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战国策目录序》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书序战国策目录序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高中语文书序战国策目录序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高中语文书序战国策目录序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战国策目录序[宋]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

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

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其说既美矣。

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

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

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二子之道,如是而已。

盖法者所以............,.不可不一....,此理之...,.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适变也不易.者也。

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

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

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

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PPT课件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PPT课件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1、人物形象塑造上,描写了一系列的“士”的形象。
2、语言艺术上,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3、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典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
4、大量运用对偶排比,增强文章气势,长于铺张渲染。
2021
2
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王翦( jiǎn) 虏赵王( lǔ ) 谒见( yè )
名作动 给
名作状
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声调激愤 七音之一 ,羽调
登车
终已不顾。
分析第二部分
始终没有回头
形作名,厚礼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到达
礼品
赠送
官名,管车马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

确实,实在 通“震”,害怕
起兵
代词,指匕首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
在这时 预先寻求
衣缕
取得
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
差使,派遣
浸湿
立刻 wéi动词,打点
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

秦武阳为副。
2021
13
第一部分文本分析
1、第一段中哪几个词集中交待了燕国所面临的 严峻形势,有什么好处?
夏无且(jū)被八创( chuāng ) 箕踞( jī ju )
目眩(xuàn)
2021
3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秦王嬴政派大将 王翦攻赵,杀赵葱,克邯郸,虏赵王迁。王翦随即奉 命率兵驻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准备向燕国进攻。 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事实 是:“燕弱小,数困于兵,今举国不足以当秦。” (《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这时好象热锅上的 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 这种恐怖政策。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五 第17课 战国策目录序(自读课)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五 第17课 战国策目录序(自读课)

2.作者为什么拿孔、孟和刘向对比?
明确:孔、孟也生于策士活动的时代,“旧法已亡,旧俗已 熄久矣”,他们能明先王之道,不用谋诈,可见战国策士未必是 “不得不然”。作者用封建社会供奉的楷模来驳斥刘向的“不得 不然”论,极具说服力。 刘向乃西汉通儒, 也是信奉孔孟之道的, 用孔孟与刘向对比, 更能看出其“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的弱点。
形容词,明白、清楚 动词,说明
超过,强过 ①有得焉,而不胜 其失也 . 能够担当或承受 桮杓《鸿门宴》 ②沛公不胜 . ③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尽、完 . 7.胜 ,非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 ④是故百战百胜 . 动词,胜利 状《岳阳楼记》 形容词,优美的 ⑤予观夫巴陵胜 .
助读新课起航 专 题 五
资料助读 课文对译
第 1 7 课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重点探究 感悟提升
第 17 课
战国策目录序(自读课)
走近作者 曾巩(见《越州赵公救灾记》)
相关背景 《战国策》 ,是记载战国时代策士言论、活动的一部书,经 西汉经学家刘向整理校勘,编为三十三篇,分十二国编记,即西 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反映 了一些纵横家的思想。 曾巩于嘉祐五年(1060)经欧阳修举荐充馆职,编校史馆书籍。 《战国策》传至宋代, 已有缺佚,曾巩予以修补校订, 并写了 《战 国策目录序》 ,今本《战国策》即是曾巩的修补本。
将明其说于天下 . ①固 ②固 不可得而废也 . 3.固 陋,不知忌讳 ③鄙人固 . ④兵劲城固 .
坚持,坚决 本来 本来 坚固
法度 ①修 动词,修正 . 岳阳楼《岳阳楼记》 动词,修建 . ②乃重修 ③孙子膑脚,《兵法》修 列《报任安书》 . 著述,编著 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修④严大国之威以修 . 动词,增进 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邹忌修 . 形容词,高 尾,青项金翅《促织》 形容词,长 ⑥巨身修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战国策目录序》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战国策目录序》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战国策目录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力倡“仁政”“礼治”,反对论诈之行的儒家思想。

2、学习作者谴词委婉、娓娓而谈、以理服人的“论风”。

3、学习本文正面与反面相结合增强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力倡“仁政”“礼治”,反对论诈之行的儒家思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谴词委婉、娓娓而谈、以理服人的“论风”。

教学进程:(一课时)一、题解曾巩(1019-1083),字子固。

南丰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幼年聪慧,十二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

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

他在任地方官时,总是以“仁”为怀,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慢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二、自学导读(一)、疏通文句1、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2、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不可为哉?3、能勿苟而已矣。

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4、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5、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

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二)、理清思路全文分七个自然段一、简言全部校勘经过。

二、指出刘向持论之误。

三、以孔孟二人为例,否定刘向的“不得不然”说。

高中语文苏教选读:《教战守策》课件(共36张PPT)

高中语文苏教选读:《教战守策》课件(共36张PPT)

惟:只是 豢:安养
销耗钝眊:(心智)被消磨而 迟钝昏聩
心勇气,销耗钝眊, • 痿蹶:腿脚麻痹
痿蹶而不复振。是以 • 是以:因此 区区:小小
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 之,四方之民,兽奔

乘:趁机
鸟窜,乞为囚虏之不 • 兽、鸟:名作状,像鸟兽一样
暇,天下分裂,而唐 • 乞:求 不暇:来不及
室固以微矣。
• 固:当然 以:因此
因暑此不寒能暑够不给能他给们他造们成的病造害成。危害。
今王公贵人,处 • 出:出门 舆:车
于重屋之下,出则乘 •• 风、现雨在:王名公作贵动人,住刮在风高下大雨深
舆,风则袭裘,雨则 御盖。凡所以虑患之
• 邃刮袭的风裘房就:屋如穿里穿皮,皮衣衣出,门下就雨坐车就子打,着 • 伞凡,:凡凡是是用来所预以防:疾用患来的工具
教备之。以秋进冬退农坐闲的作时之候方,:召 介驻们集 用 立 的宾扎人 前 听的后营民 进 觉方置作打 、 和法。的猎 后 视教方用来退觉他教、们习法进练跪惯,教军军下使于导退事、他钟他兵起们鼓,、
其心志安于斩刈杀 伐之际而不慑。是 以虽有盗贼之变,
• 习旗:帜习的惯号令而不迷乱,使 • 斩他 的刈们 情:的 形斩心 而杀理 不适致应恐攻惧打。杀因戮此
具,莫不备至。畏之 •无虑不患应之有具尽:有预;防畏灾惧祸风的雨器寒具暑
太甚,而养之太过, •有备些至太:严应重有了尽,有保养自己的身
• 患:现祸在患人民的祸患究果竟在:哪究里竟呢?在于只
• 安知在道安:乐在却安不,知道在危哪难里,能享受安逸却不
• •
安逸能 是 以::后劳 将累 来就安安吃会有逸逸无苦看出法。的挽这救。种现的祸危劳在危患::险不现辛危了在给。看它劳险不想,出办吃来法苦,,但那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书序 战国策目录序课件PPT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书序  战国策目录序课件PPT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 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 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 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 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 固不可得而废也。”
孔孟所处的时代,离西周初年已经几百年,文王武王用过的法 令制度已经散失,原先传承的风俗薪火已经熄灭很久了。这二人竟 特别阐发先王的治国体系,告诉我们(仁义)是不可变更的,哪里是要 迫使天子及其后人做不能做的事呢?也不过是要根据他们遇到的时 代特点以及与以前不同的情形,来制定当代的法令制度,使之不违 背先王的旨意罢了。
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案】 D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 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B.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 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C.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 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D.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 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 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 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 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 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 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 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高中语文《教战守策》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教战守策》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2.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 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3.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 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4.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
ppt课件
背景
北宋中叶以后,辽和西夏 成为宋朝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 随时可能发动侵扰。但北宋统 治者却依旧是醉生梦死、歌舞 升平。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②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③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⑤沛公安在? 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 ⑧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⑨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ppt课件
提出论点:
ppt课件
解决问题——
使 “士大夫尊崇武勇、讲习兵法” ; 教“庶人之在官者以行阵之节”; 授“役民之司盗者以击刺之术”。
真正的“安民” 折骄气,增强战斗力
ppt课件
这篇奏议的主要主张是教民习武, 以备外患,作者针对北宋存在严重外 患而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 劳”这一情况提出的。
ppt课件
ppt课件
“教民战守”
“使” 士大夫 “教” 庶人之在官者 “授” 役民之司盗者
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以行阵之节 以击刺之术
有胜负,有赏罚
ppt课件
提出问题— 第一段(表明观点)
ppt课件
分析问题——
兵不可去(昔者先王/今之迂儒;安史之乱) 不可养之太过(天下之势,譬如一身) 战不能免(四方有事,西北二虏:有限-无厌)
苏轼
ppt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对策类文体的主要特点。

《战国策目录序》课件

《战国策目录序》课件

• 1、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 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 • 2、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 能行,不得不然。 • 3、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 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 • 4、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 5、其为世之大(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年6),原名 更生,字子政,西汉楚国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祖籍秦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 县),汉朝宗室,先祖为丰县刘邦异母弟 刘交。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 学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 《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 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 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接受了欧阳修在 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古文理论方面主 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 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 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曾巩为 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 • 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 一揖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 • 他的议论性散文特点是:剖析微言,阐明 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 《唐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战国策目 录序》论辩人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 推崇。 • 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 和《隆平集》传世。
曾巩
•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 (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 政治家。 •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 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 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 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 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 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 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 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 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 为“文定”。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5.﹡战国策目录序 (共31张PPT)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5.﹡战国策目录序 (共31张PPT)

二、文化常识 记载策士游说活动的史书——《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不明,最后 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战国策》记载了战国初 年至秦灭六国约240年的历史。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结 构,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 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
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宋时已有缺失, 由曾巩作了订补。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战国策PPT

战国策PPT

7.《世說新語·方正》:“孔君平疾篤,庾 司空為會稽,省之,相問訊甚至。” (“甚至”指十分周到,與現代漢語的意 思不同。) 四 古漢語中的複音詞 古漢語中的複音詞大多是雙音節的,可以分 為兩類:單純詞和合成詞。合成詞又可以 分為複合詞和派生詞。
1.派生詞 由詞根和詞綴合成的詞叫派生詞。詞綴可以 分為兩類:詞頭和詞尾。 詞頭: 名詞前加“有”,如“有苗不服”,“有夏 多罪”。 代詞和名詞前綴“阿”,源於漢代,流行至 今。如“上堂拜阿母”(《孔雀東南 飛》),“適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漢樂府· 十五從軍行》)。
擅國:專國政。 制:掌握,控制。 威:權力。 能在國內獨斷專行,不受牽制,才算是王; 能決定安排國家的利害,才算是王;能掌 握全國生殺予奪的大權,才算是王。 擊斷:決斷,拿主意,做決定。 備:齊全。 現在太后獨斷專行,不顧一切;穰侯派遣使 者,不請示匯報;涇陽君、華陽君拿主意、 做決定,肆無忌憚。四貴橫行,而國家不 遭受危害的,從來不曾有過。
二 古漢語辭彙的構成 以重要性劃分:基本詞 一般詞 以應用率劃分:常用詞 非常用詞 以音節劃分:單音詞 複音詞 以詞義的多寡分:單義詞 多義詞 以詞的來源分:本族詞 外來語詞 以語素劃分:單純詞 合成詞 以功能劃分:實詞 虛詞
三、古漢語中的單音節詞的優勢地位 首先應當注意的是,閱讀古書的時候, 不要把兩個單音詞的組合誤認為是一個雙 音詞。如: 1.《左傳·成公三年》:“於是荀首佐中 軍矣,故楚人許之。”(“於是”是在這個 時候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的連詞“於是” 不一樣。 2.《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 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妻子”指妻子 兒女。)
日:時間名詞做狀語。每日,天天。 請:謁見,拜見。 已:完畢,結束。指義渠西戎國被滅。 乃:副詞,才。 躬:自身,本人。 竊:副詞,表示自謙。 閔然:糊塗。 不敏:古人自謙之詞。等於說“不才”。 見者:指看到秦王以賓主之禮會見范雎的人。

战国策ppt

战国策ppt


《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 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 唐· 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頁:顔、顛、題、領、項、頗、頓、須、頌
曆-歷
曆:曆数,日曆;
歷:经歷。
前者间或可写作“歷”,但后者一般不用 “曆”。
薊丘之植,植于汶皇。
《史记· 乐毅列传》
:蓟丘之植,植於汶篁。
《集解》:徐广曰:“竹田曰篁。谓燕之疆
界移于齐之汶水。”
《索隐》:蓟丘,燕所都之地也。言燕之蓟
丘所植,皆植齐王汶上之竹也。徐注非也。
薊丘之植,植于汶皇。
《墨子· 三辩》: 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 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缶之乐。 《庄子· 秋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秦策一》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黄金百镒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 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 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 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 刺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 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 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
假-借-伪
上古汉语“借用”这个概念,多用“假”,
少用“借”,中古以后才多用“借”。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 僖五)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

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

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二子之道如是而已。

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

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

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

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

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

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

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

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

编校史馆书籍臣曾巩序。

[作者介绍]曾巩,北宋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秦(战国策)ppt课件

苏秦(战国策)ppt课件
25
原文:苏秦谓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 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 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 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 相之尊者乎?”
26
译文: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 把我当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全都是我苏秦 不好啊。” ”于是,当天晚上取出藏书,摆开几十 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 选择自己熟悉的来研究。读书想睡觉时,就拿锥子 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哪有说服国 王却不能让国王拿出金玉和锦绣衣服来、取得公卿 宰相尊位的人呢?”
16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南北为纵,
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南联楚 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 略的国际战略。此战略核心人物就是苏秦。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东西为横,
曾是齐、秦两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继而兼并其 他弱国的国际战略。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 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吞并六国的谋略。此战略核心 人物是张仪。
四类为食客,包括 鸡鸣、狗盗、任侠(恶 霸)、奸人、罪犯、赌 徒、屠夫、刺客等等无 赖凶人,如 “以三寸之 舌,强于百万之师”的 毛遂,帮助信陵君“窃 符救赵”成功的侯嬴、 朱亥,还有《战国策》 中可歌可泣的荆轲等。
12
13
超 强 “ 毛 遂 自 荐 ”
14
2、春秋战国形势
15
战 国 文 化 圈
己人生目标的必需。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室,三 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心雕龙》
39
㈡语言纵横捭阖,文采裴然
纵横家游说诸侯,目的是要打动诸侯,采纳自己的 建议,从而一夜成名,功名富贵双收。这就必须要有滔 滔不绝的口才和华丽辉辩的言辞,不仅说得透彻,入木 三分,而且要说得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诸侯喜欢听。

战国策- 选修课件

战国策- 选修课件

2019/8/16
21
多元价值
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呈多元价值观: ①儒家孟子: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②道家庄子:顺应自然,逍遥无为。 ③法家韩非:事因于世,备适于事。 ④杨朱为我,墨翟兼爱,无君无父。
2019/8/16
22
三类士人
《战国策》描述和欣赏的三类士人: ①纵横策士:屈首受书,以取尊荣。 ②高行义士:排难解纷,不求回报。 ③刺客勇士: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2019/8/16
10
刘向整理
西汉晚期刘向奉诏校阅群书,将所见之 《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 《修书》等重新编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编订为33篇,497章, 编次为东周、西周、秦、 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 国策。战国纵横家书搜集并非全部。
2019/8/16
11
2019/8/16
39
不慕富贵
闻君子之言,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 许以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晚食当肉,安步当车,无罪当贵,清静自虞。 知足长乐,返璞归真,形神既全,终身不辱。
2019/8/16
40
儒道兼济
不守礼节:斶前王前 不绝尘缘:劝说齐王 不畏权势:教训左右 不慕富贵:拒为王师 不矜功伐:以贱为本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战 国早期卫国人。依靠秦孝公实行变 法,执政二十余年。孝公死后遭受 贵族报复,被车裂而死。
5
变法革新
公元前382年 公元前356年 公元前386年 公元前379年 公元前403年 公元前376年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齐国田氏列侯 齐国田氏代姜 晋国三家为侯 晋国三家分晋
黄雀:俯啄白粒,仰栖茂树;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 公子王孙,挟弹摄丸,加己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第五专题 第17课 战国策目录序

第五专题  第17课 战国策目录序

第17课战国策目录序1.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2.墨子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藏书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

曾习儒学,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

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现存《墨子》53篇,记载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言行。

这是曾巩校勘整理《战国策》后,为书作的目录序。

整篇序言是围绕对刘向说法的批驳而展开的。

序文摆出刘向的论点后,就正面阐述儒家先王之道不可变,只能以道为本、以法适变的道理。

并赞扬孔、孟阐明先王之道是“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他们这样做才是坚持正道、不为流俗所惑。

再用战国时代谋士们论诈言战的投机行为和孔、孟对照,揭露他们的言行并非顺应时势,“不得不然”。

批驳了刘向的观点之后,文章转而谈到对《战国策》的处置意见,过渡得十分自然。

作者提出对一种错误学说的否定,不能采用毁灭书籍的办法,而应将邪说的内容公布于世,让大家鉴别以引起警惕,自然而然地消除影响。

全文结构谨严,条理清晰,言词简洁,立论精到,是曾巩书序中的代表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缺失(2)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太平(3)偷.为一切之计而已:苟且 (4)而俗犹莫之寤.也:同“悟”,醒悟,觉晓 (5)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考,考究;疵,毛病 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治⎩⎪⎨⎪⎧ 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形容词,安定太平二帝三王之治.:治理天下故治.国无法则乱:动词,治理,管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医治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2)之⎩⎪⎨⎪⎧ 臣访之.士大夫家:代词,指《战国策》李斯之.徒以亡其身:指示代词,这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助词,的 (3)易⎩⎪⎨⎪⎧ 此理之不易.者也:动词,改变未有以此而易.彼也:动词,更换,替换而乐于说之易.合:形容词,容易(4)绝⎩⎪⎨⎪⎧ 放而绝.之:灭绝、禁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僻远的,与世隔绝的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不知道..之可信 古义:“知”,知道;“道”,先王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巩
•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 (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 政治家。 •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 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 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 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 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 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 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 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 (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 定”。
• (一)、实词 • 1、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 • 2、而不笃于身信者也。 • 3、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 4、而俗犹莫之寤也。 • 5、邪说之害正也。 • 6、其相率而为之者。 • (二)、特殊句式 • 1、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 • 2、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 (一)、实词 • 1、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 访: 寻求 始:才 • 2、而不笃于身信者也。笃:坚定 • 3、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明:阐明 • 4、而俗犹其之寤也。 寤:觉悟,明了 • 5、邪说之害正也。害:妨碍,妨害 • 6、其相率而为之者。率:循、沿着 • (二)、特殊句式 • 1、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 (被动句) • 2、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定
《战国策》目录序
《战国策》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 《战国策》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 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 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 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 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 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 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 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 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 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思考
• 阅读文章1-2段:刘向如何评价《战国策》? 作者如何看待刘向的评价? • 阅读第2、3段,二子指谁?二子的主张是 什么?作者如何看待他们的主张? • 阅读第4段,作者如何看待战国游士?作者 列举苏秦、商鞅等人有何作用? • 阅读第5段,作者不赞同弃绝《战国策》的 原因是什么?
刘向是谁?
•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年6),原名 更生,字子政,西汉楚国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祖籍秦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 县),汉朝宗室,先祖为丰县刘邦异母弟 刘交。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 学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 《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 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 1、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 而疑其不可考者。 • 译:我访问了许多读书人的家,才全部得到了 这部书,校正了它的谬误,而把无法查考的问 题存疑。 • 2、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 不得不然。 • 译:最后又说:“这部书中记载的战国时的谋 士们,猜度当时各国君主能够实行的事情,而 不得同;道者所 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 • 译:制度是用来适应形势变化的,不必完 全相同;道,是用来治国的根本,不能不 保持一致,这个道理是不可更改的。 • 4、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 译:因此古代的圣君贤臣,从来没有人放 弃古代先王的政治理论,改而采取纵横家 的权宜之计。 • 5、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 译:他们给后代造成的大祸已经很清楚了, 可是一般俗人还对此执迷不悟。
• 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接受了欧阳修在 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古文理论方面主 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 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 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曾巩为 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 • 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 一揖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 • 他的议论性散文特点是:剖析微言,阐明 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 《唐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战国策目 录序》论辩人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 推崇。 • 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 和《隆平集》传世。
• 1、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 谬而疑其不可考者。 • 2、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 行,不得不然。 • 3、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 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 • 4、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 5、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 翻译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