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模式探讨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以西安市调研为例
城市化也有学者称之 为城镇化 、 都市化 , 是由 的中期 阶段 和 城 市 化 的加 速 阶 段 。笔 者 于 2 0 1 2年 农业为主 的传统乡村社会 向以工业和 服务业 为主 4— 5 月进行调研 , 共发放 问卷 2 1 0份 , 其 中有效问 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 的历史过程 , 具体包括人 卷 2 0 0份 , 有效 回收率 约为 9 5 % 。1 9 8 0年 后 出生 的 口职业 的转 变 、 产业结构 的转变、 土 地 及 地 域 空 间 农 民工居 多 ; 初、 高 中学 历 者 占大部 分 ; 农 民工 在 求 的变 化 。 国家 可 以 通 过 土 地 征 收 政 策 来 扩 展 建 筑 职 中遇 到的最 大 困难是 文 化 水 平低 , 缺 乏相 关 从 业 用地 , 实 现 土地 及 地 域 空 间 的 变 化 , 而 产 业 结 构 的 技 能无 资格 证 书 , 户 口限 制 已不 明 显 ; 或 多 或 少 接 5 %; 在 2 0 0个 调 查 对 象 当 中 有 转变需要利用先进 的科学技术 , 加速传统产业 的升 受过 培 训 者 占到 5 级换 代 。我 国以 中小企业 居 多 , “ 民工荒 ” 是技 术 工 1 5 6人有 培训 意愿 。 人短缺的代名词 , 这一关键因素决定 了产业升级 的 二、 农 民工 职业 技能培 训 需求分 析 困境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 城市化率从 2 0 0 1 年的 ( 一) 年 轻 化 的 农 民 工 需 要发 展 性 培 训 3 6 . 7 2 %提高到 2 0 1 1年的 4 7 %, 大批农 民进城 , 农 随 着 中国城市 化进 程 的快 速推 进 , 1 9 8 0年后 出 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主力军。由于低学历 、 低技 能 , “ 民工 荒 ” 没 给 他 们 带 来 任何 机 会 , 反 而 提 生 的新 生代 农 民工 逐 渐 占据 了农 民工 群 体 的 大 部 也 成为农 民工 职业技 能 培训 的 主要 对象 。老 一 出了更 大 的挑 战 , 要“ 凭技 术上 岗” 。“ 技 术短 缺 ” 是 分 , 既可以在城 其职业转 变的瓶颈 , 使其处于被边缘化 的威胁 中。 代农 民工由于其特殊的历史 时代背景, 市务 工 , 也 能够 返 乡种 地 , 自由流 动 于城 乡之间 , 并 职 业技 能培训 作为 人 力 资本 投 资 的重要 方 式 之 一 , 且特殊 的乡土情结 使得他 们最终 会 回归到农 村。 是 解 决 农 民工 问题 和 顺 利 实 现 城 市 化 的 一 把 金 而新生 代农 民工 中很 多 人初 中毕 业 就进 城 打 工 , 在 钥 匙 城 市长 大 。在 本次调 查 中 , 1 6 —3 5岁年 龄 组 中外 出 问卷 调查 基本情 况说 明 打工年限 2 —5年者 占3 4 %, 5年以上者 占4 3 . 5 %。 长时间的城市生活经验必定带来他们生活 目标 、 生 西安是 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 、 高 价值观、 人生观的改变 , 他们有着 自己的理 等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目 前 正在进入工业化 活方式 、 想, 希望融人城 市, 这对农 民工职业 技能培训提 出 了新的要求——发展性培训 , 而非生存性培训 。
高职院校农民工培训的教学模式探讨
口 桂 林航 天工业高等专科 学校 李 兴富 吕 光
【 摘
要】 本文分析 了农 民工特点 、
民工培训 问题出 台的权威性规划。 2 1 中央 以 1 0 0年 号文件发布 《 中共
我 国的改革 开放和工 业化 、 城镇 化进程 及城 乡经济协调发展 中起 到了积极 的作
( ) 民工培训存在的 困难和 问题 二 农
1 很多农 民工受 自身经 济条 件 、 . 生
活环境 、社会 阅历限制 ,只看 到眼前利
《 国务 院办公 厅关 于进 一步 做好农 民工
农 民工培训是 我 国经济 社会特殊 发
培训 工作 的指 导意见 》 要 求各 省 、 , 自治 区、 直辖市 人 民政 府 , 国务 院各 部委 、 各 直 属机 构进一 步做好 农 民工培 训工 作 。 这 一 指导 意 见 旨在 进 一 步 调 整经 济 结 构 、促 进农 村劳动力 向非农产业 和城镇 转移, 减少结构 性失业 ; 整合现有 培训 资 源, 提高农 民工技 能水平和就 业能力 , 帮 助农 民工提高薪 资水平 ,推进城 乡经济 社会发展一 体化进程 。 21 0 0年 2 月教 育部 发布的 《 国家 中 长 期 教 育改 革 和发 展 规划 纲 要 》 意 见 ( 稿) 中明确指 出 , 发展 职业教育是 推动经
益 , 野较 窄 , 视 缺乏 长远性 和开 拓性 , 对
自身 职业 生涯并没有 明确 的规划 ,不知
展 时期 和 城市化 进程 中 的特殊 产物 , 在 短时期 内对农 民工进行 简单 的技 能培训 可以达 到一定 的效能 , 但从长期来 看 , 随 着 义务教 育的普及 、 城乡差别 的缩 小 、 农 民工 融入 城市 生活 的个体 及社 会需 求 ,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构建的途径探索
的就应该 是最基本的工作技能 ,只有具备 工作的能力 才能为 自己的生 活创造 物质基础 ,进而在城市扎根生 活下去。因此政 府及相关部 门应 特 别关 注此类问题 ,对新生代农 民工加 以工作技能 的培训 。
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 2 . 1 新 生代农 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宏观建设 从 宏观上来看 ,建设农 民工职 业教 育培训 模式 必须要 统筹 兼顾 , 协调各部 门之间 的发展关系 。建立一个适 合我 国发展的新生代 农民工 职业教育培训 体系 。首先 ,相关 部 门及组织 要处 理好 各 自的分工 问 题。例如 :政府部 门首先应该制定完 善的制度政 策 ,做好充足 的制度 保障 ,同时对新生代农 民工加 以积极 地引导 。而社会 则应为新 生代农 门工提供一个合适 的环境 ,减少偏见 。同时倡导新 生代农 民工 丰富个
有这样才能保 障我 国经济 的健康蓬勃 发展 。 1 . 2渴求融入城市 尽管他们并未对城 市有着 充分 的 了解 ,但这 并不能 阻挡 他们渴望 融人城市 的热情 。城市 的喧嚣与繁华无时无 刻不在吸 引他们 ,与相对 落后 的农村地 区相 比 ,城市无 疑具 有更大 的吸引力 。他们 渴望可 以像 正常 的城市居 民一样 生活在城市之 中并享 有相应 的一 些权力 ,但是 当 前 的不完善 的制 度政 策并不能保证新生代农 民工的这一需求。
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障工作。同时做好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工
作 ,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制度来保 障其 合法权益不受侵 害 , 加 强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 ,增强其法制观念。
3 . 3完善个人职业技能 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活动, 更多的去了解社会的 需求 , 并不断地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来完善 自 身的职业技能。同时要发 挥出其应有的勤劳 、 勇敢 、自 强不息以及不畏艰难 、勇攀高峰 的精神。紧 跟时代的步伐 ,随着社会的 进步发展而使自己也得到相应的进步。 3 . 4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在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的过程中, 还必须要做到提升个人的综 合素质。当前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劳动者 ,而个人素质不高往往会引起 社会矛盾 , 对于这类问 题新闻报道 已 屡见不鲜。因此 , 广大新生代农 民工 在提升 自 身工作技能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提升 自己的个人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家也开始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和农村发展成为国家发展大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特征、培养方式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开发、工业化生产前提下,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致力于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支新型职业队伍。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1. 技术能力强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为种植、畜牧、养殖、农机操作等提供技术支持。
2. 经营管理能力突出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商业头脑和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决策经营模式,为自己和其他农户谋取最大利益。
3. 社会责任感强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并始终把服务社会放在第一位。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承担起保障食品安全、提升粮食品质和国家安全的责任。
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方式1. 组织专业化培训政府应该积极鼓励组织专业化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培训包括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职业经营管理知识、财务会计、商务礼仪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 加强示范带动加强农村技术推广、示范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先进技术和模式,为农村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学习和借鉴的范本,推动其转型升级。
3. 提高口碑评价农民实行自由选择承包地和经营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读懂市场信号的能力,持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口碑、竞争力。
四、未来发展前景新型职业农民具备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性特征,目前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国家鼓励农民走市场化、多元化、规范化经营道路,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产业、资本、技术、科技等各方面融合发展,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应创新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应创新摘要:通过农业科技培训创新提高失地农民的技能水平,是增强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根据调查显示,失地农民农业科技培训的现状还不理想,存在诸如内容设置不合理、培训力度不够等问题。
本文根据现状分析,提出了失地农民农业科技培训的对策。
关键词:失地农民农业科技培训;现状;创新中图分类号:tu694 文献标识码:a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呈贡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如何解决和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界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多从补偿和保障入手。
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据调查,40%全失地农民家有2个孩子,25%的家庭有1个孩子,50%的家庭有2个老人需要赡养,20%的家庭中有1个老人需要赡养,全失地农民家庭中有50%的有两人外出租地打工,45%的家庭中有一人外出租地打工。
41%家庭人均每月开支500~800元,25%的家庭人均每月开支在300~500元,17%的家庭人均月支出800元以上,其中55%的月开支为解决生活基本问题,43.33%为教育支出,11.67%为休闲娱乐。
失地农民子女中30%在上高中,15%的孩子在上大学,22%的在上初中,20%的在上小学,失地农民的教育年支出为500~1000元的比重为33.33%,4000元以上的为25%,1000~3000元的比重为20%,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失地农民及其子女的婚恋嫁娶,他们发生重大疾病或意外事件,还有他们为了过更高层的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耗费等,都表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失地农民还有很多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而且这些支出的数额是及其巨大的,失地农民被动的“等、靠、要”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他们的出路是就业,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稳定的收入。
而为了解决这些失地农民就业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对这些失地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维护他们的发展权。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农民工培训创新探索——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为例
二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 , 是 长株潭“ 两型社会 ” 试验 区建设资源节约型 、 环境友好型 社会 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途径 。 目前 , 长沙市正 在 按照减量 化 、 再利 用 、 资源 化 的原则 , 大力推进节 能 、 节水 、 节地 、 节材 , 加强资 源综 合利用 , 完善再生 资源 回 收利用体 系 , 全面推 行清洁生 产 , 形成低 投入 、 消耗 、 低 低 排放 和高效率 的节 约型增 长方式 。株洲市此前是 全 国有名 的污染城 市 , 为此特别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循环 经 济相关技 术研究 , 积极开发 和推广 资源节约 、 替代 和 循环利用技 术 , 加快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 , 对消耗高 、 污 染重、 技术 落后 的工 艺和产 品实施强制性 淘汰制度 , 如 株 洲冶炼集 团完成 了渣 山窑 渣处理与 资源化项 目。湘 潭市在装备 制造 、 冶金 、 建材 、 化工等重点行业探索发展 循环经 济的有效模 式 , 中湘潭钢铁集团 回收 中温 中压 其 蒸汽余热发 电 , 已经产生 了很好的效果。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 , 为主要 以农 民工参与的废品收购与综合利用行 将 业 提供 很大 的增 长空 间 , 但也 要求农 民工 懂得 相关 知 识, 科学利用 回收物资 。 三是加 大 环境保 护 力度 的要 求 。长株 潭 “ 两型 社 会” 试验 区需 要坚持预防为主 、 综合治理 , 强化从源头防 治 污染和保 护生态 , 坚决改变 先污染后 治理 、 边治理 边
基于 “ 两型 社会 ’ ’ 的农 民工培 训创新 探索 建设
以 长株 潭“ 两型 社 会 ” 设 试 验 区为例 建
王 运 宏 ( 湖南机 电职业技 术 学院 , 湖南 长 沙 4 0 5 ) 1 1 1 [ 摘 要 ] 两型社 会 ” ‘ ‘ 建设 旨在 转 变经济增 长 方式 , 大力发展 循 环经 济 , 强环 境保 护 与资 源的 集约利 加
返乡新生代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构建
返乡新生代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构建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民队伍中存在一定的素质不高、技术不强、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返乡新生代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以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返乡新生代是指在城市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选择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
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培育返乡新生代高素质农民,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培训体系、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由于返乡新生代农民的教育背景、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较大,传统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难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构建一种适应返乡新生代高素质农民特点的培育模式,成为了当前农业人才培养领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返乡新生代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的研究,为我国农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农民素质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结构和农民素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村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农民已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紧迫任务。
2. 高素质农民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高素质农民具备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他们能够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作物产量;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提高畜禽繁殖率和养殖效益;利用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现代农业技术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案例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案例案例简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很多农民工在城市里只能做一些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
为了帮助农民工提升职业能力,某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培训内容该项目的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能培训:针对不同行业的农民工,开设了相应的技能培训课程,例如电工、焊工、木工等。
培训内容涵盖基础理论知识、实操技巧以及安全操作规范等。
2.职业素养培训:除了技术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培养农民工的职业素养。
这包括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以提升农民工在工作中的综合能力。
3.就业指导:为了帮助农民工顺利就业,培训项目还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这其中包括就业市场的调研、就业岗位的推荐、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培训模式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和覆盖范围,该项目采用了多种培训模式:1.课堂培训:通过设立培训班,提供正规的课堂教学。
农民工们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并进行实操演练,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实践实训:在培训过程中,组织农民工参与实践实训,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实践,以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3.网络学习:项目还提供了在线学习平台,农民工可以在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在线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方便农民工学习和分享经验。
成效评估为了评估培训项目的成效,项目团队采用了多种评估方法:1.考试评估:通过定期的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评估农民工的学习成果。
2.就业率评估:统计培训结束后,参与培训的农民工的就业率,以衡量培训的实际效果。
3.反馈调查:定期进行培训效果的反馈调查,收集农民工对培训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结语通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培训项目在提升农民工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不仅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效性对策探讨——以永川职业教育校企联合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为
育 培训机 构招投 标过 程 中, 式 主 义 、 关 系 等不 形 走
正 之 风 时 有 发 生 。往 往 那 些 有 实 力 、 誉 较 好 的 声 职 业培训 机 构 被拒 之 门外 , 资质 条 件较 差 的职 而 业 培训机 构 可 能通 过 权 力 寻 租 、 钱 交易 等 方 式 权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内在 要 求 就 是 要 打 破 城 乡 二
( ) 民工 职业 教 育 培 训机 构 准 入 门槛 低 , 一 农
培 训 项 目招 投 标 不 规 范
一
元 经济 结构和社 会结 构 的束 缚 , 合城 乡政 治 、 整 经
济 、 化 等 资 源 , 建 动 态 均 衡 、 向 沟 通 、良性 互 文 构 双 动 的 统 筹 体 系 和 机 制 , 进 城 乡 资 源 共 享 、 势 互 促 优 补 , 动 城 乡 相 互 支 持 、 互 促 进 , 小 城 乡 之 间 推 相 缩 的全方位 的差距 , 效 消 除政 治 不平 等 、 济 不平 有 经 衡 、 育不 公 平 等 现 象 , 变 农 村 地 区落 后 状 况 , 教 改 实 现城乡 均 衡 发展 、 调 发 展 、 同发 展 。而 “ 协 共 农 民工 是城 乡统 筹 最好 的 结 合 点 , 城 乡统 筹 最 大 是 的利 益群体 , 是 实 现 城 乡 统 筹 最 大 的 难 点 ” 。 也 …
继续教 育研 究
2 1 年第 1 02 期
统筹城乡发展 中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效性对策探讨
— —
以永 川 职 业教 育校 企联 合 新 生代农 民工培 训模 式 为例
王 东强 田书 芹2
426) 0 10
( 重庆 文理 学院 1 政法 学院 ;. . 2 经管学院 , 重庆
高职院校农民工培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农民工培训的教学模式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民工特点、农民工培训现状及高职院校在农民工培训中具有的优势,提出了针对农民工特点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素质、学历提升的农民工培训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民工培训教学模式农民工培训是我国经济社会特殊发展时期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在短时期内对农民工进行简单的技能培训可以达到一定的效能,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城乡差别的缩小、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个体及社会需求,简单技能型的短期农民工培训最终将被系统规范化培训或学历教育所代替。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应结合自身优势,研究探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农民工特点的教学模式,引导农民工进行系统规范化培训或学历教育,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一、农民工培训工作现状(一)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近年来,农民工培训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2003年10月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
这是由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等中央政府的行政部门,第一次专门针对农民工培训问题出台的权威性规划。
2010年中央以1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这一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减少结构性失业;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帮助农民工提高薪资水平,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农民参“新型农民培训”意愿论文
农民参与“新型农民培训”意愿分析【摘要】本文利用以苏锡常三地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的484个农民样本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参与新型农民素质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受劳动力年龄、土地被征用情况、以前是否接受过素质培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土地被征用情况与以前接受过素质培训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成正相关,劳动力年龄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成负相关。
【关键词】新型农民;农民培训;logit模型序言当前我国从整体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历史阶段,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应当就是新型农民。
江苏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农民教育创造了很好的契机,农民教育卓有成效。
很多地区形成了县乡甚至村都办学的多级体系,推动了农民现代性的提高。
但是,总体上有限的教育资源较为分散,教育投资效率缺损,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民现代性缺乏,特别是精英化和大众化的教育显得不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为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江苏省政府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列入“十一五”期间为农村办的新五件实事之一,提出每年要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创业培训10万人的目标任务。
着重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三种类型的培训。
为培养今后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江苏省还实施了“村村大专生培养计划”、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绿色证书”培训。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对策探析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对策探析【摘要】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对策探析摘要:本文从背景介绍、问题意识和研究目的入手,分析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随后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培训机制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最后展望未来,强调了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培训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总结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加深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认识,为未来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培育、面临问题、对策、政策支持、培训机制、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多样化需求的增加,传统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当务之急。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具备传统农民的生产技能,还需要具备市场营销、科技应用、农业经营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他们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是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任务。
本文将针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
1.2 问题意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对策探析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现实情况下,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现有的农民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农民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农村农民对于新型职业的认知不足,缺乏对于职业发展的规划和意识。
农业产业链条中缺乏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分析其存在的瓶颈和挑战,寻找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农业培训实训方案
农业培训实训方案背景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培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农民培训旨在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农民培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培训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导致很多农民对培训缺乏兴趣,效果不佳。
因此,为了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我们制定了一套农业培训实训方案。
方案本方案旨在通过实训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培训内容本方案将会根据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农民的实际需求,确定实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农作物收获后的处理方法及市场销售等。
在实训中,农民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实际操作,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向讲解员提出问题,得到及时解答。
2. 选择适宜的实训场地由于所选内容是农业领域中鲜活的知识,需要有一个具体的实训场地。
场地的选择需要考虑诸如交通是否便利,场地是否安全、稳定,实训设备和工具是否齐全等多个因素。
3. 建立实训班组在实训前,我们将会邀请本地的专业农业讲解员和带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农户参与,为农民组成实训班组,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班级。
4. 安排实训时间和课程表实训时间的安排和课程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和当地的气候情况。
对于时间比较宽裕的地区可以采用分批培训的方式,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实训中。
效果经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可以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通过实训的方式,农民能够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际的操作中,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生产技能。
2. 强化农民的管理能力在实训中,我们将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在讲解中讲解员会分析不同的管理模式,让农民了解不同的管理与技术体系,激发其管理能力。
3. 在当地推广农业科技通过实训的方式,我们在一个具体的场地上进行操作,引导农民学习并使用更加先进、适合当地环境的农业科技进行生产,从而推广当地的农业科技。
农科教相结合下新型农民创新培训模式的研究
3 . 2 创新培 训思维,细分培 训对象 。随着市场经 济的发展和农民 自身需求的 日益分化,对农民进行 培训不能搞 “ 一刀切 ” ,必 须注 重学 习主 体 需求 的
农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 问题 。 2 . 1 传统培训一般 以乡为单位将农 民组织成教学
班 ,集中由教师讲授。但 由于学员人数较多 ,内容 相 同,无法满足每位学员的个体需求 ,调动不起农 民积极性 ,导致培训流于形式 ,培训效果欠佳 。
2 . 2 培训工作缺乏统一规划 。参与新型农 民培训 工 作 的农 业 科 技 、教 育 、劳 动 、财 政 等 多 家 单 位 ,相 对 分 散 ,各 自为 政 ,多头 管 理 ,互 不沟 通 。
同时各省 、市 、县 、乡 建立 的新 型农 民培训 资源 未 能 相互 有 效 衔 接 ,对 新 型 农 民培 训 缺 乏 统 一规 划 , 使农 民培 训工 作 陷入 无序 和 盲 目状态 ,缺乏对 培 训 资源 的有 效整 合 ,造 成 一定 程度 上 的资源 浪 费 ,极 大地 影 响 了农 业科 技成 果 的有 效转化 。
. 1 创 新 培 训 机 制 。新 型 农 民培 训 学 员 多 、 涉 及 技发展规模化经营,进行专业化生产, 3 面广 、任务繁重 ,不但直接关系到农民科技素质的 从而发展现代农业。 . 提 高 ,同 时也关 系 到推 进城 市 化 、工业 化和 现代 农 沧州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 口占 总 人 口的 6 9 . 7 6 %,而 沧 州 市 农 民平 均 受 教 育 年 限不 足 7年 ,系 统 接 受 农 业 业 进 程 。 因 此 要 建 立 政 府 统 筹 小组 , 从 农 委 、科 委 、教委 抽 调人 员 ,组 成农 科 教综 合培 训领 导 小组
农村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经验
农村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经验农村发展是一个关乎亿万农民福祉的重要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推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农村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实践,以期为农村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农村合作社模式农村合作社是一种由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依靠合作经营、规模经营和农民自主管理为特征。
该模式通过农民的共同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村合作社不断壮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例如,在江苏省苏北地区,通过成立合作社,农民实现了粮食、农产品等资源的集中采购、统一销售,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农村创业就业模式农村创业就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农村创业就业政策,鼓励农民投身于农业现代化、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领域的创业就业。
例如,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政府重点发展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吸引了一大批农民转产就业,壮大了农村经济。
此外,农村创业就业也可以通过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发乡村产业园等方式实现。
三、农村教育和培训模式农村教育和培训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村教育的发展可以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其创业、就业能力。
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平衡性,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此外,农村培训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创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在农业生产和乡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农村金融服务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状况一直存在不足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和便利性。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推动农村金融创新。
例如,建立村级农民合作社,通过集资、信贷,为农户提供贷款,支持农民创业、发展特色产业。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生代农民工是指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年轻农民工,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技能,但在城市就业时却面临着诸多困难。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存在的技能培训问题,本文将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就业压力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就业,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等问题。
2. 技能匹配不足: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城市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导致他们在城市就业时面临技能不足的困境。
3. 缺乏职业培训机会:相比于城市居民,新生代农民工往往缺乏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无法提升自身职业技能,这也成为他们在城市就业中遇到的问题之一。
4. 收入水平较低:由于技能匹配不足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往往偏低,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
5. 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在城市就业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往往面临着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晋升、加薪等方面受到限制。
二、对策分析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适应城市就业需求。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教育基础。
3. 创新培训机制:政府和企业可以探索建立新的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灵活的培训选择。
4. 加强就业服务:政府可以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信息咨询,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就业市场。
5. 提高收入水平: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薪酬保障和福利待遇改善力度,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回报。
6. 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政府和企业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鼓励他们提升技能,提拔优秀人才,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城市化进程中不同农民群体培训问题分析——基于广州市的调查
城 市化 进 程 中不 同农 民群 体 培 训 问题 分 析
— —
基 于广 州 市 的调查
叶玉琴 ,王厚俊
( .仲 恺农业 工程 学院 管理 学院 ,广 东 广 州 5 0 2 : 1 12 5
2 .仲恺农 业工程 学院 经贸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2 ) 广 12 5
摘要 :从 区域角度将广 州市不同农 民群体划分为 3种类 型 ,按抽样 调查方法 就职业技能培训 问题 对不 同类型农
意. 为此 ,作者 采用调查 访 问方式 对不 同群体农 民
职业技 能培训 问题 进行实 证研究 ,旨在探讨农 民培 训工作 中存 在 的问题 ,从 而提出完善农 民培训 工作
民工是城市 人 口的重要组成 部分 ,但 由于其文化 素 质 偏低 和就业 技能 不足 ,导致 其就业 困难 ,需要 对
1 样 本 选 择 和 调 查方 式
为 了对 比研 究 广 州 市 不 同农 民群 体 的培 训 状 况 ,将广 州市农 民群体划 分为城 中村按照 相关 政策 已经 由农业 户 口转 为非 农 户 口的人 员 ( 被 称 为 也 “ 转非人 员或转制 居 民” 、城 市郊 区 的农 民以及 农 ) 外来 农 民工 等 3种 类 型 .在 广 州 市 1 0区 2市 中,
民采 取一 对 一 方 式进 行 了访 谈 和 问卷 调 查 ,在此 基 础 上 分 析讨 论 了不 同农 民 群 体 培 训 的现 状 与 存 在 的 问题 ,并 提 出 了改 善 农 民职业 技 能 培 训 质 量 的政 策 建议 . 关 键 词 :农 民培训 ; 市化 进 程 ; 查 城 调
go p r n ls d,a u g sin fg v m me tp lce r r p s d t m p o e t e q ai ft e r u swa e a ay e nd s g e t so o e o n oii swa e p o o e o i r v h u lt o h y
我国农民职业培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国农民职业培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刘琳廖秀健摘要:我国的农民职业培训存在着普及率较低、培训质量不高、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强等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农民职业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培训模式单一、师资力量不够等。
要破解这些难题,首先要解决农民职业培训的资金问题,扩宽融资渠道,保证资金充足: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同时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最后还要不断创设农民职业培训的奖励机制,关键词:农民;职业;培训;资金;机制现代农民要从事专业劳动,就必须接受农业科技知识、技术或者管理的培训。
另外,在现代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人们的流动性加强,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逐渐地转入第二、三产业。
由于很多技术性知识和技能的缺失,他们只能从事简单劳动,这无疑对整体农民的发展极为不利。
要使农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和更好地参与社会分工,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就不可或缺。
所以,从广义上应该将农民职业培训理解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和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职业技能培训。
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对劳动力数量、质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间接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
一、我国农民职业培训的问题(一)农民职业培训的普及率较低目前,我国的农民职业培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培训模式。
政府投入资金开办学校或者提供学费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教育。
但是,我国拥有着8万人口的农民,要想使这样庞大的群体普遍得到职业培训,就目前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曾经有人做过抽样调查。
在对125名农民的问卷和访谈中,当问及“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吗”,73人表示参加过培训,只占调查总样本的58.4%,回答“参加过一次”的40人,“参加过两次”的20人,“参加过两次以上”的13人,“从未参加过”的达52人。
从调查可知,虽然参加过职业培训的人数占了一半之多,但是仍有将近一半的人根本就没有参加过。
这样的普及率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很不相应的。
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策
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策发布时间:2021-11-03T01:00:23.96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7月21期作者:杨春华[导读] 当前,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新技术、新品种、杨春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景谷县分校摘要当前,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也在不断出现,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对重点生产者(农民)的素质进行提升。
同时,需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跟踪和科学评估,不断发现和解决一问题,确保我国农业产业高效、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培训;问题与建议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城乡的城市化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要在保持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做好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一、高素质农民培训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通过不间断的实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但与实际需求和迫切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1)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尤其是县级农业培训机构的办公场地、教室、堂区等培训条件不满足高质量农民培训的需求,培训场地或农民田间教室水平狭窄。
(2)农民参与培训意识低由于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充分,人才虹吸效应继续发挥作用,农村相对优质的青年劳动力呈现净外流,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农民培训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农民培训极积性差,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培训学员遴选工作难等。
(3)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从教育培训供给来看,存在漫灌现象。
有的培训机构进行的培训产品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的,没有进行层次分类,内容不吸引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缺少高素质务实的师资力量,优质教材和教材的缺乏,实习教育功能弱化。
(4)需要对培训模式进行转变农民培训需求更加多样化,农民从事种植、养殖、林业等门类广泛的行业,农民在培训时间、地点、频率等方面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农民希望通过灵活的机制参与农业教育培训,需要进一步拓展适合农民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更广泛地区特点的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模式探讨【摘要】由于中国国内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及农民培训情况各异,当地农民及外来农民工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也较大,决定了该类地区农民培训模式呈多元、复杂状态。
选择正确的培训模式是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成功的重要条件,但这类地区农民培训的成功还要依靠一系列配套条件,培训结果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就是这类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训结果管理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则需要从权威认证、利益兑现等方面展开探索。
【关键词】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管理方式一、培训模式及培训结果管理探讨的必要性自2003年9月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计划》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又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农民培训的重要文件,我国农民培训工作已进入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城市化区域的农民培训工作已全面展开,各地在培训模式及培训结果等管理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也存在许多严重缺陷,深入进行这些问题的探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政府在这一工作中主导地位的充分发挥。
农民培训工作,从总体上讲,属于社会公共事业部分,加上我国目前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以及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不足和费用承受能力有限,所以各级政府在现阶段必须承担起农民培训的主要责任,作为城市化进程很快的区域的政府,更是责无旁贷。
但由于经验缺乏以及部分地区对农民培训工作认识的不足和开展的严重滞后,致使这些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在模式及培训结果管理方面暴露出种种不足,这一方面严重制约了这一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另一方面造成发大量培训资源,包括时间、精力的严重浪费。
认真探讨这些方面的问题,可以使这类地区的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经费投入、资源调配、机制建立、评估考核等方面更具科学性,从而使培训工作减少失误,降低浪费,提高效率。
2、有利于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培训模式如果合理、科学,又有当地政府规范操作,就会便于参加本地培训的农民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明明白白的套餐式选择。
合理而严格的培训结果管理,会促使学员增强培训学习的自觉性,消除投机和害怕吃苦的心理,同时也有利用于他们选择不同学习模式而能顺利报销某些合符规定的费用,并使其学习成果能得到权威认证或认可。
3、有利于国内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的整体发展。
本文所说的农民培训指两大部分,一是指城市化区域,特别是大城市城中村、郊区及相邻地区本地农民的培训;二是指外地进入该类地区做工、务农(都市农业)农民的培训。
各城市化区域根据本地区情况探索农民培训模式及培训结果管理办法,可极大地丰富这两方面的管理内容,随着探索主体力量的增强与内容侧面的增多,通过对成功管理方式的交流与推广,可使这两方面的管理更接近它自身的内在规律。
二、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模式根据国内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近年来的探索及综合环境因素的影响,城市化区域,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化区域的农民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试验与完善。
1、“培训券”模式。
借鉴国外的经验,政府将补贴给参加培训的农民的经费无偿地以一定面值的“培训券”形式按政策规定发到农民手中,农民领到培训券后,可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需要,自由选择相关机构与内容参加培训。
培训机构和有关人员通过培训付出收到“培训券”后,可到政府指定的金融机构兑换现金。
农民的“培训券”不可直接变现(金融机构不得违规兑现,否则承担相应责任),但农民若有特殊原因,可以赠送或相互之间调剂。
2、技能等级考证模式。
这是目前城市化地区运用较多且非常受在岗农民工欢迎的一种培训方式。
目前,国家、省市劳动保障部门及其他部门已开设了数十种技能考证种类,包括技术工种、管理工种和特殊工种,在岗农民工或已有一定基础而又准备上岗的农民工,可边工作边参加培训,或参加全日制培训,这样既可学以致用,又可通过努力拿到不同等级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以被用人单位认可和重视。
3、“订单式”培养培训模式。
对于此类地区的初、高中毕业而又没升上大学的毕业生,可通过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与企业协商并联合出资培训,或由劳动力市场中介部门牵线搭桥,或通过校企联合,根据企业专业及人数需要,实行“订单式”培养,学制既可是学历班,也可是非学历的专业培训班,学生毕业或结业后进入对口企业就业。
此模式中的学历教育班,还可实行1+2,2+1,1+1+1等模式进行培养培训。
1、2等数字指在正规学校学习时间和在企业实习(边看边学、边干边学)的不同时间。
此类模式还可以采取政府出资建立订单技能培训基地,根据当地企业需要,按订单为企业培训具有专门技术、技能的新上岗员工。
4、院校“基地式”培训模式。
即大、中专院校,特别是高等、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可根据本地需要设立专门的农民培训基地,开展农业科技、本地农民转移、农民创业和外来农民工的培训。
5、师带徒培训模式。
师带徒在我国源远流长,在现阶段作为一种非组织培训行为,也非常广泛,很多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靠各种私人关系找一位师傅传、帮、教。
我国可以借鉴德国师带徒培训模式,政府管理部门出面确定行业师傅及带徒的资格,然后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和成建制的安排新转移农民工拜师学艺,学徒“出师”时要经过考试,通过考试后,政府授予被培训者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和学习证书。
这是一项规范性、提升性的工作,虽需要时日,但现在应大胆开展探索。
6、现场指导式培训模式。
无论是在企业从事制造业工作,还是在城郊从事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农民工最需要在工作现场,面对工作对象,有教师或者培训者做操作示范和指导,这类培训使受训者能直观感受、模仿,效果良好。
这种培训模式宜与师带徒、培训基地培训和培训师、教师下到基层现场指导几种模式结合进来进行。
7、“保姆式”培训模式。
即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根据受培训对象的具体要求,实行动态性、全程式培训,如对受训者进行科教化知识补课,同时根据要求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甚至与其一道研究技能、技术上的难题。
这种模式多用于已有一定专长,或承担一定创新科研项目的技术/技能型农民的培训。
8、“链”式培训模式。
即有关部门有意识地先对辖区内的都市农业或创业示范户、示范企业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然后让他们对其他农民或农民工进行接力培训,使先受培训的人员与后受培训的人员之间形成一条链,使受训的农民工数量成倍增加。
9、社区式培训模式。
充分利用城市社区的相关资源开展农民工培训。
如社区出场地和管理人员,政府、行业协会、工商联组织等出面组织大专院校教师、企业行家、社工、义工人员等到社区担任培训者,培训对象为本社区所辖范围内的农民工,培训时间主要是休息日、节假日和夜晚。
这类模式可以使农民工解决工学矛盾、住地与培训地相隔太远矛盾等。
深圳宝安区、宁波鄞州区从2003年就已运用了这类模式,近来东莞、广州市等都已开始了这类培训模式的尝试。
10、学历式培训模式。
政府出资并分批制订计划,在优秀农民工中选拔合符条件的农民及农民工到大学接受在职学历教育。
深圳市政府已于2008年7月进行这一模式的尝试,计划选拔100名,而报名者却达上千人,受到了农民工的欢迎。
11、企业培训模式。
即企业对农民工进行新入职员工培训和已入职农民工的继续培训,这是国内最主要的一种培训方式。
实行这一种方式,也应充分借鉴国外多个国家的经验,政府首先应当立法,规定政府和企业在这项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制定相应政策对企业加以鼓励,真实减轻企业在这一方面的负担,如将企业培训经费进行税前列支,或对企业进行培训拨款,同时注重对企业主进行精神性奖励,还可以出资将部分企业建成农民培训基地。
12、工地学校培训模式。
在建筑、建设工地上(桥梁、隧道、海港码头、开矿、大型企业建设等)设置临时性、流动性培训学校,利用工余时间甚至是上班时间给农民工进行现场培训,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工现学现用。
广州、深圳2008年上半年已运用这种培训方式,并大力加强有创新特色的工地学校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促进工地学校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结果管理方式目前各城市化区域对农民培训结果的认定、管理做法各异,致使农民及农民工参加培训后或因发证机构混乱,或因间隔时间长,或因工作地点的变动,导致其培训结果得不到持续认定。
所以,努力使这一方面的管理实现规范化、有序化、合理化,乃至统一化,都很有必要。
综合国内外已有的作法和各城市化区域的具体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和完善。
1、尽快统一和规范培训、发证主管部门,让农民培训证书具有权威性。
由于农民培训与其他培训一样,涉及到经济收益问题,现在不少政府部门都力图拥有和控制这一资源,争取主考权、技能鉴定权及相应的发证权。
从省、市一级主管培训考证的现状来看,劳动厅(局)主管一块,人事厅(局)主管一块,还有众多其他厅(局)也主管一块;此外还有一些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也主管一块;另有一些培训机构也自行培训,自行发证。
这种主管、主办培训和发证方面的多头化、无序化,自然使很多农民培训的结果认定产生混乱。
目前应由国家权威部门出面,尽快解决包括农民培训在内的各类培训主管及发证权的归属、安排问题,做到“删繁就简”,分工有序,布局合理,以此使参加培训的农民及农民工吃下“定心丸”。
在英国,农民培训与其他培训一样,采取严格的考试制度,学员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2、把资格证书与农民创业帮扶措施结合起来。
对于在城市化区域进行创业的农民,政府可学习南韩、德国等国经验,规定欲创业的农民在完成一定数量的培训并获职业资格证书后,才允许其办理有关申报手续,并在小额低息(或无息)贷款方面予以优先,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在德国手工工艺品行业,包括农民在内的创业者,必须要通过师带徒培训方式培训,并通过国家组织的有关考试以后才会得到批准。
又如在法国,农民要想独立兴办农场,必须先取得农业技术员证书。
我国可以逐步推行这一做法,有关培训费用主要由政府支付。
3、把参加培训与在城市化地区安家落户条件结合起来。
从中国现阶段情况来看,许多农民进城打工主要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在他们认为根本不可能在城市长久发展甚至可以安家落户时,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自然会大打折扣。
政府应该逐步取消对农民进城打工在诸多方面的歧视性政策,彻底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合理解决农民在住房、子女上学、医疗、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使进城市农民消除“过客”心理,树立争取转变为市民和在城里安家落户的意识与决心,如深圳市最近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由原来发放的“暂住证”改成“居住证”,并让持有“居住证”者基本享受本市市民待遇。
但本文建议将外来农民工是否参加培训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素质证书作为允许其成为城市居民并完全享受市民待遇的必要条件之一,以此调动希望在城市安家落户的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4、将培训结果记入农民档案,使其作为求职、晋升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