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

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

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可变性等。

2、人格的形成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遗传生物因素:

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的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因素:

胎内环境的影响:人类生存的最早环境就是母体的子宫。

家庭环境的影响:

儿童从出生时起急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①客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经济条件、父母社会地位及受教育水

平,出生顺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②主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等

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人格、管理风格以及学生各个教育过程对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不同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同。社会阶层等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3、个体与环境的三种交互作用

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

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塑造其人格。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后便产生了超前的交互作用。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1、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涉及哪些方面?

①自由意志----决定论

②理性----非理性

③整体说----原素说

④素质论----环境论

⑤主观性----客观性

⑥主动性----反应性

⑦稳态---异态

⑧可知性---不可知性

⑨可改变---不改变

2、人格心理学研究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①观察与描述:研究者观察与描述有关心理现象和问题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

②理论与假设:研究者对观察到的现象与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的理论,并通过

推论作出假设

③检验:研究者运用操作性德研究方法来检验假设以支持或反对理论

3、分析比较人格心理学三种主要研究途径

㈠临床研究

亦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的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优点:

①个案研究注重细节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动的指点

②个案研究一般在被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进行,避免了人为控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度

③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而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

④个案研究以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为其特色

缺点:

①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强于质的综合判断,弱于量的分析比较,难以直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②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他人进行重复和验证

③个案研究的数据常常来自被试的回忆报告这种信息的可靠性很难保证

㈡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进行测量并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关研究方法起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

优点:

①省时省力,短时间之内可获得大量数据结论有更好的推广性

②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线索

③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

④可以研究一些伦理上或法律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

缺点:

①被试报告的真实性受怀疑

②不能做出有效的因果推理

㈢实验研究

通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实验研究传统源于冯特、艾宾浩斯、巴甫洛夫

优点:

实验研究不依赖自我报告材料力求客观性,对变量的严格控制能够操纵变量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和因果性的结论

缺点:

①实验情景本身限制使得研究结果外部效度不高

③实验研究一次只能操纵某个或几个变量难以全面把握纷繁复杂的人格现象

第三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1、如何分析无意识及其作用?

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使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是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思想和行为影响极大

①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被意识到,包括包括早期被压

抑的愿望。

②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③会在检查功能弱的情况如梦中浮现并获得满足。

无意识特点

无矛盾性、无时间性、无是非性、非现实性、最具活动和能量

无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前意识与意识之间有界限可逾越,因而之间内容转换非常容易但是无意识进入有意识很难。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支配个体行为的主题,是精神生活的普遍基础。

2、评述F的三因素人格结构模型

F认为心理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的,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遵循“道德原则”。

三我之间的关系: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的表达出来,健康的人格中三种结构的作用是均衡的,协调的。精神分析的宗旨就是要确保哪里由本我哪里就有自我,人的一切行为是人格内部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格结构内部的动力过程导致外显行为。

3、评述F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