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郑百文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
00
197582119
54.20
100
面对如此严重的亏损,郑百文该何去何从?
破 产 说
VS
重 组 说
破产的后果
巨额亏损使郑百文丧失了清偿债务的能力。郑百文的资产质量极差,一 旦破产,绝大部分债权将永远丧失受清偿机会,而信达将是损失最为惨重 的债权人---信达近21亿无担保债权只能在清算费用、职工安置费用和担保 债权之后获得部分清偿,郑百文的资产优先清偿上述债务之后是否还有剩 余实属疑问。郑百文股东将损失每一分钱投资,无望得到任何补偿。不仅 如此,郑百文破产还将牵连众多的无辜者,例如:郑百文的2800名职工将 丧失工作机会,地方政府将面临安置失业职工的压力,郑百文相当一部分 债权人将因为债权损失而陷入困境。我国一些企业的破产试点证明:破产 财产变现困难,变现成本高,财产变卖所得大大低于帐面价值,以至清算 费用耗尽全部破产财产并不是例外情况。总之,郑百文破产意味着企业参 与者-股东、债权人、职工全盘皆输。 考虑到经济转型过程的特殊情况,我国的法律实施政策不是鼓励企业
1999
130776 130680 -96460 -95698
2000.1~6
32914 32950 -6263 -6068
主营业务收入 767784 主营业务成本 746781 营业利润 净利润
5088 8129
资产总额 负债
所有者权益
352976 312146
39265
236607 23053
4375
信用链条中断
银行开始发现发给ST郑百文的承兑票 据出现回收难,此后半年间累计垫款486 笔,垫款金额17.24亿元,而此时亚洲金 融危机愈演愈烈,银行从谨慎贷款到了终 止贷款。
郑百文重组前的股权结构:

对郑百文会计责任的法律思考

对郑百文会计责任的法律思考

对郑百文会计责任的法律思考——李若山最近,郑百文资产重组一事,又将我国的证券界闹得沸沸扬扬。

在被有些专家机构称之为“这套方案是目前能兼顾各方利益的较好方案和郑百文得到最好结果”(2000年12月6日新民晚报第29版)的赞扬声中,我们且看曾经是郑百文投资者的遭遇。

想当年,“郑百文”刚刚上市时,可谓风光十足,其显赫的销售业绩和利润,在上市后短短的一年间(1996年4月至1997年5月),其股价便从8元抬升至22.7元。

就在此时,有一位S市刚刚退休的老工人,在听信了某些人对其财务报表中的经营业绩的介绍后,将其毕生积蓄6万元中的一半,以每股近20元价格,购入了10000多股“郑百文”这只股票。

此后,尽管“郑百文”的价格不断回落调整,又经过了除权和填权,其股价在1997年年底还是收市于15元左右,但这位老工人对“郑百文”的会计业绩坚信不疑。

1998年,“郑百文”1997年报闪亮登场,年报中的数据显示,“郑百文”97年的销售额继96年之后再次翻一番。

在深沪八百多家上市公司中,“郑百文”以70.46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五,仅次于“四川长虹”等超级大盘股。

身居中原腹地的“郑百文”能够拔得商贸类上市公司头筹已属不易,竟然还能与“四川长虹”,“上海石化”等股市巨霸相争,于是投资者们毫不犹豫地将其列入了绩优股的行列。

这位老工人在庆幸自己当初决策正确之余,毅然将自己另一半的积蓄也投了进去,期待更为丰厚的回报。

然而,事实却与老工人的希望截然相反。

1998年间,“郑百文”的股价开始大幅下跌,年末的收盘价仅为6.97元。

随后,“郑百文”1998年年报证实了老工人和众多投资者的忧虑,回报不再是丰厚的股利,而是巨额的亏损。

时至今日,“郑百文”因扭亏无望,只得进行重组,在新方案中,强制性要求投资者要么无偿贡献50%的股权,要么被所谓的公平价格收购,这位老工人在再三权衡之余、痛心疾首地说:“到底是股市发疯了,我发疯了,还是‘郑百文’的会计报表发疯了?”而业内人士却说,“谁也没发疯,只不过是股市有风险,入市须小心罢了,引入正常的退出机制,是国际股市必然现象,谁叫你不小心,自认倒霉吧!”事实是否应该如此呢?对郑百文会计法律责任的分析我们承认,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应该对投资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郑百文案例 全面分析

郑百文案例  全面分析

1、郑百文的股权结构:
股数
国有股 法人股 流通股 28877869 61605050 107099200
所占比例(%)
14.62 31.18 54.20
股份总额
197582119
100
2、郑百文的主要财务指标(上市之后)
年份
1997
1998
335501 360564 -50564 -50241
1999
郑百文债权债务关系特点
债权人
债权额 所占比例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20.76亿元
90%
交行、工行、广发银行
0.5164万元
10%
其他零星债务
可供最大债权人信达公司选择的不良资产处置策略
破产清算:由于主要业务已停止,在安置郑百文职工、 偿还有担保债权后,信达公司20亿元债权只能收回数千万 元。 引入战略投资人注资,对郑百文进行资产与债务重组, 提高其偿债能力。但是之这一途径也不可能。由于郑百文 资产质量太差,作为商业批发企业,没有配送中心、也缺 乏仓库,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素质极低,即使债权人给予 债务减免等优惠条件,战略投资人也不愿意接这个烂摊子。
-129942
114098 247534
-136047
• 其主营业务是以家电为主的文具百货批发 业务,主要亏损是家电批发业务。 • 截至2000年6月30日,郑百文累计亏损 18.21亿元,股东权益为-13.60亿元,每股 净资产-6.88元,严重资不抵债。2000年郑 百文的经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重组背景
• 1986--1996年的10年间,郑百文销售收入增长45倍,利润 增长36倍;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 470万元。 • 按照郑百文公布的数字,1997年其主营业务规模和资产收 益率等指标在深沪上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均排序第一,成 为国内上市企业100强之一。而且,郑百文还是郑州市第 一家上市企业和河南省首家商业股票上市公司。 • 衰败似乎就发生在一夜之间。就在被推举为改革典型的第 二年,即1998年,郑百文在中国股市创下每股净亏2.54 元的最高纪录,而上一年它还宣称每股盈利0.448元。 1999年,郑百文一年亏掉9.8亿元,再创沪深股市亏损之 最。

《郑百文案例分析》课件

《郑百文案例分析》课件
组织文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从郑百文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品牌建设
郑百文在品牌建设方面的失败教训表明,企业应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战略定位
郑百文案例表明,企业应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制定合适的经营策略。
渠道管理
郑百文案例揭示了渠道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加强渠道管控,提高00年的负债总额高达25亿元,流动负债17亿元,而其流动资产仅有10亿元,导致其流动比率低于1,表明其短期偿债能力极差。同时,公司亏损额高达1.5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表明其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详细描述
VS
郑百文的财务结构极其不合理,流动负债占比过高,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占比过低。
《郑百文案例分析》ppt课件
郑百文简介郑百文的财务状况郑百文的经营策略郑百文的成功与失败因素从郑百文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目录
CONTENTS
郑百文简介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总部地点:郑州市
成立时间:1987年
经营范围:百货零售、批发等
发展历程:从一家小型零售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百货集团
01
03
02
详细描述
流动负债是公司短期内的偿债压力,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则是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础。然而,郑百文的流动负债占比高达80%,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仅占20%,这表明其财务结构极其不合理。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导致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极差,长期发展也缺乏足够的资本支持。
总结词
总结词
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可以看出郑百文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都存在严重问题。
市场定位准确
郑百文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以家电销售为主的市场定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电市场需求旺盛,这为郑百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公司治理之郑百文案例

公司治理之郑百文案例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失真 (2)监督部门的失职 (3)银行业的纵容 (4)政府部门监管的失职 (5)二级市场上对资产重组预期的炒作 • 郑百文案例的启示
• 郑百文,全称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郑州市百货文
化用品公司,1989年在合并郑州市百货公司和郑州市钟表 文化用品公司的基础上,并在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基础 上成立郑州百货文化用品股份公司。1992年6月增资扩股 后更名为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4月,经证监会批 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郑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 1998年7月以1997年年末股本为基数按10∶2.307向全体 股东配股,配股后公司总股本为197582119元。公司第一大 股东为郑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股14.62%,其股份委托郑 州百文集团有限公司代为管理。1997年的年报显示其主营 规模和资产收益率在沪深两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均名列第 一。1998、1999年郑百文每股分别亏损2.54元、4.844元, 创下了当时的最高纪录。2000年3月3日中国信达资产管 理公司向郑州市法院提出“郑百文”破产的申请,这是中 国证券市场上首例上市公司破产申请,此时信达名下ST郑 百文所欠债务本息共计213021万元。
鉴于中国股市异常行为,我不希望 郑百文成为第二个琼民源,不要再 造“中关村”急救“琼民源”之类 “奇迹”。如果郑百文问题已如披 露的属实,郑百文就必须而且只能 破产,不然,我们就无法赋予股民 们应有的基本投资觉悟和理念。仅 此推论,郑百文还是“早死早好”, 可谓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警惕啊人们,我们周围像郑百文那样问 题极其严重的公司可能不多,但“郑十 文”、“郑一文”企业可能有相当数量, 而且说不定还存在着少数的“郑千文”、 “郑万文”甚至是“郑亿文”。中国经 济与股市要实现良性运行,就必须及时 地识别并切实治理这种郑氏公司。郑百 文,你虽是昙花一现,但却给我们留下 了很多反面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思 考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郑百文案例分析公司发展概况1987年6月,郑州百货公司和郑州钟表文化用品公司合并成立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1988年12月,设立郑百文股份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20000股,每股面值200元;1992年12月,公司实施增资扩股;1996年4月18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600898;1999年4月27日,因严重亏损, 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 公司股票被实行特别处理。

2001年3月27日,由于公司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出现亏损, 其股票暂停上市, 暂牌上市时二级市场价格53>.46元。

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变化2002年度郑百文实施了重大重组。

新股东山东三联对郑百文进行彻底大重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股权重组债务重组——向原股东转移部分债务重组基准日(2000年6月30日)前:公司账面负债总额为23.5亿元,其中信达21亿元;2001年 2月以资产加负债向百文集团转移债务5.9亿元,含信达5亿元。

百文集团郑百文9.7亿元资产出售5.9亿元债务转移应付3.8亿元资产:原— 10亿元负债:原—23.5亿元现—固定资产 3014万元现—17.6亿元应收百文集团 3.8亿元(含信达16亿元)净资产:-13.5亿元债务转移后,郑百文的资产负债表:债务重组——债务托管结合3.8 亿元应收款继续处理表内债务——购买三联集团资产 4亿元, 其中 2.5亿元以应收 (百文集团 ) 款作价(三联集团应收百文集团 2.5亿元, 三联集团应收郑百文 1.5亿元)余额 1.3亿元应收 (百文集团 ) 款与固定资产净值3014万元与除信达外的表内债务1.6亿元对应委托百文集团处理及偿还上述债务,等额抵销应收百文集团的债权额三联集团为百文集团偿还上述债务提供担保债务重组——新股东受让债权并豁免2000年11月30日,信达与郑百文签订《债务豁免协议》,豁免其1.5亿元债务;2001年1月18日,信达与三联集团签订《债权转让协议》,将其剩余14.5亿元债权作价 3亿元转让给三联集团;2002年6月28日,三联豁免郑百文14.5亿元债务 (条件是公司全体股东,包括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将所持股份50%过户给三联),郑百文由此增加资本公积14.5亿元,弥补以前年度累计亏损18.7亿元;至此,郑百文净资产增加16亿元, 由-13.5亿元调至约 2亿元。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郑百文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郑百文

• 不仅如此,郑百文破产 还将牵连众多的无辜者 例如:郑百文的2800 名职工将丧失工作机会 地方政府将面临安置失 业职工的压力,郑百文 相当一部分债权人将因 为债权损失而陷入困境
• 我国一些企业的破产试点证明 破产财产变现困难,变现成本 高,财产变卖所得大大低于帐 面价值,以至清算费用耗尽全 部破产财产并不是例外情况。 总之,郑百文破产意味着企业 参与者-股东、债权人、职工全 盘皆输。
注:此时三联集团成为郑百文集团新的债权人,并且此时信达 集团已经收回债权3+3=6亿元。
债权人三联集团与郑百文全体股东按以下 条件取得和解
过户50%的股份
郑百文全体股东
豁免15亿元债权
三联集团
三联集团并注入优质资产4.5亿元,其中包括2亿元无息 营运资金,从而使郑百文上市公司转亏为盈,并具有持续 发展能力。 三联集团的豁免的15亿元债权形成资本公积金,可冲减 上市公司累计亏损。
312146
39265
23053
4375
254819
-129942
247534
-136047
破 重 产 面对如此严重的亏损,郑百文该何去何从? 组 论 说
• 巨额亏损使郑百文丧失了清偿债务的能力 郑百文的资产质量极差,一旦破产,绝大 部分债权将永远丧失受清偿机会,而信达 将是损失最为惨重的债权人---信达近21亿 无担保债权只能在清算费用、职工安置费 用和担保债权之后获得部分清偿,郑百文 的资产优先清偿上述债务之后是否还有剩 余实属疑问。郑百文股东将损失每一分钱 投资,无望得到任何补偿。
1986——1996年,销 售收入增长45倍,利 润增长36倍。
郑百文历年的经营业绩
1995年 1996 度 年度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郑百文案再一次提醒我们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迫切性。 单纯依靠证券监管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披露的质 量,只有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人手才能做到“防患于 未然”。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公司健康发展的必要
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承受较其他类型企业更高 的风险,各种风险都会反映为公司现实的或潜在的损失。 其中财务风险即公司在筹资、投资和用资活动中所面临 的各类风险。 回顾郑百文的经营管理,不难看出其并未进行有效的财 务风险管理。
对郑百文而言,它得以脱胎换骨,赢得新生。
六、郑百文的启示
1、完善资本结构是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当务之急
从郑百文案中不难看到资本结构合理与否的重要性, 而资本结构恰恰是相当多上市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渠道尚不完善,负债过高问题 的解决并非旦夕之功,避免过高的财务杠杆仍是公司 得以发展的前提。
3、内控监督虚无
在1998年开始出现亏损时,公司才进行全面 的内部审计。以前内部审计比较少,内部整 顿也是在公司出了事以后。
四、郑百文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拒绝表示 意见的审计报告的理由
1、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不一致 从公司报告上反映出郑百文内部存在主要问题是: “重经营、 轻管理;重商品销售,轻战略经营;重 资本经营,轻金融风险防范;重网络 硬件建设,轻网络 软件完善;重人才引进,轻人员监管和培训”。 在会计核算中公司必须遵循一致性的会计原则。 如果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前后期不一致,就很难正确 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当时的郑百文还被塑造成为当地企业界耀眼的改革 新星和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
神话的破灭
1998年,郑百文即在中国股市创下每股净亏2.54元的 最高纪录,而上一年它还宣称每股盈利0.448元。 1999年,郑百文一年亏掉9.8亿元,再创沪深股市亏 损之最。 由于郑百文的账目极为混乱,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保 证,1998和1999年度,郑州华为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两年拒绝为其年报出具审计意 见。 2000年3月,上市公司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的最大债权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向郑州市中级人 民法院提起申请,称郑百文由于连年巨额亏损,无法 偿还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共计人民币213021万元的债务, 现申请郑百文破产还债,被法院驳回,从此引发了在 市场上广受关注的郑百文资产与债务重组。

审计案例分析——郑百文

审计案例分析——郑百文

(二)上市后信息披露虚假
1、虚增利润
2、配股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 信息披露不符
3、隐瞒大额投资及投资收益 事项 4、编制虚假会计报表 5、重大遗漏
三 、 历年审计结果
1996年上市时的公告书中,郑州某会计师事务所为 “郑百文”前三年财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
1996、1997年度的财务报告,该事务所仍出具了无 保留意见。
1998、1999年度由于此时危机已现,郑州某会计 师事务所和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都拒对财务报告表 示意见。
注册会计师所 犯错误
原郑州会计师事务(现注销)会计师龚淑敏、宋大力在对郑 百文公司1997年年报履行审计职责时,未勤勉尽责,未按 照本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和道德规范,对其出具文件内容的 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未发现该公司提 供的财务资料含有虚假问题,即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 告,使“郑百文公司”披露的1997年年报的财务报表中含 有虚增9,796万元利润的虚假信息,从而导致了郑百文公司 信息披露虚假。
注册会计师避免审计失败建议:
1、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状况并向有关专家 咨询。 2、提高注册会计师自身业务素质,保持职业 上应有的职业谨慎。 3、严格遵循专业标准的要求,制定适当的 审计程序。
4、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5、对非正常交易要严格控制审计风险。
五、 结论和建议
1、审计失败原因是两方面的,被审计单位和注 册会计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上市公司采用虚增资产、虚减成本费用的手段 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3、关联交易、资本运作等非正常交易频繁及业绩股 价异常变动是上市公司舞弊的征兆。 4、中国证监会等主管部门对上市公司 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责任人处罚加重。
郑百文

郑百文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案例分析

郑百文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案例分析

郑百文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案例分析一、郑百文公司简介郑百文,全称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1989年在合并郑州市百货公司和郑州市钟表文化用品公司的基础上,并在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基础上成立郑州百货文化用品股份公司。

1992年6月增资扩股后更名为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4月,经证监会批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郑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

1996年,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发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1997年,主营业务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所有商业上市公司中排第一,进入国内上市企业100强。

经营范围:汽车(不含小轿车)、服饰、绣品、鞋、机械电子设备、五金交电、建筑及装饰材料、食品、饮料、烟、生物制品(不含药品)的销售;运输、旅游、餐饮娱乐(限所属分支机构);室内外装饰施工;批准的进出口业务及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和三来一补业务。

经营的策略。

疯狂扩张:1997年,郑百文司营建的营销网络已延伸到除西藏、青海、新疆、台湾以外的省份,下设20个专业分公司,120个商品经营部,经营商品31000种,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家电、日用百货批发商。

三角信用销售:建设银行出面承兑,向四川长虹出具银行承兑票据,郑百文买断长虹的产品,并以赊销方式向下游零售商或批发商供应。

二、郑百文公司舞弊情况1986--1996年的10年间,其销售收入增长45倍,利润增长36倍;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70万元,这些数字当时均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按照郑百文公布的数字,1997年其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深沪上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均排序第一,进入了国内上市企业100强。

然而,衰败似乎就发生在一夜之间。

在被推举为改革典型的第二年,郑百文即在中国股市创下每股净亏2.54元的最高纪录,而上一年它还宣称每股盈利0.448元。

1999年,郑百文一年亏掉9.8亿元,再创沪深股市亏损之最。

郑百文的大起大落,引起从当地决策层到社会的一片哗然。

6郑百文事件

6郑百文事件
20
4、内控监督虚无 内控监督虚无 在经营过程中一直没有内审的声音。 郑百文的盛衰史为上市公司敲响了警 钟,公司上市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若公 司内部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上市后迟早会出现问题。 郑百文1995年就开始设立独立董事。 陆家豪:郑州大学副教授,民盟河南 常委 李新阳:郑州投资合作基金公司副总
18
2)帐目混乱 1998、1999连续两年被CPA拒绝出 具审计意见。 3)造假帐 2001年,中国证监会查明,郑百文 上市前采取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 跨期入帐等手段,虚增利润1908万元, 并据此制作了虚假上市申报材料。 上市后三年采用虚提返利、费用挂 帐、无依据冲减成本及费用、费用跨期 入帐等手法,累计虚增利润14390万。
并且在1997年实施10送3的股本扩张方 案,1998年公司实施10配2.307股再度进 行股本扩张,公司总股本由上市初期 1.038亿变成为1.9758亿元。从二级市场 走势来看,该股由1996年5元低价起步, 短时间内被市场主力炒至22.70元的高价, 并被赋予高速成长的绩优股概念。各大 传媒载体对郑百文的评价是“高速成 长”、“适合长线投资”······
内部控制的完整框架阶段
1985年 1985年,由AICPA、IIA、FEI、AAA、IMA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全 AICPA、IIA、FEI、AAA、IMA等共同发起成立了“ 等共同发起成立了 国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 Treadway委员会)。两年后 委员会)。两年后, 国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即Treadway委员会)。两年后,根据该 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又成立了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组织, 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又成立了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组织,即 COSO委员会 委员会。 COSO委员会。 COSO报告 三目标、五要素、十三原则) 报告( 1、 COSO报告(三目标、五要素、十三原则) 1992年 COSO提出了著名的 内部控制的完整框架”的研究报告, 提出了著名的“ 1992年, COSO提出了著名的“内部控制的完整框架”的研究报告, 1994年进行了增补 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个 年进行了增补。 报告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个: 1994年进行了增补。 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个:1提高经 营效率,取得好的经营效果;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营效率,取得好的经营效果; 2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3遵循有 关的法规制度。 关的法规制度。 COSO委员会提出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 委员会提出, 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 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 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应该来源于管理阶层 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相结合。具体包括: 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相结合。具体包括: 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 1)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人的活动在 环境中进行,人的品性包括操守、价值观和能力等, 环境中进行,人的品性包括操守、价值观和能力等,它们是构成环境的 重要要素之一,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重要要素之一,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 展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的核心。 展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的核心。 风险评估:企业必须制定目标,该目标必须和生产、营销、 2)风险评估:企业必须制定目标,该目标必须和生产、营销、财务 等作业相结合。为此,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 等作业相结合。为此,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 机制,以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机制,以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一,事件背景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前身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是一个国有百货文化用品批发站。

1988年l2月组建成立郑州市百货广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并公开发行股票400万元。

1992年7月,更名为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1996年4月l8日经君安证券有限公司和国泰证券有限公司推荐上市。

郑百文成为郑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和河南省首家商业股票上市公司,曾经在商业王国叱咤风云、红极时。

按照郑百文公布的数字,1997年其销售收入达76.73亿元,净利润达8126万元。

进入了国内上市企业100强,还被郑州市政府树为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的面红旗。

然而,第二年(1998年),郑百文即在中国股市创下每股净亏2.54元的最高纪录,而上一年它还宣称每股盈利0.448元。

1999年,郑百文一年亏掉9.8亿元,再创沪深股市亏损之最。

2000年l0月30日,新华社记者发表长文正式向公众披露郑百文伪装上市以及数年间该公司一系列弄虚作假的事实。

随即,郑百文董事会公布“郑百文重组预案”。

在经过了三年漫长的重组之后,在2003年2月14日,PT郑百文向上交所提出了申请,要求恢复上市。

二,事件原因1.法规制度千疮百孔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就股份公司上市的条件曾作出了明确规定,不符合条件者,不准上市。

但令人遗憾的是,包括郑百文在内的不少上市公司却是“包装上市”的产物。

究其原因,除上市公司造假行为外,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中介机构的违规违法行为不无关系。

就中介机构而言,违规运作的情况较为普遍。

一些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不顾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违法执业,为一些股份公司上市大开绿灯。

2.政府与监管的错位郑百文重组成功还是失败,不仅关系到这家上市公司的兴衰存亡,而且关系到中国上市公司破产和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的建立。

因此,适逢中国证券市场建立十周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今天,郑百文是一块试金石。

它对我们有关制度的效率和作用是一种测试,对我们的观念、能力和行为规范是一种检验。

郑百文案例启示

郑百文案例启示

郑百文案例启示1郑百文重组案例涉及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众多的微观和宏观问题,很难一时对其作出明确的结论。

但在这里把郑百文重组作为案例讨论,主要是基于其典型性和现实性,它分别反映出了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两个层面上最基本的问题。

从郑百文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发人深省的启示。

首先,暴露了上市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即从企业上市过程到日常经营都有值得注意的方面。

由于我国从证券市场建立到现在存在严重的行政计划干预,因而在此氛围下产生了许多规避行政管理制约的违规违法行为。

如上市时,许多公司未达到上市条件而虚造假帐;在行政干预下,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股东大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上市公司还存在经营战略和管理上的问题,如盲目扩张是许多上市公司从股市中筹集到资金后常见的短期行为,而郑百文则是典型,另外其内部的管理、财务、人员、奖励政策混乱,也是导致郑百文从辉煌走向破产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外部原因,就是中国企业和银行的信用关系不稳定,信用链条不完整,这成为郑百文破产的催化剂。

因此我们从中更加认识到: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是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和生命线。

其次,在对郑百文应该重组还是破产的权衡中,目前的核心在于: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如果破产,由于郑百文早已资不抵债,投资者将血本无归,债权人也会在破产财产弥补拖欠职工工资后,得不到任何清偿,而其中最无辜的便是企业职工,马上会面临失业下岗,总之郑百文的破产对各方利益人来说都是利空。

反之若重组成功,虽不能完全弥补投资者的损失,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方损失。

首先投资者可以继续持有股票,并有可能在股价上涨时赚回损失。

同时,职工不用下岗,债权人也能得到一些补偿。

但换一个角度,三联为何愿意以三亿元购买郑百文的资产呢?理由相当清楚,目前“壳资源”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仍是稀缺资源,三联在购买了上市公司的壳之后,可以立即改组董事会,并为郑百文改名,利用重组概念赚上可观的一笔。

这也是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上ST、PT颇受人青睐的主要原因,更是在郑百文身为PT后,仍被投资者不倦追求的理由。

郑百文事件案例及分析

郑百文事件案例及分析

郑百文事件案‎例及分析1996年上‎市时的公告书‎中,郑州某会计师‎事务所为“郑百文”前三年财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1996、1997年度‎的财务报告,该事务所仍出‎具了无保留意‎见。

1998、1999年度‎由于此时危机‎已现,郑州某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都拒绝对财‎务报告表示意‎见(公司在1999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

由此可见,在郑百文上市‎过程中及其后‎的经营管理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舞弊和错误‎。

人们自然会问‎,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为什么‎没有把这些舞‎弊和错误揭露‎出来?他们要不要为‎此承担责任?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审计目标‎确定了审计责‎任的范围,即有无责任是‎由审计的目标‎决定的。

而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对‎审计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意见‎”,也就是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其并未要求必‎须查出企业的‎舞弊和差错。

这也反映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就是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应充分关注可‎能存在的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和‎舞弊”,因此他们没有‎责任专门实施‎审计程序去发‎现舞弊。

所以注册会计‎师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显然,公众对此是难‎以接受的。

郑百文事件的‎会计责任给我‎们留下的法律‎思考加强上市公司‎对相关信息的‎披露。

如上市公司发‎生资产重组时‎,应对资产重组‎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资产出售‎前的经营情况‎予以披露,如是出售或置‎换子公司,还应提供该子‎公司近两年的‎比较资产负债‎表和比较损益‎表,强制上市公司‎应对变更理由‎作充分陈述,并陈述在过去‎两个会计年度‎内,公司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是否‎对会计原则的‎运用、财务状况披露‎以及审计范围‎和程序方面存‎在分歧,如有分歧,应详细描述每‎一项分歧,前任注册会计‎师应就上市公‎司的陈述同意‎与否发表意见‎等。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郑百文曾经是中国股市上的一个“神话”,但最终却以惨败收场,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个典型案例。

郑百文的兴衰历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郑百文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商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家电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郑百文作为一家主营家电批发的商业企业,抓住了这个机遇,通过大规模的销售网络和灵活的营销策略,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

然而,郑百文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

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盲目扩张是郑百文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取得初步成功后,郑百文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的实际需求,盲目地进行大规模扩张。

不仅在国内多地开设了分支机构,还涉足了多个不熟悉的领域。

这种过度扩张导致了企业资源的分散和管理的混乱,使得企业的运营效率大幅下降。

其次,郑百文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严重的问题。

为了追求表面上的业绩增长,郑百文采取了虚构销售业绩、虚增利润等手段,欺骗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同时,企业的资金链也非常脆弱,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导致资金周转困难。

再者,内部管理混乱也是郑百文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管理层决策随意,员工职责不清,工作效率低下。

这种混乱的管理状况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无法迅速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郑百文的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重要的启示:对于企业来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扩张。

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竞争状况。

不能仅仅为了追求规模而忽视了质量和效益。

加强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企业要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金结构,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企业要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加强监督和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
1997年10月,郑百文经验被大张旗鼓地推向全国, 公司领导也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 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等一系列称号。
经营的策略
疯狂扩张
下设20个专业分公司,120个商品经 营部,经营商品31000种。
三角信用销售
与建行、长虹集团搞了一个所谓的铁 三角的交易——建设银行出面承兑, 向四川长虹出具银行承兑票据,郑百 文买断长虹的产品,并以赊销方式向 下游零售商或批发商供应。
在这段时间公司连续发布公告,提醒投资者 公司已经严重亏损,并于2000年8月21日公 布2000年中期报告,主要财务指标为每股收 益(摊薄)-0.3071元,每股净资产-6.8856 元,中报审计意见类型:拒绝表示意见。
2021/4/8
6
2000年11月30日公司公布董事会决议及召 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公告。公布公司资产、债 务重组原则的议案。
2021/4/8
12
立法角度
同时应当看到,我国现行 法规中,缺乏对会计信息 具体认定的法律规定。如 对什么是虚假会计信息, 如何确认虚假会计信息以 及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 人员法律责任如何分担、 如何处罚等,在法律上尚 不够明确,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还需要有具
郑百文是河南郑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 主营百货批发。 1986-1996年,销售收入增长45倍,利 润增长36倍。 1996年4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市。 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6年度全年每股收益0.37元,比上 年增幅42.31%,销售收入增长150.79%, 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
配股资金使用情况与披露不符 1998年4月郑百文公司在配股说明书中承
诺将1.26亿元投入建设30个商品配售中心。 当年7月实际配股1.55亿元,其中除0.4% (600万元)用于兼并郑州市化工原料公司 外,其余资金均用于还银行贷款。 隐瞒巨额投资及投资收益事项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

财务危机的预兆分析(一)
经过八年的发展,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已从 始建初期接收中国建设银行一家不良资产发展到 陆续接收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 行、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银行、深圳 商业银行等七家银行的不良资产,同时还承办了 财政部和中国建设银行委托的资产处置业务。截 止2007年上半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和 受托管理的不良资产帐面值累计近万亿元。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的财务危机与重组
二、郑百文的财务危机 三、郑百文重组 四、涉及的理论依据 五、启示 Nhomakorabea 郑百文
全称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 为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1989年在 合并郑州市百货公司和郑州市钟表文 化用品公司的基础上,并在向社会公开 发行股票的基础上成立郑州百货文化 用品股份公司。1992年6月增资扩股后 更名为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1996 年4月,经证监会批准,在上海证券交易 所上市,成为郑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
腰包,要么成为无法回收的呆坏帐。
3.三角信用关系
银行
大转盘
商业承 兑汇票
长虹 彩电


批发商
郑百文
赊 批发商 销
批发商
• 郑百文债权债务的特点:
• 第一,债权人集中,债务数量大。 • 第二,严重资不抵债。 • 第三,资产质量很差。
郑百文债权债务关系特点
债权人
债权额
所占比例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20.76亿元
公司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比例(%)
1
郑州百文集团有限公司
2
郑州市投资合作基金公司
3
鹏程广告
4
河南省郑州市区信用合作联社

(企业管理案例)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案例评析

(企业管理案例)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案例评析

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案例解析一、重组各方1.1、郑百文(1)公司基本情况注:表中股本以万股为单位,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以元、%为单位。

(2)公司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3)公司成立以来大事记1996年4月,郑百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7年,公司销售收入达76.73亿元,利润8126万元。

1998年,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急剧恶化,销售收入下降到33.6亿元,亏损额达5.23亿元。

1999年,公司的经营状况继续恶化,亏损额达9.56亿元。

1999年4月27日,郑百文被列为ST。

1999年12月24日公司贷款本息共19.3558亿元,由建行转让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2000年,公司经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截至2000年6月30日,郑百文累计亏损18.21亿元,股东权益-13.46亿元,每股净资产-6.88元,严重资不抵债。

2000年3月3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向郑州市法院提出郑百文破产的申请。

2000年6月6日起至7月,郑百文股票连拉6个涨停板,7月12日开始至停牌,又拉出7个涨停板。

2000年8月22日,郑百文因资产重组停牌,停牌时的市场价格为6.73元。

2000年12月1日,ST郑百文发布公告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已与该公司签署了重组的有关协议,三联集团愿有条件入主。

1.2、信达与郑百文郑百文债权是信达接收的4000多亿元不良资产中的一部分。

按1999年9月20日债权剥离基准日计算,信达公司接收的郑百文债权额共计20.76亿元,其中本金17.81亿元。

这些债务大部分是由承兑汇票逾期形成的,因此是无抵押债权。

1.3、中和应泰与信达信达接收郑百文债权后,立即着手处置这些不良资产。

为尽快回收资产,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分包方式,于1999年12月3日委托北京中和应泰资产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帮助处置郑百文不良资产。

到目前为止,整个处置工作历时一年多。

此间,中和应泰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与各方谈判、引入战略投资者、设计重组方案等。

郑百文案例

郑百文案例

李福乾在法庭做最后陈词
郑百文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卢一德1954年8月19日出生于台湾省花莲县。 他父亲是台湾人,母亲是日本人。卢一德虽 然貌不惊人,却有着惊人的商业天赋。卢一 德与李德乾亦步亦趋,都是搞家电出身,李 当上郑百文总经理以后,便把家电分公司经 理的位置让给了卢。李任郑百文董事长以后, 又把总经理的席位交给了卢。李福乾非常器 重卢一德,知恩必报的卢一德也很敬重李福 乾。两个人有一个共识:家电分公司是郑百 文品牌长盛的实力源泉与形象支柱,是经济 活力最强的一个分公司,公司下设8个部,年 营业额占郑百文全年经营总量的80%。卢一 德对商业信息、商品牌价、市场走势以及新 家电产品的开发有着特别的敏感,因而业内 人士称他是郑州商业界的一张“晴雨表”。
随后,争议从“当退不退”转而集中到重组操作细节 上。2001年1月20日重组细节亮相:重组方案获得股东大会 通过之后,公司将发布公告,那些决定不参加重组的股东, 必须在公告发布之日起15日内向公司提交声明,超过期限未 声明的股东,将视为同意参加重组。届时,董事会将代“默 示”同意的股东办理有关股权过户的手续,代“明示”反对 的股东办理股权回购和注销手续。而上述两种意思表示以外 的任何意思表示,均视为不参加重组,公司将回购其股份并 注销。公司将这一意思表达方式写进《章程》。 “默示同意,明示反对”成为郑百文资产重组的焦点和 难点,至今也是引起学术争论最大的问题。
由于“默示同意、明示反对”这一原则法律法规上存在 空白,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拒绝办理股份 过户,这使得资产重组搁浅。争议归争议,但是资产重组的 步伐不能因此停滞,最终司法介入之后股份过户才得以解决。 2001年11月8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郑州市市区农村信 用合作社联合社等八人股权转让侵权纠纷案做出判决,确认 郑百文2001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做出的两项决定有效, 要求郑百文和其董事会在判决生效后即按照上述两项规定完 成股份过户手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机制,同时,公司治理是否有效也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通过对郑百文案例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应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还应加强债权人监督,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郑百文引言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证监会等机构负责人多次强调通过加强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监管有事前、事后之分,只有事前的监管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的动机。

完善公司治理是实施事前监管的重要方法,因此研究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的交互影响性,对于促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2003年7月18日郑百文(600898)在上交所恢复上市。

从2000年3月信达公司提起首例中国上市公司破产申请算起,郑百文也已经走过了三年半艰难的重组之路。

尽管此次上市的郑百文是“旧瓶装新酒”(实际上是山东三联重组郑百文后,借壳上市),但当时的郑百文及其后相继发生的几起财务欺诈案,给新生的中国股市敲响了公司治理的警钟,随后一系列法规条文的发布使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的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

因此本文通过对郑百文案例的分析,对比近几年来我国公司治理发生的改变,提出从完善公司治理入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条建议。

一、会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机制公司治理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董事会和公司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体系。

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涉及到公司各方面的当事人,是指公司利益相关者(interest-groups)和当事人用以控制和指导公司管理的系统或过程。

二者的区别在于广义的定义不仅考虑了公司治理的内部监控系统,还考虑了外部监控系统,即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和产品市场等。

会计信息产生于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是管理当局提供给投资者用以评价经营业绩并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基础,对于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有重要作用。

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如何解决由此产生的代理问题呢?Jensen&Meckling(1976)认为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集合,契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无法对企业中的未尽事项一一做出规定。

所有者对企业财产拥有剩余索取权,而剩余控制权却掌握在经营者手中,因此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匹配才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也是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的钥匙。

为了实现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匹配,监督和激励都是必需的。

公司治理的三大功能是:权利配置和制衡的功能、激励功能、监督功能。

监督需要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激励可以促使管理当局披露会计信息。

杜兴强(2003)就指出会计信息位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监督和激励的中心环节。

可以认为会计信息是保证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匹配、确保监督和激励相容的一种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重要机制。

公司治理的激励功能主要是指资本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

为了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一致,避免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应该使拥有剩余控制权的管理当局也拥有适当的剩余索取权,即对他们实施一定的激励。

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避免管理当局不顾股东利益一味追求个人私利,也可以避免他们只追求短期利润,而不注重企业长期发展。

会计信息常常作为管理当局一定时期内业绩的衡量标准。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噪声交易的存在,最理想的契约应该将股价和净收益共同作为业绩衡量的标准,即使股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包含了净收益的信息。

同时,Healy1985年的研究表明,经营者可能根据报酬合同规定的上下限来操纵净收益,使奖金最大化。

可见恰当的激励可以促使管理当局披露会计信息,不当的激励则可能给管理当局提供造假的动机。

监督与激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为了防止管理当局的机会主义行为损害股东的利益,公司治理中主要采取三种监督方式即所有权监督、外部监督、行政与法律监督。

BallandBrown 早在1968年就证实了净收益的信息含量,说明在所有者的监督、尤其是所有者间接监督(经理人市场、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外部监督包括外部董事的监督和外部债权人的监督。

债权人的监督离不开会计信息。

当企业提出融资申请或发行债券时,银行通常需要依靠一定的会计信息考察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并根据这些给债务定价;订立债务契约时,债权人还会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规定企业应达到的财务比例,限制管理当局做出不利于债权人的投资决策;在债务存续期间,会计信息还能够向债权人提供企业偿债能力的判断依据,债权人也可能加入董事会,参与企业决策获取内部信息,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破产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债权人监督是公司治理中重要的监督机制,一旦债权人监督无力,可能导致无效的公司治理和低质量的会计信息。

二、公司治理是否有效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陈汉文(1999)指出会计信息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是系统和环境的关系。

因此公司治理这一制度环境决定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公司治理不仅包括外部治理——资本、经理人和产品的竞争市场,还包括内部治理,即通过公司治理各当事人之间责、权、利的配置实现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匹配。

从内部治理来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行。

Decho、SolanandSweeney1996年的研究发现产生盈余操纵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薄弱的治理结构。

薄弱的治理结构更有可能导致内部人控制董事会,更有可能由总经理兼任董事长,更有可能总经理是公司的创办者,较少可能拥有一个审计委员会,较少可能拥有大宗股票持有人。

可见,内部人控制是导致公司治理失效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公司治理中产生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制度安排,如:股东大会中采取累计投票制,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职工参与决策等。

这些制度安排能否实现同样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近几年来,我国及国外资本市场上恶意造假的案件屡有发生(中国的郑百文、猴王、银广厦、美国的安然、世通等),从改善公司治理入手,才能避免仅侧重于技术环节的改进,而忽略了会计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经济后果性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屡禁不止的情况(杜兴强2003)。

三、郑百文案例介绍郑百文,全称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1989年在合并郑州市百货公司和郑州市钟表文化用品公司的基础上,并在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基础上成立郑州百货文化用品股份公司。

1992年6月增资扩股后更名为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4月,经证监会批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郑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

1998年7月以1997年年末股本为基数按10∶2.307向全体股东配股,配股后公司总股本为197582119元。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郑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股14.62%,其股份委托郑州百文集团有限公司代为管理。

1997年的年报显示其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在沪深两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均名列第一。

1998、1999年郑百文每股分别亏损2.54元、4.844元,创下了当时的最高纪录。

2000年3月3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向郑州市法院提出“郑百文”破产的申请,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上首例上市公司破产申请,此时信达名下ST郑百文所欠债务本息共计213021万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曾经的“绩优股”一落千丈?新华社记者谢登科的《郑百文:假典型巨额亏空的背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这一年年末在关于退市机制的大讨论中,山东三联入主郑百文。

2001年2月ST郑百文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资产、负债重组方案,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采取“默示同意”的方式受让股东50%的股份是否剥夺了股东的财产权。

3月26日,郑百文被上交所PT,并且成为中国证监会《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中止上市实施办法》发布以来,第一支按此法规暂停上市的股票。

2001年,依据证监罚字[2001]19号文件,对郑百文公司及相关人员处以罚款共计470万元。

2002年11月,郑百文案主要责任人李福乾、卢一德和都群福以“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郑百文原独立董事陆家豪不满处罚状告证监会一案,因超过诉讼期限不了了之。

郑百文上市前后肆无忌惮的造假行为,其手法分析起来其实并不复杂。

发人深思的是这些并不复杂的造假手段却屡屡得逞,甚至还给造假者带来了各种荣誉(公司被奉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公司领导甚至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证监会的调查显示早在上市之前郑百文就开始了造假,除了财务造假还存在其它一些重大违规行为。

1.上市前后通过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虚增利润单位:万元2.股本金不实1992年12月,“郑百文公司”实施增资扩股,应募集资金19562万元,而实际到位资金仅334万元,其余资金直至上市(1996年4月)后的1997年才陆续到位。

3.配股资金使用情况与披露不符1998年4月郑百文公司在配股说明书中,承诺将1.26亿元投入建设30个商品配售中心。

当年7月实际配股1.55亿元,其中除0.4%(600万元)用于兼并郑州市化工原料公司外,其余资金均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4.隐瞒巨额投资及投资收益事项1996年11月,郑百文先后通过国泰证券公司郑州营业部、广发证券公司、广发证券咨询公司,将36446万元资金投入证券市场,共获投资收益4504万元,以上事项均未对外披露。

除此之外,还指示下属子公司及营业部门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并且在上市前的年度报告中累计有22家外地子公司的经营情况未汇入股份公司会计报表,上市后累计有23家未汇入。

证监会同时处罚的还有负责1997年郑百文年度审计、并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郑州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龚淑敏和宋大力。

四、从完善公司治理入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中小股东来说,郑百文财务欺诈案给他们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对监管机构来说,则从另一个侧面暴露了制度层面存在的缺陷。

会计造假究竟是谁之过?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从层出不穷的造假案来看企业的管理层才是会计造假的直接指使人,“内部人控制”才是会计造假的“罪魁祸首”,而内部人控制的背后正是无效的公司治理。

1.所有者与其它许多上市公司一样,郑百文是由国有企业改造而来,有一家同名企业作为控股股东,持股14.62%,是第二大股东郑州投资基金合作公司持股比例的5倍,可以说国有股份占据了绝对的控股地位。

但国家所有者的监督是否真正起作用了呢?如果代管国家股的第一大股东郑州百文集团有限公司,能够真正履行其股东职责,在公司经营陷入困难时,及时停止所谓的“工、贸、银”资金运营模式,也许还能避免郑百文的悲剧。

其实所谓的第一大股东与郑百文的法定代表人同为一人,即公司董事长李福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