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与中学生物教学策略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与中学生物教学策略
王 荐
( 苏 省无 锡 市 东 林 高级 中学 ,江苏 无锡 2 40 ) 江 10 2
认知结 构 迁移理 论 由奥 苏伯 尔在 1 6 年提 98 出 ,它 已成为 迁移 理论 研究 的主旋 律 ,受 到越 来越 多 的关注 。所 谓认 知结 构就 是学 生头 脑 中 的知识 结构 。对 生物教 学 而言 ,它是 学 生在 生 物 学领 域 内观念 的 内容和组 织 。认 知结 构变 量 是 当学 生学 习新 知识 时 ,其原 有认 知结 构 中的 有关 观念在 内容 和组 织方 面 的特征 ,主 要包 括 可利用 性 、可 辨别性 和稳 固性 。原 有 的认 知结 构 就 是 通 过 这 三个 变 量 来 影 响 新 知 识 的学 习
一
识。
括水平 和包 容范 围 。知识 的概 括水平 越 高 ,包 容范 围越 广 ,越 有助 于 同化 新 知识 ,即有助 于 迁移 。 ‘ 例如 ,基 因是 生物学 中一个重 要 概念 ,它 是 指 “ 遗 传效 应 的D A片 段 ” 有 N ,它 作 为一 个 上 位 概念 ,还有 许 多 下 位概 念 ,妞 等位基 因 、 非 等 位 基 因 、显 性 基 因 、隐性 基 因 、基 因 突 变 、基 因重 组 、基 因工程 、原癌 基 因 、固氮基 因 、人 类基 因组计 划等 。很 显然 ,掌 握 了 “ 基 因 ”这 个概 念 的实质 、内涵和外 延 ,有 助于 学 生学 习其他 与基 因有 关 的概念 。在 高 中生物 学
比例 为多少 ?
比如 ,久 放 的蔬 菜会 萎蔫 ,腌 制新 鲜 的蔬 菜会 有水 分流 出等 等 。
( )综 合 概 括 , 增 强 知 识 的 包 容 性 二
浅谈认知结构同化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认知结构同化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阐述了有意义的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关系,同化在认知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认知结构同化论学习模式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的应用,以及这一理论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存在的局限性。
关键词:认知结同化论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生物教学一、有意义的学习建立在机械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生物的学习我们知道,一般动物的学习主要建立在生活体验和模仿的基础上,而人类的学习则主要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这体现了人类的学习方式与其他动物的学习方式存在很大不同。
然而,我们幼年时候的学习方式却与其他动物学习方式差别不大,因为概念的建立最初还是来源于具体的文字符号,而文字符号起初并无内在的逻辑意义,对这些材料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机械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些本身无逻辑意义的材料被学习者同化,成为有逻辑意义的文字符号。
如:小时候跟长辈学说“爸爸”“妈妈”,这是一种模仿的行为。
“爸爸”“妈妈”最初只是一种文字符号被小孩接受学习,本身无任何逻辑意义,随着继续学习,通过生活体验便开始知道了“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并知道爸爸妈妈只有一个,这样“爸爸”“妈妈”的文字符号就有了完整的逻辑意义,形成概念被学习者接受。
当一个个具有逻辑意义的概念形成后,人类的学习才得以运用概念的形式来进行学习,这便成了有意义的学习。
因此,人类的学习通过机械的学习建立起一个个有逻辑意义的概念,为有意义的学习奠定基础。
当我们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就有了充足的概念,我们的学习就可以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这时有意义的学习便成为我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二、同化是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升到新的认知结构的必经之路同化是指学习者头脑中某种认知结构吸收新的信息,新的信息被吸收后,使原有的观念发生变化的过程。
我们知道,神经系统是我们进行学习的物质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的表现。
我们从幼年到成年的生活过程中,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通过学习和体验新事物,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同化在生物教学中应用
认知构造同化在生物教课中应用奥苏伯尔(D.P.Ausubel)是今世美国有名的认贴心理学家,他于1963年提出了认知构造同化论,用以说明认知构造在学习中的作用。
目前,这个理论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熟习并认可。
本文拟就这个理论在中学生物学教课中的应用谈点理解和领会。
一、认知构造同化论的基本内容认知构造同化论以为,学生从事新的存心义的学习时,一定有适于新知识学习的原有的认知构造,学生学习就是一个同化和发展自己认知构造的过程。
同化的本质是新旧知识的互相作用,它既是新知识习得的心理体制,也是新知识被保持的心理体制。
奥苏伯尔依据新知识与认知构造原有知识(看法)的归纳和包含水平不一样,提出了三个不一样的新旧知知趣互作用模式。
①上位学习。
认知构造中原有的看法在归纳和包含水平上低于要学习的新看法。
比如,依据已知的小麦、水稻、玉米等植物的特色,从中归纳出票据叶植物的看法的学习。
新旧看法互相作用的结果是习得新的上位看法。
②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认知构造中原有看法的归纳和包含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看法。
比如,已知票据叶植物的看法,并已知水稻、玉米、小麦是票据叶植物的实例,此刻要推行高粱是票据叶植物的新例证的学习。
③并列学习。
要学习的新看法与原有看法无上位、下位关系,但在横向上有相互符合的关系(图1C)。
比如,经过呼吸作用与已知的光合作用的关系的比较,知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其他学习。
新、旧知知趣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一种新的联合的意义。
二、认知构造同化论在生物学教课中的应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构造的变换与建构的过程,也是认知构造的同化过程。
因此,教师一定依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构造推行教课方案,辅助学生建构优秀的认知构造。
依据原有的认知构造推行教课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假如我不得不把所有教育心理学复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独一的最重要的要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而且指出,要“依据学生原有知识推行教课。
知识迁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汇总讲解
信息技术对知识迁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吴晓英(贵州省凯里市正钰中学;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2010级研究生,贵州贵阳 550001)摘要:迁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目标。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利用迁移理论的有利部分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生物教与学的效率是本研究的核心所在。
本文从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高中生物学科渗透迁移教学理念的研究出发,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对如何结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知识迁移思想和意识,提高学生迁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技能,达到爱学、乐学的目的进行初步的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支持能有效促进迁移意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迁移能力;高中生物教学;知识迁移;自主学习;教学效率学习是人类不断完善和进步的根本动力,是适宜未来社会的唯一途径,只有掌握学习技能,具备学习能力才能成为信息时代的宠儿。
学校的目标就是培养会学习和会做事的四有新人。
邵瑞珍先生认为:“如果说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是学校教学的最重要目标,那么,学习的迁移就是检验学校是否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可靠的指标。
”故使学生具备迁移能力,能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或者能从生活中把学到的知识概括起来形成新的知识,从而更新和整合旧的认知结构,掌握新的技能和具备新的视野是学习的实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迁移的概念有学习产生的地方就会有迁移的存在,它伴随着学习的始终。
由于研究者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差异,不同学者会从不同方面对迁移下不同的定义和分类,但总的来说,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既包括前学习对后学习产生的影响,也包括后学习对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影响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前人的这些努力使人们对迁移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领会。
二、教材对迁移理念的渗透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它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
认知结构迁移规律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规律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思索的问题,本文依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结合教学实例,就如何提高科学学科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认知结构;迁移;教学近代和现代许多中外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迁移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目前,受到越来越多人们关注的是由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它已成为迁移理论研究的主旋律。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认知结构变量是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
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的。
现在“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迁移一、设计“先行组织者”,实现迁移。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一项教学技术。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在学习新材料之前呈现给学生的一种引导性学习材料,它以通俗的语言概括说明将要学习的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认知框架。
设计“先行组织者”,就是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提炼概括、拓宽引伸,在学习者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以便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先行组织者”既可以是一条定律、一个概念或一段概括性的说明文字,也可以是形象化的模型或一幅图表。
例如,在学习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时,我介绍了α粒子轰击原子实验得出原子核质量很大后,引入了一段说明:在宇宙天体系统中,质量小的天体会绕着质量大很多的天体做圆周运动,就像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会绕着太阳运转一样,而微观世界也如此,原子核外质量小的电子也会绕着质量大很多的原子核做高速运转。
这一段说明,使学生很快明白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又如,学习原子核内部结构时,我又使用了模型,通过这一“先行组织者”的设计,原子核内部的微观结构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例析“知识迁移”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例析“知识迁移”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的应用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基本理念。
近年来,生物高考试题也特别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其中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科学素养的核心。
但在笔者连续几年高三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有不少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只是对孤立的知识点进行机械记忆和理解,割裂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迁移能力较弱,以至于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境时手足无措,对知识点生搬硬套,直接影响了解题的效率。
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将知识点串成线再连成面”的高三一轮复习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下面,笔者抛砖引玉,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知识迁移”在高三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一、学科间的知识迁移就自然科学而言,学科之间是彼此相通的,在思维模式上彼此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如果借鉴得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题1 (2012年绍兴二模)图1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B. 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由于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膜外钠离子大量涌入膜内C. 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 a 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在题1中,学生往往会把题中的图形和某一点的动作电位的图形(如图2)相混淆,思维定势地认为②为去极化过程,④为复极化过程,从而错选了选项A。
但实际上,本题图1中的横坐标为轴突膜上的不同位点,而图2中的横坐标则为时间。
发现了两图横坐标的差异后,不少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此题中的玄机。
这时,笔者提醒道:“图1中的图形是不是很像物理学中的机械波的波形?”这么一来,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图1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好比是从左往右传播的机械波。
机械波(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
浅谈认知同化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认知同化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新导向,高中课程也在不断调整完善过程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多元化,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改进教学方式,取得实际效果。
但当前的高中教学中还有一定需要改进的空间。
怎样才能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对认知理论的分析探讨,阐释了认知同化论对生物教学的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认知同化论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人类因学习而传承,因传承而进步。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在熟练掌握旧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旧有知识的延伸研究,达到扩展知识面,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通过已经掌握的原有知识系统中与新知识的联系而逐步认识、并掌握新知识。
以上便是奥苏贝尔(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在认知同化理论中对于学习基本规律的探究结论。
下面,本文将结合其研究理论谈谈其在生物教学领域中的作用。
一、认知同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著名的教育心理专家奥苏贝尔主张: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必然立足于旧有知识结构,首先试图找到新知识与旧有知识的联系点,通过联系点理解、把握新知识,新旧知识交融同化,最终达到知识面逐渐延伸拓展,完成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补充的过程,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必然为之如此演变的必然规律。
新的知识和旧知识涵盖领域不断交织涵盖,融合同化的分析中,奥苏贝尔总结出了三种模式,也就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相互同化的三种方式。
分别是: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及并列学习。
上位学习的基本内容,是旧有知识比新的知识处于较低知识层次,通过旧知识的提炼、概况过程,联系到层级较高的新知识,从而理解、把握新的知识要素。
例如:依据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已知鱼类的特性,提炼出淡水鱼类的主要特性。
新知识在旧知识进行提炼概况的基础上被理解把握。
下位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的旧有知识层级水平高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例如:已经明确淡水鱼类的主要特征,并且了解青鱼、草鱼、鳙鱼是淡水鱼类的组成品种,并能掌握每种鱼类的主要特征,通过旧知识的延伸,学习新的淡水鱼类鲢鱼的主要特征,这时候就是在进行下位学习。
【推荐下载】生物教育认知结构同化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键入文字]生物教育认知结构同化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为您编辑了“生物教育论文认知结构同化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教育论文认知结构同化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奥苏伯尔(D.P.Ausubel)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于1963年提出了认知结构同化论,用以阐明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
目前,这一理论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熟悉并认同。
本文拟就这一理论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谈点认识和体会。
一、认知结构同化论的基本内容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学生从事新的有意义的学习时,必须有适于新知识学习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就是一个同化和发展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的实质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它既是新知识习得的心理机制,也是新知识被保持的心理机制。
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认知结构原有知识(观念)的概括和包容水平不同,提出了三个不同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模式。
①上位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包容水平上低于要学习的新观念。
例如,根据已知的小麦、水稻、玉米等植物的特征,从中概括出单子叶植物的概念的学习。
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习得新的上位观念。
②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概括和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
例如,已知单子叶植物的概念,并已知水稻、玉米、小麦是单子叶植物的实例,现在要进行高粱是单子叶植物的新例证的学习。
③并列学习。
要学习的新观念与原有观念无上位、下位关系,但在横向上有彼此吻合的关系(图1C)。
例如,通过呼吸作用与已知的光合作用的关系的比较,知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的学习。
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一种新的联合的意1。
谈认知理论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谈认知理论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陈金锋(2009年省二等奖)摘要:本文通过对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与高中生物概念形成的关系的论述,从而阐明用认知理论对生物概念教学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认知理论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认知理论概念教学生物教学生物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其中关键之一是概念习得,它们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生物概念是生物学现象和过程的概括化和抽象化的思维形式,是生物学习或思维的基元,是组成生物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学生理解教材的根本。
因而研究学生学习生物概念的认知过程,从而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学生学习生物概念,对牢固形成正确的生物概念,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一、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和生物概念的形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了个体知识思维的结构和功能深刻地分析,把认识看作是认识主体通过图式进行同化、顺化,使主体结构适应客体环境并使认知最终达到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受到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化和平衡。
生物概念的学习也就是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
下面从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来解释学生生物概念的认知过程和认知发展。
1.图式皮亚杰的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图式。
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和概括的东西。
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
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在皮亚杰看来,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人在接受任何的刺激作用并作出相当稳定的反应时,在人脑中就形成了关于该刺激物的图式。
例如,在学习遗传定律的相关概念时,会建立这样的图式:子图式: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显性与隐性)就是相对性状,一对等位基因含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
图式间相互作用:基因控制性状。
母图式:等位基因就是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可见,学生在学习上述概念时,先形成一些最基元的图式(子图式),然后通过图式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母图式,而母图式彼此间又通过相互作用,分类、整理、归纳从而可以形成更为复杂、宏观和抽象的概念。
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脑中的知识结构 ,广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头脑中全 部的观念和 内容 ,狭义的认知结构是在某一学科 内的
观念 、 内容和组织 。 迁移 的发 生正是 通 过 认 知结 构 的作用 而 实 现 的 。
照迁移的效果, 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照迁移发
生的方式 , 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口 可 在教育中, 迁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 仅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而且 认清迁移的实质和规律 ,对于教学工作者选编教材选 择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过程都有重要 的理论 意义和实 践意义。因此 , 许多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对学习迁移这一 理论进行 了孜孜不倦 的研究 。 二 、 习迁移的理论 学 对于学习迁移发生的原因 、 过程及影响因素, 可以 说 是众说纷纭 。自18世纪 中叶起 ,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 同 的理论基础出发 , 形成了各种迁移理论和解释。 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很多 , 包括形式训练说 、 相同元 素说 、 概括化理论 、 格式塔关系理论 、 迁移 的逆 向曲面 模 型 以 及 学 习定 势 与迁 移 等 。根 据 陈 琦 和刘 儒 德 ( 1997 )x ')的观点 , 这些理论虽然不同, 但其间差异只是
2 08 4月 中 刊 0 年 号 旬 夫放喻 才
论认 知 结构 迁移 理论及 其在 教 学 中的应 用
高迎浩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 摘 要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 为, 学习的迁移是通 过认知结构的作 用而实现的。笔者通过对学习迁移理 论, 特别是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介绍, 结合近年来的研 究, 探讨其在教学 中的应用价值。
获得 的知识 、 动作技 能 、 情感 和态度等对新 的学 习的影 响 。然而 , 迁移并不仅仅表现为先前学习对新 的学习的
浅析认知同化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是 学 习新 知识 的相关 心理 机 制 ,还是 保 持原 有 知识 的心理 机
制。 根 据新知识 与 旧知识的概 括及包 容水平 的不 同 ,奥苏 贝尔 提 出了三种新 旧知识之 间的作用模 式 ,分 别是 :上位 学习 、下 位学 习和并列学 习 。上位 学习指 的是原有 的知识结构 在概括 与
。
浅析认知同化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张家界 市 桑植 县 第 四 中学 王巧 英
【摘 要 】随着课 程改 革的不 断深入 ,高 中生物课程 的教 学方 式得 到 了一 定程度的 改变 ,但 在 实际的教 学 中仍 然有 很 多方 面需要 改善。 怎样 的教 学方 式有 助于 学生更好 地 学习,这是 每位教 师都 比较 关心的 问题 。本 文通过对认知 同化 论 与高 中生物教 学的阐释 ,从一 定角度 分析 了认知 同化论在 高中生物教 学中的作 用。 【关键词 】 奥 苏贝 尔 认 知 同化论 高中生物 教 学
包容 的水平上相 对于新 的学习较低 ,比如 ,根据 已知 的乌龟 、 蜥蜴 、蟾蜍 、海龟 等 动物 的特 征 ,从 中概 括 出两 栖 动物 的概 念 ,新 知识与 旧知识相互作 用进 而学 习得 到新 的上位 知识 ;下 位学 习指的是学 习者 已有 的认知结构 在概括 与包容 的水 平高于 新 的知识 ,比如 ,已知两栖 动物 的概 念 ,同时也 已知 乌龟 、蜥 蜴 、蟾蜍 、海龟是 两栖动物 的实例 ,而要在此 基础上进行 螃蟹 是 两栖动 物这个新 的例证 的学习 ;另外 还有并 列学习 ,在 并列 学习 中 ,新 旧知识结 构之 间的关 系并不存 在上 位 、下位 的学习 关 系 ,在是 在横 向上 面存在相应 的吻合 ,比如 通过对乌龟 与蜥 蜴 生活 习性 的 了解 ,进一步学 习两栖 动物的生 活习性 ,新 知识 与旧知识相互作 用后产生 的是另外一种联合 意义 。
知识迁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对知识迁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吴晓英(贵州省凯里市正钰中学;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2010级研究生,贵州贵阳 550001)摘要:迁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目标。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利用迁移理论的有利部分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生物教与学的效率是本研究的核心所在。
本文从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高中生物学科渗透迁移教学理念的研究出发,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对如何结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知识迁移思想和意识,提高学生迁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技能,达到爱学、乐学的目的进行初步的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支持能有效促进迁移意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迁移能力;高中生物教学;知识迁移;自主学习;教学效率学习是人类不断完善和进步的根本动力,是适宜未来社会的唯一途径,只有掌握学习技能,具备学习能力才能成为信息时代的宠儿。
学校的目标就是培养会学习和会做事的四有新人。
邵瑞珍先生认为:“如果说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是学校教学的最重要目标,那么,学习的迁移就是检验学校是否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可靠的指标。
”故使学生具备迁移能力,能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或者能从生活中把学到的知识概括起来形成新的知识,从而更新和整合旧的认知结构,掌握新的技能和具备新的视野是学习的实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迁移的概念有学习产生的地方就会有迁移的存在,它伴随着学习的始终。
由于研究者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差异,不同学者会从不同方面对迁移下不同的定义和分类,但总的来说,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既包括前学习对后学习产生的影响,也包括后学习对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影响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前人的这些努力使人们对迁移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领会。
二、教材对迁移理念的渗透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它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
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论文摘要: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
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努力,同时也要学生、家长甚至全社会都积极参与进来。
现代迁移理论认为:“迁移就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的原有观念,对新课题进行分析、概括过程,是学习者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利用知识、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中实现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适宜的教学情景,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为学生知识迁移做好铺垫、准备和启迪,让学生树立为迁移而学的观念,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一、影响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迁移的因素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方法:“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事物的变化是由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将影响高中生物知识迁移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影响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迁移的主观因素首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影响生物知识的迁移。
当学生面对新的生物知识的时候,他们大脑中先有搜索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线索,通过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初步建构和理解。
因此,对原有的生物概念和知识结构理解得越到位、知识结构越完善,知识体系越丰富,在学习新知识的越容易实现迁移。
其次,学生的概括能力影响生物知识的迁移。
概括能力是学生面对复杂的知识和问题时,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可以更加容易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生物知识迁移。
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包括:概念概括、关系概括、原理概括、方法概括等。
有学者研究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与后天的持续练习分不开,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不同的影响。
第三,学生的兴趣动机影响生物知识的迁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生物课程充满兴趣,自然能够主动学习和思考各种生物知识和问题,也就更容易发生知识的迁移。
如何推行认知同化论植入高中生物教学之中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认知同化论是一种在学习过程中比较高效的学习和认知的方法,这种理论的应用在学习上不仅能够保证其知识内容的接受和吸收,还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到学习方法,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内容。
一、重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匹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课方式往往就是在照本宣科,只给学生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而不会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并且学科比较枯燥,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其实,拿整个课本来说,内容是非常连贯的,甚至有很多的知识内容可以相互穿插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好每一个知识内容和结构,在讲课的时候能够把相关的知识点组成一个完整的架构,然后让学生更加系统地进行学习,并且,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学习,在脑海中构建出自己的学习架构,从而更好地梳理知识点。
二、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原则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有接受能力是不相同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把不同的知识点划分成为不同的结构,然后根据简单逐渐到难的过程进行对知识点的讲解,先从比较基础的概念入手,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之后再进行其他内容的分析,这样才能让学生比较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进行生物课程讲解的时候,植物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出现光合作用,在接受阳光成长的时候还会排泄出去身上不要的东西,这个过程中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植物的代谢也表示出不仅人和动物具备这样的能力,植物同样也具有这样的能力。
并且,在代谢的时候还会产生出来其他的物质,这一个过程可以用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能够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总之,在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能够重视每一个知识的独立处理,这样的话才能让知识更好地被接受,并且还能让其不断地更新和记忆。
在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过重中,还要重视对知识点的复习。
只有让学生在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环境下学习,才能保证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且更好地理解生物这门学科。
迁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曲华来源:《甘肃教育》2008年第04期〔关键词〕学习迁移;搭建;选择;把握;实施;教授〔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2(B)—0053—01对学习迁移的研究历来受到大家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学习迁移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训练中,其中尤其以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学习最为显著。
学习迁移的意义不但在于它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还在于它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
一、搭建好新旧知识间的桥梁建立两种学习情境的联系是迁移的前提条件。
两种学习之间的相同因素越多,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共同点,为知识的迁移搭建平台。
例如:教师在讲述减数分裂的内容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包含有丝分裂,其本身也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因此笔者认为完全有必要先引领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为减数分裂的学习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这样比纯粹讲解减数分裂的效果要好。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是概括能力。
但概括能力的获得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于所采用的教法不同,使得教学效果大为悬殊,迁移的效应也大不相同。
从生物学本身的特点来说,比较法、归纳法及演绎法等是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例如: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在这些基本知识全部学完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对二者发生的场所、条件、分解产物、能量多少等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归纳。
再如对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讲解与学习,教师使用演绎法,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把握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因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的,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其原有的旧知识发生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使旧知识得到充实或改造,新知识获得理解和掌握,这个过程就是有效的迁移过程。
知识迁移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迁移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崔留成来源:《考试与评价》2019年第08期【摘要】本文根据学习迁移理论,阐述了提高迁移能力、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强化核心概念与原理的教学、构建完善知识结构、激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物教学 ;迁移能力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相同的知识学习之后,有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有的学生学时听懂了,但遇到类似问题时却仍然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应对处理。
这种现象就反映出不同学生迁移能力的差别。
所谓迁移,教育心理学中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先学习对后学习产生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学习对先学习产生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无论是顺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其影响都有大小之分,正、负之别。
如果这种影响是起促进作用或积极作用,就称为正迁移;相反,如果这种影响是起干扰、抑制作用或消极作用,就称为负迁移。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的正迁移,尽可能地避免妨碍学习的负迁移,提高迁移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
一、突出核心概念与原理,奠定其核心迁移地位美国心理学家贾德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提高迁移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对核心概念原理进行概括,通过概括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高度概括化的知识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与具体事物的联系越广,适应性就越大,迁移到具体情境中的可能性就越大。
生物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原理和规律是最基本的概括化的知识,也是生物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学生只有掌握这些知识后,才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
当然我们应该注意,若利用原理形成迁移,它必须被学生真正理解,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可能概括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原理本身只是字面上一些标志,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在“减数分裂”的教学中,通过强化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和行为,可以顺利逆向迁移到前面的“孟德尔定律”的教学,并对原有知识架构中原本有些模糊的等位基因的概念、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组合等知识起到澄清的作用。
知识迁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讲解
知识迁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讲解导言一、理论基础二、教学方法1.情境化教学法情境化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置于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来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如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探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这样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提供问题和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探求生物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例如,提出“为什么鸟会迁徙?”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探究和解释。
三、评价体系知识迁移的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学生在新情境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果。
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学生在知识迁移过程中的能力、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的任务,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当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在知识迁移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结论知识迁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在评价方面,应综合考虑学生在知识迁移过程中的能力、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和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提 高教 师 自身 的教 学能 力 , 促进 学生 的学习迁 移 , 阉和发 展 巩 学生 的生物学 认知结 构 。 掌握知识 的 目的在于应 用 ,因此 , 生能否将 学到 的新知识 学 运用 到新 的情 境 中去 解决相应 的 问题 , 是至关重 要 的。在知识 这 运用 阶段的迁 移 , 主要 是指 一般性 的知识原 理 向具 体 问题 情境 的 迁移 ,是一 种下位迁 移 。在知 识运用 的过程 中 ,知识的迁 移就表 现为 对 当前新 课题 的类化 , 即顺利地 辨别 出当前具 体 的问题情境 隶属 于先前学 习的哪一 种概括性 的规则 或原 理 , 而能应 用先前 从 学 习的该规则 或原理 去解决 当前 的新 课题 。可 以说 , 知识 迁移 是 知识运用 的关键 或实 质。 了促进学 生对所学 新 知识 的迁 移 与 为 运 用 ,在生 物学概 念教学 过程 中应 注重 以下教 学策略 :
分暴露 后 ,再提 出矛盾 ,以免问题暴 露不完 全 ,解决不彻 底 。第 二 ,组织讨 论 ,乃至争 论 ,揭示新知 识新 现象与学 生原有认 知结 构 中的前概念 的矛盾 , 从而 动摇其 对前 概念 的确认 , 引发认 知 冲 突 ,这是实 现概念转 变 的动力 。 二 ,引 导学生 接受 新的 概念框 第 三 架 ,鼓励学 生的认 知顺应 , 是实现概 念转变 的关键 。现存 概念 这 被 看作 是不正确 、 完整或 是没用 的 , 而通 过前概 念 与 学概 不 进 科 念的反 复对 比 , 揭示 前概念 的局 限性 、 表面性 , 步形成科 学概 逐 念 , 的科学概 念既 能有助 于解决 问题 或 回答 问题 ,也能顺 利地 新 被 学生整 合到 已有的知 识体 系中。例如 : 有些 同学认 为绿 色植物
—
认知结 构迁移 理论是 奥苏贝 尔 ( .A sb1 根据 他的有 意 DE uue ) 义 言语学 习理论 ( 即同化论 ) 展而来 的。该 理论认 为 普 遍现象 , 并且学 生 的迁 移水平 主要受 学生原 有认 知结 构 和教师 的教学两个 方面 的影响 。在认知 结构方 面 ,主要受到 学 生 原有认 知结 构 的巩 同性 、 可利用 性和可 辨别性 三个变 量( 征 ) 特 的影 响 ;在教师 的教学 方面 ,主要 与教师对 教学 内容的组 织 、教
・
中外教 育研 完 ・
2l年 3 N . 0O 月 O3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中的应用
唐来秀
【 摘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 国语 学校
要】 遵循概念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搞好生物教学的基础,针对不同学科概念的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
键 。本文 以认 知结构迁 移理论 为指 导,对有 关生物 概念 的教 学进行 探讨 。
材 的呈现顺序 、 教学 方法 的选择 、 学生情 感的培养 及课 堂气氛 的 驾驭 等密切相 关 。在实验 和实践性 很强 的生物学 教学 中 , 应运 用 认知 结构迁移 理论作 指导 , 过改 变学生 的原有认 知结构 变量 以 通
概念框架。 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即待所有学生观点都充
引发认 知冲 突与顺应 。扬 弃前 科学概 念 。 学生 在学 习生物学课 程之前 , 头脑 里并非 是一 片空 白。学生 通 过 日常生活体 验和各 种媒体 , 客观世界 中的各 种生物 学现象 对 已经形成 了 自己的看法 , 这种 在接受 正规 的科 学教 育之前 所形成
一
、
的概念一 般称之 为前科学 概念或 前概念 , 这些 前概念 隐藏在 人们 的头脑深 处 , 时是很顽 固的 , 有 与将要 建立 的概念 相抵 触 。 这时 , 直 接讲授新 概念 往往不 能奏效 。因 为学 生对其 前概念 深信 不疑 , 并 已习惯 于用原有 的概念框 架 去理 解事 物 , 掏意义 。当他带着 建 自己的概 念框架来 听教 师的讲授 时 , 往往 只接 纳 了那 些 与其 原结 构相 协调 的内容 ,而相 矛盾 的 内容往往 无法引 起注意 。或 因无法 理解 ,即使勉 强记 住 了一些 概 念的结论 , 也无 法融会 贯通而 只能 将新 学到 的结论 与原来 的概 念分 别搁置 , 遇到 实际 问题时 , 仍按 原来 的概念 框架进行 思维 。例如 :把植 物的地 下部分 都叫做根 , 把茎 一概视 为地上部 分 , 这种在 日常生 活 中的形 成 的前概念 对学 生认识 形形 色色的变 态茎 和变态根 , 正确 理解茎 和根 的概念都 会 造成 困难 。目前有关 光合作 用 的前 概念 主要有 : ①植 物 白天进 行 光合 作用 ,吸收 二氧化 碳 ,放 出氧 气 ;晚上进 行呼 吸作用 ,吸收 氧气 , 出二氧化 碳 ,所以植 物 白天不会 吸收氧气 ; 植物 的气 放 ② 孔 白天关闭 , 晚上 开放 , 为植物 白天需要 吸收 二氧化碳 ,晚上 因 则不需 要 ; 因为 土壤 中养 分不足 , 以植物 才需要进 衍光合 作 ③ 所 用 ; 植物进行 光合作 用时 除 了吸 收太 阳的光 外 , 吸收太 阳的 ④ 还 热 ;⑤用塑 料袋套 住植 物 , 内会 产生雾气 ,这些雾 气是二 氧化 袋 碳 ;⑥用塑 料袋套 住植物 ,就不能进 行光 合作 用 ,因为前者 夺走 了 阳光 。为 r克服这 种先人 为主 、 凭直觉 印象形 成的前 科学 概念 对建立科 学概 念产生 的负迁 移的影 响 , 教学 中可 以采用 三个步 在 骤来 实现概念 的彻底转 化 :第一 , 示学生 的前科 学概念 , 导 揭 诱 学生 暴露其 原有概念 框架 , 这是 实现概念 转变 的前提 。使学 生暴
【 关键 词 】认知 结构迁 移理 论 生物教 学 概 念
【 中圈分类号 】 62 G 3
【 文献标识码 J A
【 文章编号 】10 —98 2 1 3 04 — t 06 62( 00) — 17 0
露观 点的方法 很多 ,例 如 :可以通过师 生 淡话 法 ;预测—— 实验 解释法 ;也可用 精心设 计的诊 断性测 试 , 先了解学 生的前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