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工作指导R1.2

合集下载

CR6842_45应用指导V1.2

CR6842_45应用指导V1.2

CR6842 应用指导书 应用指导书
3).当系统工作在满载的情况下,如果系统出现可听及的异音时,请检查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如果你确 认无误,请检查芯片的 FB 端的电压波形是否较平滑,如果发现较大的干扰请检查系统的 PCB layout 是 否合理,对于较小的干扰可通过外加滤波网络进行抑制,如图 1.7.2 中的 RFB 及 CFB 组成的低通滤波器, 这里 RFB, CFB 的取值不宜过大,比如 47 Ohm,1000 PF;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RFB 可以为 0 Ohm。 RFB,CFB 的取值会影响系统的环路稳定,一般 CFB 的取值建议要≤4700PF。
f PWM =
1742 ( KHz ) R1 ( K Ω)
图 1.6 频率设置电路 虽然 CR6842 推荐系统 PWM 的工作频率范围可为 45K~100KHz,但是芯片系统性能优化主要是被设计 在 50KHz~65KHz 的应用范围, 在应用时请注意。 在 PCB layout 时应尽可能使 RI 的接地端靠近芯片的 Pin 1 GND 端,以便减少干扰。
图 1.2.1 整流前启动
图 1.2.2 整流滤波后启动
图 1.2.3 OCP 补偿功能的启动
3、系统的启动时间: 系统的启动时间:
上面两种启动方式当电源上电开机时通过启动电阻 RIN 给 VDD 端的电容 C1 充电,直到 VDD 端口电 压达到芯片的启动电压 VTH(ON)(典型值 16.5V)时芯片才被激活并且驱动整个电源系统正常工作。在图 1.3.2 中系统的最大启动延迟时间满足如下运算关系:
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领域:
* 电池充电器 * 数码产品适配器 * LCD 显示器/TV 电源 * 开放式电源 * 384X 替代 * 兼容:SG6842J&LD7552&OB2269 &SG6841 & OB2268

USAU V100R001 5D503远程培训调测指导书-短消息应用V1.2

USAU V100R001 5D503远程培训调测指导书-短消息应用V1.2

USAU V100R001 5D503远程培训调测指导书--短消息应用V1.2拟制:Drafted by: 田通日期:Date:2007/03/17审核:Reviewed by: 张海燕日期:Date:审核:Reviewed by: 日期:Date:批准:Approved by: 日期:Date:目录第1章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1)课程目标 (1)参考资料 (1)第2章上机任务说明 (3)第3章实验室组网环境介绍 (4)3.1 组网图 (4)3.2 版本介绍 (4)3.3 软件位置 (5)3.4 数据规划 (5)3.4.1 SMC (5)3.4.2 BAM服务器 (5)3.4.3 MSC(即MSOFTX3000) (5)3.4.4 HLR (5)3.4.5 USAU (6)3.4.6 测试手机 (7)第4章USAU的BAM服务器程序安装 (8)第5章USAU硬件数据配置 (9)5.1 相关概念 (9)5.2 硬件配置流程 (10)5.3 硬件数据配置说明 (10)5.3.1 添加机架 (11)5.3.2 添加机框 (11)5.3.3 添加单板 (11)5.3.4 打开E1端口 (12)5.3.5 配置时钟 (13)5.3.6 设置从那条线路上提取时钟 (14)5.3.7 MEM板配置 (15)第6章USAU局数据配置 (16)6.1 参数说明 (17)第7章USAU程序、数据加载 (19)7.1 修改软开关 (19)7.2 STR CRC (21)第8章USAU MTP层数据配置 (23)8.1 增加目的信令点 (23)8.2 增加信令链路集 (26)8.3 增加信令链路 (26)8.4 增加路由 (30)第9章USAU SCCP层数据配置 (31)9.1 ADD SCCP DPC (31)9.2 ADD SCCP SSN (32)9.3 ADD SCCP GT (33)9.3.1 增加USAU GT (33)9.3.2 增加MSC GT (35)9.3.3 增加MS GT (36)9.3.4 增加HLR GT (39)9.4 SCCP TEST (39)第10章USAU 软件参数、模块参数、公共参数配置 (41)10.1 TCAP对话号相关参数介绍 (41)10.2 其它参数介绍 (45)第11章USAU数据备份与恢复 (46)第12章常用调测方法介绍 (47)12.1 查看链路状态 (47)12.1.1 通过命令行查看 (47)12.1.2 通过跟踪信令链路测试消息(SLT signal link test)查看 (48)12.2 查看目的信令点状态 (51)12.3 软自环 (52)12.4 硬自环 (54)12.5 信令消息跟踪与分析 (54)12.5.1 Sccp部分 (59)12.5.2 TCAP部分 (62)12.5.3 MAP部分 (63)第13章系统告警的查看 (66)第14章使用脚本配置usau数据 (68)第15章业务调测 (71)第1章课程说明课程介绍本教材适用于新员工实验室环境搭建和远程培训使用,偏重于实验室环境搭建,目的是使大家能够按照本文档能够将数据业务培训机房usau测试环境调通,对现场开局不具有指导意义,现场开局需要更具体的文档,请参考随版本一起发布的随机资料。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二O一四年十月前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

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

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

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

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

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

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实验成绩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总评成绩的20%。

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

水泥各种参数作业指导书

水泥各种参数作业指导书

水泥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要点:(1)水泥试样应存放在密封干燥的容器内(一般使用铁桶或塑料桶),并有名确的标示。

(2)检验前,应将试样混匀并通过0.9mm(比表面积、密度)方孔筛,记录筛余物及占试样的百分比。

(3)检验前,一切检验用材料(水泥、标准砂、水等)均应与试验室温度相同(即20±2℃),试验室应每日早、中、晚检查记录。

(4)检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可饮用淡水或蒸馏水,比对或仲裁试验应用蒸馏水。

(5)检验时不得使用铝制或锌制模具、钵体和匙具等。

1.1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1.1、1.2、1.3、1.4引用标准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1.1.1 试验前必须做到:1) 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2) 调整试杆接触模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3) 搅拌机运行正常。

1.1.2 水泥净浆的拌制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1.1.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拌和结束后,立即取适量水泥净浆一次性将其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浆体超过试模上端,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以排除浆体中的孔隙,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处,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使净浆表面光滑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压实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微机测试系统课件

微机测试系统课件

典型的功能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功能——量程选择、信号通道选择、通道扫描方式选择、采样频率选择等。 信号分析与处理——FFT、相关分析、统计分析、平滑滤波。 波形显示——实时显示多个被测信号的时域波形,即具有存储示波器功能。 自诊断——系统越复杂,自身故障的诊断越显得重要。目前计算机都具有自诊断能力,一般可诊断到插件板一级。一些通用性较强的测试系统,可以诊断到关键部位。自校准一—高精度的自动测试系统都配有标准信号源。测试时,对标准信号和被测信号
2.2.4.2 YM12864X图形点阵液晶显示器 1. 是一种图形点阵液晶显示器 2. 特性 3. 管脚介绍 4. 原理简图 5. 软件说明 6. 写显示数据
2.3 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设计
2.3.1 8位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设计 2.3.1.1 ADC0809管脚
1.1.3 现代测试系统的基本结构 1. 非电量的特征 1)从时域特性来看,非电信号有模拟信号和离散信号之别。 2)从频域特性来看,国防试验和机械工艺中信号的频率有高有低,但大多数属低频范围,有的近于直流量。 3)非电信号并非独立存在,它们都处于环境的干扰和噪音的包围之中。 4)非电信号能量强弱悬殊,其中强信号的测试指标容易达到,而弱信号的测试较之要难得多。 5) 理论和实践证明,大多数非电信号通过一定形式的变换,可变成相应的电量。
图2.18 ADC0809的管脚图
2.3.1.2 ADC0809转换器与微机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ADC0809带有三态锁存器,可以与8031单片机的总线直接连接。图2.20给出了ADC0809的接口电路。从图2.20和结合图2.19的时序图可以看出,当P2.3和信号均为低电平时,使启动脉冲START及地址锁存允许脉冲ALE信号有效,将地址送到地址总线,模拟量经C、B、A选择开关所指定的通道送到A/D转换器。在START下降沿的作用下,一位一位的逼近,此时,转换结束信号EOC变低电平。由于逐次逼近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在此期间,模拟量输入不变,比较器也一直在工作,直到转换结束,发出一个转换结束信号EOC(高电平有效)经反向器后可向CPU申请中断,使P3.3=0,表示已结束。此时,单片机发出一个输出允许信号,即P2.3与均为低电平,使OE高电平有效,允许从A/D转换器锁存器读取数字量.

避雷器试验作业指导书

避雷器试验作业指导书

避雷器试验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交接验收试验、预防性试验的试验项目、作业程序、试验结果判断和试验注意事项。

适合电力生产、基建、试验研究单位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交接验收、预防性试验、检修过程中应用。

制定本指导书的目的是在检查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制造与安装质量,以及在检查运行中避雷器的安全状况过程中规范试验操作、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设备运行、监督、检修提供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3安全措施3.1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在进行绝缘电阻或直流试验后应对试品充分放电。

3.2在进行高压试验时,应有专人在试验场地周围监护,严禁非试验人员进人试验场地。

a) 进入试验现场,试验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绝缘鞋。

b) 现场试验工作必须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c) 在现场进行试验工作时,试验人员应注意保持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安全规程中规定的距离。

d) 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严禁非试验人员进人试验场地。

e) 试验器具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试验仪器与设备的接线应牢固可靠。

f) 工作中如需使用梯子等登高工具时,应做好防止高空坠落的安全措施。

g) 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具有明显断开点的双极刀闸,并有可靠的过载保护装置。

h) 开始试验前,负责人应对全体试验人员详细说明在试验区应注意的安全注意事项。

i) 试验过程应有人监护并呼唱,试验人员在试验过程中注意力应高度集中,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试验。

液压泵性能测试实验

液压泵性能测试实验

液压泵性能测试实验1.1 实验目的:一了解液压泵主要特性(功率特性、效率特性)和测试装置;二掌握液压泵主要特性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1.2 测试装置及实验原理1.2.1 测试装置液压原理图1-电机2-被试液压泵3-电磁溢流阀4-节流阀5-截止阀6-压力表7-压力传感器8-流量传感器9-温度计10-功率变换器和转速传感器1.2.2 实验原理一液压泵的空载性能测试液压泵的空载性能测试主要是测试泵的空载排量。

液压泵的排量是指在不考虑泄漏情况下,泵轴每转排出油液的体积。

理论上,排量应按泵密封工作腔容积的几何尺寸精确计算出来;工业上,以空载排量取而代之。

空载排量是指泵在空载压力(不超过5%额定压力或0.5MPa的输出压力)下泵轴每转排出油液的体积。

测试时,将节流阀4全关和截止阀5全开,溢流阀3调至高于泵的额定工作压力,启动被试液压泵2,待稳定运转后,压力传感器6显示数值满足空载压力要求,测试记录泵流量q (L/min )和泵轴转速n(r/min),则泵的空载排量0V 可由下式计算:nq V ⨯=10000 (r m /3)二 液压泵的流量特性和功率特性测试液压泵的流量特性是指泵的实际流量q 随出口工作压力p 变化特性。

液压泵的功率特性是指泵轴输入功率随出口工作压力p 变化特性。

测试时,将截止阀5全关,溢流阀3调至高于泵的额定工作压力,用节流阀4给被试液压泵2由低至高逐点加载。

测试时,记录各点泵出口压力p 、泵流量q (L/min )、电机功率(KW) 和泵轴转速n (r/min ),将测试数据绘制泵的效率特性曲线和功率特性曲线。

三 液压泵的效率特性(机械效率、容积效率、总效率) 测试液压泵的效率特性是指泵的容积效率、机械效率和总效率随出口工作压力p 变化特性。

测试时,将截止阀5全关,溢流阀3调至高于泵的额定工作压力,用节流阀4给被试液压泵2由低至高逐点加载。

测试时,记录各点泵出口压力p (MPa )、泵流量q (L/min )、电机输入功率P(KW)和泵轴转速n(r/min)。

实验二发动机负荷特性试验

实验二发动机负荷特性试验

实验二发动机负荷特性试验“发动机负荷特性试验” 实验指导书(中南林机电院刘谦钢)一、实验目的及要求(参见“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8)1 实验目的:1.1掌握发动机负荷特性的试验方法。

1.1.1 掌握发动机负荷的加载方法和转速和燃油消耗率的测量方法。

1.1.2 掌握发动机功率、转速、油耗等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操作、使用方法。

1.1.3 熟悉发动机负荷特性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1.2 通过实验,学习绘制、分析发动机负荷特性曲线。

1.2.1 依据原始数据和处理的数据,绘制发动机负荷特性曲线。

1.2.2 通过分析负荷特性曲线评价发动机在规定转速下,发动机部分负荷经济能,并为合理选用和调整发动机提供依据。

2 实验要求:2.1 每次参加试验的学生为10,20人。

2.2 实验前复习发动机负荷特性试验的相关内容,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及其附件。

2.3 实验时应作好记录纸笔等准备,按指导书操作仪器设备、试验及作好实验记录。

2.4 实验后,严格按实际实验数据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绘制相应曲线,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预习及准备(参见“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8,P9。

)1 实验原理:当发动机油门(节气门)位置不变而通过测功器人为改变给发动机的所加负载,发动机转速必然改变。

为制取发动机某一恒定转速下燃油消耗量、燃油消耗率、排气温度等随负荷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因此,可通过调节发动机油门(节气门)的位置来改变供油量的大小,从而达到保持发动机转速不变的目的。

(参见“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1,P4。

)1.1 负荷特性定义:当转速n不变时,发动机其它性能参数(燃油耗量、燃油耗率、排气温度等)随负荷的改变而变化的关系。

1.2 负荷特性试验的作用负荷特性试验表明在某规定转速下,各种不同负荷时的油耗率g随功率P变化的关系。

通过负ee荷特性曲线可找出某转速下发动机所能达到的最大功率P和最低油耗率g,还可用来评价标定工emaxemin况下的经济性,判断功率标定的合理性及有关调整的正确性。

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为加强我校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的构成教学工作量是指把实际教学学时按照规定计算办法折算的标准学时。

教学工作量(指标准学时,以下同)包括:理论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工作量、指导学科竞赛、教材编写工作量等。

二、教学工作量计算原则(一)教学工作量以教学执行计划为依据,按照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和实际执行情况予以计算;增加开课学时或增设课程必须于开学前办理教学计划异动申请手续,批准后开设或增加的学时方可计算,否则不予统计。

(二)教学工作量任务定额:专任教师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为360课时(每学期180学时),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全年教学工作量最多不能超过720个学时。

行政及教辅人员以搞好本职工作为主, 兼课平均每周(授课总学时÷18周)不超过4.5学时为宜(不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指导和利用晚上、周末排课的公共选修课和由于教学资源有限需安排晚上、周末授课的实验实训课)。

行政及教辅人员未按要求办理兼课审批手续执行兼课的,不予以核算学时酬金。

兼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的,按月发放补贴,不计工作量。

三、各类教学环节工作量计算办法(一)理论教学工作量(含由同一老师指导一体化教学或有课内实验且不分批的课程)任务含量:制定教学文件、备课、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A、B两套)、评阅试卷(正考)、质量分析、成绩登记等。

计算公式:G=S×C×RG——教学工作量(以下同)S——不超出教学计划的实际学时数C——第1教学班为1,重复班的系数为0.8(重复班是指课程大纲、教材相同的课程)。

R——教学班级人数系数,60人以下时R=1;61-80人,R=1.l;81-100 人,R=1.2;101-120 人,R=1.3;121-141人,R=1.4;141人以上,R=1.5。

(二)分多批进行或多人指导的实验课工作量计算实验课含分多批进行的课内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实训课(与理论课一样进行排课、按课堂纪律要求进行上课的、不含集中整周(连续数天)进行或者分散指导的实践教学环节)。

混凝土裂缝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裂缝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为进一步细化裂缝的现场检测工作,保证检测记录、检测报告更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检测工作的有效、准确、顺利进行,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二.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检测技术规程》CECS21:2000三.抽样规则对于结构及构件中的混凝土裂缝检测均为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委托,检测部位均由委托方指定。

四.检测设备及辅助工具裂缝测宽仪、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钢卷尺。

五.设备要求1.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应具有波形稳定、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0.1μs;2.裂缝测宽仪的最小示值宜为0.02mm;3.钢卷尺分辨率为1mm。

六.检测方法裂缝检测包括裂缝外观形态、分布特征的描述;裂缝宽度检测;裂缝深度检测。

检测前应首先通过沟通尽可能获取下列信息:1)裂缝出现时间及已出现裂缝的数量和分布情况;2)对混凝土结构应详细了解混凝土施工浇筑情况;3)检测部位钢筋分布情况、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4)检测原因。

6.1裂缝外观形态、分布特征的描述结合委托方提供的信息,初步查看裂缝的外观形态,手绘裂缝分布图,准确记录裂缝的条数、位置、长度和走向,宜记录并存储构件典型裂缝的影像资料。

6.2裂缝宽度对委托方选定的裂缝采用裂缝测宽仪进行宽度检测,一条连续裂缝上宜布置2个以上裂缝宽度测位,对每个测位检测两个测点,每个测点重复检测三次,取平均值做为该点裂缝宽度值,精确至0.02mm 并在裂缝分布图中标注检测部位。

6.3裂缝深度裂缝深度检测采用超声法,根据裂缝深度与被测构件厚度的关系以及可测试表面情况,可选择采用单面平测法、双面斜测法或钻孔对测法进行检测。

被测裂缝表面应清洁、平整,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裂缝的估计深度不大于500mm且比被测构件厚度至少小100mm以上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

要求在裂缝深度测试部位的两侧分别具有清洁、平整且无裂缝的可进行检测的混凝土面,裂缝两侧的可测试表面宽度分别不小于估计缝深,检测测试部位混凝土的声速、跨缝的声时并测量换能器的间距,计算测试部位处的裂缝深度。

测试工作的基本测试流程

测试工作的基本测试流程

测试工作的基本测试流程
测试工作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五个核心步骤:
1. 需求分析:理解并评审产品需求文档,识别功能点及性能指标,制定测试范围和目标。

2. 测试计划:制定详细的测试策略,包括测试方法、资源分配、时间安排、风险评估以及测试用例设计标准。

3. 测试设计与用例编写:基于需求设计测试用例,覆盖正常、异常、边界等场景,形成完整的测试用例集。

4. 执行测试:搭建测试环境,按照测试计划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发现并跟踪缺陷,直至问题解决。

5. 测试报告与评估:汇总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包括缺陷统计、测试覆盖率、质量评估等内容,并对测试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产品规格书(PS)模板-V1

产品规格书(PS)模板-V1
R1.28
R1.29 R1.30 R1.31 R2
支持按键输入 功能 支持声音功能 支持电池功能 支持定位功能 支持语音通话 功能 支持3D加速度 传感器 支持版本识别 支持密码键盘 外观要求 系统性能
CPU
型号
存储器-RAM 型号
存储器-ROM 型号
电源系统
5.0V电源
3.3V电源 1.8V电源
3.3V RTC
调整率、调整速度、短路保护 50mV
100%负载
、静态功耗和电流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开发DVT 开发DVT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
调整率、调整速度、短路保护 100mV
100%负载
、静态功耗和电流
电压、纹波、负载能力、启动
10%负载
时间、掉电时间、过冲、负载 1.5V、误差+/- 3%,纹波小于 50%负载
调整率、调整速度、短路保护 100mV
100%负载
、静态功耗和电流
开发DVT 开发DVT 开发DVT 开发DVT 开发DVT 开发DVT 开发DVT
〈20mA 8位数据线/1.8V TSOP1-48
电压、纹波、负载能力、启动
10%负载
时间、掉电时间、过冲、负载 (5.0V、误差+/- 3%,纹波小 50%负载
调整率、调整速度、短路保护 于100mV)
100%负载
、静态功耗和电流
电压、纹波、负载能力、启动
10%负载
时间、掉电时间、过冲、负载 (3.3V、误差+/-3%,纹波小 50%负载

流体力学与水力学实验指导书(最新)

流体力学与水力学实验指导书(最新)

流体力学与水力学实验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2011.8.目录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实验………………………………………………………………( ) §1-1 静水压强实验……………………………………………………………( ) §1-2 动量方程实验………………………………………………………………( )§1-3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1-4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1-5 文透里流量计实验…………………………………………………( )§1-6 孔口、管嘴实验……………………………………………………………( )§1-7 雷诺实验……………………………………………………………………( )§1-8 堰流实验……………………………………………………………………( )§1-9 水跃实验……………………………………………………………………( )第二章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2-1 压力传感器的标定实验……………………………………………………( )§2-2 圆柱表面压强分布的测量…………………………………………………( )§2-3 紊流射流速度分布测量……………………………………………………( )§2-4 热线探头的标定……………………………………………………………( )§2-5 圆柱体尾迹速度分布测量…………………………………………………(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实验本章介绍流体力学的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是指用传统的测试手段测量流体运动的压强、速度、流量等基本参数。

这些实验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必做实验。

§1-1 静水压强实验(E xperiment of Stastic Hydraulics Pressure ) 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3、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贴片推力测试

贴片推力测试

客户产品型号红胶锡膏锡膏0201C ∕0.3SIM卡座2.00201R ∕0.3纽扣电池 2.00402R 0.50.66脚IC 2.00402C 0.80.65脚IC 2.00603C 1.0 1.0晶振 2.50603R 1.2 1.0电池连接器3.00805C 1.5 1.5USB插座8.00805R 1.5 1.51808 LED 1.01206C 1.5 2.00603 LED 1.01206R 1.5 2.02610 LED 1.2SOT 2.5 2.03014 LED 1.2二极管 2.0 2.02835 LED 1.54脚IC2.0 2.00402 LED0.61.测试元件时以元件的宽为测试点,测试仪与被测PCB的夹角约180° (如图一)2.增加在测试仪上的力度要均匀,测试是达到标准即可 (如图二)3.测试前确认推力计处于归零状态 (如图三)4.推力测试使用专用的推头 (如图四)设备/夹具:推力测试仪辅料: PCBA 有绳静电环≥推力测试SYW-SOP-003A01 / 1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ALL元件规格通用≥元件规格作 业 内 容作 业 示 意 图推力标准(KG)推力标准(KG)注 意 事 项设 备 辅 料编制生产审核品质审核批准正常生产关键工 RoHS 试产 返工一般工 non-作 业 指 导 书 (Work Instruction)作业名称文件编号版本生产状态工位说明产品工艺页码Green Product√ √ √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第 1 页,共 1 页。

重复性限 r 和再现性限 R的实际应用

重复性限 r 和再现性限 R的实际应用
关精密度、重复性的定义(1)
1.2.1 测量精密度 measurement precision 精密度 precision (VIM 2.15) 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 得示值或测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注 1】 测量精密度通常用不精密度以数字形式表 示,如在规定测量条件下的标准偏差/方差/变差系数。 【注2】 规定条件可是诸如重复性测量条件、中间精 密度测量条件/再现性测量条件(见GB/T6379.1-2004)。 【注3】 测量精密度用于定义测量重复性、中间测量 精密度和测量再现性。 【注 4】有时,用术语“测量精密度”指“测量准确 度”,这是错误的。 13
9
一、 术语和定义(5)
1.1.6 再现性 reproducibility 在再现性条件下的精密度 。 ( 改自 GB/T 3358.11993) 1.1.7 再现性条件 reproducibility conditions
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员使用不同设备, 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的测 试条件。(改自GB/T 3358.1-1993)
18
各种精密度条件及其方差的比较
中间精密度条件 复现性条件 名称 重复性条件 中等精密度条件 再现性条件 Reproducibility Intermediate Reproducibility (译文/ Repeatability condition condition Precision conditions) 英文) condition 相 同 测 量 程 序 、除 了 相 同 测 量 程 在不同的实验室 相 同 操 作 者 、 相序 、 相 同 地 点 , ,由不同的操作不 同 地点 、 不 同 同 测 量 系 统 、 相以 及 在 一 个 较 长 员使用不同设备操 作 者 、 不 同 测 同 操 作 条 件 和 相时 间 内 对 同 一 或 定 义 同 地 点 , 并 在 短类 同 被 测 对 象 重,按相同的测试量 系 统 , 对 同 一 方法,对同一被或 类 同 被 测 对 象 时 间 内 对 同 一 或复 测 量 的 一 组 测 测对象相互独立重 复 测量 的一 组 类 同 的 被 测 对 象量 条 件 外 , 还 可 进行的测试条件测量条件。 重 复 测 量 的 一 组 包 括 涉 及 改 变 的。 测量条件。 其它条件。 方 差 室内方差最小 比室内方差大 比复现性方差大 可能最大

Q1D 稳定性试验的括号与矩阵设计法

Q1D 稳定性试验的括号与矩阵设计法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 三方协调指导原则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的括号设计法和矩阵设计法Q1D在2002年2月7日由ICH指导委员会推荐进入ICH进程第四阶段根据ICH进程,本指导原则由相应的ICH专家工作组制定,并已提交给管理当局征询意见。

在进程的第四阶段,最后的草案被推荐给欧盟、日本和美国的管理当局采纳。

目录1、前言1.1本指导原则的目的1.2背景1.3本指导原则涉及的范围2 指导原则2.1 总则2.2 简化设计的适用性2.3 括号法2.4 矩阵法2.5 数据评估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的括号设计法和矩阵设计法1、前言1.1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在按照ICH Q1A(R)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三方协调指导原则(下文”)进行稳定性研究时,如何应用括号设计法(括号法)及矩阵设计法(矩阵法)。

1.2背景Q1A指出了矩阵法和括号法在经过验证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于新原料药及制剂的稳定性试验,但并未提供进一步的指南。

1.3本指导原则涉及的范围本文件阐述了括号法与矩阵法研究设计的指导原则。

在可以应用括号法和矩阵法时,本指导原则给出了专门的规则。

指导原则中提到的设计样例仅仅是用来举例说明,不应当认为是唯一或最佳的设计。

2、指导原则2.1总则一项完整的设计方案就是在所有时间点对样品的全部设计因子的每个组合都进行试验。

简化的设计方案则是在所有的时间点并非对每个因子组合的样品都进行试验。

当涉及到多种因子时,简化的设计方案可替代完整设计方案。

任何一种简化设计方案必须具备足够的预测重检期或有效期的能力。

在考虑一种简化设计方案以前,需要评估和验证相关的假设。

还需要考虑由于数据收集量的减少而得出与完整设计方案比较相对短的重检期或有效期的潜在风险。

在进行简化设计研究期间,如果有合理的依据,并且试验仍符合完整设计和简化设计的原则,可将简化方案改为完整的试验方案,或者改为简化程度少的设计方案。

然而,如果因为设计的改变而造成样本量的增加,则应对统计分析作合理的调整。

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附件:西安工业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讨论稿)第一部分本科生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理论教学工作量=基本理论教学工作量X课程等级系数X授课质量等级系数1、基本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表2、课程等级系数表3、授课质量等级系数表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表三、指导开放实验工作量计算表说明: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实验的教师,任务参考西安工业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

四、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工作量计算表1项目组由多人指导时,工作量由参加者协商分配;2、以个人或个人作品参加的竞赛,指导工作量为:K X 5.0 X参赛人数(学时分)3、工作量计算以正式报名表为依据。

第二部分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课程教学和指导研究生工作量计算表第三部分本科、硕士教材(讲义)编写工作量计算办法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讲义),更有力地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凡纳入教材建设规划编写教材及讲义且能保质保量完成者,应给编者记相应的教学工作量。

第二条编写教材(讲义)计算教学工作量的范围我校教师承担下列教材的编写任务,给予计算教学工作量:1、国家级规划教材;2、省级规划教材;3、校级规划教材(讲义);第三条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1、各类文字教材的工作量计算方法2、编写讲义的工作量计算办法3、重印教材(讲义)不予以重复计算教学工作量。

第四条几点说明1、编写教材(讲义)所计算的教学工作量记入年度教学工作量2、对合编教材(讲义),由编者所编字数计算其教学工作量。

3、申请以上教材编写工作量者均须提交两本样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工程师日常工作指导Editor:Version:Date:文件履历表目录一.编写目的 (3)二.工作职责 (4)三.岗位技能 (5)四.定义 (6)五.测试流程 (8)六.测试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14)七.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17)八.日常办公注意事项 (20)九.驱动以及测试程序的管理 (23)十.测试计划的管理 (24)十一.参考文献 (25)一. 编写目的1.明确测试的工作职责2.明白测试所需的技能,明确所需学习的知识3.理解测试工作的流程,知道如何开展测试工作4.注意测试过程中注意的事项5.了解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6.注意日常办公注意事项,早早进入角色编写这手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新进员工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需要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更好的开展测试工作,使自己早日成为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测试工程师。

返回二. 工作职责1.负责项目测试计划的制定2.按照测试计划完成测试并出测试报告3.分析验证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跟踪问题的解决4.致力于测试方法的改进和技能的提升,并于同事互相分享经验5.研究新技术的性能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6.测试工具的开发7.研发关键评审点的把关我们最基本的工作是制订测试计划,椐计划做测试以及出测试报告。

测试中把我们笔记本电脑的问题找出来,我们还要分析问题,把问题明确化,追踪问题直到问题的解决!我们也需要对评审点进行把关,不要放过任何影响品质的问题。

返回三. 岗位技能1.测试设备的使用2.操作系统以及测试软件的使用3.测试方案和测试计划的制定4.Bug 系统的应用5.怎么写测试报告6.HW,SW, EC, POWER SPEC的了解7.测试规范的了解8.笔记本的架构了解9.IC SPEC的熟悉10.原理图的熟悉11.与外部门沟通协调能力以上是一些必须的工作技能,当然,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测试工程师,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品质观念,良好的计划、控制、执行能力以及管理能力。

另外需要提高专业知识,优化测试方法,提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返回四. 定义1)EVT: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验证测试2)DVT: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设计验证测试3)PVT:Process Verification Test 制程验证测试4)MP: Mass Production 量产5)HW: Hardware 硬件部6)SW: Software 软件部7)EC: Embedded Control8)Power: Power 电源部9)CE: Component Engineer 零件工程师10)QE: Quality Engineer 品质工程师11)IE: Industrial Engineer 工业工程师12)ME: Mechanical Engineer 机构工程师13)PE: Product Engineer 产品工程师14)PM: Product Management 产品管理15)PMC: Product Material Control 产品物料控制16)PUR: Purchase 采购17)QII: Quality Inspection Instruction 品质检验指导书18)TPI: Test Procedure Instruction 测试程序指导书19)MPI: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struction 生产作业指导书20)PVD:Product Verification Department 产品验证部21)RAD: Reliability Assurance Department 可靠性保证部门22)CAD: Capability Assurance Department 相容性保证部门23)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发部24)FAI: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首件检验25)EMI: 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电磁干扰26)ESD: Electrostatic 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27)SMT: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表面贴片技术28)TVR: Tool Verification Report 模具承认书29)QVL: Quality Vendor List 合格供应商名录30)BOM: Bill of Material 物料单31)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印刷电路板32)PCB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完成贴装之板33)ECR: Engineering Change Request 工程变更请求34)ECN: Engineering Change Notice 工程变更指令返回五. 测试流程1.测试前期准备1)在概念阶段,对该项目的新技术要进行可测试需求分析(参考可测试需求模板)并提交给研发代表和参与新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评审。

2)进入计划阶段,根据产品的Spec进行总体测试方案设计(参考总体测试方案设计模板)并提交评审(评审会议的组织者可以我们自己也可以是PM)。

评审通过后,正式release给所有的Team member。

(Team Member list可以从PM那获取)3)总体测试方案中要注意新功能部分,制定新功能的测试计划(参考模板,格式要一致),申请购买新功能部分的测试设备,准备驱动程序。

4)根据Team Member list以及整个产品的Schedule;了解整个项目组的构成人员,进度。

知道相关的接口人。

确定测试产品的数量以及测试的Schedule。

一般情况下,EVT阶段会打15片板子(这些板子全部由我们来分配并记录其状况,如调试和rework的详细状况),我们测试工程师需要5片,别的就分发给研发各部门(一般是硬件,电源,信号每个部门一片,软件部的Bios处和EC处各一片)。

另外我们要知道哪个时间段是我们测试工程师主要参与的时间,我们一定要充分计划这个时间段,不能Delay产品开发的进度。

5)新产品启动后,由硬件工程师、电源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提供《产品Specification》、《Hardware Specification》、《Power Specification》、《Software Specification》、《EC Specification》,硬件设计原理图及有关技术资料,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从DC(文控中心)借到。

6)深入研究产品Features的具体细节和相关技术规范。

特别是一些新的功能我们一定要了解,要读相关的Spec, IC的datasheet等.我们找Datasheet可以请R&D提供,也可以在网上下载。

基本上在google上都可以搜索到。

7)根据产品的SPEC和Schedule拟定测试的Plan。

我们有参考的测试计划模板(参考文件一),可以在上面删除不用的部分,增加新模块测试的部分,另外必须描述清楚本项目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估计哪些地方比较容易出问题,以便自己做好提前准备。

8)准备好测试用的设备和工具。

比如操作系统光碟,Driver CD,测试程式,测试所用之外设等。

Driver部分可以问硬件工程师要,部分测试设备需要提交采购申请单购买。

9)参加各个评审点的评审工作。

这些评审需要我们做为管控的,评审时会有Check List,只有都没有问题我们才能放过,让项目往下走;有的评审我们还可以从中学习一些知识,比如电路图的评审等等。

2.EVT阶段1)根据产品规格以及项目开发的Schedule,拟订EVT Test Plan,参考EVTTest Procedure 来制订(参考文件二),测试计划要和研发人员一起讨论并定稿,必须在开始测试前一星期发行,发给整个Team Member。

2)板子一回来,测试工程师就要跟硬件、电源工程师一起调试板子,记录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并跟踪问题的解决。

3)PM会提供15套测试设备到研发库入库,板子调转后也会入到研发库,测试工程师要从研发库把它们借出来,自己留下5套,别的分发给各需要部门,注意做好登记,当出现争议时请PM协调解决。

4)5片板子都要架起来,安装操作系统,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

当班子有开不了机等用不了的问题时,一定要催硬件、电源工程师维修,保证我们的测试数量以及进度。

5)对于功能未实现部分,要尽力去催R&D实现,如果因为这样而影响到我们的测试Schedule,虽然R&D付主要责任,但是我们催促不力,我们也是要付责任的。

6)按照测试计划,跳过功能未实现部分,对于实现了的部分要先测试,调整整个测试计划,尽量提前测试。

7)测试中发现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做分析、理清,确认这的确是Bug,然后我们才能写到Bug系统中去。

有些问题自己分析不出来的话,请同事一起来看,也可以叫R&D来看。

当有些问题比较严重时,要保持现场,叫R&D来看。

8)测试时要拿别家的机子做对比,还有就是对比公板。

出现问题时需要对比,性能好坏也需要对比。

如果我们的性能比较差,也算Bug,就要求R&D调,直到能接受为止。

9)主持召开Bug Review,具体时间由PM安排,一般是一个星期开两次。

开会的目的是把严重问题放到桌面上来一起看,分清楚责任人,定好解决问题时间。

我们要做好会议记录,会后整理好发给Team Member。

10)测试工程师每隔一天就要发Test Summary Report 和Bug List给TeamMember,让整个Team知道我们测试的状况。

严重问题在Mail里要着重提出来,让负责人有一种紧迫感。

11)协助R&D验证Bug,对硬件Rework部分,要求每片板子都一致,不能出现板子状况不一样的情况。

对于Bios/EC 部分,验证时也是每片板子都升级,要求每一次升级的版本号有所不同,具体参考软件部门规定的版本号命名规则,如果软件工程师给我们验证Bios/EC,又没有升级版本,我们可拒绝他们。

12)Bug的Closed也需要经过我们的验证,不能通过理论的分析就做定论,一定要拿到实物来验证。

不然,最多也只能说是初步澄清了,我们还需要关注,直到Bug Closed。

13)DVT BIOS/EC/Driver Release。

请参考BIOS/EC/Driver Release的流程。

(参考文件三、四)14)参加EVT阶段的各个评审,这些评审需要我们做为管控的,评审时会有Check List,只有都没有问题我们才能放过,让项目往下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