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知识整理
诸子喻山水练习
《诸子喻山水》整理一、文学常识1、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体散文集。
2、孟子名,字,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奉为3、老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即4、孙子名,字,家代表人物5、韩非子,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代表作、6.主旨:通过先秦诸子有关山水的十一则议论,展示了古代先哲们对山水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他们由山水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7.艺术特色:喻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阐明……哲理二.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2.知者乐水3.源泉混混4.是之取尔5.正善治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何取于水也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2.而盈科而后进可立而待也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3.之君子耻之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流水之为物也是之取尔4.为苟为无本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5.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6.动知者动动善时7.下以其善下之水之形避高而趋下8.厌明主不厌人士不厌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2.仁者寿3.动善时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5.以其善下之(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三)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2.苟为无本。
(二) 被动句:1.沟浍皆盈。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三) 省略句:1.不舍昼夜。
(省略主语)(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原文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
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
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
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
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
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69)。
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
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
诸子喻山水》知识整理
(一)判断句 1.止,吾止也 这时停下来,(山就永远不能 堆成),是我自己停止的。 2.进,吾往也 继续堆土,(就一定能堆成 山),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1.是之取尔 1.是之取尔 取是尔 孔子所取的,就是它的这种( 孔子所取的,就是它的这种(有 本源而源源不断的)特性啊。 本源而源源不断的)特性啊。 2.莫之能胜 2.莫之能胜 莫能胜之 没有什么能胜过水 3.何取于水也 3.何取于水也 于水取何 从水那里取法什么呢? (他)从水那里取法什么呢?
《诸子喻山水》 诸子喻山水》 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必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心不地则物不 同“毕”,尽,全 2.明主不 明主不厌 2.明主不厌人 同“餍”,满 足 3.知 3.知者乐水 同“智”,聪 明 4.源泉 源泉混混 4.源泉混混 滚滚” 同“滚滚”,大水
二、词类活用 1. 盈科而后进 使……满 满 君子耻 2. 君子耻之 以……为耻 为耻 3.孔子登东山而 孔子登东山而小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以……为小 为小 4.登太山而 登太山而小 4.登太山而小天下 以……为小 为小 5.以其善 以其善下 5.以其善下之 处在低下的位置, 处在低下的位置,形作动
诸子喻山水文化常识
创始人:孔子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王阳明 思想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重要作品:宋儒朱熹将《论语》与《中庸》、《孟子》、 《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并称为“四书五经”。从宋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 科举必考内容。 历史变迁:(1)孔子是儒学创始人,他提出“仁”, 主张“礼” 。儒家文化后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其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诸子百家之法家
代表人物:管仲,子产,商鞅,韩非,李斯等 思想主张:在先秦诸子中,针对社会问题,儒家提倡 仁爱;墨家主张兼爱;而道家则认为,仁爱和兼爱都 不法家能救世,唯一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做,即“无 为”的思想。三家激烈争论,但他们都主张回到过去。 此时,主张面对未来的法家横空出世。法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和韩非。在政治制度上, 法家主张郡县制。在统治思想上,法家主张以刑罚, 和权术治国。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 革。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 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 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 之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 害”的本性。法家将“好利恶害”得人性与国 家富强结合起来,用赏赐、刑罚诱使、驱使人 们“耕”、“战”、“告奸”,任何人,不论 出身如何,只要努力按照国家的法令去做,就 可以得到富贵荣华,而国家也就富强起来了。 法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掌管 司法的官员)。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的子产 等人。他们颁布法令法家刑书,改革田赋制度, 促进封建化过程,成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思 想先驱。 代表作品:《管子》《韩非子》
2018.9.5《诸子喻山水》课件资料
老
老 孙
子
子 子
一 、 加 点 字 练 习 子曰: “譬如为 (堆 积 、 用 土 堆 )山,未成一篑 (装 土 用 的 竹 筐 ) ,止,吾止也;譬如平 . . 地,虽 (即 使 )覆 (倒 下 )一篑,进 (继 续 堆 土 ) ,吾往也。 《论语·子罕》 . . .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心不地则物不必 ( “ 毕 ” , 尽 , 完 全 ) 载。 太山不立好恶 (好 恶 之 心 ) , . .. 故能成 (形 成 )其高;江海不择小助 (小 的 帮 助 , 此 指 细 流 ) ,故能成其富 (浩 瀚 ) 。故大人 . .. . .. (君 主 )寄形 (形 体 )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 (尽 心 )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 (残 . .. . 害 ) ,下 (臣 民 )无伏怨之患 (祸 患 ) ,上下交 (同 )朴 (淳 朴 ) ,以道为舍 (归 宿 ) 。故长利 . . . . . 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 (流 传 )于后,治之至 (最 高 境 界 )也。 《韩非子·大体》 . .
韩非子 “太山不立好恶” 管 仲 “海不辞水”
第4则
第5则 第6则 第7则 第8则
论
论 孟 孟 老
语
语 子 子
“山不辞土石” 水好动、山稳重 永无止息地流淌 “不盈科不行” “不盈科不行”
子
善利万物而不争 海纳百川,有容 乃大。谦下不争 柔弱与威猛并存 避高而趋下 因地而制流
第9则
第10则 第11则
海不辞 (推 辞 , 拒 绝 )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 (同 “ 餍 ” , . . 满 足 )人,故能成 (聚 集 )其众;士不厌 (同 “ 餍 ” , 满 足 )学,故能成 (达 到 )其圣。 《管 . . . 子·形势解》 子曰: “知 ( “ 智 ” )者乐水,仁者乐 (爱 好 )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长 . . . 寿 ) 。 ”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 “逝者 (消 逝 的 时 光 )如斯夫,不舍 (停 留 , 止 息 )昼夜。 ” 《论语·子 .. . 罕》
诸子喻山水加点字及复习
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式解》子曰:《论语·雍也》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66章)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知识要点: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
孔孟尚仁重德,老子尚柔,孙子的慎兵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语录体散文。
(高中学过《〈论语〉七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代表,“亚圣”,主张仁政。
(高中学过《〈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即《道德经》,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韩非,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孙子,名武,《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家”。
诸子喻山水语言现象归纳
《诸子喻山水》语言现象归纳: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二.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君子之志于道也志—(n,志向)(v,有志)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6.居善地安于卑下(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 量词活用作名词:上不天则下不遍覆整个世界(四)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五)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六)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弱点7. 故能成其圣圣—(adj,神圣,圣明)(n,圣人的境界)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二) 被动句: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 省略句:1.不舍昼夜。
(省略主语)(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知者动,仁者静。
(省略谓语)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宁静的处世。
3.水因地而制流。
(省略介宾)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
4.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诸子喻山水整理
《诸子喻山水》整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2.知者乐水3.源泉混混4.是之取尔5.正善治6.明主不厌人二.古今异义的词组:1.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指君王2、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坚强的力量三、词类活用1.以其善下之名词作动词,处于下方2.君子耻之意动用法,以为耻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动,以为小4.譬如平地形容词作动词,填平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形容词作动词,帮助6.盈科而后进使动,使满7.故能成其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的境界8.君子有志于道者名词作动词,有志于四、文言特殊句式: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判断句2.苟为无本。
判断句3.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动句4.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被动句5.仲尼亟称于水。
介词结构后置6.何取于水也?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被动句8.故几于道。
介词结构后置9.君子之有志于道也介词结构后置10.天下莫柔弱于水。
介词结构后置11.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12.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宾语前置13.处众人之所恶省略句五、一词多义(一)于1、仲尼亟称于水2、何取于水也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故几于道5、天下莫柔弱于水(二)而1、盈科而后进2、可立而待也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4、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三)之1、君子耻之2、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3、流水之为物也4、是之取尔(四)为1、苟为无本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4、譬如为山5、流水之为物也六、固定句式: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2.以其无以易之。
七、文学常识1、孔子,名,字,时期国人。
是我国古代的伟大的家、家、家。
《论语》是记录言行的体散文集。
是一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2、老子,即,一说姓,名。
时期思想家,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又名《》。
3、《孙子》又称《》,作者,字,末期齐国人,先秦家的代表人物。
4、管仲,名,字仲,颖上人,曾使齐国成为“”之首,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
诸子喻山水(高二下 语文)
诸子喻山水(高二下语文)诸子喻山水(高二下语文)虞山水一.通假字:1.如果头脑不在地面上,则不需要携带物体。
“必须”和“完成”是一样的,而且已经精疲力竭了。
2.知者喜欢水。
“知识”和“智慧”是一样的,智慧也是一样的。
3.来源黑帮“黑帮”与“滚球”相同。
4.只是“呃”和“耳朵”。
5.良好治理“良好治理”与“治理”相同。
二.古今异义:1.不落伍。
古代意义:贫穷,现在意义:未来。
2.虽然一个人落后了,但古代的意思是:甚至,现在的意思是:虽然。
3.泰山不确定好恶。
古义:不,今义:第四。
河流和海洋不选择小援助。
古意:别无选择,今意:别无选择,小协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穿越山海,这个国家有着丰富的古代意义:心灵,现代意义:经验和心灵。
7.没有隐藏的怨恨。
古义:臣民,今义:下。
8.从上到下交接。
古老的含义:回归简单,回归真理。
现代意义:沟通和简单。
9.以道为弃。
古义:归宿,今义:弃绝。
10.大海离不开水。
古代的意思是拒绝,现在的意思是说再见。
11.清明的主不厌倦人。
古义:憎恶,今义:恨。
12.什么来自水?古代的意思是:得到,现在的意思是:承认。
13.英科落后。
古代的意思是:看,向前流,现在的意思是:科学,后来的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我听说过爱的古老含义:名誉、情感;金一:视觉和听觉,实用。
17.在圣人之门游泳的人很难说古代的意思是学习,现在的意思是玩耍。
18.光一定要亮。
古代含义:小间隙,现代含义:调节和照明。
19.我们不能没有盈科。
古老的正义:我们不向前流动。
现代正义:我们没有能力。
120.无章无古意:登台,现意:写一篇文章。
21.水能使万物受益,而无需战斗。
古义:引导,今义:犀利。
22.因此,它几乎与道相似。
古代含义:接近,现代含义:几乎。
23.与山人交朋友,古代义:交朋友,现代义:和谐。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期末考点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期末考点原文欣赏《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翻译: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原文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
《论语·子罕》上不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
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
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
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
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
”〈〉孟子曰:“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之门者难为言(45)。
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
”〈〉上善若水(69)。
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
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
夫唯不争,故(60)。
《诸子喻山水》共32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知道。——苏联
《诸子喻山水》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诸子喻山水文化常识20页PPT
《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是战国时期孟 子的言论汇编。《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是儒 家重要经典之一。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 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 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 字。
诸子百家之儒家: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传说是春
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 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 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 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除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 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此外, 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
诸子百家之道家
创始人: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期 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 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代初年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 称为“德”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思想核心及影响:提倡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提倡与 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的特点是无所不容,无所不 包。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 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 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 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佛教传入我国后, 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 启发。
道家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
定的影响。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 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 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 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 长寿。这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道家思想中,“清静 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 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 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 华东师大版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
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不可以。
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嫌弃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感到快乐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诸子喻山水
十四诸子喻山水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土筐2、心不地则物不必.载通“毕”,尽,完全3、故大人..寄形于天地君主4、上下..交朴,以道为舍君主臣民5、德垂.于后流传6、治.之至大治7、明主不厌.人通“餍”,满足8、知.者乐.水通“智”,智慧的人爱好9、仲尼亟.称于水屡次10、源泉混混..通“滚滚”,急速翻腾的样子11、苟.为无本.如果本源12、故声闻..过人名声13、观水有术.方法14、容光..必照焉小缝隙15、不成章.不达乐曲奏完一段16、故几.于道接近17、正.善治通“政”,政治18、故无尤.过失19、水因.地而制流根据20、日月有明.光辉二、词类活用。
(指出现象并解释)1、君子耻.之意动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意动以……为小3、以其善下.之名作动在……下三、判断句式。
1、止,吾进也。
判断句2、仲尼亟称于水介词结构后置3、何取于水也?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4、是之取尔宾语前置5、天下莫柔弱于水介词结构后置6、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宾语前置四、翻译句子。
1、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君主和臣民都返璞归真,把道作为归宿。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累了,大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在生前树立,恩德流传到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水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3、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水啊,水啊!从水中取法什么呢?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天下没有比水柔弱的东西,但是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
五、文化常识。
1、《诸子喻山水》节录了儒家(《论语》、《孟子》、)道家(《老子》)法家(《韩非子》、《管子》)兵家(《孙子》)书中有关“山”、“水”的议论。
全篇通过设喻说理(填手法),表达了由此而悟出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感悟。
2、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鲁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同“毕”,尽,全 2.明主不厌人 同“餍”,满 足 3.知者乐水 同“智”,聪 明 4.源泉混混 同“滚滚”,大水
二、词类活用 1. 盈科而后进 使……满 2. 君子耻之 以……为耻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以……为小 4.登太山而小天下 以……为小 5.以判断句 1.止,吾止也 这时停下来,(山就永远不能 堆成),是我自己停止的。 2.进,吾往也 继续堆土,(就一定能堆成 山),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二)、宾语前置句 1.是之取尔 取是尔 孔子所取的,就是它的这种(有 本源而源源不断的)特性啊。 2.莫之能胜 莫能胜之 没有什么能胜过水 3.何取于水也 于水取何 (他)从水那里取法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