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霉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晶
反萃取 脱色、结晶和干燥
王冰等(2006年)用pH2.0的酸性水反萃取3次(醇相、水相分别用旋光仪测定效价), 最后萃余醇相效价降至100u·ml- 1以下
在上述下层反萃取液用活性炭吸附脱色,后依次经过板框过滤,精滤得到精制脱色 液。脱色液在8~10℃条件下,滴加丙酮,养晶,抽滤,晶体用丙酮洗涤后真空干燥 得到成品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
目录标题
01
林可霉素简介
02
发酵工艺
03
分离提取工艺
04
总结与展望
01
林可霉素简介
林可霉素简介 林可霉素 C18H34N2O6S·HCL·H2O
[1] 俞文和,杨纪根.抗生素生产工艺学 [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387
林可霉素简介
CAS号:154-21-2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固体本;有微臭 或特殊臭;味苦。本品在水或甲醇中易 溶,在乙醇中略溶。 密度:1.29 g/cm3 熔点:148-150ºC 沸点:646.8ºC at 760 mmHg 闪点:345ºC
分离提取工艺
陶瓷膜过滤林可霉素
陶瓷膜分离技术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酸碱性强、分离 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易清洗再生、在常温下易操作 等优点
在泵提供动力下,林可霉素发酵液连续循环,滤液连 续滤出。随着滤液的连续排出,原料罐中菌丝体、生 物大分子和悬浮物等固体杂质浓度逐渐增大,浓缩到 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加水透析,将原料罐中残留的林 可霉素洗出来,提高林可霉素的收率。
[1]李静仁, 赵 晴, 李彦博,等. 一种林可霉素提取精制工艺:, CN101648981[P]. 2010. [2]王冰,李红德,段永平,宋秋,张跃飞. 降低林可霉素产品中B组分含量的工艺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06):469-471.
04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 林可霉素在我国七十年代开发成功,八十年代投入大生产,主要采用三级发酵,提炼工艺主要有反复转相的提取工 艺、重结晶工艺、高碳醇提取工艺、磷试剂萃取工艺,后两种林可B低,但质量不太稳定且收率仅为70%,主要用于 合成氯洁霉素
董明等人(2006年)通过对比草酸、CPAA、壳聚糖三种絮凝剂,分离 效率的排序为CPAA>壳聚糖>草酸,但随着分离效率的提高,滤液中可 溶性色素杂质含量也会升高[2]
分离
板框压滤机过滤 珍珠岩助滤剂添加
过滤速度慢、过滤液浑浊,且清洗困难,连续性差,收率低[3]
珍珠岩助滤剂在无机酸和有机酸中的溶解度极低,化学稳定性强,不会 影响被过滤液体的理化性能[4]
林可霉素简介
【制剂类型】
(1)盐酸林可霉素片 (2)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3)盐酸林可霉素胶囊 (4)盐酸林可霉素滴耳液 (5)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
02
发酵工艺
产生菌简介
发酵工艺
林可霉素产生菌是一种链霉菌,命名为林可链霉菌林可变种,是 美国普强公司研究所在1962年从美国尼布拉斯州林肯市附近土 壤中分离出来的。
萃取
络合萃取
萃取作为林可霉素提取的主要方法,工业上最常用的是使用正丁醇提取林可霉素,但正丁醇存在水溶性 大,溶剂损失严重,萃取收率低,选择性差等问题,所以不断有研究者对萃取工艺进行改进。一种较好的改 进方法是使用络合萃取剂代替正丁醇进行萃取。
络合萃取体系一般由络合剂,助溶剂,稀释剂组成。
络合萃取工艺流程
林可霉素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耐青霉素的革 兰氏阳性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霉形体引起的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猪喘气 病,厌氧菌感染如鸡的坏死性肠炎 等,也用于治疗猪密螺旋体痢疾、弓 形体病和狗、猫的放线菌病。【3】
[2]许温,王文霞,李富华,等. 林可霉素致膈肌痉挛 2例[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 29) : 52 -52 [3]王忠 王立琦,林可霉素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进展,兽医导刊兽药研究与应用,2010(2)
分离提取工艺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新的分离技术,其低温、毒性小,同时可避免产品的药效降低和颜色变坏等,同时流程简单,能 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大量节约人力资源。
优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该工艺收率可达 90~95%,且产品质量高。 B、该工艺在常温高压下进行,可处理不稳定物质。 C、与原工艺比省去酸化过滤到粗结晶的七个岗位。 D、省去了丁醇、真空泵大部分冰盐水、水、灌气、人员等,简化了工艺,节约了大量设 备及维修费用。 E、该工艺一次投资,除更换易坏电机外其它基本可长期使用,其主要特点操作压力高。 F、消除了人员受化学品的危害,缩小了防爆区。
料液与络合萃取剂相接触,络合剂与溶质发生可逆络合反应形成络合物,转移 到萃取相,从而得到分离,之后通过改变温度或pH等方式使络合反应逆向进行,络 合剂与溶质分离。络合剂得以循环利用,溶质进行精制或回收。
优势
(1)高效性,络合萃取过程的推动力是溶质与络合剂之间的化学键能; (2)高选择性,通过分析溶质的特殊官能团选择恰当的络合剂,只与溶质发生特定反应; (3)络合萃取剂的反萃及再生一般比较简单,络合反应是可逆的,对温度或pH等敏感,萃取完成后通过改变温度或pH 即可实现反萃和再生; (4)污染小、成本低,通过优化稀释剂与助溶剂的比例可以使混合萃取剂具有更低的水溶性,且具有更高的分配系数,降 低了萃取剂的用量,减少了污染和成本。
• 丁醇萃取工艺是林可霉素工业化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提取工艺,从最早的提取工艺,工序繁多,操作麻烦不易控 制,提炼总收率较低。发展到现在工业上最常用的提取方法,工序减少,操作简便易控制,提炼总收率高。常 用方法有络合萃取和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法。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新的分离技术,其低温、毒性小,同时可避免产品的药效降低和颜色变坏等,同时具有流程简单, 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大量节约人力资源的优点。
萃取
分离提取工艺
[1]胡彪群.林可霉素发酵工艺及膜分离技术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5
此工艺是工业上最常用 的提取方法,在工艺一 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工序减少,操作简便易 控制,提炼总收率达到 80%~84%,较工艺一提 高10%以上,但是B组分 偏高,通常在4%左右, 要降低B组分,可将碱 洗工序改为弱酸性连续 逆流洗涤,B组分可降 低至2%,但总收率降低 10%左右。
[1]Adami R, Capua A D, Reverchon E. Supercritical Assisted Atomiz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curcumin-biopolymer microspheres[J]. Powder Technology, 2017, 305:455-461.
• 我们相信在生化分离技术的发展中,还会有更加简捷高效的方法出现,它促进生化物质成本的降低以及新的生化 物质的付诸应用为人类造福。
谢谢观看
[1]高灿,刘冬,申龙等.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法提取林可霉素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4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法萃取流程
分离提取工艺
树脂吸附法提取林可霉素
目前国内多采用丁醇或混合 醇提取。生产中存在以下问 题: (1)丁醇或混合醇提取过程中 易乳化,不易处理,给生产带 来不便。 (2) 蒸汽消耗大。 (3) 溶媒消耗大,生产成本高。
分离提取工艺
传统工艺
分离提取工艺
此法是最早的提取工艺,工序繁多,操作麻烦不易控制,提炼总收率在70%以下,B组分在3%左右。
[1]郑学丽.林可霉素提炼工艺进展[J].河北化工,2003
分离提取工艺
预处理
凝聚(酸化)
草酸凝聚沉降发酵液 其他絮凝剂选择
草酸是现在国内林肯霉素发酵液预处理常用的絮凝剂。具体方法为将 林可霉素发酵液用草酸酸化处理至pH2.5~3.5,然后间隔20 min,分 别加入净化剂黄血盐、硫酸锌,充分搅拌[1]
培养皿培养基培养
斜面培养基培养
母瓶
一级种子罐
二级种子罐
30℃培养6-7d
30℃培养48h
发酵罐 30℃培养48h
发酵完成 30℃培养8d
[1]钟益清.林可霉素中试发酵工艺的优化[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3 [2]李华,张立等.林可霉素发酵工艺优化降低B组分[J].山东化工,2016年第8期
03
林可霉素简介
生物活性及应用: 林可霉素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
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林可霉素一般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下,对高度 敏感细菌也具有杀菌作用。
盐酸林可霉素窄谱抗生素,作用与红霉素相似,对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好 作用,特别对厌气菌、金葡菌及肺炎球菌有高效。其作用机制和红霉素相 似,属抑菌剂。主要抑制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引 起的各种感染,如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蜂窝织炎、扁桃体炎、丹毒, 疖及泌尿系统感染等【2】。由于本品可进入骨组织中,和骨有特殊亲和 力,故特别适用于厌气菌引起的感染及金葡菌性骨髓炎。
形态特征:气生菌丝主要颜色为白色粉红色奶油色。孢子链 为直丝波曲形,含10~15个或更多的孢子,孢子表面光滑。而 营养菌丝则随培养基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颜色,一般为黄色黄 褐色。
发酵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
沙土管孢子
30℃培养6-7d
分离,稀释
斜面孢子
单孢子悬液
30℃培养6-7d
30℃培养48h
单菌落
[1]芦红代;超大网吸附树脂在林可霉素提取中的应用[J];医药工程设计;2002年04期 [2]宋玉忠;祝立新;牛金刚;杜占彬;武培;袁岗;潘建超;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降低林可霉素B组分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年07期 [3]周倜,亓平言,苗勇,苏玉山,仇涛;林可霉素提取过程生产现状和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9年02期 [4]屠万倩;李昌勤; 大孔吸附树脂在医药研究领域中应用的进展;《中医研究》;2006年04期
[1]高灿.林可霉素填料萃取塔工艺及膜萃取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14
萃取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法
支撑液膜(SLM)萃取传质过程不是 依靠将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液体中以 达到传质效果,而是原料相和萃取剂在 微孔膜两侧流动,萃取剂充满膜孔腔, 通过维持微孔膜两侧合适的压差保持液 膜的稳定,以实现萃取传质的过程。其 避免了传统萃取过程中萃取相和萃余相 分离困难、萃取过程易乳化、萃取相和 原料相密度差等问题。
[1]裴立忠. 盐酸林可霉素提取方法:, CN 105237593 A[P]. 2016.
[2]董明,邵琼芳,李静,曹露,高浩其. 林可霉素发酵液组合连续絮凝[J]. 化工学报,2006,(03):630-635.
[3]张云凤,路冬. 板框压滤机的使用和改造[J]. 山东机械,2005,(03):28-29+44. [4]颜景斌,黄伟,董玉乐. 珍珠岩助滤剂在林可霉素发酵液过滤中的应用[J]. 医药工程设计,2004,(04):1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