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营商的支付》理论篇(三):运营商支付公司的商业模式

合集下载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创新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创新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移动支付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商业模式、创新和改革的关键词。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用户的不断渗透,不仅是传统行业中的金融机构、零售商等,还有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尝试通过移动支付来推动自身的业务增长和变革。

一、传统行业中的商业模式与创新对于传统行业中的金融机构、零售商等来说,移动支付既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传统金融机构在移动支付的发展中尝试着通过技术改革和合作扩展等方式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并进一步开拓了金融市场的新机遇。

与此同时,没有实体店面的支付平台Paypal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为商家和用户构建起了一个开放、共享的支付生态环境,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服务。

二、新兴企业中的商业模式与创新而对于新兴企业来说,移动支付不仅是一种变革,还是一种生存方式。

例如,共享单车、打车软件等基于移动支付广泛应用的行业,都在尝试通过移动支付来促进自身的业务发展和优化服务体验。

同时,由于移动支付的便利和安全,还在未来有可能促成更多非金融领域的企业应用移动支付来实现创新和尝试新的商业模式。

三、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移动支付支撑的商业模式正迅速崛起。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创新越来越多。

例如,利用用户交易和行为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提供金融服务、快递、物流等上下游配套服务以及打造基于移动支付的积分兑换平台等。

借助这些商业模式的创新,移动支付正在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跨行业的融合,成为一个更加完整、丰富、具有新创意的综合体。

四、未来展望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方向将围绕着两个大方向进行:一是核心服务的完善和拓展,提高系统的普适性和便捷性;二是将移动支付延伸到更多的领域和场景中,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

移动支付不仅仅只是实现了简单的线上支付的变革,更是一种互联网金融所引领的新型商业模式创新,未来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新兴业务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更多的尝试和创新。

《论运营商的支付》理论篇(二):运营商支付公司的业务体系

《论运营商的支付》理论篇(二):运营商支付公司的业务体系

运营商支付公司的业务体系运营商设立支付公司的初衷在于解决对移动支付的需求,这是其存在的首要意义。

步骤上,往往先成立移动支付项目组或业务基地,后来在人民银行2号令的要求下才进一步提升为独立的专业子公司。

然而事实上,目前三家运营商支付公司的工作重心都没有真正放在移动支付。

有一家迄今都没能提出靠谱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还有一家具备非常好基础的,却在得偿所愿成立公司后基本搁置,偶尔喊喊口号做做秀而已。

这是为什么?除了某些公司领导人自身的能力品性等因素以外,有个现实问题是,一旦成立公司,就跟先前项目组时期的决策路径不一样了:做公司必须遵从市场和企业的规则,先要谋生存,再徐图发展。

支付公司作为运营商的全资子公司,兼具业务基地和独立法人的双重特性,在“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天然优势下,却也时刻存在着生存与使命、主动选择与被动安排、领跑主业与被边缘化的矛盾,对掌舵人的政治和业务能力均有着很高的要求。

现阶段,这样的矛盾体现在业务上就是:移动支付发展正当时但支付公司却无法赖之生存和盈利、传统支付丰厚肥美但支付公司却无力蛇吞象,支付公司与集团总部和各省分公司往往形成不了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只能靠僵硬的行政命令来勉力推行。

国企的机制体制严重束缚了掌舵人的眼光和决心,进而举步维艰。

在实践中,我渐渐发现乃至坚信,只要战略定位准确,善于合作借势、勇于承担使命,这种纠结其实可以很好地解决。

下面,我们从构建支付公司的业务体系入手,给出一条破局之道。

首先从三个维度来解析各类支付业务的自然归属:全都为“是”的业务显然应该纳入支付公司业务体系,有些业务甚至会被集团和各省公司强烈要求必须支付公司来做。

其中最耀眼的明星显然是移动支付,但是更肥美的却是积分和话费支付。

再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几项都是鲜明的“个人”业务,是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第一、三项为“是”的业务,大多是为运营商自身销售、或企业财务所提供的工具类服务,往往交易规模和资金流水很大,支付公司应建立相应的业务能力,并争取“内部承包”。

移动支付的技术与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的技术与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的技术与商业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及的支付方式,补充和拓展了传统支付方式的不足。

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消费者开始使用移动支付,这使得移动支付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移动支付的技术原理移动支付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与数字技术来实现支付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

它与传统的现金支付和刷卡支付不同,在移动支付中,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在线支付,无需再使用现金或信用卡。

具体来说,移动支付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NFC技术NFC技术全称为“近场通信技术”,它能够通过无线电波的近距离通讯,在移动设备和读取器之间传输数据。

在移动支付中,用户只需用手机靠近POS机或其他支持NFC技术的设备,就能够完成支付。

2. 二维码技术二维码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数据传输技术,它能够将复杂的信息转换成一张图片,供用户扫描识别。

在移动支付中,用户只需用手机扫描商家提供的二维码,就能够完成支付。

3. 在线支付技术在线支付技术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支付的一种方式,用户只需通过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采用与传统电子支付相似的方式进行支付。

二、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移动支付平台模式、银行卡联盟模式和无卡支付模式。

1. 移动支付平台模式移动支付平台模式是目前最主流的商业模式,这类平台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移动端提供移动支付服务,通过为商家提供支付、结算等服务来盈利。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多方依靠,强调生态圈,对消费者而言,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可以实现手机支付、卡支付等方式的集成。

2. 银行卡联盟模式银行卡联盟模式是由银行开发的移动支付方式,其特点是可以将所有银行卡的支付功能集合在一起。

对于消费者而言,使用银行卡联盟支付方式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因为没有银行卡限制和选择问题而带来的占用空间问题和支付时间上的限制。

3. 无卡支付模式无卡支付模式是指在不需要任何实体卡的情况下,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支付。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移动支付是指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支付交易的一种支付方式,以其快捷、安全、方便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喜爱。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是指在进行移动支付过程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的角色、关系以及盈利方式。

在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中,包括了移动支付平台、银行机构、商户和用户四个主要参与方。

本文将对这些参与方进行分析,探讨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

1. 移动支付平台的商业模式移动支付平台是整个移动支付流程的基础设施,扮演着连接银行、商户和用户的角色。

移动支付平台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提供支付和结算服务移动支付平台通过与银行合作,为用户提供支付和结算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平台绑定自己的银行卡,实现在商户处进行消费后的快速支付和结算。

1.2 提供增值服务移动支付平台除了支付和结算服务之外,还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例如,为商户提供数据分析、营销推广等服务,帮助商户提升销售额。

1.3 收取手续费移动支付平台通常会从每笔交易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作为盈利来源。

手续费的收取方式有多种,可以是从商户处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金额作为手续费,也可以是从用户的账户余额中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1.4 平台推广合作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商户使用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平台通常会与各种合作伙伴进行推广合作。

例如,与电商平台、线下商户等进行合作,通过商户推广、会员优惠等方式来增加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体验和便利性。

1.5 与银行合作移动支付平台需要与银行机构合作,以实现与银行账户的连接。

通过与银行合作,移动支付平台可以获取用户银行账户相关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

与银行的合作还可以为移动支付平台带来更多的用户信任和银行的背书。

2. 银行机构的商业模式作为移动支付的重要参与方和提供支付资金的方,银行机构在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银行机构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提供支付和结算服务银行机构作为支付和结算的提供方,为移动支付平台和用户提供支付和结算服务。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与风险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与风险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与风险移动支付,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的支付方式。

在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使用移动支付进行消费。

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对消费者、商家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本文将从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风险两个方面入手,简单探讨一下移动支付在商业道路上的发展和面临的风险。

一.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流量变现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将用户数据变现来获取收益。

这种模式相对于其他模式来说,风险较低,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 线下支付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NFC技术进行支付。

这种支付模式的风险主要在于,网络攻击者可能会通过技术手段窃取用户的支付信息,造成经济损失。

3.第三方支付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在线购物和支付。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用户可以一站式完成支付,不用跳转到其他平台,但使用此种模式会面临网站被黑客攻击等风险。

以上三种支付模式都各自存在各自的风险,因此,在使用移动支付之前必须了解和认识这些风险。

二.移动支付的风险与解决方案1. 支付安全支付安全是移动支付的最基本问题,是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用户必须保证自己的账户及支付信息得到安全保障,防止被黑客攻击或者泄露。

解决这一风险的主要措施是使用更为安全的支付平台,对密码的设置要严格掌握,不随便泄露与他人分享。

2. 网络病毒和钓鱼攻击风险网络病毒和钓鱼攻击是移动支付面临的另一个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必须安装安全软件,及时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定期清理手机上的垃圾,避免个人信息被盗取。

3. 隐私保护风险隐私保护风险是指,在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用户的隐私信息可能会被泄露。

因此,在使用移动支付的同时,用户必须关注平台对隐私信息的保护,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隐私信息。

浅谈移动支付业商业模式

浅谈移动支付业商业模式

浅谈移动支付业商业模式时间:2011-3-28 15:59:45作者:周轩千来源:【】(链接:)随着金融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在我国的大规模商用,加速了金融支付行业和通信服务行业的交叉融合。

中国移动今年早些时候通过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的股权,而浦发向广东移动的定向增发已获证监会核准。

中国联通在近一年内与银联、工行、交行、中行、广发、农行相继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8月末与广发推出了“国内第一张深度整合了金融与通信服务的联名银联标准信用卡”。

首款银联标准“支付手机”9月末也已面世。

而在本月中旬央行举行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建成运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表示,央行下一步将大力促进移动支付的发展,使很多金融业务可以嵌入手机支付。

市场巨大目前的移动支付主要是指手机移动支付,即借助手机、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缴费、购物、银行转账等商业交易活动。

按照支付距离,手机移动支付可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

其中,远程支付以各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为代表业务,而现场支付则主要利用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俗称“电子标签”)射频技术,使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

进入21世纪后,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通过采用RFID技术,大力开展手机移动支付业务,已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据英国调研公司JuniperResearch预测,2013年,全球手机移动支付额将达6000亿美元。

咨询公司Informa预计,到2013年,将有近3000亿笔、价值超过8600亿美元的交易是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

日本是移动支付业务推广最好的国家之一。

该国最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和KDDI分别于2004年7月、2005年7月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

其中,NTTDoCoMo在日本本土拥有60%的手机支付业务市场份额,并在欧洲24个国家与15家运营商合作推广其手机支付业务。

浅谈移动支付业商业模式

浅谈移动支付业商业模式

浅谈移动支付业商业模式时间:2011-3-28 15:59:45作者:周轩千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前沿资讯】(链接:)随着金融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在我国的大规模商用,加速了金融支付行业和通信服务行业的交叉融合。

中国移动今年早些时候通过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的股权,而浦发向广东移动的定向增发已获证监会核准。

中国联通在近一年内与银联、工行、交行、中行、广发、农行相继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8月末与广发推出了“国内第一张深度整合了金融与通信服务的联名银联标准信用卡”。

首款银联标准“支付手机”9月末也已面世。

而在本月中旬央行举行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建成运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表示,央行下一步将大力促进移动支付的发展,使很多金融业务可以嵌入手机支付。

市场巨大目前的移动支付主要是指手机移动支付,即借助手机、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缴费、购物、银行转账等商业交易活动。

按照支付距离,手机移动支付可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

其中,远程支付以各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为代表业务,而现场支付则主要利用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俗称“电子标签”)射频技术,使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

进入21世纪后,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通过采用RFID技术,大力开展手机移动支付业务,已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据英国调研公司JuniperResearch预测,2013年,全球手机移动支付额将达6000亿美元。

咨询公司Informa预计,到2013年,将有近3000亿笔、价值超过8600亿美元的交易是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

日本是移动支付业务推广最好的国家之一。

该国最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和KDDI分别于2004年7月、2005年7月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

其中,NTTDoCoMo在日本本土拥有60%的手机支付业务市场份额,并在欧洲24个国家与15家运营商合作推广其手机支付业务。

移动支付的创新模式与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的创新模式与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的创新模式与商业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支付的兴起促进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转变,也带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本文将探讨移动支付的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

一、移动支付的创新模式1.无接触式支付移动支付的创新模式之一就是无接触式支付。

无接触式支付可以让消费者在不用进行实体金钱交易的情况下进行商品消费。

这种支付方式以NFC技术为基础,消费者只需要进行一次绑定操作,以后只要靠近支付终端设备,就可以完成支付动作。

这种支付方式可以让消费者的支付时间大大缩短,大大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2.二维码支付二维码支付也是移动支付创新模式之一。

二维码支付就是通过扫描商家的二维码完成支付。

这种支付方式简单快捷,无需携带现金和银行卡,无论是在大型商场还是小型店铺都可以轻松地使用二维码支付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

3.虚拟货币支付虚拟货币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网络进行支付,以虚拟货币的形式为商家付款。

虚拟货币支付的最大优点就是消费者隐私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实物货币的使用,减少现金流的问题。

虚拟货币的出现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让支付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二、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1.会员营销模式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之一就是会员营销模式。

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商家可以将消费者信息进行采集,制定一系列会员政策,例如积分回馈,购物折扣。

这种模式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优质的服务,增强用户黏性。

2.广告推广模式广告推广模式是移动支付的另一个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平台可以为商家提供广告展示的服务,商家可以将广告与支付功能结合起来,让消费者触达效果更佳,通过对消费者购买历史进行分析,制定精准的投放策略,为商家带来可观的收益。

3.数据分析模式数据分析模式是指通过移动支付平台收集用户的消费数据分析,为商家提供相关的数据报告,协助商家制定更加优化的营销方案。

通过这种模式,商家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动态,实现数据化决策,提高商业的效率。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接受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也将成为未来支付的主流方式之一。

目前,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许多公司也开始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业务。

本文将分析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让大家对移动支付的商业价值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归结为两种:一种是第三方支付,另一种是银行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一些独立的支付机构,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这些支付机构与商户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支付服务,完成支付后再和商户结算。

这种商业模式的特点是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银行支付则是指商家直接向银行支付货款。

这种商业模式的特点是安全可靠、资金流转快、支付手续费低。

二、第三方支付的商业模式1.质押存款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向银行质押存款,从而得到收益,同时也保证了支付的安全性。

这种质押存款的方式,可以帮助支付机构得到更大的资金流动,使得支付的安全性变得更高。

2.收取手续费收取商家费用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盈利方式。

通过向商家收取手续费,支付机构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

3.收益分成支付机构与商户之间的收益也可以分成,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大型商户。

通过与商家合作,支付机构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三、银行支付的商业模式1.直接支付银行支付的商业模式与传统支付机构不同,它直接将货款支付给商家。

这种方式主要特点是安全可靠,支付流程简单。

2.保质保证金银行支付一般会向商家收取保证金,以保证支付的安全性。

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支付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保证商家的权益。

3.手续费银行支付机构收取的手续费也比较低廉。

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银行支付机构也逐渐开始使用移动支付,这将会给其带来更多的利润。

四、移动支付的商业价值移动支付的商业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便利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可以让消费者在购物时不再需要带现金,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前景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前景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前景一、背景近年来,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全球数字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购物、线上支付,因此,移动支付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本文将从商业模式和行业前景两个方面来论述移动支付。

二、商业模式1.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目前最为普遍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

它是一个中介服务,管理人们与商家的货币交换,简化了数字支付过程,提高了支付的速度和安全性。

用户通过手机绑定银行卡或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可以实现条码、NFC等多种支付方式,全面覆盖了线上线下支付场景。

2.手机厂商支付手机厂商支付是将支付功能嵌入手机硬件中,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来实现支付功能。

例如苹果公司的Apple Pay,三星公司的Samsung Pay等。

这种支付方式可以使得支付更加方便快捷,用户只需要在手机中开通银行卡,就可以在商家刷手机完成支付。

此外,手机厂商还可提供一些特殊的支付方式,如感应支付等。

3.预付卡支付预付卡支付是指用户预先购买一些钱数的虚拟卡,然后通过该卡进行支付。

这种支付方式需要用户在充值卡进行充值,然后才能使用卡内余额进行线上或线下支付。

这种支付方式相较于第三方支付,安全性更强,但用户的操作体验和充值过程都相较于第三方支付更加繁琐。

三、行业前景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17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29万亿元,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0万亿元。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增长速度持续领先全球,成为了全球移动支付市场的中心。

2.移动支付成为商家和用户的新选择随着消费者对线上购物和线下支付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许多商家和用户新的选择。

尤其在一些特殊场所,如公交车站、地铁站、商家促销等场景中,移动支付凭借着它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支付方式。

3.数字经济势不可挡数字经济的崛起给移动支付市场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移动支付将作为数字经济中非常关键的支撑场景之一,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移动支付市场的增长空间越来越大。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人们对移动支付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地演进和改进。

本文将对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I.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1. 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目前最常见的商业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作用是对用户进行管理和信息处理,同时保证支付的安全性和快捷性。

这种商业模式通常由银行、电商等机构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提供支付服务。

2. 预付卡模式预付卡模式是指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前,需要先充值一定金额到预付卡中。

网购、打车、购票等任何消费场景都可以使用预付卡方式来支付。

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减少用户使用电子支付方式时产生的安全风险。

3. NFC支付模式NFC支付模式是一种基于无线射频射频识别技术的移动支付方式。

用户只需要在移动设备上存储银行卡信息,并添加一个NFC支付应用,就可以在商家的终端设备上完成支付。

此技术比较安全,但是需要商家使用专业的读卡器设备。

II. 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1. 硬件、软件的集成在未来,带有支付功能的移动设备将会越来越多。

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也将成为未来的支付终端设备。

同时,软件的集成也会成为发展趋势。

比如,微信支付已经与饿了么等APP合作,可以直接通过饿了么订单页进行微信支付,这种支付途径更加方便快捷。

2. 多平台支付目前,人们使用的移动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而且不同型号的设备使用的系统也不尽相同。

针对这种情况,未来的移动支付将需要支持多平台支付。

未来,无论用户使用何种设备,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移动支付操作。

3. 个性化支付服务在未来,移动支付将会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支付服务。

未来,支付公司将会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的支付服务。

4. 金融科技与区块链金融科技与区块链技术将会成为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势。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有哪些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有哪些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有哪些移动支付很多种,有短信支付、智付支付(如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指纹支付。

未来扫码聚合支付是主流,张小龙说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有哪些,供大家参考选择。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有哪些移动支付很多种,有短信支付、智付支付(如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指纹支付。

未来扫码聚合支付是主流,张小龙说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移动支付的三种主要商业模式移动支付的产业链由监管部门、终端设备提供商、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商户以及用户构成。

基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要力量来自于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因此中国移动支付的商业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移动运营商所主导(始于日本);金融机构主导(始于韩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主导(存在于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话语权不强的国度)。

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商业模式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移动支付主要是金融机构提供的手机银行服务。

手机银行是金融机构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移动应用,主要界面是短信、电话和手机客户端。

此模式下,各银行金融机构都需要搭建起与移动运营商联结的网络,确认计费与认证系统,而且需要把手机卡更换为STK卡。

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商业模式,一部手机只能与一个银行账户相对应,用户无法享受其他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

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是以移动运营商代收费业务为主,银行完全不参与其中。

在进行移动支付时(如用手机支付时),一般是将话费账户作为支付账户,用户实现购买移动运营商所发的电子货币来对其话费账户充值,或者直接在话费账户中预存款,当用户采用手机支付形式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交易费用就直接从话费账户中扣除。

货款的支付是由话费进行扣除,最后由商家和运营商进行统一的结算。

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体的商业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的模式是一些具有实力的第三方经济体通过与不同的银行进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交易平台(如支付宝),而整个交易也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介入下责任明晰,分工明确。

运营商支付公司的四大商业模式

运营商支付公司的四大商业模式

运营商支付公司的四大商业模式运营商支付公司的四大商业模式:做银行发卡代理本篇我们尝试从一种较高的战略视角来审视支付业务的商业模式,进而分析出运营商支付公司应遵循的主要模式。

具体到每个业务如何运作,留到实践篇中再详细解析。

支付其实只是个末梢工具而已,没有谁为了支付而支付。

所谓“支付业务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把支付纳入到完整的商业场景中才能体现出来。

那些一味强调自身“银行接口丰富、使用便捷、功能强大”的支付工具,如果找不到自己适用的商业场景,只会在口水战和价格战中泯灭消亡。

这几年蜂拥而上的互联网支付公司就是很好的教训。

国内主要的支付商业场景有如下两种:1、金融=支付(收付款)+理财(贷款)这是从银行业的视角来定位支付业务。

银行柜台存款业务和银行卡消费转账等中间业务都属于“支付”业务,不以赚钱为导向,目的在于增加流水、吸纳资金;而银行的盈利中心在于贷款业务,也就是拿着所吸纳的资金进行“理财”,获得远高于存款利息和其他中间成本的利润回报。

两类业务互为辅助就形成了“金融”这一个完整而盈利的商业模式。

支付公司若以这样的商业场景为目标,就需要快速获取沉淀资金,再使用沉淀资金进行二次投资或理财,获得高额回报。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通常采用做大交易流水、拉长结算周期、吸引用户预存等手段,且支付公司往往不吝于付出一定的代价,如降低结算费率、给预存用户返利等。

预付卡公司是该类模式的典型代表。

然而,这种模式的盈利核心:使用沉淀资金进行投资理财,因为涉及灰色领域、操作风险较高等原因已被人民银行高调监管,明面上合法合规的理财方式只有定期存款和通知存款,收益远低于预期。

所以这两年来,预付卡行业退潮很迅速,只有前期完成资本积累、或拥有自有百货商场的预付卡企业才得以存活。

不过,退潮之后剩下的不只有沙子,还有美丽的贝壳。

聪明的支付公司找到了更好、更合理的理财方式,如易宝、快钱等推出了供应链融资的服务,为资金归集行业的应收账款提供保理中介,从而使传统的支付业务升级成为“信息流+资金流+金融服务”的企业定制化产品,诞生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风险分析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风险分析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和风险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支付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可以说是一种方便、快捷、安全的支付方式,它的发展对于商业模式和风险分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移动支付现在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线下支付,比如说在商店、超市等实体店里面,将手机或电子钱包等设备与POS机连接,可以完成支付。

另一种是线上支付,比如说在各大购物平台、网站里面,可以使用手机客户端等应用程序进行支付。

不论是哪种商业模式,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完成交易行为,作为中介的支付公司提供并保障交易完成安全和快捷。

当然,用于支付的资金大多数需要银行介入,而采取的是预付费模式和挂账模式。

从商业模式来看,移动支付在传统支付行业中最大不同点就是作为一个中介,其主要的价值在于安全、快捷、低成本。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二、移动支付的风险分析移动支付虽然便捷,但是也会伴随着骗取密码、签名造假等诈骗行为。

这些安全问题的存在,会让很多消费者感到担忧,同时对于支付公司和商家也是一种风险。

因此,付款方和收款方都需要选择可靠的支付服务商。

同时,支付公司也需要采用一些安全措施来保障消费者的支付安全。

比如说采用二次验证、一次性密码等安全措施,来保障支付过程的安全。

在移动支付行业中,对于支付公司而言,风险管理是一种关键能力。

这包括了准确识别和预测风险,建立适当的防范和管理体系,以及吸纳和回应风险。

在做好风险管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品牌价值以及投入更多资金来保证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

在细分市场方面,线下支付和线上支付仍然是移动支付的主要应用场景。

不过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新概念也不断涌现。

比如说,P2P网贷和移动理财等,都可以用移动支付来实现交易,而这些领域也可以吸引更多投资人的关注。

总之,随着移动支付的不断发展,商业模式和风险分析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应该采取合适的策略和措施,来应对不断变化的行业情况,保持行业的稳定增长和发展。

移动支付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

移动支付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

移动支付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支付技术迅速发展。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移动终端进行交易付款的一种电子支付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之一。

移动支付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正在走向成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方面的内容。

一、商业模式创新驱动移动支付发展商业模式创新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基本上都是仿照传统银行卡模式进行设计的。

但是,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这一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支付需求。

所以,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推动移动支付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

二、移动支付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内容(一)支付平台的创新当今,移动支付技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用手机号码实现交易。

支付平台成为了移动支付的关键,支付平台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移动支付的未来。

因此,各家支付平台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都做了很大的努力。

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支付功能,比如手机充值、芝麻信用分、理财宝等。

这些新的应用,通过吸引用户,增加平台的活跃度,进而推动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

(二)用户体验的创新用户体验是移动支付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银行卡支付要求用户必须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支付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而现在,具有创新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产品,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已经可以让用户在手机上进行快速支付和转账操作,大大提高了支付的效率和操作便捷性。

这也是移动支付技术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三)数据的创新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产生大量的支付数据,各个支付平台也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掌握了更多用户的信息。

各家支付平台还運用大數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風控體系,進行用戶身份認證、賬戶安全保障、支付風險控制等。

同时,支付平台还可以依据大量的用户消费数据精确推送广告和促销活动,增加了商家的营收。

三、移动支付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发展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也在不断推进。

中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研究

中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研究

中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研究摘要:伴随着目前电子商务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作为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所非常依赖的电子产品,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特别是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的方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亲睐。

一般来说,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移动运营商作为主要的负责人;二是由第三方平台作为后台的主要推动者;第三种就是利用一些金融机构来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

本文就是在分析了以上诸多的运营模式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运营商与一些金融机构相互合作看起来要更适合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分析与探究一、移动支付的定义及其分类移动支付与传统的支付方式比较起来,在诸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是目前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阶段,具体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

这就导致对移动支付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认为移动支付就是为了相互交易的双方为了完成某笔业务或者交易,利用自己手中的移动通信设备以一定数额的现金从移动支付的服务商那里得到同等价值的数据,再用终端设备将这些数据传输给支付对象,从而最终完成清偿任务的商业运行模式。

从上面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活动是实现移动支付的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预示着移动支付在未来必定会成为一种十分必要的支付手段。

PDA、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成为了支付方购买服务或者商品的交易媒介,一般的通信网络都能够实现资金在交易双方之间的转移。

那么在对移动支付进行分类时需要考虑到账号设立的方式、金额的大小、具体的地理位置等来对移动支付的类型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主要包含了小额支付、大额支付、运营商代收费、空中交易、银行卡绑定、宽带服务、手机到手机等多种移动支付的类型。

二、中国移动支付业务中常见的商业模式1.运营商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模式在这种运营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在选择所需要的模式以及技术时都会先考虑到自身所具备的一些优势,之后就是选择有合作意向的银行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报告引言在过去几十年里,移动技术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从通信到购物,移动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移动支付作为移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对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其对商业领域的影响与前景。

什么是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指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支付交易的一种方式。

通过使用移动应用程序,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购物支付、转账和充值等操作,无需使用传统的现金或信用卡等支付工具。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在分析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移动支付涉及的各个主要参与方:1. 移动支付平台提供商移动支付平台提供商是整个移动支付生态系统的核心。

他们开发和维护移动支付平台,提供支付系统、安全保障和相关技术支持。

同时,他们还与商家、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使用。

2. 商家商家是指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通过接受移动支付,商家可以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销售额。

同时,商家还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和营销工具,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并进行精准营销。

3. 用户用户是移动支付的最终受益者和使用者。

通过使用移动支付,用户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支付体验,无需携带大量现金或信用卡。

移动支付还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选择、优惠活动和个性化服务,提高了用户的消费体验。

4. 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是移动支付的核心支持机构。

他们负责处理支付交易、提供资金结算和风险管理等服务。

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与移动支付平台提供商的合作,为用户和商家提供安全、可靠的支付服务。

5. 政府监管机构政府监管机构负责监管移动支付市场,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用户权益。

他们制定移动支付相关政策和法规,管理支付系统的安全和监控。

基于以上参与方的角色和功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收费模式移动支付平台提供商通过向商家和用户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来获取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营商支付公司的商业模式本篇我们尝试从一种较高的战略视角来审视支付业务的商业模式,进而分析出运营商支付公司应遵循的主要模式。

具体到每个业务如何运作,留到实践篇中再详细解析。

支付其实只是个末梢工具而已,没有谁为了支付而支付。

所谓“支付业务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把支付纳入到完整的商业场景中才能体现出来。

那些一味强调自身“银行接口丰富、使用便捷、功能强大”的支付工具,如果找不到自己适用的商业场景,只会在口水战和价格战中泯灭消亡。

这几年蜂拥而上的互联网支付公司就是很好的教训。

国内主要的支付商业场景有如下两种:1、金融=支付(收付款)+理财(贷款)这是从银行业的视角来定位支付业务。

银行柜台存款业务和银行卡消费转账等中间业务都属于“支付”业务,不以赚钱为导向,目的在于增加流水、吸纳资金;而银行的盈利中心在于贷款业务,也就是拿着所吸纳的资金进行“理财”,获得远高于存款利息和其他中间成本的利润回报。

两类业务互为辅助就形成了“金融”这一个完整而盈利的商业模式。

支付公司若以这样的商业场景为目标,就需要快速获取沉淀资金,再使用沉淀资金进行二次投资或理财,获得高额回报。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通常采用做大交易流水、拉长结算周期、吸引用户预存等手段,且支付公司往往不吝于付出一定的代价,如降低结算费率、给预存用户返利等。

预付卡公司是该类模式的典型代表。

然而,这种模式的盈利核心:使用沉淀资金进行投资理财,因为涉及灰色领域、操作风险较高等原因已被人民银行高调监管,明面上合法合规的理财方式只有定期存款和通知存款,收益远低于预期。

所以这两年来,预付卡行业退潮很迅速,只有前期完成资本积累、或拥有自有百货商场的预付卡企业才得以存活。

不过,退潮之后剩下的不只有沙子,还有美丽的贝壳。

聪明的支付公司找到了更好、更合理的理财方式,如易宝、快钱等推出了供应链融资的服务,为资金归集行业的应收账款提供保理中介,从而使传统的支付业务升级成为“信息流+资金流+金融服务”的企业定制化产品,诞生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这同时也开启了支付行业新一轮的垂直领域争夺战,避免了无序的价格竞争。

2、商务=物品/服务交换+资金支付这是个更通用的商业场景,却总是容易被忽略。

它告诉我们:支付的根本目的在于促成交易。

怎么促成呢?从付款方的角度来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动的,卖家与买家达成一致后,向买家推荐一种支付方式,即传统的B2C;还有一种也可以是主动的,支付形成品牌后,主动引导买家去购买感兴趣的商品/服务,如C2B、O2O等。

支付公司大多习惯于第一种方式,目前在pos支付、互联网支付、信用卡语音支付等领域已经风生水起,但还需要持续创新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以满足商户的各种需求。

国外的支付界在这方面非常火爆,如paypal、square、card.io等新生英雄,也包括visa、master等老牌霸主。

而国内则稍嫌死气沉沉,例如支付宝迟至今年才推出物流支付,完全无视淘宝多年来的发展需求;再例如随着square的成功,国内一拥而上“方块”浪潮,但只在硬件上盲从而无业务的创新。

客观上,人行的压制、银联的垄断也是造成此现象的幕后黑手之一。

而第二种方式,则鲜有支付公司愿意投入了。

毕竟,这个崭新的商业领域还充满着未知,支付公司相比其他具备资格进入的企业也未必有多少优势。

目前看来,国内只有支付宝和部分银行(如招商银行等)在做这样的尝试,特别是支付宝今年的力度不小,近期还与分众合作推出在框架视频上的二维码支付。

其实,该类需求是支付公司迟早要面对的,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支付门户”。

各家公司都需要深刻思考,自己的支付门户该如何经营,是作为企业介绍,还是账户自服务,还是更开放的交易网站?如何才能提升流量和品牌价值呢?支付门户与B2C网站如何区别定位呢?在此不得不再次提到支付宝,在这方面一直没能找到出路,间接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支付公司。

我想,能早日找到方向并敢于闯关的支付公司,一定将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概要说完了支付业务的通用商业模式,那么运营商支付公司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以“编剧”的方式,搭建出合适的商业场景,并剖析支付公司可以在其中成功扮演的角色。

一、作为运营商的收费专家:天然基础这里的收费既包括最终用户缴费,也包括话费代理商、充值卡代理商等分销机构的预存款。

运营商在提供电子渠道能力方面良莠不齐,先进省与落后省差距极大,客户感知很不统一,且容易被第三方支付公司钻空子占便宜(某些省份的网银手续费曾经高达1%)。

因此从职责上来看,运营商需要一家专业机构来统一解决电子渠道收费的问题,但是因为历史和行业原因,对这家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手续费率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

这个商业场景是所有运营商都清楚的,也被各家的支付公司列为必争之地。

但是,想要真正占领这个场景,需要灵活的实施策略,不能只靠行政命令。

角色概述:1)对内,向运营商提供整合了主流支付机构的网关服务(必要时可以招标),既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也能保证最低的综合报价;此外,某些时候还需要处理好在指定地区的指定银行开户的问题,维持好各省公司与当地银行的关系;2)对外,争取成为运营商在该电子渠道的唯一收费代理,向用户提供直营服务,并向第三方统一开放和计价;3)需注意的关键点,一是在银行卡POS和互联网这样的传统电子渠道已经被充分发掘的情况下,不要一味纠缠,而应积极抢占新型电子支付渠道,如移动互联网、语音、短信、自助终端、账单托收、银行卡代扣等,必要时可借助集团总部的行政力量,以及使用保量包销等市场化手段,双管齐下;二是要与各省计费系统建立直接的系统连接,并进一步帮助各省进行底层计费接口的包装和对外开放,厘清那些通过各种方式接入系统的第三方并尝试进行统一管理。

商业诉求:1)微利的手续费差价。

通过运营商的海量规模压低银行交易手续费,略微加价从运营商获得服务费收入,能打平运营管理成本即可。

有时候,因为初期的促销活动,或保量包销等方式甚至会略有亏损;2)获得大规模的交易流水和资金沉淀。

这些沉淀是可以在体系内“理财”的,例如在集团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向主业反向投资并获益;3)向第三方征收风险保证金等入场费。

这需要对至少一个电子渠道拥有垄断经营能力,可以获得“不算收入的收入”,相当可观;4)获得大量的潜在用户和流量。

这是做互联网的基础必备能力,就不详说了;5)打造最全面的支付能力。

运营商的电子渠道形式之复杂,是整个支付行业中极其罕见的。

运营商支付公司背靠大树,可以天然形成最全面的支付能力,将来在外部竞争中也占据一定的先天优势。

这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第三方支付公司必须先打造能力,才能为客户提供方案,风险和不确定性很大;而运营商支付公司却可以后来居上,在运营商有了明确需求之后再针对性整合提供相应的能力,只要别太晚即可。

二、作为移动用户的发展代理:中流砥柱在国内运营商以做大用户规模为主要纲领的需求背景下(电信联通自不用说,移动也是以抢占3G市场份额为第一要务),移动支付最大的价值在于借以拉动用户入网,而不仅仅是国际运营商更习惯的维系挽留、获取附加收益的效果。

所以,中国运营商经营移动支付的业务模式与他国大相径庭,因其最初的出发点就不同。

然而移动支付毕竟是个新生事物,业务和技术方案都还很不成熟,且初期投资巨大,收益模型的不确定性较多。

在此情况下,即使集团总部有明确意见,各省公司也不会盲目跟进,毕竟现在发展的压力这么大,这些成本用在终端和话费补贴上似乎更靠谱一些。

此时,运营商支付公司应该担负起历史重任,用事实证明移动支付业务的价值。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大家都迷茫的时候向集团和各省提出明确的业务和技术方案,分解到可以实施的具体步骤,在积极响应号召的省份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充足的支撑;二则更进一步亲自上阵,作为运营商的发展代理,实打实得帮助各省发展用户,拓宽传统的通信业务发展方式。

这既是个挑战,更是个难得的机遇,一旦成功这将成为运营商支付公司最坚实的根基和收入来源,而一旦错过可能移动支付再也没有盈利的可能了。

角色概述:1)支付公司向运营商申请成为移动用户发展代理,明确每发展或转化一个用户的利益分成模式,并在各省公司找到对应的发展接应部门;2)支付公司因地制宜地布置在每个省份重点推行的业务模式,向社会各界招揽代理商,签订业务代理协议,发动其资源和灵活的机制帮助运营商发展用户,通常是垂直行业的政企用户。

必要时支付公司自行搭建交易平台、pos终端等软硬件,建立集中式的运营中心;3)支付公司按照业务发展效果,向社会代理商结算,并与运营商内部结算。

商业诉求:1)将支付作为一个“合作应用”来推广,充分调动行业合作伙伴的力量来帮助运营商发展用户。

支付公司拥有对业务快速反应、财务及时结算、平台集中运营等优势,是运营商与社会第三方之间最合适的中间代理机构,能够效益和效率最大化;2)只有这种模式,运营商支付公司才能获得稳定可观的业务收益,从而支撑规模化的基础投资,建立与运营商的市场化业务关系,并获得业界合作伙伴的支持。

从深远意义上来说,只有这样,运营商支付公司才算找到自身的产业链存在价值;3)只有以上两点达到了:找到支付业务对应的行业用户,并建立良性循环的收益投资模型,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才能真正发展起来,进而衍生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商业生态环境。

这个商业模式并不是空想,这几年某运营商在全国推广的手机一卡通、在部分省市试行的手机POS等案例就是很好的实证。

然而,运营商支付公司却迟迟意识不到其中的商业价值,找不清自身的定位、或者说不敢面对自己的历史使命,迄今为止还是未能厘清和整合工作界面,这些优秀的行业应用因此也刚兴起就显出后继乏力。

现在,反而是某些业内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勇敢地尝试了。

三、作为银行的发卡代理:战略创新银行是与运营商同样具有海量发卡需求的全国性机构,这几年来因为国家政策的倾斜其经济体规模也已经超过运营商。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拥有天然的账户和支付能力,而且具备最合法的资金理财能力。

许多年来大家一直希望银行成为最好的支付机构。

但事与愿违,银行对此并不感兴趣。

大银行体制僵化,存贷差盈利丰厚,对个人用户的服务意识较为落后;小银行虽然竞争意识很强,却终究实力不足,无力开设全国网点,也就没办法规模发卡。

移动支付可能是这两个有互补特征的领域建立深度合作的最佳契合点,且国外已有成功案例可以效仿。

支付业务最终的资金源是银行,在引导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业务时为了便利最好能够紧密关联一个银行账户,所以运营商支付公司可以联合一家银行,协力共同拓展移动支付市场,共享用户。

从战略发展的角度,与具备发展潜力的优质中等商业银行联手合作是首选,但同时应注意对其他银行的兼容合作,切忌排他。

角色概述:1)运营商支付公司在设计移动支付业务时,可以默认推荐或绑定一家银行的账户(方式有很多,如DoCoMo的ID+DCMX、中移动的浦发银行电子现金、Google和MasterCard新推出的Google Wallet虚拟卡号等等),通行的方式是运营商管理存放核心数据的安全芯片(主要是SIM卡,也有NFC全终端、贴片卡等其他方案),银行管理账户本身,对交易平台的管理则根据方案各有不同;2)通过运营商的庞大网络,推行移动支付业务,事实上在帮助该银行进行全国发卡,并可以将通信业务和金融业务做有机的叠加;3)需注意的关键点:一是发卡和开通流程要简单,做到一次发卡即可,避免用户跑两个地方;二是要提炼营销卖点,突出其在应用领域上的差异化优势(最直接的比如:可以在哪里使用,比使用现金或银行卡优惠多少等等),免得用户以为又是一张“联名信用卡”;三是要建立联动的产品设计和商户运营体系,共同大规模建设受理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