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黄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观察思考
科技创新驱动蓝黄区域经济实现协调跨越发展
目前 ,两 区 的建 设 已经 全 面 推 开 ,其 统 筹 发 展 与互 动融 合 成 为 当 前 相 关 部 门关 注 和研 究 的 热 点 问题 ,作为 一 个 全 新 的 实 践 ,其 中 也 必 然 存 在诸 多需 要 探 索 和 破 解 之 处 ,而 在 当前 资 源 短
新 与蓝黄 区域 融合 发展存 在 着 较 强 的互 动 关 系 ,两 者 相 互 影 响 、彼 此 制衡 ,共 同推 动 区域
经济 社会 健康 快速 发展 。
关 键 词 :科技 创新 ;蓝黄 统 筹 ; 区域 协调
党 的 十八 大特 别 强 调 ,要 加 快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促进 区 域 协 调 发 展 。当 前 ,区域 经 济 的发
缺和 环境 恶化 的 双 重 压 力 之 下 ,科 技 无 疑将 在 两 区的 良性互 动发 展 中发挥 着至 关重要 的作用 。
发挥 不 同 区域 的 比较 优 势 和 资 源 禀 赋 ,培 育 更 多 的区域 增 长极 ,加 快 区域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和 产 业升 级 ,从 而 以点 带 面 ,扭 转 我 国过 度 依 赖 投 资和 出 口的增 长模 式 ,实 现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根 本转 变 ,逐 步 适 应 后 危 机 时 代 世 界 经 济 发 展 模 式变 化 的总体 趋势 。 随着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的 到 来 ,科 技 与 经 济 的
经济 增长 方 式 、调 整 经 济 结 构 、提 升竞 争 力 等
方 面发挥 着 重要 的 作 用 。 区域 科 技 与 经 济 系统 的协 调发 展 是 实 现 区域 集 约 型 高 质 量 经 济 增 长 的突 破 口,是 社 会 、经 济 、生 态 三 者 获 得 高 效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以“蓝黄两区”为例
高效生态经济 区( 以下简称 “ 蓝黄两 区” 或“ 两 区” ) 具有不 同的发展方 向和发展模式 , 一个 以高效生态为主 题, 另一个则是以海洋经济为主题。虽然发展主题不同, 但在推进两大区域 的建设之 中, 山东省委、 省政府认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0 1 4年第 1 期
孙国茂 , 孙 同岩 : 区域经济发展 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视, 如何推进“ 两区” 经济健康发展是所要解决的共同课题 。而“ 两区” 经济平稳运行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 因此
研究“ 两 区” 内金 融发 展对 其经 济 的影 响是 十分 必要 和 重 要 的 。区域 金 融 是 区域 经 济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 它 指 的是一 个 国家金 融结 构与 运行 在空 间上 的分 布状态 。我 国 区域 经 济 发展 差异 较 大 , 区域 金融 发 展 不平 衡 , 需
中图分 类号 : F 0 6 1 .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2 6 7 0 ( 2 0 1 4 ) 0 1 — 0 0 0 5—1 3
一
、
引 言
从2 0世纪 8 0年代以来 ,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 , 区域经济一体化 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 展的迫切要求 。2 0 0 9年 1 1 月和 2 0 1 1 年1 月, 国务院分别批复了《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 和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 这两个规划的批复意味着山东省拥有 了两个 国家级战略的经济区域 , 也是
2 0 1 4年 第 1期
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2012年第1期山东社会科学No.1总第197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7·“蓝黄”国家战略研究征文(学术主持人:郑贵斌)·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郑贵斌(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02)[摘要]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面临共同的科学发展主题和示范试点责任,政府应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在协同协调发展上寻求突破,以把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与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应实施六大重点战略。
在战略对策上应科学确定协同发展中的政府定位;全面推动蓝黄两区发展的对接;努力构建协同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完善蓝黄两区建设协调推进制度;科学制定协同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蓝黄规划;协同实施;融合发展;战略使命[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1-0005-04国务院颁布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蓝黄两大战略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做到优势互补、实现良性互动,发挥协同效应,是实施两区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谋划的大课题。
本文就蓝黄两区战略规划的共同内在需求与责任担当,战略导向与协同效应,融合联动与协调发展,政府管理的应对之策等进行研究。
一、蓝黄两区共同承载着科学发展的主题与责任担当(一)蓝黄两区建设协同推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蓝黄两大经济区虽然在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形态、产业构成、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动能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但从功能区责任主体、发展定位要求和发展趋势来观察,两区之间存在协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实现对接的契合点,可以通过协同带动有效促进两大经济区及周边联动区的协调发展。
赴厦门等地招商引资考察报告
赴厦门等地招商引资考察报告赴厦门等地招商引资考察报告范文20**年是黄蓝“两区”开发建设的深入年,也是我区实现率先发展的关键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八次党的代会和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经济开发区要尽快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3月8日—12日,市政协领导燕钦国、刘相庆及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和民带队,市招商局、滨州福建商会领导及区投资促进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一行12人组成考察团,赴福建省厦门、莆田等地市就环渤海现代建材物流园区及大唐房地产等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洽谈和对接。
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考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广交了朋友,增进了友谊,为加快开发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短短5天时间,考察团先后考察了福建盘兴集团有限公司、鹏翔实业有限公司、英良石材集团有限公司、立新投资有限公司、鼎丰控股有限公司和莆田大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工厂、企业、公司总部,并与厦门泉州商会所属的近20位企业家进行了详细座谈,所到之处受到当地企业界的热情接待,相互之间坦诚交流了经验,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重点就环渤海现代建材物流园区及大唐房地产等项目合作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取得了重要成果。
考察活动中,泉商创新的理念、创业的精神、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经典高档的各类产品等都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引发了深深的思索,感触颇深,收获很大。
同时,看到南方沿海发达地区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深感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和不足,学到了许多宝贵经验,既宣传了滨州,推介了开发区,又切身感受到先进地区强劲的发展态势以及大集团公司超前的经营理念,看到了差距,拓展了思路,形成了共识,切实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危机感,进一步坚定了以大招商促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主要收获。
(一)与厦门等地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蓝黄战略交融,推进“蓝、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个 国家级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 黄蓝 ” 两 大 国家 战略 是 发 展 的重要 引 擎 , 必须 抢 抓 机 遇 、 珍惜机遇 、 用好 机 遇, 努 力做 好 开 局 之 年 的 工作 , 为实现“ 十二五” 宏
国乃 至全世 界 区域 和谐 发展 的格局 , 加快 世 界 经 济
边 贸易体 系 、 融入 世界 经济 的 同时 , 正 以 区域经 济合 作 为突 破 口, 在 对 外开 放 中谋 求更 大 主动 权 。 国家
尚且如 此 , 何 况 一 省 之 内 的地 区。 “ 十二五” 期 间,
山东省 将加 大深 入 实施 重 点 区域 带 动 战 略 , 支持 特 色经济 区加 快发 展 , 加快 区域一 体化 进程 , 促进 区域
( 1 .山东工商学 院 , 山东烟台 2 6 4 0 0 5; 2 .中国科 学院烟台海岸带研 究所 , 山东烟台 2 6 4 0 0 3 )
摘
要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发展规划 和黄河三 角洲 高效 生态经济 区发展规划都 突出 l 『科学发展 这一主题 ,
突出了高效生态经济取 向; “ 蓝黄” 两 区存在着高度重合 。在此 背景下 , 如果实现 两大经 济区的对接 、 融合, 科学 规 划, 一体发展 , 将会加快两区经济高效健康发展 。为 了实 现 区域 一体化 的构建 , 该文提 出如下具 体对策 和建议 : 加 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 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 , 构建蓝 黄大旅游 圈 ; 优 化 区域 内高校学 科设置 , 加快产 学研科技 创新 体系建设 ; 加 强合作 , 发展疏运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 系 ; 设 立 区域 合作发展 协调委 员会 , 及时解决 一体化发 展 中
第 1 3卷
山东蓝黄经济区战略概述
一、蓝色经济区概述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
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将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规划意义: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海洋国土开发,提高海洋维权和国际海域开发的后勤服务能力,保障我国黄、渤海运输通道安全,维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战略权益。
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海陆统筹协调,提升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密切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联动融合,优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格局。
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提高资源利用与配置效率,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巩固和提升以青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地位,提升黄、渤海和黄河流域的开放水平,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规划定会:立足山东半岛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改革开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结合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沿海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战略要求,科学确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深入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 举全力突破县域经济
·工作研究·深入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举全力突破县域经济垦利县县长 韩利学 垦利地处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腹地,是东营中心城的“北城区”,总面积2331平方公里,黄河穿境118公里注入渤海,拥有海岸线142.78公里,在黄蓝两大经济区规划中,处于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主战场的最前沿和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节点,是典型的两大战略叠加、黄蓝经济交汇,位置重要,责任重大。
面对新机遇、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在新一轮竞争与合作的大潮中实现提速发力、率先突破,跨越发展。
一、坚持高点定位,全力搭建发展平台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区域科学规划,产业合理布局,我们确定了全力奋战“十二五”,建设黄蓝经济示范区的目标,坚持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思路,在县域内重点规划建设了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口现代渔业区、黄河口新型工业区、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黄河水城北城区“五区”为主体的发展引擎。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重点开发建设黄河口生态旅游核心区和沿海线、沿黄线“两线”。
以“天下黄河、万象垦利”为形象主题,全力突破黄河人家国际旅游度假区;按照“生存环境新坐标、生活理念新创造、文化展示新样板”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蓝湖度假区建设;突出“战略节点、水城亮点、生活源点”特色,高标准建设民丰湖主题公园;结合蓝镇建设,深度开发温泉度假、渔业观光、亲海休闲,着力打造“黄河口百里黄金岸线”。
黄河口现代渔业示范区。
目前,在东部沿海已完成10万亩海水区和10万亩淡水区开发。
下一步,将按照“三产联动、立体开发、区镇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尽快开工建设烟台问天阁、山东海跃、青岛农大海参育苗场、以色列三文鱼工厂化养殖等几个大的水产品养殖加工项目,全面形成三产联动、立体开发格局。
强力推进中国黄河口蓝色海洋大世界项目,加快旅游地产项目建设,迅速集聚人气,拉开蓝镇建设整体框架。
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湖海相通、水绿共生、产业特色鲜明”的滨海蓝镇。
山东省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对策
山东省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对策【摘要】蓝黄两区都处于山东沿海,并且蓝色经济区又包含黄河三角洲的多数县区,蓝黄两大经济区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应让蓝黄两大战略在未来的区域发展中做到优势互补、实现良性互动,发挥协同效应。
针对两区协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科学定位政府角色、强化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和基于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合理产业链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协同;资源共享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蓝黄两大经济区成为十二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两区产业协同发展更是意义重大。
一、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家对产业集聚与协同问题的关注有很长的历史,不同的流派和学科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过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聚理论。
总的来看,对产业集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强影响的有新古典经济学、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
①新古典经济学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一个世纪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就阐述了存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动因,他被认为是第一个阐述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
②区位理论对产业集聚的研究:冯·杜能(von thunen)的“孤立国”理论主要研究单一运输因素,并以运输因素确定其配置定向;二战后,各种规划模式、空间相互作用模式、网络和扩散理论、系统论及运筹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使区位论发展快速,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动态性、总体性研究促使地域空间结构理论、现代区位论逐渐形成。
③新经济地理学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代表人物克鲁格曼建立了一个两区域两部门模型的“中心—外围”模型和动态的多区域模型,来解释当空间结构均衡时动态的力量确实趋于形成沿地形大概等距离分布的集聚点(城市)。
构建蓝黄两区统筹发展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
也是 许 多 国家 尤其 是发 展 中 国家 广 泛应 用 于 经 如 果把 蓝 区和 黄 区分 别 看 做 经 济 发 展 增 长 极
组织环境 , 降低交易成本 , 提高投资与贸易 的经济 效益 , 提高 区域整体 竞争力 。以国家 级经济 区为
例 , 个 经 济 区统 筹 在 地 理空 间上 应 该 从 国 家 、 两 省 域 和 区 内市 际 统筹三 个 层 面上 综 合考 虑 。其 中 , 省 域是 国 内区域 经济 一体 化 的重 要层 次 , 经 济 区统 是
流动, 加速产业整合与重组 , 实行两个经济区 的经
济联 合 与协作 , 从而谋 取共 同 的经 济利 益 。实 施 统
筹发 展 中 , 要淡 化 和打 破 行 政 区 划界 限 , 比较 需 按 优 势原 则 统 一规 划 布 局 , 一 组 织 专业 化 生 产 , 统 建
作者简介 : 周平 ( 9 3一) 男 , 16 , 山东济南人 ,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副教授 , 博士 。主要研究方 向: 区域经 济。
一
然因素与非 自 然因素之间具有顺应性和协调性。只 有这样, 经济区的要素资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 经济 潜势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保持生态体系的有
效再 生和 良性循环 的能力 。一个 高效 能 的经济 区还 要保 持与区外 畅 通 的经 济联 系 、 生发 展 要 素 的协 共
调配置和使用。假设区外区域也是以经济区形式存
础 上形成 的不 同层 次和不 同特 色 的区域 经济 地理发
展 空间 , 拥有具有 区位 优势 的地 区产 业结构 , 常 其 通 以工业为 主导 , 运输 和要 素 流通为 其发展 脉 络。 交通
政府协同:山东省"蓝黄"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引擎
经济 区先后成 为 国家级 区域 发展战略 ,根据 两区现实 总合。” 目标要求与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战略发展 ,山东省政府
又提 出实现 了两区一体化 的重要战略 。实 现蓝黄两大 1 、政府协 同是一体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客观需要 1 . 1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客观要求
区对 内、对 外的对接 、融 合 ,对于实现 区域一体化至
关键词 :政府协 同;蓝黄经济 区;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I O . 3 9 6 9  ̄ . i s s n 1 0 0 3 — 8 2 5 6 . 2 0 1 3 . 0 1 . 0 0 5
山东省 黄 河三 角洲 高 效生 态 经济 区和半 岛 蓝色 理方式 ,共 同合 作 ,共 同管理公 共事务 的诸多方 式的
创新 的能力 。政府 协 同的实质是政府 和其它合 法治理 大 的信息技术 的用户 ,有 效地利用信 息技术 ,可 以极
主体之 间的权力 的合理分 配 ,通过 分权 ,调 动各治理 大地 提高政府业 务 的有效 性和劳动 生产率 ,建立 一个
主体 的积极性 ,提高竞争 力 ;均衡 治理主体 的利益 ,
“ 当今 世界 经 济发 展 的两 大趋 势 是经 济 全球 化
关重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 “ 在符合 国家宏观发展 和 区域 一体化 ” 。【 3 蓝黄经 济一体 化战略 的实施 ,是
战略 的前提 下 ,区域 内各行政 单元通过 良性竞 争与 紧 落实 区山东省域 经济一体化 的具体 战略 。蓝色经 济区 密合作 ,形成 分工 明确 、协作 配套 、优势互 补 、整体 和黄河三角周 高效生态经济 区在规 划问存在高度 “ 重 联 动 的经济 、社会 、文化 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格 局 ,实 合 ”:黄三角所 涉及的六市 1 9 县中 ,有 1 1 个县市 区同 现区域经济关 系融洽 、总体效益和长远效益 最佳 的 目 样也被涵 盖在 山东半岛蓝色经 济区 中;蓝色经 济区和 标 ”【 “ 。在 一体 化战略 实施过程 中 ,如何 定位政 府职 黄 三角 高效 生 态 区在 发展方 向和 发展 目的上 是一 致 能关 系到 了整个 战略能否科 学实施和顺利进行 。政府 的 ,均 突 出 了科 学 发 展这 一 主题 和高 效生 态 经济 取 在引导一体化顺 利实施过程 当中必须采用一种新 的合 向 ;黄三角 生态 区和蓝色经济 区都是经济概念 。在蓝 作 方式——政府 协 同,即以政府 为主导 , “ 为实现和 黄经济一体化 的背景下 ,政府 为 了 自身发展 ,更好 的 增 长公共利 益 ,政府部 门和非政府部 门 ( 私营部 门、 为人 民服务 ,促 进一体化发展 的顺 利进行 ,就 必须在
关于统筹蓝黄“两区”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文 明示 范 区 , 力 打 造具 有 国 际 先进 水 平 的海 洋 经 努
济 改革 发展 示 范 区和我 国东部 沿海 地 区重 要 的经 济 增 长极 。 二 、 筹 “ 区” 展 的重 大意 义 统 两 发
区发展规划》 黄河 三角洲高 效生态经济 区建设从 ,
国家 战略 层面 正式 开 始实 施 。黄 河 三角 洲高 效 生态 经 济 区功 能定 位 是 立 足 山东 半 岛 城 市 群 , 托 环 渤 依
聚 区 、 有世 界 先进 水平 的海洋 科技 教 育核 心 区 、 具 国 家海 洋 经济 改革 开放 先 行 区和全 国重要 的海洋 生态
划 》 同年 9月 , 委 、 政 府 出 台《 于 支 持 黄 河 。 省 省 关 三角 洲 高 效 生 态 经 济 区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的 意 见 》 。 20 0 9年 底 , 国务 院批 复 《 河 三 角 洲 高 效 生 态 经 济 黄
( 摘
要] 山东半岛蓝 色经济 区和黄 河三角洲 高效 生态经济 区规划是 山 东省的两 个国 家级发展 规 划。统筹“ 两
区” 发展 对 于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 , 促进 区域协调 发展 , 大对 外 开放 , 升我 省在 全 国发展 大局 中的地位有 着 扩 提 重大 意义。统筹“ 两区” 发展取得 了积 极进展 。 下一步 工作 的 关键是 统筹 培 育优 势 产 业, 快 形成新 的 经济增 长 加 点 ; 快土地和 海域 资源的综合 开发 , 加 拓展统筹发展 空 间; 统筹重 大基础设 施建设 , 强支撑保 障能 力 ; 增 不断提 高 自
建设 黄河 三 角洲 高效 生态 经 济 区和 打造 山东 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 , 在 两 个 重 点 区域 并 行 推 进 的发 展 是 战略 。发 挥 “ 区 ” 势 , 进 “ 区 ” 合 发 展 、 两 优 促 两 融 错
_蓝黄_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_陆瑞国
2012年9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Sep ,2012第5期(总第159期总第28卷)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No.5Sep.No.159Vol.28收稿日期:2012-07-18作者简介:陆瑞国(1987-),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管理;孟燕(1988-),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分析与政府管理。
“蓝黄”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SWOT 分析及应对策略陆瑞国,孟燕(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山东参与国际区域竞争的整体形式,需以“蓝黄”战略为契机,加快半岛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一体化程度。
通过SWOT 分析法,就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中具有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探求“蓝黄”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谋求新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蓝黄”战略;山东半岛城市群;SWOT 分析中图分类号:F299.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05(2012)05-0119-04一、山东半岛城市群①与“蓝黄”战略改革开放的前20年,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点状带动,包括4个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开发区。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点状发展模式造成地方性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资源内耗现象严重。
改善此现状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扩大区域,形成区域式发展,城市群作为区域式发展的重要载体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山东半岛作为改革开放政策惠及的前沿阵地之一,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山东半岛城市化水平在2000年达到47.65%,比山东省38%的平均水平高9.65个百分点,比全国36.1%的平均水平高11.55个百分点。
[1]为进一步提升山东半岛城市化发展水平,2006年10月,山东省政府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山东省建设厅和北京大学联合编制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06———2020年)》,并最终于2006年12月31日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山东半岛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五大亮点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五大“亮点”——省发改委主任张超超解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报”2012.02.07 大众日报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1年全年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去年我省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趋稳、结构优化、质效提升、民生改善的特点,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月5日,省发改委主任张超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解201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年报”。
增长较快记者:“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年报”显示GDP增长10.9%,与往年相比这个增幅并不算高。
如何理解“增长较快”这一特点?张超超:2011年,我们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在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坚实步伐。
所谓增长较快,是指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增长的协调性也进一步增强。
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5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
10.9%的增幅与往年相比虽然不高,但这是在国内外环境极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放缓、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
从供给情况看,粮食生产克服冬春连旱的不利影响,总产达到4426.3万吨,实现连续九年增产,总量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三次产业增长比较协调。
从需求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分别增长21.8%、17.3%和24.8%,三大需求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物价趋稳记者: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全年价格涨幅控制在5%,全年基本实现了“增长不降、物价回稳”的良好局面。
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价格已经趋稳?张超超:去年我省物价调控取得阶段性显著效果,目前呈现“价格趋稳”态势。
所谓价格趋稳,是指我们的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
2011年,我们把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着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物价涨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7月当月达到6.5%的最高点之后,8月份涨幅开始逐渐回调,12月当月上涨4.1%,全年累计上涨5%,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是全国少数几个把物价增幅控制在5%以内的省份。
两区一圈一带
12月5日,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举行“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暨…两区‟发展报告发布会”,讨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今年8月份,山东省、省政府研究通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也正式启动,这样山东省17地市最终被分成4个区域经济战略。
“两区一圈一带”以各自不同的自然禀赋、区域定位和扶持政策吹响山东经济全面发展的号角。
如何下好山东区域经济一盘棋,在业内人士看来不管是东部的“蓝黄两区”还是“一圈一带经济圈”都不能“各唱各的戏、各算各的账”,应当形成一体化发展。
“蓝黄两区”引领山东东部经济升级12月5日,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举行“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暨…两区‟发展报告发布会”,讨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并发布了教育部哲学社会发展报告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给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简称“蓝黄两区”)提供学术支持,促进两区发展。
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合并简称“蓝黄两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黄两区”对山东省今后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成为“十二五”规划期间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战略定位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姜大明在全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7月5日)姜大明同志们:刚才,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县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对全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异康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再讲几点意见。
一、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省委、省政府为推动我省由大变强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县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省80%以上的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60%左右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县域,县域活则全省活、县域强则全省强。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特别是2008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会议以来,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136个,其中过200亿元的80个;有40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21个超过30亿元,5个超过40亿元。
在2011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评选中,我省有26个县(市、区)入选,占全国第二位。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各县(市、区)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全省县域三次产业比重由2008年的10.2:59.1:30.7调整为2011年的9.4:56.5:34.1。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885亿斤,实现连续九年增产。
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为。
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利润9043.6亿元和3984.5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83.2%和95.2%,年均增长22.4%和25%。
悖论与辨证的交汇-中高职一体化的初步探索实践
悖论与辨证的交汇:中高职一体化的初步探索实践摘要:在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过程中,如何探索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构架进行有机重组,加大改革力度,进而做好资源优化工作,不断推动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形成一种崭新的辩证模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是本文的要点所在。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改革探索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128-022010年11月,根据地方党组织和政府的决定精神,潍坊一职专(潍坊对外经济贸易学校)、潍坊师范(潍坊海洋化工学校)整建制并归潍坊职业学院。
从严格意义来说,中高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架构,在培养目标、教育大纲、教育要求、起点和终极归宿等方面,完全不同。
但是一年来,我们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实质融合”的指导思想,扎实推进多校资源整合工作,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办学。
目前,学院已经实现了统一班子、统一机构、统一财务、统一制度、统一规划,初步的整合工作已经完成。
其中的探索和改革路径充满艰辛,值得总结经验教训,将这种教育史上的新模式,推向更高水平。
一、财务的统一和规划是实现中高职一体化的物质基础中高职一体化启动伊始,学院首先进行了财务统一管理和清产核资工作,配合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对合进来的几所中职校的财务和资产逐一进行了清查核对,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责任审计,摸清了学校合并后的发展基础,为实施整合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以专业整合为核心,开展了人力、资产、校区等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工作。
一是根据现有中高职专业设置情况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指导思想,将现有专业整合组建了十一个二级学院,并将党政管理部门的设置进行了调整,为学院下一步建设与发展搭建好了架构;二是在新的架构下,本着有利于教学和管理、节省办学成本的原则,实施了校区整合和资产整合,对各校区的功能和处置事宜进行了规划,目前将办学力量集中到三个分校区,根据管用统一的原则对教学仪器设备重新进行了优化配置,充分挖掘潜力,提高了办学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根据工作职能和二级学院教育教学任务,重新进行了人员定编、定岗、定责,顺利完成了副科级及以下人员岗位竞聘,基本达到了合理流动、人岗相宜、人尽其才的目的。
区域软实力在“蓝黄”两区融合中的提升与构建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s , S h a n d o n g A c a d e m y o f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Q i n g d a o 2 6 6 0 7 1 , C h i n a )
区域软实力在“ 蓝黄’ ’ 两区融合中的提升与构建
王 芋萱
( 山东 社 会 科 学 院 海 洋 经 济 研 究 所 , 山东 青 岛 2 6 6 0 7 1 )
摘要 : 区域 之 间 互 动 与 融 合 的最 终 目的不 是 单 纯追 求 经 济 发 展 和 硬 实 力 增 强 , 区域 一 体 化 的 实 现 也 同 样 需 要 构 建 一 个 好 的 治
Ab s t r ac t : T h e u l t i ma t e g o a l o f r e g i o n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wa s n o t t o p ur s u e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e n h a n c e me n t o f h a r d p o we r ,b u t t o b u i l d a g o o d s y s t e m o f g o v e r na n c e, a s we l l a s t o e n h a n c e i t s o v e r a l l c o mp e t i t i v e s t r e n g t h i n c l ud i n g s o f t p o we r . Th i s l i n e o f t h o u g h t i n d i c a t e d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t o i mp mv e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与切克兰德方法论应用——以山东省蓝黄“两区”软环境建设为例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与切克兰德方法论应用——以山东省蓝黄“两区”软环境建设为例作者:刘学璞,朱孔来,陈文慧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11期刘学璞,朱孔来,陈文慧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2-041.引言近些年来,国家相继批复了一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其中就有山东省蓝黄“两区”,为了加快此区域的发展,各级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心血,但由于目前国内城市和区域间要素流动频繁、资源竞争和争夺日益加剧,国家批复的战略新区过多等原因,使得国家不可能在蓝黄“两区”的建设中给于过多的支持,为此我们要在改善软环境和加强资源要素的争夺上下功夫。
目前,各级政府对于软环境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可以说软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硬条件。
2.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区域软环境建设战略意义的认知,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目标定位,而对于目标的实现,一个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必须而又非常具有意义的。
吕永俊认为软环境建设可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是环境营造的主体。
政府本身是软环境,主要是指政府的透明程度、办事效率、工作机制和廉价状况。
建设经济软环境要求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要自觉地把权力转化为责任,把管理转化为服务[1]。
其实软环境建设是和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软环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可促进软环境的建设,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为了人民,软环境建设也不例外。
黄立丰认为,软环境建设为民利民,依靠群众共建共享。
政府是否提出“软环境建设”口号并不重要,关键是软环境建设能否贴近群众,体现亲民,为民理念,能否让人民参与,让人民满意,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2]。
政府政策的制定,处理事情的方式,要明确是为了群众,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改善民生,除了政府积极组织发动以外,很重要的还是靠社会每个人的参与,任何事情,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体,软环境的建设要真正依靠群众来建设,让群众受益是软环境建设的最终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黄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观察思考一体化发展,需要一体化共识。
从黄区到蓝区,一路观察能够看到,两区间谋求融合发展的迹象日渐明显,但成规模的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态势尚未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厘清两区融合和一体化的意义,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成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首要选择。
青岛保税港区建区已有20多年,随着项目不断涌入,区内用地日益捉襟见肘。
今年保税港区与乐陵市签订协议,乐陵提供土地5.46平方公里,保税港区在五年内投资130亿元,利用乐陵丰富的资源,发展高端加工、制造项目,并以保税港区的运营优势,带动当地产业转型发展。
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能够推动彼此间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携手先行。
经过多年开发,蓝区土地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黄区大部分是我省后发展地区,资金技术相对缺乏,但是能源资源丰富,后备土地相对宽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
蓝黄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将推动蓝区产业向黄区转移,各取所需,破解各自面临的发展瓶颈。
更为重要的是,一体化的核心是促进资源合理配臵,在一体化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资源获得高效利用,各自实现高效率发展。
蓝区将充分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聚集先进生产要素,推动当地产业更加高端化、高质化、高效化。
黄区则可以发挥劳动力和资源能源优势,实现自身充分发展,并随着比较优势的变迁,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当地发展水平。
山东天信集团,东营一家老牌棉纺织企业,随着蓝黄开发、融合发展,这家企业在青岛海关系统扶持下,发展起出口型的光伏产业和铜业制造,一举转型为高科技企业。
原来劳动密集型的棉纺织产业,则向西转移,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能够加快全省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蓝区向洋面海,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省优质资源富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区。
黄区连接我省中西部,注重技术升级改造,坚持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
两区双双跻身国家发展战略,同时是我省区域发展主体战略,它们实现融合发展、一体发展,不但能推动自身率先转变发展方式,还将产生强大的品牌效应、优势叠加效应。
打造高地,放大优势,将蓝区外向型高端产业链和黄区高效生态产业链向中西部延伸,推动产业在省内有序转移,引领区域间产业合作,从而优化全省产业空间结构,带动全省转变发展方式,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能够推动山东有效应对区域竞争,在东部率先发展中保持优势地位。
当前从国际到国内,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保持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在我国东部沿海,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目前正深入进行,原来不在长三角一体化范围内的苏北地区,也被一体化红利所吸引,主动要求加入其中。
辽宁省的两大国家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和沈阳经济区建设,近年来不断淡化板块分割意识,大力推动融合和一体化,目前其一体化已经走到组建城市政府协会、开设经济区论坛等深层次阶段。
珠三角一体化更是深入扎实,部分地区甚至进入同城化阶段。
我省蓝黄两区处在这些经济区的南北“夹击”之中,在一体化大潮下,如果不顺应大势加强融合,将面临以个体应对联合体、以弱势应对强势的竞争局面,不但在吸引外部资源中处于劣势地位,就是本地资源也有被抽离的可能,这势必影响山东在东部率先发展中的地位,影响山东的长远发展。
蓝黄两区建设,是山东重要的发展机遇。
推动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是立足蓝黄实际、深入推进两区建设的科学决策,是抓住宝贵机遇、推动全省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的重要举措。
充分认识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推进,无论是对全省发展全局而言,还是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而言,都是最佳选择。
向着这个目标坚定迈进,必将为实现由大到强新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在调研中经常听到这样一种感叹:两区融合是篇好文章,但是不好写。
从交通到信息,从市场到政策,从产业布局到生态环保,融合和一体化的工作千头万绪,从哪里着手?来自一线的实践告诉我们,项目合作是两区融合必须抓好的关键突破。
中外实践无不表明,区域一体化是个利益调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地区和市场规模较大地区,往往凭借种种优势聚集生产要素,落后地区的发展则会暂时受到影响。
其实从长远来看,一体化是个互惠过程,发达地区固然有聚集资源的阶段,也有向周边辐射扩散的阶段。
但是在当前政绩考核体制下,即使短期内影响当地发展,也会改变地方官员对一体化的态度。
利益不协调,是阻挡融合发展、一体发展的首要障碍。
2010年,垦利县为青岛农业大学无偿提供1000亩海边土地,青农大用作海参养殖教学基地;作为回报,青农大为垦利海参养殖无偿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合作,历史上从没有海参养殖传统的垦利,迅速推广了这一高利润项目;在胶东沿海花高价也难以买到土地的青农大,则获得了充足用地。
解决融合发展中的利益不协调问题,有两个方法: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二是建立利益分享机制。
对于前者,就是对为一体化做出牺牲的一方,或者给予经济上的补偿,或者在政绩考核时给予特殊考量,这是调动地方积极性的重要步骤,我省有关方面正在这样做或者尝试这样做。
然而更有发展意义的一个做法,是找寻一条双方共赢的合作方式,使双方都能从一体化中获益。
遍览中外,项目合作是较好方式。
通过项目合作,双方分享项目带来的利润和各种发展效应,从而调动双方参与一体化的积极性。
项目合作有多种形式,例如合资办厂、合作办厂、发展飞地经济等。
目前两区之间更多的是蓝区到黄区投资项目。
综言之,项目合作是解决融合发展中利益不协调的一个突破口。
项目合作还有一种更深层作用,能倒推两区整体一体化。
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项目建起来,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交通、通讯、市场等外部环境。
双方开展项目合作,将推动双方在这些方面的融合和一体化。
与外部力量推动的一体化相比,这种内生性的一体化更具有生命力和持续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具有极大的积极性推动这种一体化,因为这样做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省外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长三角地区是目前国内一体化发展较为深入的地区,这个地区一体化的兴起,最早是江苏、浙江与上海相毗邻的一些县市,主动与上海的企业进行各种合作,在企业合作的倒推下,各种要素的一体化也就提上议事日程。
蓝黄一体化发展,目前也正在走这条路子。
在两区走一走会发现,早在我们提出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之前,两区早已自发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目前这种合作正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逐渐深入推动两区融合和一体化。
推动两区项目合作,要创造适宜的合作环境。
两区项目合作,本是以利益为驱动的市场行为,但政府做好相关“环境”建设,将会加快这种合作进程。
在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以政府之手加快项目合作显得尤为必要。
“环境”建设,既包括在工商、税收、金融等方面制订有利于项目合作的优惠政策,更包括在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体化。
其中的要义是,以优惠政策吸引各方进行项目合作,以一体化之便铺就项目合作之路。
在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中,基础设施一体化是“领头羊”。
基础设施一体化,只需要有统一规划、资金支持或政策支持即可实施,相比于一体化的其它内容更具有可操作性,完全可以先行一步。
同时,基础设施一体化是项目合作的内在要求,是其它要素一体化的基础和载体,需要先行一步。
位于渤海北岸的辽宁沿海,早在2009年就贯通一条1400多公里长的滨海大道,将其“五点一线”上228个工业园区连接起来,推动了“五点一线”融合发展。
位于渤海南岸的我省蓝黄两区,目前还没有一条这样的通道。
在调研中曾听到这样一种担心,基础设施一体化,会导致落后地区的产业向先进地区迁移。
在区域经济发展史上,确实有过这样的案例,如意大利。
那是因为,当时意大利的发达地区还没有发展到辐射落后地区的阶段,一体化的红利临时只为发达地区享受。
此情非彼情。
当前我省蓝区有向黄区转移产业的需求,已开始发挥辐射效应,在这种形势下辅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将有力推进两区项目合作,进而推动两区融合和一体化。
一体化对政府作用提出新要求:既要“统”,在一体化的各个方面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各级政府按“统一”步调行动;又要“通”,打破行政壁垒,打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渠道,实现资源合理配臵。
这一“统”一“通”,一者要求强化政府统筹力度,一者要求改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方式,都体现了按市场经济原则推进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黄区内一个市上了一个鱼骨粉加工项目,对当地就业、财政贡献很大,但对下风口的一个县造成很大污染。
这两个市县分属两个地级市,两家多次协调也没解决问题。
下风口的县承受着对方发展带来的代价。
行政区域间的竞争能够相互促进发展,但也带来一个负面后果:各家往往只根据自己的需要上项目,而很少从全局角度考量,由此产生重复上项目、污染近邻地区等问题。
当前蓝黄两区面临的两个特殊情形,更使这种状况有加剧的可能。
一是两区所辖行政区层次复杂,例如黄区,既辖有两个完整的地级市,又辖有其它地级市下一个或几个县市区,行政级别不对等,却又互不隶属,协调难度大。
二是当前两区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各地纷纷上项目,有的地方对项目“拾到篮子里就是菜”,而不管是否符合各项标准。
这就要求,政府亟须加强“统”的功能。
加强“统”的功能,政府就要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构。
首先要建立省级协调机构。
在这个机构统筹下,制订两区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市场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并且严格按规划安排项目,严格按各地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安排项目。
其次,在参与一体化的市县之间成立相关协调机构。
通过这个机构,各市自行解决一些本层面能解决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现在蓝黄两区已成立省级协调机构,但是从各地的反馈来看,当前省级层面迫切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尤其要加强对项目的统筹安排、科学布局。
当前两区之间还没有建立相关协调机构,从省外经验来看,很多一体化的难题是在这一层面解决的,我们应当加以借鉴,成立相关机构。
加强政府“统”的功能,要强化规划的权威性。
在调研中曾听到这样一些反映,有的地方为了争夺项目,不惜打破区域发展规划,打乱区域产业布局,最终影响了全局发展。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发展规划的权威性不够、没有被严格执行是一个重要方面。
我省针对蓝黄两区建设已出台11个规范性文件、52个专项规划,这是推进两区建设和融合的指针,必须严格执行。
不妨借鉴国外的做法,对一些重要规划通过必要的法律手续,形成法律性规范,以此增强规划的权威性。
长沙、株州、湘潭三市之间的融合,被许多专家定义为国内区域一体化的一个范本,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三市签订了“五同规划”: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