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9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
04269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
04269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目录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2)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历史发展 (2)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2)二、课程内容 (2)三、考核知识点 (2)四、考核要求 (2)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3)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3)二、课程内容 (3)三、考核知识点 (3)四、考核要求 (4)第三章古典精神分析 (4)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4)二、课程内容 (4)三、考核知识点 (5)四、考核要求 (5)第四章新精神分析 (6)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6)二、课程内容 (6)三、考核知识点 (7)四、考核要求 (7)第五章特质论 (8)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8)二、课程内容 (8)三、考核知识点 (8)四、考核要求 (9)第六章交互作用论 (9)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9)二、课程内容 (10)三、考核知识点 (10)四、考核要求 (10)第七章人格的生物学范畴 (11)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1)二、课程内容 (11)三、考核知识点 (12)四、考核要求 (12)第八章行为学习论 (13)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3)二、课程内容 (13)三、考核知识点 (14)四、考核要求 (14)第九章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 (15)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5)二、课程内容 (15)三、考核知识点 (16)四、考核要求 (16)第十章认知论 (17)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7)二、课程内容 (17)三、考核知识点 (18)四、考核要求 (18)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9)附录 (21)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人格心理学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的必修课。
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既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又可直接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从总体上探讨、描述与说明人性、人的心理与心理特征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最新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
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的要求现代人格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基本必修课程。
人格心理学是从整体上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门心理学基础学科,其主要内容是人格研究的基本问题、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人格特质论、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认知学派人格理论、人格的发展以及人格评估等几个方面。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使攻读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自学者认识到人格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中的性质、意义、地位和作用;学习和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重点把握各种理论流派的核心理论观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进展;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掌握人格评估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人格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Ⅱ.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人格的定义、特征和含义,了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概况,以及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多种定义人格的总和式定义、整合式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区别性定义以及当代大百科全书、心理学词典和主要教科书中的人格定义。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
(三)人格的三种主要含义最广义的、广义的和狭义的人格含义。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人性论、人格类型、理想人格、人格评估、中国古代的人格学说和现代中国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人性论、人格结构理论、气质理论和当前动态。
(三)前苏联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人格形成理论、人格结构、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第四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自然实验法(三)调查法问卷法、测验法。
三、考核知识点(一)人格的定义(二)人格的基本特征(三)人格的主要含义(四)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五)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六)前苏联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七)人格研究方法四、考核要求(一)人格的定义1、识记:当代心理学词典中人格的定义2、领会:各种人格定义的优点与不足(二)人格的基本特征1、识记: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2、领会: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的含义(三)人格的主要含义1、领会:人格的三种主要含义(四)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1、识记:中国古代的人格思想和现代的人格研究概况(五)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1、识记:人格结构理论、气质理论及当前动态2、领会:各理论的主要观点(六)前苏联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1、识记:人格形成理论、高级活动类型学说2、领会:各个理论和学说的主要观点(七)人格研究方法1、识记:人格研究的各种方法。
人格心理学考试纲要
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的特性: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1.人格结构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
它集中地体现了人格的基本构成元素(因素、维度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人格动力(personality dynamic)1.人格动力是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2.探讨是什么力量促使人去从事各种活动?即人格动力源于“驱力减低”、还是“自我效能”,或是“能力动机”?3.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人的行为动力是什么?人格动力机制有哪些?人格动力是如何形成的?(三)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1.人格发展指个体自出生到老年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各种人格特征的表现,是随年龄和习得经验增加逐渐改变的过程。
2.探讨人格发展的因素及人格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3.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人格如何发展?发展是否有阶段性?如果有阶段性,经历那些阶段?遗传和环境如何具体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各种人格特征?婴幼儿的时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有何意义?(四)人格评估(personality assessment)1.人格评估指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获取信息使他们对人格进行特征描述和进行解释的方法。
2.人格评鉴的方法有晤谈、自陈测验、行为评鉴、心理生理技术和隐测量。
人格研究包括临床的、相关的和实验的三类方法。
(五)人格适应(personality adjustment1.人格适应是指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
暂时的表现为适应障碍,持久的表现为人格障碍。
2.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人格适应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有适应良好的人格?心理疾病是如何形成的?采用哪些方法来治疗心理疾病?主要研究途径☐相关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个案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精神分析自我防御机制1.概念: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hanism)是自我为了抵抗来自本我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381-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课程代码:04269
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课程代码:0426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人格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概括地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理解掌握人格基本概念、人格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及相关研究(包括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为考生学习相关的课程和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能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研究人格心理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从事心理学的专业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 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考试过程中,侧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所用教材共包括十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侧重介绍本学科的特点和基本概念;第二章是人格研究方法,主要论述人格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及测评问题;第三章是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四章是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阐述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理论在不同领域的相关研究;第五章是新精神分析理论,重点介绍数位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大师的理论;第六章是新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阐述了新精神分析理论在焦虑及应对策略、攻击及依恋类型上的相关研究;第七章是特质流派,介绍了特质流派的理论要点及应用;第八章是特质流派的相关研究,范围包括成就动机、A-B 型行为模式、社交焦虑、情绪、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等;第九章是生物学流派,主要介绍生物学流派的理论及应用;第十章是生物学流派的相关研究,包括人格特质的遗传、内外向和进化人格理论等;第十一章是人本主义流派,主要介绍了人本主义的起源、基本内涵和应用;第十二章是人本主义流派的相关研究,阐述内容包括自我表露、孤独、自尊、独处;第十三章是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主要介绍了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应用;第十四章是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相关研究,包括性别角色行为、攻击性的观察学习、习得性无助与控制点等研究;第十五章是认知流派,主要介绍了人格中的认知因素及其应用;第十六章是认知流派的相关研究,介绍了认知流派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包括性别类型和性别差异、抑郁等研究);第十七章是结论,总结了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并对人格心理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人格定义: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
基本特征:(1)整体性(2)稳定性——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3)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4)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
二、相关辨析1.人格与性格:性格是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即后天形成的品格。
它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主要指个体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而人格是个体遗传素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格包含了性格。
2.人格与个性:个性强调的是个人特点,个人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就是个人的独特方面。
而人格不仅包含个人的独特性,还包含个人与他人以至所有他人共同的特征。
3.人格与气质: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是个人生来就具有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人格的最终形成是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气质类型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行为表现。
三、人格研究的理论学派㈠特质论代表人物:奥尔波特卡特尔主要观点:强调人的个别差异和个体的整体功能,以特质的概念来假定行为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认为存在着一些特质维度;人们之间的差异就在于他们在这些特质维度上表现程度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构型。
㈡精神动力论(精神分析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霍妮沙利文埃里克森弗洛姆主要内容:该理论学说是有关人性本质、人格发展的重要学说㈢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学说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主要观点:关注人的主观经验,关注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通常不关心人的动机特质、进化史或对行为的预测,该理论主张个体在解释创造自己命运中自我作用;认为人性是善的,个体是积极向上的,即努力达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
㈣行为主义和学习论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约瑟夫森主要观点:⑴该理论假定大多数行为是后天获得的,认为个体人格的差异主要来自其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学习经验的不同,强调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忽视内部个体因素的作用。
人格心理学复习大纲
一人格:源自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人格的六个流派/领域:精神分析:无意识死本能向内或向外宣泄挫折——攻击目标实现遭到阻碍替代性攻特质:人格特质连续体攻击行为的个体差异和稳定性纵向追踪生物学:遗传、生理、进化、脑活动和化学元素人本主义:个人责任和自我接纳自然的成长过程是正面向善的,阻碍会造成问题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条件作用和期望认知:信息加工方式二人格数据的来源:自我报告数据(S-Data)观察者报告数据(O-Data)测验数据(T-Data)生活史数据(L-Data)自我报告:问卷或访谈(非结构化、结构化)局限(不适用某些人群或个体、理解偏差或记忆偏差、受社会期望影响、说谎、问题影响回答)新方法:经验抽样(被试随身携带一个电子设备,它在随机时间发出信号,被试完成问卷:在哪里、在做什么、感受如何、在想什么)观察者报告:专业人员认识被试的人评价者信度(观察者之间的一致程度)自然观察(正常生活)与人为观察(人为设定)测验:情境中的行为机械记录(活动度测量计)生理记录(脑电波,血液容量)投射技术(精神分析学派)生活史:婚姻、犯罪、信用记录、工作记录评价人格测量: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可推广性(generalizability)人格研究的设计:实验法、相关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研究(用于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一个变量是否导致了另一个变量):确定因果关系、自变量(操纵的自变量、非操纵的自变量)、因变量相关研究:无法确定因果,绝对值小于等于1(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三生本能(自我保护、性、快乐)死本能(破坏和伤害)人的心理(mind)由三部分组成:意识,前意识(目前没有在想的信息,但是很容易提取进入意识),潜意识(最大的一部分,无法被提取进入意识)人格的结构:本我(id)生来就有的、欲望和冲动的储藏处,自我(ego)以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满足本我冲动,超我(superego)内化社会的标准、价值观和道德以上三者相互作用就会产生焦虑,现实、来自本我的冲动或来自超我的苛刻要求威胁的控制防御机制:压抑,升华(把不可接受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转化为社会认可的行为),替代,否认,反向作用(做出与内在冲动相反的行为),合理化,投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固着(没能很好解决冲突)揭示潜意识:梦的分析(显意:看到和记得的内容与隐意:真实的内容),自由联想,投射技术,催眠(精神分析观点,社会认知观点,可催眠性有个体差异)四阿德勒:寻求优越(来自自卑感,自卑情结,与社会兴趣结合),出生顺序(头生孩子自卑感强,问题儿童比例大;中间生孩子寻求优越,成就高;末生孩子依赖,自卑感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信任对不信任(1岁),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岁后),主动对内疚(3岁),勤奋对自卑(小学),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繁衍对停滞(中年),自我完善对失望(老年)霍妮的人际交往风格:接近(依赖),反对(战斗),分离(回避)应对策略:回避策略,问题中心(处理问题以克服焦虑),情绪中心(减轻问题所带来的焦虑),应对的灵活性攻击:挫折攻击假说(挫折总是造成某种形式的攻击),替代性攻击,升华,宣泄依恋:哈洛(猴子的实验),鲍尔比(关注儿童对分离的反应),安斯沃斯(陌生情境实验)三种依恋模式: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五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多血质(快乐,好动),粘液质(缺乏感情的,行动迟缓的),抑郁质(悲伤,易哀愁),胆汁质(易激怒)奥尔波特:研究人格的策略:普遍研究法(可以测得每个人在某特质上的分数)个别研究法(最好地描述某个体人格的独特的特质组合)核心特质(5-10个最能说明个体人格的特质)默里:27种心因性需要(贬抑成就亲和攻击自主逃避指责抵抗辩解遵从支配表现逃避伤害养育秩序游戏逃避受辱拒绝感知性求助理解)卡特尔:探究人究竟有多少种人格特质因素分析:16PF(16项人格因素调查表)大五:神经质(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情况),外向性,随和性,尽责性,开放性情境与特质的争论:情境决定论(行为几乎全部由情境决定),特质决定论(稳定的个体差异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自陈式特质量表:MMPI,16PF,NEO-PI,伪装,粗心与恶意对抗,反应倾向(社会赞许、默认反应)成就动机和成就目标:掌握目标与成绩目标,趋近目标与回避目标A型人格:心脏病,竞争,紧迫,敌意社交焦虑:与社交与预期社交有关的焦虑。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DOC)
第二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7.潜意识(1)无意识是人格最深层的部分。
它是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但被压抑的欲望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潜意识中仍然活动着,以求满足。
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支配着人的行动。
特点:无矛盾性;无时间性;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非现实性;能量大,活跃,易变换(2)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3)来源:梦、口误、笔误、记忆错误、压抑的遗忘、祖先的经验等8.结构模型后期,弗洛依德对自己的人格理论提出的较大的修改,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说。
(1)本我(本能我)位于人格的核心且个体完全意识不到的心理领域,是唯一天生的成份,由先天的本能和原始的欲望组成;是完全无意识的,其活动遵循“快乐原则”,本我中具有的精神能量是“力比多”,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本我的特征:不现实,与现实没有联系,它经常通过追求本能欲望来满足快乐原则;不合逻辑,可以让互不相容的观念同时并存;缺乏道德观。
(2)自我(现实我)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标志是:婴儿学习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的时候。
为了解决本我和现实的矛盾,分化出一个新的机构——自我。
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是现实生活的承担者。
自我是人格的决策和执行部门。
自我是在本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自我在本我与现实之间、本我与超我之间起调节、整合作用。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
自我的调节功能: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存;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环境条件;抑制不能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调节和解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3)超我(道德我)是从自我分化出来的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
代表社会价值的人格部分,合并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儿童5岁时,超我发展起来。
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
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一、考核知识点1、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人格心理学简史3、人格的6个理论流派1精神分析学派;2、特质学流派;3、生物学流派;4、人本主义流派;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6、认知学流派)简单论述我对人格心理学的理解,然后着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有关理论、应用、评价做阐述。
第一大流派,人本主义流派从人类显意识中的人性(以情绪等等为主)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第二大流派,认知心理学流派从人类显意识中的认知心理(以思维等等为主)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第三大流派,行为主义流派(包括新旧行为主义)从人类显意识中的生存心理(以生存行为心理及社会生存行为心理等等为主)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第四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从人类的潜意识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第五大流派特质学流派工作岗位上的人格因素分析第六大流派人格特质的遗传率,外向--内向性,进化论人格理论和配偶选择4、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考核要求(一)人格的概念1、识记:人格;人格心理学;2、领会:人格的四个特性人格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它们是人格的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和社会性。
1)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人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不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而是相互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协调一致地进行活动的;3)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都是不同的;4)人格的社会性是指人格是社会人所特有的。
(二)人格心理学简史领会: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二)人格的6个理论流派1、识记:A、B、C型行为模式;2、领会:人格理论的6个流派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人格心理学(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领会:人格心理的四种研究取向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一、考核知识点1、弗洛伊德的生平2、弗洛伊德的理论3、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二、考核要求(一)弗洛伊德的生平了解:弗洛伊德的生平(二)弗洛伊德的理论1、识记:无意识;本我;超我;里比多;升华无意识: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人格心理学提纲 (1)
《人格心理学》培训大纲一、基本要求1.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与人格相关术语2.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人格心理学知识分析心理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
二、培训要求和内容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述培训要求:熟悉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仍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特点。
培训内容:1.1 人格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特点1.2 人格研究的途径第二章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培训要求:熟悉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了解心理动力学分析人格的基本观点。
培训内容:2.1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早期、晚期观点2.2 人格动力:本我、自我、超我2.3 焦虑和心理防御机制2.4 人格发展阶段第三章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培训要求:熟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人格理论、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人格理论和霍妮的社会文化人格理论,了解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能够加以运用。
培训内容:3.1 荣格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及其基本观点3.2 阿德勒个人心理学人格理论及其基本观点3.3 埃里克森自我发展人格理论及其基本观点3.4 霍妮的社会文化人格理论及其基本观点第四章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培训要求:熟悉斯金纳的操作型条件反射作用人格理论、米勒的刺激-反应人格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的人格理论,了解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能够加以运用。
培训内容:4.1 斯金纳的操作型条件反射作用人格理论及其基本观点4.2 米勒的刺激-反应人格理论及其基本观点4.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的人格理论及其基本观点第五章人格特质理论培训要求:熟悉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和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了解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能够加以运用。
培训内容:5.1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及其基本观点5.2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及其基本观点5.3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及其基本观点第六章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培训要求:熟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和凯利的个人建构人格理论,了解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能够加以运用。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导引:-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长期性格特点和个体间的差异,关注人格形成的原因及其与行为、情绪和思维的关系。
-研究方法:观察、实验、问卷和临床研究-简介人格心理学的三个主要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一、人格的定义和特征-人格的定义:个体内心、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整体特点-人格的特征:稳定性、一致性、独特性二、人格形成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2.动力冲突: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作用3.心理防御机制:替代、否认、投射等防御机制-行为主义理论1.环境因素:行为、学习和后果2.心理建设主义:观察学习和模仿3.提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刺激-反应关联-人本主义理论1.欲望和自我实现:自我概念和理想自我的重要性2.人的困境:人的存在感、孤独和死亡3.真实的自我:接纳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意义三、人格理论与评估-特质理论1.心理动力型特质:内向性和外向性2.五大人格特质: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尽责性和开放性3.个体差异:人格特质的测量和评估方式-心理动力学理论1.心理动力学理论:性格类型和动机2.隐含和显性需求: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和亲密需求3.安全感: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人本主义理论1.自我概念:身份感、自尊和自我概念的形成2.自我实现:发展自我潜力和创造性的过程3.真实感和存在意义:寻求人生目标和存在的目的四、人格与行为、情绪和思维的关系-人格与行为1.外显行为:习惯、态度和价值观2.行为一致性:人格特点与行为的一致性3.预测行为:人格特征对行为的预测作用-人格与情绪1.表达情绪:人格特点对情绪的影响2.情绪调节:人格特点对情绪调节的影响3.处理负面情绪:人格特点对应对负面情绪的影响-人格与思维1.认知风格:人格特点对思维方式的影响2.思维偏差:人格特点对认知偏差的影响3.决策方式:人格特点对决策方式的影响五、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人事招聘和职业发展-临床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教育和学术研究-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发展六、人格心理学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主观性和可靠性问题-理论的局限性:个体差异的考虑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与神经科学和遗传学的结合-可应用性的研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干预方式参考书目:- Cervone, D., & Pervin, L. A. (2024).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Wiley.- McAdams, D. P. (2001). The person: A new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 psychology. John Wiley & Sons.。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题型举例资料
⼈格⼼理学复习提纲与题型举例资料⼈格⼼理学复习提纲第⼀章绪论1、⼈格的定义: ⼈格是个体在先天⽣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形成的相对稳定⽽独特的⼼理⾏为模式。
2、⼈格⼼理学的建⽴:1937年,美国⼼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的《⼈格:⼼理学的解释》,标志着⼈格⼼理学的诞⽣第⼆章⼈格⼼理学的理论与⽅法1、⼈格⼼理学研究原则:①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③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④⼼理学研究中的⽣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⑤伦理性原则2、⼈格⼼理学研究的主要途径第三章古典精神分析1.精神分析⼼理学⼜称弗洛伊德主义、动⼒⼼理学、深层⼼理学2.精神决定论:弗洛伊德假设⼈们所做、所思、所想或者所感觉到的任何事都有其意义和⽬的;3.本能说:⼈是⼀个封闭的能源系统,⽽本能是⼈⾏为背后的驱⼒或者说能量来源。
4.⼒⽐多(性本能)——即⽣命⼒⽣命⼒来⾃于⾝体最重要的某些被称为是性感带的部位,这些部位的⽪肤或者粘膜对刺激分外的敏感,当这些部分感受到某种刺激的时候,如摩擦或者触弄的时候,就可以解除个体的不安⽽体验到快感。
5.⽣的本能:指⼈的所有具有正向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欲望,着眼于⽣命的维持、发展和延续的部分。
饥饿、⼝渴、性等⽣理需要,对⾳乐、艺术和爱的追求的本能。
6.死的本能:与⽣的本能相对⽴的,针对外部世界和⾃⾝的破坏的本能。
攻击、战争、⾃残、⾃杀。
意识层次结构1、意识(conscious)代表⼈在任何时刻所能够知觉到的每⼀件事,包括感觉、知觉各种经验、记忆等,意识在我们浩瀚的⼼灵世界中只占很⼩的⼀部分。
2、前意识(preconscious)代表在任何时刻可以被调⽤的记忆或者获取到的事物。
例如:某些事情我们遗忘了,但思考⽚刻可以提取出来的。
3、潜意识(unconscious)代表的是深藏于内⼼的,不可接近的意识部分。
在潜意识的海洋中,奔涌着各种本能的⼈类⾏动的驱⼒和需求,集合着各种冲突和情感体验,它是能量的储存库,也是⾏为的主要决定者。
人格心理学考试提纲
人格心理学考试提纲选择题与填空题人格的基本性质: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它并不排斥可变性。
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深层内在的特质不变或深层的内在特质发生了变化。
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倾向上各不相同,即“个性”。
不排除人格的共同性,如群体人格。
人格的社会性: 指社会化把人类的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
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
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1)口腔期,从初生到满周岁,主要动欲区是口腔。
分为两个亚期,前口腔期和后口腔期。
(2)肛门期,2岁到三岁末,幼儿的主要动欲区为肛门。
也分为两个亚期,即前肛门期与后肛门期。
3)性器期,大约从3岁到5岁。
4)潜伏期,约从6岁到12岁左右。
5)生殖期,是性本能发展的最后阶段。
从青春期直至走向衰老为止。
人格结构:本我(Id):位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
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1]。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焦虑:罗洛梅认为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自身存在威胁时的反应,是一种无依无靠、孤独、不确定的感觉。
分为正常焦虑(健康的)、神经症焦虑(一种与威胁不相称的反应,包含着压抑与其他形式的内部心理冲突,并受到各种活动和意识障碍的控制)弗洛伊德、阿德勒人格动力:它假设我们天生的内驱力包括乱伦和破坏。
人格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人格的概念、人格的特征人格心理研究的主要理论:1.代表人物2.人性观3.人格、人格的结构4.人格的动力、人格的发展5.研究方法6.评价(贡献与局限)〇.绪论人格的定义人格的特征人格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一.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性观■★人格结构论■人格动力论■人格发展理论■研究方法:梦的分析、自由联想、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幽默等二.新精神分析☻(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生活风格,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阿德勒人格理论概略图☻(自我心理学)□安娜□哈特曼的能量中性理论□★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渐成说☻(社会文化论)□霍妮: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基本罪恶→基本敌意→基本焦虑↓神经症需要□弗洛姆三.特质论☐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种类☐卡特尔:特质因素论⏹个别特质、共同特质⏹☆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动力特质⏹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四.交互作用论☐卡丁纳、林顿: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沙利文:人际关系论☐默里: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五.人格的生物学范型☐★荣格:集体潜意识论⏹★人格结构⏹人格动力⏹荣格的人格三层次结构图☐艾森克:人格的多层次模型⏹人格三个基本维度(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的生物学基础六.行为学习论☐Pavlov’s :经典条件反射☐Waston :行为主义的开山鼻祖☐Thorndike :效果律、工具性条件反射☐Skinner: 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主义集大成者⏹强化;行为的消退、自然恢复、类化与分化☐Miller & Dollard :刺激-反应理论⏹学习的四要素⏹内部精神现象与学习:例如挫折和攻击、冲突☐Bandura :社会学习论七.人本主义的人格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罗杰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人格发展的基础(自我实现倾向、积极自我看待、价值条件)☐罗洛·梅八.认知论□Herman A. Witkin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George A. Kelly个人建构理论□Julian B. Rotter行为预测论□Walter Mischel人格的认知因素(能力、译码策略、预期、主观价值、自我调节系统)九.回顾已有理论,思考: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十.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三、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五、论述题(共1小题,16分)。
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
1、以下哪个理论强调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特质是相对稳定的?
A. 行为主义理论
B. 人本主义理论
C. 特质理论
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C)
2、在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理论中,哪种因素与个体的创造力、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密切相关?
A. 乐群性
B. 有恒性
C. 聪慧性
D. 恃强性(答案:C)
3、艾森克的三因素人格模型包括哪三个维度?
A. 内向-外向、神经质、精神质
B. 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
C. 情感稳定性、社交性、成就动机
D. 自觉性、独立性、合作性(答案:A)
4、以下哪个心理学家提出了“大五人格”模型,并认为这五种人格特质是普遍存在的?
A. 弗洛伊德
B. 罗杰斯
C. 麦克里兰
D. 科斯塔和麦克雷(答案:D)
5、在人格心理学中,哪种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通过否认或回避不愉快的现实来减轻内心焦虑?
A. 压抑
B. 升华
C. 投射
D. 退行(答案:A)
6、以下哪个概念描述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的一致性行为模式?
A. 性格
B. 气质
C. 人格
D. 情绪(答案:C)
7、根据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哪种类型的人倾向于通过直觉和感觉来认识世界,注重事实和细节?
A. 思维型
B. 情感型
C. 感觉型
D. 直觉型(答案:C)
8、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个体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其观察学习和模仿行为?
A. 认知能力、动机和榜样特征
B. 生理需求、情绪状态和社会环境
C. 遗传基因、家庭背景和教育水平
D. 自我效能感、目标设定和反馈机制(答案:A)。
人格心理学复习纲要
《人格心理学复习纲要》说明:本复习纲要以[美]J.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为主线,结合教学要点进行梳理。
复习原则1、了解人格心理学涉及的主要领域2、知晓人格心理学主要流派和著名研究者3、理解与心理咨询和治疗有关的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关键概念,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认识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心理现象和问题。
复习要点第一章:了解人格心理学家对人格的看法。
第二章:了解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第三章:知晓弗洛伊德及其作为精神分析首创者的主要贡献(早期、晚期研究,神经症症结、表现和精神分析方法);知晓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发展阶段及其对童年经历的强调。
知晓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意识结构和焦虑类型;理解自我防卫机制表现及其作用,理解弗洛伊德学说强调的精神动力观点,能够用这些观点分析生活中的心理现象。
第四章:了解近年来对弗洛伊德学说做出验证的有关实验。
第五章:知晓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学者。
理解阿德勒关于自卑、寻求优越和生活风格(模式)的观点,了解他对自卑情结、出生顺序的分析和心理治疗的观点;知晓荣格的研究对东方文化的借鉴和对中年期心理特征的分析,知晓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及其构成,知晓荣格提出的心理类型;知晓和理解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特征;理解霍妮提出的神经症起因的解释,知晓她提出的神经症交往方式;知晓沙利文提出的人格意象概念。
第六章:知晓应对策略主要类型及其效果。
知晓关于挫折—攻击的关系,以及攻击行为-攻击倾向关系的研究;了解早期依恋作用,了解对象关系理论和科赫特提出的自我对象概念。
第七章:知晓特质流派的主要研究者及其研究。
知晓卡特尔人格因素研究;知晓奥尔伯特在特质流派中的地位。
知晓奥尔伯特提出的特质类型和机能自主性;知晓莫雷发明的TAT测验。
第八章:了解A型行为、社交焦虑研究和情绪研究。
第九章:知晓艾森克特质研究,理解艾森克提出的特质维度及其生理特点。
了解气质研究和人格进化论观点。
《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现代人格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基本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攻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自学应考者认识到人格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中的性质、意义、地位和作用,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具备运用人格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基本素养,形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地学习和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重点把握各种人格心理学理论流派的核心理论观点和相关的研究进展;了解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因素;掌握人格评估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人格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现代人格心理学是从整体上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门心理学基础学科,是以人格为研究对象,以人格的结构、发展和测量等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心理学。
本课程是普通心理学课程的重要补充和纵深拓展,它跟其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密切关联,尤其是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识记人格的定义、特征和含义,了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概况,以及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多种定义(二)人格的基本特征(三)人格的主要含义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三)苏联和俄罗斯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第三节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三、考核知识点(一)人格的多种定义(二)人格的基本特征(三)人格的主要含义(四)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五)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六)苏联和俄罗斯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七)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四、考核要求(一)人格的多种定义1、识记:《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2、领会:人格的总和式定义、整合式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区别性定义以及当代大百科全书、主要教科书中的人格定义等的优点与不足(二)人格的基本特征1、识记:(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3)人格的独特性(4)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2、领会:社会生活条件对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三)人格的主要含义1、领会:(1)人格概念的外延比个性大(2)人格不包括智力(3)人格与个性同义,包括智力(四)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1、识记:(1)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四种人格学说(2)现代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五)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1、识记:(1)人格结构理论(2)气质理论(3)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当前动态2、领会:(1)各种人格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六)苏联和俄罗斯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1、识记:(1)人格形成理论(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3)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2、领会:(1)人格形成理论的主要观点(2)人格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3)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的主要观点(七)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1、识记:(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第二章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识记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各种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领会各种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了解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与新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2)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历史发展 (2)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2)二、课程内容 (2)三、考核知识点 (2)四、考核要求 (2)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3)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3)二、课程内容 (3)三、考核知识点 (3)四、考核要求 (4)第三章古典精神分析 (4)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4)二、课程内容 (4)三、考核知识点 (5)四、考核要求 (5)第四章新精神分析 (6)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6)二、课程内容 (6)三、考核知识点 (7)四、考核要求 (7)第五章特质论 (8)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8)二、课程内容 (8)三、考核知识点 (8)四、考核要求 (9)第六章交互作用论 (9)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9)二、课程内容 (10)三、考核知识点 (10)四、考核要求 (10)第七章人格的生物学范畴 (11)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1)二、课程内容 (11)三、考核知识点 (12)四、考核要求 (12)第八章行为学习论 (13)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3)二、课程内容 (13)三、考核知识点 (14)四、考核要求 (14)第九章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 (15)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5)二、课程内容 (15)三、考核知识点 (16)四、考核要求 (16)第十章认知论 (17)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7)二、课程内容 (17)三、考核知识点 (18)四、考核要求 (18)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9)附录 (21)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人格心理学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的必修课。
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既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又可直接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从总体上探讨、描述与说明人性、人的心理与心理特征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其主要研究人格的结构、形成、特征、测量和培养等人格现象和及其规律。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指导作用的理论学科,是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在掌握了普通心理学中对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对于人格现象、人格形成机制、人格培养和人格测量等有系统、深入、熟练的把握,为将来学习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打下基础,并对学习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产生综合贯通的影响。
同时,也为他们理解自己及他人的人格特点和人格形成提供理论指导,为以后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人格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实施人格测量、制定人格矫正计划等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准备。
本课程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考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测量方法,提高对人格心理学问题的观察、判断、分析、理解和研究的能力。
考生通过学习应该能够在识记和理解了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际生活中和心理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人格心理问题的做出分析和评价,并能够使用人格心理学中提供的方法和工具指导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自己和心理教育对象的人格健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与区别人格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等学科关系密切。
其中普通心理学是对人的常见心理现象的分类、一般特点及其规律的研究。
普通心理学中所讲述的心理现象中尤其是各种个性倾向性、自我和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等,都是人格心理学中研究的核心内容,可以说人格心理学是从一个更为广阔和深入的角度对这些人格现象及其规律做出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和总结。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一方面人格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中关于人格问题界定、诊断、测量和矫正提供了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中的许多理论假设和实用技术本身就是一些人格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是人格心理学相对更侧重于其中的理论成分,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则相对更侧重于其中的技术成分。
考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把握两点:一是要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既广博又精深的学科,需要考生综合自己的人文、社会、生物、哲学等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加上对生活经验和成长经验的反刍,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的理解。
二是要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等联系在一起来学习和感悟,务求能够判断人格心理学中讲述的现象和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人格心理学》教材(推荐使用的教材是《人格心理学》郑雪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重点是3—10章,详细讲述了各个重要的人格理论流派的思想、体系和技术。
第一、二章是对这一学科的全貌的概述,第11——15章是在各个人格理论流派的基础上向人格测量、人格矫正和人格教育等运用领域的合理延伸,鉴于人格测量可以归并到心理测量中、人格障碍及矫正与人格教育可以归并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卫生和心理教育等课程中去,这五章的内容在本课程中只作为自由学习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历史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任务。
掌握人格的概念。
本章重点:人格的概念本章难点:人格的概念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一)人格的词源分析(二)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四)本书的人格定义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一)人格心理学的学科内部关系(二)人格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二)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发展(三)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四)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三、考核知识点(一)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人格的定义对人格定义的理解(二)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1、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三)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人格心理学产生的理论与方法来源2、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四、考核要求(一)人格心理学的对象1、人格的定义(识记)2、对人格定义的理解(领会)(二)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1、人格心理学的任务(识记)(三)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人格心理学产生的理论与方法来源(识记)2、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识记)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假设。
2、熟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重点: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假设、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难点: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假设二、课程内容人格理论(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二)人格的科学理论(三)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精确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逻辑一致性有用性(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自由意志——决定论理性——非理性整体说——原素说素质论——环境论主观性——客观性前动性——反应性稳态——异态可知性——不可知性可改变——不可改变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一般方法论原则1、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3、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4、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5、伦理性原则(二)人格心理研究过程(三)主要研究途径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四)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一)人格理论1、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2、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假设(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原则2、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四、考核要求(一)人格理论1、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识记)2、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假设(领会)(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原则(识记)2、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领会)第三章古典精神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精神分析的起源。
2、掌握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3、掌握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4、熟悉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本章重点: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本章难点:无意识与泛性论、防御机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一)、弗洛伊德德生平(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1、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2、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背景3、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一)、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二)、本我、自我、超我(三)、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第三节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一)、性、里比多、动欲区(二)、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三)、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第四节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一)自由联想(二)梦的分析(三)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四)幽默(五)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六)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体系的评价三、考核知识点(一)精神分析的起源1、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二)以无意识原欲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三)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1、性、里比多、动欲区2、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3、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四)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1、自由联想2、梦的分析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4、幽默5、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特殊性6、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体系的评价四、考核要求(一)、精神分析的起源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识记)(二)以无意识原欲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1、无意识(识记)2、前意识(识记)3、无意识的特点(领会)4、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构成的人格结构(领会)5、本我、快乐原则(简单运用)6、自我、现实原则(简单运用)7、超我、道德原则(简单运用)8、本我、自我、超我构成的人格结构(领会)9、本我、自我、超我分别与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之间的关系(领会)10、焦虑以及焦虑的分类(简单运用)11、自我防御机制(领会)12、压抑、否认、投射、反向作用、合理化、替代和升华(综合运用)(三)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里比多、动欲区(识记)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领会)俄底浦斯情结、爱莉克拉情结(识记)停滞(简单运用)倒退(简单运用)(四)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1、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识记)2、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特殊性(领会)3、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体系的评价(领会)第四章新精神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从本我心理学向自我心理学的转变2、掌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3、掌握安娜、哈特曼、爱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理论4、掌握霍妮、弗洛姆等的社会文化论本章重点: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安娜的自我理论、哈特曼的自我理论、爱里克森的自我理论、霍妮的社会文化论、弗洛姆的社会文化论本章难点: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安娜的自我理论、哈特曼的自我理论、爱里克森的自我理论、霍妮的社会文化论、弗洛姆的社会文化论二、课程内容阿德勒德个体心理学(一)阿德勒的生平(二)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1、器官缺陷与补偿2、自卑感3、追求优越4、社会兴趣(三)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1、生活风格及其类型2、生活风格的形成3、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4、创造性自我与活动程度(四)个体心理学简评自我心理学(一)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1、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2、安娜总结出的15种自我防御机制3、安娜提出的儿童的自我发展路线(二)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三)爱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自我及其同一性人格的终生发展阶段理论社会文化论(一)霍妮关于神经症人格的理论1、神经症、人格与文化2、关于神经症的人格理论3、关于神经症的自我理论(二)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1、气质、性格与人格2、孤独感、逃避自由与积极自由3、性格取向4、社会性格三、考核知识点(一)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1、补偿和过度补偿2、自卑感3、追求优越4、社会兴趣5、生活风格及其类型6、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7、创造性自我8、对个体心理学的简评(二)自我心理学1、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2、安娜总结的15种自我防御机制3、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观点4、哈特曼的两种自我的自主性5、爱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6、爱里克森的人格终身发展阶段理论(三)社会文化论1、霍妮关于神经症的观点2、霍妮关于神经症的人格理论的观点3、霍妮关于神经症的自我理论4、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5、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论6、弗洛姆的性格取向分类7、弗洛姆的社会性格分类四、考核要求(一)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1、补偿和过度补偿(领会)2、自卑感(领会)3、追求优越(运用)4、社会兴趣(领会)5、生活风格及其类型(简单运用)6、领会生活风格的途径(识记)7、创造性自我(领会)8、对个体心理学的简评(领会)(二)自我心理学1、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识记)2、安娜总结的15种自我防御机制(识记)3、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观点(领会)4、哈特曼的两种自我的自主性(识记)5、爱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领会)6、爱里克森的人格终身发展阶段理论(综合运用)(三)社会文化论1、霍妮关于神经症的观点(领会)2、霍妮关于神经症的人格理论的观点(领会)3、霍妮关于神经症的自我理论(领会)4、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领会)5、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论(领会)6、弗洛姆的性格取向分类(识记)7、弗洛姆的社会性格分类(识记)第五章特质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奥尔波特的特质论2、掌握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3、掌握大五人格理论4、熟悉对特质论的评价本章重点: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大五人格理论本章难点: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大五人格理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论(一)奥尔波特其人(二)特质的概念(三)人格特质的常规研究法和特殊现象研究法(四)机能自主性(五)自我认同感(六)健康人格第二节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一)卡特尔生平(二)特质及其分类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三)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四)因素分析的材料来源(五)人格的发展第三节特质论的发展、争论与评价(一)、大五人格因素(二)、对特质论的批评(三)、特质论的辩护(四)、对特质论的简评三、考核知识点(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1、奥尔波特的特质概念2、奥尔波特特质的特点3、奥尔波特对人格特质的两种研究法4、奥尔波特的主要特质、次要特质和核心特质5、奥尔波特的机能自主概念6、奥尔波特的“统我”或“自我认同感”7、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的六大特点(二)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卡特尔对特质的三种分类法表面特质、根源特质、个别特质、共同特质卡特尔因素分析方法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材料来源卡特尔的16种根源特质卡特尔的人格发展的三种学习(三)特质论的发展、争论与评价1、大五人格因素2、对特质论的评价四、考核要求(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1、奥尔波特的特质概念(识记)2、奥尔波特特质的特点(领会)3、奥尔波特对人格特质的两种研究法(识记)4、奥尔波特的主要特质、次要特质和核心特质(领会)5、奥尔波特的机能自主概念(识记)6、奥尔波特的“统我”或“自我认同感”(识记)7、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的六大特点(识记)(二)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1、卡特尔对特质的三种分类法(识记)2、表面特质、根源特质、个别特质、共同特质(领会)3、卡特尔因素分析方法(领会)4、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材料来源(识记)5、卡特尔的16种根源特质(识记)6、卡特尔的人格发展的三种学习(识记)(三)特质论的发展、争论与评价1、大五人格因素(简单应用)2、对特质论的评价(识记)第六章交互作用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人格的文化决定论中的重要研究、了解环境对人格的影响的当前研究、了解个人与情景交互作用的当前研究2、掌握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论3、掌握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4、掌握默里的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本章重点: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默里的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本章难点: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默里的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二、课程内容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一)人格的文化决定论(二)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论1、文化与制度2、基本人格结构与早期经验3、人格投射与文化的次级制度(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一)默里其人(二)默里的人格理论1、心因性需要2、压力第三节环境的作用第四节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三、考核知识点(一)、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1、人格的文化决定论的相关研究2、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3、卡丁纳对制度的分类4、基本人格结构5、人格投射6、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的主要观点7、人格化、好我、坏我、非我8、沙利文的人格发展六阶段(二)、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1、心因性需要2、压力的分类3、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4、自我理想(三)、环境的作用1、关于环境对人格的影响的研究(四)、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1、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的研究四、考核要求(一)、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1、人格的文化决定论的相关研究(识记)2、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领会)3、卡丁纳对制度的分类(识记)4、基本人格结构(识记)5、人格投射(领会)6、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的主要观点(领会)7、人格化、好我、坏我、非我(识记)8、沙利文的人格发展六阶段(识记)(二)、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1、心因性需要(领会)2、压力的分类(简单运用)3、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简单运用)4、自我理想(领会)(三)、环境的作用1、关于环境对人格的影响的研究(识记)(四)、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1、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的研究(识记)第七章人格的生物学范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2、掌握艾森克的人格理论3、熟悉当前关于气质的研究4、了解当前关于人格的进化与大脑神经生物基础的研究本章重点: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爱森克的人格理论本章难点: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爱森克的人格理论、人格的进化和脑神经生物基础研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一)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1、意识2、个体潜意识3、集体潜意识(二)原型研究1、人格面具2、阿妮玛和阿妮姆斯3、阴影4、自性(三)人格动力论(四)人格发展论(五)心理类型学第二节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一)人格类型及其层次模型(二)人格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三)人格结构的理论框架第三节气质的研究(一)感觉寻求倾向研究(二)害羞或抑制性气质(三)EAS气质模型第四节人格的进化与大脑神经生物基础(一)人格的进化论解释(二)人格的大脑神经生物基础三、考核知识点(一)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1、个性化2、个体潜意识、情结3、集体潜意识4、原型5、人格面具、阿妮玛、阿妮姆斯、阴影、自性6、心理能7、荣格的人格动力理论8、荣格的人格发展论9、荣格的心理类型学(二)艾森克的人格理论1、人格类型及其层次模型2、艾森克的人格维度与气质类型的关系3、艾森克的三个人格维度4、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理论框架(三)气质研究1、感觉寻求倾向研究2、害羞或抑制性气质研究3、EAS气质模型(四)人格的进化与大脑神经生物基础1、人格的进化论解释2、人格的大脑神经生物基础四、考核要求(一)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1、个性化(领会)2、个体潜意识、情结(简单应用)3、集体潜意识(简单应用)4、原型(识记)5、人格面具、阿妮玛、阿妮姆斯、阴影、自性(综合应用)6、心理能(领会)7、荣格的人格动力理论(领会)8、荣格的人格发展论(领会)9、荣格的心理类型学(领会)(二)艾森克的人格理论1、人格类型及其层次模型(领会)2、森克的人格维度与气质类型的关系(领会)3、艾森克的三个人格维度(领会)4、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理论框架(领会)(三)气质研究1、感觉寻求倾向研究(识记)2、害羞或抑制性气质研究(识记)3、EAS气质模型(识记)(四)人格的进化与大脑神经生物基础1、人格的进化论解释(简单应用)2、人格的大脑神经生物基础(识记)第八章行为学习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2、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3、掌握多拉德与米勒的刺激——反应论4、掌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本章重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多拉德和米勒德刺激——反应论、班杜拉德社会学习论本章难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多拉德和米勒德刺激——反应论、班杜拉德社会学习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一)、行为主义的倡导者华生(二)、行为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简介第二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一)、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二)、强化及其原理1、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2、强化的类型3、强化物的来源4、强化的安排5、行为的消退、自然恢复、类化与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