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菌落形态的林可霉素产生菌发酵特性的研究
林可霉素提取过程生产现状和研究进展教案资料
林可霉素提取过程生产现状和研究进展摘要林可霉素是高效的方谱抗生素。
本文介绍了林可霉素当前的生产状况。
主要应用的生产工艺和提取新工艺的研究进展。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已有几种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对今后林可霉素的生产及工艺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林可霉素;提纯;萃取林可霉素(lincomycin)是一种高效广谱抗生素。
于1962年由美国人Mason等首先从链霉菌林可变种培养液中获得,从此获得广泛应用。
林可霉素的分子式为C18H34N2O6S,分子量为406.56。
林可霉素与林可霉素S在结构上的区别为:林可霉素4位上为正丙基,而林可霉素S4位上是乙基。
两者的药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相比而言,林可霉素S的抗菌活性较低且毒性较大,因此成品中林可霉素S的含量是决定林可霉素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工艺好坏的重要标准。
生产中林可霉素S含量一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2]。
林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特别是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的抗菌作用尤其为明显,在许多感染症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由于其对组织和细胞的穿透力强,应用方便,不需做皮试,因此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1]。
我国是对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从1980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92年全国已有生产厂家43个,年产量达800多吨,在世界林可霉素的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3-5]。
受销售市场的影响,现在我国共有林可霉素生产厂家十家左右,比较大的有华北制药厂,南阳化学制药厂等。
1 林可霉素的生产现状和工艺目前我国各生产厂家所采用的林可霉素提炼生产工艺主要是丁醇萃取法,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2[6]。
此工艺是由美国人于1963年提出的,并取得专利。
其核心内容是丁醇从发醇液中萃取林可霉素,经多次浓缩、脱色,最后结晶得到粗晶体。
也有的工艺在萃取后利用盐酸进生反萃取,再进行脱色,最后用丙酮直接尽管丁醇法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但此法存在着许多缺点。
林可霉素工业生产发酵工艺优化
林可霉素工业生产发酵工艺优化谢婷;武培;韩德全;马朝安;张增辉;李胜利;赵晓强【摘要】为了提高林可霉素工业生产发酵效价,该研究对林可霉素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林可霉素最佳发酵条件为二级种子罐发酵培养基中淀粉和黄豆饼粉添加量分别为0.97%和1.43%、延长二级种子移种菌龄至48h及四级发酵罐基础料计料体积为8m3.在此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林可霉素发酵四级放罐效价高达7505 U/mL,比原始工艺四级放罐效价提高了16%.初步优化了林可霉素工业生产发酵工艺,提高了林可霉素发酵效能和产量.%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fermentation potency of lincomycin industrial production,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lincomycin was optimi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lincomycin were as follow:the concentrations of starch and soybean cake powder in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of two-stage seeds fermenter were 0.97% and 1.43%,respectively,the transplanting cell age of two-stage seeds was extended to 48 h and the volume of the base material of four-stage fermentation tank was 8 m3.Under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conditions,the fermentation potency of lincomycin after four-stage fermentation was up to 7 505 U/ml,which was 16%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fermentation process.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lincomyc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was optimized preliminarily,and the fermentation efficiency and yield of lincomycin were improved.【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7(036)009【总页数】4页(P60-63)【关键词】林肯链霉菌;林可霉素;工业生产;发酵工艺优化【作者】谢婷;武培;韩德全;马朝安;张增辉;李胜利;赵晓强【作者单位】天方药业有限公司,河南驻马店463000;天方药业有限公司,河南驻马店463000;天方药业有限公司,河南驻马店463000;天方药业有限公司,河南驻马店463000;天方药业有限公司,河南驻马店463000;天方药业有限公司,河南驻马店463000;天方药业有限公司,河南驻马店4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16.4林可霉素又称林肯霉素、洁霉素,是由林肯链霉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通过好氧发酵产生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林可酰胺类素[1-4]。
高产林可霉素链霉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高产林可霉素链霉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邓加聪;施潇蕊;曾德样;张文森;徐慧诠;唐慧华;郑虹【摘要】采用平板划线,摇瓶复筛等方法从福清近海海域泥土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林可霉素产率较高的链霉菌株6204;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从葡萄糖添加量、磷酸二氢钾条件两及金属离子对菌株6204产林可霉素影响,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10.0%,镁离子质量浓度0.10g/L,磷酸二氢钾添加量0.020%,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菌株6204产林可霉素的含量可达3 907.738 μg/mL,与优化前相比较,林可霉素的含量提高了1 823.082 μg/mL.【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5(034)011【总页数】4页(P99-102)【关键词】链霉菌;选育;林可霉素;发酵条件;优化【作者】邓加聪;施潇蕊;曾德样;张文森;徐慧诠;唐慧华;郑虹【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海洋与生化工程学院,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海洋与生化工程学院,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海洋与生化工程学院,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朗姆多果酒研究所,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朗姆多果酒研究所,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朗姆多果酒研究所,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海洋与生化工程学院,福建福清3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25林可霉素是林肯链霉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发酵产生的一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在医药方面,主要用于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由于其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作为青霉素的替代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1]。
林可霉素工艺控制参数
0.02~0.2kg/十亿
温度
一次
60±5℃
脱炭过滤
酸水透光度
一次
≥95%
结晶
共沸温度
一次
60±5℃
降温温度
一次
5±5℃
离心甩滤
湿粉干燥失重
一次
≤20%
母液效价
一次
≤20000u/ml
烘干、混合
烘干温度
一次/小时
50±20℃
双锥内真空度
一次
≤-0.09Mpa
装料系数
一次/批
0.2~0.5
振筛
粒度
林可霉素工艺流程
关键步骤
控制项目
控制频率
控制范围
菌种
斜面
温度
湿度
培养时间
外观
无菌检查
1次/小时
1次/小时
一次
一次
一次
30±2℃
30~45%
6~8天
亮白色或稍灰白色,中突丰满
无菌
摇瓶
温度
湿度
培养时间
外观
无菌检查
1次/小时
1次/小时
一次
一次
一次
30±2℃
25~60%
40~55h
淡黄绿色或棕褐色,挂壁
无菌
萃取
温度
次/小时
60±10℃
碱化液Ph
一次
10.5±1.0
萃取液效价
一次
11000±3000u/ml
重液效价
一次
≤200u/ml
反萃取
温度
次/小时
55±10℃
pH
次/小时
4.0±1.5
酸水效价
一次
280000±40000u/ml
应用林可霉素药渣二次脱水回收发酵液技术的研究分析
应用林可霉素药渣二次脱水回收发酵液技术的研究分析近年来,林可霉素广泛应用于农业养殖领域,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细菌性疾病。
根据数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大量的林可霉素药渣产生,其中含有大量有效的林可霉素。
传统处理方法往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如何有效地回收林可霉素药渣中的林可霉素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索应用林可霉素药渣二次脱水回收并实现发酵液技术的可行性与效果。
一、林可霉素药渣的特点及挑战林可霉素药渣是指在生产林可霉素兽药中,通过发酵法获得的废渣物,主要由发酵液和固体颗粒所组成。
发酵液中富含林可霉素和其他发酵相关的微生物和蛋白质等物质,固体颗粒则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盐等。
林可霉素药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含有大量有效的林可霉素,可以被有效地提取和回收;二是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三是目前处理方法较为粗糙,不能有效地回收药渣中的林可霉素。
二、林可霉素药渣二次脱水回收的技术原理林可霉素药渣的二次脱水回收技术是指在首次脱水处理后,对药渣进行再次脱水以获得更纯净的固体颗粒和液体物质的技术。
具体原理如下:将林可霉素药渣经过初步脱水处理,去除部分液态发酵液,得到较为湿润的固体颗粒;然后,对这些固体颗粒进行再次脱水,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多余的液体,最终得到较为干燥的固体颗粒和浓缩的发酵液。
四、应用林可霉素药渣二次脱水回收发酵液技术的效果分析本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和小型试验,探究了应用林可霉素药渣二次脱水回收发酵液技术的效果。
结果显示,通过该技术,成功地从林可霉素药渣中回收了大量有效的林可霉素,并获得了较为纯净的发酵液。
对固体颗粒的处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固体颗粒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等再利用。
经过后续的发酵和提取等处理,得到的林可霉素产品质量较为稳定,可以进一步用于生产林可霉素兽药。
五、林可霉素药渣二次脱水回收发酵液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林可霉素药渣二次脱水回收发酵液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三种不同菌落形态的林肯链霉菌发酵特性的研究
生长期。
2.2.2糖氮代谢差异
一27一
万方数据
时问/h
图3糖代谢差异
36
48
52
时间/h
图4氮代谢差异
第3期
工业微生物
第39卷
质的要求较小。而98—3#菌株的孢子量最多,但可 能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较高,使其反而不能很好的代 谢繁殖。 2.3发酵培养中的代谢差异 2.3.1 茵浓代谢差异
从菌浓图5可以看出在发酵的前期98.2#菌株 增幅最快,98—3#菌株最慢。
Studies on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different colony shapes of Lincoln Streptomyces
XUE Zheng-lian,WANG Zhou,ZHANG Xiang-mei,ZHU Yah
241000,嘶) (Dept.of Bieeh.engn.,Anhui University of Tecll尬logy and Science,
4.
量比草帽状提高了11%,比馒头状的提高了8.3%。
酝
在后期的诱变筛选工作中有目的的筛选梅花性状的
蔷2.
菌落将会有利于高产菌株的筛选。
辩
参考文献
舞1.
僚0.
[1]Pratap V K,Kunwar M.Lineomycin a new anfibiodc[J].ailli-
时间/h
Oan.1997,41(1):158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
敬告作 者
1.《工业微生物》期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 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及美国CA(Chemical Abstracts)收录期刊,旨在推动 生物技术特别是工业微生物领域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林可霉素高产菌株SL-42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S 3 9和 S 一 2 发 酵 条 件优 化 后 . 酵 单 位分 别 地 提 高 了 71 、.%、.%。 结 论 实 验 验证 了我 们 的 菌 种 L6 L4 , 发 .% 77 8 2
培养 优 化 方 案成 效 明 显 . 以放 大 推 广 可 【 关键 词 1 林 可 霉 素 ; 氮 比 ; 碳 正交 设 计 ; 酵 ; 养 基 发 培
cu i n T e e p rme tv l ae h tt e r s l o u u t r p i z t n i o v o s n ti l s h x e i n ai t st a h e u t f o r c l e o t o d u mia i s b iu ,a d i s o f a i l o e lr e a d s r a . e sb e t n a g n p e d Ke r s L n o c n; r o — i o e ai ; nh g n ld sg F r e t C l r d a y wo d : i c my i Ca b n — t g n r t O o o a e in; e n r o m n ; u t e me i u
【 中图分类号】 9 81 R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62 20 (0 7 0 — 3 8 0 17 — 8 9 20 )5 0 5 ~ 3
Op i l b te y su y n f f r n a i n m e i m o i c m y i e v r du i g s r i t ma a t r t d i g o e me t t d u o f r l o c n h a y p o cn ta n n S 4 L— 2
林可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Ab s t r a e t 0b j e c t i v e T o b r e e d a h i g h y i e l d a n d s t a b l e l i n c o my c i n . p r o d u c i n g s t r a i n s .M e t h o d s S t r e p t o m y c e s
s h o w t h a t t he mu t a n t s t r a i n o f h i g h yi e l d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ge ne t i c s t a b i l i t y. Ke y wor ds S t r e pt o myc e s, i n c oI ne n s i s ; Tr i pl y mu t a g e ne s i s ; Ra t i o n a l s c r e e n i n g; Re s i s t a nt mu t a n t s
林可霉素生产工艺
林可霉素生产工艺林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较好的细菌靶向性和相对较低的耐药性。
其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菌株进行培养。
林可霉素主要由林纳霉素产生菌株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发酵产生。
这些菌株通常采用毛细菌分离培养,并根据菌株的生长条件设计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工艺。
其次,将合适的培养基转移到大规模发酵罐中进行培养。
发酵罐内的培养基通常包含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盐,以提供菌株所需的营养物质。
同时,发酵罐内应控制好温度、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发酵参数,以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接下来,进行林可霉素的提取。
发酵液经过一系列的分离和纯化步骤,如压滤、离心、浓缩和溶剂提取等,以获取含有林可霉素的提取液。
提取液中通常还含有其他杂质和目标产物的类似物,需要进一步的纯化和分离。
然后,进行林可霉素的纯化。
提取液通常通过色谱技术,如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逆流色谱等,以分离纯化目标产物,并去除杂质和类似物。
通过这些纯化步骤,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林可霉素。
最后,进行林可霉素的结晶和干燥。
通过调节溶剂体系和温度等条件,使得林可霉素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并通过离心和干燥等步骤,获得成品的林可霉素。
在整个生产工艺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的条件和工艺参数,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同时,为了确保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还需要考虑废物处理和工艺优化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林可霉素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菌株培养、发酵、提取、纯化和干燥等多个环节中进行控制和优化。
这些步骤的顺利进行将有助于获得高纯度和高产量的林可霉素产品,以满足医疗和农业领域对抗生素的需求。
林可霉素的发酵及生物效价测定
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林可霉素(Lincomycin)是一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高效抗生素,是美国普强公司的Manson等人于1962年首先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附近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由林可链霉菌所产生的抗生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良好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林可霉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核糖体50S亚基23S rRNA的中心环相结合而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转移定位,因此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
抗生素抗菌物质的含量称效价。
抗生素效价测定有化学法或生物法。
生物法就是将抗生素溶液,在含有敏感试验菌的琼脂培养基上进行扩散渗透,经过一定时间后,抗生素扩散到适当的范围,产生透明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直径与抗生素总量、抗生素的扩散系数、扩散时间、培养基的厚度和最低抑菌浓度等因素有关。
抗生素总量的对数和抑菌圈直径的平方呈直线关系。
因此,抗生素效价可以由抑菌圈的大小来衡量.将已知效价的林可霉素标准液先制成标准曲线,比较已知效价标准液与未知效价的被检品溶液的抑菌圈的大小,算出样品中林可霉素的效价。
菌种:林可链霉菌(林可霉素产生菌)藤黄八叠球菌(林可霉素指示菌)培养基:种子培养基TSBY(30ml)、发酵培养基YMG (30ml)、指示菌培养皿YMG 器皿:三角瓶、容量瓶、恒温摇床、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灭菌锅等主要试剂:5 mol/L NaOH等1. 发酵前工作: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包培养皿、枪头等。
灭菌工作。
2. 发酵培养(1) 将菌种接至固体培养基,30℃培养7天放冰箱0℃-8℃保存备用(2) 从固体培养基上挖1cm×1cm正方块,接入装有已灭菌发酵培养的摇瓶内,放入摇床(30℃,220r/min)摇瓶2天观察菌丝形态,测菌丝浓度和培养液pH(3) 接摇瓶菌丝体3ml于已灭菌的带有30ml发酵培养基的250ml摇瓶中,发酵5-6天,在发酵过程中定时测菌丝浓度,观察菌丝形态3. 生物效价的测定(1) 藤黄八叠球菌液的制备取每周接种一次,用普通琼脂斜面保存的藤黄八叠球菌,在实验前一日,将细菌接种于盛有种子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于28℃培养24小时后,用无菌水5ml将菌洗下(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2 ml EP管5只编号,并向各瓶分别加入不同量的100 μg/ml的标准品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使成每ml含林可霉素2、12、22、32、42 μg 5种浓度的标准品稀释液。
03_林可霉素相关物质的LC_ESI_MS研究
文章编号:1001-8689(2003)02-0076-03林可霉素相关物质的LC -ESI -MS 研究牛长群 刘进怀 祝仕清(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中心, 石家庄050015)摘要: 目的 建立林可霉素相关物质的LC -ESI -M S 分析方法,对林可霉素相关物质进行分析确定。
方法利用分析柱,经柱后分流,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检测,分析确定林可霉素中出现的各个相关物质。
结果 用建立的方法,分析确证了林可霉素中的4个主要相关物质,它们分别为林可霉素B 组分及异构体、林可霉素异构体、林可霉素同系物。
结论 本文建立的L C -ESI -M S 方法可用于该品种的质量研究,并为该品种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林可霉素; 相关物质; L C -ESI -M S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2-07-15作者简介:牛长群,男,生于1964年,博士,高级工程师。
林可霉素(lincomycin)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经提炼、精制得到。
由于该化合物为微生物发酵产品,其分子结构中有多个手性中心,因此,林可霉素中存在多个异构体、同系物,这些化合物统称为相关物质。
有关林可霉素B 组分的研究已有报道[1],由于相关物质的含量少,分离鉴定各相关物质比较困难,关于林可霉素相关物质的系统性研究报道很少。
本实验采用LC -ESI -M S 在线分离分析的手段,直接检出并确定了林可霉素中的4种相关物质。
本实验所研究确定的相关物质,都可能出现在林可霉素产品中,这对于控制相关物质,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进行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及试药林可霉素实验样品及对照品均由本公司生产车间提供,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天津四友公司产品;乙酸铵为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六厂产品;超纯水由M ill-i Q 制备。
1.2 仪器及实验条件Waters 公司Alliance 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Wa -ters 公司ZM D 质谱检测器,Masslynx 工作站。
林可霉素工业生产发酵工艺优化
林可霉素工业生产发酵工艺优化作者:于少滨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2期摘要:林可霉素一般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下,对高度敏感细菌也具有杀菌作用。
发酵效价测定:卡赛帕克C18MGⅡ液相色谱柱(4.6×250mm 5?m),0.02 mol/L磷酸氢二铵-乙腈(75∶25,V/V),检测波长为21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
本实验通过不同碳源、十二烷基硫酸钠使用量等以发酵效价为指标对林可霉素发酵工艺进行研究。
关键词:林可霉素;工艺;研究林可霉素,中文别名洁霉素、林肯霉素等,一般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下,对高度敏感细菌也具有杀菌作用。
林可霉素用于敏感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及厌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等。
本实验通过不同碳源、十二烷基硫酸钠使用量等以发酵效价为指标对林可霉素发酵工艺进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1.1 菌种林可霉素。
1.2 材料与试剂淀粉(西安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糖(西安晋湘药用辅料有限公司)、黄豆饼粉(西安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浆(西安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硫酸二氢钾(合肥博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硫酸铵(合肥博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硝酸铵(合肥博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碳酸钙(合肥博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氯化钠(合肥博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硝酸钠(合肥博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甲醇(东营市鑫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磷酸氢二铵(东营市鑫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乙腈(东营市鑫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乙醇(南通润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1.3 仪器KQ520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DU-30(杭州汇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PHS-25C 台式酸度计(常州金坛精达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900(杭州汇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KYX-800YS 色谱配套超声波清洗机(沈阳科晶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实验室培养箱(北京博劢行仪器有限公司);恒温振荡器摇床(常州万科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恒温恒湿试验箱(东莞市正台测试仪器有限公司);DW-9型自动培养基分装器(杭州大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lus-E3超纯水机实验室级超纯水机(南京易普易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AB-UPH-10T高端型实验室超纯水机(台上式)(四川兰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分析天平(常州市幸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PC-220色谱柱恒温箱(天津艾维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卡赛帕克C18MGⅡ液相色谱柱(4.6×250mm 5?滋m)。
盐酸林可霉素发酵生产工艺流程
盐酸林可霉素发酵生产工艺流程盐酸林可霉素又称为盐酸林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因其药效广泛,用途广泛,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林可霉素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下面将介绍盐酸林可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流程。
一、菌种培养及活化盐酸林可霉素的生产是通过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发酵的,所以首先需要介绍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及活化的过程。
首先取出冰冻保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含有适量营养成分的琼脂培养基上,将琼脂培养基培养在37℃、180r/min的条件下培养24-48小时,进行悬浮液接种。
二、发酵罐发酵将经过活化的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适量的发酵培养基,使其处于最佳的生长条件。
根据菌株的特性和不同的发酵工艺,可以控制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通气量、搅拌速度等,一般来说,控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参数要求。
发酵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
三、枯草芽孢杆菌的收获和提取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后,枯草芽孢杆菌代谢产生的林可霉素逐渐积累在发酵液中。
此时需要进行分离和提取工作。
首先需要分离细菌体和发酵液,目的是得到发酵液中的林可霉素。
然后采用萃取、挥发、结晶等步骤对林可霉素进行提取和纯化。
四、产品精制和成品制备通过提取和纯化后,获得的林可霉素是粗品,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精制。
精制工艺主要包括结晶、干燥、粉碎等步骤,最终得到符合规范要求的林可霉素成品。
五、产品包装和贮存经过精制和成品制备后的林可霉素需要进行包装和贮存。
一般来说,林可霉素成品需要进行分装并进行氮气充填,以保持其稳定性。
同时,对产品的贮存条件也有严格的要求,例如要求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条件下。
综上所述,盐酸林可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菌种培养和活化、发酵罐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的收获和提取、产品精制和成品制备、产品包装和贮存。
通过这一系列工艺步骤,可以成功地完成盐酸林可霉素的生产,满足市场上对该产品的需求。
应用林可霉素药渣二次脱水回收发酵液技术的研究分析
应用林可霉素药渣二次脱水回收发酵液技术的研究分析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也日益壮大,但是随之而来的养殖废弃物处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林可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兽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林可霉素药渣含有丰富的养分,但是由于其制备过程中未被完全利用,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对林可霉素药渣进行二次脱水回收发酵液技术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林可霉素药渣的有效成分及其影响林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细菌和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在养殖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但是造成了大量的药渣废弃物。
据研究表明,林可霉素药渣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仅包括林可霉素本身,还包括其他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产生有机肥料和发酵液,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确定适宜的脱水方法:通过试验选定适宜的脱水方法,比如离心、真空浓缩等,以提高林可霉素药渣的含水率,为后续的发酵制备工作奠定基础。
2. 优化发酵条件:包括发酵液的配方、发酵温度、pH值等,以提高发酵液中的菌落数量和活性,并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和降解。
3. 降解效果的评价:通过分析发酵液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和有机物降解率等指标,评价发酵工艺的降解效果。
1. 资源综合利用:通过二次脱水回收发酵液技术,能够将林可霉素药渣中的有效成分发挥到最大程度,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
2. 有机肥料的制备:发酵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特别是氮、磷、钾等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益,可以用于有机肥料的制备,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3. 环境保护:通过对林可霉素药渣的二次回收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求增加,对有机肥料和发酵液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林可霉素药渣二次脱水回收发酵液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 发酵工艺的优化:当前对林可霉素药渣发酵工艺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发酵条件的优化和发酵液中微生物的培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不同菌落形态的林可霉素产生菌发酵特性的研究
12 主 要 仪 器 与 设 备 . 恒 温培 养 箱 。 13 培 养 基 . 13 1 斜 面 培 养 基 ..
7 1 分光 光 度计 ;P9 3 型 Z -6型 摇 瓶 机 :
过 菌种 改 良来 提 高 其 产 质 量 是 提 高 抗 生 素 效 益 的最 有 效 措 施 。在 菌种 改 良过 程 中会 出现按 菌落 直 径 大小 、 状 、 形 隆起 程 度 、 子数 量 、 面状 况 、 素 深 浅等 特 征 进 行 分类 的不 同类 孢 表 色 型 的菌 落形 态 , 对这 些 不 同类 型的 菌株 发酵 特性 进行 研究 , 了 解形 态 与生 化代谢 指 标 及 产质 量 间 的对 应 关 系 , 于有 目的 便
的 开 展 育 种 工 作 、 少 人 力 、 力 。 本 文 在 大 量 试 验 的 基 础 减 财
可 溶 性 淀 粉 2 L 0 g・
, 03 . KN 1 0 g。
L , C . ・ , S 43 O 0 5g L , 子 饼 粉 8. Na l 5g L Mg O ・H2 . ・ 棉 0 0 g L , e O ・H2 0 0 ・ ‘琼 脂 15g‘ ,H . ・ F S 4 7 O . 1g L , . L一 7 0~
约 化生 产 。
关 键词
菌落形 态 ; 酵特 性 ; 应性 发 对
S u f f r e a i n e t e i t i o y i pr du i t dy o e m nt t o f a ur n he lnc m c n- o c ng
s r ns of d e e o o or t ai i f r ntc l ng m f pho o y lg
7. 2。
13 2 种 子 培养 基 ..
林可霉素发酵过程代谢特性与pH调控的研究
林可霉素发酵过程代谢特性与pH调控的研究李啸;储炬;张嗣良;葛友群【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09(034)004【摘要】本文采用FUS-50L(A)罐发酵生产林可霉素.研究发现,在发酵初期(0~24h)和前期(24~40h),通过严格控制硫酸铵和葡萄糖的补入时机和补入速率,可使林可链霉菌保持较高较稳定的生理活性,并实现菌体由初级代谢向次级代谢的过渡.在发酵中期(40~140h)和后期(140h~发酵终点).当pH和湿菌体浓度(PMV)分别在6.9和54%左右,硫酸铵和葡萄糖的平均添加速率分别为0.08和0.5g/(L·h)左右时,每24h林可霉素的产量可增加1100μg/ml左右.在分批补料发酵生产中,将pH 控制在6.6~6.9的范围内,林可霉素可达到较高的发酵水平.【总页数】5页(P215-218,230)【作者】李啸;储炬;张嗣良;葛友群【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宜昌,443002;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0237;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南昌,3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9【相关文献】1.金霉素发酵过程的代谢特性及调控策略 [J], 扶教龙;储炬;刘玉伟;樊涛;庄英萍;彭皓宇;张嗣良2.盐酸去甲基金霉素发酵过程代谢特性与pH的调控的研究 [J], 谢书琴;杨淑慎;刘守强;王建国;张增辉3.林可霉素发酵中后期代谢的调控 [J], 张锐;徐虹;刘俭国;孙春玲;李爱玲4.1,3-丙二醇发酵过程中pH调控策略研究 [J], 纪晓俊;黄和;朱建国;高振;周慧5.林可霉素发酵过程中磷的调控 [J], 李小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可霉素发酵培养基优化实验研究
林可霉素发酵培养基优化实验研究
童婷
【期刊名称】《江西化工》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本文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法,通过对可能影响林可霉素效价的3个因素进行试验,优化林可霉素发酵培养基,提高了林可霉素发酵水平.实验结果表明,黄豆饼粉和葡萄糖对林可霉素效价的影响较大,改进后的发酵培养基通过罐上验证实验,平均发酵单位和平均放罐总亿比对照罐提高了3.77%和3.96%.
【总页数】2页(P173-174)
【作者】童婷
【作者单位】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南昌,33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
【相关文献】
1.林可霉素发酵培养基的改进 [J], 周晓荣;姚曙光
2.林可霉素高产菌株SL-42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J], 李红德
3.响应面法优化林可霉素发酵培养基 [J], 薛正莲;朱艳;张相美;潘文洁
4.盐酸林可霉素溶析结晶工艺优化研究:Ⅱ.盐酸林可霉素溶析结晶… [J], 赵茜;高大维
5.D-核糖发酵培养基优化实验研究 [J], 彭其安;谭远友;李亚芳;吴思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可霉素发酵工艺改进
林可霉素发酵工艺改进
周银昌
【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年(卷),期】1999(24)4
【摘要】为提高林可霉素发酵效价,我们采取了二个措施。
(1)二级种子液培
养从原工艺的24h延长到48h,其间视pH和菌丝情况补种子体料培养基1~2次。
菌丝浓度由34%增加到52%,种子效价从0达到350u/ml;(2)发酵前期加入发酵补料培养基,使发酵后期效价得到持续增长。
两项要可霉素发酵效价提高15%~18%。
【总页数】2页(P310-311)
【作者】周银昌
【作者单位】苏州第四制药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5.5
【相关文献】
1.林可霉素发酵后期的工艺改进 [J], 毛全贵;赖珅;邢继红
2.酶标仪法测定微孔板发酵液中林可霉素 [J], 余飞;秦艳飞;王洲;孙俊峰;张敏;薛正莲
3.林可霉素发酵液的预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J], 张杭洲;刘万礼;管金富;王晓宁
4.林可霉素发酵液的预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J], 张杭洲;刘万礼;管金富;王晓宁
5.发酵豌豆蛋白肽对盐酸林可霉素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 [J], 朱艳;魏颖;严建刚;李明亮;陆路;凌空;蔡木易;谷瑞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验步骤 2 1分别取4种菌株沙土孢子接斜面,T=30℃4-5℃,Rh=
黻品鳢佃
255 8 511 5
767 3 1023 9
衰6 0.01%碱水提取空穿心莲内酯回收率
样鲢印 嚣g T鞘/%
…
嚣量7旭
533 99
48 18
0 345
779 83
533 23
35 56
0 449
7.2。
1 3 2种子培养基淀粉20 g·L 1.葡萄糖15 g·L~.豆饼 粉25 g·L ,(、SI。30 g。L~,(■(__。]5,0 g‘L ,pH7.0~7 2。 1.3 3发酵培养基可溶性淀粉30 g-L,葡萄糖100 g· L_。,豆饼粉30 g·I。,(N地)4S04 8.0 g·I。,NaN吗8 0 g’ I..KCI 5.0 g‘L一.c、ac03 9 0 g+L‘,pH 6.5~7.0。 l 3 4检定茵培养基蛋白胨6.0 g-L,酵母膏6.0 g· L,牛肉膏l 5 g·L‘,葡萄糖1.0 g·I.,琼脂15 g-L,
2潘学田主编 中国药品实用手册.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
146
3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54I
万方数据
0·
簧擞医药Anhui Medk'al atu:]Plzarma∞ulica[.10urnal 2002 Sep:6(3)
45%-50%.j立养6 d、 2 2取上述4种菌株新鲜斜面挖适量琼脂块接入种子培养 基f上述条什卜培养42 h 2 3 分别吸取3 m1种子液按6%接种量接八发酵培养基巾, 于上述条件下培养7 d。 2 4分别于1、2、3、4、5、6、7 d取样,测其残糖、残氮浓度、菌 丝量、发酵单位,并观察7 d色素分泌情况。 2 5生化代谢指标的测定糖的测定:斐林法;氛的测定:甲 醛法;教价测定:管碟法;菌丝量的测定:离心法。 3结果 3 1糖代谢的差异见闰I。82 1‘菌株0~l d,糖代谢速 率较快.I~2 d达到高峰.但随着糖浓度的F降.2~3 d糖代 谢迅速减慢.4 d糖浓度下降为0.糖代谢结束。82 4“菌株在 0~】d期间,糖基本上未消耗.1~3 d椿耗缓慢加快,3~7 d
期间基本维持0.04 z-h_L 1的速率.至7 d糖浓度5.2 g·
h 1·L‘。82 2‘、82 34糖代榭速率基本一致,但82—3“糖代 谢速率全程较82 2。慢一些,基本保持一个匀速的糖代谢。 3 2氮代谢的差异82 I 4菌株O-1 d氟代谢速率最快.至 3 d很快至最低峰.随后由丁二营养的耗尽,菌丝衰老自溶,残氮 开始回升.无法计算其氮代谢速率-82 44氮代谢趋势与糖代 谢基本一致,82—20氮代谢较82 3。快一些,残氮回升较82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提前1 d。,
Study of fermentation feature in the lincomycin-producing
strains of different colong morphology
I。IU Rui—HUa.XIA Shou—YOO
/xI菇TFtCT
(W矗”B“P^armaceuticalCompanyLtc!.S“如OU,Anhui 234000)
万方数据
不同菌落形态的林可霉素产生菌发酵特性的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刘瑞华, 夏守友 安徽省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宿州,234000
安徽医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2,6(3) 3次
2.学位论文 徐美鑫 青海东部野生酵母物种多样性研究 2009
本文以青海东部的互助、民和、门源等10个州县的果园或耕地土样为分离源,分离得到98株酵母菌株,利用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并结合形 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探讨了青海东部土壤中酵母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共鉴定出10属13种(其中有两个新种),分别 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地霉属Geotrichum,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伊萨酵母属 Issatchenkia,毕赤酵母属Pichia,有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红酵母属Rhodotorula和Zygowilliopsis属。Geotrichum candidum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为该地区的优势种,这一结果表明,青海东部地区含有相对丰富的酵母种类和少数形态独特的酵母类型。
从0~7 d莆丝量呈一个线性缓慢的增长,至7 d小足40%。
3 4摇瓶效价的差异82 I 4起步教价较高,佃2 d后增幅
缓慢.至4 d便停止分泌.效价l 450Ing·L 1。而82 48菌株
起步敏价低,至3 r】起缓慢上升,孕7 d摇瓶效价为l 982 rlIg·
L
5
1。82.24、82 3
5 d前有个旺盛的近似稳定的分泌期,
1018 13
534 52
27 38
0 563
1278 02
534 74
21 6
0 666
1513 24
平均值
篙: 量值巾L
245 84 484 9 743 5 979 0
同收率
/% 96 l 94 8 96 9 95 7 96 88
参考文献 蜮光强总主编医学继续教育系列丛书-医院中药学分tttt(gI本篇 -提高篇)舟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94,498,576
2 500
2 000 一 ·1 500 x 、矗l 000 摹 、i 500
◆m82 1 凸一82—2’
一■ ~×
82 3” 82—4‘
0
2
3
4
5
6
7 El
围2氯代谢曲线图
3 3茁丝量的差异图3可以看出.82—1 8苗丝量在4 d达 到顶峰,随后下降至(7 d)22%,而82.24、82 3“0~2 d菌丝 世增加较-决,随后便进入平稳期至6 d开始缓慢下降,82 4。
mE、thods I'he result is found that diametre of 0910ny and number of sgore hav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with special features Middle and
little wlzen划dricxt strains have high production and enough after effect They adapt lo centralizd producing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薛正莲.王洲.张相美.朱艳.XUE Zheng-lian.WANG Zhou.ZHANG Xiang-mei.ZHU Yan 三种不同菌落形态
的林肯链霉菌发酵特性的研究 -工业微生物2009,39(3)
考察三种不同形态的林肯链霉菌在种子培养、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发酵特性,在馒头状,草帽状和梅花状三种菌落形态中,梅花状菌落的发酵单位最高 ,其发酵单位比草帽状的高11%,比馒头状的高出8.3%.
进人5 d后分泌缓慢,82 35较82 2。后劲足.发酵唯付高
◆一82一l‘
一一82 3
L一82 f
×一82 4‘
鲫
∞ 蛐
柚
。 6000
3
4
5
“
7({
苗丝体生长曲线图
一◆m82一l。
一一一”一r
一』二一82—2-
~×一82 r
—X…82 一●一82:{。
4000
4
100 2000
一
喜50
繇
图1糖耗速率曲线围
1 2主要仪器与设备73l型分光光度计;ZP-96型摇瓶机; 恒温培养箱。 1.3培养基 1 3 1斜面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 g‘L,KNql 0 g· L 1,NaCl 0.5 g·I.,MgSJ34-3H20 0 5 g·L 1.棉了饼粉8 0 g·L.FeS04·7H20 0.01 g·I,,琼脂1 5 g·L,pH 7.0~
0
1
2
3
4
5
6
7d
图4摇瓶效价生长曲线图
3 5色素分泌7 d放瓶,82.1 o棕褐色.82—2。棕黄色,82 40灰白色。 4讨论
从4种菌株的C、N代谢看其c、N代谢速度、菌丝茸增长 速度与菌落直径及孢子数量有一定对应关系,即:直径大、孢 子量大、丰满,c、N代谢快、菌丝量增加快,反之就慢。作者 在出发菌株诱变后对出现不同形态菌株代谢数据加以统计分 析.发现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共性趋势。
以98株野生酵母菌株为材料,通过杜氏管发酵法初筛出35株发酵力强、有香味的酵母菌株,对其抗性和发酵特性的评价结果表明:35株酵母菌对 SO2具有高度的抗性,大部分菌株在浓度600mg/L时仍可正常生长并发酵,有7株耐NaCl高达120.0g/L,菌株QXN2在160.0g/L的浓度下仍可正常生长并发酵 ;但大多数菌株的酒精耐受力不高,有6株可耐12%(Vol)的乙醇,但已不能发酵产气;酵母菌株的耐温性较高,菌株QHL4、QXS1、QJD12可耐受55℃的 高温;其pH耐受范围在2.5-13.5之间;大部分菌株都可在600g/L的葡萄糖溶液中生长,其中9株仍可发酵。对9株发酵力较好且产香的酵母菌株的酒精发 酵实验结果表明:4株酵母酒精度为0,具有浓郁的果香;4株产酒度在2.1-2.4%(Vol)之间,且残糖较低,有浓郁果香。这些酵母菌株有望应用于面包 生产、无醇饮料的开发、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安徽医药Anhui M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2 S∞;6‘3)
不同菌落形态的林可霉素产生菌发酵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