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让我感触颇深的书——《人格心理学》。
说起来,这还是因为前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总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
这让我好奇,人的性格、行为模式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于是就翻开了这本神奇的书。
书里讲了好多有趣的理论和研究,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还得是关于人格特质的部分。
这就好比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些独特的标签,比如外向、内向、神经质、开放性等等。
以前我总觉得,人的性格嘛,不就是天生的,或者是环境造就的。
但这本书告诉我,没那么简单!就拿我身边的朋友小李来说吧。
小李是那种特别外向的人,每次聚会他都是那个能迅速和陌生人打成一片,谈笑风生的主儿。
大家一起出去玩,他永远是最活跃的那个,能想出各种好玩的点子,把气氛搞得热热闹闹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郊外露营,那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其他人都还有点拘谨,可小李一到那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一会儿跑去跟旁边露营的人打招呼,一会儿又拉着我们一起做游戏。
晚上大家围坐在篝火边,小李更是主角。
他不停地讲着笑话,把我们逗得前仰后合。
我当时就在想,这家伙怎么这么能说会道,这么放得开呢?按照书里说的,小李这种外向的特质让他在社交场合中如鱼得水,他喜欢与人交往,从和别人的互动中获取能量和快乐。
而我的另一个朋友小王,则是完全相反的性格。
小王比较内向,平时话不多,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听音乐。
有一次我们组织去唱 KTV,大家都在那抢着麦克风高歌,只有小王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偶尔跟着节奏轻轻点头。
我注意到他的表情,虽然也带着笑意,但能看出来他并不是特别适应这种热闹的场景。
后来我找机会跟小王聊天,问他为啥不一起唱。
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他不太喜欢在这么多人面前表现自己,觉得会紧张。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人格心理学》里提到的,内向的人更倾向于从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取能量,他们享受独处的时光,对于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
还有一次,我们公司来了个新同事小张。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
第3章新精神分析3.1复习笔记一、个体心理学(一)阿德勒生平阿德勒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
l912年,他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1937年病逝于苏格兰。
阿德勒的主要著作有《论神经症性格》(1912)、《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等。
(二)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1.器官缺陷与补偿(1)基本理论阿德勒认为几乎所有人在生理上或多或少都有缺陷,这些生理上的伤害给人的身心机能的正常运转及发展造成种种问题,因而有必要给予解决。
(2)个体补偿的基本途径有两条:①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②发展其它的机能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
(3)器官缺陷具有两方面的作用:①为个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不便;②有可能成为推动个体发展的动力。
2.自卑感(1)儿童通过和成人比较产生自卑感;成人通过社会比较产生自卑感。
(2)自卑感虽然是消极的、不愉快的感受,但自卑感也会成为推动人积极向上的动力。
(3)阿德勒认为,儿童用先天的“侵犯驱力”来克服自卑感。
后来,阿德勒将“侵犯驱力”改为“男性反抗”。
3.追求优越(1)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就是追求优越。
(2)追求卓越的双重性①它可以激励人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②有的人会因为追求自己个人的优越而忽视社会与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优越情结”。
4.社会兴趣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三)生活风格与造性自我1.生活风格的定义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
2.生活风格的类型(1)根据社会兴趣可大致分为两种:①正确的和健康的生活风格;②错误的和病态的生活风格。
(2)阿德勒根据兴趣的程度,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①统治-支配型:这种人喜欢支配和统治别人;②索取-依赖型:这种人喜欢依赖别人的劳动,向别人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③回避型:这种人总是回避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企图碌碌无为而避免失败;④社会利益型:这种人能正视问题,试图以某种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行为主义学派)【圣才出品】
第4编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是20世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
“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是行为主义者共同的信念,因此行为主义又被称为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关注外显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主张使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
一、社会背景(一)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20世纪初期,美国已经进入高度机械化的社会,为了使涌入城市的农民成为优秀的产业工人。
心理学家就必须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有助于控制人的行为,提高产业工人的工作效率,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20世纪初期,美国正进行一场广泛的进步主义政治改革运动。
这一运动试图撤换政治机构中的老成员,使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贤人,以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
因此,它要求心理学提供能够合理、有效地管理社会的科学手段。
由此,行为主义应运而生。
二、哲学背景(一)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行为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之一。
实证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初期法国哲学家康德首创的哲学体系。
康德认为一切知识必须以经验为基础,实证主义的一切本质属性都概括在“实证”一词当中。
“实证”具有六个方面的含义:1.实证意味着必须是现实的;2.实证必须意味着有用;3.实证意味着必须是确实的;4.实证也意味着是精确的;5.实证还意味着是积极的或建设的;6.实证意味着是相对的。
实证主义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作为科学知识赖以建立的基础,并认为实证方法才是最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实用主义行为主义的另一哲学渊源实用主义强调行为、实践和生活。
实用主义者主张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以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以采取行动作为主要手段,以获得效果作为最高目的。
受实用主义影响,华生否认意识,把人的实践活动简化为“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并把心理学的根本目的确定为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三)新实在论新实在论源于培里对内省的、私有的、内在的性质的分析。
培里认为,内省与观察差别很小,内省的“内部心理”与在每日行为中所显示的“外部心理”没有本质区别。
《人格心理学》考研许燕版考研笔记及真题
《人格心理学》考研许燕版考研笔记及真题一、人格心理学概述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以及人格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许燕版的《人格心理学》在考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对其重点内容的笔记整理以及相关真题的分析。
二、人格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他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则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真题示例:请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则是决定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人格的内在因素。
真题:论述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并举例说明。
(三)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艾森克提出了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这三个维度构成了一个三维坐标系,可以较为全面地描述个体的人格特征。
相关真题: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分析自己的人格特点。
三、人格类型理论(一)单一类型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某一种标准来划分的,比如弗兰克·法利提出的 T 型人格,又分为 T+型和 T-型。
(二)对立类型理论包括AB 型人格、内外向人格等。
A 型人格表现为急躁、缺乏耐心、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B 型人格则相对温和、悠闲。
真题:对比 A 型人格和 B 型人格的特点。
(三)多元类型理论如气质类型说,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真题: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不同气质类型的表现和特点。
四、人格动力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冲突和平衡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心理。
真题:分析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理论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1.人格概念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人格基本特征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稳定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表现为三个方面:(1)人格形成的稳定性(2)人格跨时间的持续性(3)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各具特点复杂性:人心隔肚皮、人面兽心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3.人格心理学研究内容:人性哲学、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测量4.研究对象——人(1)人类本性层面(人性)(2)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层面(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3)个人唯一性的层面——人格的独特性及其形成机制5.研究任务:描述、理解或解释、预测、控制6.理论流派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一)生物遗传因素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的作用。
(二)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三)家庭环境因素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
(四)早期童年经验“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需要强调的是,人格发展尽管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另外,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作用,它与其它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讲解 人格特质理论(圣才出品)
第6编人格特质理论特质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一、二十世纪4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开展了特质学的研究。
1.奥波特作为人格特质理论的先驱,提出了特质的基本概念、特质的特点,并进行过人格的整体探索和个案探索。
2.卡特尔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制定出著名的心理元素周期表;3.艾森克应用效标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人格的三种特质(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4.后期的一些特质理论学家潜心研究将特质理论发展成大五人格特质理论。
二、二十世纪80年代,人格特质理论持续发展,引起了世界范围上的广泛研究。
同时它具有很多在人格诊断、临床治疗、人员选拔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也使它产生深远影响。
6.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一、理论产生背景奥尔波特特质理论的形成深受以下几种传统理论的影响:1.奥尔波特的理论思想深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和意识经验,关注现象场,重视对现象场的直接描述,反对任何将整体拆分为部分的还原主义研究趋向,完全否认无意识心理的观点让奥尔波特着迷不已。
2.奥尔波特还深受“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的影响,与詹姆斯一样,奥尔波特同样关注自我,关注意识,是一个热情的人文主义者和折衷主义者。
3.奥尔波特还受到早期形成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的影响,强调人的潜能发展,人的独特性、尊严与价值。
4.奥尔波特对古典精神分析的批判对特质论的产生起到了反向的推动作用。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奥尔波特批评弗洛伊德过于强调无意识;(2)他反对以病态的人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3)他认为人类目前的行为并非受制于以往童年时的经验或冲突,转而强调此时此刻的影响;(4)他同意弗洛伊德的本能对幼年期的行为动机有相当的解释效力,但不相信本能论可以角解释变化、独特的、即时件的大多数成人动机。
5.奥尔波特认为行为主义视人格为一切动作的总和、各种习惯的最后产物的这种解释非常苍白无力。
他坚守意识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元素。
人格心理学 第1章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考研笔记-精品
第1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概述一.人格相关的概念(一)人格的定义[一级]心理学家是如何界定人格的?试述人格的特性。
[17华南347名:人格]普心: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在心理学上,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⑴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⑵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特的。
⑶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在时间上有前后一贯性,空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的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格具有生物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二)人格的内涵⑴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这是说人格是由人的内在心理特征与外部行为方式构成的,它不仅是一个个单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而且是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着一定组织和层次结构的模式。
即,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①外部行为方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各种言行,遵循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
即人格的〃外壳〃,表现出人格的外在品质特征;②内在心理特征:个人隐藏于内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品质特征。
⑵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基5出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三)简述生物遗传因素(天性)与后天环境因素(教养)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及两种因素的关系⑴人格具有生物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
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遗传素质是人格形胡口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不是人格的唯一决定因素。
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不可能自发地演化为人格。
[3]°后天社会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离开了遗传素质的基础,它的作用就无法表现出来。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差异和人格特征形成与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格心理学的笔记要点:1. 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方面。
2.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解释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框架。
常见的人格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等。
3. 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特定维度上的心理特征,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等。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这些维度来描述和测量。
4. 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征的方法。
常见的人格测量工具包括自陈量表、行为观察、心理测验等。
5. 人格发展:人格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成长过程。
它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发展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认同发展理论等。
6. 人格差异:人格差异是指个体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来源于遗传、环境、文化等因素。
人格差异影响个体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
7. 人格与环境:人格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环境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8.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心理特征,如边缘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等。
人格障碍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工作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9. 人格治疗:人格治疗是帮助个体改善人格特征、应对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人格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
10. 人格研究:人格研究旨在探讨人格的形成、发展、测量和应用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分析等。
以上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点。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心理学笔记第二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消极假设人性是消极的是本能的是欲望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1.潜意识理论(早期)哈特曼《潜意识哲学》理论→实践在另一个强大的刺激来临时会打破以前的较弱的刺激(1)意识:一般情况下人能够感知到的精神生活,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外显部分。
(2)前意识:一般情况下,感知不到,但经过努力的回忆和别人的提醒等仍能够感知到的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精神生活。
(3)潜意识:一般正常情况下,人所不能感知到的精神生活。
潜意识理论反应了弗洛伊德受到哲学的因果论的影响.潜意识决定了人的最根本的行为。
2、人格的理论结构(晚年)(1)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我,是与生俱来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的。
快乐原则(2)自我:是现实环境的反复教化之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现实化了的本我是理性的,识时务的。
力争回避痛苦有想获得满足。
(现实原则)(3)超我:(理想自我)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发展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按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
正常情况下相对处于平衡状态(道德原则,理想自我,至善原则)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否,很大取决于童年时期的经历。
3、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1)具有决定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2)弗洛伊德蒋人是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
(3)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时最基本的和普遍存在的,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
4、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对人格或心理动力持本能论的观点,将本能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支配要求。
(1)本能:最原始是为冲动或本能是人生命最基本的要求。
①本能的原动力:力的大小或能量的多少,本能所具有的力,其大小有本能所拥有的精神能量的多少决定。
②本能的目的:需求满足和消除紧张③本能的对象:能够减少或消除身体欠缺的经验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④本能的来源:身体的状态或需要的欠缺。
人格心理学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一、什么是人格人格: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形成的典型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的特征人格的特性:●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有两层含义○典型性:体现在个人核心人格的特征○差异性:没有两个人能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人格形成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人格表达的稳定性,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统合性:人格的统合性体现了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
统合性也是人格健康的指标,健康的个体具有自我同一的人格特征,如果内在的统一性遭到破坏,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各种适应困难●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格理论流派:经典精神分析流派、新精神分析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流派、认知加工流派等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我是谁"这一问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二、经典精神分析流派1.人格结构Ⅰ弗洛伊德的意识三层次理论●潜意识:深藏于个体内心的、无法直接触及的部分●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能够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意识:位于心理最表层,是指个体能够清楚的觉知到的心理层次Ⅱ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受现实制约的部分,是人格中有组织、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次,是人的原的无意识本能,包括人的各种生理需求●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代表着个人结构中道德和伦理的一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形式,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让本我冲动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的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按道德原则行事,是"道德的人"2. 人格动力①心理能量心理能量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等量原则●平衡原则②生本能和死本能3. 人格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看重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所以探索人格成因时,关注点集中在教养有关的方式上1童年经历2父母教养方式:阿德勒自身童年经历带来的两类父母行为a对孩子过多关注,溺爱,剥夺孩子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的自卑感b对孩子过度忽视,很少收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会变得冷漠多疑3出生顺序a头生孩子会收到父母的过度注意b老二来说,阿德勒的评价较为积极,认为会发展出较为强烈的寻求卓越的特性c最小的孩子,最容易被父母纵容4. 人格适应不同的防御机制虽然内容不同,但都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对现实的否认或扭曲;二是在潜意识中运作,人们常常意识不到防御机制:压抑、否认、反向形成、投射、合理化、退行、转移、升华转移:又称置换,通过转向其他对象来缓解焦虑的行为升华:个体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冲动转化为社会赞许的行为,是唯一正向的防御机制。
人格心理学考试笔记(心理咨询师考试)
心理咨询师考试-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什么是人格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第三节新精神分析流派第四节特质理论流派第五节生物学流派第六节人本主义流派第七节人格认知流派第八节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第一节什么是人格人格: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形成的典型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的特征。
有结构、动力、特征的系统。
显示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典型性、差异性和统合性。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一个人典型的行为和特征——典型性&差异性稳定性: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形成的稳定性&表达的稳定性 统合性: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
——多元&匹配&统合功能性:生活轨迹、生活方式、命运——外显&环境&自我约束人格理论的流派我是谁!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眼中的人格:人格特征、人格结构、人格动力等一、人格结构二、人格动力三、人格发展四、人格成因五、人格适应一、人格结构意识的三层次理论:潜意识——深藏内心的、无法直接触及的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前,能够进入意识层面的 意识——心理最表层,能够清楚觉知到的三我结构:本我——享受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二、人格动力心理能量:人的心理过程需要能量(心理能量)驱动才能不断的进行下去。
✓等量原则、平衡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指向生长,具有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变得更好)✓死本能:将死亡的欲望转向其他客体而非自身的攻击性驱力。
(杀戮暴力消亡等)对立统一,互相整合,互相替代。
三、人格发展四、人格成因●童年经历●父母教养方式●出生顺序老大:过度关注,容易有各种问题老二:对优越感的强烈追求老三:过分保护,表现杰出五、人格适应防御机制——自我保护自身的方式:压抑——职场中受委屈,依然笑脸相迎否认——你怎么了?没事!反向形成——越喜欢,越欺负投射——爱屋及乌合理化——多谢前任不娶之恩,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退行——我不要,就不要嘛!(动不动咬手指头)转移——踢猫效应(a受了委屈,骂b,b不开心看到猫过来踢它)升华——情绪低落,创意无限(经历挫折写了很多诗歌文学等)补偿-扬长避短解释:✧压抑:是指将意识中的令人不安的事物从意识层面移除,这是最基本和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防御机制,用于保护自己免于危险。
人格心理学笔记--北师大许燕教授主编版
人格心理学笔记(完整版)1.人格心理学特点:1)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2)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综合性3)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2.最初发现并研究个体心理差异现象的是英,高尔顿3.人格研究主题:人性哲学,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人格测量4.人格研究途径:人格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5.学习人格心理学意义:1)为其他领域提供基础知识2)有利于提高理论逻辑思维能力3)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6.人格理论向度:自由论-决定论,理性-非理性,整体-分析论,遗传-环境论,可变性-不可变性,主观性-客观性,主动性-反应性,均衡性-不均性,可知性-不可知性7.人格理论原则:核心性原则,广博性原则,简约性原则,验证性原则,提示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8.影响人格理论因素:当时社会背景,学者本身经验,学者对人,社会,科学态度,有关学科发展情况9.人格理论价值:1)理论研究确定了一门学科框架2)理论对实验研究具有指导作用3)理论对研究者思维起过滤作用。
局限:1)理论会限制思维开阔性与探新性2)以理论为先导的研究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科3)理论自身发展局限性。
如何认识:1)理论是人类思考工具2)人格心理学对理论偏重3)要敢于使用理论。
如何使用描述:1)描述2)解释3)预测1.真正人格心理学标志:1937奥尔波特(人格心理学解释)2.人格: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性和一致性、连续性的自我。
3.人格基本性质: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功能性。
4.人格心理学发展趋势:1)人格理论研究交融趋势2)人格实证研究整合趋势3)人格功能完善化趋势4)人格研究方法多样化趋势5)人格研究动态化趋势。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1)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1,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2,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3,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本能的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以及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一、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一系列固定的维度来描述。
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也称为“大五人格模型”,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二、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指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常用的人格结构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和认知社会学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格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认知社会学理论将人格结构视为认知过程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人格发展人格发展研究探讨人格是如何从出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人格经历了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点。
四、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质的方法与技术。
常用的人格测量工具有自我报告问卷、心理测验和项目ive测验。
其中,最常用的自我报告问卷包括NEO-PI-R(大五人格量表)、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评定量表)等。
五、人格与行为的关系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格特质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式。
另外,人格特质也可通过社会情境的选择和适应来表现出来,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
六、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个体人格发展不正常,出现明显的偏离常态的人格特征。
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分类,人格障碍被分为三个群体:奇怪型、情绪不稳定型和尖锐型。
每一类人格障碍都有独特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总结: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的人格特质、结构、发展和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领域。
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的个体差异,以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
通过适当的人格测量和评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与实现自我价值。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物学论【圣才出品】
第5章生物学论5.1复习笔记一、荣格的人格理论(一)荣格个人简介荣格l875年生于瑞士,1961逝世。
他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体系。
荣格的主要著作有《分析心理学的贡献》(1928)、《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58)、《人及其象征》(1964)等。
(二)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1.意识(1)概念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那个部分。
(2)个性化荣格认为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3)自我自我是个体自觉意识的心理组织,它由能够自觉到的感知、记忆、思维与情感等组成。
(4)信息进入意识的条件①取决于一个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机能;②取决于该经验或信息的强度大小;③取决于该经验是否引起个人的焦虑;④取决于个体个性化的程度。
2.个体潜意识(1)个体意识概念潜意识包括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
个体潜意识与意识存在着双向流动或交换。
(2)情结①概念情结指的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包括观念的和情感的)聚集在一起、缠绕在一起,形成的一簇难以解开的心理丛或心理结。
②作用a.积极作用情结是成就的重要动力,是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b.消极作用情结往往占用了一个人心灵中太多的能量,削减了人格其它部分所需的能量,阻碍了其他方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3.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是一个储存库,它所储存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包括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
(三)原型研究1.原型的概念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深深地埋藏在心灵之中,因此,当它们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2.原型的种类荣格确定和描述过几十种不同的原型,在这些原型中,荣格研究得比较多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以及自性。
人格心理学全部原始笔记
人格心理学全部原始笔记展开全文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历史发展1、人格的定义(教材)2、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人格心理学是以认识和研究人的人格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视角来探索人格构成与表现、人格产生与发展、人格培养与提升、人格适应与矫正等方面规律和机制的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3、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学习人格心理学应注意的问题:①树立正确观点②明确学习目的③注意方法5、人格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历史背景上来看,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科学背景和哲学背景。
社会背景为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需要,科学背景为其产生提供了条件,哲学背景则奠定了相应的方法论基础。
6、人格心理学诞生的主要标志:一种观点认为:193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应首推弗洛依德,其主要标志应是1900年《释梦》的出版。
7、西方人格心理学的根本特点:①以人性为核心②把人性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依据③以实证的方法为基本方法8、人格心理学发展的趋势:①经典理论的修正②小型理论的出现③研究方法的融汇和改进④理论研究中的认知趋向⑤相互作用论的思想倾向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1.什么是人格理论(教材)2.人格理论的制约因素:①人性观②研究策略③个人因素和文化因素3.人格理论流派(教材)4.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教材)5.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教材)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格研究(personality research)——对人格理论中所包含的假设进行验证的一种活动。
人格研究的重要性:赋予理论生命、延伸或修改理论;决定一个理论的效用和周期二、人格研究的研究过程(一)观察和描述: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二)理论和假设:对有关的现象和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性的理论,通过推论做出假设,假设是对来自理论的、有逻辑联系的多个变量之间的预测(三)检验假设:理论本身无法验证,通过检验假设来支持或反对该理论三、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取向)许多人格理论常受到批评或不被重视的原因是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人格心理学伯格笔记
人格心理学伯格笔记
一、人格心理学伯格笔记
人格心理学伯格这本书可太有意思啦!
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
伯格在书里提到了好多关于人格的有趣理论。
比如说,有一个理论是讲人格的形成跟我们小时候的经历关系可大啦。
就像有些人小时候如果经常被表扬,可能长大就会比较自信,这种自信就会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
还有啊,书中提到人格的类型。
有一种是那种特别外向型的人格,这种人就喜欢跟别人打交道,在人群里就像小太阳一样,活力满满。
而相对的,内向型人格的人呢,可能就更喜欢自己待着,享受独处的时光,这可不是说他们不合群哦,只是他们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太一样。
伯格还探讨了人格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呢。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人格特点也会有差异。
就像在一些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可能更注重集体的利益,而在个人主义文化里,个人的想法和感受会被更加重视。
书里也讲了人格评估的方法。
像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那些问题都是精心设计的,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点。
还有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的环境下观察一个人的行为,然后去推断他的人格。
我觉得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人格心理学认知的
大门。
它让我知道原来人格是这么复杂又有趣的东西,而且它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呢。
以后要是有机会,我还想深入研究研究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定还能自己做一些人格方面的小研究呢!哈哈。
人格心理学笔记总结_陈会昌
⼈格⼼理学笔记总结_陈会昌第⼀章绪论⼀、⼈格⼼理学的研究⽅法(⼀)、观察法观察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超越常识的分析能⼒;若主试客观上不是那么熟练,可以从主观上设⽴⼀些有⽬的的观察指标。
(⼆)、⾃然实验法(三)、测验法(四)、个案法(五)、相关研究法⼆、对⼈格的理解1、定义:源于个体⾝上的稳定⾏为⽅式和内部过程。
2、各理论党派对⼈格的理解(1)、精神分析理论(最主要的理论)认为⼈的⽆意识对其⾏为⽅式的差异起决定作⽤。
(2)、特质理论(核⼼理论之⼀)认为我们⾏为的稳定性在很⼤程度上来源于核⼼成分特质,是⼀种以某种特定⽅式⾏动的相对稳定⽽持久的倾向。
(3)、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素质和⼼理过程决定了⼈格的个别差异。
(4)、⾏为主义和学习理论认为稳定的⾏为⽅式是条件反射和⼼理预期的结果。
⼈格由我们经历的事情所构成,它是⾏为的习惯系统,⽽⾏为则是由环境造就的,如果我们的经历和遭遇不同,我们的⼈格也不同。
如何认识各种⼈格理论对⼈格内涵的认识?A、有关遗传和环境假设的回答;特质理论回避了这个问题;遗传决定论和精神分析都强调了遗传的作⽤;社会学习和⼈本主义则强调环境决定⼈的⾏为或者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造成了⼈格的差异。
B、意识和⽆意识精神分析认为⼈的很多⾏为受到⽆意识⼒量的控制;⾏为主义则认为⼈们是能够理解认识到⾃⼰的⾏为原因的;特质理论则从个体⾃我报告的资料出发,认为个体可以清楚地报告出他们的社会焦虑⽔平,以及他们是如何组织信息的;⼈本主义认为没有别⼈⽐⾃⼰更了解⾃⼰,但是同时也认为许多⼈并不清楚他们为什么那么做。
C、⾃由意志和决定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为主义认为⾏为是不能⾃由选择的,他是我们⾯对环境刺激的直接结果,斯⾦纳认为⾃由只不过是个神话⽽已;⼈本主义更多地考察个⼈的选择和责任感,并把这些看作是⼼理健康的基础;精神分析则⼀般不采取绝对化的⽴场但他们强调与⽣俱来的需要和意识机制;在个⼈态度上应该把⼈格理论理解为各种⼈格理论的相关物,究竟哪种⼈格理论更重要取决于你个⼈研究的需要和⽬的;第三章精神分析学派⼈格理论主要著作:《梦的解析》《⽇常⼯作中的⼼理病理学》⼆、弗洛伊德的⼈格理论弗洛伊德最初把⼈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人格心理学(第7版)笔记全面版 Jerry M.Burger著 陈会昌等译
PERSONALITY(7th Edition)人格心理学(第7版)【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Ⅰ、什么是人格第一章什么是人格一、人与环境二、人格的定义: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它包括两部分内容:1. 稳定的行为方式。
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
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来审查这些稳定行为方式。
只要人格存在,而且行为不仅是对我们所处情境的反应的话,我们就预期,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有某种稳定性。
2. 内部过程。
他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另外,外部环境对人格也有影响。
三、人格的六个流派:对于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心理过程的产生根源,每个流派都查明并验证了人格的一个方面。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无意识对其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特质流派:认为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认为我们行为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核心成分特质,是一种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倾向。
生物学流派:利用遗传因素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认知流派:用信息加工的方式解释行为的差异。
两个例子:攻击和抑郁。
例1. 攻击:为什么有些人总比别人更富攻击性?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无意识的死的本能。
但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不会伤害自己,所以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就无意识的转向外面,以攻击别人的方式表达出来。
另一些精神分析学家解释,当人要达到自己行为的目标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特质流派:认为看重攻击行为的个体差异和稳定性。
生物学流派:认为遗传素质是攻击行为稳定性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出生就具有攻击性的素质。
人本主义流派:不承认人天生就具有攻击性,当某些因素阻碍了自然生长的过程时,就会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超越常识的分析能力;若主试客观上不是那么熟练,可以从主观上设立一些有目的的观察指标。
1、定义:2、优缺点:3、举例:多血质类型者的观察。
(二)、自然实验法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1、定义:2、优缺点:3、举例:成败环境对大学生自信的影响研究(三)、测验法1、定义:2、优缺点:3、常用测验量表介绍(四)、个案法1、定义:是通过记录被试当前的情况,过去的经历来描述(大量真实的表现)。
2、优缺点:局限:结论不能够推广,难以确定因果关系,主试的主观影响比较大;3、举例:(五)、相关研究法1、定义:2、优缺点:3、举例:成就动机与学生成绩的相关研究;家庭教育类型对学生心理影响研究。
二、对人格的理解1、定义(1)、总和式定义(罗列式定义):代表人物:普林斯(M.H.Prince),认为人格就是个体一切生物的先天倾向、冲动欲求、趋向和本能以及有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优点:有助于限制确定人格的外延;缺点:很容易主次不分,混淆本质和非本质的内容;也可能过分扩大概念的外延,把本来不属于人格的东西变成人格的内容。
(2)、辅合式定义(完形式定义):特点:把人格的各个属性看成整体。
代表人:卡米查尔(L.Carmichael):指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迈克柯迪(J.Maccurdy):认为人格是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个人特有倾向的整合。
优点:强调了人格的组织性;缺点:并没有真正指出人格的本质是什么。
(3)、层次性定义:把人格的各个属性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有序的排列。
代表人:詹姆斯(W.James),把人格称为真我,分四个层次。
一是物质的自我,包括一个人的身体、财产、家庭和朋友等;二是社会的自我,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三是精神的自我,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协调他们之间的不协调;四是纯粹的自我,就是对自己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对自我进行认识的自我。
优点:有助于对人格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入;缺点:混淆了物质和精神的界线。
(4)、适应性定义:从个体人格适应的角度。
代表人:肯朴夫(E.J.Kenpf)认为是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优点:重视人格的适应功能,是有积极意义的;缺点:仅仅注重适应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改造环境,这才是人格魅力的真正体现。
(5)、区别式定义:代表人:斯科恩(M.Schoen)认为人格就是习惯倾向和情操的有组织的系统,是起作用的整体或统一体,而那些习惯倾向和情操的区别一群人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征。
优点:突出了人格的独特性,体现了人格的个别差异性;缺点:忽视了对人的整体机能的研究。
目前,比较中肯的定义是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
总结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总定义:认为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它像身体一样包含结构和过程并反应天性和教养,另外还包含过去的影响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过去的影响包含对过去的记忆。
在中国,人格就是―个性‖,来源于日本。
启示:(1)、人格是外国的说法,起源于希腊,中国没有―人格‖一词;(2)、人格并非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类概念的综合体。
(3)、人格是一种动力性的组织;(4)、人格是比较稳定的,时间上的一贯性和空间上的一致性。
2、各理论党派对人格的理解(1)、精神分析理论(最主要的理论)认为人的无意识对其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决定作用。
(2)、特质理论(核心理论之一)认为我们行为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核心成分特质,是一种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倾向。
(3)、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素质和心理过程决定了人格的个别差异。
(4)、行为主义和学习理论认为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
人格由我们经历的事情所构成,它是行为的习惯系统,而行为则是由环境造就的,如果我们的经历和遭遇不同,我们的人格也不同。
美国的Allport是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1961年。
人格是个体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人格科学: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富于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它像身体一样包含结构和过程,并反映天性和教养,另外还包含过去的影响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过去的影响中包含了对过去的记忆。
启示:1、人格不是中国的产物;2、人格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类概念的综合体;3、人格是一种动力性的组织;4、人格是比较稳定的,它的稳定性表现在时间上的始终一贯和空间上前后一致性。
如何认识各种人格理论对人格内涵的认识?A、有关遗传和环境假设的回答;特质理论回避了这个问题;遗传决定论和精神分析都强调了遗传的作用;社会学习和人本主义则强调环境决定人的行为或者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造成了人格的差异。
B、有关过去、现在和未来假设的回答;精神分析认为童年时的经历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行为主义强调过去的强化和现在的偶然性对人格形成的影响;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个体对未来的预期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表现;特质理论认为:现在都是过去的后果,我们可以借助目前的人格特质来预测未来的行为;人本主义则认为:当前的现实和未来的目标影响了个体潜能的发挥。
C、意识和无意识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很多行为受到无意识力量的控制;行为主义则认为人们是能够理解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原因的;特质理论则从个体自我报告的资料出发,认为个体可以清楚地报告出他们的社会焦虑水平,以及他们是如何组织信息的;人本主义认为没有别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但是同时也认为许多人并不清楚他们为什么那么做。
D、自由意志和决定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不能自由选择的,他是我们面对环境刺激的直接结果,斯金纳认为自由只不过是个神话而已;人本主义更多地考察个人的选择和责任感,并把这些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精神分析则一般不采取绝对化的立场但他们强调与生俱来的需要和意识机制;在个人态度上应该把人格理论理解为各种人格理论的相关物,究竟哪种人格理论更重要取决于你个人研究的需要和目的;三、人格心理学的历史1937年,美国的奥尔波特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第二章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生平二、弗关于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学说(一)、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1、作为意识,弗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注意提到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特点: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限时性;2、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被回忆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有关经验组成。
3、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主要指不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经是意识领域却被压抑起来的心理活动。
具体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还有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特点:(1)、无矛盾性:互不干扰,各人独立(存在内容);(2)、无时间性:不因时间而消失或减弱,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影响;(3)、不存在彼此的否定、怀疑或不信任的成分;(4)、非现实性:―快乐原则‖(5)、无意识观念里面的能量是最大的,较活跃,易变形;三者关系:无意识是原动力,意识、前意识是检查官。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一些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形成,它同人的内体过程相联系,本我中储存的能量为力比多,主要向躯体提供能量并储存能量同时为自我和超我输送能源。
生本能具备的能量叫eros,创造的力量;死本能具备的能量叫Thanatos自我:比较理智的、符合现实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中是文明、最有道德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
(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为了协调人格内部产生的冲突而形成的防御方式。
比较常见的:压抑:最基本防御机制否认:消极的解释问题是的方式投射:拿加别人做替罪羊合理化;替代;升华设计:性别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性格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
三、弗关于性心理发展即人格发展理论凡是能带来愉快的满足的体验都叫性快乐;口腔期(0~1岁),快感区:唇、舌;前口腔期(0-8个月)、后口腔期(8-1岁)停止和倒退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从低向高发展时,由于没顺利解决好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导致低阶段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下来,从而出现任何发展阶段的停滞和延缓。
由于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停止和倒退,导致的性格特点如下:(1)、口腔型特征在工作中追求一种安全感,扮演一种被动和依赖的角色,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和猜忌,对别人过分苛求,遇到挫折易怒,比较悲观,仇视别人。
(2)、肛门型特征肛门便泌型:过分吝啬或节约,强时间观念,过分讲究秩序、整洁。
肛门排泄型:奢侈、浪费、时间观念不强、肮脏。
(3)、性器型特征行为轻率、果断、自信、自负、夸张、好表现、敏感、自私、自恋、人际关系不良。
男性:大男子主义思想较严重,对女性粗暴有敌意;女性:追求一种男性角色或优势,具有男性特点。
(4)、生殖型特征(很少人达到)愿望、理想的表现,能控制本我并升华,能领导自己力比多能量,前几阶段正常满足成长。
四、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1、自由联想法既是一种治疗方法又是一种研究方法,基本理论依据:心理决定论。
引导来访者把存在于头脑中的各种想象或观念哪怕是无关紧要的荒诞的也给呈现出来。
2、梦的分析两部分组成:显像和隐义能回忆起来的就是显像;隐藏于梦里地真实含义就是隐义;梦就是被压抑的欲望形成的满足;内容来源于三方面:(1)、感觉的刺激;(2)、清醒时的所思所想,梦境时再现;(3)、本我的冲动;梦的分析:了解梦中的各种事物所代表的含义;梦的隐义的制作过程是一种通过符号化,更是梦想加工。
符号的心理含义:一般符号和特有符号。
梦加工的具体方式:压缩、替换,把思想观念转换成视觉表象,反向作用。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无意识得以暴露的方式:(1)、口误,(2)、笔误,(3)、遗忘,(4)、遗失、误置、误取,(5)、误读、误听,(6)、多种错误的混合;4、幽默五、评价既肯定理论价值对我们的影响,又否定其不可取之处。
积极意义:1、弗在人格及其变态这种前人忽视的领域中勇敢探索,可谓开创性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其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堪称后人的楷模;2、弗提出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3、弗的研究方法是一套与实验心理学显著不同的研究方法,这开创了人格心理学的临床方法,打破了传统具有特殊性和一定的优势是对实验心理学方法的重要补充。
局限:1、在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过分强调无意识内容,其实意识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最主要方面,是人和动物区别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高级心理机能,是人最本质性的东西,无意识只不过是人的精神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2、弗把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当成人的行为和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观点扩大了本能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的社会需要,这是一种十分偏激的还原论,将导致把人还原为动物;3、弗的概念理论和假设不精确的和缺乏操作性的难以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加以验证;4、弗的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心理现象的材料,忽视了对正常人的人格心理资料的收集与研究,这使弗理论难以全面揭示人格的本质和规律,导致弗对人的偏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