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丰富我国政府会计计量模式的研究

合集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模式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模式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模式分析摘要:会计核算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据近年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来看,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会计核算模式方面,不能继续沿用传统单一化的会计核算模式来开展工作,而是应当重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模式结合的方式来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对此,为双模式会计核算的有效实施,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们围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模式为议题开展了学术性讨论。

本次研究开展的意义在于为相关研究注入新的思路,并依据丰富相关研究理论来为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双模式的运用提供理论性参考依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核算模式从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来看,结合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创新发展,在其财务工作的层面,就要依据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模式的会计核算为主导,实现此类新型模式的有效构建。

研究依据简要概述新会计准则为基准,深入探究该准则的内容、特点及其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在新会计准则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结合的会计核算双模式,并基于双模式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类型的问题来提出具备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与建议,以求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模式的实现做出贡献,以此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方面的创新发展。

一、新会计准则概述(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背景会计作为财务工作的一种职能体现,其对于企事业单位工作开展来说,能够为其相关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且完成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来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营提供保障,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主要职能是对管理部门编制计划并作出决策,且对各项不同的经济活动成本进行管控,全方位的记录企业财务状况,且直接参与单位决策控制过程。

在会计核算方面,长久以来都是以政府提出的收付实现制为主,具体以满足资金管理需求来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控。

会计计量模式问题研究

会计计量模式问题研究

会计计量模式问题研究一、绪论会计计量是会计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它是会计体系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

会计计量问题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科目的计量、会计凭证的计量等。

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会计计量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会计师需要具备深入了解和掌握会计计量模式的能力,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旨在对会计计量模式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会计计量模式的发展趋势和优化策略。

二、会计计量模式的概念和分类会计计量模式是指对会计要素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方式和方法。

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会计计量模式可以分为历史成本计量、现值计量、折旧和摊销计量及重估价计量等。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 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是指采用事物发生时的成本作为资产的计量基础。

它是最常用的计量方法,因为它更具可比性和可靠性,能够提供明确且落实的信息。

例如,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计量基础为购买成本;企业购买库存时,计量基础为购买成本等。

2. 现值计量现值计量是指将未来的资产和负债的现值作为计量基础。

现值计量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和估算,因此该计量方式更加复杂和主观。

但是,现值计量能够更好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因此对于长期资产的计量通常采用现值计量。

例如,企业购买债券时,计量基础为购买价值的现值等。

3. 折旧和摊销计量折旧和摊销计量是指对使用寿命较长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计量的方法。

企业通过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购置成本平均分摊,计算其每年的折旧和摊销金额,以反映资产价值的减少。

例如,企业购买机器设备时,计量基础为购买成本,并按照其估计使用寿命进行折旧等。

4. 重估价计量重估价计量是指基于市场行情或其他客观条件重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重估价计量通常应用于固定资产、土地、建筑物等长期资产,因为这些资产的市场价值有波动性。

重估价计量能够更好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但也需要注意避免重估行为的不当性。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研究--双重会计计量模式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影响贸易的各种壁垒正在大幅度削减,贸易自由化进程逐步加快;国际资本市场,战略联盟和跨过并购的发展,使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更加便捷,这种大趋势推动着经济领域中,包括会计标准在内的各种会计制度、标准的国际趋同,信息资源正在被更广泛的区域、更多的群体所分享,日益成为一件世界性的公共产品。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国际的通用商业语言,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它是否可以相互互比、真实公允,对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下面我主要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会计计量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分析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利益因素,经济环境因素和技术发展因素等。

再对会计计量模式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得出双重会计计量模式的独特优越性。

通过探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优缺点,得出我国当前应该选择多元化的双重会计计量模式,也就是会计计量单位和会计计量属性都应该实现多元化,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最后对我国会计计量的多元化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得出结论,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要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会计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双重会计计量文献综述〈〈试论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发展〉〉(王芬琳,2009),文章指出由于物价变动,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技术的冲击,使得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物价变动情况下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研究〉〉(张培莉,2010),一书中认为物价变动下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模式无法满足会计目标。

为此对一些会计项目进行调整,也可以改变计量结构,采用物价变动会计计量模式。

在我国物价变动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行物价变动会计是有必要的。

〈〈论会计目标和会计计量模式的多元化研究〉〉(刘心勇,2009),该书认为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取决于不同的会计目标,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目标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着缺乏统一规范的会计政策、缺乏专业会计人员和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会计政策、加强会计人员培训与引进以及加强财务信息披露规范化管理等对策来提升会计核算水平。

未来可以加强监管,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透明度至关重要。

【关键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统一规范的会计政策、专业会计人员、财务信息披露、对策建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其会计核算是对其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汇总和报告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财务管理和透明度。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统一规范的会计政策。

不同单位之间制定的会计政策不统一,导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信度不高。

缺乏专业会计人员是另一个严重问题。

很多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配备专业会计人员,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难以保障。

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单位在财务报告中缺乏必要的信息披露,导致外部利益相关者无法准确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背景和动机。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和建议,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有助于提升其运行效率和透明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公共管理机构的总称,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单位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着诸多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及其效应研究

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及其效应研究

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及其效应研究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不断拓展,政府会计在公共部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核算方法陈旧、资金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透明等,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公共部门管理的需要。

对政府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改革,并研究改革后的效应,对于提升政府会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1.改革背景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改革的背景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政府职能的日益增强,政府会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传统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管理的需要,因此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改革内容(1)核算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主要以现金为基础,会计科目单一,难以全面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改革后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应当充分融入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应计基础核算方法,使政府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和透明。

(2)资金管理的规范:传统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中,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不够规范,容易造成资金错位、滞留等问题。

改革后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应当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确保资金的合理流动和使用。

(3)信息披露的透明化:传统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中,对于政府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改革后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应当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化,使政府的财务信息对社会公众更加开放和透明。

(4)绩效评价的引入:改革后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应当引入绩效评价指标,充分考虑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否达到预期的绩效目标,提高政府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改革后的效应研究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改革后,其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得到提升2.资金管理的规范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3.加强了绩效评价,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四、结论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是适应当前公共部门管理需要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政府财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方式研究

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方式研究

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方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重要的一部分,其会计制度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备受关注。

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断加强,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也成为必然趋势。

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方式,旨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强化财务监管力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

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方式过程中,事业单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更好地整合政府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特有的会计制度,如何确保平行记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如何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行为,如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等,都是当前研究的焦点。

通过对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也可以为未来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提出有益建议。

部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引起重视的。

1.2 研究意义政府会计制度是政府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

实际情况中,事业单位经常面临着繁杂的会计处理问题,尤其在涉及资金使用、预算执行等方面,往往需要平行记账来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方式的可行性和效果,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和平行记账方式的概述和分析,以及对实施平行记账的事业单位案例和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旨在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更科学、更规范的指导。

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掌握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方式的操作技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责,保障财务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开透明。

本研究也有助于完善政府会计制度,促进财务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步,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会计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会计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会计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会计作为国家财政预算和资金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政府决策和公共资源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新形势下中国政府会计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会计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探讨。

一、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会计面临的挑战1.信息化大背景下政府会计需求增加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政府会计的规模和内容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展。

这就要求政府会计部门具备更强的信息处理和管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各类数据和信息支持。

同时也需要应对大量信息的分析、汇总和报送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亟待完善在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一直存在着多头管理、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导致了政府财务管理的混乱和不透明。

需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政府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3.金融改革对政府会计的影响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会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改革对于政府会计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会计部门更好的应对金融业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加强监管和风险预警机制,确保政府财政稳健运行。

1.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政府会计部门应当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提高数据处理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建立起高效的数据支持和管理平台,提高会计数据的质量和价值,为政府决策和公共资源配置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政府会计人才培养政府会计在新形势下需要更多具备信息技术和金融知识的专业人才。

政府会计部门应当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投身政府会计工作。

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推动政府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政府会计的发展需要科研成果的支持和应用。

政府会计部门应当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与政府会计相关的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政府会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对我国政府会计研究

对我国政府会计研究

对我国政府会计研究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政府会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国外的学者为政府会计改革的有序推进,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研究已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但仍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近年来的政府会计理论研究情况和成果进行回顾与评价,为未来政府会计的研究提出值得关注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政府会计研究评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国一系列的政府会计改革引起了十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改革的有序进行,国外学者对政府会计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国外的改革经验和研究成果都为我国政府会计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在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协会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政府会计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一、我国现有预算会计体系的缺陷政府会计改革及政府会计理论研究也应当尽可能的完美化,都是因为现有的政府会计制度和理论体系存在缺陷,并且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研究现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后续研究。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是以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记录和反映政府预算收支状况及合规性,以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部门对财政管理的需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国家预算和各级总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基建拨贷款会计和收入征解会计、预算外资金会计等。

无疑现有预算会计体系在提供宏观经济管理和政府财政管理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一是预算会计体系不协调,表现为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协调,财政总预算会计与新的资金管理会计制度不协调,制度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是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存在弊端,导致同一会计期间政府权力和责任不相匹配,无法准确反映政府负债状况,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政府在各个会计期间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际耗费与效率水平,不利于对政府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价和监督,也不利于政府内部的效率改进。

关于拓展我国政府会计核算范围的思考

关于拓展我国政府会计核算范围的思考
关 于拓展我 国政府会计核算范 围的思考
周成彦 , 谷雨龙
摘 要: 随着我 国在 市场经 济体制 下的快 速发展 , 传统 的预 算会计体 系 已不 能与我 国的 经济 发展相 适应 , 我 国必 须进行 政府
会计 改革 。其 中, 拓展 政府会 计核 算 范围是政 府会 计改革 中很 重要 的一部 分。文章提 出 了拓 展我 国政府 会计 核算 范 围的改革设
( 一) 基本建设 资金核算不包含在单位 预算会计 中 基本 建设 , 主要指 固定资产 的新建 、 改建 、 扩建工程及相 关 的设计勘察 、 施工 、 建筑 安装 等工程建设 。行政 和事业单 位的基
较完整的反映各会计要 素的信 息 , 较完整 的反 映出资金 的流 向 , 准确核算每个时期 政府部门的资产 、 负债 、 收入和费用。这不仅 有利于政府调控宏观经济 , 提高管理水平 和效率 , 而且直观有效 的数据和信息也有利于我 国政府建立和实施 绩效考核制度 。

我 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基础分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营利性组织 以权 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 ,非营利组织 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 础是一种普遍存在 的认识 。但是许多 国外政府会计 的确认基础
已经转 变 为权 责 发 生 制 , 或 者 正 在 向 权责 发 生 制 转 变 。 由此 可 知
政府 的财务风险。 第三 , 在成本费用方 面, 预算会计核算 出的成本费用与实际 发生 的成本费用存在差距 , 其核算 的客观程度较低 , 无法反映 出
( 二) 对政府 固定资产核算 和反映 的缺失 现 阶段 , 国家财政 的预决算并不反 映固定资产方 面的信息 , 行 政事业单 位对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核算的结果也只能作为参

政府会计功能研究法务会计论文会计论文[五篇范例]

政府会计功能研究法务会计论文会计论文[五篇范例]

政府会计功能研究法务会计论文会计论文[五篇范例]第一篇:政府会计功能研究法务会计论文会计论文政府会计功能研究-法务会计论文-会计论文——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内容简介】文章梳理了国家治理视角下政府会计功能的生成机理,具体包括优化功能的生成机理、保障功能的生成机理、监督功能的生成机理和评价功能的生成机理。

阐述了政府会计功能对国家治理的作用主要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国家利益;践行社会责任,评估社会治理;落实审计监督,实施权力管制;提升财政管理效率,优化财政预算;进行绩效评估,提升政府绩治;评估政府负债,预警债务风险。

最后指出对政府会计功能的研究可朝着实践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政府会计;国家治理;审计监督引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廉洁政府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指出,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执行力[1]。

随着当前我国政府会计的大力发展,专业、高效的政府会计信息对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廉洁高效的新型政府具有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会计功能也是推进当前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客观需求。

从本质上说,政府会计作为一种公共管理工具,是一种积极作用的客观存在。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重要的政府会计信息,一方面有助于解除受托责任;另一方面,它可以为相关利益公众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及时和高效的信息依据。

从网络数据发展的方面来讲,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政府会计功能理应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基于原来的反映和监督的功能,不断拓展政府会计功能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国家治理的能力。

从政府和国家治理机制角度来讲,经过拓展和科学设计的政府会计功能可以提升政府预算安排和执行,有助于改善政府财政管理效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政府会计体系是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运行过程中生成的政府会计信息具有信息揭示功能,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和行政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多元化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探讨

我国多元化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探讨

我国多元化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探讨摘要:随着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会计面临着深刻变革。

政府会计作为评价政府受托责任的重要机制,应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体系,以满足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要求,满足最大限度实现利益相关者评价政府绩效的需求,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多元化的信息共享。

本文认为,多元化政府会计体系应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相分离;以部门、基金、项目构建多元主体的信息系统;以会计目标为导向对会计事项多重分类,提供不同维度信息的财务报告,以全面反映和控制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

关键词:受托责任多元化政府会计体系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按照纵横两轴进行分类,纵向包括五级政府总预算会计和三级单位预算会计,横向包括总预算会计(含收入征解会计和国库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新农合基金会计、地方金融公共公司会计等行业或部门会计。

这样的会计体系在预算管理的框架内以为预算管理提供信息为目的而运行,也成为政府预算管理的主要信息源,在保障政府预算管理和组织机构的运营中起重要作用。

然而,在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政府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向社会公众报告受托责任的呼声不断增加的社会背景下,政府预算会计的信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公众对评价政府绩效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信息需求,改革成为必然。

政府会计改革不仅仅是个会计问题,它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变革与协调,是系统性的工程。

一方面应确定改革的战略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地改革和实施;另一方面要协调政府会计改革所涉及的领域,在诸多相关的制度变迁中实现政府会计有效改革。

这其中,政府会计的涉及领域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也就是说,首先要解决纳入政府会计范畴的信息组成体系,这个体系能够涵盖政府的受托责任,能够有效表达政府及相关机构(或项目)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

在此基础上才是不同会计系统的规范与选择。

一、文献回顾与评述这些研究尽管从题目上都是关于政府会计体系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内容各不相同:以组织视角研究政府会计体系侧重于研究政府会计的主体涵盖和资金性质的辨析;以概念框架为视角研究政府会计体系侧重于研究政府会计的内容组成;以政府会计的功能研究政府会计体系侧重于政府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浅议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浅议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浅议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摘要:从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入手,分别从“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剖析了核算模式的“适度分离”,从“平行记账”、“勾稽关系”剖析了核算模式的“相互衔接”,这种核算模式不仅兼顾了现行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需要,又能满足部门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要求,对于规范政府会计行为,夯实政府会计预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从《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政府会计基本准则》的颁布、到《政府会计制度》的印发,对会计核算模式的阐述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

1.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表现1.1“双功能”的表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功能”,是指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同时核算的双重功能,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功能”时,对同一经济业务或事项的账务处理在财务会计账户与预算会计账户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相互对应与衔接。

(1)财务会计“实”账户与预算会计“虚”账户的对应。

一般情况下,财务会计资产要素中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总账账户与预算会计预算结余中的“资金结存”总账账户及其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明细账户相对应。

为便于理解,我们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总账账户称为“实”账户,将“资金结存”总账账户及其明细账户称为“虚”账户。

其对应状况是只要“实”账户发生增减变动,一般情况下“虚”账户也应同时增减变动,“实”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一般与“虚”账户的借方余额相等。

关于政府会计核算方法创新的思考

关于政府会计核算方法创新的思考

902021.04NO.499管理方法与艺术 MANAGEMENT METHOD AND ART2021.04NO.49991针对会计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都采用了“扩展的复式记账”的会计工作方式。

这是一种通过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统一结合的方式,使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能够实现有机统一,并针对各自的积极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使我国政府在进行财务审核过程中的核算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创新,并针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提升,使政府在进行运转的过程中,通过针对政府会计的工作方式进行有效推动与改革的方式使我国政府会计的工作能够处于较为持续、稳定的发展路线上,这也是我国针对政府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革的重要意义。

政府会计核算制度经过改革后的特点针对政府会计的组成进行有效明确随着我国新的政府会计核算制度有效地得到落实,我国针对政府会计的组成进行了有效的明确,使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类会计都属于政府会计这一情况得到了有效地落实。

因此在政府针对政府会计进行会计核算方法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进行有机地结合,将他们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

例如,在预算会计进行财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以收付实现制作为进行预算的基础。

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对象包含了政府在针对预算进行执行时设计导的一切收支,并能够针对收支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反省,从而分析出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符合相关预期。

而财务会计核算则需要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进行核算的基础,进而针对政府在进行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经济业务往来进行核算,通过进行核算的方式针对政府的资产情况、财务运转情况以及负债情况等进行充分的体现。

政府会计要素的转换当前随着我国政府新的会计制度正在逐步落实,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转换。

当前,我国政府会计要素中,资产、净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共五个要素都属于财务会计要素;而预算收入、支出、结余则属于预算会计要素。

政府的财务部门为了更好地迎接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因此针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建立,使财务、预算两类会计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在需要使进行过衔接,并进行适当的分离的会计核算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而言,这样的核算方式更加具先进,并且能够针对我国的特色进行有效的体现。

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创新及建议探讨

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创新及建议探讨

2017年月(下)行政事业资产财务与各级主体的财务影响仅通过被投资单位利润或股利分配体现,在该种情况下使用成本法核算,不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和确认投资损益,使会计核算更好地满足相关性原则。

二、政府会计准则改进建议(1)明确政府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现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体系中,只有科学事业单位及医院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具体年限做了相关规定,但其他类型事业单位还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只是在固定资产具体准则中原则性地做了一些规定,即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根据相关规定以及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并制定有区别的的行政事业单位各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使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折旧核算有依可循,更好的满足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需要。

(2)制定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具体准则。

为了满足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需要,建议加快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具体准则的制定工作。

合并财务报表是对纳入合并范围单位的个别报表数据进行加总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在合并工作底稿上通过编制抵销分录将合并范围单位内部交易的影响予以抵销之后形成的财务报表。

由于目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复杂、下属单位众多,汇总预算单位汇总财务报表时未考虑将各单位内部交易所产生的收入、支出与结余予以抵销,导致汇总报表数据不准确。

合并财务报表具体准则的研究制定将有利于反映汇总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有利于防止和避免人为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

(3)研究制定政府会计制度。

目前的政府会计体系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交错、体系冗繁、多制度交叉,不同单位的各类会计信息没有很强的可比性,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对会计科目及其如何使用等进行了规定。

为加快构建更为健全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需要对现行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标准进行梳理、归纳、统一,需要以编制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财务报告和全面反映政府运行成本为目标,研究制定满足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共同适用的会计制度,使《基本准则》及其具体准则都能得以全面实施,让会计核算数据真正成为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依据。

试论政府收入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试论政府收入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试论政府收入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与其信息需求还存在矛盾,尤其是政府收入确认与计量方面,更是存在不明晰的问题,不利于政府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提升。

鉴于此,本文将对政府收入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政府收入的确认与计量的对策,包括完善现行政府收入的内容及结构、政府收入核算的会计基础选择以及构建政府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准则等,希望可以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政府收入确认计量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我国各政府部门纷纷加大了公共财政信息的透明度,从而便于公众对政府绩效的考核和行政工作的有效监督。

但我国目前还没建立系统、完整的一套政府会计体系,按规定政府会计要素被设置为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净资产,除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之外的其他会计事项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

一、政府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原则(一)政府收入的确认原则一般来说,收入确认的一般标准有两个: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同样,非交换收入应该在“可得到和可计量的会计期间内”确认。

不同种类的非交换收入,其基础非交换性交易的基本性质和特征不同,所以各自的确认标准也会不同。

根据基础交易的性质和特征详细描述了不同种类的非交换收入的确认标准。

(二)政府收入的计量原则一般来说,收入是按劳务或者商品的交换价值来计量的,交换价值表明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一种关系,最后可得到的货币、债权的现金、目前的贴现价值。

IASC第18号《收入》及IPSAS第9号《收入》都规定收入应该以其收到或应收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政府会计计量基础

我国政府会计计量基础

我国政府会计计量基础摘要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为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为了使会计核算能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现行会计的计量基础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价值、重置成本等。

各种计量基础各有利弊,而在政府会计计量中,究竟采用哪一种确认、计量基础,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和中国会计界研究和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文拟就各种计量基础的优缺点及在国际国内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试图寻找一种在我国较为现实可用计量基础。

关键词:政府、计量基础、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目录引言 (3)一、计量基础范畴 (3)(一)历史成本 (3)(二)公允价值 (3)(三)重置成本 (3)(四)可变现净值 (4)(五)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4)二、我国政府会计计量基础——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概述 (4)(一)我国政府计量基础现状 (4)(二)我国政府采用该计量基础原因 (6)(三)对我国政府会计计量基础评价 (9)三、我国政府会计计量基础的未来 (10)(一)“双基础模式” (10)(二)“双基础模式”的实行及注意问题 (11)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我国政府会计计量基础引言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规定,政府会计是指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会计体系。

随着我国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政府部门开始以在网络上公开预算等方式来披露政府会计信息,由此关于我国政府会计计量基础的讨论具有重大意义。

一、计量基础范畴(一)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现行财务会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

它是对于资产的价值,按照购置该项资产支付的货币或与之等价的金额,或是按照为购置资产而付出代价的价值计量。

登记负债时,按照以债务为交换而收到的款项金额,或者按照在正常经营中为偿还负债将要支付的现金或与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丰富我国政府会计计量模式的研

摘要: 计量模式是政府会计理论中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将影响到政府会计计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但是,在我国政府会计的理论和实践中,对于这一问题未曾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我国政府会计计量模式长期固化。

从政府会计不同计量模式的对比分析出发,针对我国的现实环境,提出应该将我国政府会计从单一模式向综合计量模式转变,以实现现有的单一计量模式的优化。

关键词:政府会计;计量模式;计量属性;计量单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号:1673-291X(2009)32-0140-04
政府会计计量是对政府交易与事项的
价值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衡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认定政府活动中“量”的结果。

它使政府财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增强
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一、可供选择的政府会计计量模式
政府会计计量模式包括计量属性和计
量单位两个基本要素,而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选择与运用会形成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

(一)会计计量属性(Measurement Attributes)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数量
特性,它解决的是以何时的金额记录会计要素的问题。

计量属性的不同选择会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

政府会计有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这些可供选择的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等①,它们是为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不同特征而设置的。

在五种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反映资产过去的形成成本;现行成本、现值反映资产现在的价值;可实现净值和公允价值则着眼于资产未来的现金流。

五种计量属性可靠性依次减弱,相关性依次增强,可操作性依次
变弱。

(二)会计计量单位(Measurement Unit)
会计本身作为一个计量过程,必须应用特定的计量单位。

会计计量单位是指对计量对象进行量化时所采用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一般用货币来承担,为此,政府会计计量单位就有名义货币和不变货币两种计量单位。

名义货币单位指以面值表示的流通货
币量度单位,它不考虑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因此,在会计计量中可以认为名义
货币单位的购买力没有发生变化。

不变货币单位②考虑了不同期间货币实际购买力的
变动,针对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按
一定时日的货币购买力调整或折算不同时
期的名义货币,从而使得不同时期的货币单位保持在不变的计量基础上。

(三)会计计量模式(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l)
将会计对象按照一定的计量属性和计
量单位进行计量所形成的组合就是会计计
量模式,按照以上论述,理论上的政府会计
计量模式种类。

不同计量单位和不同计量属性的组合
形成不同的计量模式,而采用不同的计量模
式对同一经济业务进行计量会得出不同的
计量结果。

二、我国政府会计计量模式的单一性及缺陷
我国政府会计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计量
模式的问题,只是在个别制度和准则中有所
涉及,例如:《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19条
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
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19条也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这说明我国政府会计在计量属性上实际上是采用的是
单一的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模式。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计量模式
的缺点日益显现:
(一)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模式不能真实
反映政府资产的实际价值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的资产始终是以其
初始实际成本计量和反映的,在资产持有期
间不确认减值损失。

结果造成当资产的市价、
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实际成本时,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和收支总表中所反映的结余等均将被高估,导致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政府实际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

因此,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就需要引入除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模式之外的其他计量模式。

(二)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模式无法反映不确定性事项和或有负债
不确定事项和或有事项是指将在未来导致资源流出政府、但其发生时间或者金额不确定的负债。

在实务中,政府通常面临着大量不确定事项或者或有事项,这些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可能已经导致政府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但实际履行义务的时间将在以后会计期间,并且履约的时间或者需要偿付的金额并不确定,它们会随着未来有关事件的发生或者不发生而得以证实。

比如,政府为所属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提供的担保、政府所承担的养老金义务等。

显然,如果严格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些或有负债将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