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九下《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标志、特点、评价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弊端: B、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C、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D、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4)启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 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 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 ⑤ 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C
D
7、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 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 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 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斯大林模 式的作用以及 由此产生的弊 端是什么?为 什么会形成这 种模式?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 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 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 夺。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 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 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 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 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 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题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苏联新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一、组织上课:
二、材料导入:
出示材料: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思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是怎样进行实验,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验的结果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
三、自主学习: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章节,了解经济上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背景、首要任务、特点、作用)。政治上建立苏联(时间)。
2.材料引思:
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不能继续实行呢?(启发联系其内容,引导学生回答)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本课第一目"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讲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以及历史作用;第二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述苏联通过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该模式的得与失。

二、课程标准:1.认识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教师: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了,社会主义作为新生的事物无先例可循,苏俄只能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从今天的俄罗斯联系到前苏联,观看视频自然过渡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大声的朗读)教师:同学们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方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阅读课文,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教师: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民的追梦史,苏俄人民的第一个梦想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第一篇章“苏俄梦——富国梦”。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优质教案 教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优质教案 教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3、放映《列宁同农民交谈》图片,指出:它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来访的农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领袖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关系。

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

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

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

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

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模式”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模式”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课件 新人教版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斯大林模式”产生的背景
①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②这是加强国防,发展工业和建设社会主 义的需要。 ③这也是由受资本主义世界包围的外部环 境所决定的。 ④斯大林个人的决策。
“斯大林模式”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经济结封建专制思想残余浓厚;农民的小农意 识是其温床。 ③过渡时期的诸多客观因素: A、阶级斗争激烈;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加 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需要; C、帝国主义包围下的险恶环境及战争的危机感; D、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等。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5/21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docx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严重弊端。

从苏联发展的道路屮总结经验教训,既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看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

教学难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弊端。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四年帝国主义战争和三年国内战争,使2000多万人丧生,4000多万人伤残。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煤和铁的产量为1917年的28%和4%,棉织品的产量降到战前的5%。

——吴于摩、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思考:为什么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状况会出现如此的困境?学生:因为俄国在经历了1914一一1917年的第一次世界人战后,又不得不经历了三年的国内战争,长期的战争严重破坏了俄国的经济。

(二)教师引导,自学探究:一、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一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教师:我们上节课学到,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请同学们想一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行的?学生:国内战争时期,为了集中一切力量战胜敌人。

教师:大致时间是什么?学生:1918年至1920年。

教师: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

讨论:你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学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保证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学生: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发展经济。

教师:同学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很全面。

正如同学们所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有力地保障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但以上的材料也充分说明了展示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对此,列宁同志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展示材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_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优秀课件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_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优秀课件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指的是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内战争已经结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 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战时共Leabharlann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
怎样的探索?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
实行商业国有化
允许农民和手工艺者 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 到市场上自由买卖, 恢复国内自由贸易
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
1922年 “苏联”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的名称?在地图
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
国?
俄罗斯、白俄罗斯、
15
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
1922年苏联成立
1922年年底, 各族 192俄5年加罗入斯联邦 人民在俄罗自斯愿联邦和平外等高加基索联邦 础上,成立了苏乌维克兰埃 社会主义共和国白联俄罗盟斯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
斯大林模式
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 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1936年 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二 政

战月 权

灾革 同 难命 时
革 命


导读提纲
1新经济政策是相对什么政策而言的?找出新经济 政策实施的原因、时间,通过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比较找出新经济政策新在什么地方?分析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doc

湖北省安陆市德安初级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课题第2课对社僉主只通器的裸索年级:九年级主备参入备课人、知识与技能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五、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六、教具准备教材、相关图片及影视资料教师活动(教案)学生活动(学案)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后,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

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学生活动:学生回忆思考作答学生活动:看教材,讨论、分析,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一、列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1. 实施的原因(板书)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社会主义的探索 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社会主义的探索  课件 (共27张PPT)
战时共 产主义 政策
导入
我们计划· · · · · ·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 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 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 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 我们错了。 ——列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目录
列宁对社 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斯大林模 式的形成
带着问题读书效果更好
1.为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继续实施了?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经济: 计划经济
表现: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专制,民主 法制被破坏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经济:(P10) 2、政治:苏联出现了党政不分、权力高 度集中、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的 现象。 3、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评价:
积 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 极 跻身于工业强国之列,为后来夺取世界反
带着问题读书效果更好
1.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在工
业方面的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重点在哪个方面?
为什么优先发展这一方面?
取得了什么成果? 2.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 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农业集体化
3.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及影响。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经济:
1.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年,斯大林实施第一、第二个五 年计划建设。 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 当时苏联面临资本主义列强的包围,必须 先发展重工业保卫苏维埃政权 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 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 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 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 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 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 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1937年的13.7%。

历史人教版九下《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历史人教版九下《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考点: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与此同时,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称为“斯大林模式”。

例题1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案B。

例题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斯大林模式,答案B。

1. 以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属于斯大林实施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成立苏联D.实行五年计划2. 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A.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B.市场经济繁荣C.经济危机严重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排斥市场调节C.权力高度集中D.民主法制健全4.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直接促成这一飞跃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农业集体化1.D解析:斯大林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实现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答案D。

2.D解析:斯大林领导下,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D。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新时代的曙光──十月革命1.背景(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

(2)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3)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

2.经过(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爆发:1917年11月6日(俄历十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3)胜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1)建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2)巩固措施①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②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③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3)结果: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暴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十月革命的特点①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革命的胜利。

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

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列宁的探索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共1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共18张PPT)
1918—1920三 年国内战争时期
⑴¾ 国土被敌人控制,反革命活动猖獗 ⑵工厂停工,人民挨饿 ⑶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
形势严峻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 归国有
取消商品贸易,一 流通 切社会必需品由国
家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 分配 “不劳动者不得食”
的原则。
想一想 如果你是俄国 农民,你对战 时共产主义政 策是否满意?
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下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 年粮食作物产 量示意图。其中 1913—1921 年粮食作物产量下 降的原因是
升 旗 仪 式 讲 话稿: 注重文 明规范 、抵制 不良习 惯、争 当文明 学生、 创建文 明校园 亲 爱 的 老 师 ,同学们 :
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 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 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 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 指: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 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B)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苏联成立
说出苏联的全称、最早的加盟共和国和总数。
1547-1917沙俄 1917-1922苏俄 1922-1991苏联
1924年列宁逝世后,代之而 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 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 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 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 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 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1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1 新人教版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作用、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3.知道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知道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是新经济政策理由: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它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可通过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认知的办法解决。

2.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理由: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

它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

可由学生搜集原始史料与相关数据,让学生在前后对比中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借以解决此重点内容。

3.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理由: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中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文内容与教师点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联系苏联史实,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三、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史料解读—拓展提升”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主体内容,教师补充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解读历史,体现论从史出的原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对教材主体内容拓展提升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要恢复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模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模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标志、特点、评价背景: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称为“斯大林模式”。

形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主要表现:经济方面,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

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评价:(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存在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例题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仅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强大工业国的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A.苏联成立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十月革命胜利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答案:D解析: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答案D。

例题2《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材料全面显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C.有利于苏联工业的迅速开展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公开课(28)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公开课(28)
(屋外两只鹅)
15个 (乌外两只俄)
沙俄
苏俄
苏联
1547年 1917年 1922年
1991年
3.列宁逝世 1924年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 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 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 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二、斯大林的探索 经济方面: 1.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考链接
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后广大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B.农民不满“战时共产主务 D.列宁要把苏俄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2、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 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 A.突出发展重工业 B.实现农业集体化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制定国家新宪法
积极: 评价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 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 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 (使苏联迅速 发展成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 为以后打败德国法西斯奠定基础)。
消极: ①②③④(课本P10)
后果:严最重终阻导碍 致了苏苏联联解的体进一步发展,
中国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的教 训?
“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新经济政策
一、列宁的探索
经济方面:
1.实施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
内容:
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巩固了政权
政治方面:
2.成立苏联 时间 1922年
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最初的4个加盟国: 俄罗斯联邦 白俄罗斯 乌克兰 外高加索联邦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形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标志、特点、评价
背景: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称为“斯大林模式”。

形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主要表现:经济方面,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

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评价:
(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存在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例题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仅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强大工业国的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A.苏联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十月革命胜利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答案:D
解析: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答案D。

例题2《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
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材料全面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
C.有利于苏联工业的迅速开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答案:B
解析:“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材料显示了“斯大林模式”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答案B。

1.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直接促成这一飞跃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实行多党制
2.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没有重工业,便无法保持国家的独立;没有重工业,苏维埃制度就会灭亡。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农业
C.重点发展轻工业
D.重点发展商业
3.对于20世纪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的特点是()
A.全面实施市场经济
B.采取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多党制代替一党制
4.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下列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相一致
C.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D.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1.B 解析:1937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故选B。

2.A 解析:题中斯大林的话主要是强调重工业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A。

3.C 解析:题中所述的“20世纪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其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答案C
4.B 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苏联的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人民生活水平没得到相应的提高,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