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3_“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名词解释
斯大林模式的名词解释在20世纪的历史中,有一个名词始终如影随形,那就是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指的是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所实施的一种经济和政治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以集中权力和计划经济为核心,并且对于国家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控制。
本文将就斯大林模式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讨论。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它的影响和意义。
斯大林模式可以追溯到苏联共产党掌权后的1920年代。
当时,苏联正处于转型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挑战。
斯大林认为,只有通过集中力量和资源,才能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斯大林通过实施集体化政策,将农民组织成大规模的农业合作社。
这使得国家可以更好地控制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农产品流通。
然而,集体化政策也引发了严重的问题。
农民的抗议和抵抗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导致了饥荒和人员伤亡。
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不稳定。
其次,斯大林实施了计划经济,通过国家的指令和调配来控制和安排整个经济系统。
这种集中管理的方式使得国家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分配资源和控制价格。
然而,计划经济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官僚主义蔓延,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此外,计划经济也给企业创新和自主决策带来了限制,导致了经济的僵化和缺乏竞争力。
斯大林模式的实施对于苏联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斯大林模式确保了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这使得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能够抵抗纳粹德国的入侵,并最终取得胜利。
此外,斯大林模式还能够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如医疗保健和教育。
然而,斯大林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代价。
首先,集中权力和控制导致了政治制度的僵化。
政府的腐败和权力滥用日益增加,社会公正和人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此外,由于计划经济的实行,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和浪费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军事和重工业领域,而忽视了民生需求,导致了人民的贫困和生活水平的下降。
2014九年级历史斯大林模式
2014九年级历史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斯大林模式
材料 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买主。1931年 ,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 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29—1930年,美国有36 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 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问题的50%。……“一五” 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 造的。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都对 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其指导思 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 方针提出: 中国是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苏联是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 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 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 ,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 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丘吉尔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集农 课程标准 体民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农加 庄入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农农 庄民 用在 餐集 体
斯大林模式
含义: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按照斯大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 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 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 目的是( )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B、‚二五‛计划完成后
高中历史: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学习目标】重点:斯大林模式的原因、表现难点:斯大林模式的作用、认识、经验教训【知识概述】1.形成原因(1)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3)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2.主要表现经济方面:(1)以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2)实行单一的公有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政治方面:以党代政,权力集中,个人高度专权。
3.作用:积极方面:高度集中的体制,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经济,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方面:(1)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4)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4.认识: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5.经验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知识延伸】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
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斯大林模式
历史“斯大林模式”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1小时1、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评价。
上海会考和高考均无要求。
一、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特点1.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新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苏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初见成效,但是国家的工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经济相当落后。
斯大林决定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农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这条快速工业化道路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既让苏联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侵袭,又使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效仿对象。
但是它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排斥市场经济,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的失调,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拓展】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二,保持高速度,为盲目追求高速度、急躁冒进、浮夸风开辟了道路;第三,采用国家行政手段集中国内资源,利用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所提供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
2.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担心农业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国营农庄。
从上而下的集体化运动迅速改变了农村的所有制形态,支持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然而它片面追求集体化的速度,采用强迫手段乃至暴力手段,违背了自愿原则和经济规律,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进而损害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能力。
【拓展】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只能从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中花去,这是农业为工业化缴纳的“贡税”。
【拓展】当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上日程的时候,如何筹集工业化所需要的巨额建设资金,是当时面临的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
1924年,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提出“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理论。
斯大林模式-高考历史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高考历史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工业化建设、进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①1925年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从1928年开始,苏联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
⑵农业“全盘集体化”
①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1926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
斯大林认为,摆脱粮食困难的出路在于尽快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②20世纪30年代初,在这样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各地出现集体化浪潮。
二、斯大林模式的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
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三、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阴云笼罩时,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是,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阻碍了劳动者。
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斯大林模式,又称苏维埃模式,是20世纪中叶,苏联的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所采取的一种政策。
它指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的改革。
它的宗旨是快速的经济发展,使俄罗斯超越西方国家的经济繁荣。
斯大林模式伴随着严苛的政治管控,尤其是绝对的思想审查。
斯大林模式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二是五年计划;三是集体农业和工业化。
首先,苏联政府实施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的政策,否则就不能达到快速经济发展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斯大林将重要的行业和设施归结为国有产业,从而垄断和控制整个经济体系。
国家一切行业的产能都由政府决定,价格也由政府控制。
政府还设置了大量的行政机构,统一管理经济活动,确保经济发展按照政策要求进行。
其次,斯大林政府实施了五年计划,来加强重要行业的发展。
根据政府的计划,每年政府精心计划,安排重大的建设和投资项目,以提高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实现快速的经济发展。
最后,斯大林模式的实施推动了苏联的农业社会化和工业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
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农业社会化,把大片土地、农具、畜牧及农业资金整合在一起,并由中央决定。
政府还大力推行技术改造,使农业更加有效率,从而大量提高了产量。
同时,政府还大力推进工业化,把苏联经济发展由农业转向工业,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使它的工业化和农业社会化的程度超过其它国家,这使俄罗斯比西方国家更具竞争力,也更加成熟。
然而斯大林模式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对自由经济活动和思想言论进行严格审查、低效的经济管理等,总的来说,斯大林模式不具备长期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斯大林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苏联的经济发展,但它也引发了许多负面影响,它不具备足够的长期可持续性。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在于全面的政府控制,采取五年计划,加强集体农业和工业化。
它的宗旨是快速的经济发展,使俄罗斯超越西方国家的经济繁荣,这是它最大的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3_“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典型试题】
3.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 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 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材料中“通常的”工 业化道路是
() A.以农业集体化为前提 B.从发展重工业开始 C.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D.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
3.经济形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经济迅速恢复,但总体 而言其生产力水平仍相对落后 4.斯大林的个人性格特点:粗暴、非凡的意志力、对人的主观 能动性比较看重,对客观规律则尊重不够。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内容】
1.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 。 2.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农业方面: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里。
2.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中认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
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里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
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改变 ②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③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
④分配制度的改变
A.①②③
启 示: 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 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斯大林模式”
【典型试题】
1.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 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 基础上,他开始
() 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斯大林模式
3.特征三: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的计划经济。
十月革命前小商品经济占主导。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受挫,新经济时期重提商 品交换和贸易自由。斯大林时期有长 期歧视和排斥商品经济倾向。195 2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才有 限度地肯定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 消费领域保留商品生产的必要性,但 又否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商品生产单 位,否定生产资料是商品,价值规律 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3.特征三:党内民主被破坏。
年会制被破坏,长达13年之久没有召 开。中央政治局成为凌驾于全党之上 最高权力机关。斯大林1922-1 941年是党的总书记。1941年 5月后斯大林集党的总书记,人民委 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于一身, 独掌党政军大权。
(三) 文化上
苏联在文化上也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体制, 各种文化单位均由国家包办下来。文化 上,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明确提出, 社会主义社会是可以而且应该划分阶 段的。它把苏联社会主义的进程划分 为过渡阶段,基本建成社会主义阶段 和建成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后者是社 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一理 论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仍然没有能 实事求是地认识苏联的国情和估计苏 联的现实条件,仍然包含着超越阶段 的成分,实际成为粉饰苏联现实和造 成苏在70年代以来经济停滞的一个重 要原因。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的调整和逆转
第一,政治体制方面的调整 1.恢复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巩固党的领 导地位(党的改革) (1)取消赫时期设立的工业党和农业党,恢 复设立统一的党委会。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主义基本经济体制。
它以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模式替代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加强国家治理领域的社会主义控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国家经济调控,形成中央集权式经济体制;
2、开展建设性活动:依靠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以及社会集体资金的加强,开展对社会主义内生成长的鼓励与引导,加快国家改革与发展;
3、国家安全经济:加强国家财政制度的管理,建立完整的财政管理机制,减少国家财政的负担,保证国家经济的安全;
4、提高生产效率:斯大林模式强调紧缩性经营,通过提高经营效率,对工作者进行绩效考核,鼓励企业建立激励制度,来提高生产力,从而实现经济全面发展。
斯大林模式知识点总结
斯大林模式知识点总结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斯大林模式。
先说说这斯大林模式的工业方面。
那简直就像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大冲锋!国家把大量资金、资源都投入到重工业里头,那力度,就好比把全身的力气都使在一只拳头上,力求一拳打得响亮。
想象一下,一个个大型工厂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钢铁、机械制造这些重工业迅速崛起。
可这也带来了些问题哟,轻工业和农业可就有点被冷落啦,就像家里的小娃子被大人忽略了一样,得不到足够的照顾。
再讲讲农业,搞的是集体农庄。
农民们不再是自己单打独斗,而是一起干活儿。
这有点像一群人一起划船,得齐心协力往一个方向使劲儿。
可有时候,这种集体化的步子迈得太快太急,农民的积极性未必能跟得上,就好比划船的时候有人心里不情愿,那这船能划得快吗?经济体制上,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啥都按照计划来,生产多少,分配多少,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就像一个超级严格的大管家,把家里的一切都管得死死的。
虽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有时候也难免不够灵活,缺乏市场的那股子活力,这不就跟被绳子绑住了手脚似的,想大展拳脚都难。
政治方面呢,权力高度集中。
这就好比所有的决策都出自一个大脑,虽然效率高,能迅速做出决定,但万一这个大脑偶尔迷糊了一下,那影响可就大啦。
斯大林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确实让苏联快速实现了工业化,国家实力大增,就像一个穷小子突然变成了大力士。
但时间长了,它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咱想想,这就好比一个人走路,如果一直只迈一条腿,另一条腿不跟上,能走得稳当吗?斯大林模式也是这样,偏重工业,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平衡发展,就容易摔跤。
所以说呀,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得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
斯大林模式有它的功劳,也有它的问题,咱们得客观看待,从中学到经验教训。
历史必修 斯大林模式
弊端:
1、经济上,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过死,经济总体效益差, 不能长期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政治上,权力过度集中,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崇拜,社会 主义法制受到破坏 3、文化上,管理模式单一化、公式化,损害了文化科学事业的繁 荣和发展
项目
农 业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代替 余粮收集制
5、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过程
⑴ 1925年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 展重工业。
⑵ 1926年,苏联农业政策由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 “全盘集体化”和“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 ⑶ 1928年,新经济政策终止。 ⑷ 1928年起连续实行三个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 ⑸ 同时,30年代初,苏联各地农村出现集体化浪潮,并出 现严重失误。
斯大林模式
定义: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 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表现: a.经济方面: 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调节
高度集权制、干部任命制 b. 政治方面: 和终身制
C.思想文化方面: 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
3、特点: 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斯大林模 中国特色模式
自由资本 国家垄断 主 义 资本主义 所有制
经济管 理体制 经济建 设方针 农业发 展道路
私有为主 生产资料 私有制 公有制 兼有国营 市场主导 高度集中计 市场 国家调控 划经济体制 体制
先轻后重 资本主义农场 分权、制衡 优先发展 重工业 农业集 体化
斯大林模式
集体化、农业 税很重
高度集中的国家 计划模式,直接 管理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道 路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导,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 制成分并存。 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全盘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 )、一党制 一党制、 权)、一党制、终身 制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失败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时代: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还是 斯大林时代 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还是 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 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
问题探究
有人说: 有人说:斯 大林抛弃列宁 的“新经济政 思路, 策”思路,回 归到“ 归到“战时共 产主义” 产主义”思路 上来。 上来。 你是否赞同 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和认识: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和认识: 它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基本适应的, 水平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 用。它曾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 的成就。但是, 的成就。但是,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 点和弊端, 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 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集体化问题: 农业集体化问题:
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 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违 反了自愿原则, 反了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 立即加入集体农庄; 立即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采取了不给生活出路 的措施,而且涉及部分中农, 的措施,而且涉及部分中农,使工农联盟再次出 现危机。 现危机。
斯大林模式知识点讲解
斯大林模式知识点讲解:斯大林模式:又称斯大林体制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政治经济体制。
(特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是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它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开展水平根本适应的;也与斯大林个人因素有关。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高速优先开展重工业◆思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先开展轻工业,后开展重工业。
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
可以为重工业进行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备。
1.背景苏联建立。
1922、12列宁逝世。
1924、1必要性(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根底。
2.方针提出: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
3.过程一五(19281932)由一个农业国农业工业国(三个五年方案)二五(19331937)实现工业化,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三五(19371941)因卫国战争爆发中断4.结果: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确立。
◆苏联的工业化是怎样取得巨大成就的呢(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经济开展如何两者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原因: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高积累政策;农民的奉献;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苏联的工业化有何弊病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背景;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开展。
目的;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根本)2.方针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3.进程:1929年底开始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掀起高潮。
1930年整顿、开展。
1932年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
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4.特点:大规模、群众性;出现了一些过火行为。
5.评价积极:①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次尝试,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②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所谓斯大林模式
所谓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
苏联是一个农民国家,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社会基础。
20年代,苏联虽然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了,可是农民思想、农民意识、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仍然在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生活。
自然经济的思想易于被社会所接受,而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则往往被看作是发展资本主义而予以否定。
农民小生产者的特征使得整个社会都急于求成,当斯大林提出要求在10年内赶上资本主义国家用50年—100年所走过的发展路程时,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响应。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盛行的那种寻找进入社会主义的捷径的思想有重新抬头。
由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水平比较低,凭主观愿望,长官意志和政治热情办事的情况。
在政治生活,执行经济计划,以及社会主义的其他方面,都十分强烈地表现出来。
另外,二月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任务推翻了沙皇封建制度,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更大任务,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阶段的由于十月革命被跨越过去。
因此,苏联是在专制主义很顽固的基础上实行无产阶级的集中制,即从封建集权制转变为无产阶级集中制的,封建集权制的传统影响在苏联仍然相当大。
此外,我们还要看到,20、30年代紧张的国际形势,资本主义包围的形势,使苏联党和国家存在着一种“非常态”。
1920年,苏俄打败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苏维埃国家在实际上站稳了。
但是,武装干涉的威胁还存在,这种威胁来自3个方面:一、白俄的复辟运动。
二、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和反苏立场。
三、1933年纳粹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和东西方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迫使苏联不得不加强备战。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苏联领导人对于形势估计的过于严重,人民出于爱国主义热情,也能够忍受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方面的种种牺牲。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请问“斯大林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没有私有,没有市场,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买卖,像是没有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一样,所有物品凭票换取.当然这种东西是中国从苏联那里学来的.二.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三.集体农庄苏联模式和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关系一楼的不知道不要瞎说好吧,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从大体上,在苏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斯大林模式大概可以说是苏联模式。
但苏联模式一般是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其基本内涵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斯大林模式不过是其中占了六分之五的一种模式罢了,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 ... 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
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其次,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
对内,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 ... ,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所操纵的。
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 ... 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
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并由此衍生出个人崇拜、 ... 和形形 ... 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
苏联模式还不能在经济制度上贯彻人民民主集中制,劳动人民对资源和生产资料没有处置权,对劳动果实没有分配权,背离了 ... 宣言和列宁的最初理想,已被世界共运史证明不是真社会主义,而是一种骗取和利用人民力量建立起来的封建主义残余制度,他维护的是挂著 ... 招牌的新官僚的利益。
斯大林模式
知识点三 “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 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2)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 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3)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之下,为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
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
3.评价 (1)成就 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 化模式,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缓慢。 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③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 个重要原因。
史料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英国 外长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同共产国际作斗争。1928年,苏联的 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 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 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 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 谁就可以蹂躏它。”……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 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 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4)苏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民主传统,斯大林有浓厚的专制独裁意识。
2.表现 (1)工业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 展提供资金。 (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百科知识精选斯大林模式
基本信息中文名:斯大林模式体制: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关键要害:树立个人崇拜模式形成:斯大林时期原因①社会经济结构:小生产经济曾一度占优势,经济相对落后。
②思想文化因素:缺乏民主传统,封建专制思想残余浓厚;农民的小农意识是其温床。
③过渡时期的诸多客观因素:A、阶级斗争激烈;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需要;C、帝国主义包围下的险恶环境及战争的危机感;D、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等。
④斯大林个人方面的因素: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理论认识上的失误;思想方法上的绝对化等。
基本介绍斯大林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托洛茨基关于“超工业化”的思想,在列宁逝世后的党内斗争中,这成为了托洛茨基“意图损害农民利益”的罪证。
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建国思想。
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与斯大林模式中的一些事件很相似1.中国的大跃进(比如其中著名的大炼钢铁)很像苏联的发展失衡与计划体制——一个方面上去了,其他却全停滞不前(有些甚至在倒退,如当时的中国农业)。
2.农业过度集中,损害农民利益,挫伤积极性,导致农业发展停滞不前,这很像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3.在时间上,苏联的新宪法通过于完成集体化之前,而中国的54年宪法也通过于三大改造之前。
中国虽然在此也载了跟头,但比苏联轻很多——有苏联的例子,谁还会犯一模一样的错误?又一个事实证明,一种制度出现,一般走有利弊两面,一个时期适用,另一个时期也许就要更新了,这正如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罗伯斯庇尔——当恐怖政策已经帮助法国度过危难时期,他们仍然使用此政策,最终在政变中被推翻,若此一时彼一时,适时更改制度,也许事实会是另一个样子。
4.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首先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既要重视重工业,还要重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市场货币关系,尊重价值规律,使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不能单纯以行政令命管理经济;其次要注重改善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不能过分地剥夺人民利益来求得国家的发展;再次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个人权利凌驾于法律之上,杜绝盲目的个人崇拜;最后,要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尤其是要反对任意牺牲弱小国家民族的利益来满足大国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内容】
1.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 。 2.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农业方面: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里。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内容】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内容】
“斯大林模式”
【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评价】
积极: 1.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1937),苏联成为工 业强国。 2.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 定物质基础。 3.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 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
2.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中认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
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里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
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改变 ②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③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
④分配制度的改变
A.①【典型试题】
3.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 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 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材料中“通常的”工 业化道路是
() A.以农业集体化为前提 B.从发展重工业开始 C.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D.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斯大林模式”
【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评价】
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斯大林模式” 【以史为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3“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
1.国际形势:虽然赢得三年战争的胜利,但仍处于资本主义国 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2.政治形势:1922年苏联成立;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上台,通 过政治斗争逐渐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
3.经济形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经济迅速恢复,但总体 而言其生产力水平仍相对落后 4.斯大林的个人性格特点:粗暴、非凡的意志力、对人的主观 能动性比较看重,对客观规律则尊重不够。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斯大林模式” 【解析】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迂回向社会主 义过渡,“斯大林模式”通过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直接 向社会主义过渡,故①正确;“斯大林模式”改变所有制结构 ,实行单一公有制,故②正确;“斯大林模式”改变经济管理 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③正确;“斯大林模 式”改变分配制度,实行平均主义,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 题意。
“斯大林模式” 【解析】
A、B、C三项都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或特点,而新经济 政策的实施是在列宁执政时期,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逐渐 取消,故A、B、C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在经济领域优先发 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逐步建立了斯大林模式,故 D项正确。
【答案】 D
“斯大林模式”
【典型试题】
启 示: 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 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斯大林模式”
【典型试题】
1.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 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 基础上,他开始
() 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斯大林模式” 【解析】
关键信息: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斯大林模式下的 工业化的道路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传统的工业化的道路是从 轻工业开始的,故C项正确;A、B项是斯大林模式,不属于“ 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故A、B项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 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 C