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一、学习重点:1. 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现象,感知古今语言的不同。
2. 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3. 理解文章阐述的论点。
4. 感受以议论为主的演讲词的特点。
5. 学习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的写法。
6. 品味文章中描绘边塞的写法。
7. 同是关于雨的话题,却写得每篇趣味迥异,阅读时要加以体会。
二、学习难点:1. 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
2. 能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
3. 能够运用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4. 运用细腻的描写方法刻画景物。
5. 感悟古代诗歌中的优美的意境。
三、语文基础知识归纳1. 易错字论语I tn 不亦说乎yu e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dn g d ci不悱不发f百举一隅y t奕之为数y 1辟若掘井(p 1)流杵也ch u 嗜好sh 1譬如p 1 抽屉t 1 缥缈pi e mi OD慑于sh e心无旁骛w u正襟危坐j in 似的sh 1咆哮pdo xi C o 鬃zm g颊ji d 穹qi d n g庐见xi cn牛羊羌笛qi 6 g 侯骑j 1燕然y 6 g岑参c缶sh引散入s cn 喑哑y in y a风掣红旗ch e 长工ch dig 熹微x i 慎思sh e n静谧mi相和h e隘口c i 拂晓f u 碣石ji e卷地ju O n吹散s cn2. 重点词语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
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花雕:一种上等的绍兴黄酒。
绍兴旧俗,用彩色酒坛贮美酒作陪嫁礼物,故名。
亦省称“花雕” 。
干没:1. 投机图利。
2. 指侥幸之利。
3. 冒险侥幸。
4. 贪求; 贪得。
5. 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
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
形容眼泪流下来。
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无聊:①精神空虚,没有寄托。
②无以为生。
③说话、做事没有意义和作用,令人讨厌。
北师大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版]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第一单元仰望苍穹1 日出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观察日出所产生的不同感受。
2.学习文章运用衬托、对比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写法。
3.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如何借助衬托、对比等写法,表现壮观和瑰丽的日出。
难点:文章细述两次未见的日出,并引述海涅、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描写,对后文描写日出起了什么作用。
三、教学时数3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带学生去观察天空,并完成200字左右的描写性小作文。
观察前指导:①用心灵去亲近自然。
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体验,受到个性、心情、角度等等的影响。
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②观察要细致。
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观察,如:天空的颜色,天上各种景物的特点和变化等。
并用心体验:这些景物景象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和想象?③描写也要细致。
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来帮助表达。
批改时注意:①真实的个性化的感受。
②生动细致的观察与描写。
(二)安排本文的预习。
第二课时(一)导入以讲评上一课时的小作文引入。
讲评的着重点:能观察和写出景物的基本特征;孩子的个性化体验形成的不同情趣;描述景物的语言的生动性。
现在我们来阅读欣赏《日出》,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和描写日出的。
(二)解题参见本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介绍写作时间与背景。
(三)学习新课让孩子挑选他们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可集体读,也可分组或一个一个轮流),并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
1、朗读指导:注意重音与节奏。
如: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在一瞬..的/云天....,面对着/弥漫....,或是站在/大海岩头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来到人间。
..怎样一起..、光明这线/红.得透亮../一直向上冲....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这时..,如同沸腾../一下抛溅..,闪.着金光..的溶液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出来的/一刹那。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蜘蛛》《猫的天堂》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蜘蛛》《猫的天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关注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蜘蛛》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蜘蛛?对蜘蛛有什么印象?(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蜘蛛的课文,看看作者对蜘蛛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悟。
2.课文朗读(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辅导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对蜘蛛的哪些特点进行了描写?4.学习描写方法(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对蜘蛛的生动描写。
(2)教师讲解比喻句的作用和特点。
5.感悟作者情感(1)请同学们谈谈对作者对蜘蛛的情感态度的理解。
6.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蜘蛛》,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感悟,我们对蜘蛛有了更深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关注身边的动物,尊重生命。
第二课时:《猫的天堂》1.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蜘蛛》,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猫的课文。
(2)请同学们谈谈对猫的印象。
2.课文朗读(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辅导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对猫的哪些特点进行了描写?4.学习描写方法(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拟人句,体会作者对猫的生动描写。
(2)教师讲解拟人句的作用和特点。
5.感悟作者情感(1)请同学们谈谈对作者对猫的情感态度的理解。
6.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关爱动物的。
7.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猫的天堂》,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感悟,我们对猫有了更深的了解。
最新-全册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套(可编辑) 精品
全册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第一单元仰望苍穹日出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3了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从中学习层层烘托步歩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教学难点学习《日出》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作者简介刘白羽19162018当代作家中共党员北京人作品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散文集《红玛瑙集》《芳草集》等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37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草原上》翌年春赴延安抗战期间投身敌后战场写出《五台山下》《太阳》《幸福》等小说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写有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报告文学《光明照耀着沈阳》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担任文化领导工作的同时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讯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主要作品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刘白羽散文集》等3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魅力mâi萧瑟xiāosâ陡壁dǒu弥漫mí绯红fēi朦胧mãnglïng泛滥làn精辟pì炽热chì晨曦xī窒息zhì天穹qiïng衣襟jīn俯瞰kàn无羁jī簇拥cù矗立chù迸射bâng酣睡hān黛色dài4互动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2再次默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日出图观察角度日出时节描写景物色彩形状变化的句子景物特点海涅俯视冬季那绯红的只有山尖分明出云雾缭绕屠格涅夫平视秋季朝阳初升时那种暗紫色露了露面一轮朝日柔和明丽刘白羽平视冬季日出前上空游动暗红色长带日出时红带在闪着金光日出后晶光耀眼照明了雄伟瑰丽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提问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明确日出富有魅力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提问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明确只好读日出1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齐读两幅日出图4分析第二部分提问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明确两个看日出的胜地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2在黄山狮子林由于下雨只得作罢5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提问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明确分三层来描写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色彩也由暗红变成发亮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红得透亮闪着金光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齐读有关日出的描写5归纳写作特色1映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海涅描写的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图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在动态描绘上都为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作了衬托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义日出的象征意义热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5板书设计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泰山日出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整体感知课文2精研课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词采的华灿以及作者诗化灵动的文辞3 理解体验作者于字里行间浸透的一种给人以新的生机的神秘的美的享受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文章的精彩词句比较刘白羽的《泰山日出》2难点文章所浸透的诗化的灵动的美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日出的景观是壮美的许多人会赞美它描绘它形容它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该怎样下笔心头一片茫然徐志摩的这篇散文只选取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却在它的妙笔生花下整个日出景象被描绘得绚烂多彩变幻无穷使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2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3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饱饫yù无餍yàn 醒豁huî厚毳cuì雾霭ǎi 溟蒙míng 飒飒sà祈祷qíd ǎo 层累lěi 蜿蜒wānyán 驰骋chíchěng 涛澜lán四隅yú浮礁jiāo 海句力士gōu 无垠yín横亘gân 消翳yì4作者简介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5 释题本文选自《巴黎的鳞爪》作为东方文学的泰斗泰戈尔不仅有天竺圣人之誉还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世界性诗人在他一九二四年来华访问前夕泰戈尔热已来势汹涌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个卓越的比喻这是何等倾心的盼望何等热烈的迎候何等辉煌的莅临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6 再次品读课文学生齐读7 互动学习互动1同样是描写日出试比较刘白羽与徐志摩所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句子指出两人所描写的最生动之处明确刘白羽见课本第4页好处1太阳本来是有固定形状的刘却以液态沸腾来形容显得特别新颖刘白羽式的创造好处2刘白羽选择了一系列富于动感和力度的动词来表现日出的强大力量矗起闪抛溅上冲迸射冲破飞跃等动感力度较强的词表现日出一刹那的巨大气势和力量极其雄壮瑰丽真的是气象万千好处3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这里夹杂了作者独特的感受晨光与黑夜的交替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的交替这里作者联想到的是新中国的瑰丽景象同时双关徐志摩见课本第10页好处传神地刻画了对日出的企盼渴望对初升之时跳动状的精微感受似乎感受到作者在呼唤在催促在目不转睛地注视在协助太阳完成这一伟大的诞生说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精采描写比较三者之间的精妙所在屠格涅夫见课本第2页好处此比喻句把对耀眼亮色光线的敏锐精致的感受描写了出来色彩描绘的很精致另外在情绪上将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自然巧妙契合光柱的跳跃旭日初升的清丽清晨的宁静化作了肃穆的欢悦传神精致互动2认真品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本文并没有完全写日出的景象它其实是表现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哪些描写表现了这种渴望明确见课本第9第10页①②③④⑤⑥在文中光明是双关语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会的光明光明即东方在文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字里行间洋溢的热烈情感使人感到这一不仅仅是自然意义的光明作者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并不消极颓废而是积极地呼唤迎接光明的到来文章中如光明复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现五四精神作者夸张的欢乐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文章中的悲喜交互也表明光明来之不易它经历了漫长黑夜的沉睡痛苦屈辱的等待冲破了重重的障碍也得以觉醒这艰难的获得让作者悲喜交互互动3本文作者除了对日出进行了精彩的描写还着重写了日出前的云海结合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说说几位作家对云海描写的精妙之处明确见课本第8911页海涅比作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露出的干的土壤姚鼐比作数十立的樗蒲徐志摩日出前绵羊温顺恬静日出后兽形波澜灵动活泼生机无限互动4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除了以情动人外文章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言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品味文中节奏感强意蕴丰富的句子明确见课后题词语品味积累文章语言1新颖的搭配生动传神2根据字义临时造词新鲜典雅互动5比较刘白羽和徐志摩写法的异同明确刘白羽把景象写透了才激动起来慢慢诱导读者激动避免读者跟不上趟而无动于衷层层烘托步步蓄势在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奇景徐志摩很善于调动读者情绪和作者同步发展循序渐进徐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情绪来得很快很突然引起读者的惊异以戏剧性的悬念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刚开始漫不经心懒洋洋笔锋一转果然读者的情绪还没跟上我不由得打声狂叫引起读者的惊异的作者激动的景色倒不一定一下子很惊人很令人震撼写景抒情文章常用的手法以作者的情感为主导刘白羽1描写角度新2立意深远3表现手法巧妙徐志摩词藻华丽立意新奇色调绚烂富有音乐性9小结全文文章通过诗话的语言神奇的想象将个人的内心灵思和对风景的体验幻作祝祷的巨人热情的赞颂了他对东方文明的热爱之情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的安排线索和结构2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精读课文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情感与价值目标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教学重点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反衬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瑰丽景象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二题目解说《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首先点明描写的物象是落日而不是日出西部点明物象的环境为什么是地平线呢因为西部是平原很平坦所以才能看见地平线理解阅读一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共18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第二部分216分写两次在西部看到的落日的雄伟景象第三部分1718揭示文章主题突出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二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三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四教师边串讲课文边对学生提出的给予解答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提问第一部分主要讲什么提问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手法2分析课文第二部分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定西高原落日的美丽景象的2文章第四段插叙左公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课堂小结黎明象征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从漫漫黑夜中升起的曙光它标志着旧世界的逝去和新世界的到来此时此刻作者对日出景象的赞颂与对新中国的赞颂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雄伟奇丽而又蕴含哲理的艺术境界可谓意与境浑导入我们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瑰丽景象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一检查字词二简介作者三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全文共18段可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第二部分216分写两次在西部看到的落日的雄伟景象第三部分1718揭示文章主题突出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2第一部分主要讲什么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定西高原落日的美丽景象的4文章第四段插叙左公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理解阅读1分析课文第二部分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写出了罗不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2面对罗不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作者有什么感想3文章第十六段插叙罗曼罗兰创作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析课文第三部分体会感悟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五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我们要学习本篇文章的哪些写作方法才能让自己的文章也引人入神1写景抓住地域特征2写景中插叙历史故事增强文化底蕴3以情入景以情动人课堂小结黎明象征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从漫漫黑夜中升起的曙光它标志着旧世界的逝去和新世界的到来此时此刻作者对日出景象的赞颂与对新中国的赞颂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雄伟奇丽而又蕴含哲理的艺术境界可谓意与境浑拓展阅读说说古诗文中有关落日的描写的句子参考内容通过幻灯片给学生看一些日出照片板书设计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高建群环境黯淡定西高原落日颜色血红平静从容神圣形态像勒勒车的轮子西沉过程依恋贪恋梦境庄严世间有大美----落日环境压抑反衬罗布淖尔荒原落日颜色灰白-------------辉煌悲剧感形态五分硬币云海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意图把握本文主旨积累优美句子掌握文中所用到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揣摩优美句子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艺术魅力3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感悟人生书法自我内心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优美句子掌握文中用到的修辞方法及作用2难点感悟人生书法自我内心的思想感情三教具准备相应的幻灯片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本单元我们欣赏了各位名家笔下的日出落日之美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女作家唐敏笔下的云海2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3学生朗读课文并给加点的字注音怄气îu婆娑pïsuō懊悔ào汩汩gūgū霓裳nícháng纤纤xiānxiān憧憬chōngjǐng 粗犷guǎng4作者简介唐敏原籍山东1954年生于上海1959年随父母迁居福州曾当过知青后相继在福建图书馆作协福建分会厦门市文联工作1979年以来发表了若干散文小说其中中篇小说《太姥山妖氛》散文《女孩子的花》等产生过一定影响已出版《青春缘》等散文集曾多次获国内外文学奖1990年因小说《太姥山妖氛》入狱近年来著作不断《走向和平》等作品一再轰动文坛唐敏与一些作家一起进行着散文创作的新探索让散文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展示个体对外在世界的独特感知和人的自然性灵著有《远山远水》《心中的大自然》《诚》《青春梦》等5互动学习互动1试着给文章划分一下层次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第一部分1-2我喜爱云的原因第二部分3-5形象的写出了云的多姿多彩流露出作者对云的喜爱之情第三部分6-9积蓄了在云海中嬉戏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第四部分10描写了作者对年少生活的回想和向往互动2通读全文思考年少时我为什么喜欢云而成年之后却没有了当年的那种激情明确年少时我是在宁静中度过的与人交往的很少有隔世之感单调乏味的生活使我格外关注天气也因此喜欢上了云把整个身心都融入到了云海之中而成年之后晚饱经沧桑以彻底地融入了世俗没有了心静自然也没有了当年爱云的激情了互动3粗读课文第一部分怎样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少报纸送到高高的山上读起来也有隔世之感明确作者工作的地方在人迹不见得山上整天不与世俗的人打交道似乎与世隔绝置身世外即使读到报纸也似乎与己无关暗示作者工作地点偏僻生活单调无味但作者常年与自然打交道保持了自然本色的天性形成了作者达观通透的心态说明正是作者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作者作为一个女性的特性使唐敏的散文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清新纯净带有女性独特细腻感受的文章细品文章的第二部分互动4仔细品味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唐敏笔下云的独特魅力看看唐敏特别的心情怎样影响她的感觉这与徐志摩刘白羽又有什么不同明确详见课本第17页互动5随着作者对云海描写的深入作者不由沉醉其中在云海中嬉戏细品文章的第三部分思考怎样理解云海汩汩的围着山头大有海中孤岛的虚幻感明确作者在此把自己的山比作孤岛而在这种孤寂的环境下看到多姿多变的云海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也是自己所企盼的互动6粗读课文第四部分品味作者对云海的怀念体味最后一段中照应前文的词句6小结全文本文主要写了作者早年在山区工作时与同伴们观赏云海的快乐情景着重描述了云海变幻莫测的景观以及人们在云海中如入仙境的超然感受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平凡生活的热爱7写作手法1感觉独特作者偏重直觉善于描绘充满了女性的细腻情感化的特点2作者在文章中充分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3作者语言幽默诙谐天上的街市目标要求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2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3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品味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教学方法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播放背景画面和音乐看到这幅画面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出现课题及作者教师同时板书二.诵读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2.点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师问为何要这样处理3.师配乐范读4.交流怎样读好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把握诗的感情基调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处理好抑扬顿挫的节奏努力读出自己的理解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5.全班齐读三.探究一走近文本梳理内容感悟主旨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的活动比如在的时候诗人看到了又想到了2.在诗人的想象中天上的生活是怎样的3.你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在这首诗中作者将这一传说作了怎样的改动从中寄托了怎样的理想如果学生需要可适当介绍写作背景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陷入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后来收入《星空》集中二咬文嚼字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欣赏一首好诗一定少不了要品味它精炼传神的语言古人用红杏枝头春意闹表现春天的情趣而其中的闹字更是神来之笔1.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小组讨论或者用启发学生去换词丢词的方法体会这个词在这里的特殊含义或表达效果2.师生配乐齐读全诗3.试着背诵这首诗给出画面和音乐背完一行出现一行四.拓展延伸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诗人由无数的街灯联想到无数的明星由明星想像出天上的街灯想到了天上有一个陈列着珍奇物品的美丽的街市想到了牛郎织女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美的源泉下面我们来做这样的一个想象训练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1.牵牛花开放了2.笼中的小鹦鹉3.月光照在地上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目标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习诗歌不可以不读读是理解的基础关键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去读包括朗读和默读读的不深入也就谈不上对诗歌的鉴赏熟读乃至自然的成诵我想这应该是教学一首诗的最高境界板书设计自由幸福单元要点课题作者内容及主题特点与借鉴《日出》刘白羽本文主要描述的是作者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所目睹的一次日出在此之前作者还交代了海涅屠格涅夫对日出的的经历作者细致描绘日出时瑰丽的景象以此来比拟新中国讴歌新生光明的祖国1运用层层烘托步步蓄势的手法2细致生动地描绘景象3绚丽雄放善于准确新鲜而富于变化的词语来表现4衬托手法的使用5浓郁的诗情与深刻的哲理相交融《泰山日出》徐志摩这是一篇写给印度诗哲泰戈尔的颂词作者从太阳未露前的云海写起通过夸张式的想象与生动细致的描绘表现出泰山日出无比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无比的喜悦1奇特的想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生动而细致的描写3大量采用比喻使文章语言生动又充满感情具有极强的美感4诗化的语言使文章大放异彩5联想与想象是本文成篇的重要手段6作者奔放的情感贯穿文章的始末《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高建群文章记述了作者在定西高原和罗布淖荒原上所见落日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世间有大美的感受1总分式的文章结构2写景突出西部的地域特色3写景之中穿插历史史实的记叙《云海》唐敏作者回顾了自己年轻时在山中的一段生活通过对山中云海的描述表露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1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形象而细致的描绘2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3记叙描写议论融为一体的写法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上册书第一单元仰望苍穹1. 日出2. 泰山日出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天上的街市小小的阳光“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简洁之美语文趣谈构字部件:日第二单元生之机趣3. 日历4. 蚂蚁每天诞生一次列宁格勒的树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蜘蛛猫的天堂“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细致之美语文趣谈圣人也是“虫”第三单元临水骋怀5. 小石潭记6. 黄果树瀑布绿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站立起来的水游记小品两篇游高粱桥记袁宏道游高粱桥记袁中道白洋潮钱塘江的夜潮水之歌水之思“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平易之美语文趣谈无色的“绿”第四单元读书妙悟7. 孔孟论学习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黄生借书说论读书读书八得窃读记“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思想之美语文趣谈给现成语义松绑第五单元原野放歌9. 敕勒歌10. 静默草原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从军行(其四)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草原散章高原,我的中国色悟沙“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情感之美语文趣谈诗韵解密第六单元雨中情思11. 下雨天,真好12. 雷雨前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雨夜奇袭诗词五首夜雨寄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如梦令声声慢浪淘沙北戴河“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恰当之美语文趣谈冷雨,可以听到吗附录一汉语小百科一、异形词:不是错别字二、语法基础知识简介(二)三、记叙类文体四、说明类文体附录二课外阅读怎样阅读《朝花夕拾》附录三书法小知识小故事一、丰润与瘦硬二、书法的技巧笔法。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日出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
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
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
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
飞机好象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
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象一片红云了,象一片红海了。
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
下面呢?却还象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
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
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
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
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
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象一支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
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
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
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第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
整个宇宙就象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
再向下看,云层象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
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
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
北师大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版]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第一单元仰望苍穹1 日出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观察日出所产生的不同感受。
2.学习文章运用衬托、对比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写法。
3.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如何借助衬托、对比等写法,表现壮观和瑰丽的日出。
难点:文章细述两次未见的日出,并引述海涅、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描写,对后文描写日出起了什么作用。
三、教学时数3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带学生去观察天空,并完成200字左右的描写性小作文。
观察前指导:①用心灵去亲近自然。
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体验,受到个性、心情、角度等等的影响。
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②观察要细致。
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观察,如:天空的颜色,天上各种景物的特点和变化等。
并用心体验:这些景物景象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和想象?③描写也要细致。
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来帮助表达。
批改时注意:①真实的个性化的感受。
②生动细致的观察与描写。
(二)安排本文的预习。
第二课时(一)导入以讲评上一课时的小作文引入。
讲评的着重点:能观察和写出景物的基本特征;孩子的个性化体验形成的不同情趣;描述景物的语言的生动性。
现在我们来阅读欣赏《日出》,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和描写日出的。
(二)解题参见本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介绍写作时间与背景。
(三)学习新课让孩子挑选他们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可集体读,也可分组或一个一个轮流),并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
1、朗读指导:注意重音与节奏。
如:不如攀上/奇峰陡壁.....,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的/云天....,面对着/弥漫....,或是站在/大海岩头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来到人间。
..怎样一起..、光明这线/红.得透亮../一直向上冲.....,这时....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如同沸腾../一下抛溅..,闪.着金光..的溶液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出来的/一刹那。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精品,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仰望苍穹1 日出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观察日出所产生的不同感受。
2.学习文章运用衬托、对比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写法。
3.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如何借助衬托、对比等写法,表现壮观和瑰丽的日出。
难点:文章细述两次未见的日出,并引述海涅、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描写,对后文描写日出起了什么作用。
三、教学时数3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带学生去观察天空,并完成200字左右的描写性小作文。
观察前指导:①用心灵去亲近自然。
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体验,受到个性、心情、角度等等的影响。
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②观察要细致。
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观察,如:天空的颜色,天上各种景物的特点和变化等。
并用心体验:这些景物景象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和想象?③描写也要细致。
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来帮助表达。
批改时注意:①真实的个性化的感受。
②生动细致的观察与描写。
(二)安排本文的预习。
第二课时(一)导入以讲评上一课时的小作文引入。
讲评的着重点:能观察和写出景物的基本特征;孩子的个性化体验形成的不同情趣;描述景物的语言的生动性。
现在我们来阅读欣赏《日出》,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和描写日出的。
(二)解题参见本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介绍写作时间与背景。
(三)学习新课让孩子挑选他们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可集体读,也可分组或一个一个轮流),并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
1、朗读指导:注意重音与节奏。
如: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
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五篇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该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课时:三课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 脊(ji1)背枉(wang3)读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导人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
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北师版初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有哪些
北师版初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有哪些
北师版初二上册语文课本内容
第1课《日出》
第2课《泰山日出》
第3课《日历》
第4课《蚂蚁》
第5课《小石潭记》
第6课《黄果树瀑布》
第7课《孔孟论学习》
第8课《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第9课《敕勒歌》
第10课《静默草原》
第11课《下雨天,真好》
第12课《雷雨前》
北师版初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1.《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2.《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邹忌讽齐王纳谏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背诵课文。
1.2分析邹忌的讽喻技巧及其对齐王的启示。
1.3学习课文中的成语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邹忌的智慧与勇气。
3.2理解敢于直言、善于纳谏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背诵和理解。
1.2邹忌的讽喻技巧及其对齐王的启示。
2.教学难点:2.1对课文中的成语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入话题。
1.2学生分享对邹忌和齐王的了解。
2.课文阅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解释成语和修辞手法。
3.分析邹忌的讽喻技巧3.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邹忌讽喻齐王的语句。
4.分析邹忌对齐王的启示4.1学生思考邹忌讽喻的目的和意义。
5.小组合作活动5.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类似的讽喻故事。
5.2各组汇报设计的故事,全班讨论并评价。
6.成语接龙游戏6.1教师引导学生玩成语接龙游戏,巩固课文中的成语。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邹忌的讽喻技巧和对齐王的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巩固了课文中的成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受邹忌的智慧。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提问:“谁能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解释成语和修辞手法,如“门庭若市”、“左右逢源”等。
2024年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白洋潮》word精彩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白洋潮》word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白洋潮》。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课文《白洋潮》,学习作者通过对白洋潮景象的描绘,表达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主题,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白洋潮的景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课文:a.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b. 逐句解析课文,讲解修辞手法。
c. 举例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小练笔。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白洋潮》2. 主题:对自然的赞美3. 重点:修辞手法4. 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题,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自然之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修辞手法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
3. 板书设计中关于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展示。
4.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答案。
一、教学目标中关于修辞手法的掌握和应用1. 讲解课文时,详细解析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其美感。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白洋潮》word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白洋潮》word教案教案: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白洋潮》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白洋潮》。
文章描绘了白洋潮的壮丽景象,通过作者对潮汐的观察和体验,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对文学语言的感受能力。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白洋潮的景象和特点。
2. 能够品味并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文学的热爱。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对文学语言的感受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白板笔3. 课文文本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白洋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白洋潮的景象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大家关注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 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每个段落的主题和内容。
3. 详细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引导学生品味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美。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课堂讲解的内容,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答案,大家共同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文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1. 白洋潮的景象和特点2. 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作业设计:1. 请根据课文内容,描述一下你心中的白洋潮景象。
2. 请找出文章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解释为什么美。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白洋潮》word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白洋潮》word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白洋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七篇文章《白洋潮》,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学习,让学生了解白洋潮的自然景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和句式,了解作者描写白洋潮的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比喻,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2. 教学重点:课文生词、短语和句式的掌握,以及对白洋潮景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白洋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生词、短语,思考文章的主题。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分析作者描写白洋潮的手法和表达方式。
4.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仿写和段落概括。
6.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白洋潮2. 作者:未知3. 课文结构:引子描述白洋潮感悟自然4. 重点词汇:潮、壮观、澎湃、瑰丽、浩渺等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观的短文。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感悟。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白洋潮》word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白洋潮》word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洋潮》这一章节中,深入学习并欣赏作者郁达夫如何通过细腻笔触描绘出浙江桐乡白洋淀自然风光和独特民俗风情。
详细内容涉及:文本整体感知、语言特色分析、关键句子深入解读以及文章结构剖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白洋潮》所描绘景色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品味语言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独特视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本中语言特色和情感内涵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对自然美感知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白洋淀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美关注,进而引入本课学习。
2. 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解文章大意,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感知。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关键句子和难点,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具有特色描写,分析其语言特色,并进行小组讨论。
5. 精讲精读:对文章重点段落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中心:白洋潮左侧:关键词汇(如:波澜壮阔、渔舟唱晚等)右侧:文章结构(起、承、转、合)底部: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白洋潮》内容,写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短文。
答案:略2. 拓展作业:收集有关白洋淀资料,解其地理、历史、民俗等方面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白洋潮》,使其感受到大自然神奇和作者情感表达。
课后,我将反思教学过程中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延伸,关注身边自然环境,学会用心感悟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新课二、例题讲解在讲解例题时,我会挑选文中几个具有代表性句子,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通过分析其修辞手法、用词特点和表达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笔触描绘景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柳”,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唐永贞元年(805年)与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由于遭到以贞亮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背景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简称《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北师大版)《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②对悲剧式美丽的感性体验;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
2、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
②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3、内化与迁移:萃取、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
2、体验几次日落内容的不同所反映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1、品味和评价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转向人文思想表现的语言艺术。
2、分析文中对罗曼罗兰塑造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典故的使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音乐歌曲、录音机。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我心永恒》2、学生回顾刘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里关于村庄外景的描写内容;教师点出几个带“大”字的词语,引出西部旷远广博的特点。
3、教师抒情性导入:用课件播放大西北的旷远、辽阔、苍凉、岑寂、广漠、蛮荒……无不体现一个“大”字。
大西北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有秦汉明月、千年关阙,有搅云长幡,有羌笛之怨。
久远的丝绸之路、伟大的敦煌壁窟……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她特有的神秘,对人充满了诱惑。
大多数人去到大西北,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朝圣的庄严。
我们今天来学习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来体验大西北的日落,体验世间的“大美”。
4、用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
二、学生浏览课文,教师用课件展示课题。
三、学生谈课文主要写作内容,找出写日落的主体部分,完成段落划分(本文结构很清楚,学生不用教师指导,应该能轻松完成。
如果有学生将第二部分分成三段,教师予以肯定)。
用课件展示段落划分 1、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落日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风掣.(châ)粗犷.(kuàng)逶.迤(wãi)飒.然而至(sà)B.迁徙.(xǐ)荒冢.(zhǒng)膂.力(lǚ)抓心挠.肝(náo)C.商贾.(jiǎ)辐.射(fǔ)富庶.(shù)纵横捭.阖(bǎi)D.瞭.望(liáo)缱绻.(juǎn)烽燧.(suí)玉辇.华盖(niǎn)2.下列成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4分)A.威武剽悍捉襟见肘连绵不断轻而易举B.天经地义一筹莫展肆无忌惮马失前蹄C.迥然不同发自肺腑怨天尤人野心勃勃D.近在指尺微不足道恣情率性前仰后和3.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C.极目处,四野八荒,惟有黄色,尽是黄色。
黄色。
黄色。
D.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众志成城》的雄浑合唱拉开了“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B、由于科学家的不懈研究,人们正在发现和推广深海生物的药用价值。
C、朋友是没有血缘的兄弟,只要能同甘,才能共苦。
D、早春的一场雪,洁净着茫茫田野,也洁净着赏雪这的心灵。
5.填空。
(1)《静默草原》节选自,作者是。
(2)《高原,我的中国色》一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__。
《悟沙》一文的作者是,选自___________。
(3)羌笛何须怨杨柳,。
(4)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其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以春花写冬景的诗句是,。
(6)请写出你课外读背的两个写雪的完整的诗句。
综合性学习(共8分)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
为支援灾区,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募捐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6.募捐现场的一块展板上有下面两则材料,为了向前来参加募捐活动的同学做介绍,团委书记请你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 分)【材料一】震后不到l小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震后不到2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赴灾区。
随即,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计:5月24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261.01亿元;5月28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347.87亿元;6月2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417.42亿元。
【材料二】各界支援灾区物资统计表(累计)(数据来源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募捐活动中,学校广播站小记者采访你,请你对在地震中失去校园的同龄人说几句安慰和鼓励的话。
(用上“素不相识”“自强不息”两个词)(4分)亲爱的同学: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王维的这首诗中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别筵席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这样说?(2分)9.“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评剧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静默草原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了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在都市里生活,或是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档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都有新景物可观。
景随步移。
然而草原没有。
蒙古牧人前瞻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
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城里的人大睁着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
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争中的淡蓝。
因而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
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
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
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
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
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10.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11.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作者如何开篇谋局?12.赏析下列的精妙语言(可从用词、修辞、含义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进行赏析)。
(1)“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2)“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3)“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这两句分别表现了草原的什么特点?13.鲍吉尔·原野是草原三剑客之一,草原三剑客的另外两个是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
腾格尔,是歌唱草原的蒙古族歌唱家。
他的歌声飘逸、宽广、豪爽、粗犷,请欣赏他的歌词,写出你的内心感受。
(不少于50字)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天堂》(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一生的戒指⑴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
远远地看,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带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
⑵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
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层叠起,每层都用糨糊粘连,然后用密密的针线穿凿,上面纵横排列着数百上千个针眼。
⑶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
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的雾,“千层”的夜色,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
针和线在紧张的穿越后,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又将深入生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
⑷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
⑸顶针,是的,是顶——针。
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
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
⑹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伤;它以先天的痛,承受后来的痛。
⑺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
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⑻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应该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
它,藏纳着密集的痛点,凝聚着慈祥的目光。
⑼所以,母亲即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也戴着那枚顶针。
⑽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
⑾它是重叠的岁月,随着母亲的手指往返;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作者:李汉荣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3期有删改)14.如果把第(4)段中的“刚毅”换成“坚硬”,好不好?为什么?(3分)15.第(3)段的细节描写,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16.仿照第(8)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2分)17.读完本文,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
(3分)18.生活在今天的青少年,或许已不熟悉本文所描绘的“温暖工程”,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浸润着父母、亲友无数的心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请简要写出一个你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例(30字左右)。
(3分)三、作文(60分)19.撇和捺互相支撑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的支撑。
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向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帮扶。
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
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是学习的困惑需要“你”的指点,是生活的艰辛需要“你”的支撑,是思想的贫乏需要“你”的浇灌,是心灵的苍白需要“你”的丰富……选哪方面内容来写由你自己定;(2)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也可以用其他人称来写;如出现校名一律用“××”表示;(3)文体自定,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1.B2.D 解析:“近在指尺”应写作“近在指咫”“前仰后和”应写作“前仰后合”3.B4.D5.(1)《世相铁板烧·草原怀想》鲍尔吉·原野(2)乔良刘元举《西部生命》①春风不度玉门关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示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示例:举国上下积极行动,支援灾区的钱物越来越多。
7.示例:地震使你们的学校成了一片废墟,但有全国人民的支援,相信不久就会有更加美丽的校园出现在你们的面前。
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我和你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灾难并不可怕,你们要振奋精神,自强不息,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8.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9.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的细心体察,包含着一路珍重的殷勤祝福。
10.草原的美不可看,只可感受。
它的美不在可视、可听之中,而在沉思,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久久地、默默地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