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下二单元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词两首-(2)
词两首【教材分析】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语言精练,含意深邃,韵味无穷,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这首小令只选取了几个片段,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这首词用词简练,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渔歌子》一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并能描述出来,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资料链接】▲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感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收录其诗词。
▲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
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
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他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1文言文两则一、基础达标1.形近字组词。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因为。
难道是因为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
认为。
正午。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谁。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二、初读感知1.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学习做事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2.《列子.汤问》太阳在早晨离人近,太阳在中午离人近。
2匆匆三、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词语。
伶俐徘徊遮挽挪移蒸融2.照样子,写词语。
例:泪眼巴巴赤裸裸急匆匆头涔涔3.比喻拟人反问排比设问四、初读感知朱自清,课文主要写了时间匆匆,一去不返。
五、拓展延伸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shí,còu,p?i,zhan。
A.绽B.坠C.贯D.淹C光明-黑暗短暂-漫长拟人,流逝之快,永不停留,排比,对比。
3桃花心木二、基础达标1.读拼音写词语。
枯萎优雅轮番勃勃生机三、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
第二段: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
第三段: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
2.林清玄,树苗的生长,人的成长,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六、拓展延伸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它在下雨前表现的是炫彩夺目,而在雨中则表现出一种邋遢,这个故事则寓言就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当默默奉献,不要去虚伪的表现自己。
老天爷:追求真的东西,很实在假花:只追求外在,其实自己的能力也不怎么样。
前面的成一部分,最后一段成第二部分。
段意略。
假的永远是假的真的永远是真的假的东西早晚要拆穿。
生活中:我小时候把我妈妈的两块钱偷偷拿出去瞎买东西,我认为我做的天衣无缝,回家被发现了我妈妈超级的生气说纸里包不住火我再也没有这样做过。
4*顶碗少年二、基础达标1.给正确的读音划”√”。
ha jiē zhuó luò jiù jiǎ2.画掉不恰当的字。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口语交际 习作三
口语交际习作三一、导学目标: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二、导学重难点:重点:口语交际时,能够列好提纲,有序表达,表达清楚、明白。
难点:把握习作要求,把内容写得丰富、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导学准备: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创设交际情境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
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二、提升交际能力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
(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
(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
(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A、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
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一、阅读导学案答案1. 课文《荷花》要求:①描写康庄大道旁的荷塘。
②描写荷花。
③描写夏天的景色。
参考答案:①康庄大道旁的荷塘青青的草地上有几株树,树下便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荷塘,荷叶竖立,静静地立在水中,仿佛一位位儒雅的绅士;其实是碧绿的水杉、轻盈的芦苇,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②荷花品种不少,大小形状各异。
有象牙白的,有嫣红欲滴的,有含苞待放的。
当它们伸长腰肢,轻轻一笑,婷婷玉立,便会引得蜂蝶、游鱼争相涌来,争相舞动。
③夏天,荷花遍地开放,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景象。
绿色的树木与红、白、粉色的花朵交相辉映,映出一副美妙的画面,给人以视觉的愉悦。
2. 省思题目《荷花》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参考答案:《荷花》的主题是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夏天景色的赞美之情,也借荷花来表现生命的顽强与光彩。
3. 写一段关于你喜欢的季节的文字,可以包括你喜欢的季节的原因、感受和希望。
参考答案:我最喜欢的季节是春天,因为春暖花开,大地万物复苏。
春风轻轻吹拂,绿草覆盖了枯黄的土地,鲜花竞相绽放,蝴蝶翩翩起舞。
这个季节充满了希望和生机,让人感到无限美好。
4. 你觉得自己与《荷花》中的哪个人物性格类似?解释一下。
参考答案:我觉得自己与《荷花》中的荷花性格类似。
荷花虽然依水而生,但却高洁典雅,品位高贵,不与污泥为伍。
我也希望自己能像荷花一样,在人生的旅途上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不受外界的干扰,坚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5. 体会课文《荷花》的文学之美。
可以用你所学过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荷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使得文字生动丰富,富有诗意。
比如将荷叶比作儒雅的绅士,将荷花比作美丽的少女,这些比喻使整个描写更加生动,读来顿时情景交融,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6. 帖子《我喜欢的花》要求:①介绍你喜欢的花。
②描述这种花的特点。
③表达你对这种花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①我喜欢的花是牡丹。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导学案和课后练
⼈教部编版⼩学六年级语⽂下册第⼆单元:《语⽂园地⼆》导学案和课后练第⼆单元:《语⽂园地⼆》导学案【学习⽬标】1.引导学⽣抓住⼈物的语⾔、动作、神态来评价⼈物。
2.学写夸张句,并感悟夸张句的好处。
3.感悟⽤词的准确性。
4.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5.让学⽣能从多个⾓度认识⼈物。
【学习重点】1.让学⽣学会抓住⼈物的语⾔、动作、神态来评价⼈物。
2.学写夸张句,体会⽤词的准确性。
【学习难点】发挥想象写夸张句;作者不同的译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交流平台。
读外国名著,我们不仅要把握它的主要内容,还要依据名著中印象深刻的⼈物和情节,交流⾃⼰的感受。
⼩读者1:读名著时,我会对书⾥的⼈物做出⾃⼰的评价。
如在我眼⾥,汤姆·索亚是⼀个热爱⾃由、喜欢冒险的孩⼦,同时⼜很有趣,还有点⼉虚荣⼼。
⼩说中的很多地⽅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读者2:我会特别留意描写⼈物语⾔、动作、神态的句⼦,从中往往能看出⼀个⼈的性格。
之前学习《穷⼈》读到桑娜“⽤头⼱裹住睡着的孩⼦,把他们抱回家⾥……让他们同⾃⼰的孩⼦睡在⼀起,⼜连忙把帐⼦拉好 ”,我想,她是多么温柔善良⽽⼜勇敢呀!⼩读者3:每个⼈都是⽴体的、多⾯的,评价⼈物时⾓度不能太单⼀。
如,很多⼈觉得尼尔斯太淘⽓、太顽⽪,但是当我读到他⼼⾥想:“⽗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的”,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个好孩⼦。
1.先读⼀读交流平台,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说说如何评价⼈物。
3.可以抓住⼈物的语⾔、动作、神态,从多个⾓度去评价⼈物。
4.总结:每个⼈都是⽴体的、多⾯的,评价⼈物的⾓度不能太单⼀。
设计意图:引导学⽣抓住⼈物的语⾔、动作、神态等,从多个⾓度评价⼈物。
⼆、词句段运⽤。
(⼀)读下⾯的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
再从后⾯的词语中选择⼀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
1.先读读三个例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都运⽤了夸张的⼿法)2.学⽣汇报,教师点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表格式导学案.doc
年级
六年级下册
单元
第二单元
课时
第1课时
设计者
学习任务
游览迪士尼小镇的“剧院区”——习作写梗概
学习目标
1.分享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交流时做到语言简明,表达流利。
2.学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主要内容,保留原文主要情节,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3.通过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学习活动二:借助例文提炼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回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
小结:明确梗概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梗概的写作步骤。
方法举例,结合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为学生梳理梗概写法。
学生再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对比原著,完成共学单表格,总结梗概的特点。
4.能根据别人的反馈,对梗概进行修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难点:通过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提前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
情景导入:游览迪士尼小镇的“剧院区”
2.注重语言表达,提升写作水平。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每次习作都有收获。课堂上根据同学们的反馈修改自己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体会双重角色,提高作文评改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2、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内容。
学生阅读习作要求,自主圈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口语交际
口语社交导学目标1、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质和检查接见,持续感觉和汲取风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2、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导学重难点抓住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课前准备1.学生经过上网认识各地自己感兴趣的风气风俗,或许检查当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 1 课时导学过程一、讲话导入风俗风情积厚流光,风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绚烂的人类文化中,风俗文化是不行忽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时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不行言、魅力四射。
同学们伴同作者一同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一样民族、不一样地域,共同领会了多姿多彩的风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体现的不过风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各抒己见,谈谈你所检查认识到的风气风俗吧。
二、分组沟通1.出示沟通主题:节日风俗、地方衣饰、特点饮食、独到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检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沟通。
沟通提示以下:(1)谈谈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2)把风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能够谈谈自己的感觉。
(3)仔细聆听组员的叙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实时咨询。
2.依据组员的建议,改正自己的介绍资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沟通1.依据沟通主题,每组介绍2—3 名同学在全班沟通。
2.听的同学仔细聆听,听后组织评论。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论:(1)主题能否明确,特点能否突出;(2)内容能否详细充分;(3)表达能否流利;(4)语言能否简短。
四、激发感情,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觉?2.是啊,真是“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啊!透过这绚烂多彩的风俗,我们感遇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长的历史,独到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导学案设计
年级
六
科目
语文
课型
活动指导
课题
口语交际二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设计
教师
王铁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
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
难点:交流时做到内容具体,表达流利。
【作业布置】
进一步搜集资料,了解更多的民风民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教法
学法
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课前
准备
搜集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惧、凄、寞”等 15 个字,正确书写“流落、凄凉、寂寞”等 20 个词语。
2.快速阅读文章,学习作品梗概,把握名著主要内容。
【学习准备】准备好语文书、签字笔。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单元入手,导入整本➜了解背景,引发期待➜初读文章,字词学习➜整体感知,梳理脉络➜课堂小结,初步感受形象。
【作业设计】1.我能把易错词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并努力做到书写时正确、规范、美观。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一()帐篷一()轮船一()海风一()围巾一()山羊一()荒岛一()破帆一()火柴一()星星一()拖鞋一()火光一()墙壁3. 梗概回放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几件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表格梳理困难,感受鲁滨逊漂流生活的艰难。
2.品读鲁滨逊解决困难的做法,感受人物形象。
3.借鉴鲁滨逊的好处坏处表,尝试梳理自己面临困难的好处与坏处,宽慰自己。
【学习准备】准备好语文书、签字笔。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一、回顾困难,感受不容易➜二、发现解决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三、感受心态,尝试评价人物➜四、猜想结局,延伸阅读。
【作业设计】1.借助课上梳理的鲁滨逊面临的困难和做法表格,尝试评价人物。
2.结合故事梗概和节选,推测故事的发展。
3.学习鲁滨逊对待幸和不幸的方法,梳理面临困难的好处与坏处,尝试安慰自己。
【参考答案】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学习目标】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写作品梗概。
2.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学习准备】准备好语文书、签字笔。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范例引领共学探究➜范文引领写法梳理➜交流反馈修改完善。
【作业设计】选择一本最喜爱的书介绍给同学,迁移本单元学习的方法练习写梗概。
【参考例文】《骑鹅旅行记》作品梗概从前,有一个叫尼尔斯,豪贝耶松的淘气男孩,长得高高瘦瘦,还拥有一头浅亚麻色的卷发。
虽然已经十四岁了,但他却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还很调皮捣蛋。
有一天,尼尔斯的父母要去教堂做礼拜让留在家中的尼尔斯背《圣经》说回来检查。
尼尔斯决定做一回好孩子,认真地背诵起来。
但尼尔斯背着背着竟然睡了,醒来后发现了一个小狐仙,他一下子抓住了小狐仙,小狐仙央求放过它,尼尔斯放开后又觉得太亏,再想抓时却被愤怒的小狐仙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
尼尔斯非常害怕,他去找小狐仙,却被遇到的动物们嘲讽和报复,猫甚至差点要了尼尔斯的命!这时,家鹅看到一群大雁在天空飞过,心动了,便跟随它们准备飞走,尼斯尔忘记了自己的软弱,起身抱住雄鹅,却被带上了天。
不过过了几天后,尼尔斯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并且他的性格开始悄悄的,慢慢的发生着改变。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尼尔斯总能干出些大事,要么去营救小动物,要么与狐狸斯密尔斗智斗勇,要么为雁群放哨,要么么去救一些小孩子...还拥有许多新朋友头雁阿卡,老鹰高尔果,小灰雁邓芬... 也受到了动物他们的喜爱。
过了一个夏天,尼尔斯回到了自己家中。
治好了马的脚伤,但雄鹅与邓芬却被妈妈抓住,尼尔斯勇敢地冲了上去。
却发现自己已经变回了人类,一个善良的、勇敢的、热情的、让人一看就能肃然起敬的人。
(张卿哲)《王子与贫儿》梗概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长的一模一样的男孩,一个出生于贫苦的康第家,是个不受欢迎的贫儿。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教案范例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是关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古诗词的传授和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教学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学习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
2.学习并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江雪》、《将进酒》等古诗词。
3.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
4.通过阅读古诗词,促进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古诗词的特点和基本构成要素,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江雪》、《将进酒》等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教师表演、学生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诗歌讲解资料和相关阅读材料。
3.录音机和音频资料。
4.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诗词大会》等古诗词背诵比赛的视频片段或相关音频资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述古诗词对自己的影响。
2.学习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格律、韵律、押韵、节奏等。
重点介绍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等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解析、讲解和教学音频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3.背诵古诗词教师可以先朗读某一首诗歌,教学生跟读,并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和理解。
通过分组让学生朗诵、合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朗诵能力。
4.培养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时代背景等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5.课堂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程内容,展望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提醒学生温故而知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长泰县一小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和田的维吾尔人》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9《和田的维吾尔人》学习内容:9《和田的维吾尔人》学习目标:1。
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特点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1。
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2.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课前准备: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2。
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许多饶有风趣的习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人.板题,读题。
二、自学体验: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2。
给加重的字注音,理解意思:迎风引吭渺渺回荡随风摇曳深邃妩媚豁达3。
解释词语:铺天盖地:载歌载舞:肃然起敬:美不胜收: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再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开头结尾的关系是:和田维吾尔族人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 )。
2。
用横线画出2、4、5、6段的中心句,和田维吾尔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请找句子具体阐述。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3)爱美的维吾尔族:(4)漂亮、俊朗、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四、归纳提升:1.朗读最后一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结合文中具体的描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1.在文中找出最能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2.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六、反思总结19 韦德的心愿教材简析这篇课文,选用与儿童生活相关的圣诞节想收礼物的事例来写,贴近儿童生活,极具儿童情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主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排的五篇课文为中外神话和传说。期中《鲧禹治水》 《大卫》 《夸父逐日》是精 读课文, 《天上偷来的火种》 《女娲造人》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既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又有外国著名的传说。学生阅读这些优秀作品,能 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大胆、 丰富的想象中, 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同时还能感受到神话与传说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第 2 页 共 2 页
备 注
(2)字形: “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齐写紧凑,注意右下方 有三个横。 (3)词义: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地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 放在地上,说一声“长”,他便会迅速扩大,取走洪水,露出路地。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鲧禹父子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灾难,想办法治理洪 水。鲧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来驱走洪水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 的遗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最后治服了洪水, 并被人们推举为一代君王) (有自学就必定有反馈,在反馈中互动交流,了解学情,并于重、难点处加 以指导、强调,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动笔用“‖”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断意。 2 指明反馈, 介绍分段情况, 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断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 1~4 自然段) :写鲧偷息壤驱赶洪水,被杀死) 。 第二部分(第 5~10 自然段) :写大禹带领人们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 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思考鲧治水的原因,方法与结果。 2、指明反馈,集体交流。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 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结合学生的发言,在次观看受灾画面,感受人们的苦难)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 ,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 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 “毫不理会” ,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在理解与体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1 自然段的内 容) ③教师小结:面对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在也不能袖 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2)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 ,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 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学生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体会鲧治水所 做的努力) ④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 退了洪水,但最终的又是如何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第二单元导读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民居、不一样的服饰、不一样的饮食习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
学习目标: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14个生字。
2、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3、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4、引发探究兴趣和阅读兴趣,就自己感兴趣的某方面习俗展开社会调查。
学习重点: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学习难点:运用学到的方法练习表达。
学法提示:通过阅读单元导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组课文是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组织单元的,目的是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中的几朵花是什么样的。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并与“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学科内容相结合,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扩展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2、学习每篇课文前,同学们都要兼顾4篇课文的不同方面去搜集民俗的材料,及时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3、同学们在读书时,不仅要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写了什么,还要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怎样来写的。
4、就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某一方面民俗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俗。
学习准备:课前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民俗方面的资料。
学习课时: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2课时,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4~5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1~2课时。
5*手指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第二单元:日积月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积月累”的意思。
(2)能正确拼读和书写生字词。
(3)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问题。
(4)能正确应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语言交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和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思维导图、多媒体等方式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的故事,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和引导孩子理解并应用“日积月累”的概念。
2.能正确拼读和书写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2.能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语言交际。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学看图导入,用自己的理解解释图片的意思,引导学生猜测“日积月累”的意思。
教师可以弄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小草一天长大一点点的图。
用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日积月累”,以及为什么要“日积月累”。
2. 完成课堂导学活动活动1:听故事,完成故事概括。
教师出示一篇故事或标题:“小石头爱劳动”,让学生先阅读故事或标题,然后听教师朗读故事。
最后,通过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完成故事概括。
活动2:课文扫描,完成问题回答。
教师出示课文或问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问题。
问题可能包括:(1)故事中的小石头为什么要日积月累地往高处堆石子?(2)小石头每天都确实跻身高峰吗?(3)故事最后,小石头能够翻越高峰吗?活动3: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重点词语,分析一下它们的意思,并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释。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填空或选择题的活动,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程度。
活动4:运用生字词写句子。
教师出示一些句子模板,或者给学生一些关键词,要求学生使用生字词组织语言,完成句子的写作。
五、巩固提高1. 阅读理解教师出示一篇短文,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然后回答与短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导学案(曾祥华)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导学案上课年级六(1)、(2)主备教师曾祥华副备教师杨春香上课时间2016·3·18星期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2、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完善修改习作。
过程与方法2 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体会我国的地大物博和中华文化的悠久,广博。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教学难点总结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
教具准备多煤体课件教法运用引导学生回顾写法,确定思路,流畅写作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节教师授课内容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导入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来写一写你知道的民风民俗。
学生倾听,欲写习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P13分钟初步探究一、明确写作内容:介绍你知道的一种民风民俗二、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学生根据提示编写提纲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P210分钟合作探究引导析疑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然后初步修改完善修改习作。
P315分钟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拓展学习巩固训练四、佳文点播台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习作二-
教学过程(3)欣赏"三折"
故事进入了高潮
思考:作者是如何把"三折"写生动的?
(交流:①主要抓住动作、语言写出了班长管理班级时的特点"得意")再次读读"三折"
感受写作方法
(4)了解"四折"
课件出示:咚咚咚
顷刻间"、"专心致志"等词语让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体现了同学们的调皮可爱3. 一波三折的"三"
并非实指数字"三"
它就像"三思而行"、"入木三分"、"士别三日"等成语里的"三"一样
是取其"多"的意思
到底一波几折好
这要根据事物发展和作者表达意图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不一定仅仅局限于"三"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
习作实践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2012—2013 年度下) 设计人审核人: 使用人: 编号:
课题 课型 6、北京城的春节 自学探究课+展示提升课 时 间 课时 两课时
1.我要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喜庆气氛。 3.我要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通过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 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 家民系。现在,全世界有客家人约 4500 万。国内 4000 万。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 家韩素音都是客家人。 自主学习我能行
1、 我把课文读了 遍, 我觉得已经把课文读 (流利了 流利而且有感情了) 。 2、我通过预习,我会读文中的生字,觉得这些生字容易读错: 3、我通过(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 询问)弄明白了学习目标 1 中所出示词语 的意思。 4、我虽然预习了课文,但是还有这些问题不明白: ,我要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学习,要把这些问题弄 明白。 问题我深思 1、默读课文,我能填写下表。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写法 位置 材料 外观 结构布局 文化内涵 学法提示: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你的感受、联想, 也可以是对表格答案进行概括。
小 贴 士
一人讲解时,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听,随时补充或指正。
自主完成我最棒 我要自主书写习作草稿。
精彩展示我最棒 我要大胆展示,我还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呢!
12
继续完成习作并修改
我反思我进步:
参与探究了吗? 我学到了:
参与讨论了吗?
参与合作了吗?
提出问题了吗?
总体评价
13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2012—2013 年度下) 设计人 审核人: 使用人: 编号:
jùn
(
qiào
)
wǔ
(
zī
)
yā
(
yì
kǒng bù
pí juàn
yǎn
(
yì
)
) ( ) ( )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我反思我进步: 参与探究了吗? 我学到了: 参与讨论了吗? 参与合作了吗? 提出问题了吗? 总体评价
5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2012—2013 年度下) 设计人 审核人: 使用人: 编号:
【知识链接】 和田位于新疆的最南端,是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是著名的“玉石之乡” “丝绸之乡” “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乡” 。 自主学习我能行
1、我把课文读了 遍,我觉得已经把课文读(流利了 流利而且有感情 了) 。 2、我通过预习,我会读文中的生字,觉得这些生字容易读错: 3、我通过(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 询问)弄明白了学习目标 1 中所出示词语的 意思。 4、我虽然预习了课文,但是还有这些问题不明白: ,我要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学习,要把这些问题弄 明白。 问题我深思
合作学习我最棒 1.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 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2.读一读日积月累,互相背诵。 3.说说《有趣的标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小 贴 士
一人讲解时,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听,随时补充或指正。
精彩展示我最棒 我要大胆展示,我还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呢!
参与讨论了吗?
参与合作了吗?
提出问题了吗?
总体评价Βιβλιοθήκη 11六年级语文导学案(2012—2013 年度下) 设计人 审核人: 使用人: 编号:
课题 课型 语文园地二(习作二) 自学探究课+展示提升课 时 间 课时 两课时
1、我要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我还要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我要和同学们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 练重点
小 贴 士
一人讲解时,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听,随时补充或指正。
合作探究我快乐: 1、组长带领小组同学交流自学所得。 2、对于感到疑惑、困难或不同见解的问题做出标记。
10
精彩展示我最棒 我要大胆展示,我还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呢!
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我反思我进步:
参与探究了吗? 我学到了:
小 贴 士
一人讲解时,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听,随时补充或指正。
2
合作探究我快乐:1、组长带领小组同学交流自学所得。 2、对于感到疑惑、困难或不同见解的问题做出标记。 精彩展示我最棒 展点一:问题我深思的第 1 题 展点二:问题我深思的第 2 题
1、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 什么不同? 2、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 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默读课文,走进维吾尔,感受维吾尔的民俗和维吾尔人的精神风貌。
1、文中绍了维吾尔族的哪些风俗习惯,用“ ”在文中标出,并能根据文中的详细描写,在 大脑中呈现中一幅维吾尔风情图。 2、维吾尔的人们有哪些特点,请用“﹏﹏”在文中标出能反映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面貌的句 子。并旁批自己的读书感受。 合作探究我快乐:1、组长带领小组同学交流自学所得。 2、对于感到疑惑、困难或不同见解的问题做出标记。
6
合作探究我快乐:1、组长带领小组同学交流自学所得。 2、对于感到疑惑、困难或不同见解的问题做出标记。 精彩展示我最棒 整理导学案 展点:表格
和别人一对照,我知道了我有一些错误,我要用红笔改正过来。
1、给带点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 世界民居奇葩〔bā pā 〕 用鸡蛋请做黏(nián zhān)合剂 二层当贮(chú zhù)仓 在土中掺(cān chān)石灰 2、搜集有关民居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我反思我进步: 参与探究了吗? 我学到了: 参与讨论了吗? 参与合作了吗? 提出问题了吗? 总体评价
7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2012—2013 年度下) 设计人审核人: 使用人: 编号:
课题 课型 9*和田的维吾尔 自学探究课+展示提升课 时 间 课时 一课时
1、我会借用工具书正确读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 收”等词语。 2、我会通过品读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 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我会通过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 达方法。 通按要求自主阅读,抓住文中段落的中心句,了解课文内容,合作探究民风民 俗,品读佳句,领悟表达方法。
我反思我进步: 参与探究了吗? 我学到了: 参与讨论了吗? 参与合作了吗? 提出问题了吗? 总体评价
9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2012—2013 年度下) 设计人 审核人: 使用人: 编号:
课题 课型 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 自学探究课+展示提升课 时 间 课时 一课时
1、围绕“民风民俗’ ”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交流时我能做到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 语调要适当。 3、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14
默写两首古诗。
我反思我进步: 参与探究了吗? 我学到了: 参与讨论了吗? 参与合作了吗? 提出问题了吗? 总体评价
3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2012—2013 年度下) 设计人 审核人: 使用人: 编号:
课题 课型 7*藏戏 自学探究课+展示提升课 时 间 课时 一课时
1.我要学习并积累“鼻祖、咆哮、旷野、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 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 我要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 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合作学习我能行 1.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 的。 (可翻阅手头资料) 2.对子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课题 课型 8*各具特色的民居 自学探究课+展示提升课 时 间 课时 一课时
1.我会读文中的生字,我能弄明白“奇葩、营垒、秩序井然、蜂拥而至、安然无 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我能通过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 丰富的文化内涵。 3.我能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通过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我能行 1、我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并能运用简单的语言来介绍。 2、我至少要读3—5遍,我要读准字音并读通句子。 (温馨提示:读准生字, 读得不流利的句子多读几遍。 ) 3、我能写好并灵活运用三个也就是生字,我还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 的词语。 4、再读课文,我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我能自读自悟,理清课文条理 (1)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部分内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3)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要与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问题我深思 1、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①“除夕”一段,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 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② “初一”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读好“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③ “十五”一段,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