自由拘束地玩耍水中。
乘坐游船畅游漓酸,观赏桂林山水,仿佛置身一幅丹青妙手的图画里,又好像被座座雕塑包围,真叫人感叹:如此奇山碧水,不知是什么样的能工巧匠才能造出来?回答这个问题,要从桂林在地质、地理特点雨起。
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分布非常广泛。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碳酸水)对它有溶蚀作用。
几百万年以前,桂林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孤峰林立。
西南部亚热带地区潮湿暖和的气候条件,使这里降水非常丰富,溶解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地上水、地下水在石缝间流淌,既冲刷,又静静地溶解、腐蚀着石灰岩。
最早的细小石缝,以每年大约0.3毫米的速度被溶蚀,加上自然界的风化作用,慢慢地变成溶沟和石柱。
由于每处石灰岩的裂缝位置不一,水冲击的方向、腐蚀的程度不同,使得这些山峰形态各异,千奇百怪。
惟妙惟肖的象鼻山,那大象鼻子与腿间的洞,就是漓酸水历经不知多少年的不懈努力雕琢而成的。
桂林还有一种奇怪的景观——溶洞。
桂林上规模的溶洞有好几处,如芦笛岩、七星岩等。
洞里,宽敞的地下河悄悄地流淌,洞顶悬挂着一串串葡萄般的石钟乳随处可见,漂亮的石笋、石柱,在不同颜酸灯光的照酸下,可以想象出令人称绝的景象。
其实,它们也是溶解了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造成的,水从洞顶、洞壁的细小缝隙中一滴一滴缓慢地渗出来,吸附在洞顶和洞壁上,水分蒸发了,碳酸钙却一点一点、一层一层地沉积下来,形成了溶洞景观。
你肯定惊奇,水在山腹中钻出这么大的地窖,莫非不会塌方吗?是的,假如不是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含量在50%以上,并且岩层坚硬、坚固,我们是看不到这么奇绝的溶洞景观的。
人教语文四年级下册2.《桂林山水》
16
兀立:高耸直立。形容山势险峻。 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连接不断。
1、初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的内 容和题目之间有什么联系?
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的“山”和“水”来 写的。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总——分——总
全文共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 么?
第一自然段写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 第三自然段写桂林的山。 第四自然段写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罗 奇峰罗列 绵 连绵不断
屏障
峦 峰峦雄伟 障
14
本课优美的词语
波澜壮阔 玩赏 无瑕 翡翠 攀登
峰峦雄伟 泰山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骆驼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屏障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云雾迷蒙 连绵不断 绿树红花
荡漾 竹筏小舟 画卷
词语解释
• 无瑕——瑕:玉上面的斑点。没有斑 点。 • 水平如镜——水面平静明亮,像一面 镜子。 • 波澜壮阔——澜:大波浪。课文中指 大海中的波浪雄壮浩大。 • 形态万千——形状、姿态多种多样。 • 峰峦雄伟——山峰连绵不断,雄壮而 高大。
35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 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36
无瑕的 翡翠
37
说说下面哪一句更能让人感到漓 江的水美?
✔这一句 • 漓江水的水真静啊! • 漓江水的水好静啊! • 漓江水的水很静啊!
38
静 漓江的水真 清 绿
啊,静得让我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 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 山水。
1、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甲 天下”的意义 甲天下:指天下第一。 2、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桂林山水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桂林山水课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怎样引导呢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
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两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
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它们各自的特点。
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们拥有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境。
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无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最好是播放能形象地展示这些词语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地领悟到:“这就是奇峰罗列”“这就是危峰兀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及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及分析课文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分析景色的个性特征。
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平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雄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
作者通过与其他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静态美。
课文第二小节写漓江的水既静又清又绿,“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可见江底的沙石”,而色彩又如“无瑕的翡翠”,一股淡淡的冷色调,令人联想到这是夏夜从母亲口中送出的一支摇篮曲。
第三小节中所写桂林的山又“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有奇峰罗列,“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屏障”,像“竹笋”,又“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平奇牵出险峻,险峻照应平奇,使画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而绝无凝重呆板之感。
第四小节写“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互相映照互相衬托,妩媚秀丽的主体形象挥洒已就。
作者再从次要方面略添几笔加以点缀铺垫。
层次:“空中”——“山间”——“江上”;色彩:云雾——白,树——绿,花——红。
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欣赏
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欣赏桂林山水原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欣赏桂林的山水。
我观察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观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观察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淌;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观察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大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宏伟的泰山,巡游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观察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呀,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排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哇,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颜色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似乎一不当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围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四班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精品教案设计理念: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离不开与课文情境全都的布满人文情怀的语文实践活动,唯此方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注意情境的熏陶和感化,正是实现这种统一的中介和载体。
设计特色:模拟旅游,还原生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构共建。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细致观看、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体会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教学重点:1、引导同学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原版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原版」课文原文桂林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创作背景此文写于1962年5月,节选自作者的散文《漓江春雨》,文题是课本编者所加。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其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此文即是作者与友人慕名而游之后写的游记散文。
文学赏析《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中上佳之作。
此文描写的景色个性特征鲜明,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作者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平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雄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
作者通过与其它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同时,此文的艺术特色还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层次清晰,语句协调。
主要表现在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上所显示出来的语言的外在美,出现了不少排迭和对偶的句式,即整句。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及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及分析课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分析《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之上佳名篇。
该文描写的景色个性特征鲜明,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作者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景色的个性特征。
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平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雄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
作者通过与其他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静态美。
课文第二小节写漓江的水既静又清又绿,“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可见江底的沙石”,而色彩又如“无瑕的翡翠”,一股淡淡的冷色调,令人联想到这是夏夜从母亲口中送出的一支摇篮曲。
第三小节中所写桂林的山又“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有奇峰罗列,“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屏障”,像“竹笋”,又“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平奇牵出险峻,险峻照应平奇,使画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而绝无凝重呆板之感。
桂林山水甲天下几年级的课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原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天空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
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1.1 设计意图《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绘了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桂林的山水美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 课文简介《桂林山水》一文以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那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之间。
1.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答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字词2.1.1 桂林: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城市,以其山水美景著称。
2.1.2 漓江:流经桂林的一条著名河流,两岸风景秀丽。
2.1.3 峦:山峰的一种形态,常用来形容山峰连绵。
2.2 句子理解2.2.1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这句话说明了桂林山水的美丽程度,以及阳朔山水的地位。
2.2.2 “舟行波上,如在画中游。
”:形象地描绘了游览漓江时的美妙感受。
2.3 文章结构2.3.1 总分总:文章开头总体介绍桂林山水的美,中间部分详细描绘了漓江山水的美,结尾再次总结桂林山水的美丽。
2.3.2 动静结合:文章在描绘山水时,既有静态的山峰、河流,又有动态的舟行、倒影,使画面更加生动。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
3.1.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1.3 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2 生字词学习3.2.1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2.2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2.3 小组交流,巩固记忆。
3.3 句子理解3.3.1 学生自主理解句子,体会句子的美感。
3.3.2 教师讲解句子,学生跟读。
3.3.3 小组讨论,分享心得。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
四年级《桂林山水》说课稿5篇
四年级《桂林山水》说课稿5篇四年级《桂林山水》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
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先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第4自然段写了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
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
二、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哪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各种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充满激情的导语邀请学生一起游览桂林,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件
课文内容: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 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不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 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 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一道道水纹,才 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 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 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 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 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 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 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lí
江
峰 luá n
竹 fá
fěi
翠
找出下面每组词中不是一类的词写在横线上
1.绿树
2.木船
红花
竹筏
翠竹
竹笋
碧波
小舟
3.奇峰
4.明丽
峰峦
雄伟
泰山
壮阔
西湖
嶙峋
学习字词:
波澜壮阔
fěi lá n lí xiá
漓江
fá
洁白无瑕
Pí ng zhà ng
翡翠
木筏
屏障
•波澜壮阔:波澜,波涛。壮阔,雄壮而宽阔。本课指大海波涛滚 滚,景色非常壮观。
•无瑕:没有斑点,玉石非常纯洁。课文指此形容漓江的水纯净、 清澈。
•危峰兀立:危,高。兀,高高地突起。指高高的山峰笔直地耸 立着。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
(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学生感受情境
(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回答: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1、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水平。
2、“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探究课文,品味美
(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会写8个生字,能准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持续,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使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二)画中亲历美
师:通过同学们对桂林山水画面的感受,对描写桂林山水文字的朗读,在你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很多美好的画面,那就动手画一画吧!画完后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作画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作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交流中相互探究促动,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句段赏析
《桂林山水》句段赏析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第一。
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名列天下第一。
这是清朝诗人全武祥赞美桂林山水的诗句,一百多年来广为传诵。
作者在这里借用久经传颂的佳句,总写一笔,深情赞美了桂林山水无与伦比的秀美。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是一个排比句,中间有两个分号,把这个长句子分成了三个分句,一个分句表达一个特点,而且每一个分句的后半部分,都具体地、形象地说明了前半部分的内容。
“真”是的确的意思。
“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表达了对漓江水静、清、绿的赞叹:“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就具体描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样子。
3、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是个长句子,中间有两个分号,讲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
它的“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一般的山脉都是从地面逐渐高上去,而且连绵不断,但桂林的山却一座座互不相连,都是平地崛起。
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山的“秀”表现在山上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因为桂林湿润温暖,植被繁茂,所以山显得特别青翠。
桂林山的“险”表现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这些耸立的高峰和重重叠叠的怪石,“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通过人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仿佛置身在画卷中游玩、观赏。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
.
29
小结第2节学习方法: (1)了解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圈出概
括特点的词。
(2)划出句子,说明桂林水的特点。 (3)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 法写出桂林水美的。 试着有感情朗读。
(4)写大海与西湖,是为了什么?
.
30
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学习第三段:
学习要求:
1.找出描写桂林的山特点的句子。 2.认真朗读有关句子,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
无瑕 翡翠 荡漾 观赏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连绵不断 危峰兀立
.
8
词语解释
• 无瑕——瑕:玉上面的斑点。没有斑 点。
• 水平如镜——水面平静明亮,像一面 镜子。
• 波澜壮阔——澜:大波浪。课文中指 大海中的波浪雄壮浩大。
• 形态万千——形状、姿态多种多样。
.
18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 江的水写得这么奇丽?
•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 到它在流动;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 底的沙石;
•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是一块 无暇的翡翠;
.
19
静 得漓 让江 你的 感水 觉真 不静 到啊 它 在 流 动
.
20
漓
清江
得的
可水
以真
看清
课文结构模式
漓江的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总写
分写
.
总写
49
再次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体会桂林 山水独特的美。然后说说这篇课文 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 写作:由近到远,先写水再写山。 (为什么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桂林山水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峰峦雄伟、危峰兀立”等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
国山河的感情。
学具教具多媒体
教法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2课时
预习要求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书写生字三遍,注意“澜、攀、泰”的写法。
三、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
四、在文中找出比喻句,抄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情境导入1、课件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
2、用几句话形容这风景的美。
3、这美景是祖国的南方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
这节课我们就学
习《桂林山水》。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学生间互相考考字词。
检查朗读
检查自学情
况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诗句。
2、检测。
看谁读得准确有感情。
期间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如:澜、瑕、攀、泰。
3、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听写。
4、交流自己喜欢的字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
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
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深入理解课文1、课文按照什么结构描写的。
(总、分、总)
2、指名读第一段。
这段总领全文。
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
义。
3、文中分别描写了桂林的哪些景色?
4、自由朗读第二段,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静、清、绿)
5、朗读第三段,概括桂林山的特点。
6、朗读第四段,体会作者如何总结的。
练习设计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第2课时
复习导入1、回顾课文的结构。
2、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
精读感悟品读感悟1、学习第二段
(1)观察图画的漓江的水。
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
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的动。
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小组讨论)
(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
舟漓江的感觉。
)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6)指导朗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
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
觉。
(7)学生仿读后齐读。
(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①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
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②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
③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
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
2、学习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
下问题。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
3、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⑦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4、指导朗读
6.朗读全文。
二、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
写出了桂林山
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
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
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练习设计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
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方法。
把()比作了()。
2、写一句排比句。
板书设计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以读为主,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归纳特点,学习课文的修辞方法,并仿写,做到讲练结合。
但在组内学习时学生抓不住重点,气氛活跃但效果不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