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重点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测量

第一章

1.大地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a.为地形测图和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

b.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其他科学问题提供资料;

c.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需要提供保障。

2.工程控制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a.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

b.建立服务于施工放样的施工控制网;

c.建立服务于变形监测的变形控制网。

3.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统称为专用控制网。

4.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法、边角同测法。

5.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第二章

6.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a.分级布设,逐级控制;

b.具有足够的精度;

c.保证必要的密度;

d.应有统一的布网方案、精度指标和作业规格。

7.国家三角网:我国现有的国家平面控制网包括新型的国家卫星大地测量网和传统的用三角测量及天文测量法建立的国家天文大地网,简称国家三角网。

8.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控制点按精度分类有三个层次:

a.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中的连续运行基准站,其坐标精度为毫米级。

b.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除CORS站外的所有站,地心坐标的精度平均优于±3cm。

c.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天文大地网成果,地心坐标的精度平均优于±10cm。

9.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a.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b.要有足够的精度;

c.要有足够的密度;

d.要有统一的规格。

10.工程三角网具有如下特点:

a.各等级三角网平均边长较相应等级的国家网边长显著缩短;

b.三角网的等级较多;

c.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

d.三四等三角网起算边相对中误差,按首级网和加密网分别对待。

11.技术设计书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作业目的和任务范围;

b.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c.测区已有的测量成果及精度分析;

d.测区实地调查和踏勘的结果——一般应写出测区调查报告;

e.最佳布网方案的论证;

f.图上设计结果及其有关图表;

g.技术补充规定;

h.业务技术领导部门的批示及审核意见。

12.技术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a.对点位的要求;

b.收集、分析研究资料;

c.测区调查与踏勘;

d.图上设计和最佳布网方案的论证与评估;

e.编写技术设计书(或文字材料);

f.上交资料。

13.精度估算与平差后的精度计算的不同点在于:平差采用实际观测值,并用平差算得的验后单位权中误差计算精度;而设计网的精度估算则是采用模拟观测值和观测值的先验中误差来估算网中推算元素的精度。

14.导线点纵横向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的概念(p24)。

15.平面控制网的点位应满足的要求和需要(p30理解)

点位应选在展望良好、易于扩展和土质坚实的地点,便于寻找、造标埋石和观测,并能长期保存。城市里也可以将点选在坚固稳定的建筑物顶面上。点位应便于进一步加密低等点。测距边点位的选择应考虑电磁波测距的需要。点位应能避开变电站、电台、微波站等强电磁场的干扰,离高压输电线也应有不小于20m的距离。电位的选择应考虑使测线沿途气象环境大致相同,以使测线两端采集的气象元素值能代表整个测线上的气象值,保证电磁波测距的精度。测线不宜通过烟囱、散热塔、高温厂房等发热体的上空,也应尽量避免在湖泊、河流、沟谷的上空通过。

16.地球弯曲差(p30)

17.大气垂直折光差(p32)

18.测量觇标的类型:寻常标、双锥标、墩标。

第三章

19.全站仪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a.在地形测量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控制测量;

b.在施工放样测量中,可以将设计好的管线、道路、工程建筑的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实现三维坐标快速施工放样;

c.在变形观测中,可以对建筑(构筑)物的变形、地质灾害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d.在控制测量中,导线测量、前方交会、后方交会等程序功能操作简单、速度快、精度高,其他程序测量

功能方便、实用且应用广泛;

e.在同一个测站点,可以完成全部测量的基本内容,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差测量,实现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f.通过传输设备,可以将全站仪与计算机、绘图机相连,形成内外一体的测绘系统,从而大大提高地形图测绘的质量和效率。

20.全站仪的外观结构:全站仪上部能水平旋转的部分称照准部,下边不能转动的部分称基座。照准部主要包括望远镜和电磁波测距构件、垂直度盘、两边的显示屏和键盘面板、微动螺旋以及内部的微处理器等。基座主要包括水平度盘和脚螺旋等。(p38)

21.从总体上看,全站仪的功能结构又可分为两部分:

a.测量专用器件。主要有电子测角系统、电子测距系统、数据存储系统、自动补偿设备等。

b.测量过程的控制器件和软件。主要有用于有序地实现各项测量功能的微处理系统和程序软件。

22.水平角(p41)

23.垂直角(p42)

24.垂直度盘指标差(p53)

定义:

公式:盘左——a=90-l=90-l+i

盘右——a=r-270=r-270-i

盘左盘右垂直平均值——a=(r-180-l)/2.

25.观测中2c值的计算及其作用(p55)

26.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p60)

27.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脉冲式测距仪、相位式测距仪。

第四章

28.水平角观测操作的基本规则:

a.一测回中不得变动望远镜焦距。避免因调焦透镜移动不正确而引起视准轴变化。

b.在各测回中,应将起始方向的读数均匀分配在度盘和测微盘上。这是为了消除或减弱度盘、测微盘分划误差的影响。

c.上下半测回间纵转望远镜,使一测回的观测在盘左和盘右进行。一般上半测回在盘左位置进行,下半测回在盘右位置进行。作用在于消除视准轴误差及水平轴倾斜误差的影响,并可获得两倍照准差的数值,借以判断观测质量。

d.下半测回与上半测回照准目标的顺序相反,并保持对每一观测目标的操作时间大致相等。其作用在于减弱觇标内架或脚架扭转的影响以及视准轴随时间、温度变化的影响等。

e.半测回中照准部的旋转方向应保持不变。这样可以减弱度盘带动和空隙带动的误差影响。若照准部已转过所照准的目标,就应按转动方向再转一周,重新照准,不得反方向转动照准部。因此,在上下半测回观测之前,照准部要按将要转动的方向先转1~2周。

f.测微螺旋、微动螺旋的最后操作应一律“旋进”,并使用其中间部位,以消除或减弱螺旋的隙动差影响。

g.观测中,照准部水准器的气泡偏离中央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格数。其作用在于减弱垂直轴倾斜误差的影响。

29.什么是方向观测法(p111)

30.方向观测法各测回零方向度盘位置计算公式(p112)

31.一测回操作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