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创新试题赏析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创新题型解读

高考数学创新题型解读

高考数学创新题型解读1. 选择题:(1) 下列哪个函数的图像在x=1处取得最小值?A. f(x) = x^2B. f(x) = x^3C. f(x) = x^4D. f(x) = x^5(2) 已知函数f(x) = ax^2 + bx + c,若f(x)在x=1时取得最大值,则a的取值范围是?A. a < 0B. a > 0C. a = 0D. a ≠ 0(3) 下列哪个函数的图像在y轴上截距为1?A. f(x) = x^2 + 2x + 1B. f(x) = x^2 - 2x + 1C. f(x) = x^2 + 2x - 1D. f(x) = x^2 - 2x - 1(4) 已知f(x) = ax^2 + bx + c,若f(x)的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则a的取值范围是?A. a > 0B. a < 0C. a = 0D. a ≠ 0(5) 下列哪个函数的图像在x=0时取得最大值?A. f(x) = x^2B. f(x) = x^3C. f(x) = x^4D. f(x) = x^5(6) 已知函数f(x) = ax^2 + bx + c,若f(x)在x=2时取得最小值,则a的取值范围是?A. a < 0B. a > 0C. a = 0D. a ≠ 0(7) 下列哪个函数的图像在x=0时取得最小值?A. f(x) = x^2B. f(x) = x^3C. f(x) = x^4D. f(x) = x^5(8) 已知f(x) = ax^2 + bx + c,若f(x)的图像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则a的取值范围是?A. a > 0B. a < 0C. a = 0D. a ≠ 0(9) 下列哪个函数的图像在y轴上截距为-1?A. f(x) = x^2 + 2x + 1B. f(x) = x^2 - 2x + 1C. f(x) = x^2 + 2x - 1D. f(x) = x^2 - 2x - 1(10) 已知函数f(x) = ax^2 + bx + c,若f(x)在x=3时取得最大值,则a的取值范围是?A. a < 0B. a > 0C. a = 0D. a ≠ 02. 填空题:(1) 已知函数f(x) = ax^2 + bx + c,若f(x)在x=1时取得最小值,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高考数学创新题解读

高考数学创新题解读

调配问题, 是对生活中最优化 的研 究, 需借用函数的= 师
构 成 的所有 集合 中 ,不含 “ 立 孤 元 ”的集合共有 —— 个 分 析 先弄 懂新 定 义 “ 立 孤 元”具备 的条件 ,再在 给定 s中列 举满足 由 3个元素构成 的真子集 , 后对照定义进行排除筛选 . 解析 由新定义可知,从 s中 选取 3个元素构成的集合有 5 , 6个 其 中不 含 “ 立 元 ” 的集 合 有 : 孤 {,,} 23 }{,5 {,6, ,7 1 3 , ,, , 4 }4 ,} 56 } 2 { 4 3, 5 { , {,,} 6 8共有 6个元素. 7
使 用 前 发现需 将 A、B 、D 四 、C 序号 分组 组中值 频数 频率 个 维 修点 的这 批配 件分 别调 整 为 () 睡 眠 时间 ( ) ( 数 ) 《 i i Gi 人 F) 4 、4 、5 、6 件, 0 5 4 1 但调整 只能在 l [,5 45 4 ) . 6 O1 .2 相 邻维修 点之 间进行. 么要完成 那 2 [,6 55 5 ) . 1 02 0 .0
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 主要 是 考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直 击 知识 交汇 处 。 现 创 新 . 再 考 试 大 纲 考查 要 求 “ 学 科 的 从
息 ;第二 ,将提取 的有 关信息进 行
分 析 与整 理 ,寻 找信 息与 相 关 的 知 识衔 接 点 ,找 到 最恰 当 方法 .
A.】 8

B.】 C.】 D .】 7 6 5
整数集 的一个非空子集 ,对于 k A,如果 k 1 一 A,且 k l + A,那 么称
k是 A 的 一 个 “ 立 元 ” . 定 s 孤 给 = {,,,567 } 1 3 ,, , ,由 s的 3个元素 2 4 ,8

高考数学模拟题中的创新题解法赏析

高考数学模拟题中的创新题解法赏析

高考数学模拟题中的创新题解法赏析汪亚运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近些年来高考数学中创新题精彩纷呈,所谓创新题是指在高中教材中不曾出现过的概念、定义,这类题型虽然表面看上去新颖别致,但是只要把表面那层面纱揭开,就会发现仍旧是用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迁移来解决。

创新题因为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所以越来越受高考命题人的关注和重视,下面以2020年部分地区的模拟题为例来解读创新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一、科赫曲线(山东省2020年高考模拟)科赫曲线是一种外形像雪花的几何曲线,一段科赫曲线可以通过下列操作步骤构造得到。

任意画一条线段,然后把它分成三等分,以中间一段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并把中间一段去掉,这样,原来的一条线段就变成了4条小线段构成的折线,称为“一次构造”,用同样的方法把每条小线段重复上述步骤得到16条更小的线段构成的折线称为“二次构造”,…,如此进行“n 次构造”,就可以得到一条科赫曲线.若要在构造过程中使得到的折线的长度达到初始线段的1000倍,则至少需要通过构造的次数是( ) (lg30.4771≈,3010.02lg =)A.16B.17C.24D.25解析:记初始长度为a ,则一次构造后的折线长度是a 34,二次构造后的折线长度是a2)34(, , n 次构造后的折线长度是a n )34(,要使得到的折线长度达到原来的1000倍,应满足 a a n 100034≥⎪⎭⎫ ⎝⎛,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31000lg 34lg =≥n ,整理可得,3)3lg 2lg 2(≥-n 3lg 2lg 23-≥n ,把lg30.4771≈,3010.02lg =代入得02.244771.06020.03≈-≥n . 所以至少需要通过构造的次数是25次.故答案是D.点评:此题的背景是构造科赫曲线,同学们要能从复杂的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列出不等式,再通过对数运算与估算得到答案。

主要考查同学们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运算素养。

高考创新题解答与评析

高考创新题解答与评析

高考创新题解答与评析(六)北京 明知白六、时代信息型多年来,高考命题强调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题型.近几年,这类试题又有所发展,进一步扩展为:联系实际、反映生活、展开科技,总之,突出时代特征,这类试题成为高考创新题的又一亮点.例1 (2006年陕西12)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a ,b ,c ,d 对应密文2a b +,2b c+,23c d +,4d .例如,明文1,2,3,4对应密文5,7,18,16.当接收方收到密文14,9,23,28时,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A.7,6,1,4 B.6,4,1,7C.4,6,1,7D .1,6,4,7分析:首先懂得题意,可列方程组 214292323428.a b b c c d d +=⎧⎪+=⎪⎨+=⎪⎪=⎩,,, 解得6417a b c d ====,,,.故选C .点评:懂得题意是关键,如有困难,可对照“例如”,这有助于帮助我们对信息的提供与转移.例2 (2007年安徽理20)在医学生物学试验中,经常以果蝇作为试验对象.一个关有6只果蝇的笼子里,不慎混入了两只苍蝇(此时笼内共有8只蝇子,6只果蝇和2只苍蝇),只好把笼子打开一个小孔,让蝇子一只一只地往外飞,直到..两只苍蝇都飞出,再关闭小孔.以ξ表示笼内还剩下的果蝇.....的只数. (Ⅰ)写出ξ的分布列(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Ⅱ)求数学期望E ξ; (Ⅲ)求概率()P E ξξ≥.解:(Ⅰ)由题知可取值为6,5,4,3,2,1,0,分布列如下:(Ⅱ)113153165432102281428728144E ξ=⨯+⨯+⨯+⨯+⨯+⨯+⨯=.(Ⅲ)1315()(2)1(01)141428P E P P ξξξξξ==-===--=≥≥,.点评:概率统计题大多与实际问题有关,其中不少是与现代信息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已成为近几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例3 (2003年北京理19)有三个新兴城镇,分别位于A ,B ,C 三点处,且2AB AC a BC b ===,.今计划合建一个中心医院,为同时方便三城镇,准备建在B C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P 点处.(建立坐标系如图).(I )若希望点P 到三城镇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 点P 应位于何处?(II )若希望点P 到三城镇的最远距离为最小, 点P 应位于何处?解:(I )由题设可知,0a b >>,记h =,设P 的坐标为(0)y ,,则P 至三城镇距离的平方和为222()2()()f y b y h y =++-22223233h y h b ⎛⎫=-++ ⎪⎝⎭,所以,当3h y =时,函数()f y 取得最小值.答:点P的坐标是0⎛ ⎝.(II )解法一:点P 至三城镇的最远距离为||()||||h y g y h y h y -=-<-⎪⎩,, .h y -||解得222h b y h-≥,记22*2h b y h-=,于是**()||y y g y h y y y =-<⎪⎩ 当≥,, 当.当22*02h b y h-=≥,即h b ≥时,*[)y +∞,上是增函数,而||h y -在*(]y -∞,上是减函数.由此可知,当*y y =时,函数()g y 取得最小值.当22*02h b y h-=<,即h b <时,函数*[)y +∞,上,当0y =时,取得最x小值b ,而||h y -在*(]y -∞,上为减函数,且||h y b -<.可见,当0y =时,函数()g y 取得最小值.答:当h b ≤时,点P的坐标为220⎛⎫⎝; 当h b <时,点P 的坐标为(0,0),其中h =解法二:点P 至三城镇的最远距离为||()||||h y g y h y h y -=-<-⎪⎩,, .h y -||解得222h b y h-≥,记22*2h b y h-=,于是**()||y y g y h y y y =-<⎪⎩ 当≥,, 当.当*0y ≥,即h b ≥时,()z g y =的图象如图(a ),因此,当*y y =时,函数()g y 取得最小值.当*0y <,即h b <时,()z g y =的图象如图(b ),因此,当0y =时,函数()g y 取得最小值. 答略.解法三:因为在A B C △中,AB AC a ==,所以A B C △的外心M 在射线A O 上,其坐标为220⎛⎫⎝,且A M B M C M ==.当P 在射线M A 上,记P 为1P ;x(a )当P 在射线M A 的反向延长线上,记P 为2P ;若h b =(如图), 则点M 在线段A O 上.这时P 到A B C ,,三点的最远距离为1P C 或2P A ,且1P C M C ≥,2P A M A ≥,所以点P 与外心M 重合时,点P 到三城镇的最远距离最小.若h b =<(如图),则点M 在线段A O 外. 这时P 到A B C ,,三点的最远距离为1P C 或2P A , 且1P C O C ≥,2P A O C ≥,所以点P 与B C 边中点O 重合时,P 到三城镇的最远距离最小为b . 答:当b 时,点P 的位置在A B C △的外心220⎛⎫⎝;当b <时,点P 的位置在原点O .点评:(I )的解答较为简单,()f y 为h 的二次函数,用配方法可求最小值; (II )的解答较为困难,首先列出点P 至三点的最远距离()g y 的分段解析式.为书写简洁,先引出记号*y ,然后讨论分段函数()g y 的最小值,有两种方法.解法一为代数方法(利用函数()g y 的单调性),解法二利用函数的图象特征,体现数形结合思想.解法三另辟途径,利用平面几何知识(三角形外心),直观明了,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练习题: 1.(2007年北京13)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是以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设计的.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θ,那么cos 2θ的值等于 .2.(2003年北京)某班试用电子投票系统选举班干部候选人,全班k 名同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他们的编号分别为1,2,…,k .规定:同意按“1”,不同意(含弃权)按“0”,令10i j a ij i j =⎧⎨⎩,第号同学同意第号同学当选;,第号同学不同意第号同学当选.BxBx其中12i k = ,,,,12j k = ,,,,则同时同意第1,2号同学当选的人数为( )A .1112121222k k a a a a a a +++++++B .1121112222k k a a a a a a +++++++C .1112212212k k a a a a a a +++D .1121122212k k a a a a a a +++3.(2005年,湖南)自然状态下的鱼类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为持续利用这一资源,需从宏观上考察其再生能力及捕捞强度对鱼群总量的影响.用x n 表示某鱼群在第n 年年初的总量,*n ∈N ,且10x >.不考虑其它因素,设在第n 年内鱼群的繁殖量及捕捞量都与x n成正比,死亡量与2n x 成正比,这些比例系数依次为正常数a ,b ,c .(Ⅰ)求x n +1与x n 的关系式;(Ⅱ)猜测:当且仅当x 1,a ,b ,c 满足什么条件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不要求证明)(Ⅲ)设2a =,1c =,为保证对任意()102x ∈,,都有0n x >,*n ∈N ,则捕捞强度b 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证明你的结论.练习题参考答案:1.设θ所对直角边为x ,则22(1)25x x ++=,解得3x =.故221697cos 2cos sin 252525θθθ=-=-=.2.分析:为便于理解题意并做出判断,不妨令3k =,则 A .111213212223a a a a a a +++++ B .112131122232a a a a a a +++++ C .111221223132a a a a a a ++ D .112112221323a a a a a a ++ 显然,应选C .3.解(I )从第n 年初到第n +1年初,鱼群的繁殖量为n ax ,被捕捞量为bx n ,死亡量为2n cx ,因此21n n n n n x x ax bx cx +-=--,*n ∈N . ①即()11n n n x x a b cx +=-+-,*n ∈N . ②(II )若每年年初鱼群总量保持不变,则n x 恒等于x 1,*n ∈N ,从而由①式得()n n x a b cx --恒等于0,*n ∈N ,所以10a b cx --=.即1a b x c-=.因为10x >,所以a b >. 猜测:当且仅当a b >,且cb a x -=1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Ⅲ)若b 的值使得0n x >,*n ∈N由②及条件得()13n n n x x b x +=--,*n ∈N ,∴03n x b <<-,*n ∈N ,特别地,有103x b <<-,即103b x <<-. 而()102x ∈,,所以(]01b ∈, 由此猜测b 的最大允许值是1.以下证明当()102x ∈,,1b =时,都有()02n x ∈,,*n ∈N ①当1n =时,结论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 k =时结论成立,即()02k x ∈,, 则当1n k =+时,()120k k k x x x +=->. 又因为()()2121112k k k k x x x x +=-=--+<≤, 所以()102k x +∈,. 故当1n k =+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可知,对于任意的*n ∈N ,都有()02n x ∈,. 综上所述,为保证对任意()102x ∈,,都有0n x >,*n ∈N ,则捕捞强度b 的最大允许值是1.。

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浅析

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浅析

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浅析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

自从199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考命题“要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在试题设计上要“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的题目”,要“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1年,为了考查学生在新情况中的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出现了不受大纲字句约束,然而所考内容大体在高中数学范围内的问题。

我们暂称为创新性问题。

如2001年高考试题中的第12题的设计就是如此,这类试题的设计既不超越数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情景新颖,富有时代气息,有科学依据,切合实际,贴近生活。

这类试题,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极为有利。

因此在研究高考和指导高考复习中,实在不能轻视和放松对这类试题的研究。

下面通过的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此类试题的分析,谈一下对这类试题的认识,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近几年高考中创新型题的特点与趋向1.突出数学思想和能力的考查,富有时代生活气息。

由于不再将知识点的覆盖面作为命题追求的指标,这就给试题的更新解除了束缚。

一些看来与高中数学内容没有太多联系,却能分辩出学生能力高下的好题,都纳入了命题人员的视野。

如【例1】(2001年高考试题第12题)如图,示他们有网络相连,连线标注的数字表示该段网线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信息量。

现从结点A向结点B传递信息可以分开沿不同的路线同时传递,则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最大信息量为(A)26 (B)24 (C)20 (D)19分析:该题有很多考生不理解题意,利用常规不等式或函数最值的解法不易找到突破口,且易走入误区,其实根据直觉只要类比成“水流量”的最大值即可。

也可以理解为“木桶效应”原理,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就是取每条线路的最小值之和,也就是从上到下最小值和:3+4+6+6=19。

本题从立意上具有四个特点:(1)时代性。

[名校]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例题详解

[名校]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例题详解

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例题详解
创新型试题几种常见地题型
(1)定义新运算:根据学生已学过地数学对象,在学生运算数学对象的经验基础上,定义一个新型的数学运算,让学生根据数学对象的性质,研究该运算的特征,运算法则,以及运算律等。

(2)定义新概念:
在数学试题中,给出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主要考核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并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发现新概念的本质,并能够利用新概念解决数学问题。

(3)新的数学符号
在数学试题中,有时理由某一特定的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学对象具有的某种特殊属性,或者对某一数学对象进行某种特殊的运算,要求考生根据数学符号的表示,来推断这一新的数学符号的本质与内含。

(4)实际应用中的优化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优化问题,即运筹问题与对策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对实际问题背景的分析,找到问题中的可行条件,并采用一定策略,得到最优解。

(5)研究新的函数或新的曲线
高中阶段,已经学过研究函数、曲线的方法与策略,在考试中,经常会遇到陌生函数,陌生曲线,要求考生利用研究函数、曲线的方法,研究该函数的性质,曲线的特征,从而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以近三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试题为例

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以近三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试题为例

2020年6月(下旬)<投稿邮箱:************.com数学教学通讯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数学资优生培养模式及跟踪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8-00-478.作者简介:胡琳(1996-),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高考数学研究,曾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A 级证书;熊丙章(1979-),博士,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童莉(1976-),博士,教授,从事数学教育测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等研究,曾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导师称号、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成果二等奖等.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以近三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试题为例胡琳重庆师范大学401331熊丙章重庆巴蜀中学400013童莉重庆师范大学401331[摘要]高考数学题的创新响应了时代的号召,在改革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立足新课标理念,评析了近三年典型高考全国卷理科数学创新型试题的四大类型:立德树人型、趣味逻辑型、高等背景型、阅读理解型,通过列举近三年典型高考全国卷理科数学试题,对各类型试题的特点做了分类分析,整体把握了高考试题的创新点.[关键词]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类型及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重要讲话中提出“三个第一”的重要论断,即“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其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数学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任务,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2].2017年考试大纲说明提出“高考数学命题应该加强用创新型试题来检验学生的创新意识,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是指从测量考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着手突出能力检验的试题[3].2009年赵思林[4]教授探究了创新型试题的类型,2018年赵思林[5]等人将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分为观察分析型、阅读理解型、合情推理型等12类,2019年刘成龙[6]等人将其分为公式证明型、问题推广型等4类,但创新型试题可从背景、类型、特点等多角度入手,因此本文着重评析了近三年典型高考全国卷理科数学创新型试题的四大类型:立德树人型、趣味逻辑型、高等背景型、阅读理解型,并从中体会到所包含的四大特点,即观念新、思维新、背景新、呈现新.,观念新”即树立德行,自古以来“立德”是需要坚守的重要品德,“立德”最早在《左传》中出现,即“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因此“数学教学应具有德育功能”,高考数学试题应该延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德”渗透到高考数学试题中,使之得以弘扬,这也是高考数学试题的创新之处.“立德树人”涵盖丰厚的文化底蕴,育人于无声无息中,以数学文化等观念立意,诠释了有内涵、有价值的观念角度,提升了试题这一文本的潜在高度.如2017年全国卷Ⅰ理科第2题的“太极图”;2018年全国卷Ⅱ理科第8题的“哥德巴赫猜想”、全国卷Ⅲ理科第3题的“榫卯问题”;2019年全国卷Ⅰ理科第6题的“卦”、全国卷Ⅱ理科第4题的“登月问题”、全国卷Ⅱ理科第16题的“印信问题”.例1(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科第4题)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又一重大成就,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47>2020年6月(下旬)投稿邮箱:************.com数学教学通讯技术问题是地面与探测器的通讯联系.为解决这个问题,发射了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鹊桥沿着围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轨道运行.L2点是平衡点,位于地月连线的延长线上.设地球质量为M1,月球质量为M2,地月距离为R,L2点到月球的距离为r,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r满足方程:M1(R+r)2+M2r2=(R+r)M1 R3.设α=rR,由于α的值很小,因此在近似计算中3α3+3α4+α5(1+α)2≈3α3,则r的近似值为()A.B.C.D.评析:本例以嫦娥四号登月为命题背景,通过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进而抛出了数学计算问题,体现了高考命题时对“德育”的引导,也凸显了立德树人的思想方针,此命题角度充分体现了观念的新颖性.味逻辑型,思维新逻辑是思维的规律,也是创新的起点,将逻辑增添趣味,从而使得思维得到活跃,促进了学习、研究的兴趣,为学生的“思维灵活度”的培养提供了催化剂,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趣味逻辑型试题以独特的视角、灵活的思考,带给学生新颖的思维情境,帮助学生打开逻辑的大门,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如2017年全国卷Ⅱ理科第7题的“询问成绩问题”;2018年全国卷Ⅰ理科第7题的“最短路径问题”;2019年全国卷Ⅰ理科第15题的“篮球问题”.例2(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科第7题)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A.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B.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C.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D.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评析:本例以学生向老师询问考试成绩为情境,联系了师生之间的生活情境,颇具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用脑”“用心”去思考问题情境,使得学生有逻辑的思考空间,并且学生紧张的思绪得以放松,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此题新颖、有趣,充分展现了逻辑的趣味性、思维的新颖性.等背景型,背景新高等背景型试题是指将高等数学知识、方法等作为素材来命制的试题.该类试题的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题素材创新,即拓宽了命题素材选取范围,打破了源于教材的传统;二是试题背景创新,即试题含有丰富的高等数学背景;三是解答方法创新,即可用初等方法,也可以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答.实践表明,高等背景型试题具有积极作用:凸显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强化中学数学与高数知识间的衔接;展示新颖的数学背景;丰富试题的内涵;拓宽试题解法;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7].该类试题为学生个性发展、超前学习、创新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如2017年全国卷Ⅲ理科21题的“柯西不等式”;2018年全国卷Ⅰ理科第21题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全国卷Ⅲ理科第21题的“洛必达法则”;2019年全国卷Ⅲ第23题的“柯西不等式”.例3(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科第21题)函数f(x)=(2+x+ax2)ln(1+x)-2x.(Ⅰ)若a=0,证明:当-1<x<0时,f(x)<0,当x>0时,f(x)>0;(Ⅱ)若x=0是f(x)的极大值点,求a.评析:本例含有洛必达法则的高等数学背景.在第(Ⅱ)中运用到了洛必达法则,对-x2(x+1)2ln(1+x)+3x2+4x的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再求极限,从而求解a值.洛必达法则的使用条件是分子分母极限均为0,本例的解答方法和命制过程充满了创造性.命制试卷时要注意构造出满足条件的分式,从而运用洛必达法则巧妙解答,背景具有深刻性.理解型,呈现新阅读,字典的解释是“看文字并理解它的意思”.阅读属于信息输入加工形式,是人类汲取知识、认识世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8].而数学阅读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数学公式、方法、图形、符号、文字等)汲取信息,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心理和智力过程[8].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数学理解的本质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这个知识的内部网络,即建立了该知识的图式[9].可见,阅读是促进理解的重要手段.阅读理解型试题是指以阅读材料形式呈现的试题.阅读材料往往介绍一个新定义、一种新规则、一种新运算等等,这些新的信息需要学习在考场上现场加工、内化、运用,这一过程正是新课程倡导的阅读自学的数学学习方式.如2017年全国卷Ⅰ理科第12题的“激活码问题”、全国卷Ⅱ理科第3题的“塔灯问题”;2018年全国卷Ⅰ理科第3题的“饼图问题”;2019年全国卷Ⅰ理科第4题的“断臂维纳斯”、全国卷Ⅲ理科第3题的“四大名著”.例4(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科第4题)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为5√-12(5√-12≈0.618,称作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5√-12.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腿长为105cm,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cm,则其身高可能是()A.165cmB.175cmC.185cmD.190cm评析:本例是典型的阅读理解型试题,问题之间相互贯穿,体现了问题呈图1482020年6月(下旬)<投稿邮箱:************.com数学教学通讯现的新颖性,题中数字多、文字多、比值多,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很高.解答时,学生需要经历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应用,整个过程为:通过阅读认识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都为5√-12,结合比值与人体之间的关系,理清人体各分布的比值,然后将比值运用到题设中.解答过程中包含对黄金分割比例的认识、理解、运用,着重考查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创新作为高考命题的风向标,已有深刻体现,不难发现在近三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命制中,立德树人型、趣味逻辑型、高等背景型、阅读理解型这四类创新题型,在高考中呈现得较为频繁,表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加练习,熟悉典型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随着不断地创新发展,使得创新型试题的题型多种多样,其类型及特点也会随之改写、升华,我们应该把握大体趋势,以适应自身素养的提升和高考的需求.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3]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4]赵思林.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的几种类型[J ].高中数学教与学(人大复印),印2009(5).[5]赵思林,李雪梅.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的若干类型与评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2).[6]刘成龙,胡琳.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的几种类型及评析[J ].中学数学,2019(5).[7]刘成龙,余小芬.高等数学背景下高考命题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数学教育,2017(22).[8]刘成龙,黄祥勇.2014年中考成都卷第23题分析及启示[J ].中学数学,2015(2).[9]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分析:对于此题的解答,学生很容易萌发出“正推”和“逆推”两种对等的数学观念,我们从两种观念分别出发,探讨在解题过程中所隐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在“逆推”的过程中,首先思考,要证明:x 1+x 2<2成立,我们应当如何入手.由结论出发,逐步分析,简化解题的思维过程,将结论中不等式的证明等价于新构造出来的不等式的证明,由“简单”的结论推导出“复杂”的不等式.再结合分析,回归题目,证出结论.接着从“正推”的思路来解决这一题目.我们从x 1,x 2的起源出发,设x 1,x 2是f (x )的两个零点,则-a=(x 1-2)e x 1(x 1-1)2=(x 2-2)e x 2(x 2-1)2.令g (x )=(x-2)e x(x-1)2,则g (x 1)=g (x 2)=-a ,利用导数法分析g (x )的单调性.令m>0,则g (1+m )-g (1-m )=m+1m 2e 12m+1.设h (m )=m -1m+1e 2m+1,m>0,利用导数法分析h (m )的单调性,可得h (m )>h (0)=0恒成立,即g (1+m )>g (1-m )恒成立,令m=1-x 1>0,可得结论.比较两种方法,可以看出,无论“正推”还是“逆推”,我们都是利用了不等式的对称性特点,突破传统的“求简”观念,转而“由简到繁”,由此反而可以很好地解答问题.来的启示在中学课程的学习中,数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它又以题量繁多且复杂成为众多学生的苦恼,如何教会学生解题必然是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问题,这里我们要清楚中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即数学观念与意识.而“数学观念与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并以此来指导教学工作,避免出现教师一切的数学教学活动都围绕“高考指挥棒”转,大搞“题海战术”将升学率作为数学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应当秉承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强数学观念的教育,以此培养良好的数学观念.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在将来未必能够用上较为高深的数学知识,但是数学思想方法却有着普遍的意义,不仅能够应用于数学研究,也可以用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作为数学思想方法核心结构的数学观念就尤为重要.具有良好的数学观念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面对目前的学科学习的检测,而且在未来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接第36页)49。

近年数学高考新颖试题赏析及启示

近年数学高考新颖试题赏析及启示

成都市教科院
二、新颖的情境
1.定义新概念 2.规定新运算 3.设定新规则 4.定义新性质
成都市教科院
例2 (2009 全国 II 卷理第 16 题)已知 AC, BD 为圆 O: x2+y2=4 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垂足为 M(1, 2 ),则四边形 ABCD 面积的最大值为 .
解二:设圆心O到AC、BD的距离分别 为d1、d2,则d12 +d22=OM2=3.
1 2 2 S ABCD AC BD 2 (4 d1 )(4 d 2 ) 2 8 ( d12 d 22 ) 5
成都市教科院
这是一道加了包装 的均值不等式试题
例 1 (2006 年全国 I 理科第 11 题)用长度分别为 2,3、4,5、6(单位: cm)的 5 根细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 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 B (A) 8 5cm2 (B) 6 10cm 2 (C) 3 55cm 2 (D)20cm2
l 2 与 l3 间的距离是 2,正△ ABC 的三顶点分别在 l1 、 l 2 、 l3 上,则△ ABC 的边长是(

3 17 (C) 4
(A) 2 3
4 6 (B) 3
2 21 (D) 3
解:过 A、B 分别作 l3 的垂线 BD、AE,与 l 2 的交点为 F,设正三角 形边长为 a,则由勾股定理得:DC= CE=
成都市教科院
3.考查以数学思维能力为重点的五大能力
《考试大纲(理科)》的数学科指出,数学科考试着 重考查五大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五大能力中以思维 能力为考查重点.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没有固定的 模式,难有现成的方法和套路,思维水平要求高, 思维容量大,运算量较小,能有效考查考生的思维 水平和创造意识,分析和解答这样的试题需要有较 高的能力与素质,依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 和“强化训练”往往难以奏效.

829试析高考数学的创新题型

829试析高考数学的创新题型

试析高考数学的创新题型摘要:高考数学在整个高考中居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江苏省以语数外来计算高考总成绩的高考数学,更是关系高考考生能否顺利考上大学的关键和核心。

本文以江苏省高考数学为例,对高考数学中的创新题型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字:高考数学 题型创新江苏省高考数学的题型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不断创新,旨在重视对考生基本能力与综合能力、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的考查。

近几年来,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在题量、题型以及结构方面都基本趋于稳定,同时又有适当创新。

创新题型以其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在高考数学中居凸显地位,它顺应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对提高考生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考查。

本文以近年来江苏省高考数学个别题为例来对创新题型进行分析。

1、对个别创新题型的解析以对2011年江苏省高考数学第19题的解析为例:已知a ,b 是实数,,)(,)(23bx x x g ax x x f +=+=)(x f '和)(x g '是)(),(x g x f 的导函数,若0)()(≥''x g x f 在区间I 上恒成立,则称)(x f 和)(x g 在区间I 上单调性一致.(1)设0>a ,若函数)(x f 和)(x g 在区间),1[+∞-上单调性一致,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2)设,0<a 且b a ≠,若函数)(x f 和)(x g 在以a ,b 为端点的开区间上单调性一致,求|a-b|的最大值.解析:)(x f '=3x ²+a ,)(x g '=2x +b .(Ⅰ)由题意得0)()(≥''x g x f 在),1[+∞-上恒成立.因为a>0,故3x ²+a>0,进而2x+b ≥0,即b ≥-2x 在区间),1[+∞-上恒成立,所以b ≥2,因此b 的取值范围是[2,+∞).(Ⅱ)令)(x f '=0,解得x=±3a -,若b>0,由a<0得0∈(a,b ),又因为f ’(0)g ’(0)=ab <0,所以函数)(x f 和)(x g 在(a,b)上不是单调性一致的,因此b ≤0.现设b ≤0.当x ∈(-∞,0)时,)(x g <0;当x ∈(-∞,-3a -)时,)(x f '>0,)(x f ')(x g '<0,故由题设得a ≥-3a -且b ≥-3a -,从而-31≤a <0,于是-31≤b ≤0,因此,|a-b|≤31,且当a=-31,b=0时,等号成立,又当a=-31,b=0时,)(x f ')(x g '=6x(x ²-91),从而当x ∈(-31,0)时,)(x f ')(x g '>0,故函数)(x f 和)(x g 在(-31,0)上单调性一致的,因此|a-b|的最大值为31. 这道题不仅考查了函数的性质概念以及导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重点对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以及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应用进行考查,由此可以看出考生能灵活应用所学数学思想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中的表现限于篇幅,本文无法涵盖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

这里只选取几个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深入分析。

(一)数学运算素养数学运算素养实际也体现逻辑推演的过程,具体表现在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过程中[13]。

借助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规范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以2023年数学新课标Ⅱ卷第21题为例,解析该题体现的数学运算素养。

已知双曲线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左焦点为(-2√5,0),离心率为√5。

(1)求C的方程;(2)记C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过点(-4,0)的直线与C的左支交于M,N两点,M在第二象限,直线MA1与直线NA2交于P。

证明:点P在定直线上。

理解运算对象:这是一道解析几何题,考虑用坐标法解决。

此题涉及的关键点有:左右顶点A1、A2,交点M,N,P,对应的代数表达即为点的坐标;涉及的关键曲线有:双曲线C,直线MN、MA1、NA2,定直线,对应的代数表达是二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

探究运算思路:中学阶段的圆锥曲线问题,经常与二次曲线和直线间的几何动态变化过程有关。

第一问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易得双曲线方程为X^2/4-Y^2/16=1。

第二问证明点在定直线上,也即求定直线的方程。

直接找点P的横纵坐标关系比较困难,可以先通过图像分析这条定直线的特点,例如(图1)借助对称性(直线MN,M'N'关于x轴对称),分别做出交点P,P',直观发现PP'⊥x轴,推测点P所在的定直线与x 轴垂直,证明结论转化为求点P的横坐标,结论的运算对象从二维降为一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探究思路。

当然,常规思路是根据已知条件,设出直线MN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并根据直线MA1、NA2相交于点P,进而探求点P横纵坐标满足的关系。

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浅析

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浅析

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浅析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

自从199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考命题“要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在试题设计上要“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的题目”,要“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1年,为了考查学生在新情况中的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出现了不受大纲字句约束,然而所考内容大体在高中数学范围内的问题。

我们暂称为创新性问题。

如2001年高考试题中的第12题的设计就是如此,这类试题的设计既不超越数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情景新颖,富有时代气息,有科学依据,切合实际,贴近生活。

这类试题,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极为有利。

因此在研究高考和指导高考复习中,实在不能轻视和放松对这类试题的研究。

下面通过的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此类试题的分析,谈一下对这类试题的认识,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近几年高考中创新型题的特点与趋向1.突出数学思想和能力的考查,富有时代生活气息。

由于不再将知识点的覆盖面作为命题追求的指标,这就给试题的更新解除了束缚。

一些看来与高中数学内容没有太多联系,却能分辩出学生能力高下的好题,都纳入了命题人员的视野。

如【例1】(2001年高考试题第12题)如图,示他们有网络相连,连线标注的数字表示该段网线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信息量。

现从结点A向结点B传递信息可以分开沿不同的路线同时传递,则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最1大信息量为(A)26 (B)24 (C)20 (D)19分析:该题有很多考生不理解题意,利用常规不等式或函数最值的解法不易找到突破口,且易走入误区,其实根据直觉只要类比成“水流量”的最大值即可。

也可以理解为“木桶效应”原理,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就是取每条线路的最小值之和,也就是从上到下最小值和:3+4+6+6=19。

本题从立意上具有四个特点:(1)时代性。

高考数学常见创新题型赏析

高考数学常见创新题型赏析

(原创、首发、专投稿,适合高二、高三年级11月份用,同意删改)高考数学创新题分类探究贵州省龙里中学 洪其强(551200)一、建构数列型: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在高考数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主要涉及增长率、银行信贷等.解答这一类问题,要充分应用观察、归纳、猜想的手段,建立起等差、等比、或递推数列的模型来解题.例1 (2003年朝阳区高三统一练习(二))2002年底某县的绿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0%,从2003年开始,计划每年将非绿化面积的8%绿化,由于修路和盖房等用地,原有绿化面积的2%被非绿化.(Ⅰ)设该县的总面积为1,2002年底绿化面积为1041=a ,经过n 年后绿化的面积为,1+n a 试用n a 表示1+n a ; (Ⅱ)求数列}{n a 的第1+n 项1+n a ;解析 (Ⅰ)设现有非绿化面积为1b ,经过n 年后非绿化面积为.1+n b 于是.1,111=+=+n n b a b a 依题意:1+n a 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原有的绿化面积n a 减去被非绿化部分n a 1002后剩余的面积n a 10098,另一部分是新绿化的面积.1008n b 于 是1+n a =n a 10098+.1008n b =n a 10098+.252109)1(1008+=-n n a a (Ⅱ)1+n a =,252109+n a 1+n a -54=-).54(109-n a , 数列}54{-n a 是公比为,109首项5254104541-=-=-a 的等比数列. n n a )109)(52(541-+=∴+二、信息迁移型:信息迁移题指的是不便于直接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需要从所给材料中获取信息,并用于新问题解决的一类问题.这一类问题,往往出现在一个较新的背景之下,题型新颖,形式多样,融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创新性于一体.信息迁移型题可分为定义信息型、图表信息型、 图形图像信息型等. 1.定义信息型 例1 定义运算a c ad bcb d =-,复数z 满足11z ii i=+,则复数在的模为A .1+.1-解析 由11z i i i=+得1212izi i i z i i +-=+⇒==-,∴z ==,故选C 。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数学试题的创新——赏析2019年高考的创新题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数学试题的创新——赏析2019年高考的创新题

这四种定理.3.注重授课内容的科学分层对于不同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的学生来说ꎬ分层授课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ꎬ但在学校的数学教学中ꎬ不能将学生按照数学水平分成不同的班级或在不同的教室授课ꎬ因此就要在授课内容上入手ꎬ进行巧妙的分层教学.例如ꎬ在«数列求和»这一章的教学中ꎬ可以先对不同的求和方法进行详尽的讲解ꎬ从思路到技巧再到数列之间的转化.结合例题ꎬ讲授公式法㊁倒序求和法㊁错位相减法的具体求解步骤.在讲解过程中强调成绩较差的三组必须认真听讲并掌握简单方法ꎬ尤其是最基本的公式法ꎻ成绩居中的二组必须能熟练运用公式法和倒序求和法ꎬ尝试用错位相减法解题ꎬ并能够在做题时准确判断运用哪种方法最简单ꎻ要求成绩较好的一组必须掌握全部三种方法进行数列求和ꎬ并引导其使用裂项相消法.总之ꎬ分层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ꎬ教师在应用这种方法时ꎬ要结合实际情况ꎬ注重教学对象㊁教学目标㊁授课内容的科学分层ꎬ保证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内在潜力都能得到有效发挥ꎬ逐渐缩小相互之间的差距ꎬ让每个学生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㊀㊀参考文献:[1]刘晓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ꎬ2018(29):65.[2]陈培荣.实施 分层分组导学 ꎬ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J].新课程(下旬)ꎬ2017(12):257.[3]程映军.基于学案导学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上课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ꎬ2017ꎬ24(2):26-27.[4]张成刚.基于大数据的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ꎬ2018(32):1.[责任编辑:李㊀璟]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数学试题的创新赏析2019年高考的创新题季明警(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民族中学㊀221700)摘㊀要:本文结合2019年的高考试题ꎬ从核心素养视角分四个方面来谈谈具体的变化.关键词:核心素养ꎻ高考数学试题ꎻ创新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5-0037-02收稿日期:2020-02-25作者简介:季明警(1980.10-)ꎬ男ꎬ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ꎬ本科ꎬ中小学一级教师ꎬ从事数学教学研究.㊀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已经拉开帷幕ꎬ作为选拔性的考试ꎬ我们要把握高考变化ꎬ以不变应万变.更要研究高考试题的创新ꎬ从根源上把握高考即整体把握课程㊁抓住数学本质㊁发展核心素养.㊀㊀一㊁重视素养ꎬ立足选材 数学史(数学发生㊁发展及其规律)㊀㊀渗透数学文化ꎬ以数学史为背景ꎬ体现数学的发现发展特点.这是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的最显著特点ꎬ也是素养导向的转变.例1㊀(2019全国卷2ꎬ第16题)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ꎬ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㊁正方体或圆柱体ꎬ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 半正多面体 (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ꎬ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ꎬ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个面ꎬ其棱长为.(本题第一空2分ꎬ第二空3分.)例2㊀(2019浙江卷ꎬ第4题)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ꎬ他提出的 幂势既同ꎬ则积不容异 称为祖暅原理ꎬ利用该原理可以得到柱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Shꎬ其中S是柱体的底面积ꎬh是柱体的高.若某柱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73(单位:cm)ꎬ则该柱体的体积(单位:cm3)是(㊀㊀).A.158㊀B.162㊀C.182㊀D.324㊀㊀二㊁关注社会ꎬ突出导向 数学在科学技术㊁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感悟数学的价值㊁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㊁应用意识和人文素养)㊀㊀增强综合性ꎬ体现综合素质和数学素养ꎬ这是2019年高考试题的又一大特点ꎻ高考试题要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ꎬ利用航天科技作为背景ꎬ即增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ꎬ也培养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3㊀(2019全国卷2ꎬ第4题)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ꎬ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又一重大成就ꎬ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地面与探测器的通讯联系.为解决这个问题ꎬ发射了嫦娥四号中继星 鹊桥 ꎬ鹊桥沿着围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轨道运行.L2点是平衡点ꎬ位于地月连线的延长线上.设地球质量为M1ꎬ月球质量为M2ꎬ地月距离为RꎬL2点到月球的距离为rꎬ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ꎬr满足方程:M1(R+r)2+M2r2=(R+r)M1R3.设α=rRꎬ由于α的值很小ꎬ因此在近似计算中3α3+3α4+α5(1+α)2ʈ3α3ꎬ则r的近似值为(㊀㊀).A.M2M1R㊀B.M22M1R㊀C.33M2M1R㊀D.3M23M1R㊀㊀三ꎬ (理性㊁探索㊁创新)㊀㊀增强应用性ꎬ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ꎬ这是2019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ꎻ考查过程要理论结合实践ꎬ特别是结合生产㊁生活实际设计试题ꎬ采用源于社会㊁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ꎬ考查学生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能力.例4㊀(2019全国卷2ꎬ第13题)我国高铁发展迅速ꎬ技术先进.经统计ꎬ在经停某站的高铁列车中ꎬ有10个车次的正点率为0.97ꎬ有20个车次的正点率为0.98ꎬ有10个车次的正点率为0.99ꎬ则经停该站高铁列车所有车次的平均正点率的估计值为.例5㊀(2019天津卷ꎬ第15题)2019年ꎬ我国施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ꎬ涉及子女教育㊁继续教育㊁大病医疗㊁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㊁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某单位老㊁中㊁青员工分别有72ꎬ108ꎬ120人ꎬ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ꎬ从该单位上述员工中抽取25人调查专项附加扣除的享受情况.(1)应从老㊁中㊁青员工中分别抽取多少人?(2)抽取的25人中ꎬ享受至少两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员工有6人ꎬ分别记为AꎬBꎬCꎬDꎬEꎬF.享受情况如右表ꎬ其中 ʻ 表示享受ꎬ ˑ 表示不享受.现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2人接受采访.㊀㊀㊀员工项目㊀㊀ABCDEF子女教育ʻʻˑʻˑʻ继续教育ˑˑʻˑʻʻ大病医疗ˑˑˑʻˑˑ住房贷款利息ʻʻˑˑʻʻ住房租金ˑˑʻˑˑˑ赡养老人ʻʻˑˑˑʻ㊀㊀①试用所给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ꎻ②设M为事件 抽取的2人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至少有一项相同 ꎬ求事件M发生的概率.㊀㊀四㊁适当创新ꎬ引导教改 数学思想方法㊁数学美㊁数学语言的简洁等㊀㊀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ꎬ考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ꎻ也是2019年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ꎻ高考试题不但要贴近生活来源实际ꎬ更应该有 美 的体现 数学美.2019年高考试题就有了新的尝试ꎬ引入了 断臂维纳斯 与 «周易»用 卦 ꎬ让数学也走向了美.同时也要求学生能运用生活化的实际场景ꎬ依靠科学的方法与科学的态度进行推理求解.例6㊀(2019全国卷1ꎬ第4题)古希腊时期ꎬ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5-12(5-12ʈ0.618ꎬ称为黄金分割比例)ꎬ著名的 断臂维纳斯 便是如此.此外ꎬ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5-12.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ꎬ且腿长为105cmꎬ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cmꎬ则其身高可能是.例7㊀(2019全国卷1ꎬ第6题)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 卦 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 重卦 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ꎬ爻分为阳爻 和阴爻 ꎬ如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ꎬ则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的概率是.A.516㊀㊀B.1132㊀㊀C.2132㊀㊀D.1116总之ꎬ素养导向下的高考试题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ꎬ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ꎬ从以往的关注知识逐步转化为关注人.因此在2020年的高考复习中我们更要关注生活ꎬ关注数学美ꎬ来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ꎬ使自己在新高考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㊀㊀参考文献:[1]李育山.高中数学课标修订对现行教学及高考备考的影响 数学核心素养视角[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ꎬ2016(12):43-46.[责任编辑:李㊀璟]83。

2024年新高考数学I卷分析

2024年新高考数学I卷分析

2024年新高考数学I卷分析2024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考主干、考能力、考素养,重思维、重创新、重应用,突出考查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创设全新的试卷结构,减少题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加强思维考查,强化素养导向,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现才华的空间,服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助推素质教育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一、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创新试卷结构设计2024年数学新课标卷调减了题量,同时增加了解答题的总分值,优化了多选题的赋分方式,强化了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功能.试卷题量减少能够增加用于思考的时间,学生不必过多地关注做题的进度和速度,可以更专注、更深入地思考,更从容地试错,使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展示素养、发挥潜力、脱颖而出,发挥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引导数学教学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卷打破以往的模式,灵活科学地确定试题的内容、顺序.机动调整题目顺序,有助于打破学生机械应试的套路,打破教学中僵化、固定的训练模式,防止猜题押题,同时测试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各种难度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主干知识、提升基本能力,灵活地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如新课标Ⅰ卷将解析几何试题安排在解答题的第2题,数列内容则结合新情境,安排在最后压轴题的位置.试卷聚焦主干知识内容和重要原理、方法,着重考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突出数学教学本质,回归课标,重视教材,重视概念教学,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深度学习的空间.避免超纲学、超量学,助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如新课标Ⅰ卷第10题以基本求导公式及求导法则、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为素材,考查灵活运用导数工具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二、突出思维能力考查,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唯一一门理科性质的统考科目,在服务人才选拔、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强国建设方面承担重要责任、发挥关键作用.2024年高考数学重点考查学生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关键能力,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引导培育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试卷贯彻改革要求,注重整体设计,很好地处理考试时间、试卷题量、试题难度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试题的思维量、计算量和阅读量.优化题量设置、合理控制试题的计算量,尽量避免繁难运算,保证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强调对思维能力的考查,适应拔尖创新人才选拔需要.如新课标Ⅰ卷第12题,通过应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可以避免较为复杂的坐标计算以及联立方程求解,从而有效地减少计算量,节省考试时间.试题突出创新导向,新课标卷根据试卷结构调整后整卷题量减少的客观情况,创新能力考查策略,设计全新的试题情境、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加强解答题部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提升压轴题的思维量,突出理性思维和数学探究,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新课标Ⅰ卷第19题以等差数列为知识背景,创新设问方式,设置数学新定义,搭建思维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维过程中领悟数学方法,自主选择路径和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试题强化综合性考查,强调对原理、方法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应用,考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重视对学科理论本质属性和相互关联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引导中学通过深化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网络结构.如新课标Ⅰ卷第5题将圆柱与圆锥结合,综合考查侧面积、体积的计算,第18题在函数导数试题中考查了曲线的对称性的这一几何性质.三、加强考教衔接,引导中学教学2024年高考数学试卷立足课程标准,考查的内容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和课程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引导教学以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为指引,避免超纲教学,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方法的普适性,避免盲目钻研套路和机械训练.高考数学通过创新试卷结构设计和题目风格,深化基础性考查,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引导中学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加基础题比例、降低初始题起点,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如新课标Ⅰ卷第14题,不是考查学生记住了哪些知识点,而是突出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使得一些套路无用、模板失效,让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现在高考的新要求.1.总题量由21题减少为19题,多选题由4题减少为1题,填空题由4题减少为1题,解答题由6道减少为5题.2.多选题分值由每题5分调整为每题6分,解答题分值增加,由原来的70分增加到77分.3.增加新定义问题,全国卷I为数列新定义问题压轴,解答题中少了单调考查概率统计的试题,导数题目增加为3道,立体几何题由3道减少为2道,导数解答题中出现对“纯”函数内容的考查.4.大部分题目都比较简单,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题占100分左右,难题数量少,但更难,难在数学上思维上.减少题量,体现“多想少算”,加强思维考查,强化素养导向,容易题占多数,难题更难,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现才华的空间,服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助推素质教育发展,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引导中学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题号分值题型考查内容模块(题目数)15分单选题集合与不等式 1.集合(共1题)2.不等式(共2题)25分单选题复数的运算复数(共1题)35分单选题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共1题)45分单选题三角变换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共3题)55分单选题圆锥的体积立体几何(共2题)65分单选题分段函数单调性函数(共2题)75分单选题三角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共3题)85分单选题抽象函数函数(共2题)96分多选题正态分布概率统计(共3题)106分多选题导数应用1导数(共3题)2.不等式(共2道)116分多选题曲线与方程解析几何(共3题)125分填空题双曲线解析几何(共3题)135分填空题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共3题)145分填空题概率概率统计(共3题)1513分解答题解三角形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共3题)1615分解答题椭圆、面积解析几何(共3题)1715分解答题线面平行、二面角立体几何(共2题)1817分解答题导数应用、对称问题导数(共3题)1917分解答题新定义、数列数列(共1题)1.重视“双基”复习,首轮复习时在概念定义、通性通法上回归教材,把教材上典型的例题、习题(复习题)过一下,做到:正确地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的公式与定理;熟悉并运用常见的基本技能和方法.2.一轮复习要做到:各章内容综合化;基础知识体系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骤规范化.3.对复习资料要处理,删去偏难、偏怪、超纲、解法太唯一的题目,对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在复习时要逐步提高,达到高考要求4.第一轮复习结束后,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抓住每一专题(板块)的宏观主线,提纲挈领,将板块知识及题型和解题方法等高度系统化,条理化.把高考试题进行专题整合,采对重要知识、方法和技能通过高考试题的链式分析,体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把握通性、注重通法、淡化技巧”的内涵,真正明白高考到底考什么、怎么考,对高考试题的认识和把握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5.对于大部分考生高考数学考不好的原因不是难题没有作对,二是基础题失分过多,可以说会做做不对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所以平时的复习要注意纠错,对每次考试中“会做做不对的题”,要找出错误原因进行标注,同时再找几道类似的题进行巩固,做到以例及类、题不二错.2024年新高考数学I 卷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355A x x =-<<,{}3,1,0,2,3B =--,则A B =()A .{}1,0-B .{}2,3C .{}3,1,0--D .{}1,0,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及简单不等式的解法,考查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难度:易.【解析】由355x -<<得x <<,因为158<<,12<,所以{}1,0A B =- ,故选A.【快解】因为333275,285-=-<-=>,排除BCD,故选A.【点评】集合是高考每年必考知识点,一般以容易题面目呈现,考查热点一是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运算,二是集合之间的关系,所给集合多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离散的数集或点集,这种考查方式多年来保持稳定.【知识链接】1.求解集合的运算问题的三个步骤:(1)看元素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关键,即辨清是数集、点集还是图形集等,如{x |y =f (x )},{y |y =f (x )},{(x ,y )|y =f (x )}三者是不同的;(2)对集合化简,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3)应用数形结合进行交、并、补等运算,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韦恩图(Venn).2.若1i 1zz =+-,则z =()A .1i--B .1i-+C .1i-D 1i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复数的运算,考查数学运算与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难度:易.【答案】C 【解析】由1i 1z z =+-得,1i1i i z +==-,故选C.【点评】复数是高考每年必考知识点,一般以容易题面目呈现,新高考复数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都可能出现,考查热点一是复数的概念与复数的几何意义,如复数的模、共轭复数、纯虚数、复数相等、复数的几何意义等,二是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知识链接】解复数运算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复数的乘法.复数的乘法类似于多项式的四则运算,可将含有虚数单位i 的看作一类同类项,不含i 的看作另一类同类项,分别合并即可.(2)复数的除法.除法的关键是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解题中要注意把i 的幂写成最简形式.(3)复数的运算与复数概念的综合题.先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化简,一般化为a +b i(a ,b ∈R )的形式,再结合相关定义解答.(4)复数的运算与复数几何意义的综合题.先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化简,一般化为a +b i(a ,b ∈R )的形式,再结合复数的几何意义解答.3.已知向量()()0,1,2,x ==a b ,若()4⊥-b b a ,则x =()A .2-B .1-C .1D.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坐标运算,考查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难度:易.【答案】D【解析】因为()4⊥-b b a ,所以()2244440x x ⋅-=-⋅=+-=b b a b a b ,所以2x =,故选D.【点评】平面向量是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一般以客观题形式考查,热点是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是容易题,也可以是难题,难题常用平面几何、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知识交汇考查.【知识链接】1.求平面向量数量积,当已知向量的模和夹角时,可利用a·b =|a ||b |cos 〈a ,b 〉求解;当已知向量的坐标时,可利用坐标法求解,即若a =(x 1,y 1),b =(x 2,y 2),则a·b =x 1x 2+y 1y2.2.求解与平面几何有关的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常见的方法有2种,一是建立坐标系,把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利用函数思想或基本不等式求解,二是引进角作变量,把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求最值或范围.4.已知()cos ,tan tan 2m αβαβ+==,则()cos αβ-=A .3m-B .3m -C .3m D.3m【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考查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难度:易.【答案】A 【解析】因为()()()()cos cos 2sin sin tan tan 2cos cos 2cos cos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所以()()cos cos mmαβαβ--=-+2,所以()cos αβ-=3m -,故选A.【快解】因为tan tan 2αβ=,取π,sin 4αββ===则()cos αβ+=()2cos sin 2βα-=1010,()cos αβ-=()2cos sin 2βα+=()3103cos 310m αβ=-+=-,故选A.【点评】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在高考中通常有2-3道试题,若有3道题,通常是三角变换、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解三角形各有1道题.【知识链接】1.使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首先要记住公式的结构特征.2.解决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的关键是把“所求角”用“已知角”表示.①当“已知角”有两个时,“所求角”一般表示为两个“已知角”的和或差的形式;②当“已知角”有一个时,此时应着眼于“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和或差的关系.3.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要遵循“三看”原则:一看角,二看名,三看式子结构与特征;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要注意观察条件中角之间的联系(和、差、倍、互余、互补等),寻找式子和三角函数公式之间的联系点.4.给角求值与给值求值问题的关键在“变角”,通过角之间的联系寻找转化方法.5.已知圆柱与圆锥的底面半径相等,侧面积相等,且它们的高均为则圆锥的体积为()A .B .C .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圆柱与圆锥的侧面积与体积,考查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难度:易【答案】B【解析】设圆柱与圆锥的底面半径相等为r ,由侧面积相等,得2ππr r =,解得r ,所以圆锥的体积为21π33⨯=,故选B.【点评】新课标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客观题一般有两道(今年特殊,只有1到客观题),一般分别涉及多面体与旋转体,表面积、体积计算及线面位置判断是考查热点.【知识链接】对于柱体、椎体、台体的体积可直接使用公式求解,对于不规则多面体的体积计算常采用割补法:将这个几何体分割成几个柱体、锥体,分别求出柱体和锥体的体积,从而得出要求的几何体的体积;对于三棱锥,由于其任意一个面均可作为棱锥的底面,从而可选择更容易计算的方式来求体积;利用“等积性”还可求“点到面的距离”.6.已知函数()()22,0ln 1,0x x ax a x f x e x x ⎧---<⎪=⎨++≥⎪⎩在R 上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0-∞B .[]1,0-C .[]1,1-D .[)0,+∞【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单调性,考查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难度:中【答案】B【解析】当0x ≥时()f x 单调递增,要使()f x 在R 上单调递增,应满足01a a -≥⎧⎨-≤⎩,所以10a -≤≤,故选B.【点评】高考函数客观题一般有2道,考查热点是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与周期性,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参数取值范围更是热点中的热点.【知识链接】1.确定函数单调性的四种方法(1)定义法:利用定义判断.(2)导数法:适用于初等函数、复合函数等可以求导的函数.(3)图象法:由图象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需注意两点:一是单调区间必须是函数定义域的子集;二是图象不连续的单调区间要分开写,用“和”或“,”连接,不能用“∪”连接.(4)性质法:利用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尤其是利用复合函数“同增异减”的原则时,需先确定简单函数的单调性.2.函数单调性应用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比较大小.(2)求最值.(3)解不等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将“f ”符号脱掉,转化为具体的不等式求解,应注意函数的定义域.(4)利用单调性求参数.①依据函数的图象或单调性定义,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与已知单调区间比较.②需注意若函数在区间[a ,b ]上是单调的,则该函数在此区间的任意子集上也是单调的.③分段函数的单调性,除注意各段的单调性外,还要注意衔接点的取值.7.[]0,2x π∈时,曲线sin y x =与π2sin 36y x ⎛⎫=- ⎪⎝⎭的交点个数为()A .3B .4C .6D .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考查数形结合思想,考查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难度:中【答案】C【解析】作出曲线sin y x =与π2sin 36y x ⎛⎫=- ⎪⎝⎭在[]0,2π上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交点有6个,故选C.【点评】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基本是高考每年必考题,本题求解没有过多的技巧,关键是能熟练作出三角函数图像,高考中有不少题目都需要借助图形求解,在此提醒考生,做题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知识链接】1.y =A sin(ωx +φ)的图象可用“五点法”作简图得到,可通过变量代换z =ωx +φ计算五点坐标.2.对于函数y =A sin(ωx +φ)(A ≠0,ω≠0),其对称轴一定经过图象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一定是函数的零点.3.根据y =A sin(ωx +φ),x ∈R 的图象求解析式的步骤:(1)首先确定振幅和周期,从而得到A 与ω.(Ⅰ)A 为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的一半.(Ⅱ)ω由周期得到:①函数图象在其对称轴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且相邻的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函数的半个周期;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是其对称中心,相邻两个对称中心间的距离也是函数的半个周期;③一条对称轴与其相邻的一个对称中心间的距离为函数的14个周期(借助图象很好理解记忆).(2)求φ的值时最好选用最值点求.峰点:ωx +φ=π2+2k π;谷点:ωx +φ=-π2+2k π.也可用零点求,但要区分该零点是升零点,还是降零点.升零点(图象上升时与x 轴的交点):ωx +φ=2k π;降零点(图象下降时与x 轴的交点):ωx +φ=π+2k π(以上k ∈Z ).8.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12f x f x f x >-+-,且当3x <时,()f x x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 .()10100f >B .()20100f >C .()101000f <D .()2010000f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抽象函数求值,考查逻辑推理与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难度:难【答案】C【解析】由3x <时()3f x =,()()()12f x f x f x >-+-得,()()()321f f f >+=3()()()432f f f >+>5,()()()5438f f f >+>,()()()65413f f f >+>,不等式右侧恰好是裴波那契数列从第3项起的各项: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 ,所以()()201615971000f f >>>,故选B.【点评】抽象函数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比较高的是抽象函数求值、奇偶性、周期性及与不等式的交汇问题.【知识链接】1.本题是由裴波那契数列改编而成,下面列出斐波那契数列{}n a 的一些基本性质,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1)n a a a a ++++...321=12-+n a ;(2)n n a a a a a 212531...=++++-;(3)1...122642-=+++++n n a a a a a ;(4)12232221...+=++++n n n a a a a a a ;(5)1)()1()1(...1321+--=-++-+-+n n nn na a a a a a ;(6)11+-++=m n m n n m a a a a a ;(7)nn n n a a a )(1211-=--+;(8)n n n a a a 322=+-+.2.对称性与周期性是抽象函数考查的热点,下面列出一些基本结论,供参考:(1)若()()f a x f b x +=-,则()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2)()y f a x =+的图象与()y f b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b ax -=对称;(3)若()()22f a x f x b -+=,则()f x 的图象关于点(),a b 对称.(4)若函数()f x 的图象既关于直线x a =对称,又关于直线x b =对称()a b ≠,则()f x 是周期函数,且()2b a -是它的一个周期.(5)若函数()f x 的图象既关于点(),0a 对称,又关于点(),0b 对称()a b ≠,则()f x 是周期函数,且()2b a -是它的一个周期.(6)若函数()f x 的图象既关于直线x a =对称,又关于点(),0b 对称()a b ≠,则()f x 是周期函数,且()4b a -是它的一个周期.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9.为了解推动出口后的亩收入(单位:万元)情况,从该种植区抽取样本,得到推动出口后亩收入的样本均值 2.1x =,样本方差20.01s =,已知该种植区以往的亩收入X 服从正态分布()21.8,0.1N ,假设推动出口后的亩收入Y 服从正态分布()2N x s ,则()(若随机变量Z 服从正态分布()2,N u σ,()0.8413P Zu σ<+≈)A .(2)0.2P X >>B .(2)0.5P X ><C .(2)0.5P Y >>D .(2)0.8P Y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态分布,考查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难度:易【答案】BC【解析】依题可知,22.1,0.01x s ==,所以()2.1,0.1Y N ,故()()()2 2.10.1 2.10.10.84130.5P Y P Y P Y >=>-=<+≈>,C 正确,D 错误;因为()1.8,0.1X N ,所以()()2 1.820.1P X P X >=>+⨯,因为()1.80.10.8413P X <+≈,所以()1.80.110.84130.15870.2P X >+≈-=<,而()()()2 1.820.1 1.80.10.2P X P X P X >=>+⨯<>+<,B 正确,A 错误,故选BC .【点评】概率统计在新高考试卷中通常有2-3道题,由于概率统计知识点比较多,出题没有固定方向,但大多有实际背景.【知识链接】正态曲线的特点:①曲线位于x 轴上方,与x 轴不相交;②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x =μ对称;③曲线在x =μ处达到峰值1σ2π;④曲线与x 轴之间的面积为1;2.解决正态分布问题有三个关键点:(1)对称轴x =μ;(2)标准差σ;(3)分布区间.利用对称性可求指定范围内的概率值;由μ,σ,分布区间的特征进行转化,使分布区间转化为3σ特殊区间,从而求出所求概率.注意只有在标准正态分布下对称轴才为x =0.10.设函数2()(1)(4)f x x x =--,则()A .3x =是()f x 的极小值点B .当01x <<时,()2()f x f x<C .当12x <<时,4(21)0f x -<-<D .当10x -<<时,()()2f x f x->【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考查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难度:中【答案】ACD【解析】解法一:对于A,因为()()()()()()22141313f x x x x x x =--+-=--',当()1,3x ∈时,()0f x '<,当(),1x ∞∈-或()3,x ∞∈+时,()0f x '>,()f x 在(),1∞-上单调递增,在()1,3上单调递减,在()3,∞+上单调递增,3x =是函数()f x 的极小值点,A 正确;对于B,当01x <<时,210x x >>>,由()f x 在()0,1上单调递增,可得()()2f x f x >,B 错误;对于C,当12x <<时,1213x <-<,由()f x 在()1,3上单调递减,可得()()()1213f f x f >->,即()4210f x -<-<,C 正确;对于D,当10x -<<时,()()()()()()222(2)()12141220f x f x x x x x x x --=------=-->,所以(2)()f x f x ->,D 正确;故选ACD.解法二:对于A,由()()()313f x x x -'=-,且()1,3x ∈时,()0f x '<,当()3,x ∞∈+时,()0f x '>,得3x =是函数()f x 的极小值点,A 正确;对于B,取12x =,则1728f ⎛⎫=- ⎪⎝⎭,1135464f ⎛⎫=-⎪⎝⎭,12f ⎛⎫ ⎪⎝⎭>14f ⎛⎫⎪⎝⎭,B 错误;对于C,因为()()()22141250f x x x -=--<,()()()221442210f x x x -+=-->,C 正确;对于D,当10x -<<时,()()()()()()222(2)()12141220f x f x x x x x x x --=------=-->,所以(2)()f x f x ->,D 正确;故选ACD.【点评】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是高考热点,客观题中此类问题常与数式大小比较、不等式等知识交汇.【知识链接】1.确定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1)确定函数f (x )的定义域.(2)求f ′(x ).(3)解不等式f ′(x )>0,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单调递增区间.(4)解不等式f ′(x )<0,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单调递减区间.特别提醒:划分函数的单调区间时,要在函数定义域内讨论,还要确定导数为零的点和函数的间断点.2.根据函数单调性求参数的一般思路:(1)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处理:y =f (x )在(a ,b )上单调,则区间(a ,b )是相应单调区间的子集.(2)f (x )为增(减)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对任意的x ∈(a ,b )都有f ′(x )≥0(f ′(x )≤0)且在(a ,b )内的任一非空子区间上,f ′(x )不恒为零,应注意此时式子中的等号不能省略,否则会漏解.(3)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单调区间可转化为不等式有解问题.11.造型可以做成美丽的丝带,将其看作图中曲线C 的一部分.已知C 过坐标原点O .且C 上的点满足横坐标大于2-,到点(2,0)F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0)x a a =<的距离之积为4,则()A .2a =-B .点(22,0)在C 上C .C 在第一象限的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为1D .当点()00,x y 在C 上时,0042y x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曲线与方程,考查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难度:难【答案】ABD【解析】对于A :设曲线上的动点(),P x y ,则2x >-()2224x y x a -+-=,因为曲线过坐标原点,故()2202004a -+-=,解得2a =-,故A 正确.对于B :又曲线方程为()22224x y x -++=,而2x >-,故()()22224x y x -++=.当22,0x y ==时,()()2222222844-=-=,故()2,0在曲线上,故B 正确.对于C :由曲线的方程可得()()2221622y x x =--+,取32x =,则2641494y =-,而64164525624510494494494---=-=>⨯,故此时21y >,故C 在第一象限内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大于1,故C 错误.对于D :当点()00,x y 在曲线上时,由C 的分析可得()()()220022001616222y x x x =--≤++,故0004422y x x -≤≤++,故D 正确.故选ABD.【点评】往年解析几何试题都是以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为载体命题,该题以与生活有关的曲线命题,背景新颖,对解题能力要求较高,是一道好题.【知识链接】直接法求曲线方程时最关键的就是把几何条件或等量关系翻译为代数方程,要注意翻译的等价性.通常将步骤简记为建系设点、列式、代换、化简、证明这五个步骤,但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如果给出了直角坐标系则可省去建系这一步,求出曲线的方程后还需注意检验方程的纯粹性和完备性.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2.设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过2F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C 于A ,B 两点,若1||13,||10F A AB ==,则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双曲线,考查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难度:易【答案】32【解析】解法一:由题可知2,,A B F 三点横坐标相等,设A 在第一象限,将x c =代入22221x ya b-=得2b y a =±,即22,,,b b Ac B c a a ⎛⎫⎛⎫- ⎪ ⎪⎝⎭⎝⎭,故2210b AB a ==,225b AF a ==,又122AF AF a -=,得1222513AF AF a a =+=+=,解得4a =,代入25b a=得220b =,故22236,c a b =+=,即6c =,所以6342c e a ===.解法二:在直角△12AF F 中1213,5F A AF ==,由勾股定理得1212F F =,所以C 的离心率为12121231352F F e F A AF ===--.【点评】本题通过应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求离心率,没有较为复杂的计算,属于基础题,高考中双曲线客观题以容易题居多.【知识链接】1.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焦点且与实轴垂直的弦长为22b a;2.在“焦点三角形”中,常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PF 1|-|PF 2||=2a ,运用平方的方法,建立与|PF 1|·|PF 2|的联系.3.根据双曲线的渐近线求离心率常用结论:e =13.若曲线e x y x =+在点()0,1处的切线也是曲线ln(1)y x a =++的切线,则=a __________.【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考查逻辑推理、直观想象,难度:中【答案】ln 2【解析】由e x y x =+得e 1x y '=+,00|e 12x y ='=+=,故曲线e xy x =+在()0,1处的切线方程为21y x =+;由()ln 1y x a =++得11y x '=+,设切线与曲线()ln 1y x a =++相切的切点为()()00,ln 1x x a ++,由两曲。

立体几何创新题赏析

立体几何创新题赏析

立体几何创新题赏析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和形体。

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创新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考验我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还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本文将对一些立体几何创新题目进行赏析,探讨其中的数学原理和解题思路。

题目一,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球,这些球的直径与正方体的边长相等,求这些球的体积之和。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正方体的体积,即边长的立方。

然后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球的体积,即4/3πr^3,其中r为球的半径,即正方体的边长的一半。

由于正方体有六个面,所以球的体积之和为64/3πr^3,即正方体体积的一半。

题目二,一个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其侧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即a^2,然后我们可以计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1/2底边长高。

由于四棱锥的底面和侧面都可以用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1/3底面积高,即1/3a^21/2底边长高。

题目三,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另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求这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圆锥的体积分别为1/3πr^2h和1/3πR^2H,然后将它们相加即可得到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

通过以上的题目赏析,我们可以看到立体几何创新题目的解题过程中,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基本的几何知识,例如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公式,以及对不同图形的分解和拼接。

同时,我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原理解决问题。

这些创新题目的设计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数学思维,还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立体几何创新题目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数学工具和方法,例如利用三角函数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利用相似三角形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利用积分来计算曲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等。

旧貌换新颜,聚焦新高考——二项式定理创新题解析

旧貌换新颜,聚焦新高考——二项式定理创新题解析

中孝生皋捏化解题篇创新题追根溯源高考数学2020年11月二项式定理是高考必考的考点,主要考查二项式展开式的项、项数、系数、指数等内容之间的联系;除了注重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基本运用,与之相关的创新题型成为高考的新热点,重点考查多个知识交汇的灵活运用#创新题型一u题目背景延伸二项式定理在高考中多以基础题居多!因此在题目设置中会以其他知识点为背景切入,将多个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例如:复数、数列、排列组合、概率等#!!(2020年日照模拟)设i为虚数单位,则$+i)6的展开式中含的项为解析:二项式$+i)6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1=C$6i,令6—r=4,得*=2,则展开式中含的项为C$*i2=—15$4#<评:本题以复数知识为背景,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应用,即利用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中的指定项问题#!2(2020年青岛模拟)已知a#N,二项式(工+a+1)6的展开式中含有$2项的系数不大于240,记a的取值集合为A,则由集合A中的元素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共有个#解析:二项式(工+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1=C;(a+1)$62*,令6—2r= 2,求得*=2,可得展开式中含有$2项的系数为C6(a+1%=15(a+1%#根据含有$2项的系数不大于240,可得15(a+1%,240,求得一5,a,3#再根据a#N,可得a=0,1,2,3,即A= {0,1,2,3},则由集合A中的元素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共有A3-A3=3X3X2= 18(个)#<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5理的应用,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排列组合的应用,属于中档题#本源:通过以上两个例题,不难发现题目背景可以有很多种,但究其根本,此类问题皆源自于,人教版教材选修2—3第一章1 3.1二项式定理例2-其本质是考查求展开式中的指定项系数、指定项问题,要求能够正确使用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进行解题#创新题型二u解题思维延伸二项式定理是以多项式乘法原理为基础,研究n个(a+b)相乘即(a+b)n展开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其原理进一步研究n个(a+b+e)相乘即(a+b+e)n的结果、(e+d、)a+b)n展开式的结果等类似问题# !#(2020年兴宁期末)已知随机变量X〜N(1,2)且P(,0)=P(7$a),则(1+a$)3(工2+2)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A.680B6400180 D.40解析:因为随机变量X〜N(1,"2儿且P C X,0)=P(X$a),所以a=2,代入可得(1+2$)(2+2)5,其展开式中含的项为C5$2)3(2)C3+C5$2)(2)3C3(2$)3=40$4+640$4=680$4,所以展开式中$4的系数为680#<评:本题考查正态分布曲线的性质,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同时考查同学们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学科素养#!$(020年广东二模))$+%+2)6的展开式中$%3的系数为()#A.120B480 C.240 D.320解析:把($+%+2)6的展开式看成6个12因式($+y+2)的乘积形式,从中任意选1个因式,这个因式取$,再取3个因式,这3个因式都取y,剩余2个因式取2,相乘即得含$33的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创新试题赏析1 定义新集合例 1 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A y B *==∈∈.设{}1,2A =,{}0,2B =,则集合A B *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0B .2C .3D .6 (江西省数学高考试题) 分析:由题意得,*{0,2,4}A B =,其所有元素和为6,故选D点评:利用集合描述法中的P 的性质,直接求出Z 的所有可能取值,注意不要遗漏,求解过程中运用了简单的分类讨论思想。

新集合在高考中常考常新,如曾经出现的差集、幂集等。

2定义新函数例2 设[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2]=2, [54]=1),对于给定的n ∈N *,定义[][](1)(1)(1)(1)x n n n n x C x x x x --+=--+,x ∈[)1,+∞,则当x ∈3,32⎡⎫⎪⎢⎣⎭时,函数8x C 的值域是( )A.16,283⎡⎤⎢⎥⎣⎦B.16,563⎡⎫⎪⎢⎣⎭C.284,3⎛⎫⋃ ⎪⎝⎭[)28,56 D.16284,,2833⎛⎤⎛⎤⋃ ⎥⎥⎝⎦⎝⎦(湖南省数学高考试题)分析:依题意,当,2⎡⎫∈⎪⎢⎣⎭3x 2时,[]1x =,此时88164,3x c x ⎛⎤=∈ ⎥⎝⎦;[)2,3x ∈当时,[]2=x ,此时8875628,28(1)(1)3x c x x x x ⨯⎛⎤==∈ ⎥--⎝⎦。

因此,3,32x ⎡⎫∈⎪⎢⎣⎭当时,函数8x c 的值域是16284,,2833⎛⎤⎛⎤⋃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即时定义一个新函数,它是把组合数公式与高斯函数(取整函数)二者交汇而成,设计新颖,构思精妙,意味深长,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从课本中找原型、从竞赛课题中找启示成为高考命题的方向。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符号函数[]x 的意义,把8x C 化为比较熟悉的函数从而求出其值域,它考查了学生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3 定义新数表例4 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根据以上排列规律,数阵中第n (3≥n )行的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是 (江苏省数学高考试题)分析:该数阵的第1行有1个数,第2行有2个数,…,第n 行有n 个数,则第n-1(3n ≥)行的最后一个数为2(1)(11)222n n n n -+-=-,则第n 行的第3个数为23(3)22n nn -+≥。

点评:数表其实是数列的一种分拆,不同的分拆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数表,本题中的数阵是对正整数数列的一种重排,只要找出其排列规律便不难求得答案,本题以三角形数表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想的思维能力。

源于杨辉三角的数表蕴含着丰富的性质,数表型试题在各地高考试卷中屡见不鲜,如山东高考试卷第19题:将数列{a n }中的所有项按每一行比上一行多一项的规则排成如下数表:a 1 a 2 a 3 a 4 a 5 a 6a 7 a 8 a 9 a 10……记表中的第一列数a 1,a 2,a 4,a 7,…构成的数列为{b n },b 1=a 1=1. S n 为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且满足=nN n nS S b b 22-1=(n ≥2).(Ⅰ)证明数列{nS 1}成等差数列,并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Ⅱ)上表中,若从第三行起,每一行中的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均构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同一个正数.当91481-=a 时,求上表中第k (k ≥3)行所有项和的和.(解答略) 4 定义新图形例3 体积为V 的大球内有4个小球,每个小球的球面过大球球心且与大球球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4个小球的球心是以大球球心为中心的正方形的4个顶点.V 1为小球相交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体积,V 2为大球内、小球外的图中黑色部分的体积,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 )V 1=2V (B) V 2=2V (C )V 1> V 2(D )V 1< V 2(重庆市数学高考试题)分析:记大球、小球的体积分别为v 大球、小球v ,半径分别为R 、r ,根据图可以得到12r R =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214v v v =-+大球小球v ,即214v v v -=-大球小球v33344243323R R R πππ⎛⎫=-⨯= ⎪⎝⎭﹥0,所以2v ﹥1v ,故选D 点评:球的组合体,对称和谐,极富美感,要比较其体积大小关系,首先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其次要会进行类比推理。

通过降维把球看成圆,则问题转化为:面积为S 的大圆内有4个小圆,每个小圆经过大圆的圆心且与大圆有且只有一个交点,4个小圆的圆心是以大圆圆心为中心的4个顶点,设1s 为小圆相交部分的面积,2s 为大圆内、小圆外的部分,比较1s 、2s 和s 的大小关系。

而平面上阴影部分面积的求法可通过间接法易得,再进行思维类比获得空间问题解决的方法。

5定义新数列例5 对于每项均是正整数的数列12n A a a a :,,,,定义变换1T ,1T 将数列A 变换成数列1()T A :12111n n a a a ---,,,,. 对于每项均是非负整数的数列12m B b b b :,,,,定义变换2T ,2T 将数列B 各项从大到小排列,然后去掉所有为零的项,得到数列2()T B ;又定义2221212()2(2)m m S B b b mb b b b =+++++++.设0A 是每项均为正整数的有穷数列,令121(())(012)k k A T T A k +==,,,.(Ⅰ)如果数列0A 为5,3,2,写出数列12A A ,;(Ⅱ)对于每项均是正整数的有穷数列A ,证明1(())()S T A S A =;(Ⅲ)证明:对于任意给定的每项均为正整数的有穷数列0A ,存在正整数K ,当k K ≥时,1()()k k S A S A +=. (北京市数学高考试题)分析:(Ⅰ) 0532A :,,,10()3421T A :,,,,1210(())4321A T T A =:,,,; 11()43210T A :,,,,,2211(())4321A T T A =:,,,.(Ⅱ)设每项均是正整数的有穷数列A 为12n a a a ,,,, 则1()T A 为n ,11a -,21a -,,1n a -,从而112(())2[2(1)3(1)(1)(1)]n S T A n a a n a =+-+-+++-222212(1)(1)(1)n n a a a ++-+-++-.又2221212()2(2)n n S A a a na a a a =+++++++,所以1(())()S T A S A -122[23(1)]2()n n n a a a =----+++++2122()n n a a a n +-++++2(1)0n n n n =-+++=,故1(())()S T A S A =.(Ⅲ)设A 是每项均为非负整数的数列12n a a a ,,,.当存在1i j n <≤≤,使得i j a a ≤时,交换数列A 的第i 项与第j 项得到数列B , 则()()2()j i i j S B S A ia ja ia ja -=+--2()()0j i i j a a =--≤. 当存在1m n <≤,使得120m m n a a a ++====时,若记数列12m a a a ,,,为C ,则()()S C S A =. 所以2(())()S T A S A ≤.从而对于任意给定的数列0A ,由121(())(012)k k A T T A k +==,,, 可知11()(())k k S A S T A +≤.又由(Ⅱ)可知1(())()k k S T A S A =,所以1()()k k S A S A +≤. 即对于k ∈N ,要么有1()()k k S A S A +=,要么有1()()1k k S A S A +-≤.因为()k S A 是大于2的整数,所以经过有限步后,必有12()()()k k k S A S A S A ++===.即存在正整数K ,当k K ≥时,1()()k k S A S A +=.点评:数列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围绕数列问题创设情境,设计出一些新颖的题目是近几年高考的一大亮点,如07年上海卷的“对称数列”、07年湖北卷的“等方比数列”、06年北京卷的“绝对差数列”、04的北京卷的“等和数列”等,各种新数列精彩纷呈,此类试题形式新颖、内容深远、能力要求广泛、解法多样,能够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6 定义新运算例 6 为提高信息在传输中的抗干扰能力,通常在原信息中按一定规则加入相关数据组成传输信息.设定原信息为012i a a a a ,{01}∈,(012i =,,),传输信息为00121h a a a h ,其中001102h a a h h a =⊕=⊕,,⊕运算规则为:000⊕=,011⊕=,101⊕=,110⊕=,例如原信息为111,则传输信息为01111.传输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可能导致接收信息出错,则下列接收信息一定有误的是( )A .11010B .01100C .10111D .00011(陕西省数学高考试题)分析:代入验证,当传输信息是10111时对应的原来信息是011,由题目里的约定计算0011h =⊕=,而102110h h a =⊕=⊕=,这时传输信息应是10110,与10111矛盾,故选C 。

点评:本题所定义运算规则实质是计算机语言中的二进制运算,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重应用意识,通晓计算机已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对于新运算应紧扣新运算法则,通过推导判断,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运用新的运算法则来展开计算,考查学生即学即用的能力,体现了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提出的“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的要求。

7 定义新概念例7设P 是一个数集,且至少含有两个数,若对任意a 、b ∈R ,都有a+b 、a-b , ab 、ab∈P (除数b ≠0),则称P 是一个数域.例如有理数集Q 是数域;数集{},F a b Q=+∈也是数域.有下列命题:①整数集是数域; ②若有理数集Q M ⊆,则数集M 必为数域; ③数域必为无限集;④存在无穷多个数域.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填填上) (福建省数学高考试题)分析:对于整数集Z ,a=1,b=2时,12b Z a =∉,故①错;对于满足Q M ⊆的集合M Q =⋃,1M +不是数域,②错;若P 是数域,则存在0a P a ∈≠且,依定义,2a,3a,4a,,均是P 中元素,故P 中有无数元素,③正确;类似数集{},F a b Q=+∈也是数域,④正确,故选③,④点评:此题是以高等数学中“群、环、域”的知识考查高中数学中有关知识的问题,体现了高考数学与中学数学的和谐接轨,以高考数学知识为背景的问题,对已有的知识改造、重组创造“新知识”的问题,也成为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