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相同要素即相同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后来相同要素被改为共同要素,即认为两种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桑代克等人发现,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3、经验类化说(贾德):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则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一点比相同要素说有所进步。但概括化的经验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的全部。
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并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在他看来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所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括迁移,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特征则始终都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继奥苏伯尔之后,研究者对迁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观点中。
第一种观点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
第二种观点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1、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主张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
安德森:认为产生式是认知的基本成分,由一个或多个条件——动作配对构成。
加特纳、吉克:认为前后两种情境中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本质特性是关键。
2
、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
3、迁移的实质(P79)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整合是新旧经验的一体化现象,即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在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整合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