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第1单元框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模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模板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重视寻求知识与技能,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进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写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推敲到。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互依靠的变量;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生活中有哪些变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吗?(学生已经完成“课前准备”,挑选几个学生回答)2、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产生变化。
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3、师: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
设计意图:学生预习后直接导入新课,加深对“变化的量”的认识,寻觅生活中的量的认识,引发新课的学习积极性。
本环节的课前准备是要学生独立完成。
二、进行新课,掌控变量。
1、请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学一学”。
2、师:小组交换刚才的自主学习的内容。
并肯定中心发言人。
3、小组进行自我展现。
(1)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形表。
学生谈群学体会:人的年龄和体重是相干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小结。
我发觉(体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课本出现出第一幅情形图,表格的情势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年龄与体重的变化,能够回答问题,发觉年龄与体重的变化情形,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变化,学生先视察然后回答问题。
(2)沙漠之舟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变化。
(课件出示: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A、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B、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C、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畴内骆驼的体温在降落?D、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E、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教学意图:通过教学第二幅情形图,认识有关沙漠之舟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面。
新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一单元教案单元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百分数,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
单元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读写百分数;掌握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信心。
教学重点:1.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2.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百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1.百分数的概念理解。
2.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含有百分数的情景,比如:某商品打折优惠、某班级学生出勤率等。
那么,什么是百分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1.百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含有百分数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概念。
然后,教师给出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2.百分数的读写方法(1)读写百分数的步骤:先读出分子,再读出分数线,读出分母。
(2)读写百分数的注意事项:分子可以读作整数,分母必须读作“百”。
3.百分数的书写方法(1)百分数的书写格式:先写分子,再写分数线,写分母。
(2)百分数的书写注意事项:分数线要写直,分子和分母要紧凑。
三、巩固练习1.读写下列百分数:20%,75%,150%,0.5%。
2.判断题: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书写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第二课时: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那么百分数和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1)将小数化成百分数: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百分号。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倒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和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倒数3.比和比例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倒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加减法的应用,比例的应用。
四、教学课时安排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3课时2.倒数:2课时3.比和比例: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切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探索分数加法利用课件展示分数加法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法的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归纳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探索分数减法类似地,利用课件展示分数减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减法的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归纳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答过程,纠正错误。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学生举例说明分数加减法的应用。
2.探索分数加减法的应用利用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购物、烹饪等。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加减法的应用。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答过程,纠正错误。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第⼀单元⼀、教学⼀标1、结合现实⼀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正、负数表⼀⼀些⼀常⼀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较正、负数的⼀⼀。
2、在⼀正负数描述⼀活中的现象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感受数学与⼀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表⼀⼀活中的现象,认识正、负数的⼀⼀。
三、单元教材分析和解读本单元是在学⼀已经认识⼀然数、⼀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数的认识的⼀⼀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选取的素材具有典型意义。
2、充分利⼀学⼀已有的⼀活经验学习新知。
学⼀对正、负数⼀较陌⼀,但是对⼀正、负数表⼀温度并不陌⼀,因为他们常常在电视的天⼀预报中见到。
基于学⼀具有这样的⼀活经验,教材从温度的表⼀⼀法⼀⼀,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融陌⼀的知识于熟悉的⼀活场景之中,便于学⼀理解掌握。
3、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般的认知规律编排教学内容。
借助温度计和海拔⼀度⼀意图认识正、负数,既直观形象,⼀具有典型性。
由⼀正、负数表⼀⼀活现象,引导学⼀初步认识正、负数,然后延伸到⼀正、负数表⼀⼀活中的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归纳概括出意义。
这样,在知识的编排与呈现上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般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正、负数的意义。
五、单元学与教建议、突破措施:1、充分尊重学⼀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活经验。
对于温度学⼀并不陌⼀,许多学⼀不仅能根据温度计测量温度,描述温度,⼀且有部分学⼀还能正确理解天⼀预报中⼀些温度表⼀的含义。
教学时,应充分了解学⼀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活经验,借助温度计让学⼀读出温度计上⼀些具体的温度,提供⼀些⼀正、负数形式表⼀的温度,让学⼀描述其含义,然后再引⼀负数的概念来帮助学⼀认识正、负数的意义。
2、要加强直观教学。
因为正、负数的意义⼀较抽象,学⼀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背景材料激发学⼀学习的兴趣,并运⼀实物(如温度计)、现实情境等直观⼀段,帮助学⼀更好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六下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新)
(6)经历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进一步积累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发现简单规律的经验,体会数据在表达和分析问题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在探索并发现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通过“猜想一验证”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体会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运用正比例图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选择合适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以及运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积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发展思维能力。
(2)经历探索并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过程,初步感知变量的特点,获得一些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期备课
备课组长:主备人:本册第 课时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学期备课
执 教
教 师
学期课 时总数
教学内容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二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总复习里重点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一.“数与代数”领域: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时,要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臵等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发生大小变换。
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三单元里,结合比例的知识进行教学。
确定位臵也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在初步认识方向的基础上,用“北偏东几度”“南偏西几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还要联系比例尺的知识,用“距离多少”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臵。
教材严格遵照《标准》的要求,精选传统小学数学里有关形体的知识,增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空间知识,让学生在获得必需的数学事实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的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读法和数码,并掌握数码对应数的含义;2.掌握数的顺序读法和比较大小方法。
3.能够将生活中的数码进行转化,有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1.数的读法和数码的掌握;2.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1.生活中数的转化;2.合理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的教学课件;2.学生的教材和活动本。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通过图片或一些小游戏,引导学生们认识数字的基本概念,比如:0到9的数码,10、100、1000等数的意义。
2.让学生们自己去数班级中的学生人数,并将这个数字转换为生活中更常用的表达方式,比如:“20个人”。
3.引导询问学生“你会几个数字?”“通过你会的数字数字能表达哪些信息?”等问答交流。
讲解(15分钟)1.教师介绍数的读法和数码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们能够对0到100的数码进行读音转换。
2.通过数字的读法和数码的理解,教师解释更大的数的读法,比如百、千、万,以及更大的数的表示方法。
3.设计一些连接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们运用课堂知识,将生活中的数转化成数码。
练习(20分钟)1.针对学生们已掌握的知识,设计一些合适难度的练习题,比如利用给定的数字,让学生们读出这个数。
2.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这些游戏等形式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数和数码之间的关系。
3.或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合作,完成一些有公开评选或展示的任务,比如看谁能最快准确地将一串数字抄在黑板上。
讲解(10分钟)1.通过一些形象化的比喻,教师向学生们演示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们自己比较数字的大小,并独立思考、总结比较方法。
练习(20分钟)1.针对学生已掌握知识和技能,设计可以增加一点难度的练习题,比如选择填空、解决实际问题等。
2.设计分享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练习中不断改正、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5分钟)1.教师与学生们总结整堂课程所学知识;2.学习量、难度、成果等方面反馈;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堂内容,做好下一次课的预习工作。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小课件、长方形及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2、师:观察这组图片·你们有何发现生:都可以通过旋转得来3、师:这就是旋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的旋转。
(二)新课讲解活动一: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2、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
3、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4、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5、找一找:请你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活动二: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年级下数学第1单元框架教案
所用课时:1
总课时:1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知识间的衔接,为下一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地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出,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等等。为了表示这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原有的数的概念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负数的认识。
②同桌之间相互写出几个负数。读一读
第三板块 巩固练习 B 20分钟
1.做一做
指导学生完成第1、第2题。
2.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本练习一的1~3题
学生先各自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订正
第四板块 教学小结 2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板块——作业
长江学案P1第1课时
(4)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5)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6)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教学重点
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难点
经历数学化和符号化的过程,感受负数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
课前预习
1.学生自学教材,感受“数”的意义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米及其换算;2.学会测量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长度、高度;3.能灵活地利用米、分米、厘米互相转换长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正确选择长度的测量单位;2.能够将同单位长度进行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1.课前教学准备1.准备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2.研究内容及学法导航1.导入教师出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向学生展示研究本节课所需所有工具,介绍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教师向学生讲解长度、国际标准单位米的概念。
并通过图片、动画、实物等多种形式概括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自主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学生自我检查答案。
4.共同交流教师让学生将各自测量得到的数值进行对比,发现并纠正错误,进一步讲解同一单位长度的加减法。
5.拓展运用教师向学生出示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学法归纳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2.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加深自己的印象。
四、板书设计- 基本概念- 长度单位换算- 同单位长度的加减法五、教学反思在本次集体备课中,我们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找出了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了教学过程及板书,并通过自主探究、共同交流和拓展运用三个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较好,但标准单位的运用及其换算仍是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下一步教学中我们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呈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
再如本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形,研究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然后组织学生将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裁开,把变化形状后的纸再卷成圆柱形,研究圆柱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化对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认识,并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分单元教案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负数第 1 课时第一单元:负数第 2 课时师及时小结: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
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5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习一”第4、6、7、8题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板书设计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
负数都比正数小。
教学反思附件:六年级下册知识要点汇总第一单元负数1、负数的由来: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负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例如:-2,-5.33,-45,-2/5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
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4、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正数都比负数大5、数轴:6、比较两数的大小:①利用数轴:负数<0<正数或左边<右边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
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1/3>1/6 -1/3<-1/6第二单元百分数二(一)、折扣和成数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
通称“打折”。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含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含教材分析
二〇二二年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
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
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
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品种合计黄瓜韭菜萝卜番茄
种植面积/
平方米
3、练习一第6题。
出示题目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形,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形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形。
(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
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形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
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形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
(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
5、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形。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计划(新教材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计划(新教材人教版)六下教材分析本学期该做些什么呢?1.抓基本,夯实基础;2.训技能,提升能力;3.借力发力,全面保底;4.抓特色,选拔优质。
对全册教材的简要分析教材内容:具体分为:数与代数:第一单元负数;第二单元百分数2第四单元比例空间与图形: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综合应用:整理与复习: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一、整体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在大的单元前适当编排了“主题情境”。
作为单元知识的引言,体现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旨,这是这套课本的主要特色之一。
主题情境是课标理念的一种反映。
主题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自然情境类和活动方式类。
2.例题的设计大多展示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情境。
3.系统地编排了“数学广角”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编排目的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数学广角的编排,很明显地将以往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隐线变为主线,为的是落实数学学习的本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即不仅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需把握的是对于里面承载的知识点不是考点,但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以承载在其他知识中考查的。
通过对数形结合的找规律法、枚举法、列表法应用的整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得到数学推理的训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新知点体现在整册教材中的每一个角落。
做一做、习题中都有可能体现了新的知识点,另外,本套教材习题量小、覆盖面窄,不利于学生的专项训练,教师备课时应尽量从其他版本的教材中或目标检测中有针对性的找一些练习题,作为补充。
5.单元的整理与复习的编排,形式比较多样。
(1)单独编排。
如:第二单元P29,对圆柱与圆锥进行梳理;第三单元P63,对比例进行梳理;第六单元P76—P111,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梳理;(2)在练习的编排中整体呈现整理与复习的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负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
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
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例1)、存折(例2)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例3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式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例如,例1通过冬天教室里和教室外的气温对比,室内、室外的气温分别是零上16℃和零下16℃,来引入负数。
因为气温是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信息,从气温引入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
再如,例2通过明细中存入和支取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用正负数表示相对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京时间的其他地区的时间,等等。
六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教案
六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第1单元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应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第1课时:第1单元概述教学内容:介绍第1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方法。
2. 第2课时:第1单元知识点讲解教学内容:讲解第1单元中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第3课时:第1单元练习与讨论教学内容: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合作探讨,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4. 第4课时:第1单元实践应用教学内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公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组织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练习与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实践应用评价: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相关内容。
2. 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展示数学概念和公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3. 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4. 生活情境案例:用于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第2单元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负数一、课标要求:在熟习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平时生活中的问题。
二、单元内容剖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联合学生熟习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过去负数的教课安排在中学阶段,此刻安排在本单元主假如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宽泛的应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观点的认识,有益于中小学数学的连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优秀的基础。
在实质生活中存在好多相反意义的量,比方,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长升和降落,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
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观点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
教材第一经过学生熟习的生活情境如气温、存折中包含的拥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领会引入负数的必需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经过用负数表示平时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成立数轴的模型,形成数的比较完好的认知构造,而后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鉴别正数、 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课目的:1、在熟习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实质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四、教课要点:理解负数的意义,领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摆列规律。
五、教课难点: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 0 和负数的大小。
六、总课时数: 2 课时教课课题第 1 课时负数的认识教1. 联合生活实例,指引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能够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学量。
目标2. 经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产生的意义。
3. 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行分,激发学习兴趣。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案
板块结构Ⅱ型教案方法策略1-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还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看谁想的多。
1-2、指名回答。
1′2-1、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美,看一看,你是怎样理解的?2-2、同桌互相说一说。
(看+想+讲)1′Q12-3、根据学生的发现一起总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想+讲)师板书:面的旋转 2′2-4、出示PPT,用纸片和小棒做成的小旗,想一想,快速旋转小棒,纸片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呢?合作要求:1、4人合作。
2、组内做“旋转游戏”,互相说一说,动手画一画。
3、时间:4分钟。
(想+讲+动)Q42-5、学生汇报,老师补讲。
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彩旗旋转运动的过程,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看+想)Q2 3′3-1、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说一说。
(想+讲)Q11′3-2、同桌汇报。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想+讲+听)Q11′3-3、出示PPT,教师补讲。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Q1 3′4-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4-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Q1 2′5-1、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板块结构Ⅱ型教案板块结构Ⅱ型教案概况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 授课教师课时第3 课时课题圆柱的表面积(2)授课时间目标大目标: 小目标: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重难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课型方式 平台互动+要素组合流程性检测内容提要 T 方法策略反思评价 前测:让学生根据已知数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预设:90%都能学生顺利解答,若学生困难大,则同伴互助,教师补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6)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通过讨论,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
3、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4、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5、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1.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后交流。
2、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四板块——教学小结 3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五板块——作业设计
长江学案 P2第2课时
板书设计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2.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3.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4.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5.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6.两负数比较大小时,负号后面的数字大的负数反而小。
第三板块——巩固练习 B28分钟
1、练习一第4、5题。
学
习
目
标
A类: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B类: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C类: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课前预习
1.自学教材例3、例4
2.什么是数轴
3.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数
四、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答得0分,(一班0分;二班+20分;三班-10分)根据三个班的得分,说说他们答第四题的得分情况。
五、作业
1.长江学案练习一P3
2.第一单元检测作业P4-5
教学反思:
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课题:第一单元检测作业
所用课时:1
总课时:3-5
学
习
目
标
通过本单元的检测,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教学板块
学生学习行为预设
一、填一填:
1、某旅游景区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上22℃,记作℃,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4℃,记作℃。
2、如果+15分表示比平均分高15分,那么比平均分低8分应记作。
教学重点
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难点
经历数学化和符号化的过程,感受负数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
课前预习
1.学生自学教材,感受“数”的意义
2.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什么是“负数”
3.怎样读写负数
教学板块
学生学习行为预设
第一板块 A/C类 5分钟
1.说一说对温度的认识。
课题: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所用课时:1
总课时:1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知识间的衔接,为下一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地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出,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等等。为了表示这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原有的数的概念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负数的认识。
(1)以电视台天气预报为例,说一说某些一年中出现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等等。
(2)说一说“零下××度”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
2.揭示课题
师生共同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板书课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说一说各自对负数的理解
第二板块B/C类 13分钟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
3、-1 22 -3.4 100 -45 45 0 4/7
+69.5 -17/3 -0.02 +1.01 -51/100 +1/10
正数 负数
二、在数轴上描出各数
-2 -1/2 5 -3.5 -1/5 3
三、比较大小
-6○0.6 -9○9 0○-2 7/8○-8/7 1○-1
-3/4○-1/2 -1/9○-1/8 -0.2○0.2 0.05○-0.01
(2)什么是正数。
(5)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数和负数,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异同。
(6)关于0。
①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与同学分享你的知识,解答你的疑问。
②汇报交流情况、认知结果。
③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简要的说明。
①教师可明确告诉学生: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3)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②同桌之间相互写出几个负数。读一读
第三板块 巩固练习 B 20分钟
1.做一做
指导学生完成第1、第2题。
2.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题
学生先各自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订正
第四板块 教学小结 2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板块——作业
长江学案P1第1课时
(2)说一说: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
(3)让学生根据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讨论。
2.教学例2
(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
(2)说一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3)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
3.认识负数
(1)联系“16°C”和“-16°C” 以及“500”和“-500”,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4.负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板块
学生学习行为预设
第一板块——C类 5分钟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4/7+8/11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回顾旧知识,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第二板块——A/B类 18分钟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学
习
目
标
A类: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e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和符号化的过程,感受负数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
C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像-16、-500、-0.4、- ,……这样的数叫负数。
-16 读作:负十六 -500 读作:负五百
-0.4 读作:负零点四 - 3/8读作:负八分之三
教学反思:
课题: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所用课时:1
总课时:2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数学,使课堂充满生机和创新活动,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