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互换性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房强汉

合集下载

《互换性》课件-第一章 绪论

《互换性》课件-第一章 绪论

三、互换性的种类
4
在不同场合,零部件互换的形式和程度有所
不同。因此,互换性可分为完全互换性和不完全 互换性两类。
完全互换性简称互换性,以零部件装配时不
需要挑选或修配为条件。例如圆柱齿轮减速器中
的齿轮、齿轮轴、输出轴、螺钉、螺母等具有完 全互换性。
不完全互换性也称为有限互换性,在零部件
装配时允许有附加的选择或调整。
10 二、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 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工作包括制定标准、发布标准、组织实施 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的全部活动过程。这 个过程是从探索标准化对象开始,经调查、实验和 分析,进而起草、制定和贯标准,而后修订标准。
性。
检测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判断工件合格与否,还
有其积极的一面,这就是根据检测的结果,分析产 生废品的原因,以便设法减少废品,进而消除废品。
产品质量和生产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有 赖于检测准确度和效率的提高。
§4 本课程的任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① 掌握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国 标)
一般来说,对于厂际协作,应采用完全互换性; 至于厂内生产的零部件的装配,可以采用不完全互 换性。例如,减速器上使用的滚动轴承,它与厂外 产品(厂外其他零件)配合的内圈内孔部位和外圈 外圆柱表面部位应具有完全互换性,而它本身在轴 承厂内装配的零件和部位则可以不具有完全互换性。
滚动轴承(图6-1)
8
9 §2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qr / p qrp (r 10) p 10 p / r
例如派生系列R10/3,就是从基本系列R10中,自1 以后,每逢三项取一个优先数组成的,即

【VIP专享】(机制)互换性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房强汉

【VIP专享】(机制)互换性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房强汉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互换性教案2

互换性教案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前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了解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和选用;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圆柱结合精度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是知识教学目标1、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2、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3、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4、掌握尺寸传递概念,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5、掌握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重点1、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检测、公差配合的选用、相关标准;2、形位公差及其检测、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标注及检测、公差原则;3、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及标注;4、尺寸链的计算。

课程的难点1、公差配合的选用;2、形位公差公差带形状、方向和位置的确定,最小条件,公差原则;3、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

解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突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验、实训教学,创造真实的加工、使用、检测氛围,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相辅相承。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教具、挂图等工具,并使用动画等手段,将“形位公差的公差带”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立体化;通过学生自行对实验进行分析、设计,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开设综合测量项目,组织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方法。

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第一章绪论学时0.5目的要求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互换性与公差、检测的关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内学时:40学时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互换性生产的原则与选用;掌握有关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几何量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应用公差标准及掌握测试技术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的基本术语及定义;2、基本掌握本大纲规定的几何量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应用原则;3、初步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公差与配合;4、能够查用本课程讲授的公差表格和正确标注图样;5、建立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测量原理与方法和初步学会使用常用计量器具,知道分析测量误差与处理测量结果,会设计检验圆柱形零件的量规。

(三)本课程的重点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形位公差及公差带;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指标;计量器具的选择;工作量规的设计;齿轮与齿轮副各项误差的基本概念;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因此必须安排在“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金工实习”、“机械原理”等课程之后,同时又需要具有部分设计知识以便学生加深理解和把本课程的知识应用于设计,丰富图样标注内容,达到正确设计的目的,因而最宜安排与“机械零件”课程并行,但应保证零件课程设计顺利进行。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特别是正确地选择公差,还必须在后继课程(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加深和进一步巩固。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32学时)第一章绪论(1学时)主要内容:互换性概述;实现互换性的条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三)开课对象: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各专业(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联系机械设计课程与机械制造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研究机器和仪器中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的测量技术。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必须学习和研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公差与配合、测量技术、尺寸链、各种元件结合的互换性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讲授时要注意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系统规定。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学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普通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互换性、标准化和优先数。

教学时数: 1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互换性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节标准化与优先数一、标准化的意义二、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第三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考核要求:1、互换性的意义和作用(领会)2、标准化与优先数(领会)3、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领会)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教学要点: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熟悉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和一般公差;了解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机械类专业课程提供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结构及其测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1)互换性和公差的基本知识,包括:孔轴极限与配合、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形位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概念、应用和检测方法。

(2)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概念、测量器具和检测方法等。

(3)学习典型零件的互换性:轴承、螺纹联接、齿轮等。

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测绘基本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围绕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参数精度设计,讲授互换性与公差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典型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

实践环节以尺寸测量实验、形位误差测量和表面粗糙度实验为主。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机械专业大学生掌握互换性与公差的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一定的机械零件检测技能,将精度设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并能够将实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精度设计理论中。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互换性及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开课依据:对毕业要求的能力支撑矩阵。

本课程是培养本科生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电控制等领域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达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能力矩阵1.4、1.6、2.1、2.2、2.3、2.4项要求见下表。

- 1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孔轴配合的互换性、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及选用。

(1)孔轴配合的互换性本模块内容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孔轴配合的国家标准,重点讲授广义孔和轴的基本术语、尺寸公差带和配合公差带的概念;讲授形位公差和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以及部分形位公差的评定和检测方法;讲授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和评定方法及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40课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40课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机械通用工种具有实践的技术基础课。

内容包括:技术测量基础、公差配合与检测、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与检测、尺寸链、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等。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全面掌握机械高级技师所需要的技术测量、光滑圆柱形结合的公差配合与检测、形位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尺寸链和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光滑圆柱形结合的公差与配合的有关尺寸、孔和轴的概念;掌握有关尺寸偏差、尺寸公差的概念及其与极限尺寸的计算关系;掌握公差带组成要素(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及其代号,并会查阅有关表格;掌握有关配合的种类、基准制以及配合中的间隙和过盈的计算;掌握未注公差尺寸的判断原则;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一般选用。

使学生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分类项目及符号(代号)的含义;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含义;掌握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独立原则、相关原则)。

使学生了解形位公差的理想要素、实际要求、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单一要素;了解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形状、公差带大小、公差带方向和公差带位置;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对最小条件在评定形位误差中的应用)。

使学生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特征代[符]号及其标注的含义。

了解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了解表面粗糙的评定参数;了解取样长度及评定长度的数值;了解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及一般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Ra)值;了解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的转换原则。

使学生掌握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并会查阅相关的表格。

使学生掌握技术测量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互换性概念。

2、懂得标准化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互换性2、公差与检测3、标准化教学建议:1、强调从事机械制造的高级技术工人必须懂得公差与配合。

2、如条件许可,可结合本校(厂)典型的产品,讲述互换性的重要性第二章技术测量基础教学要求:1、理解计量单位与量值的传递。

互换性新教学大纲

互换性新教学大纲

互换性新教学大纲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技术和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

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并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互换性教学的概念和方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互换性教学的概念并提出一个新的教学大纲,以促进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学习和发展。

一、互换性教学的概念互换性教学是指将传统的面授教学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灵活、有适应性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利用技术工具和资源,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同时,互换性教学还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以促进彼此的学习和发展。

互换性教学的目标是提供更个性化、灵活和有效的学习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换性教学的基本原则1. 个性化学习:互换性教学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学习。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弹性学习环境:互换性教学强调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利用在线资源和工具,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安排学习,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3. 合作学习:互换性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彼此的理解和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4. 多元评估:互换性教学强调多种评估方法的运用。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教师还应该采用项目、演示、讨论等多种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互换性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1. 教师准备阶段:教师在进行互换性教学时,首先需要对学习目标和需求进行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教师还应该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和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学生学习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资源,并按照个人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

学生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讨论,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学习效果。

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TE3221104 TES3321104课程名称:交换原理与技术英文名称:Switching Principle and Technologies学时: 72(讲课:60 实验:24/2)学分: 4课程类型:限选、任选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先修课程:数字电路、微机原理、通信原理等开课学期:第6或7学期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现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网络通信。

现代通信网从本质上讲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通信网包含两大工程:传输与交换,交换体制主要分为电路交换(CS)和分组交换(PS)两大类,各有优缺点和最适合的应用场合。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传统的交换机正在发展成为一种能交换话音、数据和图象等多种业务的的通信网组网设备。

分组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之一,在数据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换技术又出现了融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特点的新体制,如ATM交换、MPLS交换等。

本课程从通信网的全局出发,论述交换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实现方法,适当结合一些实际应用系统,加深对原理和实现方法的理解。

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对内容的具体讲解,要融合通信和计算机两大学科不甚相同的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2)明确网络与交换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交换机是网络的核心设备,其采用的体制是随网络的应用需求而转移的。

在这里应注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唯一的,一种交换体制的具体实现可能有多种途径;(3)适当引入对交换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为通信工程的一门专业课,内容涉及面广,必须先修“概率论”、“数字电路”、“微机原理”、“软件基础”、“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概述 ( 3学时)1.基本要求(1)了解交换机在通信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互换性教学大纲 新标准

互换性教学大纲 新标准

互换性教学大纲新标准互换性教学大纲新标准互换性教学大纲(新标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编号::80301006总学时:32实验学时:4上机学时:0学分:2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1、课程性质、地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就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及其有关专业必修课程的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中起至着联系基础课与其它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桥梁促进作用,同时也就是联系设计类课程与生产工艺类课程的纽带。

本大纲就是根据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议,并依据本校学生培养目标及机械设计生产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编制而变成。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两个各自独立又密切联系的部分组成。

前者主要是学习几何量公差标准的构成及其使用,即研究产品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者是学习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许多内容要通过实验课来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机械产品零部件几何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几何精度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

1、掌控互换性含义、种类、促进作用,介绍公差和技术测量在互换性生产中的促进作用。

2、掌控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学会密标准公差表格和其它精度设计有关表格;掌控公差与协调的采用原则。

掌控公差建议在图样上的恰当标示;并能够表述图样上有关公差标示的技术建议的含义。

3、了解测量方法的定义、分类及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掌握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了解各项几何量误差的评定方法,掌握孔、轴尺寸测量以及直线度、平面度、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介绍典型零件的公差与协调标准的形成特点;掌控用几何量检测方法。

1、成绩考核方法本课程就是必修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就是考试课。

为了精确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自学和掌握情况,总评成绩可以按下式得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包含:执勤、随堂测验、课堂回答、听讲状态、作业)×4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Exchangeability Measurement)
适用专业: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编号:060106 学分:3学时:45
一、课程名称
《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类和汽车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将标准化领域与计量科学领域的有关部分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还涉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所以它属于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科学领域。

它是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制造类课程的纽带,也起到了从基础课和其它技术基础课教学过渡到专业课教学的桥梁作用。

(二)课程任务
通过讲授、作业、实验和考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机械设计中能正确确定零件几何要素的技术要求,完成机械图样上技术条件的标注,以便合理地制定工艺规程,为正确地选用公差与配合及拟定技术测量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互换性的概念、意义及其作用,实现互换性的必要条件;标准化和优先数系;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2章光滑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
基本概念:基本尺寸,实际尺寸,作用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尺寸公差带图;配合,孔和轴,间隙和过盈,配合公差,配合公差带图;基准制;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标准推荐的优先及常用公差带与配合;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原则与方法;滚动轴承的种类及精度等级;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的特点;滚动轴承与轴径及壳体孔的配合及其选择原则。

实验一:1、轴的直径的测量
2、孔的直径的测量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
测量的概念,长度单位、基准及其传递,量块的等和级;测量器具的分类,测量方法的分类,测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测量误差的概念、主要来源和种类,测量误差的数据处理,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

第4章形状与位置公差
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形位公差的种类、符号及标注方法,形位公差带;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公差原则;形位公差的选择原则及未注公差值;形位误差及其检测。

第5章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其选择;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实验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第6章光滑工件尺寸检验和量规设计
光滑工件尺寸的验收原则、安全裕度和验收极限,光滑极限量规的种类和作用;量规极限尺寸的判断原则(泰勒原则);工作量规的公差带;工作量规的设计。

第7章零件典型表面的公差配合
键联结的公差配合与检测,花键联结的公差配合与检测;普通螺纹的公差配合及检测,机床丝杠和螺母的公差;齿轮传动的种类及其使用要求;单个齿轮的评定指标及检测,齿轮副的精度及齿侧间隙,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标准及精度设计,渐开线圆柱齿轮的检测;圆锥配合的分类及参数,圆锥公差及配合,圆锥公差的标注及其检测。

实验三:1、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距偏差和齿距累计误差的测量
2、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3、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第8章尺寸链
尺寸链的定义、组成、代号和分类,尺寸链的确立及其计算方法,分组、修配和调整法。

四、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说明
第1章绪论
1、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2、理解并掌握互换性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了解互换性的分类。

4、理解并掌握公差、检测、标准化及互换性之间的关系。

第2章光滑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
1、理解并掌握尺寸、公差、偏差以及配合的术语和定义。

2、熟练掌握尺寸公差带的定义以及尺寸公差带图的画法,了解配合公差带的定义及配合公差带图的画法。

3、理解并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与特点。

4、掌握基准制的概念及选用原则。

5、熟练掌握基本偏差代号、公差带代号、配合代号。

6、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7、了解滚动轴承精度等级。

8、掌握滚动轴承公差带的特点及选择原则。

重点:公差标准的组成与特点;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难点: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和公差配合。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
1、理解并掌握有关测量的概念。

2、了解长度的尺寸传递系统,掌握量块的分级和分等的依据。

3、了解测量器具的分类,掌握测量器具的主要性能指标,并掌握测量方法的分类特点。

4、理解并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减小措施。

5、掌握随机误差的特性与测量结果的表示,学会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重点: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第4章形状与位置公差
1、理解并掌握有关几何要素的几种名称及含义。

2、掌握形位公差项目的符号及其标注方法。

3、理解并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带特征。

4、理解并掌握形状和位置误差值的评定。

5、理解并掌握两种公差原则。

6、理解并掌握形位公差值的选用原则。

重点:形状和位置公差项目、公差带,公差原则,形位公差的选用。

难点:公差原则,形位公差的选择及标注。

第5章表面粗糙度
1、正确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含义。

2、了解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

3、理解并掌握有关术语的定义。

4、理解并掌握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

5、掌握高度参数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其他参数的标注作一般的了解。

6、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重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第6章光滑工件尺寸检验和量规设计
1、了解光滑工件尺寸的验收原则、安全裕度和验收极限。

2、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种类和作用。

3、掌握量规公差带的位置的布置原则。

4、掌握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

重点:光滑极限量规的公差、工作量规的设计
第7章零件典型表面公差配合与检测
1、掌握键联结的公差的选择。

2、掌握花键联结的公差的选择。

3、了解普通螺纹的分类,掌握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4、掌握螺纹的标注方法及检测。

5、明确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6、理解并掌握单个齿轮的误差及其公差项目。

7、理解并掌握齿轮副误差及其公差项目。

8、掌握齿轮精度标准及其应用。

重点:单个齿轮和齿轮副的误差项目及其公差;齿轮精度标准及其应用。

难点:单个齿轮和齿轮副的误差项目及其公差,公差组及检验组。

第8章尺寸链
1、了解尺寸链的组成、代号及其分类。

2、正确地确定尺寸链的封闭环和组成环,判断出增环和减环。

3、掌握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4、熟悉分组、修配、调整装配法。

重点:尺寸链的计算。

难点:尺寸链的计算。

五、学时、学分及学期分配表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邢闽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参考资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王伯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徐红兵2006.1
七、其他补充说明及要求
本课程应在《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材料力学》和《机械原理》等课程基础上进行。

本课可与《机械设计》同时进行,相互配合、但最好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前完成教学,以便于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有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加强课外的辅导答疑和教学交流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实验前应预习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操作规程,按照实验要求独立完成线性尺寸测量、形位公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和齿轮误差检测等实验全过程,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考勤等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撰写人:房强汉教研室主任:系、部(院)主任:
盖章: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