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新课堂——谈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改进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

初中历史改进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

初中历史改进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初中历史改进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1.情景教学: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采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方式进行。

2.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思考。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进行。

3.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4.实践性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考古发掘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情况,增强对历史的感受和认识。

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遗址等方式进行。

5.教师主导型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采用讲解、传授等方式进行。

以上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初中各个年级历史教学方法由于初中的历史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年龄和年级进行特定的教学方法。

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历史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基本的史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上,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历史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提升他们学习历史的深度和广度。

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由于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帮助他们为中考做好准备。

因此,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历史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帮助他们建立起完整的历史学习体系。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一些:1.讲解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们传授历史知识和技能,学生则处于倾听和接受的状态。

历史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

历史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

历史课堂教学改良的几点措施历史课堂教学改良的几点措施近两年来,随着高中历史老师远程培训的深化,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方案和历史课程标准,实在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进一步进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现提出以下几点改良课堂教学的措施。

一、科学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老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材观,具备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课程开发意识。

如今教材是一纲多本,老师应充分利用现成的教材资,在认真研究、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根底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可适当打破教材中单一目、课、单元、模块之间的界限,对教学内容作一定的调整。

老师应有意识、多方面地围绕课程内容,科学地把握教学模块、单元的内容框架,理清线索,增强历史的“通感”,有针对性地充实科学、典型、生动、详略得当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结合各类相关课程资,以实现课程的再开发。

老师要深化理解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与要求,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这是老师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

根底型课程的教学,除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资外,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以丰富、典型的史料(材料),通过归纳或演绎,使学生掌握根本观点和方法,逐步养成历史学习中史料、史实和史观的证据意识、逻辑意识和科学意识,有效进步教学质量。

二、改革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才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升学史才能的前提,是老师的重要责任。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承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要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最根底的.历史知识是学生学史才能形成和开展的基石。

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出发,适当而必要地传授历史知识。

同时,老师要充分重视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心感受和自我体验的客观影响,着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要创设时机,设置情景是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理论活动,通过自主搜集史料、提取信息、交流成果等理论活动,体验学习的过程。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的方法与途径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的方法与途径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的方法与途径历史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化素养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等因素,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常常遇到困难。

本文将探讨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的方法与途径,以期给教育者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之一。

而历史学科常常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对历史学习持消极态度。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1. 创设情境:通过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引入历史背景音乐或影像等手段,将学生置身于历史事件中,增强其沉浸感。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表、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呈现历史材料,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历史探究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探究历史问题,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的途径:1. 图书馆资源: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互联网上的电子图书都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地,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实践性认识。

3. 视听资料:收集历史纪录片、影视作品等视听资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背诵事实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1. 提问导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归纳和演绎能力。

3. 辩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辩论或讨论,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论证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历史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1.推行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展开学习与探究。

教师可以提供基本知识框架,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直观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

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开展历史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方,亲身感受历史文化。

通过实地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引入互动教学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互动方式,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互动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还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

5.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将历史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设计出题型有趣、答题形式多样的游戏形式。

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7.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和创新性发展,解决历史问题和挑战。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改进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问题导向教学、多媒体教学、实地体验、互动教学、游戏化教学、情感体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的有机组合,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历史课堂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堂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堂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口耳授受”,即“老师讲,学生听”。

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许多学生只习惯发挥大脑储存的功能,而不习惯发挥大脑的思维功能,整天读呀、记呀、背呀,不但学习负担很重,而且收效并不理想。

古今中外很多著名教育学家都想到了要改革这种不理想的教学方法,我国自古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

有一位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叫人发现真理。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也说过“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出结论的方法教人。

”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加精确:“教,是为了不教。

”这些至理名言都是强调要把“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这才是送给学生的最大收益。

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逐步深入贯彻落实,一些新的理念也随之诞生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

“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教学纲领。

那么,在历史课堂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变接受式为发现式――课前人人动手、动脑,收集历史资料人类文明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5000多年,但我们的历史课本叙述的只是几千年历史的一条主线,很多内容还是阶段性的、间断的。

因此要将历史课程演绎得生动,还必须依赖一定的历史资料信息的补充。

然而这些资料信息内容如果只是由老师搜集,再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就会出现学生被动接受,时间花得多效果却不好等弊端。

因此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网络提供的学习资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请学生到上述学习资源中心一起查找资料信息,并启发学生在检索、浏览、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

课前,我一般根据新课的内容设计好切入点、疑点、难点作为启发点,让学生查找资料,并带着新问题回到课堂。

上新课时把学生查找到的不同视角、不同背景、不同来源,但又与新课程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起点水平、兴趣相关的资料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既激活了课堂,又能让老师从“海选”的资料信息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有的放矢;既照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问题,又稿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活跃了课堂气氛。

对《历史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的修改

对《历史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的修改
2、传统学习方式无法充分发挥历史课的作用
3、是顺应新课改潮流的需要
4、是促进学生、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
1、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2要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向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2、历史知识要能学以致用,做到以史为鉴。
对问
题及
原因
的剖

1、现有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2、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1、历史课应发挥的作用
2、转变历史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历史课应发挥的作用:
1、传承文明
2、道德感化;形成民族认同意识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为国家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型人才
转变历史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1、是提高历史课地位的需要
原先
描述
修改
修改理由
希望
研究
和解
决的
教学
问题
历史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充分发挥历史的作用才能利国利民。
学生传统的学习历史方式,过于注重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更不能发挥历史课培养学生战略性眼光的作用。只有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方式,才能利国利民。
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去展望未来,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战略眼光,推动社会的发展。
下学期问题解决的磨课安排
3、以历史经验教训展望未来。
学生被动的听,缺少自己独立的思考,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被动接受到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Biblioteka 转变,老师可以给学生规范的学法指导。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随着21世纪新课改浪潮的掀起和新课标的重新修订,对于学生“如何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新课标中提出“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着改变原来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更多的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例如学生讲课、自学辅导、先学后教等方式。

在学习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讲课的方式:主讲人先让学生课下收集资料,组织教学过程中,分三组进行,第一组讲述张骞通西域的相关史实:包括张骞的简介,出使西域的目的、路线、艰难曲折的经历,和通西域的意义。

甚至把电视剧《大汉天子》中张骞通西域的一段视频也展现出来,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

第二组,介绍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路线和传递的技术与产品,把我们现在一些产品名字的由来介绍的也很详细,第三组介绍丝绸之路上的遗址和遗迹,包括大漠中驼铃声、神秘古楼兰的消失。

在全部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在组织、指导,放手给学生,学生给你的是不一样的天空。

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动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具体生动的历史史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的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

例如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

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利用歌曲视频《松花江上》导入新课,东北人民颠沛流离逃亡的凄惨画面,把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是什么事件导致了人们的逃亡?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

初一历史教学方法的改善与创新

初一历史教学方法的改善与创新

初一历史教学方法的改善与创新**初一历史教学方法的改善与创新**2023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初一历史教学方法也面临着必要的改善与创新。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它记录和研究人类历史的经验、故事和文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改进初一的历史教学方法呢?以下是几个建议。

一、创造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创造性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将教材所涉及到的历史名人、事件、文化、文物等,进行个性化、情景化的呈现。

比如,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和实物展示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深入感受历史的情境和文化价值。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入游戏元素,让历史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二、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教学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贯穿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促进历史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我们可以使用在线历史教育网站、微博、网课等网络资源,提供更多、更新、更丰富的历史知识。

还可以通过使用VR技术、影院和实际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能力。

三、创建新型的历史课堂和学习环境历史课堂可以借助教室设计、教学方式和工具的更新来实现创新和改进。

例如,用更人性化、便捷的课桌和椅子替代传统的单一式座椅;使用更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支持实时投屏、演示和讨论等互动教学方式,促进良好学习效果。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掌握知识,可以提供更多的在线学习资料和练习题,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而又互动的学习环境。

四、建设更好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的质量。

教师应该有持续学习的观念和意识,通过专业发展课程、工作坊、宣讲会、研讨会等多种渠道,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参加公共场合、展览活动和文化艺术之旅,增强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熟悉当代社会。

在改善和创新初一历史教学中,我相信创造性的思维、积极的教学态度、选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学习改进计划

历史学习改进计划

历史学习改进计划一、绪论历史学习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历史事件与文化。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变迁、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历史人物的智慧与勇气。

因此,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历史学习改进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运用历史思维。

二、历史学习现状分析1.历史学习存在的问题(1) 缺乏趣味性。

历史学习内容广泛,但多数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兴趣不大,觉得历史学习内容枯燥乏味。

(2) 缺乏深度。

历史学习重在记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但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影响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和思维的分析,导致历史学习缺乏深度。

(3) 学习方法不合理。

很多学生对于历史学习采取死记硬背、面向考试的学习方法,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历史学习的现状(1) 历史学科的地位和教学资源不足。

(2) 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历史知识储备不足。

(3) 平时课外历史学习积极性不高。

(4) 对于历史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三、历史学习改进计划1.提高历史学科的地位和教学资源(1) 增加历史学科的课时和知识要求。

(2) 指定专门的历史教材和教学资源。

(3) 加强历史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历史教学水平。

2.改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历史知识储备(1) 增设历史学习任务和作业量,考核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历史课程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开设历史学习小组和辅导课程。

(4) 人性化评价历史学习达成度。

3.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1) 制定丰富多彩的历史学习内容(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学习历史,如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历史博物馆等。

(3) 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和历史文化活动。

(4)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科研活动。

4.加强课外历史学习,增加学生历史学习外延(1)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外历史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新课标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新课标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背景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效果和兴趣。

改进措施以下是我们提出的几项改进措施:1. 强化思维导图:通过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知识框架,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

2.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和生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研究的积极性。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研究交流和合作。

4.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热点: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和国际的历史热点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5. 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历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他们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对策为了有效实施这些改进措施,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加强自身历史知识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

可以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 优化教学资源: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图书馆藏书等,为历史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学校可以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

3.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他们了解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提供积极的研究环境和支持。

4. 评估与反馈: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面谈,了解他们的研究需求和兴趣,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结论通过采取这些改进措施和对策,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在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在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传: 刘永红更新时间:2013-1-17 9:05:15中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期、转型期,能力要求急剧攀升、理性思维显著增强,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其全面发展。

但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信息交流呈单向传输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进程都由教师决定,学生的任务就是彻底的应试和接受评定;教学基本上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教师关注不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查,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创新意识不足,很少对现实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思维一般是从对知识的质疑问难开始的,即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

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要思维的愿望,使学生能自主地创设问题情境,由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

新课标把学习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重视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其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学生真正成为自身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发现者和传输者。

因此历史教师应从只重视知识结论让学生去记忆“标准答案”向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转变,为学生创设观察、发现和交流知识的机会,促进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启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

下面浅谈我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些做法与体会,请多指教。

1、通过范例教学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初步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作者:苏琴华来源:《文理导航》2010年第31期随着新一轮课程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教育功能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我教你学——教师主体模式”转向“你学我导——学生主体模式”。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本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了如下尝试: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应遵循的原则1课堂教学要精0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

只有教师合理安排好教学环节。

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

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明确的方向性,通过思考、讨论这些问题,让学生由被动听课变成主动探索,形成一定的思维力和创造性,才会保证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之,如果放任自流。

让学生进行盲人摸象式的探索,只能事倍功半。

例如。

在讲完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时,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投影了这样一道问答题。

司马迁说孔子学说“迂远而阔于事情”。

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独尊儒术”的建议。

分析说明儒学在战国、秦、汉时期地位不同的原因。

问题摆出来以后,第一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5分钟。

第二步,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由组长做好记录,并进行归纳,时间约为10分钟。

第三步,请各小组的代表总结发言。

学生A:儒家提出的“仁政”在战国时期不可能实现。

学生B:秦朝的时候,儒生攻击郡县制,以古非今,它不能为封建统治服务,所以遭到压制。

学生c:汉武帝的时候,董仲舒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儒家学说增添了君权神授,提出了大一统,为政治上统一提供了思想统一的方案,因此才获得独尊的地位。

……第四步,教师综合各小组的意见,进行适当的评价,并进行解答。

在这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方法是进行思考、探索、发现的工具。

学生运用这些工具去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将知识逐渐转化为能力。

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作者:唐会军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7期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

历史教师应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本人就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谈如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新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是主动探究式学习的前提。

新教材,形式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文字优美生动。

翻看每课书,首先进入学生眼帘的是导入框。

它以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有趣的传说、诗歌、文物、名胜古迹、精美的图画等开篇,然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如讲“春秋战国的纷争”时,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

再如,用昭君墓前董必武所写诗句导入“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课,等等。

这种丰富多样的导入框,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入框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兴味盎然进入正文的学习。

新教材在课文内容上插入了大量生动的故事,并注重对历史过程的生动叙述。

尤其是课文中的阅读文字,更注意叙述生动的史实。

文字的表述上且浅显、生动活泼。

如,讲推恩令,新教材正文里没出现“推恩令”这个较难理解的概念,而是用生动的史实进行了叙述。

另外新教材还配有大量的图片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在每课的“动脑筋”以及“探究和活动”课里安排的也都是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和实践活动。

包括自由阅读卡中的内容也安排了许多引发学生兴趣的历史知识。

新教材所具有的这些趣味性和生动性的内容必将引起学生们对历史产生极大的兴趣,乐于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初二历史课程改进建议

初二历史课程改进建议

初二历史课程改进建议在当今社会中,历史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初二历史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提升。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改善初二历史课程,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1. 深化课程内容历史课程应该注重内容的深化和拓展,而非简单的记忆和背诵。

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有趣的故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地传达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历史是一个综合性和交叉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跨学科的教学。

例如,通过地理知识来解释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通过文学作品来了解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等等。

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引入互动教学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可以引入互动教学的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等。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观点,并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

而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增加历史事件的亲和力。

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历史课程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实地了解历史文化。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遗迹,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纪录片等。

通过实地参观,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历史遗迹,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观看历史题材的影片,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从而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历史思维历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因此,历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

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进

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进

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进在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进,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将历史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历史变得有趣且有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历史研究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多样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如图书、电子资料、影视作品、实物文物等,并将其巧妙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可以使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音频和视频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的魅力。

三、启发式探究教学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启发式探究教学则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研究等方式主动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四、合作学习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和互助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五、评价方式的创新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注重考试分数和书面作业,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创新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口头演讲、项目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引言历史教学在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历史意识。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过于侧重于背诵和记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度不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1. 多媒体辅助教学传统的历史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收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电子课件、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历史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

此外,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工具进行历史研究和学习,提高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历史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调查,并编写报告或展示结果。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来获得知识。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发展与内地地区有所不同?”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历史资料、访谈当地居民等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化学习的实施。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更高层次的历史材料和问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个性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结论通过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措施,可以有效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这些措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我的历史新课堂——谈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的历史新课堂——谈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的历史新课堂——谈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希望能给各位同仁们一定的借鉴。

因本人教学水平有限,又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第一部分:我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先学后交”的特点,我的课堂分成预习、展示反馈两种相连的课堂教学类型。

每一种课堂教学类型又分成几个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学科特点,尽量用历史成语给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命名,预习课分“知己知彼”、“卧薪尝胆”、“同舟共济”三个环节,展示反馈课分“问鼎中原”、“谁主沉浮”、“百家争鸣”(或“八仙过海”)、“史海泛舟”、“一鸣惊人”几个环节。

(一)预习课其环节包括三个:1、知己知彼。

这是预习课的第一个环节,时间在5分钟左右。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目的是为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打下基础,这也是借鉴了目标教学的突出优点。

在自主探究课文前先认识学习目标,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卧薪尝胆。

这是预习课的主体环节,其主要形式是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实现初步达标。

时间在30分钟左右。

通过学生认真细致地结合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形成学生个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握知识的过程。

这一环节是下节展示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学生刻苦求知的过程。

学生要知道,只有卧薪尝胆,才能成就大业,体验成功。

3、同舟共济。

从名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时间安排在10分钟左右。

这一环节的合作,是学习小组内的合作,相对于下节展示反馈课中的“谁主沉浮”环节的合作来说,是课堂教学中的小合作。

在这一环节中,小组内部成员间展开讨论与讲解,解决小组成员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说这也是一个优生给中等生和后进生开小灶的过程。

同时,这一环节小组还有一项任务,就是结合教师分工的目题,提出一到两个问题,为下一节的展示反馈做好准备。

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组合作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要注意不要过分脱离课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历史新课堂
——谈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希望能给各位同仁们一定的借鉴。

因本人教学水平有限,又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第一部分:我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先学后交”的特点,我的课堂分成预习、展示反馈两种相连的课堂教学类型。

每一种课堂教学类型又分成几个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学科特点,尽量用历史成语给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命名,预习课分“知己知彼”、“卧薪尝胆”、“同舟共济”三个环节,展示反馈课分“问鼎中原”、“谁主沉浮”、“百家争鸣”(或“八仙过海”)、“史海泛舟”、“一鸣惊人”几个环节。

(一)预习课
其环节包括三个:
1、知己知彼。

这是预习课的第一个环节,时间在5分钟左右。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目的是为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打下基础,这也是借鉴了目标教学的突出优点。

在自主探究课文前先认识学习目标,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卧薪尝胆。

这是预习课的主体环节,其主要形式是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实现初步达标。

时间在30分钟左右。

通过学生认真细致地结合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形成学生个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握知识的过程。

这一环节是下节展示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学生刻苦求知的过程。

学生要知道,只有卧薪尝胆,才能成就大业,体验成功。

3、同舟共济。

从名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时间安排在10分钟左右。

这一环节的合作,是学习小组内的合作,相对于下节展示反馈课中的“谁主沉浮”环节的合作来说,是课堂教学中的小合作。

在这一环节中,小组内部成员间展开讨论与讲解,解决小组成员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说这也是一个优生给中等生和后
进生开小灶的过程。

同时,这一环节小组还有一项任务,就是结合教师分工的目题,提出一到两个问题,为下一节的展示反馈做好准备。

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组合作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要注意不要过分脱离课本。

小组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要制定出答案(可以是开放性的、不唯一的答案)。

(二)展示反馈课
展示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因此,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把杜郎口教学中的展示反馈两个环节合而为一,成为一种课堂类型。

其主要环节包括:
1、问鼎中原。

各小组派同学到黑板上书写本小组在预习课中提出的问题,提出的问题由其他小组讨论、分析,加以解决。

这又是一个小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过程,是一个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互帮互助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反馈学习效果的过程。

时间在5分钟左右。

2、谁主沉浮。

这是每个小组派出主持人到黑板前主持所写问题、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抢答的竞答过程。

主持人本着举手多的小组先回答、尽量提问后进生的原则进行提问,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抢答。

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引导同学们鼓掌进行鼓励,对回答不正确的或不完整的同学引导其他同学进行重答或补充。

由此可见,这既是一个展示反馈的过程,又是一个组组之间、生生之间“大合作”的学习过程。

时间在20分钟左右。

3、百家争鸣或八仙过海。

百家争鸣,是指由教师设计开放式讨论题,如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探讨历史意义或影响、归纳同类知识或规律等等,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归纳并回答。

在不需要教师设置讨论题的课堂上,也可设置成八仙过海环节,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部分竞答题,掀起抢答的热潮。

这是一个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的过程,时间在10分钟左右。

4、史海泛舟。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有必要向学生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史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这一环节是充分发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作用的过程,时间在5-10分钟。

5、一鸣惊人。

这是一个由课内学习向课外探究延伸的过程。

教师可以设计动态作业,如利用所学知识办一期手抄报,写一篇历史论文、学习心得,制作历史大事年表、简略历史地图,进行社会调查,网上搜索资料等等,鼓励学生课下探究,对课堂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和拓展、升华。

第二部分: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抓好课堂纪律呢?
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如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积极展示是一个重大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我一方面向学生讲述“卧薪尝胆”“问鼎中原”“谁主沉浮”“一鸣惊人”等成语的渊源,鼓励学生敢于展示,勇于争霸,体验成功,积极参与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激励评价机制:我们把每个小组在展示反馈课上的回答情况量化计分,回答一次正确且完整计10分,不完整计5分,补充一次正确计5分,回答不正确不计分,综合一节课的小组得分作为小组每个成员的得分,计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和回答问题、把握知识。

因为计分针对的是每个小组而非个体成员,在“谁主沉浮”环节主持人又是本着举手多的小组先回答、尽量提问后进生的原则,必然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在小组中,优秀生积极帮助和督促中等生、后进生学习,同时监督后进生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积极回答,参与教学,这就解决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与学生纪律难以维持的矛盾,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

2、如何综合利用好预习、展示、反馈环节并保证教学进度呢?
有不少老师在进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利用的过程中感觉到,预习、展示、反馈环节的利用,会延长自己的教学时间,会影响到教学进度。

其实这种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杜郎口教学“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要求,把同一类型或一个单元的二至三课放在一起,再按预习、展示反馈环节分成二到三课时进行教学,这种做法,在不增加教学总体时间的情况下完成了“大容量”的内容教学,从而保证了教学的进度。

3、如何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同时,继续有效发挥老师的导学作用
呢?
有的人认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老师的导学作用就会一步步被削弱,发展下去就会被取缔了。

事实上,“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更需要教师的导学:整个课堂的宏观调控需要教师来把握,才能实现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环环相扣;另外,“知己知彼”环节中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点的展示,都必须由教师来精心研究和落实;展示反馈课上“百家争鸣”(或“八仙过海”)“一鸣惊人”环节中题目的设置,“史海泛舟”环节中史料的补充,都需要教师来策划和展示;“问鼎中原”“谁主沉浮”环节中学生问题的设计、学生回答的准度,难免出现一些偏差,这也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纠正和补充。

由此可见,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了。

只有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正确引导、适度调控,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保证课堂实效。

4、另外,加强对导学案的研究和利用,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导学案是教师教案和学生学案的有机结合,良好导学案的运用,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历史科导学案的编写,一般分为六个板块:学习目标、知识梳理、问题探究、能力拓展、巩固练习、课后作业。

其作用表现在:学习目标对应我课堂中的知彼知己环节,用于学生认知目标;知识梳理对应卧薪尝胆环节,用于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探究对应同舟共济、问鼎中原、谁主沉浮环节,用于学生、师生合作探究,并对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进行反馈矫正;能力拓展对应史海泛舟环节(在补充史料的同时可设置拓展能力的一至两个问题),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巩固练习对应百家争鸣(八仙过海)环节,用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巩固和升华;课后作业对应一鸣惊人环节,用于设置课外延伸题目。

可见,导学案的精心编制,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现,它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有效法宝。

导学案的使用,有力地指导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教师各种教学资源的展示,从而有助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节省了教学的时间,保证了教学进度。

同时,导学案环环相扣,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干,积极参与教学,保证了课堂教学井然有序,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采取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生生、组生、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更加红火地开展起来,学生之间形成了竞争与合作并存,自主与互助同现的良好局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学习效果非常明显,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在不久前的学生调查中发现,近半数的学生把历史科作为最喜欢的科目,大多数的原后进生对历史课充满了热情,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

“历史课真是太有意思了”“没想到学好历史竟是如此的简单”,不少同学这样认为。

反过来,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进一步促进了中等生和优秀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